古代汉语中词汇与文字的关系.ppt
历史系《古代汉语》全套课件 PPT

目录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 第一章 汉字 第一节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文选 《蝜蝂传》 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与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 一、象形 二、指事
三 会意
四、形声 五、转注 六、假借 文选 齐桓公伐楚 第三节 汉字的书体演变 一、汉字的书体演变 二、古籍中的用字 文选 鞍之战 第二章 古代汉语词汇 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三)人文性。
本课程的学习要注重传统文化与道德的传承与教育。 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学习中要有意识的批判地继承,弘扬传统美德,提 升我们的道德人文素养。尤其是文言选文部分,内 容丰富,其中蕴含了许多传统文化与道德理念,学 习中要吸取其精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 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论语·里仁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孟子》
让你品味古籍雅语的深邃精妙,
共你赏析平平仄仄的诗调词韵。 它将为你打开古老的文明之门,
让你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语言性 工具性 人文性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古汉语, 走进古老的文明里!
远离时代喧嚣与浮躁,
克服青春的迷茫和冲动。
最好的方法, 就是踏踏实实的学习。
宁静致远
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
(三)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1.阅读和整理古籍的需要 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们要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2.阅读现代书刊,需要古汉语知识。 古代汉语是源头,现代汉语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 义语素,现代作品常常引用古汉语的成语典故。 退避三舍 望洋兴叹 家徒四壁 徒劳无功 徒劳无功
第一讲古代汉语绪论PPT课件

三、古代汉语课程
(二)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是语文教育、初等教育、小学 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它在 专业培养中的定位表现在:既是专业课, 又是基础课、更是工具课。
三、古代汉语课程
(三)课程任务
1.培养、训练和提高学生运用古代汉语知 识,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使学生能借助 工具书读懂一般难度的无今人注释的文言 文;
古汉语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的理论,即古代汉
语通论常识。
基
文选 感性认识
本
内
容
指导
阅读
古代汉语 基础知识
理论总结
文选
精讲——着重于字、词、句有关知识的讲解,部 分篇目要求背诵; 学习文选是为了使我们通过这些语言材料来掌握 古代汉语的常用词汇和语法规律,丰富自己对古 代汉语的感性知识,是本课程最重要的内容。
三、古代汉语课程
(五)课程内容 只包括文言文,不包括古白话文,由文选和古
代汉语通论两大部分组成。文选部分,选读古代 的历史作品、文学作品、哲学作品。古代汉语通 论常识,包括汉字、词汇、语法、古汉语基础知 识的综合运用等方面的必要知识。 1.阅读原始文献材料,即学习文选;
2.学习有关语言文字规律(汉字、词汇、语法、
3、欣赏与研究古代文学作品的需要
无论阅读现代和现代书刊,都需要古代汉语的 知识。因为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源头,现代 汉语保留了大量古代汉语的词汇语素,同时现 代汉语作品中还常使用或引用古代汉语中的典 故、成语,甚至一些现代作品就是古代汉语文 本的翻译。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是我们把握这 些典故、成语、译本的拐杖和钥匙。
语言写成的作品。
六朝以后以北方话为基础而
古白话--古白话文 形成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分支。 古代汉语口语——已消失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绪论课件

古代汉语的重要性
01 文化传承
古代汉语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理解中 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基础。
02 学术研究
古代汉语对于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研究具 有重要意义,是学科研究的基本工具。
03 语言学研究
古代汉语对于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现 代汉语的发展和演变也有重要影响。
古代汉语的历史与发展
04
古代汉语的应用领域
文学与艺术
古代文学研究
古代汉语是研究古代文学的基础,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学的创作 手法、风格和思想内涵。
艺术史研究
古代汉语在艺术史研究中也有广泛应用,通过对古代艺术作品的描述、题跋和文献记载的研究 ,可以深入了解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历史与考古
意义完全相反。
词的消亡与更替
一些古代汉语中的词语在现代汉 语中已经消失或被其他词语所替 代,这些消失或更替的词语大多 与古代社会的特定历史背景和文
化环境有关。
语法的演变
词序的变化
古代汉语中的词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例如在古代汉语中,谓语常常放在宾语之后,而 在现代汉语中则通常将谓语放在宾语之前。
虚词的变化
详细描述
通过对古代汉语语音和音韵的研究,可以深入了 解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过程,探究方言的形成和 演变,为现代汉语语音和方言研究提供重要的理 论支持。
词汇与语义
01
总结词
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义是其语 言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于理解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具 有重要意义。
02
详细描述
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义随着时 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不同历 史时期的词汇和语义特点各异 。了解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义 有助于准确把握文献中的思想 内涵和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汉语字与词的关系.ppt

人观念中的一个“中心主题”在某种程度
上也是体现词义的物质外壳,具有第二语 言的功能。
• 早在1975年赵元任先生首先提出:“按西方语 言学家的眼光来分析汉语并确定像结构词 这样的单位可能有用……但这不是汉人想 问题的方式,汉语是不计词的,至少直到 最近还是如此。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字’是 中心主题, ‘词’则在许多不同的意义上都是 辅助性的副题。”
• 第一个提出“字词之分”的学者是章士钊 先生,他在1907年出版的《中等国文典》 里第一次提出了后来成为汉语语法基础的 “词”的概念,说:“句,集字而成者也 ,如《孟子》云:‘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共九字为一句,分视之则为字,合观 之则为句,此字与句之区别也,右所引句 ,共九字也,而自文法上观之,则‘孟子 ’、‘齐宣王’、‘雪宫’皆名词;‘见 ’,动词;‘于’,前置介词,共五词也 ,是一字可为一词,而一词不必为一字。 泛论之为字,而以文法规定之则为词,此
(赵元任《汉语词的概念及其结构与节奏》 )
索绪尔的观点
• 索绪尔认为,世界上的文字有两种不同的体系, 一 为表音体系, 一为表意体系。表意体系的文字,“这 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 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 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 汉字”。“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 文字符 号“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 就 是语言的音、义投射到了符号上, 符号具有了音、 义。所以, 索绪尔又进一步阐述说:“对汉人来说 , 表意字和口说的词都是观念的符号;在他们看来 , 文字就是第二语言。在谈话中, 如果有两个口说 的词发音相同, 他们有时候就求助于书写的词来说 明他们的思想。但是这种代替因为可能是绝对的, 所以不致像在我们的文字里那样引起令人烦恼的 后果。汉语各种方言表示同一观念的词都可以用 相同的书写符号。”
古代汉语(全套课件220P)

06
文化背景与典籍选读
古代文化常识简介
古代礼仪制度
包括祭祀、朝拜、婚丧嫁娶等 各种场合的礼仪规定。
古代教育制度
从太学、国子监到地方州县学 府的教育体系,以及科举考试 制度。
古代职官制度
中央和地方各级官职的名称、 职责和品级。
古代天文历法
古代对天象的观测和历法的制 定,如干支纪年、二十四节气
等。
《诗经》、《楚辞》选读
古代汉语特殊句式解析
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
省略句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通过“……者,…… 也”的结构表示判断。
如“而刘夙婴疾病,常 在床蓐”中的“婴”,
意为被……缠绕。
如“甚矣,汝之不惠! ”中的“甚矣”是谓语 前置,强调程度之深。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 (蛇)黑质而白章”,
省略了主语“蛇”。
古代汉语虚词用法举例
01
02
03
04
之
作代词,如“公与之乘”;作 动词,如“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助词,如“怅恨久之”。
其
作代词,如“其真无马邪?” ;作语气词,如“其如土石何
?”。
而
表并列关系,如“黑质而白章 ”;表转折关系,如“学而不
思则罔”。
则
表承接关系,如“余则缊袍敝 衣处其间”;表假设关系,如
“入则无法家拂士”。
词义系统
词义在引申过程中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体系。
词义引申的规律和特点
包括相似性引申、相关性引申、相反性引申等。
古代汉语常用词词义辨析
常用词
古代汉语中频繁出现、具有代表性的词汇。
词义辨析
对常用词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进行区分和解释。
辨析方法
(完整版)文字学基础-PPT课件

❖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世界上最 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产生的确切年代, 由于资料不足,现在还很难断定。目前我 们见到的最早的成批汉字资料,是距今三 千多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 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在此之前, 汉字必定还有一个相当长的形成和发展的 过程。在山东富县陵阳河属于大汶口文化 晚期遗址中,曾发现刻划在陶器上的四个 象形符号。如果认为这是最早的汉字的话, 那么汉字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在陕西 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发现刻划在 陶器外缘上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简单记号。 如果认为这是原始的汉字,那么汉字已有 五六千年的历史了。
❖
❖ (二)、汉字形体结构演变的规律
❖ 汉字的形体演变,总的来说,分为字形体 态的变化和字形结构的变化。汉字字形体 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笔势和笔意的走向、 呈现的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字体风格,或 书体。字形结构的变化,则表现为结构的 繁复和简化、分化和同化,以及讹变等。
❖ 1、繁化和简化
❖ 汉字是华夏民族用来记录语言和交流思想 感情,传递信息的工具。因此,要求文字 必须能够准确地体现语言且易于理解。一 句话,易于交流。于是,繁化和简化就是 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之一。
❖ 1、起源于结绳记事说。
❖ 《易·系辞下》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 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结绳记事的方法,汉代郑玄《周礼注》曰: “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 结其绳。”这是说,在文字产生以前,人 们为了帮助记忆,就用打绳结的方法,做 个记号,以帮助记忆。事情大,就打个大 绳结;事情小,就打个小绳结。
❖ 后来,东汉时的许慎,采集众说,在其 《说文解字叙》中说得就更明确具体了。 许慎曰:“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 鸟兽蹄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 书契。百工以,万品以察,盖取诸 (guài)。”又曰:“仓颉初作书,盖依类 相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 字。”这样,黄帝之史仓颉造字的传说便 流传开来。
词汇部分 一学习要点和重点 1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字与词的关系和

词汇部分一学习要点和重点1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字与词的关系和差别;古今词义、词汇的继承发2 确定本义的方法。
分析字形、考证文献。
3引伸义与本义的系连方式。
相似:形貌性状功能作用方式情态相似相关:标志借代行为代主体性状代人处所代人相因:推理引申4 引伸规律。
具体到抽象实到虚个别到一般5古今词义的异同词义扩大(今义包含古义)词义缩小(古义包含今义)词义转移(弃古义用今义)色彩变化(褒贬变化)6同义词辨析范围大小不同程度深浅不同形状情态质地用途不同侧重点不同情色彩不同语法功能不同7词义的理解与训释一词义的确定• 1 依据上下文确定• 2 借助语法分析确定• 3 利用对文确定• 4 根据时代地域特征确定• 5 查找资料确定• 6 用归纳汇证法确定•二词义的训释• 1 形训利用工具书,比如《说文》•利用文献——出土文献•——传世文献• 2 声训明通假•明方言俗语•探求语源• 3 义训互训:同义词互相解释•同训:同义词用相同的词语解释•递训:乙释甲,丙释乙,甲释丙•反训:用反义词训释•界说:用下定义的方法训释二重点难点辅导内容目录一如何依据字形结构推求本义二探求本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三词义引申的规律四词义引申的结果五词义发展的时代性六词义的确定性与概括性七语言环境和词义辨析八单纯词、合成词(同义词连用、偏义复词)、词组的区别九练习题一如何依据字形结构推求本义学习文字结构知识,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依据字形去探求汉字的本义。
所谓本义,是“造字本义”,即在造某一个汉字时所赋予该字的意义,因此它是和字形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义项。
相对本义的就是引申义和假借义。
一个汉字,在字典或词典中往往有许多不同的义项,原因就是汉字不仅有本义,还有由于字义引申而产生引申义,或由于字音假借而产生假借义。
本义只有一个,引申义和假借义却可以有许多个。
本义是最重要的,掌握了一个汉字的本义,就可能使我们在理解该字的引申义和假借义时更加深刻,并进而做到以其本义为出发点,提纲挈领,执简驭繁地分析该字的字义系列。
《古代汉语绪论》ppt课件

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
总结词
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等。
总结词
掌握修辞手法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比喻是指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的修辞手 法,拟人则是将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类特征的 修辞手法,排比则是通过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 来加强语气的修辞手法。
详细描述
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我们 更好地运用语言,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 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 详细描述:古代汉语的词类是根据词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来划分的,如名词表 示事物名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等。句子成分则是用来描述句子中各个词语所 担任的角色,如主语表示句子主题,谓语表示动作行为等。
• 总结词:掌握词类和句子成分对于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语义表达至关重 要。
• 详细描述:了解词类和句子成分的分类和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 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语义表达,从而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
词的修辞手法
比喻
通过打比方来形象地描述事物,例如“月如 镜”。
借代
用一个事物的特征来代替该事物本身,例如 “布衣”代指平民。
拟人
将事物人格化,例如“花笑人”形容花开得 美丽。
双关
利用同音或近音的条件构成双重意义,例如 “欲饮琵琶马上催”。
04
古代汉语的语法
词类与句子成分
• 总结词:古代汉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句子成分包括主 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01
总结词:重要性
02
详细描述:古代汉语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载体,是中 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深入了 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 ,古代汉语也是中文系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对于培养专 业的中文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古代汉语对于研究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