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在基训课中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浅谈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中的重要作用古典舞是一种优雅、精致而古老的舞蹈形式,它在舞者的身姿、动作和表达中传达着深刻的内涵。

在古典舞中,舞者通过特定的身体技巧和舞蹈动作展现出舞蹈的美感和情感,而身韵作为古典舞的核心元素之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古典舞身韵的表达方式和作用进行浅谈。

一、古典舞身韵的表达方式1. 身姿端正:古典舞要求舞者保持身姿挺拔,背部挺直,头部微微仰起,这种身姿可以让舞者显得高贵典雅,给人一种肃穆而神圣的感觉。

2. 手势优美:古典舞的手势是一种精细而独特的手部动作,通过手势的展示,可以表达出舞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古典舞的手势要求指尖柔和、手腕灵活,每一个手势都有特定的含义和象征。

3. 步伐轻盈:古典舞的步伐要求舞者脚步轻盈、稳健,整体行走中必须保持平衡。

每一个舞步都要精确而准确,力求“气贯长虹”,将舞蹈的美感展现到极致。

4. 身体柔韧:古典舞的身体要求柔韧、有弹性。

舞者需要通过专门的训练,使身体变得柔软、灵活,这样才能完成舞蹈中的各种高难度动作和技巧。

二、古典舞身韵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1. 表达情感:古典舞通过身韵的表达方式,能够将舞者内心的情感外化,让观众感受到舞蹈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

比如通过舞者端正的身姿和优美的手势,可以表达出高贵、庄重的情感;通过轻盈的步伐和柔韧的身体,可以表达出柔美、活泼的情感。

2. 彰显美感:古典舞身韵的表达方式能够将舞蹈的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舞者优雅的身姿、柔美的动作,以及精确的舞蹈技巧,使观众感受到古典舞的独特之美,从而产生共鸣。

3. 塑造角色:古典舞身韵的表达方式有助于舞者更好地塑造角色。

舞者通过身体的运动和表情的呈现,能够展现出不同的角色特点和性格特征,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舞蹈作品所要传递的信息。

4. 提升气质:古典舞身韵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舞者的身体素质和舞蹈技巧,还可以提升舞者的气质和修养。

通过长时间的舞蹈训练,舞者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纪律性,使得舞者的整体形象更加优雅、大气。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探索与思考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探索与思考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探索与思考作者:伍晋霞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12期摘要: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民族艺术瑰宝中熠熠生辉的一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古典舞中的身韵是古典舞的精髓,想要充分展现中国古典舞的艺术魅力和艺术技巧,就必须在古典舞基训中融入身韵的教学部分,通过练习,不断尝试,探索古典舞身韵与基训相结合的最佳模式,让古典舞闪耀它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身韵;舞蹈基训引言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珍贵结晶,是我国舞蹈门类中很重要的一种,,在舞蹈教学方面也有着很丰富的经验和内涵。

北京舞蹈学院从古典舞继承舞蹈、戏曲和武术身法的艺术样式进行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适应舞蹈自身的艺术特点,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对于中国古典舞进行了全面的、创造性的研究和探讨,创立了一套古典舞教学的方法,取名为“身韵”[1]。

从此,中国古典舞成为了一项独立的舞蹈门类。

作为舞蹈艺术工作者,对中国古典舞身韵应当有深刻、透彻的理解,本文就从分析“身韵”教学法入手,进行了研究与思考。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内涵古典舞的缘起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最初是戏曲和舞蹈相结合的产物,是源自戏曲,以戏曲的民族元素为基础,融合武术等身法,在舞蹈学的指引下建立起来的。

经过了近百年的传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2]。

身韵则是中国古典舞不同于其他舞種的最大区别。

古典舞《身韵》一课最初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二十余年的实践,已经逐渐得到了认识和推广。

北京舞蹈学院李正一教授和唐满城教授辛勤整理研究材料,创建了古典舞“身韵”课程,使古典舞事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3]。

古典舞的“身韵”包含“身法”、“韵律”两个含义。

身法属于技能一类,是外部之法,而韵律则属于古典舞艺术的内涵神采,唯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对中国古典舞的完美诠释。

用“神行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句话可以高度概括古典舞身韵的内涵,也指出了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

身韵与基训结合训练的重要性

身韵与基训结合训练的重要性

中需要 长 节奏 、 舒 缓 的呼 吸 , 幅度 也相对 较 大 , 有
的需要 将 呼吸 呈现 在 动作 肢 体 上 , 比如 用 上 身 的
“ 沉” 加 以踏 步蹲来 表 现 舞姿 中 的 “ 呼吸 ” : 而在 跳
跃 组合 中 “ 呼吸 ” 需要 简单 明 快 、 幅度 小 。比如 在
小跳组 合中“ 小射雁跳 ” 接正步蹲再接 “ 小 射 雁 跳” 的 一个 连 续 舞 姿 的 转换 , 需 要 在 蹲 的 同时 短 促的“ 沉气 ” 。 接 着 跳起 时 “ 提气 ” , 在 配 合 上 身 舞
姿“ 双 晃手 ” 。 才能 够使 此 类 连续 动 作变 得 鲜 活饱
二者 的融 合 性 , 使 之 成 为后 期 剧 目排 练 中 出现 的 学生“ 不会跳 舞 ” 的必然性 。 也就 是说 , 到最 后学 生
呈现 出的只 有古典 舞 的形 , 却 忽略 了古典 舞的神 。 因此 。在 中专 阶段 古典 舞基 训课 的训练 中 , 除 了强调 动 作 的规范 性 和技 术 性 之 外 , 更要 在 训
的 虽不 同 , 却 有着相 互 关联 , 相 互依 托 的 关 系。因 此在 中国古典 舞 基训 课 的 训练 中 。 如 何将 身韵 的
元素、 韵律 融合 到组 合 中去 。如 何 让 学 生更 细腻 的 完成每 一 个技 术技 巧 的训 练 . 最终 完 美呈 现在
舞 台上 ,将是 一 个值 得 我们 进 一 步 思考 的 问题 。 本 文将 以此 为切入 点 . 分 三 个部 分 浅析 身韵 与基
身 心并 用” 。 而 中国 古典舞基 训课 是舞 蹈 中专 阶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始、 连 接 都 需 要 由 呼吸 的贯 穿 来 完 成 。 而 非 单纯 的完 成身 体 的控 制训 练 , 这 不 足 以达 N ̄ J I I 练 的 完 整 性 。因此 。 在单 一 的控 制 组合 中注 重 “ 呼吸 ” 运

探究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及策略

探究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及策略

探究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及策略中国古典舞身韵课是中国舞蹈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站立姿态”和“行走姿态”,在舞蹈表演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舞蹈教学中,身韵课更是十分重要,这个课程可以锻炼学生的柔韧性、身体控制力和平衡能力,为学生的舞技提供保证。

下面,我们将探究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策略。

1. 建立正确的身体姿势中国古典舞身韵课最核心的目标是建立正确的身体姿势。

在古典舞蹈中,舞者需要一直保持身体笔直、肩平、腰腹收紧的状态,这样才能够充分展示优美的线条和舞姿。

如果学生没有通过科学的训练理解古典舞的要点,那么教练将难以在后续课程中教授更高级的舞技,学生也会在演出中失去表现力。

2. 培养学生的柔韧性和力量中国古典舞身韵课中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柔韧性和力量,这些是舞蹈演出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在练习古典舞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各种体操、伸展和其他的训练方法来提高柔韧性和力量,这些技能同样也可以在其他类型的舞蹈中使用。

3. 培养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在古典舞中,舞者肢体动作的流畅和协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在政治身韵课中需要进行许多不同的练习,例如拉伸、爬洞、扭曲和滚动等,以让他们掌握与自己身体不同的运动方式,从而能够更好的掌握舞蹈中的基本动作。

1. 开始全身的拉伸在古典舞身韵课的开头,可以通过拉伸来帮助学生放松身体和舒缓肌肉。

这份主要是为了减轻练习中的肌肉紧张,并且意味着学生在伸展过程中逐渐熟悉身材的各个部分。

课堂中的主要部分包括劈叉、伸展和扭曲等练习,这些练习可以让学生渐进地更好的掌握自己的身体。

2. 提高独立平衡在开始练习后,可以设定一些专业的训练计划,以加强学生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在空中盘旋和在土地上尝试不同的平衡动作。

这些练习可以在学生身体和控制力变强以后逐渐改进。

3. 营造合适的音乐氛围良好的舞台效果需要良好的音乐配合。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运用分析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在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功教学中,身韵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舞者掌握舞蹈姿势和动作,还可以配合舞蹈音乐表现出舞蹈的意境和情感。

一、身韵在舞蹈姿势中的运用舞蹈姿势是舞蹈表现的基本元素之一,它不仅仅是一些动作的简单堆砌,更需要舞者通过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来达到整体的和谐效果。

在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功教学中,身韵对于舞蹈姿势的运用非常重要。

舞蹈姿势一般包含头、身、手、腿、足等部位,融入身韵可以有效地使姿势更加自然、流畅、优美。

例如,在中国古典舞中,手腕和手指的协调配合可以帮助舞者表现出舞蹈的柔和、细腻的特点。

在基本功教学中,通过身韵的练习可以使手腕和手指更具弹性和灵活性,从而更好地完成古典舞中的各种手势。

另外,身韵还可以帮助舞者调整身体的平衡和重心,保持稳定的姿势,达到表现出更加完美的舞蹈。

例如,在练习古典舞步的过程中,舞者需要通过身韵的练习调整下肢的力度、配合呼吸等,才能完成优美的古典舞步。

舞蹈动作是中国古典舞表现艺术形式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要求舞者通过各种动作展示出舞蹈的美感和表现力。

在舞蹈动作的运用中,舞者需要不断地通过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实现整体的和谐效果。

身韵在这一过程中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古典舞跳步的过程中,通过身韵的运用可以使腿部的力量更加协调,完成优美的舞步。

当然,在完成上述的动作过程中,舞者还需要控制呼吸,使呼吸与舞步的动作配合起来,增强动作的表现力。

另外,在跳舞的过程中,身体的舒展和灵活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身韵在这方面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舞者需要通过身韵的练习增强身体的柔韧性,以便完成古典舞中的各种高难度动作。

在舞蹈演绎的过程中,舞者需要通过自己的表情、姿态、动作等来表达出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在这个过程中,身韵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可以帮助舞者更好地表现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运用分析【摘要】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了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作用和具体运用方法。

通过身韵的运用,可以提升学员的基本功水平,使他们更加优雅和专业。

本文也强调了保留和弘扬中国古典舞身韵特点的重要性。

在创新发展中,如何保持传统身韵的特色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对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艺术形式的精髓,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舞者奠定基础。

展望未来,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身韵、基本功教学、运用分析、重要性、提升基本功水平、具体运用方法、创新发展、保留和弘扬、特点、强调、不可或缺性、发展前景。

1. 引言1.1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运用分析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动作表现,更是通过舞姿、手势和身体的协调展现出舞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身韵的运用不仅可以提升舞者的技艺水平,还可以锻炼舞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中国古典舞如何运用身韵来提升基本功水平呢?舞者需要通过专业的训练和练习掌握身韵的核心要领,如舞姿的优美和动作的流畅。

舞者要注重身韵与基本功的结合,通过身韵的表现来提高基本功的深度和广度。

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法包括了舞姿、手势和身体动作的训练。

舞者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和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才能够真正领悟身韵的精髓和提升基本功水平。

在创新发展中如何保留和弘扬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特点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通过结合现代舞蹈和国际舞蹈的元素,可以更好地展现中国古典舞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保留传统的身韵和风格,更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国古典舞的精髓和特色。

2. 正文2.1 中国古典舞在基本功教学中的重要性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是舞蹈技术的基础。

包括柔韧性、力量和平衡等方面的训练,可以帮助舞者更好地掌握舞蹈动作,使舞步更加流畅、优美。

探究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及策略

探究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及策略

探究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及策略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中国古典舞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身韵课在舞蹈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及相应的策略。

1. 塑造优美的舞姿与形态中国古典舞身韵课注重对学生的舞蹈姿势、身体形态、手指形态等方面的训练。

通过身韵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正确的舞蹈姿势和形态,塑造出优美、端庄的舞姿,同时也能够改善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为后续舞蹈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提升舞蹈技巧水平身韵课是中国古典舞中的基础课程,它的基本功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的舞蹈技巧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身韵课中可以系统地学习古典舞的基本功,包括踮、跷、扑、顿、拐等身韵基本功,通过反复训练,逐渐提高自己的舞蹈技艺。

3. 培养学生的形体美感与表现力中国古典舞身韵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体美感与表现力。

在身韵课中,老师会引导学生通过舞蹈动作的练习,增强他们对舞姿、动作、表情的感知能力,并培养他们独特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舞台上能够更好地展现舞蹈作品的艺术魅力。

1. 系统化的基础功训练在身韵课中,教师应该遵循一套系统化的基础功训练方法,包括身体柔韧性训练、形体力量训练、身姿训练等,通过系统化的训练,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古典舞的基本功,提升他们的舞蹈技巧水平。

2. 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身韵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某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柔韧性训练,而对于另一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力量训练。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培训。

3. 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舞蹈韵律在身韵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舞蹈韵律。

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舞蹈作品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古典舞的韵律之美,从而加深他们对古典舞的理解和热爱。

4. 注重情感表达与舞蹈表现除了技术训练以外,身韵课还应该注重情感表达与舞蹈表现。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运用分析中国古典舞是一门历史悠久、充满文化底蕴的舞蹈艺术。

在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和艺术创新后,中国古典舞已经成为了一门高深的舞蹈艺术,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还能够对人体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产生良好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功教学中,身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能够为学员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提高他们的舞蹈水平。

1. 培养提高舞者的形体能力身韵是舞者在舞蹈中所表现出的一种身体轻盈、柔美的形态。

学习身韵能够有效地提高舞者的形体能力和柔韧度,使舞者的身体更加灵活、敏捷,能够更加自如地做出各种舞蹈动作。

长期的身韵训练还能够改善舞者的姿势和体态,使其在表演中更加优美、自然,更有观赏性。

2. 培养舞者的舞蹈品质身韵不仅是一种体态,还是一种内在修养,它要求舞者在舞蹈表演中展现出一种文雅、婉约的情感。

通过学习身韵,舞者能够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让自己的舞姿更加自然、含蓄、优美。

在平时的舞蹈训练中,身韵还能够使学员在舞蹈表演中更加自信、沉稳,从而提高其艺术修养和表演品质。

在学习身韵的过程中,舞者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和不断地调整,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状态。

这种艰苦的训练过程需要舞者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心,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

通过艰苦的身韵训练,舞者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压力适应能力,使其在以后的舞蹈表演中更加沉稳自信,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1. 注重自然与和谐身韵的表现不能太过刻意和矫揉造作,必须以自然和和谐为本。

舞者在学习身韵时,应该注重自己的情感表达和技术技巧的融合,从而在舞蹈表演中展现出最自然、最优美的状态。

2. 注重细节把握身韵包含着众多的细节要求,每一个舞姿都需要经过反复推敲和练习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在身韵的教学中,应该注重细节的把握,从而帮助学员逐步领悟舞蹈的灵魂和内涵。

3. 拓展学习方式身韵练习的方式有多种,不仅要注重传统的基本功训练,也要结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多种拓展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在基训课中的重要性 摘要 :身韵的出现做为一项重要的中国古典舞教学成果,使中国古典舞的训练走向自身形式的规范化、舞种化。它不仅是完整的训练体系,而且是训练与创 作、表演相互统一的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的体系。身韵训练是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成果,而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结晶,为中国舞蹈艺术之典范,凝聚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精髓与民族审美风范,具有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独特风韵。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戏曲中的歌也好,舞也好,是为了演故事服务的。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戏也还是戏,其舞对角色行当的从属性也是十分鲜明的。

关键字:古典舞 身韵 基训 重要性 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什么新发明,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是用一根长线从古串到今的,这些原则非但在戏曲中可见,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它的文化特征;就其流来讲,它是在原生地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这是一个可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这个衍舞种是地道的中国货,中国古典舞现在仍未渡过它的童年,其自身还在成长发育中。但是身韵的创建,使它的审美内核已趋稳定,其理论基础也已比较扎实,运动系统已经形成,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它已摆脱戏曲的原形,向真正舞蹈的范畴迈进。产生于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已逐渐为中外舞蹈界和学术界所认识。1993年,它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列为优秀教学成果而获得奖励。北京舞蹈学院李正一和唐满城两位古典舞老教授,毅然整理、创建了古典舞“身韵”课,它使中国古典舞重振雄风,使古典舞事业曙光再现。李正一教授在诠释“古典舞”时这样讲道:“名为古典舞,它并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它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适应现代人欣赏习惯的新古典舞。它是以民族为主体,以戏曲、武术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吸收借鉴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

古典舞身韵“元素”训练的重要性 所谓元素,包括基本技法、身法、神韵、呼吸、形、态、点、线等诸多核心因素,在教学当中,要基于“从元素出发,从韵律入手”这样的教学方法,以“云肩转腰”、“风火轮”、“燕子穿林”为例,它们的素材并不是很多,然而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云肩转腰”既是元素又是韵律,元素中有韵律,韵律又通过元素展现。“风火轮”在基本功训练上腰部是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大环动,所有拧、倾、圆都在其中,有很强的生命力,再加以繁衍,既有训练价值,又有实用价值,足可以派生出其他动作。正如唐满城教授所说:提炼元素、发展元素、运用元素,是解决身韵训练之有效办法。

“身韵”从字面上解释,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艺术的内涵神采,两者需要有机结合和渗透。身韵训练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懂得并自觉地掌握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本领。同时,身韵中的身法也不同于一般的能力和技巧,一套技法的规律与难度要经过长期的磨练,即把训练身法与陶冶神韵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审美上的神韵和风采,身韵训练包含着“形、神、劲、律”这四个不同而又不可分割的方面。一个成熟的民族舞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神,即神韵、心意,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劲,就是力,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律,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这都是精辟的概括与提炼。而这些文字又与元素性动作高度统一、谐调,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美学理论。在古典舞训练中,从头至尾都贯穿着身韵练习中的一些元素,身韵在总结了戏曲、武术等传统艺术的动作规律后,确定了以腰为核心,强调中段训练的重要性。而“提沉冲靠”等几个动律元素无论是对人体中段的肌肉或是呼吸,都各有其独到而不同的训练价值。其具体表现为:强调对中段肌肉,尤其是后背肌肉的训练。背阔肌的强化,更是身韵元素在训练上的一大突破。而元素中的“含腆”从形态和规格上看比其他元素的幅度要大。它的运动范围具有一定的延伸性,而它的发力点主要就是背阔肌,当“含腆”交替运动共同扩大范围时,背阔肌便随之交替曲伸,反复地强化,达到背阔肌真正曲伸自如、随意控制的目的,从而充分利用背阔肌这一表现区域,加强了中段的表现力。

“身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将身韵融化在古典舞的一切舞姿和技术、技巧中,这一点集中表现在对节奏处理和舞蹈动作的连接上,以及点线处理、舞蹈动势的渲染和表演者内在的修养等方面

把握舞律精奥之处 身韵的出现作为一项重要的中国古典舞教学成果,使中国古典舞的训练走向自身形式的规范化、舞种化。它不仅是完整的训练体系,而且是训练与创作、表演相互统一的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的体系。身韵教学法包括:形、神、劲、律。

形,指形体外部的动作。它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形”。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古典舞之美的传达媒介。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从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中国民间舞《胶州秧歌》的“辗、拧、转、韧”,《海洋秧歌》的 “拦、探、拧、波浪”和《花鼓灯》的“斜塔”,武术中的“龙形猿步”、“八卦”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

神,这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身韵强调内涵的气蕴、呼吸和意念,强调神韵,强调内心情感。在形与神的关系中,把神放在首位,“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正是这种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韵”。可以说,没了韵就没了中国古典舞。没了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带动,也就失去了中国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 劲,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比如运动(即“静中之动”),都是靠“劲”运用得当才得以表现的。中国古典舞的运行节奏和有规则的2/4、3/4、4/4式的音乐节奏不大相同。它更多的情况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 “弹性”节奏中进行的。“身韵”即要培养舞蹈者在动作时,力度的运用不是平均的,而是有着轻重、缓急、长短、顿挫、符点、切分、延伸等等的对比和区别。这些节奏的符号是用人体动作表达出来的,这就是真正掌握并懂得了运用“劲”。“劲”不仅贯穿于动作的过程中,在结束动作时“劲”更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戏曲、芭蕾舞、武术套路都十分重视动作结束前的瞬间节奏处理,中国古典舞更不例外。

律,包涵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两层含义。一般说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这“顺”是律中之“正律”,动作通过 “顺”似乎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反律”也是古典舞律动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如“双晃手”,当臂向左晃时,身要有向右拉之势,才能显示动作的圆润与韵味。“不顺则顺”的“反律”,可以产生奇峰叠起、出其不意的效果。一个动作和动势的走向分明是往左,突然急转直下往右,或者由向前突变向后等等均是这种 “反律”,这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产生人体动作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动感。从每一具体动作来看,古典舞还有“一切从反面做起”之说,即“逢冲必靠、欲左先右、逢开必合、欲前先后”的运动规律,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审美性。无论是一气呵成、顺水推舟的顺势,还是相反相成的逆向运势,或是“从反面做起”,都是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圆、游、变、幻之美,这正是中国“舞律”之精奥之处。

“身韵”教学法给中国古典舞教学及创作带来了实质性的突破,它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古典舞的现代重构,也体现着当代人对古典舞高度的理解,创造性地把握与运用。

古典舞身韵与基训有机结合 中国古典舞教学法有基训法和身韵法。基训法是以戏曲为基础,以芭蕾基础为框架,任务是培养演员的全面与根本素质:技能和技巧、正确方法、舞蹈体态。是塑造和创造中国民族舞剧和舞蹈作品中人物形象不可缺少的艺术表现形式。身韵法,“身”即“身法”,指中国古典舞的外部表现技法;韵”即 “韵律”,指中国古典舞的内在气韵,是指训练身法与陶冶神韵的方法。身韵的产生使中国古典舞从此摆脱了对古典戏曲舞蹈的依附,并形成了自己的舞蹈模式特征,这些艺术的特征直接影响着、规范着古典舞的教学与艺术创作。

作为舞种名称的“古典”绝非是“古代”的同义词,“古”应理解为传统性,“典”可视为典范性。它是充满活力的表现形态,灌注其间的神采韵律,作用于舞台上形象塑造时,是以实现与现实生活直接对话为艺术目的的。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

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什么新发明,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是用一根长线从古串到今的,这些原则非但在戏曲中可见,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的文化特征。就其流来讲,它是在原生地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这是一个可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中国古典舞现在仍未渡过它的童年,其自身还在成长发育中。但是身韵的创建,使它的审美内核已趋稳定,其理论基础也已比较扎实,运动系统已经形成。它已摆脱戏曲的原形,向真正舞蹈的范畴迈进。

现在的舞蹈教学一般是将基训与身韵做为两门课程安排,不免会给人一种错觉,即片面认为基训是主科,身韵是副科,基训是学生训练的关键,身韵是为加强风格而设立的点缀课。表层的主与次不是内在的质,是“壳”还是“核”,应通过两门课程所体现的精髓来确定。因此,关键问题不在设置的是一门课程还是两门课程,而在于中国古典舞的教学实质是什么。假若基训课和身韵课体现的是各自的质,而不是统一的质,那么就形成了“两层皮”的局面,基训也就变成了只有技术的“壳”,而没有身韵的“核”,两者很难形成一个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