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康复训练

合集下载

儿童孤独症患者康复计划

儿童孤独症患者康复计划

儿童孤独症患者康复计划简介本儿童孤独症患者康复计划旨在帮助儿童孤独症患者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通过综合性的康复方案,我们致力于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生活技能。

目标1. 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通过社交互动训练和行为疗法,促进患者与他人的有效交流和互动。

2. 增强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语言疗法和沟通技巧训练,帮助患者发展并改善其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患者的自主生活技能:通过日常生活训练和技能培养,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康复计划内容1. 社交互动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小组互动等活动,帮助患者研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社交互动,包括交流技巧、情绪表达和合理要求。

2. 行为疗法:采用正反馈和负反馈等行为调节方法,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模式和惯,纠正不良行为惯。

3. 语言疗法:通过语言训练、语音矫正等方法,帮助患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4. 沟通技巧训练:针对患者在交流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障碍,提供相应的沟通技巧和策略,并进行实践训练。

5. 日常生活训练: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场景,培养患者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衣、洗手、就餐等。

6. 技能培养:根据患者的兴趣和能力,提供相应的技能培养课程,如绘画、音乐、运动等,促进患者的全面发展。

康复效果评估在康复计划实施期间,我们将定期对患者进行康复效果评估,包括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生活技能等方面的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会及时调整康复计划,以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结论本儿童孤独症患者康复计划旨在通过综合性的康复方案,提高儿童孤独症患者的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生活技能。

我们相信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0-6岁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

0-6岁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

0-6岁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0-1岁语言)一、用姿态表示服从简单指示方法:1让孩子注意方向,一边招手一边说:“到这边来”。

如果孩子过来了,你要说:“真棒!好,过来了!”予以称赞。

2此外,让孩子做以下动作:a.大人伸出两只手,并说:“伸出手来!”b.边投球边说:“投球喽!”然后做伸出手的动作,表示接球。

c.指一指门,对孩子说:“关门”。

d.指一指椅子,对孩子说:“坐下”。

e.指一指某件物品,对孩子说:“拿过来”。

二、听到说:“不可以”立即停止活动(4次中有3次停止)方法:1当孩子做任何有危险的事情或是你不希望他做的事情时,你要用坚定的口气,严肃的表情说:“不可以”。

2当你说:“不可以”时,要立即拉住孩子的手,让他的双手离开物品。

3当你说:“不可以”时,同时轻轻地拍拍孩子的手。

4当孩子听从你说的“不可以”的要求时,要称赞他。

让他了解你很高兴他是个听话的孩子。

5让家里的兄弟姐妹示范做一件父母说“不可以”的事情,当家里人一起停下来时,就表扬他们。

让孩子看到这些,并加以模仿。

三、用姿态回答简单问题方法:1让孩子模仿你的动作,如触摸、注视、指认。

2当你问:“你的球在哪儿?”时,带孩子走到球那里说:“球在这儿”。

当你问:“你的鼻子在哪儿?”这时,拉起孩子的手,把他的手或指头放在鼻子上说:“你的鼻子在这儿,啊,很好!”3随着孩子的熟练,渐渐减少对他的帮助。

4当孩子游戏时,问他:“来个高高的好不好?”等孩子伸出双臂时,你再把他举起来。

5当拿食物或玩具给孩子时,你要问一问:“要××?”等孩子把手伸向物品或用姿势表示想要时,你再给他。

四、连接两个不同的单音方法:1让孩子发两个不同的单音,开始时,你要反复发几次同一组合的音,如“喔吗”,然后鼓励孩子反复发这个音。

如果孩子发音较好时,就表扬他,抱抱他或给他点心。

当孩子较熟练后,再教他别的音。

开始只要能发出近似的音就称赞他,逐渐要求他发出更近似的音。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方法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方法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方法(一)对于完全无语言的孤独症儿童可以用:1、压声法:让儿童平躺在床上,用双手交叉压在腹腔上,微用力下压,迫使其发声。

2、搔痒法:用手或轻软物体搔儿童的手心、脚心、颈部、掖下等部位,使其发出“咯咯”的笑声,并同时说“好痒”。

3、训练言语机转(Speechmechanismdisorders):上下唇内敛动作,抿嘴的动作,亲吻的动作。

另外,借助吸管训练儿童的嘴唇动作能力。

用嘴唇抿吸管,用嘴唇包住吸管喝水等。

同时,还利用吸管、纸、乒乓球等物体联系儿童的呼吸功能。

用吸管吸水,吸乒乓球;用力吹纸,用吸管吹乒乓球等。

姚xx是一个无语言的孤独症儿童,年龄:6岁。

有说的愿望,发音器官正常,无任何器质性问题。

对他进行言语机转测试,发现其言语机转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于是,针对他的具体情况,用上述的3种方法对其进行语言训练。

经过3个月的训练,该生能说简单的字、词,现在能说一些电报句,偶尔会有一些简单句子。

4、语言训练操[8]:是我校为语言障碍儿童编制的语言康复训练操。

此操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构音器官运动操(1)口部活动:共4节。

使学生的口部肌肉、关节共同协调来完成动作。

A.噘起嘴B.咧开嘴C.鼓起腮D.咂咂唇(2)舌部运动:共6节。

充分调动学生舌部肌肉活动,使舌活动更灵活,能够在发音时找到正确位置。

A.伸收舌B.舔嘴唇C.舔嘴角D.弹响舌E.舔绕唇F.顶两腮(3)下颌运动:共4节。

提高学生在发音时下颌的控制能力。

A.张口闭口B.左右移动C.前后移动D.上下扣齿。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教案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教案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教案第一章: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概述1.1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特点孤独症儿童可能在语言发展中存在延迟或缺失可能存在语言表达困难,如发音不清、语调单一可能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困难1.2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目标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促进孤独症儿童社交互动的发展增强孤独症儿童的沟通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第二章: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方法2.1 行为疗法应用行为分析法(ABA)正向行为支持法2.2 社交故事和角色扮演利用社交故事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和应对社交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2.3 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利用图片交换来帮助孤独症儿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训练孤独症儿童主动使用图片来与他人沟通第三章: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计划设计3.1 评估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和需求观察和记录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表现,如发音、语调、语言理解等使用专业的评估工具,如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评估(ATEC)3.2 制定个性化的语言训练计划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训练的重点和目标制定适合孤独症儿童兴趣和能力的训练活动3.3 制定训练计划的时间表和进度设定短期和长期的训练目标,如每周或每月的进展根据儿童的进步情况,适时调整训练计划第四章: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实施与监测4.1 训练实施的方法和技巧使用积极强化,鼓励孤独症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努力4.2 监测孤独症儿童的进步定期观察和记录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表现,如发音、语调、语言理解等使用专业的评估工具,如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评估(ATEC)4.3 家庭支持和合作与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成员进行沟通和合作,提供家庭训练指导鼓励家庭成员参与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建立家庭支持网络第五章: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挑战与解决方案5.1 训练过程中的挑战孤独症儿童可能对训练活动缺乏兴趣或参与度低可能存在行为问题,如注意力分散、情绪波动等5.2 解决挑战的策略创造积极和支持性的训练环境,提高孤独症儿童的兴趣和参与度采用功能性行为评估(FBA)和行为干预计划,应对行为问题5.3 持续支持和专业发展提供持续的专业支持和指导,如定期会议和培训鼓励参与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相关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第六章: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辅助技术6.1 辅助沟通工具介绍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沟通板、高科技通信设备等辅助工具演示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帮助孤独症儿童表达需求和建立社交互动6.2 语言治疗软件和应用介绍专门设计用于语言治疗的软件和应用程序展示如何选择适合孤独症儿童年龄和能力的软件,以及如何将这些工具融入日常训练中6.3 视觉支持利用视觉schedules 和图表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日常结构和流程展示如何创建和应用视觉支持工具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参与度和遵守度第七章: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社交技能小组7.1 小组训练的优势社交技能小组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社交环境儿童可以在小组中练习社交技能,并获得即时反馈和指导7.2 社交技能小组的构成和活动介绍如何组织小组,包括成员的选择和小组规模的确定展示不同类型的社交技能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团队游戏7.3 小组训练的实施和监督讨论如何在小组训练中保持一致性和连续性监督和评估小组训练的效果,确保每个儿童都能从中受益第八章: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中的家庭参与8.1 家庭培训的重要性强调家庭在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中的关键作用讨论家庭培训的目标和预期成果8.2 家庭培训的策略和方法提供家庭培训的实用技巧,如日常沟通技巧和家庭规则的建立介绍如何在家中实施训练活动,以及如何与专业人员合作8.3 家庭支持和资源列出可供家庭使用的资源,如在线支持小组、信息资源和专业培训鼓励家庭成员分享经验,互相支持,建立社区网络第九章: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过渡规划9.1 规划和准备过渡讨论孤独症儿童从学校到成人服务过渡的重要性介绍如何评估和准备孤独症儿童的过渡需求9.2 制定个体化过渡计划展示如何制定包括语言和社交技能目标的过渡计划讨论如何协调学校、家庭和专业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合作9.3 实施和监督过渡计划强调持续评估和调整过渡计划的重要性提供过渡时期的支持和指导,确保孤独症儿童顺利过渡到成年生活第十章: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综合干预方法10.1 多学科团队方法介绍多学科团队如何合作,包括言语治疗师、行为分析师、特教老师等展示如何协调不同专业人员的工作,以提供全面的语言训练10.2 跨领域合作强调跨领域合作的重要性,包括医疗、教育和社会服务讨论如何将语言训练与其他领域的干预相结合,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整体功能10.3 持续评估和终身学习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鼓励教育者和家庭持续学习和适应新的研究和实践,以最好地支持孤独症儿童重点解析重点:1.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特点和训练目标。

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计划

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计划

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计划引言: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患者在社交互动、语言沟通和行为表现等方面存在困难。

为了帮助儿童孤独症患者尽快融入社会,康复训练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计划的重要性以及包括语言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和行为训练在内的具体内容。

一、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计划的重要性1. 提升社交互动能力:儿童孤独症患者常常缺乏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能力,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帮助他们学习正确的社交技巧,提升社交互动能力。

2. 发展语言沟通能力:语言障碍是儿童孤独症的主要表现之一,康复训练计划中的语言训练可以帮助儿童孤独症患者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3. 调节行为表现:儿童孤独症患者常常表现出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康复训练计划通过行为训练帮助他们调节行为表现,提高适应能力。

二、语言训练语言训练是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计划中的重要环节。

语言训练的目标是帮助儿童孤独症患者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包括以下内容:1. 建立基本语言能力:通过日常对话和游戏等方式,培养儿童孤独症患者的基本语言能力,包括词汇量、句子构造和语法规则等。

2. 提高语言理解能力:通过听力训练和理解力训练,帮助儿童孤独症患者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语言表达。

3.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口语练习和表达训练,帮助儿童孤独症患者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三、社交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是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计划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交技能训练的目标是帮助儿童孤独症患者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社交互动,包括以下内容:1. 目光交流和身体语言:儿童孤独症患者常常缺乏目光交流和身体语言的能力,通过训练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进行目光交流和身体语言的表达。

2. 社交技巧: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情境等方式,培养儿童孤独症患者的社交技巧,如问候、礼貌用语和回应他人等。

3. 人际关系建立:帮助儿童孤独症患者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朋友关系和师生关系等。

四、行为训练行为训练是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计划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完整版)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教案

(完整版)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教案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教案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于经常性言语或基本言语,这里关于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的描写也主要针对经常性言语和基本言语。

一、对简单言语指令的理解简单言语指令包括:(1)站起来(2)坐下(3)拍拍手(4)跺跺脚(5)摸摸椅子(6)张开嘴(7)把笔放在桌子上(8)把杯子给我(9)把球放在盘子里(10)把门开开当孩子能对这些口语指令完全正确反应,表明对这些句子全部理解;当孩子对这些指令有一部分做出正确反应时,则表明理解一部分;当孩子对这些指令做出错误反应,或者没有反应时,表明不能正确理解,也就是没有任何理解能力。

所以当一个孩子没有任何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时,首先第一步就是对简单言语指令的理解,这对于所有无语言的孩子都有作用。

二、发音问题1、无意义自发发音。

孤独症儿童一般都有无意义自发发音,有人多,有人则少。

有些孤独症儿童在经常性言语中不会说任何词语,也不能模仿发最简单的音节,但是经常自言自语式地发出类似“geyi geyi agou”的音节。

所以当他乱发这些音节时,一定要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停止这些无意义的自发音节。

2、模仿发音。

可以用如下10个词语来测试孤独症儿童的模仿发音的能力,有“爸、妈、大、哥、你好、公鸡、气球、小弟弟、大卡车、妈妈来”等,老师主试领读,孩子被试模仿。

在这些发音测试中,孩子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发音问题。

(1)音节之间出现不应有的停顿(2)有的儿童在模仿双音节、三音节时减少音节(3)有的儿童发出的音节存在不准确的障碍,导致他们的话一般人很难听懂。

(4)同一音节快速重复(5)在所示范的音节后面增加语音成分(5)被模仿的话语说出后并不立即模仿而是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模仿。

(7)言语失用针对七种情况,要让孩子从最简单的语言发音基础开始,即口周肌肉按摩――被动发音按摩――口舌操――气流量的训练。

三、疑问句的理解与回答由于孤独症儿童的理解能力普遍较差,所以,他们对于疑问句的回答往往比较困难。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教案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教案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教案第一章: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概述1.1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特点1.2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目标1.3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原则1.4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方法第二章:孤独症儿童语言评估2.1 语言评估工具的选择2.2 语言评估的步骤与技巧2.3 语言评估结果的分析与解读2.4 语言评估在训练过程中的应用第三章:基本沟通技能训练3.1 目光接触和面部表情的训练3.2 听觉注意力的训练3.3 模仿能力的训练3.4 轮流对话和互动的训练第四章: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的训练4.1 表达能力的训练4.2 理解能力的训练4.3 非言语交流的训练4.4 情境对话的训练第五章:特定情境下的语言训练5.1 餐厅情境的语言训练5.2 商场情境的语言训练5.3 学校情境的语言训练5.4 家庭情境的语言训练第六章:餐厅情境的语言训练6.1 餐厅环境介绍6.2 点餐和用餐的礼貌用语训练6.3 注意力引导与社交互动训练6.4 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第七章:商场情境的语言训练7.1 商场环境认知7.2 购物用语与礼貌交流训练7.3 关注兴趣与物品描述训练7.4 商场中的轮流对话与请求帮助第八章:学校情境的语言训练8.1 学校日常生活介绍8.2 课堂参与与回答问题训练8.3 同伴交流与团队合作训练8.4 规则遵守与指令理解第九章:家庭情境的语言训练9.1 家庭角色与日常活动介绍9.2 表达需求与情感的语言训练9.3 家庭规则与指令执行训练9.4 家庭互动游戏与对话练习第十章:不同年龄段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10.1 学龄前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10.2 学龄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10.3 青少年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10.4 成年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第十一章:社交故事与角色扮演11.1 社交故事的应用与编写11.2 角色扮演的技巧与实施11.3 情境模拟与情感理解11.4 社交策略的引导与实践第十二章:视觉支持与图形交换系统12.1 视觉支持材料的制作与使用12.2 图形交换系统的介绍与训练12.3 视觉时间表的制作与应用12.4 视觉提示与自我引导第十三章:辅助技术在语言训练中的应用13.1 辅助技术的种类与介绍13.2 语音识别与合成软件的使用13.3 互动应用与沟通设备的利用13.4 个性化辅助技术的选择与实施第十四章:家庭支持与家长培训14.1 家庭支持的重要性与策略14.2 家长培训的内容与方法14.3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14.4 家庭在日常生活中语言训练的实施第十五章:评估与反馈15.1 语言训练效果的评估方法15.2 定期评估与调整训练计划15.3 反馈的技巧与时机15.4 庆祝进步与持续支持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教案》涵盖了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各个方面,从孤独症儿童的语言特点、语言评估、基本沟通技能训练到特定情境下的语言训练,以及不同年龄段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内容丰富且具有针对性。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教案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教案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提高社交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兴趣,激发表达欲望。

3. 帮助学生理解日常用语,提升语言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沟通技巧:眼神交流、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

2. 日常用语:问候语、道别语、感谢语、道歉语等。

3. 表达需求和感受:如何用语言表达饥饿、困倦、开心、生气等情绪。

4. 简单的问答句:提问和回答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你叫什么名字?”“你多大啦?”等。

5. 情景对话: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实际沟通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实践语言沟通。

2.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

3. 视听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视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语言。

4. 个别辅导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了解其应用所学知识的情况。

2. 定期进行语言能力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语言表现。

4. 综合评价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及社交能力。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学习基本沟通技巧,如眼神交流、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

2. 第二周:学习日常用语,如问候语、道别语、感谢语、道歉语等。

3. 第三周:学习如何表达需求和感受,如饥饿、困倦、开心、生气等情绪。

4. 第四周:学习简单的问答句,如“你叫什么名字?”“你多大啦?”等。

5. 第五周:进行情景对话练习,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六、教学策略1. 强化教学:对学生的正确反应给予积极的反馈,增强其学习动力。

2. 逐步引导: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

3. 耐心教导:耐心指导学生,不断重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康复训练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现提供给家长:
一、孤独症儿童的语言特征
孤独症儿童对于含义较深的词组、双关语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有的完全不能理解,有的则可以理解字面上的意义,此外大多数的孤独症儿童还有不懂沟通情境的问题。

他们在使用口语和非口语表达方式时和正常儿童有较大的区别,老师家长们也可以在了解这些特质后,对孤独症儿童的教导更为得心应手:
具体表现是:
(一)使用口语方式异常,有如下特点:
1.无语言:通常会被认为听力有问题或是失语症。

2.立即仿说:有变化的仿说被视为孤独症儿童表达沟通的意图,而没有弹性的仿说多半不具有沟通意图。

3.延宕仿说:在一段时间之后喋喋不休的重复某些字、成语、句子、整首诗或是歌曲,同样也会有沟通性或是非沟通性之分,而这种行为通常和情境、压力有所关联。

4.说话不带感情:只是在告诉你,而非是和你谈话,也没有一般人说话时一问一答、一来一往的特性。

5.无法掌握音调、音量:说话时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机械化,无法经由语音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来表现情绪或是感受。

亦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6.字义无法变化:如学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读音。

7.代名词反转:“你”、“我”、“他”等代名词有混淆的现象
8.不清楚肯定与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较少使用甚或不会使用“是”或“好”。

9.文法结构不成熟:会使用自己的语言,通常只有常跟他接触的人才了解其语言所隐藏的涵义。

10.固着性:不会因应情境的变化,而重复的念着某句话。

11.不会使用因果性的语言:如因为、所以、因此、如果等词汇。

(二)使用非口语的特征;
1.不容易理解手势、表情、姿势等所传达的讯息。

2.会使用非语文的沟通方式,如攻击、伤害自己、拉别人的手等,有些行为是不合社会规范的。

3.部分的学生认字能力极佳,且擅长记忆,对于叙述性的文章也能够一字不漏的将它背下来。

二、对孤独儿童语言训练的目标
过去我们对语言发展迟缓的儿童所实施的语言训练目标大多是要求他们能够说话,但是现在已经偏重能够使儿童理解语言中的意义以及能够表达,因此对于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首重在加强其语言的理解能力。

在此基础上,帮助其纠正使用口语上的一些不良习惯与语法错误,让他们能准确的使用词汇,能主动的与身边的人交流自己的
思想和情感,逐渐融入主流社会。

三、加强语言训练的几种基本方法
孤独症儿童的生活范围狭窄,思维局限,怎开怎样阔孤独症儿童的生活范围,调动他们的思维想象力?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对其进行语言训练呢?下面,我就此问题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1)亲情接纳法
要想从切入口着手进行训练,双方的互相接纳是前提。

要让孤独症儿童在内心里接纳老师、信任老师,只有这样才会在以后的训练中顺利听从指令,接受训练。

当然,在这里,也包括老师对被试的了解与真心接纳,只有这样,才会在训练中做到用心观察,用心体会,用心沟通,用心训练。

(2)游戏法
设计轻松的游戏,让孤独症儿童在愉悦的、轻松的心态下接受老师有目的性的语言交往训练。

训练中去除死板的教学方式,而是训练者把握时机地进行引导,完成顺理成章式的训练,这种方法既利于孩子对这句话所对应的情境理解,避免以后的生活中使用不当,又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接受训练,游戏法除了给语言交往创造宽松环境和有利时机,同时,对孤独症儿童健康心态的培养也有促进作用。

(3)同伴带动法
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刻意为孤独症儿童选择善良、活泼有带动性的伙伴,让伙伴去带动他走出自我封闭式的天地,逐步走出去,融入集体之中。

正常人择友多以同龄人为主,孤独症儿童也不例外,而且
是非常需要,因为他们自身的病症决定着还不能主动与正常小朋友交往,他们的生活只局限于家长和老师之间,这就更需要在学校的时间里让他们也有自己的同伴,当然,如果家长在生活中也注重帮他们找同伴就更好了。

(4)情境法
创造所需情境进行训练,这就需要老师刻意安排了。

如在排座位时,让他坐在里侧,出来时就势必需要对外侧的同学说:“请让我出去”。

这里,我举个非常深刻的例子,学生姚尧的情感性语言表达没有,为了激发他这方面的能力,我把姚尧带回自己家,告知其家长坚持每晚打电话。

第一天接电话时没什么,第二天也没什么特别,到第三天晚上接电话时,他突然主动发出一串情感表达语:“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了,还想奶奶,你们来接我回家吧!”听到这串话,训练者
哭了,电话另一头的爸爸、妈妈也哭了。

训练中很多事实证明,给孤独症儿童创造情境,对激发他们的表达有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

(5)音乐陶冶法
音乐对淘治孤独症儿童的性情有良好的作用。

伴随着轻柔的音乐,他们会拍手说儿歌、会对着镜子跳舞、张开笑脸欣赏自己。

在音乐陶冶下,他们的情绪也会稳定下来,性情慢慢开朗起来,从而间接地为进行语言交往奠定基础。

(6)运动训练法
一个正常人如果身体柔弱,浑身无力,会表现出无力讲话,即使讲了也是声音低小。

孤独症儿童要想进行语言交往训练,一个健康强
壮的身体是不可少的。

特别是那些安静型的,懒惰型的孤独症就更是需要了。

运动中增加肺活量,促进发育器官的成长,这是语言交往所需要的身体物质基础。

(7)环境陶冶法
要有一个愉快而且安定的环境,这个环境应该是接纳的、尊重的、关系良好的,并且应该减少限制与体罚,避免紧张与焦虑的产生。

不随意做未预告的改变,包括每日的流程、教师、教室的布置等。

四、在语言训练中应注意的的问题:
孤独症儿童在心理、性格、语言上存在特殊性,这就要求老师在平常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孤独症儿童一个好的效仿及学习的对象。

在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时,也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不要对他们的失言或失行,存有私人的成见。

孤独症儿童的行为差失,常常因于他们在困惑、迷失或震惊的感受中寻求表达情感的结果,他们大多不会解读别人的反应,因而行为也显得怪异。

2.当与孤独症儿童交流时,请尽量避免以下的语言:双关语、反讽语(如他把脏物弄到桌上时,你说:“好极了!”)、绰号、时下流行语。

3.言词的表达要清楚但避免过量,发现孩子听不懂时,改用简短的句子表达。

4.对于不同或随时改变的环境,如代课老师、调课等。

并以工作表方式告诉他改变的情形。

5.一般程度的视听觉刺激,对自闭儿而言,往往可能太过或不足,
例如日光灯的嗡嗡叫声,常使一些自闭儿分心。

请仔细观查并去除“骚扰物,有时孩子在换位子以后,显得较容易分心或情绪不稳,也可能是由于附近的环境因素。

6.当感觉压力或对某人或事有不确定感时,有的孩子会不断重覆某个话题或问题,通常话题内容与他承受的压力并无直接的关系。

此时你须要打断它,并合理的回答他或将话题延伸,也可以请他将问题写下来,如此可以协助他冷静下来,否则先帮他写下问题,再请他写下合理的答覆,也可以达到抽离焦虑的效果。

另外一种方法是采取角色对换,由老师扮演不断争辩、不断提问题的角色,让他来回答。

7.老师与父母间正确且频繁的沟通,对于建立孩子正常的学习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8.要有耐心的听他说话。

在教育教学中,应根据每一位孤独症儿童的身心特点,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努力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消除退缩行为,帮助他们走出封闭的空间,迈入新的环境中,接纳新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