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灯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

合集下载

智能车头灯的智能调光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车头灯的智能调光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车头灯的智能调光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车头灯作为现代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可以提供行车照明功能,还能够提高行车安全性和驾驶乐趣。

而智能调光系统作为智能车头灯的核心功能,能够根据车辆和道路状况,实现自动调节车头灯亮度和光束角度,从而更好地应对不同的行车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智能车头灯的智能调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智能车头灯的智能调光系统原理智能车头灯的智能调光系统基于车辆和道路状况来调节车头灯的亮度和光束角度,以提供最佳的照明效果。

其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传感器感知环境:智能车头灯系统内置多个传感器,例如光照传感器、雨滴传感器、摄像头等,用于感知车辆周围环境的亮度、雨量和道路状况等信息。

2. 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对传感器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智能车头灯系统能够了解当前的行车环境。

例如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系统会自动调节车头灯的亮度以提供更好的照明效果。

3. 控制命令生成:根据对行车环境的分析,智能车头灯系统会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用于调节车头灯的亮度和光束角度。

这些控制命令可以通过系统内部的控制电路发送到车头灯驱动器,从而实现灯光的调节。

4. 车头灯调光实现:根据控制命令,车头灯驱动器会相应地调节车头灯的亮度和光束角度。

通常使用的调光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电流控制器调节灯泡电流的大小来调节亮度,另一种是利用液晶等液态材料控制光的透过程度来实现亮度调节。

二、智能车头灯的智能调光系统设计要点要实现一个高效可靠的智能车头灯的智能调光系统,需要考虑以下关键要点:1. 传感器的选择与布置: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用于感知车辆周围环境的亮度、雨量和道路状况等信息。

同时需要合理布置传感器的位置,以保证获取到的数据准确可靠。

2. 数据处理与分析算法:针对传感器获取到的数据,设计合适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算法以获取对行车环境的准确描述。

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技术来优化算法性能。

3. 控制命令生成策略:根据对行车环境的分析,设计合理的控制命令生成策略。

复杂环境下汽车远近灯光智能切换系统设计

复杂环境下汽车远近灯光智能切换系统设计

复杂环境下汽车远近灯光智能切换系统设计随着城市化的加速,道路上的交通量也在迅速增加,而且在特定的路况下,车辆数量会更加庞大。

在这种复杂的交通环境中,车辆的远近灯光智能切换系统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这个系统可以根据车辆的速度、周围环境和路况自动切换车辆的远近光灯,提高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1.1 系统传感器在复杂的环境中,各种传感器是汽车远近灯光智能切换系统设计的核心。

这些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车速传感器、雨量传感器、前方车辆距离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车辆周围的环境和路况,为智能切换系统提供实时的数据支持。

1.2 系统算法系统算法是汽车远近灯光智能切换系统的关键,它可以根据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自动判断车辆当前的行驶情况和周围环境,从而合理地切换远近光灯。

在高速行驶时,系统可以根据车速和前方车辆距离切换远光灯,以提高照明范围和行车安全;而在城市道路中,系统则可以根据路灯亮度和前方车辆距离切换近光灯,以减少对其他车辆和行人的干扰。

1.3 灯光控制模块汽车远近灯光智能切换系统设计中的灯光控制模块负责根据系统算法的结果控制车辆的远近光灯切换。

这个模块在保证切换动作平稳流畅的还需要考虑灯泡的寿命和损耗,以充分发挥汽车灯光的使用寿命和照明效果。

2.1 优势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汽车远近灯光智能切换系统设计可以带来诸多优势。

它可以大大提高驾驶舒适性,避免了频繁手动切换远近光灯带来的不便。

智能切换系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灯光亮度和照射范围,提高行车安全性。

智能切换系统还可以减少对其他道路用户的干扰,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2.2 应用场景汽车远近灯光智能切换系统设计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不论是高速公路还是城市道路,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可以通过这一系统来提高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的道路条件下,如雨天、雾霾天气等,智能切换系统更是能够为驾驶员提供极大的帮助。

2.3 技术趋势随着车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驾驶系统的普及,汽车远近灯光智能切换系统设计也在不断升级和改进。

智能车灯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车灯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车灯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其中智能车灯控制系统便成为了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车灯控制系统是一种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变化自动控制车灯开、关的一种系统,其目的在于确保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本文将从智能车灯控制系统的原理入手,详细介绍智能车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智能车灯控制系统的原理智能车灯控制系统主要基于车辆周围环境的变化进行控制,以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主要应用以下两种原理:1、光线感应原理智能车灯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感应外界光线强弱,自动调节车灯的亮度和模式。

比如,在晚上行驶时,灯光能够自动点亮,但如果转入开阔空地,则可以自动调整为远光/近光模式。

而在白天行驶时,车灯就会被自动关闭。

2、环境感应原理智能车灯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感应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雾霾等信息,自动控制车灯的开启和关闭。

比如,在天气多雾的情况下,系统能够自动打开雾灯,以提高行车安全系数。

二、智能车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1、系统硬件设计智能车灯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由光线传感器、环境传感器、单片机、驱动电路、继电器等组成。

光线传感器探测光线的强弱,并将信号传给单片机,单片机根据光线的强弱来控制车灯的亮度和模式。

环境传感器探测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雾霾等信息,并将信息传输给单片机,单片机根据环境信息来控制车灯的开启和关闭。

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核心控制器,控制传感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再根据处理结果来控制车灯的开启和关闭。

驱动电路用来驱动车灯的开启和关闭,根据单片机的控制信号,通过继电器来实现对车灯的开启和关闭。

2、系统软件设计智能车灯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信号处理程序和控制程序。

信号处理程序主要用于对光线传感器和环境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处理,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且对数据进行滤波和消噪。

控制程序主要用于对单片机的控制信号进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来控制驱动电路和继电器,进而实现对车灯的控制。

理想汽车的智能车灯系统设计

理想汽车的智能车灯系统设计

理想汽车的智能车灯系统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也在不断创新。

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车灯在提供安全驾驶的同时,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人们对汽车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理想汽车的智能车灯系统应运而生。

一、智能车灯系统的概述智能车灯系统是指通过车辆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信息的感知,实现智能化的车辆照明调控系统。

它不仅满足了传统车灯的基本功能,如照明和指示,还具备了自动调节、环境感知、交通行为识别等先进特性。

二、智能车灯系统的技术原理1. 传感器技术智能车灯系统利用车辆内部安装的传感器来感知外部环境。

例如,通过光线传感器感知外部环境的亮度,从而自动调节车灯的亮度;同时,通过温度传感器感知外部的温度变化,以此来自动调节车灯的发热量和亮度。

2. 环境感知技术智能车灯系统通过环境感知技术,可以准确识别道路状况、天气变化和周围车辆等信息。

例如,在弯道行驶时,系统可以自动调节车灯的照射范围,确保驾驶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前方的道路情况;在雨天或雾天行驶时,根据感知到的降雨量或能见度,自动调节车灯的亮度和灯光效果,提高行车安全性。

3. 交通行为识别技术智能车灯系统可以通过感知其他车辆和行人的存在,准确识别交通行为。

例如,在夜间行驶时,系统可以识别到前方车辆的尾灯,并进行跟车行驶时对前方车辆的灯光遮挡或干扰进行自动调整,避免因光线干扰而影响驾驶者的视线。

三、智能车灯系统的功能特点1. 自动调节亮度和照射范围智能车灯系统可以根据环境光线和道路条件自动调节车灯的亮度和照射范围,确保驾驶者和行人的安全。

2. 交通行为识别与提示智能车灯系统能够识别前方车辆和行人的存在,并通过灯光提示交通行为,提醒驾驶者注意前方情况,有效地减少事故风险。

3. 节能环保智能车灯系统通过自动调节亮度和发光面积,能够降低能耗,增加电池寿命,实现节能环保的效果。

4. 个性化设计智能车灯系统支持个性化的设置,驾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灯光效果的调节,增加驾驶的乐趣和舒适度。

汽车灯具的设计与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集成

汽车灯具的设计与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集成

汽车灯具的设计与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集成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汽车灯具的设计也日益受到关注。

同时,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引入为交通状况的管理和协调提供了便利。

本文将探讨汽车灯具的设计与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集成,以期为未来交通安全和效率的提升做出贡献。

一、汽车灯具设计的必要性汽车灯具作为汽车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安全和美观的双重功能。

良好的灯具设计可以提供充足的照明效果,使驾驶人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保持良好的视觉范围,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同时,汽车灯具的外观设计也影响到车辆的整体美感和辨识度,为车辆增添独特的魅力。

二、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优势传统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只能根据一定时间间隔来控制交通流量,无法根据具体路况进行实时调整。

而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 实时感知:通过搭载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设备,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以实时感知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信号灯的调整。

2. 自适应调整: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交通流量和拥堵状况,自动调整信号灯的时长和配时,从而提高交通的流畅性和效率。

3. 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交通数据,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以预测交通流量、瓶颈路段和拥堵情况,为交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优化路网布局和信号灯配时。

三、汽车灯具设计与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集成的意义将汽车灯具设计与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集成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具有以下意义:1. 数据交互:通过与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数据交互,汽车灯具可以根据道路情况和交通信号的变化进行自动调整。

例如,在拥堵路段可以调节灯具的亮度和颜色,向后续车辆提示道路状况,减少追尾事故的发生。

2. 交通诱导:通过灯具的设计和控制,可以对车辆进行交通诱导,引导车辆转向和让行,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3. 灯具互动:通过灯具的智能设计,可以实现与其他车辆和交通设施的互动。

例如,通过车载通信设备,灯具可以与其他车辆进行通信,实现车辆之间的协同行驶和警示。

汽车智能化移动视觉灯光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汽车智能化移动视觉灯光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106AUTO TIMEAUTOMOBILE DESIGN | 汽车设计汽车智能化移动视觉灯光控制系统方案设计1 引言随着汽车行业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只能简单点亮或关闭的LED 大灯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消费者对汽车灯具的要求由原来的只需满足基本的法规要求转变为要求汽车灯具可根据不同的场景可实现迎宾、音乐律动、充电指示、游戏互动、个性定制等功能。

因此汽车灯具必须具备可为用户提供灯光控制编程接口,从而可使得汽车灯具在拥有照明、美观效果的同时,更增加了人、车、环境交流沟通的窗口。

然而目前的汽车灯具开闭方式单一,仅通过各功能开关硬线完成对应功能开闭,无法带给驾乘人员较好的体验感,同时整车缺乏科技感和创新性。

因此,可提供音乐律动、游戏互动,用户可进行编程接口的智能化移动视觉灯光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金平等[1],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乘用车解锁时后尾灯律动灯光控制方法,指出通过该技术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整车的科技感。

研究表明,通过BCM 提供硬线解锁闭锁信号可以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点亮时序、点亮形式进行解锁闭锁律动,但不能进行在线更新、升级。

目前鲜有学者对智能移动视觉灯光进行研究,因此对于智能移动视觉灯光的研究尤为重要。

本文针对移动视觉灯光的硬件架构和控制原理进行研究。

2 汽车智能化移动视觉灯光控制系统方案2.1 车灯与整车控制逻辑、通讯架构车灯与整车控制逻辑、通讯架构主要包括控制系统主要由APP 、车机、律动灯光控制器、车身控制器、灯具六部分组成。

其中车机通过解析芯片将解析好的音频信息通过CAN 总线发送灯光点亮代码控制外部灯具按照音乐节奏来点亮和关闭,由车机解析音乐黄常清1 张彬2 万国义11.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柳州市 5450012.湖南湖大艾盛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柳州分公司 广西柳州市 545001摘 要: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汽车的要求不再是基本的功能需求,而是要求汽车更加智能化、更加的富有科技感和创造性。

汽车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汽车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汽车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学生姓名:学号:所在系部: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日期:二〇一七年五月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院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年月日导师签名:年月日摘要在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汽车拥有量也在不断增加。

汽车作为快捷方便的交通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同时也带来不少的交通安全问题。

汽车照明系统作为现代汽车的必备安全系统之一,在安全性方面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大部分的汽车的照明系统目前还是以传统手动操作为主,因此,实现汽车照明的智能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首先对汽车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概况作了简要介绍,给出了设计任务要求和总体设计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做了硬件设计。

硬件设计部分包括主控部分、电源设计部分、数据采集部分和模拟车灯控制部分。

本设计是通过STM32单片机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对模拟车灯进行控制,控制的具体步骤通过软件编程实现。

本文还对实物模型的制作流程作了简单介绍,并给出了实物图。

最后对现阶段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得出了结论,最终结论表明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是可行的。

关键词:汽车车灯;STM32F103C8T6;传感器AbstractIn today's society, to improve the people's life greatly, car ownership is growing.Cars as a convenient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brought a lot of convenience to our life, but also a lot of traffic security problems.Auto lighting system as one of essential safety system of modern automobile, there is a lot to improve in the aspect of safety.Most car lighting system is still in the traditional manual operation is given priority to, therefore, is necessary to realize auto lighting intelligent control.This article first study of auto intelligent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the author introduce the background and general situa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gives the design task requirement and the overall design, and the hardware design according to actual situation.Hardware design includes the main control parts, power supply design, data acquisition part and analog lamp control part.This design is through the STM32 MCU of sensor after analyzing the data collected to simulate light control, control of the specific steps through software programming.This article also on production process has made the simple introduction of physical model, and the physical diagram is given.Finally, the present study summarized and concluded that the final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 system is feasibl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Keywords:Automobie headlights; STM32F103C8T6;The senso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绪论 (1)1.1 课题背景 (1)1.2 国内外发展概况 (2)1.3 课题研究意义与目的 (3)1.4 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3)2 系统设计方案 (5)2.1 设计任务及要求 (5)2.2 方案论证与分析 (5)2.3 方案比较与选择 (6)3 硬件部分设计 (7)3.1 硬件部分总体设计 (7)3.2 主控模块设计 (7)3.3 电源部分设计 (9)3.4 数据采集部分 (10)3.4.1 光照强度采集 (10)3.4.2 大气能见度采集 (11)3.4.3 会车检测 (11)3.4.4 转向、刹车与倒车检测 (12)3.5 车灯控制部分 (12)3.5.1 前照灯、轮廓灯控制 (13)3.5.2 雾灯控制 (13)3.5.3 转向灯、刹车灯、倒车灯控制 (14)4 软件设计部分 (16)4.1 软件开发环境 (16)4.2 软件程序设计 (17)4.3 软件下载与调试 (19)5 实物模型部分 (21)5.1 制作实物模型的大致流程 (21)5.2 实物模型 (22)6 结论 (23)参考文献 (24)致谢 (27)附录A 硬件电路图1 (28)附录B 硬件电路图2 (29)附录C PCB印制电路图 (30)1 绪论1.1 课题背景汽车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的交通工具,已经历了100多年的风雨。

汽车车灯智能控制系统毕业设计方案

汽车车灯智能控制系统毕业设计方案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日期年月汽车车灯智能控制系统设计Design of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for Automobile Lamp总计:24页表格:1个插图:18幅汽车车灯智能控制系统设计Design of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for Automobile Lamp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职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阅教师:完成日期:汽车车灯智能控制系统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摘要]本系统是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汽车车灯智能系统,模拟并显示出汽车驾驶过程的灯光控制。

其中主要包括汽车的远近光灯的模拟显示。

具体是通过单片机板上的超声波测距模块和光线感应模块来控制LED灯的亮灭显示状态。

在本设计过程中,通过使用单片机来控制车灯的状态,并把模拟信息在LCD上显示出来,以此加强了对单片机的了解和使用。

[关键词]单片机;电路基础;汽车车灯控制系统;LED灯Design of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for Automobile Lamp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pecialty LI Lin-jie Abstract: This system is the intelligent automobile lamp based on MCU control system simulation and to show the car driving lights control. Including the car made a left turn as far as light, brake and alarm switch, analog display. Is controlled by switching actions of the MCU Board LED lights shows a left turn, right turn, brake and other corresponding State. During the design process, through the use of Protel drawing schematics, makes the circuit more intuitive and deepened understanding of Protel application.Key words: Microcontroller; circuit theory; automobile lamp control system; LED lights目录1 引言 (1)1.1汽车车灯智能控制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1.2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1)2.1汽车智能照明系统 (1)2.2汽车车灯智能控制系统中的关键问题 (1)2.3 系统设计的工作原理 (2)3系统的硬件设计 (3)3.1系统各模块硬件设计 (3)3.1.1单片机模块 (3)3.1.2超声波测量距离模块 (4)3.1.3光感应模块 (5)3.1.4系统复位模块 (6)3.1.5A/D转换模块 (7)3.1.6LCD显示模块 (7)3.1.7 继电器模块 (8)3.2系统主电路设计 (8)4系统软件设计及调试 (11)4.1 系统软件流程图 (11)4.2 PCB软件制图 (12)4.3 系统调试 (12)结束语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9)1 引言1.1汽车车灯智能控制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在对汽车车灯智能控制系统研究的过程中国外那些实力雄厚的汽车制造商对其研究是比较早的,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外的一些汽车生产商就完成了汽车的车灯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汽车电子概述汽车是现代化高速发展社会中人们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也是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工业产品。

世界上近乎所有的经济强国都是以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

几乎所有的现代化科学技术都能在汽车技术中体现出来,当今世界上汽车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的主要标志。

从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看,汽车电子技术是现代汽车发展的主要技术之一。

现代的汽车电子技术不再是简单地对汽车中某些机械零部件进行电子控制,而是根据汽车实际使用条件多变的需要,对汽车整体性能进行优化综合控制。

另外,汽车中各种功能的不断完善,使汽车电子控制单元越来越多,控制装置的数量和复杂性也不断增加,庞大的线束不但会占去大量的车内空间、增加系统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传统的控制方案和布线方法已不能适应汽车技术发展的需要,繁琐的现场连线正在被单一简洁的现场总线网络所代替。

因此,汽车电子技术已经从单部件电子化转向为集成电子化、模块化,整车智能化、模块化的总线式控制器网络技术是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随着现场总线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其内容的不断丰富,以及各种控制、应用功能与功能块、控制网络的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等内容的不断扩充,现场总线已经超出了原有的定位范围,不再只是通信标准和通信技术,而成为网络系统和控制系统。

CA N总线作为现场总线的重要成员,其本身就是作为一种汽车车内串行数据通信总线而提出的,现今CAN总线己经广泛的应用在国外汽车上。

汽车电子共分为发动机电子、底盘电子、车身电子、信息通信与娱乐系统四大类。

二、汽车网络与控制器的现状汽车网络和控制器是汽车的神经和大脑,它需要频繁的接收和发送数据,对汽车进行实时检测和控制。

控制器通过对执行机构控制系统发出控制指令,控制汽车运行状态。

传统的汽车电气系统大多采用点对点的单一通信方式,相互之间很少有联系,这样必然造成整车信号和控制系统的庞大,造成汽车电路系统的复杂及生产成本的增加。

一般的汽车控制器,采用查询方式发送信息,采用中断方式接收信息,管理和共享车辆的运行数据,执行驾驶员发出的各种命令。

总成控制器按照设定不同事件的不同优先级来确定信息的接收和发送顺序,控制器需要传送和接收大量的数据,传统的8/16位微处理器的计算速度较低而无法满足这些要求,为了提高运行速度,不得不采取查表等折衷措施,这样不仅造成控制精度下降,难以实现复杂的计算方法,而且还要求增加存储器的容量,提高了系统成本。

目前,在欧美国家生产的汽车上,电子元件占汽车总成本的20~30%,预计车用电子元件将以每年8.8%的速度快速增长,而采用处理器芯片的用量将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

国外许多整车制造厂和汽车电器制造厂家在整车管理系统中采用了网络技术如:BENZ, BMW,ROLLSROYCE, VOLVO等.国内完全引进技术生产的奥迪A6车型己于2000年起采用总线替代原有线束,帕萨特B5, BORA, POLO, FIAT等车型也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总线技术,如CAN, V AN和SAE J1850等。

CAN总线是为解决汽车中众多数据交换而开发的一种串行数据通信协议。

传输介质可以是双绞线、光纤和同轴电缆。

总线上任一节点依据优先权均可在任一时刻主动向网络上的其它节点发送数据,保证了通信的实时性。

利用CAN总线技术,汽车各种信号之间可以进行数据通讯和数据共享,从而大大减少了汽车上的线束,这一技术已开始应用在我国的一些中外合资公司生产的一些轿车上,但所有的信号传送与控制产品均没有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

以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的Polo轿车为例,因为我们没有参与CAN总线的技术开发,每一辆采用了CAN总线技术的轿车都必须向德国的大众汽车公司缴纳知识产权的费用。

先进技术产品的应用受制于人。

目前我国的整车制造厂和汽车电子电器厂也开始涉及到汽车电子网络化设计的领域,但没有完全一套完整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信号传送与集成控制技术,和一套完善的汽车电子网络化传送与集成控制的产品。

三、汽车总线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的现状1.1 国外研究现状汽车总线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工业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在汽车中应用的结果。

汽车总线控制技术是研究如何利用总线数据通信原理实现现代汽车中各个独立电子系统和控制装置间控制信息传递通道的简洁互连,实时、可靠的数据交换及综合协调控制的一门最新技术。

它是以科学、合理的数据通信协议及支持这样协议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为基础的,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早期的汽车网络中,通用网络标准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应用,用户通常利用自己制定的电路和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设备来实现简单的串行通信。

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各汽车制造商都有一套独立定义的接口规范和专用供应商。

这样,供应商虽然纵向紧密地与汽车制造商合作,却缺乏与其它供应商的横向联系,导致生产的同类产品不能兼容互换。

采用标准化网络技术以后,各供应商按照统一的标准生产部件,提高了同类产品的兼容性和互换性。

而汽车制造商可以委托任意一家合格的供应商开发符合标准的模块。

早在20 世纪70年代末,众多国际知名的汽车公司就积极致力于汽车总线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如BOSCH公司的CAN、马自达的PALMNET、德国大众的ABUS等[}J。

其中CAN 总线由于其技术背景来源于工业现场总线和计算机局域网这样非常成熟的技术,现已成为汽车总线的主流技术和标准1231[261。

世界上很多著名的汽车制造厂商,如V olkswagen(大众), Benz(奔驰),BMW(宝马)、Porsche(保时捷)、Rolls-Royce 劳斯莱斯)、等都已经采用CAN总线来实现汽车内部控制系统的数据通信CA N 总线在汽车电子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欧洲汽车制造业的主体行业标准,代表着汽车电子控制网络的主流发展趋势。

现代汽车越来越多地采用电子装置控制,例如发动机的定时注油控制,加速、刹车控制及防抱死刹车系统(ABS)等。

1.2 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完全引进国外技术生产的奥迪A6车型已于2000年起采用总线替代原有线束,帕萨特B5, BORA, POLO, FIATPALIO和SIENA等车型也都不用在动力总线系统中,其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的厂商手中,而在绝大部分国产中低档汽车(包括卡车和货车)上,由于技术上的因素和成本上的限制,仍采用传统的传输系统。

我国总线技术处于试验和起步阶段,绝大部分的汽车还没有采用汽车总线设计。

但CAN总线技术已经开始引起国内一些汽车研发部门的关注,比如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己经开始了对汽车车身电子信息网络控制系统研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他们应用CAN总线系统来控制管理整车车身电器,现阶段已经实现汽车照明、灯光信号、雨刷电机、喇叭、电动车窗、中控锁等等的管理与控制,同时具有实时检测故障及语音报鳌功能,兼有遥控、防盗和集控锁功能,形成了车身电器信息通信交互式网络控制系统。

该网络控制系统将在中国汽车电子自主开发的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这是国内汽车电子技术同国外竞争的最好平台,并且以此为起点,拓展其他汽车电子技术领域,提高中国汽车电子技术及整车的国际竞争力。

在硬方面,与网络协议相配套的微处理器等相关硬件产品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半导体厂商如PHILIPs,Motorola,MictDchip等均可提供支持CAN总线的系列产品,特别是一些经改进后性能更强、成本更低的硬件产品也正在陆续推出,这些都为CAN总线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持。

在软件方面,国外的一些公司也相继推出基于V西ndows、Labview 、Maltab等环境下的CAN总线软硬件开发、仿真、测试系统,以进一步提高研制开发效率。

在应用方面,国外一些著名的汽车厂商如奔驰、奥迪等都提出和制订了完整的CAN总线解决方案,一些配套厂家也在加大投入,研制、开发和生产CAN总线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的车用电子产品,并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自2003年开始该技术已经引起了包括汽车生产、配套和研制厂家及部门的关注和重视,预计在今后几年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

由于CAN总线具有传输速度高、可靠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速度要求较高的车身控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

四、车灯智能控制系统方案的对比1.基于CAN/LIN总线的车灯控制系统在系统设计中,主要完成两个功能:一个是CAN主节点的信息收发转换功能,即CAN主节点作为网关控制车灯的信息,同时将该信息转换为LIN信息帧通过LIN总线传送到各节点;另一个是实现LIN 节点对车灯的控制功能,这些控制包括前坐转向灯、前右转向灯、后左转向灯、后右转向灯、前左大灯、前右大灯、前雾灯、后雾灯、制动灯、倒车灯等信号灯的控制。

在设计中所用标识(ID)符为实验方便而自己定义的,将CAN主节点的标识(ID)符定义为0X55。

在车灯控制系统中,CAN主节点实时监测CAN总线上的报文信息,通过MC68HC908GZ16根据标识(ID)符来判断报文信息是否是该节点所需要的信息,然后根据信息内相应位的状态来判断信息应该传给车灯控制系统四个节点中的哪个,由此来确定LIN总线信息的传送。

汽车车灯控制系统中,前后左右四个节点的控制思想是相同的。

在右前车灯控制信息中,包括对右前大灯、右前小灯、右转向灯和右雾灯的控制信息,即需要数据信息中的4位8种控制状态就可完成对右前车灯的全部控制。

在右后车灯控制中,包括对右后转向灯、右制动灯、右后尾灯和倒车灯的控制信号,同样也需要数据信息中的4为8种控制状态来完成对右后车灯的控制。

其左侧灯的控制与右侧灯的控制相同,就不再重复了。

一个系统工作性能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程序结构的合理性。

合理地安排程序结构有助于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和可靠性。

该车灯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分为两部分:车灯CAN主节点设计和车灯LIN从点设计。

车灯从节点的程序整体组成与主节点相比缺少了CAN报文的处理与输入信号的处理。

当信号发生变化时,主节点才进行相关LIN报文的发送,而LIN从节点需要实时地进行相关信息报文的发送。

这样,对于LIN从节点就需要在等待接收主节点LIN发送的报文的时间内处理本地节点的驱动以及本地LIN 报文的发送等工作。

从节点的驱动函数的实现与主节点基本相同。

无论是哪个车灯信号发生变化,首先应该将此信号通过总线传输到其他节点上,然后再同步执行该输入信号所要求的动作。

由于LIN总线是挂在CAN总线下面作为其子总线进行通信的,所以程序循环体首先应该处理CAN报文的发送和接收,然后再进行LIN报文的发送处理。

而LIN从节点需要实时地接收CAN主节点发送的数据,然后分析所接收到的数据信息,最后完成对相应信号灯的控制。

CAN总线系统CAN总线(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即控制器局域网,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