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测试总结

合集下载

EMC电磁兼容测试报告

EMC电磁兼容测试报告

EMC电磁兼容测试报告
一、测试目的
电磁兼容(EMC)测试是对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和电磁抗扰能力进行
评估的过程。

本次测试旨在评估被测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并且不会对周围电子设备产生干扰。

二、测试范围
本次测试对被测设备的辐射电磁场和抗扰能力进行了评估。

测试涉及
以下方面:
1.辐射电磁场测试:测量被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出的电磁辐射水平,评估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抗扰能力测试: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干扰源,评估被测设备
对外部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

三、测试方法
1.辐射电磁场测试:使用设备测量被测设备在各个频段的辐射电磁场
强度,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

2.抗扰能力测试:将被测设备置于模拟干扰环境中,通过测量其输出
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来评估其抗扰能力。

四、测试结果
1.辐射电磁场测试结果:根据测试数据和相关标准要求,被测设备在
所有频段的辐射电磁场强度均符合要求,并未产生超出标准的辐射水平。

2.抗扰能力测试结果:在模拟干扰环境下,被测设备的输出信号质量和稳定性均良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五、结论
根据测试结果,被测设备在电磁环境下表现出良好的电磁兼容性能,能够正常工作且不会对周围设备产生干扰。

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六、建议
鉴于被测设备经过了电磁兼容测试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建议继续进行后续的功能和性能测试,以确保设备在各个方面都具备稳定和可靠的性能。

七、测试人员信息
测试人员:XXX。

(最新整理)EMC测试总结.

(最新整理)EMC测试总结.

EMC测试总结.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EMC测试总结.)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EMC测试总结.的全部内容。

100A斩波电源EMC测试总结1术语解析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直译是"电磁兼容性",意指设备所产生的电磁能量既不对其它设备产生干扰,也不受其他设备的电磁能量干扰的能力。

EMI(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直译是"电磁干扰",包含设备受到干扰后性能降低和设备产生干扰这两层意思。

通常我们所说的EMI测试是指第二层意思,即干扰源。

EMS(Electro Magnetic Susceptibility)直译是"电磁敏感度",其意是指由于电磁能量造成性能下降的容易程度,即抗电磁干扰性。

习惯上,我们把EMC分为EMI和EMS两个方面。

其中EMI包括:●传导测试Conducted Emission●辐射测试Radiated Emission●功率辐射测试Power Clamp Test●电流谐波测试Current Harmonics Test●电压波动测试/闪烁Voltage Fluctuation Test /Flicker●磁场辐射Magnetic Field emissionEMS又分别包括:●静电测试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静电放电)●辐射敏感度测试Radiated Susceptibility (R/S)●快速瞬变脉动测试Electrical Fast Transient (EFT rst)●浪涌/雷击测试Surge Test●传导敏感度测试Conducted Susceptibility●工频磁场测试Power Frequency Magnetic Field Test●电压跌落/中断测试Voltage Dips/interruption Test注:本次100A斩波电源的EMC测试项目为由黑体标识。

电磁兼容(EMC)试验问题总结

电磁兼容(EMC)试验问题总结

电磁兼容(EMC)试验问题总结EMC 试验问题总结电⽓、电⼦产品种类繁多,结构原理也不尽相同,对产品进⾏电磁兼容抗扰度试验时尽管试验⽅法有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可遵循,但是试验前对⼀些具体问题没有事先考虑到,试验时就可能因为受试产品本⾝的原因⽽导致试验设备损坏。

⼀、受试产品电源端⼝浪涌抗扰度试验时出现的问题图1是⽤EMCPro抗扰度试验系统对受试产品电源端⼝进⾏试验的⽰意图。

受试产品电源电路的最前端是电源变压器。

在N-PE 之间施加4kV浪涌试验电压时,如果变压器承受不了此⾼压冲击,变压器初级线圈与屏蔽层、变压器铁⼼对⾦属机壳就会发⽣瞬间击穿。

在击穿的瞬间变压器对地绝缘电阻很⼩,此时相当于EMCPro抗扰度试验系统前⾯板EUT电源输出插座220V交流电压L端直接对PE端短路,造成插座的L、PE插孔内打⽕,严重时会烧坏抗扰度试验系统的电源输出插座和受试产品电源线插头,回路电流见图1中带虚线的箭头所⽰。

为了避免打⽕现象发⽣,可从以下两个⽅⾯考虑:⼀是如果受试产品标准中规定有⾮⼯作状态条件下绝缘性能脉冲电压试验项⽬,应先作脉冲电压试验(如GB17215-2002中规定脉冲电压试验为6kV,电压波形1.2/50µs),脉冲电压试验合格后再作⼯作状态下的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对于产品标准中没有规定⾮⼯作状态下作脉冲电压试验项⽬的产品,⽣产⼚家应对产品增设抗浪涌(冲击)功能。

例如,可在电源变压器初级线圈两线之间、两线分别对⾦属机壳之间焊接合适的压敏电阻。

采取了抗浪涌(冲击)保护措施后即可进⾏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受试产品信号线端⼝浪涌抗扰度试验时出现的问题图2是信号线浪涌试验系统⽰意图,由CM-I/OCD信号线耦合/去耦⽹络、EMCPro抗扰度试验系统中的浪涌波发⽣器、试验辅助设备(调压器)和直流电压源组成。

受试产品需要的交流输⼊信号由调压器输出端提供。

浪涌试验信号由EMCPro前⾯板上的浪涌输出插孔HI、LO提供。

EMC测试总结报告

EMC测试总结报告
LED驱动EMC总结报告
作者:李凯 2012-8-21
Hale Waihona Puke MR16_OZ524 EMC总结:
1、因为此芯片工作频率是固定频率_1MHZ因此在测试EMC(FCC18CLASSB)时 (12V/AC输入)分别在1MHZ、2MHZ、3MHZ…超标,解决方法,在桥后加 Π 型 滤波,因为在桥堆前面不能加电容(容量太在会烧电子变压器,最大10nF)效果也不 是很明显,因此桥堆前一般不加电容,只能加大贴片工率电感。 2、为什么在MR16整流前电容容量不能太大? 原因主要是;电容容量越大,电容阻抗越小。如下公式所示: 电容阻抗(ohm) = 1 / (2 * Π * F * C) F:MHZ C:UF 通过上述计算公式不难得出:如果在桥堆前并一个10uF的电容则它等效阻抗为—— 1/(2*3.14*0.1MHZ*10uF)=0.159Ω相当于将电子变压器输出短路,导致电子变压 器烧毁。

EMC检测工作总结

EMC检测工作总结

EMC检测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电磁兼容性(EMC)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电子产品在各种环境下的正常运行,EMC检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
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进行了大量的EMC检测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

在此,我将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首先,我们对EMC检测工作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在进行实际测试之前,我们
会对测试设备进行严格的校准和检查,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

同时,我们也会对测试环境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我们在测试过程中注重了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进行测试时,
我们会严格按照测试标准和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也会对测试数据进行及时的整理和归档,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总结。

最后,我们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及时的分析和总结。

在测试完成后,我们会对测
试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方案和建议。

同时,我们也会将测试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相应的报告和文档,以便后续的参考和使用。

通过以上的工作总结,我们不仅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及时的总结和反思,也为
后续的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电子产品的EMC性能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完整)EMC测试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EMC测试总结.,推荐文档

进而导致整个电路工作不稳定。

针对以上所述,消弱公共阻抗耦合主要有两个办法:降低接入阻抗,电源线的布线要根据电流的大小尽量加大截面积。

使电源线的走向尽量与信号走向方向一致,减小存在噪声单元和其他单元之间的公共电源阻抗。

电路板按功能分区,各区地线并联,尽量考虑单点接地。

使用去耦电容,在电源线和地线之间接入去耦电容,以缩短电流的流径,降低电阻压降。

b 电感性耦合任何两个回路之间都存在着互感。

互感值与介质的磁导率u成正比,并与两个回路的几何尺寸有关。

c 电容性耦合任何两个导体之间都存在着电容,电容值与介质的介电常数e 和两个导体的有效面积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

6削弱干扰的措施●根据差模信号产生的原理和传播途径,我们可以采用等效电感和阻抗很低的高质量滤波电容来抑制差模信号。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可以加装电源线滤波器。

●根据共模干扰产生的原理和传播途径,实际应用时常采用以下几种抑制方法:1)优化电路器件布置,尽量减少寄生、耦合电容。

2)延缓开关的开通、关断时间。

但是这与开关电源高频化的趋势不符。

3)应用缓冲电路,减缓dv/dt的变化率。

●对于辐射干扰来说,由于其干扰信号成分以及传播途径都比较复杂,所以很难把握。

大致上,一方面可以通过减小源的辐射强度,例如减缓dv/dt和di/dt的变化率,另方面可以通过屏蔽来减小被干扰强度。

7100A斩波电源的EMC测试整改过程7.1 首次对设备的EMC进行了整体的摸底测试。

测试结果如下:参照一些相应的国家标准,我们的设备在对外界干扰方面,不理想,两个测试项目(传导发射和电场辐射)都不合格,在抗干扰方面,表现还可以,基本通过。

在测试时,我们都把电压下调30%,190V左右。

1.发射方面:传导发射,L线(N线类似)。

emc工作总结

emc工作总结

emc工作总结
EMC工作总结。

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工作是指在电子设备中,通过设计和测试来确保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而不会对周围的设备和系统产生干扰。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致力于EMC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现在我将对这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在EMC测试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我们购置了先进的测试设备,包括电磁屏蔽室、射频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等,使得我们能够对设备进行全面的电磁兼容性测试。

通过这些设备,我们成功地对多个项目进行了EMC测试,并及时发现并解决了一些潜在的干扰问题,确保了产品的正常运行。

其次,我们在EMC设计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我们深入研究了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实际项目,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设计方案,包括电路板布局、接地设计、滤波器的选择等,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抗干扰能力。

这些设计方案在实际项目中得到了验证,为产品的顺利上市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我们还注重了团队的学习和交流。

我们组织了一些EMC技术培训,使得团队成员对EMC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们还积极参加了一些行业会议和展览,与同行进行了交流和分享,不断拓展了我们的EMC技术视野。

总的来说,我们在EMC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测试设备和方法,深入研究新的EMC技术,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为公司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希望我们的EMC工作能够为公司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提供更好的保障。

EMC测试总结

EMC测试总结

1.1 什么时候需要电磁兼容整改及对策对一个电子、电气产品来说,在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其电磁兼容性,这样可以将产品在生产阶段出现电磁兼容问题的可能性减少到一个较低的程度。

但其是否满足要求,最终要通过电磁兼容测试检验其电磁兼容标准的符合性。

由于电磁兼容的复杂性,即使对一个电磁兼容设计问题考虑得比较周全得产品,在设计制造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电磁干扰的因素,造成最终电磁兼容测试不合格。

在电磁兼容测试中,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

当然,对产品定型前的电磁兼容测试不合格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遵循正常的电磁兼容设计思路,按照电磁兼容设计规范法和系统法,针对产品存在的电磁兼容问题重新进行设计。

从源头上解决存在的电磁兼容隐患。

这属于电磁兼容设计范畴。

而目前国内电子、电气产品比较普遍存在的情况是:产品在进行电磁兼容型式试验时,产品设计已经定型,产品外壳已经开模,PCB板已经设计生产,部件板卡已经加工,甚至产品已经生产出来等着出货放行。

对此类产品存在的电磁兼容问题,只能采取“出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的问题解决法,以对产品的最小改动使其达到电磁兼容要求。

这就属于电磁兼容整改对策的范畴,这是我们这次课程需要探讨的问题。

1.2 常见的电磁兼容整改措施对常见的电磁兼容问题,我们通过综合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整改措施,一般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可以在屏蔽体的装配面处涂导电胶,或者在装配面处加导电衬垫,甚至采用导电金属胶带进行补救。

导电衬垫可以是编织的金属丝线、硬度较低易于塑型的软金属(铜、铅等)、包装金属层的橡胶、导电橡胶或者是梳状簧片接触指状物等。

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适当调整设备电缆走向和排列,做到不同类型的电缆相互隔离。

改变普通的小信号或高频信号电缆为带屏蔽的电缆,改变普通的大电流信号或数据传输信号电缆为对称绞线电缆。

加强接地的机械性能,降低接地电阻。

同时对于设备整体要有单独的低阻抗接地。

在设备电源输入线上加装或串联电源滤波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什么时候需要电磁兼容整改及对策对一个电子、电气产品来说,在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其电磁兼容性,这样可以将产品在生产阶段出现电磁兼容问题的可能性减少到一个较低的程度。

但其是否满足要求,最终要通过电磁兼容测试检验其电磁兼容标准的符合性。

由于电磁兼容的复杂性,即使对一个电磁兼容设计问题考虑得比较周全得产品,在设计制造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电磁干扰的因素,造成最终电磁兼容测试不合格。

在电磁兼容测试中,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

当然,对产品定型前的电磁兼容测试不合格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遵循正常的电磁兼容设计思路,按照电磁兼容设计规范法和系统法,针对产品存在的电磁兼容问题重新进行设计。

从源头上解决存在的电磁兼容隐患。

这属于电磁兼容设计范畴。

而目前国内电子、电气产品比较普遍存在的情况是:产品在进行电磁兼容型式试验时,产品设计已经定型,产品外壳已经开模,PCB板已经设计生产,部件板卡已经加工,甚至产品已经生产出来等着出货放行。

对此类产品存在的电磁兼容问题,只能采取“出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的问题解决法,以对产品的最小改动使其达到电磁兼容要求。

这就属于电磁兼容整改对策的范畴,这是我们这次课程需要探讨的问题。

1.2 常见的电磁兼容整改措施对常见的电磁兼容问题,我们通过综合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整改措施,一般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可以在屏蔽体的装配面处涂导电胶,或者在装配面处加导电衬垫,甚至采用导电金属胶带进行补救。

导电衬垫可以是编织的金属丝线、硬度较低易于塑型的软金属(铜、铅等)、包装金属层的橡胶、导电橡胶或者是梳状簧片接触指状物等。

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适当调整设备电缆走向和排列,做到不同类型的电缆相互隔离。

改变普通的小信号或高频信号电缆为带屏蔽的电缆,改变普通的大电流信号或数据传输信号电缆为对称绞线电缆。

加强接地的机械性能,降低接地电阻。

同时对于设备整体要有单独的低阻抗接地。

在设备电源输入线上加装或串联电源滤波器。

在可能的情况下,对重要器件进行屏蔽、隔离处理,如加装接地良好的金属隔离板或小的屏蔽罩等。

在各器件电源输入端并联小电容,以旁路电源带来的高频干扰。

下面,我们分别就电子、电器产品在传导发射、辐射发射、谐波电流、静电放电、电快速脉冲、浪涌等电磁兼容测试项目试验过程中较常出项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和补救措施与大家共同探讨。

我们根据各项目的特点,将这些内容分为三大类分别进行讨论:电磁骚扰发射类:传导发射、辐射发射谐波电流类瞬态脉冲抗扰度类:静电放电、电快速脉冲、浪涌冲击2.电磁骚扰发射测试常见问题对策及整改措施对于电磁发射测试对策及整改,我们将在下个专题《电子产品3C认证检测中常见电磁兼容问题与对策》中以AV和IT类产品为例加以详细探讨,在这儿仅进行一些提纲性介绍,不再深入展开探讨。

2.1 电子、电气产品内的主要电磁骚扰源设备开关电源的开关回路:骚扰源主频几十kHz到百余kHz,高次谐波可延伸到数十MHz。

设备直流电源的整流回路:工频整流噪声频率上限可延伸到数百kHz;高频整流噪声频率上限可延伸到数十MHz。

电动设备直流电机的电刷噪声:噪声频率上限可延伸到数百MHz。

电动设备交流电机的运行噪声:高次谐波可延伸到数十MHz。

变频调速电路的骚扰发射:骚扰源频率从几十kHz到几十MHz设备运行状态切换的开关噪声:噪声频率上限可延伸到数百MHz。

智能控制设备的晶振及数字电路电磁骚扰:骚扰源主频几十kHz到几十MHz,高次谐波可延伸到数百MHz。

微波设备的微波泄漏:骚扰源主频数GHz。

电磁感应加热设备的电磁骚扰发射:骚扰源主频几十kHz,高次谐波可延伸到数十MHz。

电视电声接收设备的高频调谐回路的本振及其谐波:骚扰源主频数十MHz到数百MHz,高次谐波可延伸到数GHz。

信息技术设备的及各类自动控制设备数字处理电路:骚扰源主频数十MHz到数百MHz,高次谐波可延伸到数GHz。

2.2 骚扰源定位2.2.1 根据测量曲线定位:依据:超标骚扰频率范围、超标骚扰频域分布、窄带骚扰还是宽带骚扰等根据被测设备工作方式和内部结构定位:有没有使用标准不建议使用的半波整流和对称/非对称电源调整电路?内部结构中电路板布局是否合理?内部电缆走线是否合理?内部滤波器(滤波电路)安装是否合理?内部电路接地和搭接方式是否合理?机箱屏蔽是否满足对应产品的需求?2.2.2 根据被测设备组成和功能定位:设备内部有否二次电源,其工作方式?设备内是否有驱动电机,电机类型?设备内是否有变频调速电路?设备内是否有数码控制或智能控制电路?是否使用晶振?设备内是否存在程控的继电器或开关电路?设备正常工作是否利用电磁波或微波?设备内是否存在工作中的无线收发电路?2.2.3 根据功能模块工作情况进行故障定位:若设备的各个模块可以暂停和恢复工作,可以通过逐个暂停这些模块的工作来判断骚扰来源。

若模块不可以独立暂停和恢复工作,可以通过与设备其它功能模块一起组合进行暂停和恢复工作,从而判断骚扰的大概来源。

若模块不可以独立暂停和恢复工作,可以通过与其它设备的合格功能模块一起组合进行暂停和恢复工作,从而判断骚扰的大概来源。

对怀疑骚扰超标的模块,可以用置换的方式来进行骚扰判定。

2.3 电子、电气产品连续传导发射超标问题及对策家电类产品连续传导骚扰标称测量频率范围148.5kHz-30MHz(实际为150kHz-30MHz)。

测量分别在电源端子及负载端子和附加端子上进行。

连续传导骚扰的主要来源:开关电源的开关频率及谐波骚扰、电源整流回路的整流噪声、交流电机的运行噪声、直流电机的电刷噪声、电磁感应加热设备的电磁骚扰、智能控制设备的晶振及数字电路电磁骚扰等当我们通过骚扰定位方式找到超标点的骚扰来源后,即可采用相对应的骚扰抑制措施。

(针对故障定位及传导骚扰来源分别展开说明)对一般的电源端连续传导骚扰可以通过以下的电路加以抑制:图1:交流电源滤波网络对于负载端子和附加端子的传导骚扰可以通过以下的电路加以抑制图2:直流输出滤波网络无论是对电源端子、负载端子和附加端子采取抑制措施,若使用独立的滤波器时,需注意其安装方式。

图3:滤波器的安装方法2.4电子、电气产品断续传导发射超标问题及对策家电类产品断续传导骚扰标称测量频率范围148.5kHz-30MHz(实际为150kHz-30MHz)。

测量在电源端子上进行,喀呖声测量的频率点为:150kHz、500kHz、1.4MHz、30MHz断续传导骚扰的主要来源:恒温控制器具,程序自动的机器和其他电气控制或操作的器具的开关操作会产生断续骚扰。

此类操作一般通过继电器和程控电子/机械开关等实现。

此类骚扰一般由继电器、开关的触点抖动及非纯阻负载通断所产生的电涌冲击形成。

可采用相对应的骚扰抑制措施主要针对以上两个方面进行。

2.5 电子、电气产品辐射骚扰超标问题及对策电子、电气产品辐射骚扰场强测量频率范围30MHz-1000MHz。

测量一般在开阔场或半电波暗室中进行。

辐射骚扰的主要骚扰来源:开关电源的开关频率及谐波骚扰交流电机的运行噪声、直流电机的电刷噪声电磁感应设备的电磁骚扰智能控制设备的晶振及数字电路电磁骚扰等当我们通过骚扰定位方式找到辐射骚扰超标点的骚扰源后,即可采用相对应的骚扰源抑制措施。

(针对故障定位及骚扰来源分别展开说明)一般来说,首先抑制骚扰源,这可以通过优化电路设计、电路结构和排版,加强滤波和正确的接地来达到。

其次是要切断耦合途径,这可以通过正确的机壳屏蔽和传输线滤波达到。

3.谐波电流测试常见问题对策及整改措施对于由交流市电供电的电子、电气产品,谐波电流是一个很重要的电磁兼容测量项目。

在低压市电网络使用的电子电气设备,其供电电压是正弦波,但其电流波形未必是正弦波,可能有或多或少的畸变。

大量的此类设备应用,会造成电网电压波形畸变,使电网电能质量下降。

图4:高压整流电路及对应的畸变电流波形一个周期函数可以分解为傅立叶级数,表示为多级正弦函数的和式,即可把周期信号当作是正弦函数的基波与高次谐波的合成。

所以,我们可以将设备的畸变电流波形分解为基波和高次谐波,通过特定的仪器测量高次谐波含量,就可以分析出设备电流波形畸变的程度。

这些高次谐波电流分量我们简称为谐波电流。

图6:畸变电流波形的傅立叶展开示意图当电网中存在过量的谐波电流,不仅会使发电机的效率降低,严重时还会造成发电机和电网设备的损坏,同时还会影响电网用户设备的正常工作,比如计算机运算出错,电视机画面翻滚。

正是出于保护共用电网电能质量,保障电网和用户设备的正常进行,IEC提出了谐波电流限值标准。

谐波电流测试不适用于由非市电的低压交、直流和电池供电的电子、电气产品。

3.1测量标准介绍下面以GB17625.1标准为例,对谐波电流的测量作一个简要介绍。

标准名称:GB17625.1-2003 idt IEC61000-3-2:2001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GB17625.1-2003是众多电子电器产品认证检验的一个重要依据标准。

该标准测量和限制的就是由低压市电供电的电子、电气产品(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在使用时其供电电流波形畸变的程度。

GB17625.1-2003标准是通过限制设备电流的高次谐波分量的大小来限制设备电流波形的畸变的。

GB17625.1考虑到第40次谐波电流含量。

3.1.1标准的适用范围该标准只对接入频率为50Hz/60Hz、相电压为220V/230V/240V的低压供电系统且每相输入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提出谐波电流限值要求。

该标准是一个通用电磁兼容标准。

适合于本标准的产品类别较多,如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电气照明设备、信息技术设备、影音设备等等。

3.1.2设备的分类分类是按照谐波电流限值不同而进行的。

A 类:平衡的三相设备;家用电器,不包括列入D 类的设备;工具,不包括便携式工具;白炽灯调光器;音频设备;以及除以下几类设备外的所有其他设备。

B 类:便携式工具;不属于专用设备的电弧焊设备C 类:照明设备D 类:有功功率不大于600W 下列设备:个人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显示器;电视接收机。

B 类、C 类和D 类设备定义比较简单,A 类的区分比较复杂。

3.1.3谐波电流限值下列类型设备的限值在该标准中未作规定:额定功率75W 及以下的设备,照明设备除外(将来该值可能从75W 减小到50W);总额定功率大于1kW 的专用设备;额定功率不大于200W 的对称控制加热元件;额定功率不大于1kW 的白炽灯独立调光器。

(通常有生产厂家利用此条的限制项来达到免于进行谐波电流限制的目的)3.1.3.1 A类设备的谐波电流限值A类设备的谐波电流限值见标准相应表格,限值是有效值,单位为安培。

该限值是固定值,与产品的功率和基波电流大小不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