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白茶营养成分与返白机理分析及繁殖技术

合集下载

白叶一号安吉白茶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白叶一号安吉白茶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白叶一号(安吉白茶)高产栽培技术分析摘要:近年来,“白叶一号”在我国种植十分广泛。

在春季“白叶一号”新萌发的芽叶呈现白色,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又恢复成绿色。

它具有高氨基酸、低茶多酚的特性,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本文将简单介绍“白叶一号”的特点,对其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安吉白茶;栽培技术;生态控草;日常养护“白叶一号”受到早春低温的影响,白叶一号新发的嫩芽呈现白色,是一种珍稀白化无性系茶树品种。

它发源于浙江省安吉县,从一株百年老白茶树上采摘新梢经组织培养繁育而成,因此又称为安吉白茶。

以安吉白茶作为原材料,加工而成的茶叶,色如白玉,香高清纯,味醇鲜爽,汤色明净,叶底鲜亮,备受消费者的喜爱,同时由于该茶产量较少,相对售价较高,经济效益较好。

因此,研究白叶一号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安吉白茶特性安吉白茶由于其独特的特性,属于一种罕见的“低温敏感型”变异茶种,其敏感温度为23℃。

当安吉白茶处于特定的温度环境下,其茶叶受到温度的影响,叶绿色无法合成,会导致叶片变成白色,同时使得茶树中的可溶性蛋白发生水解,使得氨基酸的含量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

根据有关科学测试,安吉白茶的氨基酸含量高达6.19%至11.6%,几乎为普通茶叶的3至4倍,其茶多酚含量则为10.7%,大约为普通茶叶的50%。

如果选用安吉白茶春梢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制作的茶叶,茶叶呈现色如白玉,香高清纯,味醇鲜爽,汤色明净,叶底鲜亮,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二、安吉白茶栽培技术贵州省德江县在产业扶贫上,去除玉米高库存的农业供给改革主线,因地制宜的引导农户在非优势区域调减玉米种植密集,重点推进农业中介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茶叶等高效益的作物。

结合德江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引入安吉白茶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为了有效的缩短“安吉白茶”幼年期的时间,提升茶叶园区的产量,重点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

1.移栽前准备和其他茶树一样,安吉白茶也属于深根作物,不同点在于其属于低温敏感性茶树。

安吉白茶的研究进展

安吉白茶的研究进展

安吉白茶的研究进展“安吉白茶”是适制名优茶的茶树新品种,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现以来,因其“叶白、脉绿、香郁、味醇”的特点、营养保健和药用功能显着,在近二十年中白茶产业迅速崛起。

安吉白茶产业已发展成为安吉县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自安吉白茶发现以来,各地对安吉白茶的发展、营养保健成分、白化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不少,国内各茶区也逐渐引种安吉白茶。

但是对安吉白茶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栽培种植等方面的总结与论述还较少。

本文就安吉白茶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并对安吉白茶的发展前景进行讨论,以期为安吉白茶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安吉白茶的发展历史安吉白茶原产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距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

最早的文献记载为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X1107-1110)。

因此,安吉白茶早在宋代就以其奇特的外形和优异的品质在众多茶叶中脱颖而出。

但因安吉白茶茶树开花多结籽少,有性繁殖的后代极易发生性状分化,很难保持母本的性状,故其种植规模始终得不到扩大ll-21。

现存的安吉白茶母树位于海拔800m的安吉县天荒坪大溪村。

20世纪50年代,安吉县农业科技人员将安吉白茶群体中一株白茶树移栽,并分株繁殖栽培。

到20世纪80年代初,湖州市农业局设立“浙北茶树良种选育繁育”课题,在安吉县境内对茶树资源进行调查,对天荒坪大溪村未被移栽的另一株千年白茶母树进行研究与开发。

随着安吉县政府对茶产业的重视及相关选育课题l展,安吉白茶无性繁殖技术不断成熟,安吉白茶规{壮大。

1987年成立了安吉白茶开发利用试验课题{安吉白茶的加工方法、栽培措施和利用价值等进j究,为安吉白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3-41。

随着安吉白茶的进一步发展,1998年安吉白j省级茶树品种认定,正式改名为“安吉白茶”;2001吉白茶“中国证明商标注册成功;2006年安吉白{异的品质特征被世界茶联合会第六届国际名茶评委员会评为国际名茶金奖。

2007年后,随着安吉理生化和保健机理的研究、市场需求的旺盛和当的扶持和引导,安吉白茶发展迅速。

安吉白茶的研究

安吉白茶的研究

安吉白茶的研究安吉白茶的特异性主要表现在春季发芽时新梢嫩叶叶色的可逆性白化现象,在白化过程中新梢的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和氨基酸含量显著上升。

研究表明,安吉白茶是一个温度敏感的自然突变体,其白化表达的温度阈值在20~22℃之间,但该温度仅在芽萌发初期发挥作用;其正常复绿的启动温度在16~18℃之间。

叶片白化期的主要生理生化变化是叶绿体膜结构发育发生障碍,叶绿体退化解体,叶绿素合成受阻,质体膜上各种色素蛋白复合体缺失,导致了叶色的变化;RuBP羧化酶的大、小亚基含量及酶活性下降,同时伴随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升高,终因叶绿体不能继续发育,多余的可溶性蛋白水解,导致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上升。

文中对其返白机理进行了讨论,认为该温度敏感型突变体的突变很可能是由核基因或核质互作控制的。

中国古代茶名称很多,最初称“荼”,还有其他别名,直到唐代才称"茶".宋代人好斗茶,以“茶色贵白”(宋蔡襄《茶录》)。

宋沈括《梦溪笔谈》,“今茶之美者……,则新芽一发便长寸余,惟芽长者为上品。

”南宋王观国《学林》,“茶之佳品色白,若碧绿色者乃常品也。

”宋代庄秀裕《鸡肋编》,“茶树高丈余者极难得,其大树二月初,因雷迸出白芽,肥大长半寸许,”迸雷时值惊蛰,指明白茶为早芽种。

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对白茶有更详细的描述,认为“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出生。

非人力所可致。

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于是白茶遂为第一。

”并指出“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如加工得法,则“表里昭澈,如玉之在璞,他无与伦比。

”宋之安《东溪试茶录》将茶树分成七个群体,一曰白叶茶……地不以山川远近,发不以社之先后,芽叶色白如纸,民间以为茶瑞……。

这种真正意义上的白茶与目前茶学界对茶叶分类中的那种不炒不揉,通过晾干方法制成的“白茶”不同。

白叶茶为何会失植近千年有待进一步考证。

1980年8月,在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海拔800米的桂家厂发现了一丛树龄逾百年的珍稀茶树:春茶幼嫩芽叶为白色,主脉呈绿色。

安吉白茶栽培管理技术

安吉白茶栽培管理技术

安吉白茶栽培管理技术白茶是中国传统的名优茶品之一,而安吉白茶则是白茶中的佼佼者。

安吉白茶以其独特的经营技术和精湛的制作工艺闻名于世。

在栽培和管理方面,安吉白茶技术有其独特之处,本文将介绍安吉白茶的栽培管理技术。

一、土壤选择与改良安吉白茶适宜生长在海拔800-1000米、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的山地区域。

栽培安吉白茶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宜的土壤。

安吉白茶倾向于在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生长。

为了提高土壤的酸度,可以使用酸性肥料进行改良,如硫酸铵、硫酸镁等。

二、种植技术1. 种子选育:选取健康、肥大、无病虫害的茶树种子,用湿砂纸包裹起来,放置于25摄氏度的温室中,进行发芽。

发芽后,将种子嫁接到适宜的茶树上。

2. 苗木管理:定植苗木时,要将苗木的茎、叶修剪整齐,同时选取健壮的株苗进行定植。

在生长期间,定期浇水、施肥和修剪,以促进苗木的生长。

3. 接枝技术:安吉白茶常采用接枝繁殖的方式。

接枝时,选择健康茶树的嫩枝作为接穗,接穗与砧木要紧密结合,使用保鲜膜固定。

接枝后的茶苗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提高成活率。

三、水肥管理1. 浇水:在安吉白茶的成长季节,定期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但要避免积水和过量灌溉,以免引发茶根腐烂。

2. 施肥:安吉白茶对肥料的需求较高,特别是有机肥。

在生长期和休眠期间,可以使用有机肥料和复合肥料进行施肥,以满足茶树的养分需求。

四、草害防治安吉白茶的茶叶非常娇嫩,容易受到杂草的侵害。

因此,定期除草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选择机械除草或者使用除草剂进行草害防治,但要注意合理使用除草剂以避免对茶树的伤害。

五、病虫害防治1. 病害防治:安吉白茶主要面临的病害有茶树皮斑病、茶叶细菌性斑点病等。

病害防治的关键是提前预防,定期喷洒专门的农药,加强病株的管理和处理。

2. 虫害防治:安吉白茶可能受到的虫害包括蚜虫、红蜘蛛、毛虫等。

可以使用虫害防治药物或者天敌昆虫进行虫害防治。

六、采摘与制作安吉白茶的采摘时间非常关键,一般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

茶知识—安吉白茶介绍

茶知识—安吉白茶介绍

茶知识—安吉白茶介绍安吉白茶是一种以中国浙江省安吉县出产的绿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以其鲜亮的绿叶和甘醇的口感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详细介绍安吉白茶的起源、品种、制作工艺和保健功效等方面的知识。

起源与品种安吉白茶起源于唐朝,有着千年的历史。

它原本是以“白毫乌头”为传统品种,是以产于乌头山的野生茶树为原料制作而成。

近年来,随着栽培技术的发展,安吉县种植了白茶专用的无性繁殖一级野生茶树种苗,这些茶树长势良好,树龄也达到了数十年,品质更加优良。

制作工艺安吉白茶是采用“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制成。

在采摘后的第一时间,将新鲜茶叶进行炒青杀青,使茶叶保持绿色。

然后将茶叶轻轻揉捻,使茶叶细嫩柔软,最后将茶叶摊晾至干燥。

保鲜与贮存安吉白茶的保鲜贮存非常重要,唯有妥善保存才能保持其原有的口感和香气。

一般来说,应尽量避免将茶叶暴露在空气中,最好将其存放在密封的、干燥的容器中,并放置在阴凉干爽的地方。

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吉白茶的氧化程度将逐渐加重,口感也会有所变化。

因此,建议在茶叶的新鲜度最好的状态下享用。

保健功效安吉白茶具有很高的保健功效。

首先,它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锌、锰等,能够维护人体的生理功能和抵抗力。

其次,安吉白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和咖啡碱等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菌、降脂减肥和防癌抗癌的作用。

此外,安吉白茶还可以清热解毒,护肤养颜,促进新陈代谢等。

然而,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饮用安吉白茶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应根据个人的情况来饮用。

总结安吉白茶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绿茶,其特点在于鲜亮的绿叶与独特的甘醇口感。

它的制作工艺简单,但却需要精细的过程和细致的监控。

安吉白茶不仅具有高度的保健功效,而且还成为了高档礼品茶和品饮茶的代表。

饮用安吉白茶时,最好选择新鲜的茶叶,用80℃-85℃的温水冲泡,保持茶叶的原有香气和口感。

此外,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加入适量的蜂蜜或柠檬汁增加茶水的芬芳和口感。

名茶介绍—安吉白茶

名茶介绍—安吉白茶

名茶介绍—安吉白茶安吉县,位于浙江省北部,这里山川隽秀,绿水长流,是中国著名的竹子之乡。

安吉白茶,为浙江名茶的后起之秀。

白茶为六大茶类之一。

但安吉白茶,是用绿茶加工工艺制成,属绿茶类,其白色,是因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

产品性状:安吉白茶(白叶茶)是一种珍罕的变异茶种,属于“低温敏感型”茶叶,其阈值约在23℃。

茶树产“白茶”时间很短,通常仅一个月左右。

以原产地浙江安吉为例,春季,因叶绿素缺失,在清明前萌发的嫩芽为白色。

在谷雨前,色渐淡,多数呈玉白色。

雨后至夏至前,逐渐转为白绿相间的花叶。

至夏,芽叶恢复为全绿,与一般绿茶无异。

正因为神奇的安吉白茶是在特定的白化期内采摘、加工和制作的,所以茶叶经瀹泡后,其叶底也呈现玉白色,这是安吉白茶特有的性状历史溯源动植物的白化历来罕见并作灵物瑞兆看待。

佛教中有白雀与白猿听经的故事,白蛇、白龟成为神话故事主角,今有发现也必然报道。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北宋庆历(1041-1048年)年间:“白叶茶,芽叶如纸,民间大重,以为茶瑞。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簿,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

”北宋皇帝在说了白茶可贵之后又说:“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为常品。

”自有这个记载一直到明代的350多年中,没有再发现过白茶。

因此,安吉的白茶,填补了历史记载的空白,弥足珍奇。

安吉最早于1930年在孝丰镇的马铃冈发现野生白茶树数十棵,“枝头所抽之嫩叶色白如玉,焙后微黄,为当地金光寺庙产”(《县志》),后不知所终。

安吉白茶树为茶树的变种,极为稀有。

春季发出的嫩叶纯白,在“春老”时变为白绿相间的花叶,至夏才呈全绿色。

如此珍奇的茶树品种,孕育出品质超群绝伦、卓而不群的安吉白茶,使中国的茶类百花园更为多姿多彩。

1982年,在天荒坪镇大溪村横坑坞800米的高山上又发现一株百年以上白茶树,嫩叶纯白,仅主脉呈微绿色,很少结籽。

关于安吉白茶的知识

关于安吉白茶的知识

关于安吉白茶的知识一、简介安吉白茶是一种以中国安吉县为产地的特种白茶,因其色泽洁白而得名。

它以嫩芽为原料,经过精细制作而成,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

安吉白茶在中国茶叶界享有盛誉,被誉为茶中极品。

本文将深入探讨安吉白茶的品种、制作工艺、产地特点以及保健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品种与特点1. 品种安吉白茶主要有三个品种,分别是新品种“安吉白茶1号”、“安吉白茶2号”和传统品种“雪芽”。

2. 特点安吉白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色泽:安吉白茶的茶汤呈淡绿色,饮用时可以观察到茶汤色泽的变化。

- 叶底:安吉白茶的叶底呈洁白色,嫩芽明显可见。

- 香气:安吉白茶具有独特的花香和果香,香气清雅持久。

- 口感:安吉白茶口感鲜爽,汤感柔滑,回甘持久。

- 富含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三、制作工艺安吉白茶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采摘、杀青、揉捻、烘干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工艺要点。

1. 采摘安吉白茶的采摘要求在茶树日出后两小时内进行,采摘的标准是取嫩芽,嫩芽要完整无病虫害,长度在2-3厘米之间。

2. 杀青将采摘下来的茶叶放入锅中,加热至80℃左右,用以杀青,停止茶叶内部酶的活性化。

这一步骤的时间要掌握好,一般为2-3分钟。

3. 揉捻杀青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揉捻,这一步骤会破坏茶叶细胞的结构,有利于茶叶的发酵和风味的形成。

揉捻的时间约为15-30分钟。

4. 烘干揉捻后的茶叶需要进行烘干,烘干的目的是将茶叶中的水分蒸发掉,使茶叶达到干燥的状态。

烘干的温度通常在80-90℃之间,时间约为20-30分钟。

四、产地与特色1. 产地安吉县位于中国浙江省北部,是安吉白茶的主要产地。

这里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宜茶叶的生长。

安吉县的自然环境赋予了安吉白茶独特的品质。

2. 特色安吉白茶的产地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海拔高度较高:安吉县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高海拔有利于茶树生长。

- 温差较大:安吉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的光合作用和茶叶品质的形成。

安吉白茶白叶化的原理

安吉白茶白叶化的原理

安吉白茶白叶化的原理安吉白茶是一种绿茶,与一般的绿茶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叶片呈白色。

这种白色叶片是安吉白茶独特的特点,也是安吉白茶受到追捧的原因之一。

那么安吉白茶的白叶化是如何产生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安吉白茶白叶化的原理。

要了解安吉白茶的白叶化,就必须先了解茶叶的生长过程。

茶叶生长过程中,受到光照的影响,茶叶中的叶绿素会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使茶叶呈现出绿色。

而安吉白茶之所以呈现出白色,是因为它的茶叶中缺少了叶绿素。

那么为什么安吉白茶的茶叶中会缺少叶绿素呢?这与安吉白茶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

安吉白茶产于中国浙江省安吉县,这里的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

而茶树生长的环境对茶叶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在安吉白茶的生长环境中,光照相对较弱,而且多为阴天或有云遮挡,这样茶叶就会受到较少的光照刺激,从而导致叶绿素的合成减少,茶叶呈现出白色。

除了光照的影响之外,安吉白茶的白叶化还与茶树品种有关。

安吉白茶采用的是安吉白茶树品种,这是一种特殊的茶树品种。

安吉白茶树的茶叶中富含儿茶素,而儿茶素是一种天然的茶叶色素,它是茶叶中的主要色素之一。

儿茶素具有抗氧化、抗菌等多种保健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益。

安吉白茶树品种中儿茶素的含量较高,而叶绿素的含量较低,因此安吉白茶的茶叶呈现出白色。

安吉白茶的白叶化还与茶叶的采摘时间有关。

安吉白茶的茶叶采摘时间通常在清晨,当茶树受到光照刺激较少时采摘的茶叶呈现出较浅的颜色,更加嫩绿。

而在茶树受到阳光直射的时候,茶叶中的叶绿素会增加,茶叶的颜色也会变深。

因此,越早采摘的安吉白茶茶叶颜色越浅,呈现出更明显的白叶化。

总结一下,安吉白茶白叶化的原理主要是由于茶叶生长环境中光照相对较弱,茶树品种中儿茶素含量较高,以及茶叶的采摘时间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这些因素导致安吉白茶的茶叶呈现出白色,与一般绿茶的绿叶有所不同。

安吉白茶的白叶化不仅赋予了茶叶独特的外观特点,还使茶叶中的儿茶素含量较高,具有更多的保健功效。

因此,安吉白茶成为茶叶爱好者追捧的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吉白茶营养成分与返白机理分析及繁殖技术
摘要安吉白茶是湖州安吉的特产。

介绍安吉白茶分布、现状和生物学特性,阐述安吉白茶的营养成分、返白机理和繁殖技术,从而揭示了安吉白茶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关键词安吉白茶;营养成分;返白机理;浙江湖州
安吉白茶是茶(Camellia sinensis)叶色白化而形成的一种变异类型,它隶属于山茶科茶属木本植物。

在20世纪80年代安吉白茶被发现后,现今各地种植和生产的白茶,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安吉引种过去的。

因此,安吉白茶享有白茶之祖的美称。

茶叶在我国已经有3 000多年的历史文化传统。

21世纪的今天,喝出品位,喝出健康已成为当今人们的时尚追求。

安吉白茶味鲜、色美,集观赏、营养、经济价值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茶中珍品。

1安吉白茶的分布及现状
1980年8月,在安吉天荒坪乡大溪山海拔800m高处发现了一棵树龄逾百年的珍稀茶树[1],经无性繁殖培育后,成为现今的安吉白茶,又称大溪白茶。

安吉白茶在被发现时只剩1株母树,经无性繁殖成功后,已经大面积引种至浙江省平原和丘陵地区。

近年,安吉白茶发展迅速,2006年全县有白茶生产园约 2 666.67hm2,产量和产值分别从2002年的13.5t和1 900万元,快速增长到2006年的270t和3亿元[2]。

安吉白茶在生产面积、产量、规模上令其他茶叶生产县、市望尘莫及。

2生物学特性
安吉白茶属灌木型;叶浅绿,椭圆形;春季幼叶呈白色,成叶呈浅绿色[1];开花多而结实少。

现大规模种植在海拔38m、年均气温15.5℃、年降水量 1 350mm、土壤pH值为5.5、肥力中等的环境条件下[3]。

3主要营养成分
安吉白茶含有奶香,其营养成分十分丰富。

通过对氨基酸、茶多酚、咖啡因含量的分析得出,安吉白茶优于其他一般性茶类,对人体生理健康等方面所起的作用相对来说要更加明显。

3.1氨基酸含量
据研究,白茶含有天冬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组氨酸、苏氨酸等13种氨基酸。

在叶的返白初期、返白期至复绿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出现“较低—低—高”的变化。

而游离氨基酸总量却与叶绿素含量恰好相反,在返白期达到高峰值5%。

而生长在800m高处的安吉白茶中氨基酸含量可达6%[4],几乎是同期其他茶的2~3倍[3]。

从而使得安吉白茶滋味鲜爽,风味独特。

3.2茶多酚含量
茶多酚(tea polyphenol,TP)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是茶叶生物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能力较强的酚羟基结构[5],可以和过量的自由基发生反应生成酚氧自由基[6],有效地清除OH-,使机体免于氧化损伤。

经过测定发现,白茶中含有10.7%的茶多酚,比同一地域的其他茶要低1倍。

在返白过程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在返白至复绿过程中都出现先降后升的情况。

EGC和EGCG变化最为明显。

白化初期,两者含量为最低,分别是萌芽初期的32.0%和44.6%[7],随后进入白化期,两者含量逐渐上升。

复绿期EGCG和GCG含量明显增加,但EGC却有所下降,说明茶多酚各组分之间发生了转化[8]。

3.3咖啡因含量
茶树的另一特征性成分咖啡因含量随白化程度加剧而下降,至白化期降至最低,为萌芽初期的85.4%,复绿后又迅速回升[7]。

而咖啡因小剂量作用于大脑皮层高位的中枢,可促使精神兴奋,解除疲劳。

因此,安吉白茶更凸显其保健优势。

4安吉白茶返白机理
安吉白茶每年春季都有返白至复绿现象。

所谓返白至复绿是指春季新发嫩芽先呈微绿色,随后成乳白色,以1芽2叶为最白,白色叶片持续一段时间后,又
逐渐返回绿色的过程。

4.1白茶返白时期的生理生化变化
在一定条件下,叶色变白而又能自我恢复,一般称之为阶段性返白。

在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中将发生一系列生理上的变化。

返白过程中,除氨基酸含量上升,茶多酚含量和咖啡因含量下降外,通过提取RuBP 羧化酶[8,9]采用同位素方法测定其活力,证实该酶活性在白化初期较低,完全白化后活力降至全绿期的1/5[10],复绿过程又逐渐得到恢复。

与此同时,以SDS-PAGE 凝胶电泳[10]提取可溶性蛋白,并采用内源基质法[11]来测定可溶性蛋白酶的活性,得出在返白阶段,可溶性蛋白含量(低—高)与蛋白酶活性(高—低)两者有较好的负相关性。

说明可溶性蛋白酶活性的增大导致了可溶性蛋白被水解,生成大量的氨基酸。

4.2温度对安吉白茶返白的影响
安吉白茶是典型温度敏感的自然突变体[12],其新生的叶片在19℃恒温条件下,经过2周的白化期后出现复绿现象,30d后明显变绿;而当芽萌发时的环境温度为23℃时,叶片不经过白化阶段而是直接长成绿色叶片。

因此,白茶返白的温度阈值应该在20~22℃,正常复绿的启动温度在16~18℃[12]。

5安吉白茶的繁殖技术
安吉白茶因其种类稀有、分布少等特点,对其繁殖也有一定的要求。

适应于土层深厚的酸性壤土,土类以山地黄壤、砂性黄壤和红黄壤土为最好。

土壤含钙量应在0.05%以下[13]。

因种子繁殖其性状易发生改变,所以一般采用扦插方法进行无性繁殖。

在雨水充足,生长旺盛的春季,直接剪取壮龄树上头年的夏枝3cm左右、带有1个健壮饱满腋芽叶子的插穗。

用ABT1号生根粉或吲哚丁酸处理插穗下剪口,促进剪口愈合生根,溶液浓度为200~500mg/kg[14]。

选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的缓坡插入,适时浇水。

一般扦插25~30d[15]后即可生根,适当追肥,待茶苗长至25cm时[15],可以移栽定植。

6参考文献
[1] 郭雅敏.安吉白茶的性状与发展前景[J].茶叶,1997,23(4):23-24.
[2] 阚继彦,郑玉忠.管好用好“安吉白茶”证明商标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J].工商行政管理,2006(14):64.
[3] 方敏瑜,傅懋毅,谢锦忠,等.林-茶间种模式对安吉白茶生长的防护功能分析[J].林业科学院,1999,12(4):433-437.
[4] 王开荣.白茶种质资源利用刍议[J].茶叶,2003,29(4):217-219.
[5] 岳茂兴,徐冰心,张建中,等.茶多酚对硝酸羟胺染毒小鼠血常规和血浆生化值及肝、肺脏病理学的影响[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5,16(2):82-85.
[6] 黄炎坤,肖曙光.茶多酚及其在家禽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5(4):248-249,253.
[7] 陆建良,梁月荣,倪雪华,等.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9,25(3):245-247.
[8] 王维光,李立人.菠菜二磷酸核酮糖(RuBP)羧化酶简化提纯研究[J].植物生理学报,1980,6(3):257-261.
[9] AMANE MAKINO,TADAHIKO MAE,KOJI OHIRA,et al.Purifi-cation and storage of ribulose 1,5-bisphos- phate carboxylase from rice leaves[J].Plant & Cell Physiol,1983,24(6):1169-1173.
[10] 李素芳,陈明,虞富莲,等.茶树阶段性返白现象的研究——RuBP羧化酶与蛋白酶的变化[J].中国农业科学,1999,32(3):33-38.
[11] XH 波钦诺克.植物生物化学分析方法[M].荆家海,丁钟荣,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12] 李素芳.安吉白茶返白机理的研究[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2,13(3):214-217.
[13] 林盛有.安吉白茶栽培与加工技术之研究[J].茶叶,1998,24(3):163-164.
[14] 侯树银,张金明,王平.陇南茶树扦插繁殖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4,6(11):18-19.
[15] 何乐芝.茶树短穗扦插育苗的技术要点[J].新农村,2003,13(6):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