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力是不是就是作用力跟反作用力

相互作用力是不是就是作用力跟反作用力在物理学中,我们经常听到“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那么,相互作用力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它是否等同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本文将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探讨。
什么是相互作用力?在自然界中,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通过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力就是相互作用力。
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分为各种形式,比如引力、电磁力、弹力等。
这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导致物体产生运动或者形变。
在经典力学中,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对它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这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因此,相互作用力可以理解为包括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内的力的总和。
相互作用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关系相互作用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但并不完全等同。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力,它们之间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是只存在于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
相互作用力则是整个相互作用系统内的所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总和,包括了所有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这种区分,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相互作用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之间的联系。
相互作用力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相互作用力的重要性相互作用力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力,它支撑着物质世界的运动和变化。
在各种物理现象中,相互作用力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如,在行星运动中,引力是导致行星绕太阳运动的相互作用力;在分子间相互作用中,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和斥力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因此,深入理解相互作用力的本质和作用是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它关乎着我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技术应用的发展。
总结相互作用力是指物体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力,包括了各种形式的力。
在牛顿第三定律的基础上,可以将相互作用力分解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关系,而相互作用力则是整个相互作用系统中所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总和。
研究物体间相互作用

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有关,但静摩 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等无关,只与外 力有关。
最大静摩擦力存在,但不一定出现
三、小结
1、滑动摩擦力:
大小: f N
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滑动旳 方向相反
2、静摩擦力:
大小: 0 f fm
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趋势方 向相反。
3、最大静摩擦力略不小于滑动摩擦力。
有,其大小和方向又怎样?
滑动摩擦力 f N 与运动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旳大小是一种固定旳值吗?它与压力 有关吗? 其大小不是固定值,与压力无关
是否拉力多大静摩擦力就多大? 不是,它旳大小有范围 0 f fm
最大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趋 势方向相反。
最大静摩擦力略不小于滑动摩擦力。
讨论3:木板对木块A有无摩擦力
物块A静止 A 图1
物块A静止
木板
物块A静止 F
A
木板
木板 图2
物块A匀速下滑
木板 图4
图3
物块A静止在物块B上
F
A
B 木板
图5
物块A静止 A 图1
木板
A与木板接触,但没有相对运动 趋势,木板对A没有静摩擦力。
物块A静止 木板
图2
A与木板接触,A在重力作用下相 对木板有向下运动旳趋势,木板 对A有没斜面身上旳静摩擦力。
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旳相互作用
第二节 研究摩擦力
Choc
图一 轮子上旳花纹有什么作用?
图二 传送带是怎样传送物体旳?
图三 鞋底为何要有粗糙旳花纹?
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一、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两个相互接触旳物体有相对 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旳摩擦叫做滑动 摩擦。
力和功

力和功
力和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概念。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作用的结果会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做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功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力的单位是牛顿,功的单位是焦耳。
虽然在做功的过程中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是反过来,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这个力不一定做功。
例如,用力推一个静止在地面上的水箱,但没有推动,木箱没有移动,那么,这个推力就没有做功。
另外,当力跟物体通过的距离垂直时,这个力也没有做功。
例如,小球由于惯性在水平桌面上运动,它受的重力对小球就没有做功。
只有当力作用在物体上,而物体又沿这个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才做了功。
省力不等于省功。
使用机械可以省力,但决不能省功。
例如,用一个动滑轮把重G牛顿的物体匀速提高h米,做的功至少是W=Gh。
而不用动滑轮,用手直接提起,做的功就是W′=G·h。
因此,使用动滑轮不能省功,但可以省力,如果不考虑摩擦力和动滑轮的自重;人所用的力是物重的1/2。
正因为不能省功,所以使用省力机械时,一定多移动距离。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一、在同一地点,重力 G与质量 m成正比;同一物体,在不同地点所受的 重力可能不同 ( 随地理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随离地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 ,不过这种
差异很小,一般在地面附近不太大的范围内,可认为其重力大小恒定不变。 第二、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是 G=m.g 式中 m 是物体的质量,单位用 kg;g
( 5)知道重心的概念及确定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 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及三要素;重力的产生及三要素。
教学难点: 力的概念;重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 1)力的物质性: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 2)力的相互性: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事存在。
( 3)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 4)矢量性:
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具有矢量性。力的大小用测力计
( 弹簧秤 )
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N(牛) 。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 5)力的作用效果
第一、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
第二、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第二、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不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不论是否与 地面接触,都受重力作用。重力与运动状态和接触面情况均无关。 (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竖直向下即垂直于 ( 当地的 ) 水平面向下, 沿重锤线向下。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 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不能将“竖直向下”理解为“垂直于支 持面向下”、“垂直于地面向下”或“指向地心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不一定指向 地心。 ( 3)重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共同决定
(完整)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思维导图

互
作
常见的 三种力
弹力
用
大小 胡克定律 F=kx 平衡法 牛顿第二定律法 牛顿第三定律过渡
方向 作用点
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
在接触点(接触力)
面 与面(切面)垂直且指向受力物体。 绳 沿绳背离受力物体(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杆 不一定沿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常见弹力 拉力 推力
压力 支持力
摩擦力
产生 大小 方向
共点力 共同作用在同一点,或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力的合成与分解针对共点力)
运算法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角形定则 正交分解
力的运算
力的合成 |F1|-|F2|≤F 合≤F1+F2 分解原则 任何一个力都有无数的分解方式,通常要根据实际效果分解
力的分解
已知一个分力大小方向 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
有唯一解 有唯一解
产生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受到的力。
重力
大小 方向
G=mg 纬度越高 g 越大,地势越高 g 越小。通常 g=9.8N/kg 竖直向下,非垂直向下,不一定沿地球半径方向。
作用点 重心:与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开
关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相
产生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分解类型 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
实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 F2 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θ
F2<Fsinθ F2=Fsinθ Fsinθ<F2<F F2≥F
有无数解 无解
有唯一解 有两种解 有唯一解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 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静摩擦力 0<Ff<Ffm 平衡法 牛顿第二定律法 牛顿第三定律过渡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力和力的图示2、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3、力能力物体发生形变4、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力产生一对力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6、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金星的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由质量分布决定重心质量分部均匀,由形状决定重心7、四种基本作用(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二、弹力1、性质:接触力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其后后粒子恢复原来的形状3、弹力产生条件(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5、常见弹力(1)双重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一般来讲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F=kxk劲度系数N/mx伸长量三、摩擦力产生条件:1、两个物体接触且零碎2、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市场趋势方向相反大小:0≤f≤Fmax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有相对滑动大小:f=μNN相互接触时构成的弹力N可能等于Gμ动摩擦因系数没单位四、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等效替代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十多个力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半径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合力与分力的关系1、合力可以比分刺足,也可以比分力小2、夹角θ一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3、当两个分力大小多少,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π)4、合力最大值F=F1+F2最小值F=|F1-F2|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两个力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斯维恰河余因子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找分力的方法:1、确定合力的作用效果2、形变效果3、由分力,联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连接4、作图或计算(计算方法:余弦定理)五、受力分析步骤和方法1.步骤(1)研究对象:受力物体(2)隔离开受力物体(3)顺序:①场力(重力,电磁力)②弹力:绳子拉力沿绳子方向轻弹簧显然压缩或伸长与形变方向恰恰相反轻杆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面与面优先垂直于面的③摩擦力静摩擦力方向1.求2.假设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方向相反或与相对速度相反④其它力(题中已知力)(4)检验若有施力物体六、摩擦力分析万萨县分析1、条件①接触且粗糙②相对运动趋势2、大小0≤f≤Fmax3、方法:①假设法②平衡法滑动摩擦力分析1、接触时粗糙2、相对滑动七、补充结论1.斜面倾角θ动摩擦因系数μ=tanθ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μ>tanθ物体保持静止μ<tanθ物体在横向上加速下滑2.三力合力最小值若构成一个三角形则合力为0若不能则F=Fmax-(F1+F2)四力最大值三个力相加回顾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在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形形色色的物体,他们之间不是软弱存在的,各种星体之间都存在着各式各样中子星的相互作用。
专题4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只能发生渐变
五、摩擦力
1.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为: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 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滚动摩擦力)或相对 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两物体间有弹力是这两物体间有摩擦力的必要条 件.(没有弹力不可能有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大小
(1)在接触力中,必须先分析弹力,再分析摩擦力.
(2)只有滑动摩擦力才能用公式F=μFN,其中的FN表示 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G.
3.静摩擦力大小
(1)必须明确,静摩擦力大小不能用滑动摩擦力公式 F=μFN计算,只有当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其最大值一 般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即Fm=μFN.
(2)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 况共同确定,可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其可 能的取值范围是:
4.弹力的大小
对有明显形变的弹簧,弹力的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 计算.对没有明显形变的物体,如桌面、绳子等物体,弹 力大小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决定.
(1)胡克定律可表示为(在弹性限度内):F=kx,x为弹 簧伸长后或被压缩之后的长度与弹簧原长之差,即弹簧的 形变量,k为劲度系数,由弹簧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 定.
(2)几种典型物体模型的弹力特点如下表.
项目
轻绳
轻杆
弹簧 (如无特别 说明本书指的 均为:沿弹簧 轴向伸缩的)
形变情况 伸长忽略不计 认为长度不变 可伸长可缩短
施力与受 只能受拉力 能受拉或受压可 力情况 或施出拉力 施出拉力或压力
同杆
力的方向 始终沿绳
不一定沿杆 沿弹簧轴向
力的变化 可发生突变
同绳
答案:C
点评: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或垂直水平面向下, 不能说总是垂直于支持面.
相互作用的定义

相互作用的定义相互作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
在自然界中,相互作用是物质存在和运动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探讨相互作用的定义、种类、作用和应用等方面。
一、相互作用的种类相互作用可分为物理相互作用和化学相互作用两种。
1. 物理相互作用物理相互作用是指物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不涉及物质的化学反应,不改变物质的本质。
物理相互作用包括重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四种。
(1)重力相互作用重力相互作用是指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
它是一种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在自然界中,重力相互作用是最普遍的一种相互作用,它是行星、卫星、恒星等天体运动的基础。
(2)电磁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是指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包括静电相互作用和电磁感应相互作用。
静电相互作用是指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电荷间的吸引和斥力。
电磁感应相互作用是指带电粒子产生的电场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电磁相互作用是自然界中最强的相互作用之一,它是原子、分子、物质的基础。
(3)弱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质子和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一种中等强度的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是核反应的基础,也是宇宙射线中粒子的衰变过程的基础。
(4)强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是指原子核内部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一种极强的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是原子核的基础,也是宇宙射线中粒子的产生过程的基础。
2. 化学相互作用化学相互作用是指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涉及物质的化学反应,会改变物质的本质。
化学相互作用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等。
(1)离子键离子键是指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一种电子的转移过程。
离子键是化合物中最强的化学键,如NaCl、CaCO3等化合物都是由离子键组成的。
(2)共价键共价键是指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它是一种电子的共享过程。
共价键是分子中最常见的化学键,如H2O、CH4等分子都是由共价键组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无论两位同学如何改变他们的拉力, 结论:无论两位同学如何改变他们的拉力,也无论他们是否 处于静止或运动的状态,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总相等。 处于静止或运动的状态,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总相等。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大小相等,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并且总是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方向相反,并且总是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关于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B D ) A、力只有当物体间相互接触时才能产生 、 B、有受力物体不一定有施力物体 、 C、一个受力物体,可以找到多个施力物体 、一个受力物体, D、两个物体如果没有接触,就一定不会有相互作用 、两个物体如果没有接触, 2、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 、关于重力, A、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 C、物体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一定作用在地球上 、 D、重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 、
思考: 思考:
1、若A对B没有作用力,那B对A的反作用力还存在吗? 、 没有作用力, 的反作用力还存在吗? 对 没有作用力 对 的反作用力还存在吗 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是成对出现,不能独立存在。 是成对出现,不能独立存在。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吗?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吗? 3、重力的反作用力是什么?施力物体是什么?受力物 、重力的反作用力是什么?施力物体是什么? 体又是什么? 体又是什么? 4、作用力、反作用力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作用力、反作用力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切记: 切记: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2、重力的三要素 、 大小: 为重力加速度, 大小: G = m g (g 为重力加速度,取9.8 N/kg ) 方向: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 作用点: 重心 3、重心: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重心:
注意: 注意:地球只对物体的重心吸引 (×)
4、重心的测量方法: 、重心的测量方法:
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图形: 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图形:几何 中心 不规则图形: 不规则图形:实验悬挂法
思考: 思考:
1、是不是所有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上? 、是不是所有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上? 2、我们平时所说的重量指什么? 、我们平时所说的重量指什么? 3、天平和弹簧秤的称重原理一样吗? 、天平和弹簧秤的称重原理一样吗? 4、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同时,地球是否也受 、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同时, 到物体的作用力? 到物体的作用力?
3、足球运动员大力射门,足球在空中飞向球门时受到 、足球运动员大力射门, 几个力的作用,分别说出它们的受力物体, 几个力的作用,分别说出它们的受力物体,施力物 体和反作用力以及反作用力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体和反作用力以及反作用力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4、一球自由下落,与地面发生碰撞后弹起,在碰撞过 、一球自由下落,与地面发生碰撞后弹起, 程中,地面对球的作用力大小______(“大于”、“等 大于” 程中,地面对球的作用力大小 等于 大于 于” or “小于”)球对地面的作用力的大小。 小于” 球对地面的作用力的大小。 小于 思考题:两只完全相同的生鸡蛋,一手拿一只, 思考题:两只完全相同的生鸡蛋,一手拿一只,用其中一 只撞向另一只,哪只先破?被撞的还是去撞的? 只撞向另一只,哪只先破?被撞的还是去撞的? 或都破?或都不破?为什么? 或都破?或都不破?为什么?
F = −F 1 2
补充说明:牛顿第三定律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补充说明:牛顿第三定律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平衡力VS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平衡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平衡力 联系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等大、反向、 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同一物体 不同物体 同时存在或消失,成 同时存在或消失, 对出现——同时性 对出现 同时性 二力性质相同
第三章
牛顿第三定律
§3.1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回顾复习: 回顾复习: 惯性 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_______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 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_______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什么是力? 什么是力?
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3.2 力的分类
• 1、动力和阻力 动力和阻力
动力: 动力:与运动方向相同的力 阻力: 阻力: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
• 2、场力和接触力 、
场力:不需要接触, 场力:不需要接触,通过场发生的力
如:万有引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万有引力、电场力、
接触力: 接触力:通过相互接触而发生的力
如:弹力、摩擦力等 弹力、
区别
独立性 可以是不同性 质的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应用:
例1、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试分析两物体各受几个 、物体静止在斜面上, 其中几对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力?其中几对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例2、一匹马拉着一辆车作加速运动,马拉车 、一匹马拉着一辆车作加速运动, 的力和车拉马的力是否相等,若相等, 的力和车拉马的力是否相等,若相等,为何马 能加速? 能加速?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
说明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 说明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力的比较和相加应符合矢量比较 和相加的方法。 和相加的方法。
既然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那力有没 有相互性呢?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两球碰撞前的 两球碰撞后的运 运动状态 动状态 B球 球 A球 球 向左运动 静止 静止 向左运动 运动状态为何 力来自? 力来自? 会改变 受到力的作用 受到力的作用 A球 球 B球 球
• 3、性质力和效果力 、
性质力: 性质力:按力的性质来命名的
高一所学力学中性质力只分三种:重力、弹力、 高一所学力学中性质力只分三种:重力、弹力、摩擦力
效果力: 效果力: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
如:浮力、支持力、压力、动力、阻力、拉力、向心力等等 浮力、支持力、压力、动力、阻力、拉力、
一、重力
1、定义: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引起的 、定义:
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或者说是物体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定义 间的相互作用) 间的相互作用)
说明力的物质性: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说明力的物质性: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有施力物 体必有受力物体。 体必有受力物体。 强调:物体间不一定非要接触才有力。 强调:物体间不一定非要接触才有力。例:磁铁间的吸引力
A球受到 球对它的作用力的同时,也给了 球一个力。 球受到B球对它的作用力的同时 也给了B球一个力 球一个力。 球受到 球对它的作用力的同时,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我们把其中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则另一个力称为反作用力。 我们把其中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则另一个力称为反作用力。 作用力 反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