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单项选择题1

合集下载

教育学选择题[1]

教育学选择题[1]

导论一、单选题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 D 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 A 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杜威 D.赫尔巴特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CA.培根 B.格斯纳 C.洛克 D.克伯屈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BA.卢梭的《爱弥儿》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笃德》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C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礼记》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

(×)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一、单选题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 。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这反映了 C 。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 .A 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 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 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4.教育起源于 A 。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 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5.在 A 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 B.近代 C.现代 D.当代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 D 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考题-__教育学_第一章_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考题-__教育学_第一章_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考题-------------------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单项选择题((有时每题2分,共40分;大部分年份每小题1分,共20分)1.“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02.4)(07.10)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2.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并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 B )。

(02.10)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或: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B )。

(08.10)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需要起源说3.勒图尔诺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这是教育的( A )的观点。

(03.4)A.生物起源说B.神话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4.“政教合一,以吏为师”的局面是( B )时期的典型状况。

(04.1)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5.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A )。

(04.4)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6.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C )时期。

(04.4)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7.现代教育的( C )是指: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经验的束缚。

(04.10)A.公共性B.生产性C.科学性D.终身性8.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 A )。

(04.10)A.学校的产生B.剩余产品的出现C.有了国家D.创造了文字9.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C )。

(05.4)A.神话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生物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10.为全体人民服务,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体现了现代教育( A )的特征。

(完整版)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A.达尔文B.布厄迪尔C.勒图尔诺D.孟禄【精析】C 由教育理论可知,勒图尔诺(利托尔诺)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2.为了更好地选用天下人才,隋唐后建立了 ( )A.聘任制度B.科举制C.录用制D.任免制【精析】B隋唐建立科举制。

3.国际上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 ( )A.主体教育观B.精英主义价值观C.知识主义价值观D.多元主义价值观【精析】D 国际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多元主义价值观。

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 A.白板说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D.实质教育派【精析】C杜威主张儿童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精析】A孔子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提出者,题干中的话反映的正是这一教育思想。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下列哪部教育论著 ( )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精析】C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7.现代的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日益走向 ( )A.社会化B.民主化C.大众化D.自由化【精析】C教育大众化表明有更多的人接受到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的教学学思想中主张“道法自然”的是 ( )A.道家B.发家C.墨家D.儒家【精析】A道家主张“道法自然”。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顺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9.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作出贡献的是( )A.康德B.裴斯秦洛齐C.洛克D.夸美纽斯【精析】B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明确提出了“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1.瑞士教育家__________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完整版)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 ( 以下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吻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达尔文B.布厄迪尔C.勒图尔诺D.孟禄【精析】 C 由教育理论可知,勒图尔诺( 利托尔诺 ) 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2.为了更好地采纳天下人才,隋唐后成立了()A.聘任制度B.科举制C.录取制D.任免制【精析】 B 隋唐成立科举制。

3.国际上理解教育本质是在教育中贯穿()A.主体教育观B.精英主义价值观C.知识主义价值观D.多元主义价值观【精析】 D 国际理解教育本质是在教育中贯穿多元主义价值观。

4.美国合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授课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B.做中学C.少儿中心主义D.本质教育派【精析】 C杜威主张少儿是授课过程的中心。

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精析】 A 孔子是启示式授课原则的提出者,题干中的话反响的正是这一教育思想。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以下哪部教育论著()A.《学记》B.《一般教育学》C.《大授课论》D.《教育论》【精析】 C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授课论》。

7. 现代的学校教育不再为少许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日益走向()A.社会化B.民主化C.一般化D.自由化【精析】 C教育一般化表示有更多的人接碰到学校教育。

8. 古代中国的授课学思想中主张“道法自然”的是()A.道家B.发达C.墨家D.儒家【精析】 A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所有顺其自然,即是最好的教育。

9.明确提出“令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作出贡献的是()A.康德B.裴斯秦洛齐C.洛克D.夸美纽斯【精析】B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明确提出了“令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二、填空题(在以下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1.瑞士教育家 __________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依照自然的法规全面地、友善地发展少儿的所有天赋力量。

教育学_自考资料_绪论1

教育学_自考资料_绪论1
A.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 C.教育问题 D.教育规律
28.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__A__的概念。(07.4)
A.教育 B.教学 C.学生 D.教师
29.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来的学者和第一次把教育学搬上大学讲坛的学者分别是( C ) (08.10)
A.《雄辩术原理》 B.《康德论教育》 C.《大教学论》 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17. “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这正是( C )的“教育学”超出他的前人和同代人的地方。(04.10)
4.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从而培养完整的人格;培养完整的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发挥教师和学生个体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建构和谐的对话的师生关系。)
3.实用主义教育学P16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其代表人物有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和克伯屈等人。代表著作有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和《经验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等。
A.教育价值 B.教育规律 C.教育问题 D.教育现象
23.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 D )的认识。(05.10)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制度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制度教育学
26.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D )。(06.10)

教育学复习题1

教育学复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它的作者是()A、夸美纽斯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整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制度的主体是()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D、高等教育制度3、德育具有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A、文化性功能B、生态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政治性功能4、主张“自然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A、洛克B、斯宾塞C、卢梭D、培根5、谈话法的一种类型是()A、对话B、讲述C、报告D、讲解6、完成学校教育任务的基本途径是()A、课外活动B、教学C、社会调查D、公益活动7、决定人们受教育权的主要社会因素是()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政治制度D、文化传统8、教育制度随着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A、客观性B、强制性C、价值性D、历史性9、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B、蔡元培C、王国维D、胡适10、美国现行学制属于()A、单轨学制B、双轨学制C、混合学制D、分支型学制来源:考试大-教育硕士考试11、将“教育”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的著作是()A、《孟子》B、《学记》C、《说文解字》D、《论语》12、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A、教育活动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C、知识与品德之间的矛盾D、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矛盾13、新中国第一个学制颁布于()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2年14、后来的教育是以以往的教育为基础,是从以往的教育发展而来的。

这说明教育发展具有()A、地域性B、民族性C、阶级性D、继承性15、决定教育性质的社会因素是()A、生产力B、经济基础C、社会文化D、科学技术16、评判我国学校教育工作质量的首要标准是()A、教育目的B、社会要求C、升学率D、学生需求17、在教育目的问题上主张“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的教育家是()A、卢梭B、赫尔巴特C、杜威D、涂尔干18、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福禄贝尔B、卢梭C、涂尔干D、裴斯泰洛齐19、师范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是瑞士教育家()A、乌申斯基B、培根C、裴斯泰洛齐D、第斯多惠20、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洛夫创立的教学法是()A、暗示教学法B、范例教学法C、发现教学法D、探究教学法来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1922年学制22、德育23、教育目的24、教育影响25、陶冶法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26、教育的生产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7、历史上有哪些主要的教育起源说?28、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29、简述二战后西方学制改革的基本特征。

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 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 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我国的()。

A、《论语》B、《学记》C、《中庸》D、《大学》2.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B、《理想国》C、《大教学论》D、《教育论》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

A、《教育论》B、《教育漫话》C、《大教学论》D、《爱弥尔》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斯宾塞5.《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A、杜威B、斯宾塞C、布鲁纳D、克鲁普斯卡娅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A、《教育学》B、《论共产主义教育》C、《新教育大纲》D、《民主主义与教育》7.提出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B、布鲁纳C、根舍因D、杜威8.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

A、《教育学》B、《论共产主义教育》C、《普通教育学》D、《教育论》9.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斯宾塞的《教育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0.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诞生的《教育学》专著的主编是()。

A、凯洛夫B、赞可夫C、马卡连科D、苏霍姆林斯基11.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总体,是我们所称的()。

A.教育学B.教育科学C.普通教育学D.教育原理12.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是()A.人类学会制造工具B.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C.语言的形成D.教育起源于劳动13.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A.生产劳动B.家庭活动C.交往活动D.社会现象14.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这是()A.学校教育B.义务教育C.学年教育D.基础教育15.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A.《大学》B.《中庸》C.《论语》D.《孟子》16.《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其中主张的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就是()A.博学于文B.开而弗达C.强而弗抑D.道而弗牵17.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的第一人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夸美纽斯D.赫拉克利特18.最早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的教育学家是()A.裴斯泰洛奇B.康德C.杜威D.夸美纽斯19.认为根据社会要求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教育,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发展才是最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教育,这是()A.卢梭的观点B.杜威的观点C.康德的观点D.华生的观点20.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教育学原理单选题

教育学原理单选题

教育学原理单选题1.教育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B. 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C. 教育规律和教育法则D. 教育管理和教育制度正确答案:A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的学科,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分析,揭示教育的特点、规律和本质,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2.教育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A. 教学方法B. 教育目标C. 教育内容D. 教育过程正确答案:D解析:教育学的核心问题是教育过程,即教育活动的发生、进行和达成教育目标的过程。

教育过程包括教育的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价等各个环节,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实践过程。

3.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A. 培养人的全面发展B. 传递知识和技能C. 塑造人的人格D. 实现社会的要求正确答案:A解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在思想、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4.教育的本质是什么?A. 知识的传递和灌输B. 社会化和人格发展C. 教师的工作与实践D. 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正确答案:B解析:教育的本质是社会化和人格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灌输,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

5.教育行为中,教育主体包括以下哪些?A. 学生和教师B. 学生和家长C. 学生、教师和家长D. 学生、教师和社会正确答案:C解析:教育行为中,教育主体包括学生、教师和家长。

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教师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主体,家长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和支持者。

他们共同构成教育活动的主要主体。

6.教育目标应具备以下哪些特征?A. 科学性和实践性B. 具体性和灵活性C. 层次性和系统性D. 可测量性和可达性正确答案:C解析:教育目标应具备层次性和系统性。

层次性指教育目标应具有不同层次的内容和要求,逐级提高;系统性指教育目标应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单项选择题1.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 B )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2.“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这句话出自( D )。

A.《学记》 B.《论语》 C.五经四书D.《说文解字》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句话出自( B )。

A.《学记》 B.《论语》 C.五经四书D.《说文解字》4.提倡“德治”和“礼治”的我国古代教育家是( A )。

A.孔子 B.墨子 C.荀子 D.朱熹5.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个人或团体都是( A )。

A.教育者 B.教育主体 C.教育因素D.德育指导者**6.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学科的总称是( D )。

A.教育学科B.教育理论C.教育规律D.教育科学7.学校教育产生于( 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初期 D.封建社会晚期8.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B )。

A.陶行知 B.杜威 C.康德 D.马卡连柯答案:**9.提倡终身教育的是(A )。

A.郎格朗 B.斯金纳 C.布鲁姆 D.赞可夫10.由家长和其他年长者成员配合学校对孩子不同程度地实施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影响称之为( C )。

A.校外教育 B.配合教育 C.家庭教育D.社区教育**11.教育的育人功能的周期长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B )。

A.社会发展 B.儿童身心发展年龄阶段特点C.自然条件 D.教育年限长**12.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 B )A.物质基础作用B.主导作用C.决定作用D.发展作用**13.教育理论来源于( C )。

A.社会实践B.生产劳动 C.教育实践D.科学实验14.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 B )。

A.生物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15.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基本特征是( B )。

A.主体性、示范性和目的性B.主体性、目的性和社会性C.主体性、个体性和社会性D.主体性、示范性和主动性**16.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A )。

A.教与学的矛盾B.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D.主体与客体间的矛盾**17.教育过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 C )。

A.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状B.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可能性C.教育要求D.教育影响**18.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B )。

A.幼儿教育B.中、小学教育C.高等教育D.职业技术教育**19.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B )。

A.生产力发展B.科技进步C.教育技术进步D.产业革命**20.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D )。

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C.教育管理现代化D.人的现代化**21.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A )。

A.1996年3月B.1996年5月C.1987年5月D.1989年6月**22.人类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B )A.自然环境B.社会生产C.人口状况D.政治制度**23.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C )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管理现代化C.教师素质现代化D.教育内容的现代化**24.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是( C )。

A.传播文化B.生产功能C.培养人才D.人口功能**25.( A )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A.心理起源论B.劳动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需要起源论**26.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B )。

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27.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 D )。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28.检验教育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是( C )。

A、教育自身B.教育评价C.教育实践D.培养的人才质量**29.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诞生的《教育学》专著的主编是( A )。

A.凯洛夫B、赞可夫C.马卡连科D.苏霍姆林斯基**30.教育在发展中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不同步,这是教育的( D )。

A.能动性 B.可控性 C.超前性D.相对独立性**31.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称为( C )。

A.发展B.成长C.成熟D.生长**32.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自身具有的( D )乃是人成为教育对象的根本原因和条件。

A.生物性和社会性B.生物性和阶级性C.历史性和阶级性D.受教性和可教性**33.教育上的“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规律。

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34.小学阶段相当于身心发展中的( C )。

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年初期**35.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在身心发展方面的主要不足表现为( D )。

A.身体发育不良B.智力发育不良C.认识水平较差D.品德行为习惯有所欠缺**36.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 )。

A.凯洛夫的《教育学》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37.教育同生产劳动从脱离到逐步结合的转变发生在( C )。

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38.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 D )。

A.主体活动的选择性B.主体活动的计划性C.主体活动的预见性D.主体活动的创造性**39.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 A )。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40.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 D )环境。

A.宏观的B.间接的C.一般的D.特殊的41.教育教学立足于发展关键期或发展最佳期,目的是为了适应( C )。

A.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B.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42.在小学生的各生理系统中,发育最早的是( D )。

A.身高体重B.骨骼肌肉系统C.循环和呼吸系统D.神经系统**43.少年儿童中,一般情况下智力超常与智力低下者各约占( A )。

A.3%B.10%C.15%D.20%**44.人在质的方面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称( B )。

A.身体发展B.人的素质 C.心理发展D.奠基工程**45.人的发展指的是( D )。

A.思想发展B.身体发展C.智力发展D.身心发展**46.儿童身心的发展总是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的,这是身心发展的( C )。

A.阶段性B.可变性 C.顺序性 D.稳定性**47.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D )。

A.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B.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D.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4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是在( C )。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社会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时期**49.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B.杜威、洛克C.杜威、孔德D.涂尔干、赫尔巴特**50.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 C )。

A.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C.培养劳动者D.推进素质教育**51.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B )。

A.教育内容B.教育目的C.学生D.教师**52.小学劳动教育最基本的内容是( A )。

A.自我服务劳动B.社会生产劳动C.社会公益活动D.勤工俭学活动**53.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 D )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一切教育**54.培养学生审美( A )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A.感知B.理解C.判断D.创造**55.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教育目的是( C )中的教育目的。

A.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56.检验和衡量教育工作好坏,主要看( A )是否得以实现。

A.教育目的B.教育价值C.教育思想D.教育理论**57.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 B )。

A.教学改革和实验B.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C.实施素质教育D.个性发展**58.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 D )。

A.教育大纲 B.教育目标 C.培养目标D.教育目的**59.主张教育目的取决于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需要,这一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 )。

A.夸美纽斯B.孔德C.涂尔干D.那托尔卜**60.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B )。

A.教育规范B.学制C.教育体制D.国家**61.我国建国后推行新学制的时间是( C )。

A.1949年10月B.1950年10月C.1951年10月D.1958年9月**62.近年来,英国学制改革使传统的“双轨制”逐渐转向( B )。

A.单轨制B.分支型学制C.六三三制D.五四三制**6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大量素质良好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城乡劳动者,所以必须大力发展( C )。

A.高等教育 B.中等教育C.职业技术教育 D.初等教育**64.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把发展( A )的责任交给地方。

A.基础教育 B.中学教育 C.中等教育D.职业教育**65.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 B )。

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核心课程D.合并课程**66.现代学科课程的奠基人是( B )。

A.孔子B.夸美纽斯C.杜威D.布鲁纳**67.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创立者是( C )。

A.杜威B.布鲁姆C.布鲁纳D.赞可夫**68.在欧洲,文艺复兴前,作为教育内容的“三艺”是指( A )。

A.文法、修辞、辩证法B.文法、几何、天文C.算术、几何、修辞D.几何、天文、音乐**69.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课的类型是( D )。

A.新授课 B.复习课 C.技能课 D.综合课**70.包括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环节的课的类型是( A )。

A.单一课B.活动课C.劳技课D.综合课71.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D )。

A.团队活动B.班级活动C.政治工作D.教学**72.“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 B )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 B.巴班斯基 C.布鲁纳D.赞可夫73.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__和__。

( A )A孔子苏格拉底B孔子亚里斯多德C孟子柏拉图D朱喜苏格拉底**74.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