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典舞身韵中的形神劲律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形神劲律

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形神劲律

一、中国古典舞基木概念 (3)(一)中国古典舞 (3)(二)中国古典舞身韵 (3)二、“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重要性 (4)三.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四大特征 (5)(一)形 (5)(二)神 (6)(三)劲 (6)(四)律 (7)结论 (8)参考文献 (8)摘要:我国的古典舞专业作为我国舞蹈体系中的一种,在循序渐进的进化中已形成了独具历史特色的审美特征。

作为我国舞蹈艺术的重要分支,古典舞以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为基础,通过专家学者们对理论的不断剖析、研究以及在实践活动中的持续升华由此构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独立舞蹈体系。

该体系充分借鉴了中国民俗艺术和戏曲国粹的精髓,突破了墨守成规的类型化限制,汇集了古今数百种舞蹈的韵味,展现了时代特征和开创意义,充分体现了古典舞在我国艺术中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古典舞神韵形神劲律Abstract:China's classical dance professional as a dance system in China, in agradual evolution has formed a unique historical charm of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Chinese dance art, classical dance is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Through expert and scholars' continuous analysis of theory, research and continuous evolution in practice, sublimation constitutes an independent da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ystem. This system fully draws on the essence of Chinese folk art and opera quintessence, breaking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style of the traditional style, bringing together the charm of hundreds of ancient and modern dance,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create a meaning, fully embodies the classical dance in our art Irreplaceable importance.Key words:Classical dance Rhyme一、中国古典舞基木概念(一)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的重要分支,古典舞以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为基础,通过专家学者们对理论的不断剖析、研究以及在实践活动中的持续进化、升华由此构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独立舞蹈体系。

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形神劲律

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形神劲律

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形神劲律(一)形“形”是舞蹈的外在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形式为舞蹈的身姿、手势以及脚步的配合,是舞蹈者直接展示给观众的动作体现。

只有将形演示好了,内在的身韵才会得以体现,才会真正显示出舞蹈的魅力,这就需要舞蹈家很强的艺术功底。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身韵的另一部分就是身体的姿态,这是外部的展示形式,也是很重要的。

舞蹈家在创作的时候,能够根据戏曲的艺术思想与舞蹈者的外部表现结合起来,使得观众能够欣赏到赏心悦目的舞蹈。

基于传统的古典戏曲文化,古典舞的发展也对于形体的要求很高,讲究形体的优美与韵律的配合感。

一般来说,古典舞的形有自己的风格,讲究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每一个古典舞的舞蹈动作都要做到极其标准,就像是在从事书法创作的时候,每一笔一划都要有自己的神韵,能够带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

古典舞也是一样,在舞蹈动作的标准以及连贯程度上要求很高。

其次,古典舞讲究“动静结合”,这主要是从太极中吸取的经验,一动一静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在节奏的转变上要做到有新意,在舞蹈动作上要尽量做到饱满一些。

动静结合才能将古典舞所具有的姿态更加完美地表现出来。

最后,要有辩证的审美理念,能够将舞蹈形态进行一分为二的看待,比如说,讲究刚劲与柔韧之间的辩证统一,能够更加完美地体现出来动作的节奏感与流畅度,在艺术体现上赋予艺术动作很强的生命力。

(二)神“神”是内在的气质,是无形的艺术体现。

常说的形神兼备,就是要注重外在的形与内在的神之间的统一,这样才能增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神可以指神态,或者说神韵,是舞蹈动作的精神化象征。

神韵主导了艺术作品的核心意识没有神韵的舞蹈动作就是没有生命力的。

中国艺术家尤其注重对于神韵的研究,往往通过神韵的体现来升华作品的中心思想,使得作品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中国古典舞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吸收了很多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内容,使得整体的艺术表现力比较丰满,在表演上也比较注重神韵的表现。

钱宝琛学者曾有一句名言:开三、劲六、心意八、无形者十。

(完整版)形神劲律在身韵团扇训练中的体现——以芳春行为例修改版

(完整版)形神劲律在身韵团扇训练中的体现——以芳春行为例修改版
(二)选题的意义
作为中国古典舞的艺术核心---身韵,其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充分体现在中国古典舞所蕴藏的“形、神、劲、律”之中。“形、神、劲、律”沁透着我国文化的特征,展现了独一无二的舞蹈艺术形态与韵味,对其所展开具体的研究,能够丰富我国学术界关于中国古典舞艺术核心的理论成果。
二、国内有关本选题研究的动态
研究难点:
此次论文的研究难点在于如何在有限的资料搜集的过程中,把理论的知识融入到具体的古典舞蹈的评析和应用分析上。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此次论文的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在笔者所在的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和各大的学术网站上搜索关于此次论文研究的资料,总结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为此次的论文研究做好理论方面的支持。
三、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方法
(一)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重点:
1、身韵的具体体现?
“身法”和“韵味”这两个关键要素的互相渗透,有机结合才让古典舞逐步突破了传统舞蹈和戏曲程式化动作的约束,提炼出独具韵味的美学特色,展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风貌,由此形成更专业化的独立体系。通过众多专家学者对古典舞艺术常年不懈的钻研和探索以及持续实践,使“身韵”作为新的理论成为了古典舞中非常重要的表演文化,并获得了广泛认可和极大程度的重视。
唐满城,金浩(2004)认为“身韵”从字面意义上理解,“身”代表身段身法,指的是古典舞的外在肢体表现语言;“韵”则代表韵律,指的是古典舞独有的韵味内涵,在舞蹈表演中非常关键,也可以说是“身法”和“韵律”两者的集成体。古云“无韵则神死”,充分体现“身韵”对于舞蹈艺术中的任何体系来说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古典舞,我们将“身韵”称之为该艺术形式的表演灵魂。
2、总结法
本文通过在总体的分析过后,用总结的形式来研究此次论文的结果。

浅谈中国古典舞之韵——形· 气· 神· 韵

浅谈中国古典舞之韵——形· 气· 神· 韵

浅谈中国古典舞之韵---形·气·神·韵梅川内容摘要:本文在中国民族舞蹈的发展的基础上进而从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中的“形.气.神.韵”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分析:“形”:“寓美与形”对中国古典舞中“圆”和“动静结合”的审美来剖析;“气”:从人体的“无意识呼吸”和舞蹈中舞者的“有意识呼吸”来分析进而说明呼吸在舞蹈中重要性;“神”:从意向的表现形神兼备的审美特征和想象力在舞蹈中的重要性来说明“神”这一古典审美特质;“韵”:即从“劲”与“律”两个方面来说明韵味的体现。

中国古典舞中的“形.气.神.韵”这四个审美特征是相互影响、和谐统一的,但不是不变的,他们需要继续向前发展。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是需要我们甚至后辈,从今天乃至将来的不断努力奋斗。

关键词:寓美于形有意识呼吸形神兼备风格创新序悠悠岁月,滔滔江河………….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中国舞蹈的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有着深厚的民族根基。

中国戏剧来源于古代乐舞,早已为人们所共识。

在汉唐时代描写舞蹈的诗赋和舞赋中,对古代与物的舞荣、姿态、神情已有文字记载。

中国古代戏剧有一个独特称谓---戏曲。

这个名称是从宋代开始的。

她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以及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与希腊悲剧,喜剧和印度梵剧齐名,是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

前言中国古典舞是建国后,在我国丰厚的传统舞蹈艺术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一个新的舞蹈学科。

中国古典舞教学系统能否存在,关键在于它的民族属性,在于它是否具有民族的审美特性,这是关系到中国古典舞生死存亡的问题。

因此学习戏曲传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是着眼于动作、技巧那些外在层面上的东西,而是进入到深层去认识传统艺术的精髓和本质,也就是民族的美学特征和艺术规律,它们具体渗透和体现在中国古典舞中。

本文是从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中的“形,气,神,韵”四个方面进行探讨,若有不及之处,盼后进先贤不吝指正。

形其指的是“形象”。

“形之于外”,即通过人体的外部动作(肉身)来表现的。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特点与规律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特点与规律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特点与规律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独特的身韵特点与规律。

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表演形式和技巧,更蕴含了深深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舞蹈形态、舞蹈动作和舞蹈表情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特点与规律。

一、舞蹈形态中国古典舞的形态美以柔和、舒展为主要特点,追求以身体线条的和谐流畅展现美感。

在整体表演形态上,中国古典舞注重身体的垂直性和优美的曲线,力求塑造出纵横有序、美感流转的图形。

舞蹈者身体的每一动作,都要求其有起伏有承接,展现出连贯和平衡的美感。

二、舞蹈动作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充满了韵律感和力量感,注重舞者的动作协调和精确性。

它融汇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擅长运用手势、脚步、身体转动等多种动作形式,展现舞者的技巧和表演能力。

古典舞注重手势的表达,手指的细腻动作是其独特之处,通过手势的变化,传递出深厚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中国古典舞也注重舞者的身体平衡和控制,舞蹈中的旋转和跳跃动作要求舞者具备较高的身体灵活性和力量。

三、舞蹈表情中国古典舞重视舞者在表演中的情感表达,注重用舞蹈语言传递情感和内涵。

通过舞者的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舞蹈故事得到更加生动和感染力的呈现。

古典舞的表情既要求舞者表达出角色的情感,又要求其体现出中国传统审美的含蓄和内敛。

在表情的呈现上,中国古典舞常常利用眼神的凝视和微笑来表达舞者的内心情感,给观众带来一种深沉而又内敛的审美享受。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特点与规律在千百年的传承中得以保持和发展,并成为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能够展现出中国人民丰富的情感和智慧。

在更深入地学习中国古典舞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特点与规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舞者个人修养和艺术修炼的要求。

通过中国古典舞的学习和表演,舞者能够感悟到中国文化的深奥和博大,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

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

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古典舞是指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希望您喜欢!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一、形形是指形体外部的动作。

它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

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形”。

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古典舞舞魅之依附,是古典舞之美的传达媒介。

众所周知,通过对传统艺术在审美特征和各种典型舞姿的剖析,得出了在“行”上必须首先解决体态上“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

从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

如秦汉舞俑的“塌腰噘臀”、唐代的“三道弯”、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阴阳面”、“拧麻花”,中国民间舞胶州秧歌的“碾、拧、转、韧”,海洋秧歌的“拦、探、拧、波浪”和花鼓灯的“斜塔”,武术中的“龙形猿步”、“八卦”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

掌握体态及造型的曲线美,还需要具有相应的素质能力。

因为它也是一种技法。

人体的“拧、倾、圆、曲”是整体的形象。

从局部来看,“头、颈、胸、腰、胯”,“肩、肘、腕、臂、掌”,“膝、踝脚、步”都有其特定的要求。

二、神这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

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

在中国文艺评论中,神韵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概念。

无论谈诗、论画、品评音乐、书法,都离不开神韵二字。

在古典舞人体的运动方面,神韵是可以被认识和感觉的。

而且正是把握住了“神”、“形”才有了生命力。

在“心”这一概念中,神韵强调内涵的气韵、呼吸和意念,强调神韵与内心情感。

在行与神的关系中,把神放在了首位,“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正是此意念情感造化了神韵的“韵”。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形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形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形、神、劲、律一个优秀的中国民族舞演员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技术技巧个,还须同时具备在中国古典舞特定的艺术规范和审美特征要求下的重要表现手段——身韵。

“身韵”从字面上来解释,可以说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

“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其审美的精髓。

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并用”的同义语,通过“身韵”的训练达到“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正是它的目的。

它实际上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

虽然把训练“身法”与陶治“神韵”的方法统称为“身韵”,但进一步去剖析,便可了解它包涵着“形、劲、律”这四个不同而又不可分割的方面。

一、形:一切外在的、直观的体态、动作;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姿态与姿态之间的过渡、路线;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称之为“形”。

“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形”作为艺术表现和传达的媒介。

任何艺术的审美性都是不能存在的。

当然,不同民族和时代都有着对形式美不同的要求。

作为中国古典舞而言,它在解决“形”的训练上要注意以下3点要领:1、舞蹈者在静止的体态(或姿态)情况下所必须具备的自我审美意识与气质。

比如:“挺拔而含蓄”、“刚劲而柔韧”这种矛盾而统一的审美意识。

2、掌握姿态与姿态、动作与动作的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与轨迹。

正如书法艺术上的笔法一样,“横、竖、点、撇”是有极其严格的规范而又有充分的发展余地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体运动艺术也是具有其自身严谨的规范和规律的。

3、“由动到静”或“由静到动”这瞬间变化的运动法则。

“由动到静”在戏曲艺术中称之为“亮相”,“亮相”是戏曲艺术的精华之一;舞蹈虽不于戏曲,但舞者在千变万化的运动之后,将一切美凝于富有回味的如雕塑般的一个造型上,这种对于美凝聚于富有回味的如雕塑般的一个造型上,这种对于审美的要求是绝不亚于戏曲的。

浅析中国古典舞身韵特征

浅析中国古典舞身韵特征
“劲”不仅贯穿于动作的过程中,在结束动作时劲更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有如下几种典型的亮相劲头:如“寸劲”——体态、角度、方位均已准备好,运用一寸之间的劲头来“画龙点睛”。“反衬劲”——给予即将结束的体态造型的一个强度很大的反作用力,从而强化和烘托最后造型。“抻劲” ——一切均已完成,而用眼神及肢体作延伸之感,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除此之外,还有“刚中有柔”、“韧中有脆”、“急中有缓”等劲的区别。
3.劲
“劲”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比如运动时“线中的点”即“动中之静”或“点中之线”即“静中之动”,都是靠劲运用得当才得以表现的。它的运行节奏往往和有规则的音乐节奏不大相同。在节奏上一般不采用那些强弱相同、有规律的匀速节奏,更多的情况是在舒而不缓、快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怎样才能真正掌握并正确的运用“劲”呢?好比说陈维亚编导所编创的舞蹈剧目《秦王点兵》,它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劲”的运用,剧目从始至终贯穿着秦俑石像固有的棱角顿挫的运动形象,准确的体现了轻重、缓急、长短、顿挫、符点、切分、延伸等等的对比和区别的,总而言之,掌握和使用身韵的劲头要讲究方法,不可使“蛮”劲而要使“巧”劲。
“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是身韵的基础,更是训练的关键。尤其是“提沉”,它们是各元素的基础,是贯穿一切动作从始至终的主线,更是元素之本。只有牢固的掌握了“提沉”的动律,才能更好的使“冲、靠、含、腆、移、旁提”发挥其自身最大的能量。提沉实际上是联系起来称的,事实上动律必然是先“沉”而后“提”的。提、沉是身体的“上下”动律,更是训练上半身感觉的基础所在。它的动作要点是通过呼气使气息下沉,感觉气出丹田,以沉气之力带动腰椎从自然垂直状一节一节下压而形成胸微含,身微弯状,在由吸气带动腰椎由弯状一节一节直立,使之达到气息与外部动作的相互统一。冲、靠是在提、沉基础上身体的“斜移”动律。它们是在沉的过程中用肩的外侧、胸大肌和后肩部、后侧肋带动向八点与四点或二与六点方向冲出和靠出,它们是连接各元素形成舞蹈动作的基础。含、腆是构成身法具有韵律感所必须有的过程,它是以胸腔和后肩为推动力与缩力的“前、后”动律,主要是为了加强中段的表现力。移是腰肩进行左右水平运动的“横线”动律,它所起到的作用是灵活与协调上身的配合。旁提是身体的“弧线”动律,它是完成体态具有线条感最重要的动律元素,这一元素的训练可以充分使得腰侧肌的灵活度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古典舞身韵中的形神劲律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摘要:我国的古典舞专业作为我国舞蹈体系中的一种,在循序渐进的进化中已形成了独具历史特色的审美特征。

作为我国舞蹈艺术的重要分支,古典舞以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为基础,通过专家学者们对理论的不断剖析、研究以及在实践活动中的持续升华由此构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独立舞蹈体系。

该体系充分借鉴了中国民俗艺术和戏曲国粹的精髓,突破了墨守成规的类型化限制,汇集了古今数百种舞蹈的韵味,展现了时代特征和开创意义,充分体现了古典舞在我国艺术中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古典舞神韵形神劲律Abstract:China's classical dance professional as a dance system in China, in agradual evolution has formed a unique historical charm of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Chinese dance art, classical dance is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Through expert and scholars' continuous analysis of theory, research and continuous evolution in practice, sublimation constitutes an independent da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ystem. This system fully draws on the essence of Chinese folk art and opera quintessence, breaking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style of the traditional style, bringing together the charm of hundreds of ancient and modern dance,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create a meaning, fully embodies the classical dance in our art Irreplaceable importance.Key words:Classical dance Rhyme一、中国古典舞基木概念(一)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的重要分支,古典舞以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为基础,通过专家学者们对理论的不断剖析、研究以及在实践活动中的持续进化、升华由此构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独立舞蹈体系。

该体系的艺术特征介于古代和现代之间,充分借鉴了我国传统民俗艺术和戏曲文化,突破了过去墨守成规的程式化动作,汇集了古今数百种舞蹈的韵味,富有创意且寓意深远,将“中国特色”在形态语言的诠释下得以形神兼备的表达。

可以说这一具有时代特征和开创意义的体系是我国民族文化和历代艺术家智慧凝聚而成的成果,足以体现古典舞在我国舞蹈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而古典舞如今另辟蹊径,自成一派成为独立舞蹈体系,在持续完善进化中收获更广阔的未来前景也是必然而成的发展趋势。

(二)中国古典舞身韵“身韵”从字面意义上理解,“身”代表身段身法,指的是古典舞的外在肢体表现语言;“韵”则代表韵律,指的是古典舞独有的韵味内涵,在舞蹈表演中非常关键,也可以说是“身法”和“韵律”两者的集成体。

古云“无韵则神死”,充分体现“身韵”对于舞蹈艺术中的任何体系来说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古典舞,我们将“身韵”称之为该艺术形式的表演灵魂。

也正是因为“身法”和“韵味”这两个关键要素的互相渗透,有机结合才让古典舞逐步突破了传统舞蹈和戏曲程式化动作的约束,提炼出独具韵味的美学特色,展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风貌,由此形成更专业化的独立体系。

通过众多专家学者对古典舞艺术常年不懈的钻研和探索以及持续实践,使“身韵”作为新的理论成为了古典舞中非常重要的表演文化,并获得了广泛认可和极大程度的重视。

国内众多艺术院校均将“身韵”视为日常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并系统的规划了教学思路。

通过对“身韵”的学习,让我们对中国古典舞的表现手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二、“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建立以来,舞蹈艺术发展初期的前辈们对“身韵”不断探索,持续实践,虽然“身韵”的发展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但是却不负众望的为我国古典舞在世界领域创造了非常客观的发展前景。

纵观我国现今舞蹈教育发展,国内各艺术院校都非常重视“身韵”这一课题,并设定为舞蹈教学日常必修的科目,由此可见,“身韵”长达数十年的发展为我国古典舞的普及和教育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不管在任何环境下表演,“身韵”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交流和表达作用。

在“身韵”的表现中流露出我国传统民族形态的雏形,可以说正是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身体语言为古典舞在审美层面上驻扎了非常稳固的基础。

也正因如此,在艺术舞台上才会源源不断的涌现出出色的舞蹈作品,带领古典舞体系持续壮大,并正式住进国际视野中。

“身韵”所独有的审美价值也伴随着古典舞体系的发展而得到更深入的研究优秀的舞蹈演员,不仅要拥有扎实的基础功底,熟练的技术水平外,“身韵”的表现相对于以上两点对于作品表演来说更为关键,尤其是古典舞表演,更对“身韵”的表现有更高的要求。

作为舞蹈表演非常关键的两大重要要素,“身韵”是展现作品灵魂的主要途径,“身”代表身段身法,指的是古典舞的外在肢体表现语言,由身体来主导动作的表演力道;“韵”则代表韵律,需要由心出发来表达作品的深层意义和文化内涵。

只有将这两个要素有机融合,互相感染渗透才能从传统舞蹈的固有规律中提炼出生动鲜活的灵魂,打破过去承袭的墨守成规的固定思路,经过重新组合编排,挖掘作品更深层的寓意。

所以要想成为优秀的古典舞演员,就必须掌握“身韵”的应用方法,强化形、神的表现,突出律动感,做到“形具而神似”,突出审美气质的同时陶冶艺术气韵和情操。

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中国古典舞立足于历史,诞生于当代,发展在未来。

它是一条连接古今的纽带,是时间与空间完美洽接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典舞“身韵”诞生30多年来,在教学上弥补了基训中民族风格、审美文化的缺失,在创作上创建了古典舞自身的舞蹈本体语言库,在表演上突破了戏曲程式化的舞台表演模式,接收了这个时代中国人新的审美观念。

“身韵”是“身法”与“韵律”的合称,既包含了肢体上的外部技法又涵盖了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精神、精髓,如果说戏曲舞蹈是几千年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凝聚的产物,那么古典舞身韵就是由戏曲舞蹈、武术等传统肢体艺术所提炼出来的中国肢体艺术美学的核心。

行、神、劲、律是“身韵”的缩影,它们的文化性与历史性影射了整个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内涵底蕴。

中国古典舞正年轻,还在持续的发展壮大中,当“身韵”一词不再局限为一门课程名称,当“身韵”一词的深层含义被不断挖掘,相信中国古典舞会迎来新的一轮变革。

三.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四大特征(一)形“形”是舞蹈形象表现的基本要素,也是古典舞表演的主要支撑,在作品的寓意和艺术美学中发挥中间媒介的传播作用。

具体指的是舞蹈演员的外在肢体动作,对于作品来说是一种非常直观的表现手法,凡是外在的表达都属于“形”的范畴。

通过形态的拿捏和掌握强化作品的表达。

“形”的表现注重动作变化的流畅和韵律感。

中国古典舞的外在形态动作主要集中于“拧,倾,圆,曲,仰,俯,翻,卷”上,对肢体的力度和柔韧性有极高的要求,需要做到形神并济。

所以,要想检验一名舞蹈演员的身体素质,首先会从其对肢体的控制能力和力度的掌握入手,通过其对“拧、摆、转、弯”动作的表现来判断其是否具有对作品形象的表现力。

在古典舞学习过程中,针对“形”开展的训练需要关注以下三点:(1)舞蹈演员的静态动作必须具有艺术美感,姿态挺拔而优美,含蓄却不失力度,这是一种看似矛盾,却互相制衡从而达成一致美感的表现力,对身体的平衡感有非常高的要求。

(2)关注神态变化和动作流转之间的轨迹是否顺畅,过渡是否自然。

所以对姿态和动作的变化和书法艺术中对笔法的要求非常一致,即笔画的书写要规范而不失灵性。

所谓“无规矩不成形”,虽然在舞蹈表演中动作和神态的变化非常重要,但是也应该遵循人体动作正常的变化规律,不可违背常理。

(3)注重动静变化之间的自然轨迹。

“由动到静”是表演艺术中的精髓之一,我国传统戏曲艺术将这一变化称为“亮相”,即通过动作轨迹而强化“身韵”的体现。

舞蹈作品的表现不单单停留于静止的“形”,而应该是从内心的意想到外在动作的表达逐步渗透情感,由此强化动作的表现力。

这种表现力也被艺术前辈们俗称为“起法儿”,是舞蹈中非常微妙的动作,看似简单,实则非常考验功力,需要情绪到肢体动作的准确拿捏才能表现出作品的精髓。

(二)神对“形”能够做到有力的掌握,这也仅仅构成了舞蹈表演的外部支架,表现出的作品有形无神,缺乏灵动性。

所以应该将内在心理的情感变化投射在“形”的表现基础上才构成了合格的舞蹈作品。

其中,这里要求的内在心理情感变化便是我们长说的“形神兼备”中的“神”。

“神”来自舞蹈演员的内心心理动态,中国舞蹈艺术对于“心”“神”“气”的要求非常严苛,必须要做到“心随意懂、意气相合、气定力足、力定形邃”。

而舞蹈中一向引为公式的“动律元素”是一种以“圆”作为主要动作轨迹的运动,这不是简单的肢体动作能够完成的,需要用意念来决定艺术表现中的呼吸和神态。

神态不仅局限于眼神的控制,还有气道的掌握。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将眼睛视为表达内心思想的窗口,所以眼神的凝聚力,收放掌控除了要依靠眼球运动支配,还要依靠内心思想动态来决定。

所谓“形为动、神先聚”,便非常直观的展现了这一结构关系。

所以在进行身韵寻来过程中,每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都应该关注对心神气韵的培养和升华,虽然我们常提到的“神韵”是一种基于心理的抽象动态,但是正是这个抽象动态决定了作品的真正内涵是否得到表现。

(三)劲当舞蹈艺术表演者能够有效掌握“形”和“神”,那么就可以进一步展开对动作力道、韵律感、节奏感的训练了。

“身韵”离不开“心、意、神”三个要素的支撑,而这三个要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支持条件便是“力”。

所谓的力主要体现在舞蹈表演者对动作幅度、变化速度、力道控制上对“劲”的应用。

只要能够熟练掌握这一要点,便可以让作品的感染力得到强化,成为作品引人入胜的制胜法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