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系统原理及设计现代测控技术简介

合集下载

测控系统

测控系统
计算机测控技术
2010年
第一章 概述
• 就技术而言: 测控系统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综合;
• 就其应用而言: 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如化工、冶金、纺织、能源、 交通、电力,城市公共事业的自来水、供热、排水、医疗, 在科学研究、国防建设和空间技术中的应用更是屡见不鲜。
放大器是任何一台现代测量仪器不可缺少的基本电路。越灵 敏的仪器,越需要高增益高性能的放大器。根据实际仪器的 功能和要求的不同,对放大器也有这样或那样的性能要求, 如增益的高低,频带的宽窄,输入阻抗的高低等等。实际上, 放大器的参数远不止这些,还有许许多多的参数来表征放大 器,如非线性放大器,程控放大器,差动放大器,微功耗放 大器,轨—轨放大器……所以,放大器的种类举不胜举。往 常,通用运算放大器是设计工程师们的“万金油”。不管什 么样的放大器都用通用运算放大器来设计。虽然有的运算放 大器在某个或某些参数上具有突出的特性,比较适合于某些 应用场合。但可以说,最适合应用于某种场合的放大器一般 都不是采用通用运算放大器所构成的放大器,而是采用某些 有特色的运算放大器或专门设计的放大器芯片
●第三代就是智能式仪器仪表:计算机置于仪器中
●第四代为虚拟仪器:仪器仪表置于计算机中
以计算机为核心
• 门捷列夫:“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
• 钱学森:“新技术革命的关键技术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由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三 部分组成。测量技术是关键和基础”
数据采集技术
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结构
传感器
★时间频率:各种计时仪器与钟表、铯原子钟、时间频率测 量仪等
★电磁量:交、直流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RLC测量仪、 静电仪、磁参数测量仪等

测控系统 (3)

测控系统 (3)

测控系统介绍测控系统是指一种利用各种传感器、仪器和控制装置进行实时监测、测量、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它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工业生产、实验室研究、环境监测等。

测控系统不仅可以提供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控功能,还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和远程管理,为生产和研究提供了更高的效率和便利。

测控系统的组成测控系统一般由传感器、信号传输、数据处理和控制装置等组成。

1. 传感器传感器是测控系统中的关键组件之一,其作用是将被测量转化为电信号,并将其送入测量仪器或控制器。

传感器的选择应根据被测量的属性和环境条件来确定,常见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

2. 信号传输信号传输是指将传感器采集的电信号传输到数据处理单元或控制装置的过程。

根据传输距离和传输速率的不同,信号传输可以采用有线传输或无线传输方式。

有线传输包括常见的串口、以太网和CAN总线等,无线传输包括蓝牙、Wi-Fi和LoRa等。

3.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测控系统中的核心环节,它负责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数字化、滤波、放大等处理,以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数据处理还可以包括数据压缩、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等功能,并通过人机界面展示给用户。

4. 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是测控系统的控制中心,它接收数据处理单元处理后的信号,并根据一定的算法和逻辑进行控制操作。

控制装置可以是嵌入式控制器、PLC、工控机等,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来选择。

测控系统的应用测控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生产、实验室研究、环境监测、医疗设备等。

1. 工业生产在工业生产中,测控系统可以用于生产过程的监测和控制。

通过实时采集机器的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和故障检测。

测控系统还可以实现生产数据的记录和分析,为生产过程的改进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2. 实验室研究在科学研究和实验室环境中,测控系统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采集实验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

通过测量和控制实验条件,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

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

3.4.2 51单片机 用于频率测量
3.4 脉冲信号的采集
3.4.4 V/F转换
3.5.1 开关量输入信号的调 理
3.5.3 开关量输入信号与光 耦的连接
3.5.5 数字量输入信号的采 集
3 检测信号采集技术
3.5 开关量信号的采集
3.5.2 光电耦合器
3.5.4 开关量输入信号与 CPU的连接
3.6.1 VI的 结构
B
4.3.3 调制解调器集 成电路
C
4.3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4.4.1 发射电路
4.4.3 采用CC2400的收发 器电路
4.4.5 蓝牙技木
4 数据通信技术
4.4 数字信号的无线传输
4.4.2 接收电路
4.4.4 采用nRF24E2的发射 电路
4.4.6 实现远程数据无线通 信的一种方案
05
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
演讲人
2 0 11 - 11 - 11
01
1 概述
1 概述
01
02
03
04
1.1 测控系 统的分类与 组成
1.2 智能测 控系统
1.3 嵌入式 系统
习题与思考 题
1.1.1 测控系统的分类
1.1.3 测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1.1.5 测控系统的建模
1 概述
1.1 测控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1.1.2 测控系统的组成
1.1.4 测控系统的性能指标
1.1.6 测控技术的发展
1 概述
1.1 测控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1.1.7 控制策略与算法的发展
1 概述
1.2.1 智能测控 系统的概念
1.2.3 智能测控系统 的主要功能特征

测控系统原理及设计现代测控技术简介共46页

测控系统原理及设计现代测控技术简介共46页
测控系统原理及设计现代测控技术简 介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Hale Waihona Puke

现代测控系统的体系结构

现代测控系统的体系结构

以通用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嵌入式微机系统,其最大的特 点是软件开发和移植十分方便,从而可以节省较多的软件开 发成本。但是,其最大的不足在于体积较大,功耗较高,实 时性较差,成本较高,抗干扰和恶劣环境适应能力较弱。因 此,以通用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嵌入式微机系统一般应用于对 体积、功耗和环境要求不高的工业测控领域。
因为在PC机硬件平台上构建软件开发平台是一件相对 非常容易的工作,大量的软件开发人员十分熟悉PC软件开 发平台,完全可以选用熟悉的软件工具进行测控系统的软 件开发,或根据需要选择各种标准的成品测控软件组件进 行软件的二次开发,从而可大大降低软件的开发难度和开 发成本,缩短软件开发周期。第三个方面是具有良好的人 机界面,便于测控系统的使用和维护。综合上述各方面的 优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采用通用系统设计测控系统, 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人力成本完成测控系统的软 硬件设计。
2.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由于单片机并不适合要求高速、高精度数据处理能力 的测控系统,对于此类测控系统,一种方案就是采用数字 信号处理器,并以此为核心构建嵌入式微机系统,以满足 测控系统对性能的要求。
这种测控系统的构造模式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按系 统的需要来配置测控系统的硬件平台,使系统硬件的应用/ 配置比达到或接近100%的水平,从而大幅度降低系统硬件 的购买成本。在测控系统的生产批量较大时,更能体现出 整体购买成本的优势。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如果要求测 控系统能够工作在恶劣环境下,如航空、航天、水下、野 外等,对测控系统的工作湿度范围、可靠性、功耗等指标 必将提出严格甚至苛刻的要求,而工控机或PC104计算机是 很难甚至根本无法满足这些要求的,即使可以满足要求, 其代价也将是十分高昂的。这时,设计专用的测控系统硬 件平台往往成为实现系统功能的惟一方式。

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

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

填空选择:1光电效应:因光照引起的材料电学特性改变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分为外光电效应(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和内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又包括光电导效应(光敏电阻)和光生伏特效应(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光电池)2热电偶的基本定律:a.均质导体定律:两种均质导体组成的热电偶的热电势大小与电极的直径、长度以及长度方向的温度部分无关,只与热电极材料和温差有关。

如果材质不均匀,当热点,极上各处温度不同时,将产生附加热电势,造成无法估计得测量误差,因此热电极材料的均匀性是衡量热电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b.标准电极定律:若导体ABC分别与三种导体C组成热电偶,那么由导体AB组成的热电偶的热电势可以由标准电极定律来确定。

标准电极定律指出:如果将导体C(热点极,一般为纯铂丝)作为标准电极(也叫做参考电极),并且已知标准c.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只要中间导体两端温度相同,对热电偶回路的总电势没有影响。

D.中间温度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当结点温度为T,T0时,总热电势等于该热电偶在节点温度为T,Tn 和Tn,T0时相应的热电势的代数和。

3误差来源:方法误差、环境误差、数据处理误差、使用误差、仪器误差、人身误差。

误差分类:系统误差:在相同条件重复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

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仪表制造,安装或使用不当。

是一种有规律的误差,系统误差越小、则表明准确度越高。

随机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绝对值和符号无规律变化的误差。

主要来源有机械干扰、热和湿干扰、电磁场变化、放电噪音,光空气原件噪声。

总体来说服从统计规律,误差大小放映数据的分散程度,误差越小,精密度越高。

粗大误差:测量值偏离实际值的误差。

操作不当造成的。

测得的值明显地偏离实际值所形成的的误差。

判断哪个测量值是坏值或是异常值,处理数据时应剔除。

4数字PID算法是比例、积分、微分算法。

(增量型算法与位置型算法)5人耳可以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16~20kHz,超过20k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精选】现代工程测控技术精讲PPT课件

【精选】现代工程测控技术精讲PPT课件

五、现代工程测控技术的工程案例
1、南京南站屋盖网架滑移施工测控
滑移施工过程监测主要内容包括: (1)网架顶升时屋盖杆件应力及温度的监测; (2)网架滑移时屋盖杆件应力及温度的监测; (3)网架落架时屋盖杆件应力及温度的监测; (4)各片网架连接带连接时杆件应力及温度的监测; (5)各片网架连接成整体时杆件应力及温度的监测; (6)各片网架滑移过程中4条轨道之间同步性的监测与控制。
核物理学
物理量
距离、位移、速度、加速度、角位移、角 速度、角加速度、挠度、沉降量 轴力、应力、应变 温度、热导率、热容 波长、光强、折射率、透射率、反射率 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
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磁化强 度、磁矩、磁化率、磁势、磁阻、磁导 辐射强度、辐射量
三、现代工程测控技术相关传感器
3、通讯技术: 通讯技术是测控系统的神经网络,如今的通讯技术有:卫星通讯、 INTERNET、微波通讯、移动通讯、无线电、激光通讯、光纤通讯等等。 工程测控系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通讯方式进行集成。
一、现代工程测控技术发展概要
3、通讯技术: 通讯技术是测控系统的神经网络,如今的通讯技术有:卫星通讯、 INTERNET、微波通讯、移动通讯、无线电、激光通讯、光纤通讯等等。 工程测控系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通讯方式进行集成。
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基础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其基本
思想是:在基准站上设置1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
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
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在用户站上,GPS接收机在接收GPS
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
观测数据,然后根据差分定位原理,实时地解算整周模糊度

测控系统原理及设计概论

测控系统原理及设计概论

西安卫星 测控中心
测控系统原理及设计概论
中国于2000年10月开始发射“ 北斗”定位卫星,可提供高精度的 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中国计划 在2015年形成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 定位系统。
测控仪器和测控系统是检测技术的具体实 现 ,是获取信息的工具。
测控系统原理及设计概论
1.2 测控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测量仪器仪表用以测量、观察、监视 、验证、记录各种物理量、物质成分、物性参数 等。如压力表、测长仪、显微镜等。
随着工业的发展,测量和分析、计算、控制 常常融为一体。因此,现代仪器仪表还包括计算 、分析、控制、报警、信号传递和数据处理等功 能。
计算机测控系统
测控系统原理及设计概论
第1章 计算机测控系统概述
测控系统原理及设计概论
1.2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定位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多个仪器仪表类专业 合并而成的大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是指对 信息进行采集、测量、存贮、传输、处理和控制 的手段与设备。包含测量技术、控制技术和实现 这些技术的仪器仪表及系统。其内涵如所示。
测控系统原理及设计概论
课程名称
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I)
数字电子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自动控制原理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可编程逻辑器件原理与设计
传感器原理
数字化测试技术
传感器技术课设
可编程逻辑器件课设
单片机技术课设
测控系统原理及设计概论
学分 5
3.5 3.5 3.5
4 4 3 4 4 1 1 1
本课程是测控专业的专业课,本课程 以 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传感器技术和微机 技术为前提,不同于先修课程,本课程主 要学习如何将各个功能模块组装起来构成 一个完整的测控系统,换言之,先修课程 是从微观上学习各模块自身的原理及构成, 而测控系统这门课程是从宏观上学习各个 模块之间的连接及影响,学习如何将各个 功能模块组合起来实现测试和控制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5.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嵌入式系统 ( Embedded Systems ) 是指以 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 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 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是将应用程序和 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硬件集成在一起的嵌入在宿主设 备中的控制系统。
嵌入式计算机
5.4.4 基于计算机的网络控制 80年代后期,计算机控制开始采用开放式通 讯系统,可以和以太网接口,图示功能增强,组 态更加直观、灵活,基于计算机的网络控制系统 性能日益完善、应用逐渐普及。 1. 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DCS 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是以多个微 处理机为基础,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现代控制技 术、图形显示技术和冗余技术等实现对分散工艺 对象的控制、监视管理的控制系统。
6.1.1 现代测控技术的定义 现代测控技术隶属于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 子、测量及控制等学科为基础,融合了电子技术、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测试测 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仪器仪表技术等多门技 术,利用现代最新科学研究方法和成果,对测控 系统进行设计和实现的综合性技术。 现代测控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新技术的 影子,如:新型传感器;专用集成芯片;以计算 机为核心;构建网络等。
6.3.2 虚拟仪器
虚拟仪器是测试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
80年代后期
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
以通用计算机为基础,加上特定的硬件接口设 备和为实现特定功能而编制的软件而形成的一 种新型仪器。
1. 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
所谓虚拟仪器(VI,Virtual Instrument),就 是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测控硬件和专用软件的平台 上,由用户设计定义测控功能、虚拟面板,由测控 软件实现的一种计算机仪器系统。
广州中鸣数码的机器手
广州中鸣数码的机器狗
6.3 现代仪器仪表技术 6.3.1新型仪器仪表的特点
新型仪器仪表都无一例外地利用计算机的软 件和硬件优势,根据测控的实际需求,不断挖掘 仪器仪表智能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的特点。 由于信号被采集变换成数字形式后,更多的 分析和处理工作都由计算机来完成,很自然地使 人们模糊了仪器与计算机之间的界限,形成了 “ 计算机就是仪器”的概念。
2. 监控组态软件的特点
1)封装性 2)通用性 3)延续性和可扩充性 4)强大的图形设计工具
3. 监控组态软件的应用 除了自动控制领域,组态软件的应用已经拓展 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同时涉及实时数据通 讯、实时动态图形界面显示、数据处理、历史数据 存储及显示,就存在对组态软件的需求。
4. 监控组态软件的应用举例
4.虚拟仪器的应用 1)电量测量 在电量测量方面,虚拟仪器功能强大,可实现 示波器、频率计、数字万用表等多种仪器的功能。 2)非电量测量 配以传感器和软件可检测各种非电量参数。
3)自动控制
适合测控一体化的设计。
4)自动测绘 各种仪器功能集成,可 实现多种参数同时测绘
虚拟示波器
6.3.3 仪器仪表技术发展方向 1. 仪器仪表智能化 2. 仪器仪表网络化 3.测控管一体化
现代测控技术
1现代测控技术概述 2现代传感器技术 3 现代仪器仪表技术 4 计算机监控系统
5嵌入式系统
影响测控仪器的主要技术



传感器技术 A/D等新器件的发展 单片机与DSP的广泛应用 嵌入式系统与片上系统(SOC) ASIC、FPGA/CPLD技术 LabVlEW等图形化软件技术 网络与通信技术
6.5.3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及应用
1.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1)嵌入式系统大多是为特定产品设计。 (2)硬件和软件都必须量体裁衣、高效低耗。
(3)嵌入式系统的应用程序可以不需要操作系统支持 直接运行;但对于多任务系统,有实时操作系统支持更好。
(4)嵌入式系统与具体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的 升级换代也是和具体产品同步进行的。 (5)嵌入式系统中的软件一般都固化在存储器芯片或 者单片机中,而不是存储于磁盘等载体中。
6.4.4 监控组态软件
监控组态软件(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简称组态软件,是指在自动 监控系统的系统软件平台上预先设置一些数据采集 与过程控制的功能软件模块,用户能根据需要组态 使用。 1.监控组态软件的组成
1)图形界面组件 2)控制功能组件 3)实时数据库 4)通信接口组件
6.5.4 嵌入式处理器
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是各种类型的嵌入式处理器 ,从单片机、DSP到FPGA有着各式各样的品种,速 度越来越快,性能越来越强,价格也越来越低。
现在常用的嵌入式处理器可以分成下面几类: 嵌入式微处理器EMPU、嵌入式微控制器EMCU、嵌入 式DSP处理器、嵌入式片上系统ESoC、嵌入式可编 程片上系统ESoPC。 目前,全世界嵌入式处理器已经超过1000种, 流行的体系结构有30多个系列,其中以 ARM、 PowerPC、MC 68000、MIPS 等使用最为广泛。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现代测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应 用技术和发展趋势。 新型传感器的典型代表是集成传感器和智能传 感器。新一代仪器仪表的典型代表是虚拟仪器。 计算机监控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主体完成监控任 务的系统。监控组态软件是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专用 软件。 嵌入式系统是将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与计算机 硬件集成在一起嵌入在宿主设备中的控制系统。
用监控组态软件设计一个水位控制系统。人机界 面由五大窗口组成。其中有两个用户窗口,四个主菜 单,分别作为水位控制、报警显示、曲线显示、数据 显示。 用户窗口1:
用户窗口2:
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源于单片机的问世。 一般认为嵌入式系统,以应用为中心,以 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适 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 和功耗等的严格要求的计算机系统 将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硬件集成 在一起嵌入在宿主设备中
(6)需要专门开发工具支持程序功能开发和修改。
2.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
1)工业自动化——如工业过程控制、数字机 床、电力系统、电网安全、电网设备监测
2)交通管理—— 如车辆导航 3)消费类电子产品—— 如手机、数码相机、 数码相框、音乐播放器
4)家庭智能管理——如智能家用电器
5)POS网络及电子商务——如刷卡消费 6)自然环境与工程监测——如地震监测网 7)机器人
对传感器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体积、精度、可靠 性、响应速度、处理信息的能力等方面。因此,传 感器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方向:
1.发现新现象 2.利用新材料
3.发明新工艺
4.传感器微型化
5.多功能集成化
6.传感器网络化
如: a)利用新发现的材料和新发现的生物、 物理、化学效应开发出新型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
6.1.2 现代测控技术的特点 现代测控技术呈现微型化、集成化、远程化、 网络化和虚拟化特点:
1.测控设备软件化:软件代替了很多硬件功能。
2.测控过程智能化:自诊断、自屏蔽、自学习等功能。 3.高度的灵活性:以软件为核心,功能实现方便。 4.实时性强:CPU运算速度快。 5.可视性好: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2.智能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带有微处理器,是具有信息处理功 能和通讯功能的传感器。表现在: 1)能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判断、调节。 2)具有自诊断和自校准功能。 3)能完成多传感器多参数混合测量。 4)能实时处理大量数据。
5)有数字式通信接口,可以直接与计算机进 行通信联络和交换信息。
6.2.2 传感器技术发展方向
生物传感 智能传感器
智能振动传感器 智能压力传感器
智能倾角RS232 传感器
IC总线数字温度 传感器
c)多个传感器信息的融合处理 如机器人中设置的传感器有:转动/移动位置 传感器、力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听觉传感器、接 近距离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热觉传感器、嗅觉传 感器等,这些信号如何融合处理体现了机器人的智 能水平。
6.5.2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一般而言,嵌入式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 组成。其中由嵌入式处理器和嵌入式外围设备构成 硬件平台,嵌入式应用软件在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支 持下运行。
6.5嵌入式系统
一些应用场合要求计算机系统能嵌入到应用设 备之中。最早提出嵌入式的概念源于20世纪60年代 的武器制造,后来用于军事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 微处理芯片、液晶显示器、大容量电子存储器 件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微型化提供了基 础条件。目前嵌入式系统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 每个角落,包括工业、服务业、消费电子等。
6.1现代测控技术概述 随着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 发展,测控技术中的新技术元素迅速增多、涉及的 领域不断扩大。测控技术朝微型化、集成化、网络 化、虚拟化方向发展,形成了现代测控技术。 现代测控系统大多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能完 成较高层次的自动化检测和控制,在不同程度上具 有“智能”技术。如基于网络的测控技术、基于虚 拟仪器(VI) 的测控技术、基于雷达与无线通信的测 控技术,以及基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的测控 技术等。
6.4 计算机监控系统 计算机监控系统是指具有数据采集、监视、控 制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计算机直接 参与被监控对象的检测、监督和控制。 6.4.1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 应用程序 组态软件/数据库 操作系统 硬件 输入 输出 检测变送 功放执行 I/O接口 输入 检测/执行 检测变送
集散控制系统的结构是管理集中、控制分散。 一个典型的DCS结构如图所示,由分散执行控制功能 的现场控制站(Field Control Station)和进行集 中监视、操作的操作站(Operator Station)以及 高速通信总线组成。
被监控对象
6.4.2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