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

合集下载

垂体

垂体

2)嫌色细胞
数目:最多,约占远侧部细胞的50%
光镜:体积小,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
胞质少,染色浅,细胞轮廓不清。 嫌色细胞
认为是脱颗粒的嗜色细胞 或是嗜色细胞的初期阶段
2.中间部(位于远侧部和神经 部中间,呈一狭带)
滤泡
由滤泡和周围嗜碱性细胞以及 嫌色细胞构成 分泌促黑素细胞激素(MSH)
3.结节部(呈薄层,包绕着神经垂体的漏斗部)
二、 垂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远侧部(前叶)
腺 垂 体 结节部
中间部
大体结构
神经部 神经垂体 漏斗
后叶
正中隆起 漏斗柄
重点:远侧部 、神经部。
神经垂体 腺垂体
垂体(矢状切面)模式图
(一) 腺垂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1.远侧部
腺细胞排列成索或团, 少数围成滤泡。其间
有丰富的窦状毛细血
管和少量结缔组织。 1.嗜色细胞 腺细胞的分类 2.嫌色细量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
此处的嗜碱性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
(二)神经垂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神经垂体与下丘脑直接相连,
两者共同组成下丘脑 - 神经垂体系。
1.无髓神经纤维
2.神经胶质细胞
结构 (又称垂体细胞) 3.丰富的毛细血管
无髓神经纤维 是下丘脑视上核、
室旁核神经内分泌
Endocrine system
潘小宏
本节主要包括:
垂体的位置和形态 垂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垂体的血管分布特点 下丘脑——垂体——靶细胞的相互联系
一、垂体的位置和形态
垂体位于颅底蝶骨体 上面的垂体窝内,上 端与下丘脑相连。前 上方与视交叉相邻。 垂体呈椭圆形。纵径 约1cm、横径约1.4cm、 垂径约0.5~0.6cm, 重约0.5~0.6g。女性 的垂体在妊娠期增大, 可达1g。

垂体

垂体

• •

(1)嗜酸性细胞:数量较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4~19mμ,胞质内含 嗜酸性颗粒,一般较嗜碱性细胞的颗粒大。嗜酸性细胞分两种: ①生长激素细胞(growth hormone,GH cell)数量较多,合成和释放的生 长激素( GH)能促进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尤能刺激骺软骨生长,使骨增长。 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可致垂体侏儒症,分泌过多引起巨人症,成 人则发生肢端肥大症。 ②催乳激素细胞(prolactin cell),男女两性的垂体均有此种细胞,女性较 多。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胞质内分泌颗粒的直径小于200nm;妊娠和哺乳期, 分泌颗粒的直径可增大至600nm 以上,细胞数量也增多并增大。分泌的催乳 激素(prolactin)能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
• (2)嗜碱性细胞:数量较嗜酸性细胞少,呈椭圆形或多边形,直径 15~25μm,胞质内含嗜碱性颗粒。嗜碱性细胞分三种: • ①促甲状腺激素细胞(TSH cell),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 ②促性腺激素细胞(gonadotroph),分泌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两种激素共同存在于同一细胞的分泌颗粒内。 • 卵泡刺激素在女性促进卵泡的发育,在男性则刺激生精小管的支持 细胞合 成雄激素结合蛋白,以促进精子的发生。 • 黄体生成素在女性促进排卵和黄体形成,在男性则刺激睾丸间质细 胞分泌雄激素,故又称间质细胞刺激素(interstitial cell stimulating hormone ,ICSH) • ③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ACTH cell),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drenocorticotropin,ACTH)和促脂素(lipotrophic hormone,LPH)。前者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后者作用 于脂肪细胞,使其产生脂肪酸。

锻炼脑垂体的方法

锻炼脑垂体的方法

锻炼脑垂体的方法
x
一、饮食
1、每日吃蔬菜水果: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都是垂体良好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可以改善大脑的供氧状况,从而提高垂体的活力;
2、每天坚持喝茶:茶叶中富含的多酚类物质可以促进垂体的分泌;
3、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脑神经细胞发育的必要成分,也是垂体的主要物质构成,每天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有助于改善垂体的功能。

二、运动
1、多进行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中的氧分子运送到大脑,从而有利于垂体的发育及功能的改善;
2、多参加锻炼大脑的活动:参加一些智力竞赛、记忆游戏等活动,能够有效锻炼大脑,从而增强垂体的活力;
3、参加体育锻炼: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加快血液中氧分子运输到大脑,改善大脑的供氧状况,从而有利于垂体的发育及功能的改善。

三、生活方式
1、每天定时休息:睡眠质量好坏会影响垂体的分泌,建议每天定时休息,每天睡眠时间不得少于7小时;
2、少吃高脂、高糖食物:高脂、高糖食物对垂体的发挥有影响,应该尽量少吃;
3、保持良好心态:情绪波动会影响垂体分泌,应该保持良好心态,降低情绪波动,有助于垂体分泌的改善。

腺垂体大小标准

腺垂体大小标准

垂体大小的正常值在1cm*1.5cm*0.5cm左右,如果出现数值异常的情况,还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并治疗。

如果垂体的体积低于正常标准,多考虑是妊娠、先天发育异常等原因造成的,但不排除是局部受压导致的。

如果垂体的体积大于正常标准,多考虑是垂体瘤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垂体增生造成的,需要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心情平稳,避免频繁生气,否则可能会影响到激素的正常分泌,也会改变垂体的体积。

另外,还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打太极拳、练习瑜伽等,能够强身健体。

脑垂体的作用原理

脑垂体的作用原理

脑垂体的作用原理
脑垂体是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颅底,具有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它由前叶、中叶和后叶组成,每个叶都分泌不同的激素,以维持人体内的平衡。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脑垂体前叶的作用。

脑垂体前叶主要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GnRH 促进性腺激素的分泌,对于人体的生殖系统至关重要。

而CRH则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对于调节体内的水盐平衡和应激反应起到重要作用。

接下来是脑垂体中叶的功能。

中叶主要分泌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

催产素能够促进子宫收缩,帮助分娩过程。

抗利尿激素则通过调节肾小管的通透性来控制尿液的浓缩,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

最后是脑垂体后叶的作用。

后叶主要分泌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

催产素的作用与中叶的催产素类似,可以促进子宫收缩,帮助分娩。

抗利尿激素则通过调节肾小管的通透性来控制尿液的浓缩和排出,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

总的来说,脑垂体通过分泌不同的激素来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它的作用不仅限于生殖系统和水盐平衡,还涉及到其他重要的生理过程,如代谢调节、生长发育等。

脑垂体的正常功能对于人体的生理健康至关重要。

虽然脑垂体的作用原理复杂而微妙,但它的重要性无可置疑。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脑垂体的功能和调节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垂体课件内分泌科》课件

《垂体课件内分泌科》课件

04
垂体病变的症状与诊断
垂体病变的症状
• 激素分泌异常症状:由于垂体分泌的激素种类繁多,因此垂体 病变可能导致多种激素分泌异常,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这些激素的分泌异常可能导致相应的 症状,如生长激素过多可能导致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促甲状 腺激素过多可能导致甲亢等。
垂体病变的症状
激素水平检测
通过检测垂体分泌的激素 水平,可以了解激素分泌 情况,有助于诊断垂体病 变。
病理学检查
对于需要确诊的病例,可 以通过病理学检查对病变 组织进行病理分析,明确 诊断。
垂体病变的鉴别诊断
01
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鞍区肿瘤,起源于鞍上或鞍内,早期症状常
表现为视力视野障碍、颅内压增高、内分泌功能紊乱等症状。与垂体病
适量运动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心理调适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减轻心理 压力。
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01
02
03
04
早期发现病变
定期进行垂体相关检查,有助 于早期发现病变,及时采取有
效的治疗措施。
监测病情变化
定变的症状相似,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02
鞍结节脑膜瘤
鞍结节脑膜瘤起源于鞍结节和前床突的脑膜瘤统称为鞍结节脑膜瘤,其
发病率仅次于垂体瘤,典型症状包括视力视野障碍、头痛、内分泌紊乱
等。与垂体病变的症状相似,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03
拉克氏囊肿
拉克氏囊肿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又称鞍内囊肿,典型症状包括视
力视野障碍、头痛、内分泌紊乱等。与垂体病变的症状相似,需要进行
常保健措施。
有助于预防并发症

解剖基础:垂体mri解剖再分享,轻松认识垂体结构!

解剖基础:垂体mri解剖再分享,轻松认识垂体结构!

解剖基础:垂体mri解剖再分享,轻松认识垂体结构!
垂体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脑下垂体窝内,负责产生和释放多种激素,调节和控制多种生理功能。

进行垂体的MRI解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垂体的结构和功能。

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通过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产生体内组织的详细图像。

在垂体MRI图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垂体位于脑下垂体窝的正中央,呈椭圆形或半圆形。

垂体通常分为前叶、中叶和后叶三个部分。

前叶是垂体的主要部分,占据了大部分体积。

它包含了分泌多种激素的垂体细胞,如促甲状腺激素(TSH)、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生长激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

中叶位于前叶和后叶之间,它分泌的激素相对较少,主要包括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

后叶位于垂体的背部,主要负责储存和释放由下丘脑产生的两种激素,即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通过垂体的MRI解剖,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垂体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

例如,垂体与视交叉部位于一起,视交叉负责视觉信号的传递。

此外,垂体下方还与垂体后叶储存激素的下丘脑相连。

通过对垂体的MRI解剖,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垂体的结构和位置,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如垂体瘤等。

同时,垂体MRI解剖也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解剖信息。

垂体解剖及临床

垂体解剖及临床

手术治疗
01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垂体疾病患者,手术治疗是必 要的手段。
02
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经蝶窦手术、开颅手术等,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手术治疗后需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预防,及时采取
03
措施进行康复和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放射治疗、介 入治疗等,针对不同的垂体疾病 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
定期进行其他相关检查
如甲状腺功能、肾上腺功能、性腺功 能等,以便全面了解内分泌系统状况 。
健康的生活方式
01
均衡饮食
保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 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过度 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
适量运动
02
03
规律作息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 跑、游泳等,增强体质,提高免 疫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 间,避免长时间熬夜和过度劳累 。
垂体呈椭圆形,分为前叶(腺垂体)和后叶(神 经垂体),前后叶间借纤维束相连。
垂体重约0.5-0.6克,是人类最重要的内分泌腺之 一。
垂体的组织结构
垂体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腺垂体由远侧部、结节部、中间部和漏斗部组成,远侧部最大,是腺垂体的主要部 分。
神经垂体由神经部和漏斗部组成,包括神经节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等。
分泌机制
生长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的生 长激素释放激素和生长激素抑制 激素的调节,以及营养物质、睡 眠和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生长激素缺乏症
生长激素缺乏症会导致身材矮小 、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需要补 充生长激素进行治疗。
性激素的分泌
性激素
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维持性功能和生育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抗利尿激素合成的部位???
脑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两部分的内分泌功能迥然不同,现分别叙
述。

一、腺垂体
(一) 腺垂体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腺垂体是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其作用广泛而复杂。

腺垂体主要分泌下列
七种激素。

1、催乳素(PRL) 是促进妊娠期乳房的发育和分泌后维持乳的分泌。

2、促甲状腺激素(TSH) 加速甲状腺细胞的增生,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
放。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促进肾上腺皮质细胞增生,糖皮质激素的合成
和释放。

4、促性腺激素(GTH) 包括下列两种激素:
(1)卵泡刺激素(FSH):其生理作用是促进卵巢内卵泡生长发育和卵泡细胞分
泌雌激素;在雄性动物刺激精细胞的形成,又被称为精子生成素。

(2)黄体生成素(LH):其生理作用是促进卵泡成熟和排卵,刺激已排过卵的卵泡生成黄体并使其分泌孕酮;对雄性动物,能刺激睾丸间质细胞发育并分泌睾
酮,称为间质细胞刺激素。

5、生长激素(GH) 生长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同时对
动物的三大物质代谢有着重要的影响。

(1)促进生长:生长激素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是通过刺激骨骼增长和提高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生长激素需要一种由肝脏产生的生长素介质(SOM)-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作为媒介来帮助实现的。

如将幼龄动物的垂体切除,则生长发育停滞,躯体矮小,在人称为"侏儒症";反之,若分泌过多,则使长骨生长过快,
躯体特别高大,在人称为"巨人症"。

(2)对代谢的影响:生长激素能促进体脂分解,使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加;能促进骨骼肌和肝脏对游离脂肪酸的氧化,以提供机体对能量的需要;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因而血糖升高。

6、促黑(素细胞)激素(MSH) 其主要作用是刺激两栖类动物黑素细胞内黑素
的生成和扩散,使皮肤的颜色变暗、变黑。

(二) 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腺垂体的分泌活动受下丘脑调节激素的控制和外周靶腺所分泌的激素和代谢
产物的反馈调节
1、下丘脑调节激素的控制外周感受器的兴奋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质。

皮质的兴奋,引起下丘脑促垂体区细胞兴奋,下丘脑分泌调节激素增多。


者经门脉到达腺垂体,控制腺垂体分泌有关激素(动画)。

现知的下丘脑调节激素
有九种。

2、反馈调节
(1)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靶腺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通过反馈途径可直接影
响,也可间接通过下丘脑影响腺垂体激素的分泌。

(2)代谢产物的反馈调节:如血糖浓度和血液中氨基酸的浓度可调节生长激素
的分泌。

二、神经垂体
神经垂体不含腺体细胞,不能合成激素。

所谓神经垂体激素是指由下丘脑视
上核、室旁核
产生

贮存
于神经垂体的
升压素(抗利尿激素)与催产素
,在适宜的刺激作用下,由神经垂体释放进入血液循环。

1、升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ADH) 其主要作用是使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对水的通透性加大,促进水分重吸收,从而尿量减小,起到抗利尿的效应。

2、催产素(OXT) 主要作用是加强妊娠末期的子宫收缩,促进胎儿的排出和产后止血;诱发乳腺导管平滑肌收缩,促进乳的排出------这是一个典型的神经--
体液调节。

再看另一本书:
(二)神经垂体
神经垂体与下丘脑直接相连,两者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密切的联系。

神经垂体主要由无髓神经纤维和散在其间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下丘脑的视上核与室旁核等处,有许多大型的神经细胞,胞体内具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其特点是含有许多直径100~200nm
圆形的分泌颗粒。

视上核与室旁核等处的神经分泌细胞的轴突,经漏斗进人神经部,即构成该部的无髓神经纤维。

神经细胞体所形成的分泌颗粒则沿轴突运输至神经部,在轴突路径中可见局部膨大,即为分泌颗粒的聚集部位,当颗粒聚集稍多时就形成光镜下的赫令体(Herring body)。

该体大小不等,呈嗜酸性团块。

电镜下可见神
经纤维内充满分泌颗粒。

视上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主要合成加压素(vassopressin,VP),又称抗利尿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可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当超过,定量时,使小血管平滑肌收缩,血压升高。

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主要合成催产素
(oxytocin,OT),可引起妊娠子宫平滑肌收缩,并促进乳腺分泌。

加压素和催产素均是由9个氨基酸组成的肽类激素。

轴突内的分泌颗粒以胞吐方式释放,其中的激素进人神经部的窦状毛细血管。

由此可见。

神经垂体只是贮存和释放下丘脑所形成的激素的部位,所以下丘脑与神经垂体是一体,两者组成下丘脑神经垂
体系。

无髓神经纤维之间的神经胶质细胞。

称垂体细胞(pituicyte)其形态多样,胞体内常含有褐色的色素颗粒。

电镜下可见垂体后叶细胞包绕着含有分泌颗粒的无髓神经纤维,其突起常达毛细血管壁,因此认为这种细胞对神经纤维有支持营养作用,并可能对激素的释放有调节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