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命若琴弦》
史铁生《命若琴弦》读书笔记

史铁生《命若琴弦》读书笔记
《命若琴弦》是史铁生的一部散文集,主要讲述了作者对于人生、命运和价值观的思考。
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我被作者独特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所吸引,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
在这部散文集中,史铁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认为,人的生命就像琴弦,要经历无数次的振动和磨砺,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追求理想和目标,以及不断地超越自我。
在分析这部作品时,我认为史铁生用琴弦来比喻人生非常恰当。
人生的路途充满了坎坷和挫折,就像琴弦需要经过磨砺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一样,人也需要通过经历挫折和磨难才能成长和进步。
同时,史铁生也强调了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追求和超越自我,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
只有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舒适区,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进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在读完这部作品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史铁生对于人生和价值观的思考和探索。
他认为,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是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无限的价值。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和经历它。
这个思想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启示,让我更加明白了追求梦想和目标的重要性,以及不断地超越自己的必要性。
总之,《命若琴弦》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感悟的散文集,它让我深刻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会用史铁生的思想来激励自己,不断地追求梦想和目标,并且不断地超越自己,实现
自己的人生价值。
史铁生命若琴弦读后感

史铁生命若琴弦读后感《生命若琴弦》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一部散文随笔集,书中记录了史铁生对生命、人生、自然、文学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和感悟。
读完这本书,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史铁生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史铁生在书中以散文的形式,表达了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他用琴弦来比喻生命,认为生命就像琴弦一样,需要用心去弹奏,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他认为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宝贵的,应该珍惜和享受。
他还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
史铁生的文字清新脱俗,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宝贵。
史铁生在书中对人生也有着深刻的思考。
他认为人生就像一场旅行,需要用心去体验和感悟。
他认为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应该珍惜和珍藏。
他还通过对文学的品味和感悟,表达了对人生的理解和对人性的关怀。
史铁生的文字充满了智慧和温暖,让人感受到了人生的丰富和多彩。
通过阅读《生命若琴弦》,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明白了生命是宝贵的,需要用心去珍惜和感悟;我明白了人生是美好的,需要用心去体验和感悟。
史铁生的文字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宝贵,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读完《生命若琴弦》让我受益匪浅。
史铁生的文字充满了智慧和温暖,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宝贵。
通过对生命、人生、自然、文学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和感悟,史铁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相信,这些感悟将伴随着我,让我更加珍惜和享受生命,更加用心去体验和感悟人生。
感谢史铁生,让我的生命因他的文字而更加丰富多彩。
史铁生《命若琴弦》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命若琴弦史铁生“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
”“他弹断了多少根?”“他本来能弹够一千摇,可他记成了八百。
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
”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他说最多十天就回来。
准也没想到他竟去了那么久。
老瞎子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
漫天大雪,灰暗的天空连接着白色的群山。
没有声息,处处也没有生气,空旷而沉寂。
所以老瞎子那顶发了黑的草帽就尤其费动得显著。
他蹒蹒珊珊地爬上野羊岭。
庙院中衰草瑟瑟,蹿出一只狐狸,仓皇逃远。
村里人告诉他,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
“我告诉他等我回来。
不知道他干嘛就走了。
他没说去哪儿?留下什么话没?”“他说让您雨找他。
”“什么时候走的?”人们想了好久,都说是在兰秀儿(小痞子的心上人)嫁到山外去的那天。
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明白。
众人劝老瞎子留下来,这么冰天雪地的上哪几去?不如在野羊墩说一冬天书。
老瞎子指指他的琴,人们见琴柄上空荡荡已经没了琴弦。
老瞎子面容也憔悴,呼吸也辱弱,嗓音也沙哑了,完全变了个人。
他说得去找他的徒弟。
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
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他不信,请了多少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老瞎子在药铺前的台阶上坐了一会儿,他以为是一会儿,其实已经几天几夜,骨头一样的眼珠在询问苍天,脸色也变成骨头一样的苍白。
有人以为他是疯了,安慰他,劝他。
老瞎子苦笑:七十岁了再疯还有什么意思?他只是再不想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
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悦耳的曲子。
老瞎子的心弦断了,准确地说,是有一端空无所系了。
老瞎子在一个小客店里住了很久觉得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
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一天天迅速地表老。
直到忽然想起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茫茫雪野,能能群山,天地之间璜动着一个黑点。
走近时,老瞎子的身影弯得如一座桥。
他去找他的徒弟。
史铁生命若琴弦读后感

史铁生命若琴弦读后感《生命若琴弦》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一部作品,该书以史铁生独特的视角,对生命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思考。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书中史铁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以及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向读者展现了生命的真实面貌。
他认为生命就像琴弦一样,需要用心去弹奏,才能发出美妙的音符。
生命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价值,就像琴弦上的每一个音符都有其独特的声音和意义。
史铁生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思考,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书中,史铁生还对生命中的困境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他认为,生命中的挫折和困难都是琴弦上的颤动,只有经历了这些磨砺,生命才能变得更加美妙。
这让我明白了生命中的困难和挑战并不可怕,只要用心去面对,就能够超越自己,发现生命的真谛。
史铁生的文字充满了智慧和力量,他的思考和观点都让我深受启发。
在书中,他还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探讨,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
他认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功名利禄,而在于发现并实现自己的内在价值。
只有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和价值,才能让生命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通过阅读《生命若琴弦》,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我明白了生命就像琴弦一样,需要用心去弹奏,才能发出美妙的音符。
生命中的困难和挑战都是琴弦上的颤动,只有经历了这些磨砺,生命才能变得更加美妙。
只有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和价值,才能让生命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总的来说,史铁生的《生命若琴弦》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力量的作品,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我学会了用心去弹奏生命的琴弦,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会更加坚强,发现生命的真谛。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本对生命进行深刻思考的启示录,让我受益匪浅。
《命若琴弦》读后感范例(五篇)

《命若琴弦》读后感范例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
文章的开头委婉自如的把所有人引进这一老一少俩瞎子的世界中,他们拿着一把三弦琴和一个电匣子,到处说书,到处弹琴。
这篇文章一开始,委实令人悟不透它要诉说的。
但是后来慢慢的,融进这双看不见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里去后,我开始读懂了老瞎子,还有小瞎子命中的那根琴弦。
老瞎子的师傅小瞎子的师爷告诉老瞎子,要弹断1000根琴弦,才能打开琴里的药方子去抓药治好眼睛,而他就是因为到死都没有弹够1000根弦,才会到死也没能看见。
老瞎子最后告诉小瞎子,要弹够1200根琴弦,方可去抓药。
而他确是因为记错了,只弹了1000根,才没有得到光明。
老瞎子一生把师父告诉自己的话当作一个信仰,他相信自己勤恳的去做去弹,总有一天弹够了数,可以见到这个世界,可以一生无憾。
但是又怎么可能呢?琴弦怎么能做药引子,治好瞎子的病呢?老瞎子抓药时明白,师父把一张空白的纸放进琴里,其实为他的人生从头到尾编织了一个有意义的谎言。
如果老瞎子当年不信这个道理,他的一生就会白白荒废,他会像现在的小瞎子一样,躺在雪地终死。
自己的师父为自己的人生编织了一个梦,给了他一个生活下去的希望。
他相信了这个道理,所以他才能一直精彩,充实的活下去,一直靠着这个梦,这个希望给他的力量,一直一直勇毅的弹着琴弦,活下去。
人生没有一个寄托,对于他们这样看不见的人,是没有意义的。
他们的生命,和琴弦联系在一起。
如果没有这个琴弦造出的梦,如果不是对重见光明的巨大渴望,他们活不下去,他们活不了一辈子。
老瞎子最后终是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一样的告诉小瞎子,他会希望着,小瞎子也靠着这一个代代传着的梦,小瞎子也会靠着对光明与重见世界的期待,弹断一根一根的琴弦,捱到最后。
我们的人生看的到光,所以我们很多人忽略了为自己,抑或为别人造出这样一个梦。
因为我们的人生不极端,没有遇到这样大的挫折,我们的梦想虽众多,却乏善可陈,没有一个能拥有“支撑生活”这样的力量。
史铁生作品《命若琴弦》读后感

史铁生作品《命若琴弦》读后感
史铁生的作品《命若琴弦》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可贵。
通过描写主人公的一生经历,让我深刻地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信念,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就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和情感的纠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遭遇,正是这些独特的经历让我们成为了今天的自己。
通过阅读《命若琴弦》,我学会了尊重和理解他人,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珍惜生命中每一个分享和陪伴我们的人。
总的来说,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是一部感人肺腑的作品,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这部作品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珍惜与他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更加坚定了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史铁生《命若琴弦》

赏析史铁生《命若琴弦》荒凉的企盼意义的探求——赏析史铁生《命若琴弦》“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
心弦也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间这紧绷绷的过程上弹响心曲。
”这是史铁生的短篇小说《命若琴弦》中,最能打动我的一句话。
他们带着三弦琴,四海为家,说书为生。
老瞎子的师父临终时告诉老瞎子: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副复明的药方,而他自己记错了,只弹断了八百根,所以不灵了。
老瞎子紧记师父的话,弹了五十年,盼了五十年,弹断了一千根琴弦,结果才发现那药方只是一张白纸。
于是终于明白了师父的话:“……弹好了就够了。
”目的本来没有。
明白了这个道理,他的生命也将走到尽头。
于是告诉他的徒弟小瞎子:必须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
让他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
人生必须有目的,希望给人力量。
老瞎子给了小瞎子一个希望,所以小瞎子能从人生的痛苦中走出,为了这个希望去拉紧琴弦。
艺术本身对于他们来说还没有成为人生的终极目的,人永远功利地希望在现实中得到实在的好处。
卖艺瞎子深知这一点,所以代代流传了这个美丽的谎言。
其实不仅是他们,人生不都是这样的吗?“事实上你唯一拥有的就是过程。
”<1>如果希望达到了,那时的希望已经不成为希望,人又有新的希望了。
因此人生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满足。
希望如遥远的不可抵达的地平线。
《命若琴弦》中,史铁生告诉我们:目的是虚设的,但虚设的目的却能指导着实在的进程。
这就是人生的怪诞,也是人生的悲剧。
试想,你相有一天可能会实现,你才有了活着的动力。
一旦发现药方实际上是一张白纸时,“老瞎子的心弦断了,准确地说,是有一端空无所系了。
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
心弦也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间这紧绷的进程上弹响心弦。
”你的希望其实是无望,它成了荒凉的企盼。
正如史铁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在爬很高很高的山。
他很寂寞,于是他开始给自己讲一个故事——有一只猫,如何爬上大树,如何跳上屋顶,又如何弄到了一条鱼,又如何失去了这条鱼……他讲得镇静了……心里脚下都添了力量。
史铁生:命若琴弦

史铁生:命若琴弦史铁熟:命若琴弦莽莽苍苍的群山之外走着二个瞎子,一嫩一长,一前一后,二顶领了乌的凉帽升沉躜动,匆慌忙闲,象是跟着一条没有平静的河火正在飘流。
无所谓从哪儿去,也无所谓到哪儿来,每一人带一把三弦琴,平话为熟。
周遭几百上千面的那片年夜山外,峰峦叠嶂,沟壑擒竖,火食稠密,走一天赋能睹一片谢阔天,有几个乡村。
荒草丛外随时会飞起一对山鸡,跳没一只家兔、狐狸、或者其它小家兽。
山谷外常有鹞鹰回旋。
沉寂的群山出有一点暗影,太阴邪冷失吉。
“把三弦子抓正在脚面,”嫩瞎子喊,正在山间震起反响。
“抓正在脚面呢。
”小瞎子答复。
“操口身上的汗把三弦子搞干了。
搞干了早晨弹您的肋条?”“抓正在脚面呢。
”嫩长两人皆赤着下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
缠正在腰间的细布小褂曾经被汗火洇干了一年夜片。
蹚起去的黄土湿失呛人。
那邪是平话的淡季。
地少,村子面的人吃罢早饭皆没有呆正在野面;有的人早饭也没有正在野面吃,捧上碗到路边来,或者参与院面。
嫩瞎子念赶着多平话,零个冷季发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松走,一夜一夜松说。
嫩瞎子一地比一地松弛,冲动,口面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便正在那个炎天了,说没有定便正在后面的家羊坳。
火暴了一终日的太阴那会儿邪安静高去,光线开端变失深厚。
近近远远的蝉叫也舒徐了许多。
“小子!您不克不及走快点吗?”嫩瞎子正在后面喊,没有转头也没有搁急手步。
小瞎子松跑几步,吊正在屁股上的一只年夜挎包叮啷哐啷天响,离嫩瞎子仍有几丈近。
“家鸽子皆往窝面飞啦。
”“甚么?”小瞎子又松走几步。
“尔说家鸽子皆归窝了,您借烦懑走!”“噢。
”“您又泄捣尔这电匣子呢。
”“噫——!鬼动去。
”“这耳机子快让您泄捣坏了。
”“鬼动去!”嫩瞎子窃笑:您小子才活了几地?“蚂蚁挨架尔也听失着,”嫩瞎子说。
小瞎子没有争辩了,轻轻把耳机子塞到挎包面来,跟正在师女死后闷闷天走路。
无尽无戚的无聊的路。
走了一阵子,小瞎子闻声有只獾正在天面啃庄稼,便用力教狗鸣,这只獾连滚带爬天追走了,他感觉有点谢口,沉声哼了几句小调儿,哥哥呀mm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对生命意义和生命轮回的探求
人的生存是荒谬的,没有任何理由,但在一个理想主义者看来, 必须赋予它以意义,必须有东西证明它的意义。“只有人才把 怎样活着看得比活着本身更要紧,只有人在顽固地追问并要求 着生存的意义。”﹙《康复文本断想》﹚对生存意义的追问, 是人文精神的骨髓所在。
在读史铁生之时,常会使我们想到加缪。加缪认为荒谬是人与 世界之间联系的唯一纽带,荒谬是不可能被消除的,人只能带 着裂痕生活。但是人必须超越荒谬,在荒谬的生活中获得意义。 史铁生也是这样。他意识到人生的困境和残缺,却将它们看作 获得生命意义的题中应有之义。生命的残缺,人生的虚无状态, 反而为人战胜自己﹐超越困境和证明存在的意义敞开了可能性 空间。正如《命若琴弦》里的老瞎子和小瞎子一样,在经历了 无尽的绝望和折磨之后,最终还是继续上路,继续说书卖唱了。 生命在这两代人身上得到了传承和延续,虽然宿命,但毕竟还 在流淌。
然质朴,描写细致深切,比如小瞎子爱情萌芽 的朦胧和甜蜜,爱情失去之后的绝望和痛苦, 老瞎子对光明和信念的极度渴望,希望破灭之 后的伤心和无助,以及两代人之间相依为命的 深厚感情,都表现得真挚感人。
2.对“人”的命运和困境的反思
史铁生有两种刻骨铭心的体验,一种是成长于六、 七十年代中国青年的普遍体验,另一种是处于不能自 助自足的生存境况的个别体验。前一种体验所建造的 主体性呈现在对文革这段因史与人的得失的反思之中, 后一种体验所构成的主体性则表现为一种残疾人在心 理上自卑和自尊交织的痛苦挣扎。《命若琴弦》属于 后者,两个悲惨的瞎子的生活,无疑要比普通人的生 活不幸许多倍,也正因如此,他们“看一眼世界”的 梦想显得如此悲壮而凄惨,那张无字药方对他们而言 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出来。
文论:《理想的当代文学批评答自己问(上)、 (下)》《写作四谈》等
作者作品
2、创作阶段
(1)第一阶段:1979-1982年
这一阶段的主要作品是《午餐半小时》《没 有太阳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和《白色 的纸帆》。
作者作品
(2)第二阶段:1983-1986年
这一阶段的主要作品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奶奶的星星》《插队的故事》和《命若琴弦》。
——莫言
《命若琴弦》讲述了一个命运的故事,没有深沉的 做作,平静甚至是平淡中,浅白甚至是直白地告诉读 者一个命定的无需太多思考的命题:人的“命就在这 琴弦上,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 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
这样的态度在宁静中蕴藏了起伏的隐忍,又在起伏中 显示着宁静的微颤。一老一少两个瞎子,命定了无法 看见这个世界,也命定了无法得到命运的垂青。然而, 当老者幡然领悟时,他知晓了在他蒙在命运之鼓中时, 他活的是那么欢畅,一旦这面鼓被自己,往往是自以 为是的自己击破时,所有的真相被揭开,人的那根绷 紧的精神之弦便不再紧绷了。
史铁生亦在创作道路上作出选择,那是一条“寻根” 与“先锋”结合的独特的路。
课文讲解
1.课文分析
(1)人物形象 两个生活在社会边缘的瞎子师徒,以说唱为生。 老瞎子 小瞎子
老瞎子:依照师父给的妙方,以为认真弹断 1000根琴弦之后就能看到世界。可惜希望破灭, 那个支撑他一辈子的药方居然是一张白纸!
就像生非我选,死亦非我选,一切归于命运,我们 才能善待命运,也才能在打开一张无字的药方后继 续幻想。
——网友评论(选自榕树下)
研习与思考
1. 你觉得小说的故事有多大的可信度?这种可信 度是否会影响这篇作品的价值?
2. 小说结尾处,老者为什么要告诉徒弟说他记错了 师父的遗言?
3. 结合全文,探讨作品结尾一段的象征意义。
《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得《作家报》 1996年十佳小说奖
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副主席 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
作者生平
作者作品
1.主要作品
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我的遥远 的清平湾》等
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有关庙的 回忆》《秋天的怀念》《姻缘》等
命若琴弦
史铁生
学习要点
1.解题关键字
命若琴弦,脆弱还是坚强; 生存——由目的走向过程的救赎之路; 史铁生,中国小说情节简单,叙述朴素,结构清晰。故事的中 心人物试两个生活在社会边缘的瞎子师徒,以说 唱为生。
“目的虽然试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 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
作者作品
(3)第三阶段:1987-1990年
这一阶段的主要作品是《礼拜日》《原罪·宿命》 《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和《小说三篇》。
作者作品
(4)第四阶段:1990年至今 这一阶段的主要作品是 《务虚笔记》
《病隙碎笔》
《我的丁一之旅》
创作背景
《命若琴弦》创作于1985年,当时正处于中国“新 时期”小说创作潮流迭起的时候。
相关艺术作品展示
1.电影《边走边唱》
导演:陈凯歌 主演:黄磊 许晴 类型:剧情 片长:110 分钟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1991年
课文讲解
3.相关评论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 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 “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 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 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了欢乐,他睿智的言辞, 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 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小瞎子:涉世未深,经历了爱情的萌芽与幻灭, 绝望之际从老瞎子那里继承了看世界的希望, 但需要弹断的琴弦也从1000根变成了1200根。
课文讲解
课文难点讨论
琴弦在课文中有很强的象征意味,三代之间,从 800到1000,再从1000到1200,琴弦数量在增加, 那么这种增加代表着生存的希望更大了,还是更 渺茫了?
课文讲解
3.相关评论
我喜欢他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理由是,他的想法和 文字明净,不曾神神鬼鬼牵纯正攀藤。他的手总 是温暖的,宽厚的。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他不 作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他把自己看轻 了,才能去爱自己,爱世界。
——陈村
课文讲解
3.相关评论
我对史铁生满怀敬仰之情,因为他不但是一个杰 出的作家,更是一个伟大的人。
小瞎子的命运不是老瞎子的命运,无论两个瞎子的 命运如何不同,命定这一事实却是相同的。老瞎子 设置的一千二百根断弦在小瞎子的命运中意味着什 么并不重要,失去了兰秀儿的痛苦也会在命运的长 河中化为深沉,然而,无论结局如何,正如老瞎子 的背影还在,残存的气息还在,我们尚且不能给出 答案,命定的事实已定,我们无法与之纠缠。
“‘怎么是一千二,师父?’‘是一千二。我没 弹够,我记成了一千。’老瞎子想:这孩子再 怎么弹吧,还能弹断一千二百根?永远扯紧欢 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
——因为懂得,那绝不是装出来的悲哀,所以慈悲
艺术特色
1.叙述朴素、结构清晰、感情真挚 作品基本上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语言自
作者生平
史铁生,中国现代作家。
1951年生于北京 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 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 1974年到1981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作者生平
1996年11月,《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 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
3.对生存的目的和过程的解读
《命若琴弦》中,史铁生告诉我们:目的是虚设的,但虚设 的目的却能引导着实在的过程。这就是人生的荒诞,也是人生 的悲剧。试想,你相信有一天可能会实现,你才有了活着的动 力。一旦发现药方实际上是一张白纸时,“老瞎子的心弦断了, 准确地说,是有一端空无所系了。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 紧。心弦也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你才能 在中间这紧绷的过程上弹响心弦。”(《史铁生作品集》语) 你的希望其实是无望,它成了荒凉的企盼。正如史铁生讲过这 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在爬很高很高的山。他很寂寞,于是他开 始给自己讲一个故事——有一只猫,如何爬上大树,如何跳上 屋顶,又如何弄到了一条鱼,又如何失去了这条鱼……他讲得 兴奋了……心里脚下都添了力量。在这里,这个人所想一切都 是虚幻的。承认人生目标的虚设,需要作家豁然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