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ppt

合集下载

中医四诊ppt课件

中医四诊ppt课件
14
咳声重浊有力,多属实证;咳声低微无力,多 属虚证。咳嗽痰声漉漉,痰稀易吐,为湿痰蕴 肺;咳嗽干裂声短,痰少干结,为燥邪伤肺。 咳嗽连声不断,咳停吸气带吼声,为顿咳(百日 咳)。咳声嘶哑,呼吸困难,是喉风,属危急证 候。
15
呕吐徐缓,声低无力,是虚寒证;呕吐势猛, 声高有力,为实热证。
10
定义:
医生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由病体发出的各种异常 声音和气味,以诊察病情的方法,包括听声音和嗅 气味两方面的内容。
11
以辨正气盛衰为主。不仅可以诊察与发音有 关器官的病变,还可根据声音,诊察体内各脏 腑的变化。一般新病、小病其声多不变,而久 病、苛疾其声多有变化。听声音包括听语声、 呼吸声、咳嗽声、呃逆声、嗳气声等。
3
望形态为通过观察病人形体和姿态进行诊断的 方法。①望形体。主要是观察形体的强弱胖瘦 和躯干肢体外形。形体特点一般可反映人体阴 阳、气血禀赋,如瘦长者多阴虚阳盛,矮胖者 多阳虚阴盛,不胖不瘦、身长适中者,则阴阳 平衡。
4
实际上望神、望色也以头面部为主。①望头。 头形过大或过小,多由先天发育不良或肾精不 足而致。小儿囟门下陷称为囟陷,囟门迟闭称 为解颅,为先天不足、脑髓空虚所致。 。②望 面。以望面部表情、色泽为主。其他如面肿, 即水肿发生于眼睑、头面;面部皮肤红肿热痛, 多为风热火毒上攻所致 。③望颈项。头颈强直 可为痉病的症状之一,由温病热盛动风或肝风 内动所致,以实证为主。
16
呃逆,俗称打嗝。日常嗝逆,声音不高不低, 无其他不适,多因咽食急促而致,不属病态。 呃声高亢,短促有力,多属实热;呃声低沉, 气弱无力,多属虚寒。久病出现呃逆不止,是 胃气衰败的危重之象。
17
嗳气,古称噫气。若是饱食之后,因食滞肠胃 不化而致的,可有酸腐味,声音较响;若是胃 气不和或胃气虚弱引起的,则无酸腐味,声音 低沉;若是情志变化而致的,则声音响亮,频 频发作,嗳气后脘腹舒适,属肝气犯胃,常随 情志变化而嗳气减轻或加重。

中医诊断学四诊望闻问切演示课件.ppt

中医诊断学四诊望闻问切演示课件.ppt
精选课件
望舌质-----舌色
舌色 淡白舌——主虚证、寒证
虚证 气虚: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后诸症加剧、
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补气、多吃山药。 血虚:面色蒌黄或淡白,头晕眼花,必悸失眠,手足麻木,妇女月
经量少或闭经,舌质淡,脉细无力。——补血、多吃红枣。 寒证
面色苍白,四肢凉,怕冷,口不渴,大便稀,小便清长,舌淡白, 脉迟。——祛寒:
精选课件
望诊——望舌
如何望舌?
光线: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 姿势:正坐,尽量张开口,自然舒展、充分暴露。
顺序:舌苔→舌质;舌尖→舌中→舌根→舌边。 注意“染苔”:食物或药物,使舌苔染色。
精选课件
望诊——望舌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舌体柔软,灵活自如,颜色淡红而红活鲜明;
面色淡白无华——血虚、失血证 面色晄白虚浮——阳虚
面色苍白——阴寒内盛或阳气暴脱
精选课件
望诊——望色
黄色——主虚、湿证
萎黄——脾胃气虚 黄胖(虚浮)——脾虚湿蕴
黄疸:一身俱黄
黄色鲜明如橘子色——阳黄(湿热证) 黄色晦暗如烟熏——阴黄(寒湿证)
精选课件
望诊——望色
赤色——主热证
满面通红——实热证 两颧潮红——阴虚证 面红如妆——假神(戴阳证)
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於诸侯。” 问:扁鹊兄弟三人孰最善为医?
答: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
脉而知之谓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特点:以表知里 要求:四诊合参
精选课件
一、望诊
概念:
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局部表现 、舌象、分泌物 和排泄物色质的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中医四诊法幻灯片课件

中医四诊法幻灯片课件


大便 大便黄糜臭秽,多为暑湿 泄泻;如泻出清稀如水, 多为寒湿泄泻;如大便干 燥,排出困难热盛伤津; 大便带血,称为“便血”

小便 小便黄赤短少多为热证; 小便清长多为寒证;尿 中带血见于血淋;尿有 砂石见于石淋。
(三)望二便
18
望舌
望舌,又称舌诊,是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 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望舌时最好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进行,患者取 坐位或仰卧位,面向光亮处,将舌自然伸出, 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稍向下,使舌体充 分暴露,便于观察。
19
舌体分候脏腑理论


舌尖部-----上焦心肺的病变 舌中部-----中焦脾胃的病变 舌根部-----下焦肾的病变 舌两侧-----肝胆的病变
20
舌诊的内容
舌诊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 化。舌质和舌苔的综合征象称为舌象。 正常舌象表现为舌体柔软,活动自如, 舌色淡红明润,舌苔薄白, 干湿适中,简称为 “淡红舌,薄白苔”。
7
3失神
8
常色与病色 常色
望面色
正常面色表现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主色 又称正色,由于个体生理特征决定的一 生基本不变的面色,主色也有偏白偏黑 偏赤偏黄偏青等差异 客色 适应自然的暂时性肤色变化谓之客色, 如春稍青,夏稍赤,秋稍白,冬稍黑等
病色
特点是晦暗、暴露。晦暗说明脏腑精气已 衰,胃气不能上荣。暴露面色异常明显的显露 于外,说明病色外现或真脏色外露。
12
13
衰病小颈 竭者儿项 之,为软 危头肾弱 象垂精, 。不亏抬 抬少头 ,;无 为久力 精病见 气重于
或 上颈 为随颈 累颈 的望 风 攻项 “吞前 如侧 外颈 寒 ,强 瘿咽喉 串颌 形项 滞 直 瘤动结 珠下 和应 络 , ”作处 ,有 动注 所 多 上有 名肿 态意 致 为 下肿 为块 变观 。 温 移块 “如 化察 病 动突 瘰豆 。颈 火 ,起 疬, 项 邪 名, ”累 部

中医四诊法ppt课件

中医四诊法ppt课件

人民卫生出版社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全身望诊
⒉ 病色
• 病色包括五色(青、黄、赤、白、黑)善 恶与变化。
• 善色:明润光泽而含蓄,表示病情较轻, 预后较好;
• 恶色:晦暗枯槁而显露,表示病情较重, 预后欠佳。
完整版ppt课件
人民卫生出版社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全身望诊
(1)青:主寒、痛、瘀血、惊风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完整版ppt课件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望 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全 身和局部表现、舌象及排出物等,以收 集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
完整版ppt课件
人民卫生出版社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全身望诊
(一)望神 •广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 •狭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望神:是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 整体表现来判断病情。有得神、失神、 少神 、假神四种情况。
人民卫生出版社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五、望舌
(1)苔质
厚苔:主里证, 外邪入里
完整版ppt课件
薄苔:主表证, 疾病轻浅
人民卫生出版社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五、望舌
润燥苔
润苔:津液未伤
完整版ppt课件
燥苔—津液亏耗、 人热民卫盛生伤出版津社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五、望舌
腐腻苔
腐苔—主食积胃肠,
痰浊内蕴
腻苔—主湿浊、痰饮、湿温
★ 诊法的基本原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皮、 肉、脉、筋、骨、经络与脏腑息息相关,以脏腑为中 心,通过经络通联内外,因而通过审察外部征象 , 探求疾病的本质。
★ 四诊合参:指诊察疾病时,必须将望、闻、问、切四 诊所收集的资料全面结合分析。

中医的四诊详解PPT课件

中医的四诊详解PPT课件

问疼痛
• 头痛:以后头部、枕部为重,连及项背, 为太阳经病;前额疼痛连及眉棱骨为阳明 经病颞侧头痛、偏头痛,为少阳经病,巅 顶痛牵引头角,为厥阴经病。
• 分为: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四种类型
望神
• 得神:神志清楚,两目精彩,呼吸平稳, 语言清晰,表情丰富自然,面色荣润,动 作自如,反应灵敏,提示正气充足,精气 充盛,机体功能正常,为健康表现
• 少神:精神不振,两目乏神,面色少华, 肌肉松软,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动作迟 缓,提示正气不足,可见于体质虚弱者。
中医四诊
李小小
四诊
• 四诊慨念:是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 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 切四种方法。
• 基本原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的 皮、肉、脉、筋、骨、经络与脏腑息息相 关,因而通过探查人体外部征象,以探求 疾病的本质。
• 四诊合参:指诊查疾病时,必须将望闻问 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全面结合分析。
中 医 望 舌 图 解
第二节闻诊
• 闻诊是医生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病人的声 音和气味两方面的变化。
• 闻声音即观察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等 声音的变化。
• 闻气味即观察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的气 味变化,以协助辨别疾病的虚、实、寒、 热。
闻声音
• 声音洪亮,多言躁动:主实证,主热证。 • 语声重浊:主外感风寒或湿邪内困。 • 新病音哑:多属实证。 • 久病失音:多属虚证。 • 重病音哑:多属危证,为脏气将绝之兆。 • 谵语:指邪入心包或热扰神明,多属实证。 • 郑声:(发音无力或不接续,语言重复)
SUCCESS
THANK YOU
2020/9/30
第三节问诊
• 问诊是通过问诊可详细了解疾病的主要症 状,病史及有关病证的各种因素,中医传 统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 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 七聋八渴,俱当辩 九问旧病,十问因 妇人尤问经带产。

中医诊断学 四诊.ppt

中医诊断学   四诊.ppt

5. 黑色(主肾虚证、水饮证、寒证、 血瘀证)
黑色五行属水,为阳虚阴寒,水饮内泛,气血凝滞 , 经 脉肌肤失养所致,常见于面部或口唇及眼眶,可分为禁 黑、紫黑、或青黑。
面色黧黑:为肾阳虚衰,阴寒凝滞之证 ; 面黑而干焦:为肾阴亏虚,虚火上炎 ; 色黑伴肌肤甲错:为有瘀血 ; 眼眶黑为肾虚或有水饮:妇人多为崩中漏下。
3.症、病、证等概念的区别与相互关系:
症:是疾病所反映的现象;(是辨证﹑辨病的基础) 证:反映疾病的本质;(是对证的概括) 病:反映病理变化的全过程。
(四)病案
1.“病案”的含义: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 录。又称病历、诊籍。
2.病案的要求:如实记录病人的详细病情、病史、 诊断和治疗等情况。
意义:是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的重要资料。
类型
阴脏 人
形态
体形偏于矮胖,头圆颈粗, 肩宽腰厚,身体姿势多后仰, 喜热恶凉,便溏
临床意 义
阳较弱而 阴偏盛
转归
易从阴化寒,寒 湿内停
阳脏 人
体形偏于瘦长,头长颈细, 阴较弱而 肩窄胸平,身体姿势多前屈, 阳偏盛 喜凉恶热,便燥
易丛阳化热,伤 津伤阴
阴阳 平和 人 (平 脏人)
体形介于两者之间,平时无 寒热喜恶之偏,大便不燥不 溏
2.望诊注意事项:
①望诊应在充足的天然光线下进行 , 如无天然 光线,也应在日光灯下进行,必要时白天再进行复 诊,要避开有色光线。
②诊察时要充分暴露受检部位,以便能清楚地进 行观察。
③注意诊室内温度适宜。
④为了更好地识别病理体征,必须熟悉各部位 组织的正常表现和生理特点,将病理体征与生理 体征相比较.还要熟悉各部位组织与内在脏腑经 络的联系,运用整体观念进行分析。

中医四诊PPT课件

中医四诊PPT课件

.
26
二、按 诊
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一)按诊的方法:触、摸、按、叩。 (二)注意事项
态度认真、举止大方,遵守医德; 手法轻柔、熟练敏捷,避免刺激; 先轻后重、由浅入深,密切观察。
.
27
二、按诊的内容
按肌肤 按胸胁 按脘腹 按俞穴
.
2红 —— 外感表证 紫红 —— 里热 色青 —— 痛、惊 紫黑 —— 血络闭郁
.
12
三、望排出物
(一)望痰涎
1.望痰 寒痰——痰稀、色白、量多,或有黑点者 痰热——痰稠色黄,坚而成块者 燥痰——痰少而黏,难于咯出者 湿痰——痰稠色白量多,滑而易咯出者 肺痈——咯出脓血腥臭痰 热伤肺络——痰中带血,或咯血
意义:脏腑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虚阳外 越。是阴阳离决的危候。
.
6
4、神的表现类型及意义
全身望诊
(4)少神 概念:又称神气不足,是轻度失神的表现。 表现:精神不振,少气懒言,两目乏神, 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动作迟缓。
意义:是正气不足表现。见于虚证或轻病。
.
7
(2)望面色
全身望诊
1、面部色诊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2、常色与病色 (1)常色——正常生理情况下的面部颜色与光泽。
.
4
4、神的表现类型及意义
全身望诊
(2)失神 概念:又称无神,是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 表现:精神萎靡,或神昏谵语,面色晦暗无华, 目暗睛迷,瞳仁呆滞,肌肉消瘦,呼吸 微弱,动作迟钝,强迫体位。或见循衣 摸床、撮空理线。
意义:脏腑功能衰败,预后不良。
.
5
4、神的表现类型及意义
全身望诊
(3)假神 概念:是久病、重病患者突然出现的暂时精 神“好转”的虚假征象。 表现:突然目光明亮、神志突然转清、突然 语言清亮、突然颧红如妆、突然能食。

中医四诊完整ppt课件

中医四诊完整ppt课件

不同脏腑 不同性质
的疾病
.
24
青色☆
❖ 机理 寒凝气滞
瘀血内阻 筋脉拘急
❖ 主病 寒证 疼痛
血瘀 惊风
❖ 淡青或青黑--寒盛 痛剧
❖ 口唇青紫--心气衰 心阳脱
❖ 面色青黄--肝郁脾虚
❖ 小儿眉鼻唇青--惊风
❖ 脏腑. 肝
25
赤色☆
❖ 机理 热——气血充盈 虚阳上越
❖ 主病 热证 戴阳证 满面通红--实热 午后颧红--虚热 面红如妆--虚阳外越
.
❖四、望态
❖ 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体位变化,和异常的动 作以诊断病情的方法。
脏腑精气的盛衰.
.
❖(二)常色与病色
❖ 1、常色:健康人面部皮肤的色泽——明 润、含蓄。
❖ (1)主色:种族皮肤的正常色泽,又称正 色。属于个体素质,终生基本不变。
❖ (2) 客色:外界因素不同、生活条件不同, 而微有相应的变化。
.
常 色☆
❖ 正常的 无病的面色
❖ 特点 明润含蓄
❖ 1 主色
与生俱来 基本不变
❖ 2 客色
季节 气候 环境
《医宗金鉴》:
四时之色,随四时加临,
推迁不常 故为客色。
.
22
病色☆
❖ 异常面色
❖ 特点 晦暗 暴露 1 善色 光明润泽
精气未衰 胃气能上荣--气至 新病 轻病 阳证 预后好
2 恶色 枯槁晦暗 精气衰 胃气不能上荣-气不至 久病 重病 阴证 预后差
.
23
五色主病☆
病色--五色 青赤黄白黑
.
脏腑和调 精气充盛 虽病预后良好
2 少神
❖ 概念: 精气轻度损伤之象
❖ 临床表现与临床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少神: 表现:精神不足或精神倦怠,动作迟缓,气短懒 言,反应迟钝,面色少华。 意义:正气已伤,脏腑功能不足,多见虚证。 ③失神(没有精神):
表现:目光晦暗,瞳人呆滞,精神萎靡或烦躁狂乱,
反应迟钝,呼吸气微,甚至神昏谵语,卒倒
而目闭口开,遗尿等。
意义:说明精气亏损,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
预后不良。
(1)胀痛:以胀为主,痛轻,走串。气滞所致。 (2)刺痛:有针刺样感觉,疼痛固定不移,拒按。为瘀血所 致。 (3)隐痛:疼痛绵绵不休,不剧烈。为气血不足或阴寒内生,
气血运行滞涩。
重痛—湿邪阻遏
灼痛—火邪窜络
冷痛—寒邪或阳气不足
(四)问饮食
1、食欲减退
脾胃虚弱:见于久病中 饮食积滞:有伤食史,厌恶饮食
常色—正常人的面色是微黄,略红润而有光泽。 病色—病人面色鲜明、荣润,说明病变轻浅,气血未衰。
如面色晦暗、枯槁,说明病变深重,精气已伤。
(3)望色的临床意义: ①不同的颜色反应不同的病位,不同的病症。
②色泽的变化可以推测病情的轻重及病势的进退。
(4)表现 ①白色: 原因:与气血不荣有关。 主证:虚证、寒证、失血证。 证型:阳虚—面色 白而浮肿 血虚—面色淡白而体瘦 失血证—面色苍白无华 ②赤色:
阳黄—黄而鲜明-湿热 B.黄疸—身目俱黄 阴黄—黄而晦暗-寒湿
④青色:
原因:气血运行不畅或阴寒内盛所致。 主证:寒证、痛证、瘀血证及惊风证 证型: A .实证 里寒证 外寒证 热极生风—惊风先兆 B. 虚证—a.心气不足,气虚血瘀 b.肝气虚弱,肝血瘀阻 ⑤黑色: 原因:阳虚,阴寒内盛,气血瘀阻。 寒主收引
1、纹色辨寒热:红主寒,紫主热证,青主惊风或
疼痛,淡白多为虚证。
2、淡滞定虚实:色浅淡者虚证,色浓滞者实证。
3、浮沉分表里:指纹浮显者表证,深沉者多里证。
4、三关测轻重:指纹在风关表示病轻,气关病情
进一步,命关病情深重。
(五)望舌:
①舌与脏腑的关系:
舌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的与脏腑相连,所以脏腑 的精气可上营于舌,脏腑的病变也可从舌象变化反映 出来。 ②舌诊的内容 舌质—舌体的肌肉,脉络。
大而高亢—属热证,实证。 原则 小而低沉—属虚证,寒证。 口气—酸腐味,臭腐味。 2、嗅气味 分泌物—痰液,脓液,带下。 排泄物—二便。 恶臭—实证、热证。 原则 腥臭—虚证、寒证。
第三节 问
(一)问寒热 寒邪 热邪 恶寒(畏寒) 恶热(发热)

阴象 阳征
阳衰阴盛 阴虚阳盛
1、恶寒发热: 主证:表证 原因:外感初起阶段,正邪相争的反映。寒热轻重与邪气
结膜充血—风火赤眼
巩膜黄染—湿热黄疸 睑红肿湿烂—脾胃湿热 目眶黑—脾肾虚损 小儿睡卧露睛—脾胃虚弱 眼目胀痛流泪—肝经湿热 (三)望耳:
耳瘦薄干枯—肾精不足
耳中疼痛,耳中流脓—肝经湿热
(四)望小儿指纹
指纹的部位:食指掌面靠近拇指一侧的浅表静脉。分 为风、气、命三关。
正常的指纹;红略兼青,隐约可见,不浮不沉。
热极生风—动风之象出现在高热中(高热惊厥) 慢脾惊—出现在小儿脾虚中。(抽动较小) 肝肾阴虚,虚风内动—手指震颤蠕动。 (4)偏瘫:
高血压病人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中风
(5)痿痹:四肢痿软无力,行动困难—痿证
四肢关节肿胀,曲伸不利—痹证
二、局部望诊:
(一)望头面: 头发色黑而润泽—肾气充足 头大或小,伴有智力发育不全—肾精不足 头发稀疏而黄—肾气不足,精血虚 面部水肿—水湿泛滥 口眼歪斜—风中经络 (二)望眼:

舌体肥厚而大
渗灌过盛的 “阴”“血” 津液 阴血 舌体肿大 受齿挤压 津血减少, 阴精亏耗 血热亢盛

瘦薄 齿痕 裂纹 芒刺
肿胀
中毒证
舌体瘦小 舌体边缘不齐 有齿之痕迹 舌体明显 沟裂 舌乳头增生 肥大如刺,摸 之碍手
(4)望舌态:自学。
2、望舌苔: (1)苔色: ①白苔: 原因:风寒、湿邪所致。 主证:表证、寒证、湿证。 表现: 薄白—表证—外感风寒
苔白 白厚—湿浊内盛 白腻—湿浊和食积 苔白如积粉—暑湿秽浊之邪内蕴
②黄苔:
原因;邪热熏蒸而成 主证:里证、热证。 表现:如苔由白 黄,由表入里,由寒化热。
薄黄苔—风热,热病初期。 黄苔 深黄 焦黄 热重—热病的中期。 热结,里实热证,高热病中期或末期
苔黄腻
脾胃湿热,食积
③ 灰、黑苔:
原因:阳虚阴寒偏盛,或里热炽盛,使阴液干枯所致。 主证:里证、寒证、热证。 表现:里证 里寒:苔灰黑而润(阳虚阴寒盛或痰湿内停) 里热:苔灰黑而干(常见于高热病的末期)
浮取:轻轻搭在病人手上,以切取脉象。
中取:用力深入到肌肉部分。
沉取:用重指力按之筋骨间。
潮热、盗汗、颧红—肺痨
胸前刺痛,甚如刀绞—气血瘀阻,阳气衰微 (4)脘腹痛: 虚证
痛而喜按—虚证
痛而喜暖—寒证
痛而拒按—实证
痛而喜凉—热证
(5)腰痛:
实证: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或瘀血阻痛的性质:
虚证—久病疼痛,痛势较轻,时痛时止而喜按者。
实证—新病疼痛,痛势剧烈,持续不解而拒按者。
主证:邪热炽盛 ,主瘀。
表现:外感热病—舌红绛起芒刺(热入营、血分)
内伤杂病中—舌红绛、少苔无苔(阴虚火旺) ④青紫舌: 原因:血脉瘀滞。 主证:寒证—舌紫湿润 热证—舌紫干枯少津 瘀血证—舌尖或舌边有瘀斑、瘀点 (3)望舌形:
名称
胖大


胖嫩



实 虚 虚 阳 热 虚 热 证 证 证 虚 证 证 证
(三)问痛
1、疼痛的部位:
(1)头痛: 实证:外邪、痰湿阻滞、气血瘀阻。 虚证:气血不足、肝肾不足。 头项痛—太阳经 头侧痛—少阳经 头额痛—阳明经 头顶痛—厥阴经
(2)胁痛:常见于肝气不疏、肝胆湿热、肝阴不足。 (3)胸痛: 胸痛痞胀—痰饮
胸痛气串,嗳气痛减—气滞
胸痛 胸痛伴咳吐脓血者—肺痈 喘促发热,咯铁锈痰—肺热 实证
(2)神的物质基础:
(3)望神的意义:察神的存亡,对判断正气的盛
衰,疾病轻重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4)望神的内容:
望神主要是观察病人的精神好坏、意识是 否清楚、动作是否矫健协调、反应是否灵敏等方 面。 ①得神(有神):
表现:两目明亮,意识清楚,精神充沛,反应
灵敏,语言清晰,活动自如,面色红润 有光泽。 意义:说明人体精气充足,脏腑功能未衰,预 后好。
舌苔—附着其上的一层苔状物,为胃气所生。
色—淡红(隐隐红活)
正常舌象:舌质
形态—舌体柔软,活动自如
苔。
舌苔—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 常将正常舌象描述为“淡红舌,薄白苔”
③舌诊的意义:可了解人体正气的盛衰及病位的深 浅,病势的进退,区别病邪的性质,测知病情的预 后。
1、望舌质
(1)望舌神:
舌质红活明润—有神—气血充盈,津液充足。
强弱及正气盛衰有关。
邪轻正衰—寒热皆衰 邪盛正衰—寒>热 邪盛正盛—寒=热
表现:风寒——恶寒重,发热轻 风热——恶寒轻,发热重 2、但寒不热:
原因:阳气不足。
表现:新病畏寒—寒邪直中脏腑 久病畏寒—阳气虚衰 3、但热不寒: 原因:阳气盛或阴虚。
表现:①壮热:多为风寒入里化热或风热内传里的里实证。
除有壮热外,伴有大烦、大渴、脉洪大。 ②潮热:发热有时间性,常在午后或入夜。 A.虚证—阴虚阳亢。五心烦热,骨蒸潮热。
④假神 表现:A.精神方面:由精神萎靡突然转成意识清楚,
精神转佳。
B.面色:面色由晦暗突然变成两颧发红。
C.语言:由语音低微变成声音洪亮,语音清
楚。 D.食欲:由不思饮食突然变成食欲很强。 意义:脏腑精气将绝,阴阳离绝的征象。
2、望色
(1)色泽与气血的关系:气对人体起温煦的作用, 血起濡润的作用。血足则皮肤润泽,血不足则皮肤干 燥。 (2)望色的部位——在面
中医四诊
镇安县中医医 院
概 述
四诊是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 方法,也就是指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的情况。 闻诊:听病人的声音和闻其气味变化。 问诊:询问病人(或家属),了解疾病发生和发 展经过,现在症状及其他与疾病有关的 情 况。 切诊:按病人脉搏及触按病人肌肤、脘腹、 四 肢以诊察病情的方法。
润 燥,津液已伤,热势加重或邪从热化。 ③腐腻: 腻苔—舌面上覆盖着一层浊而滑腻的苔垢,刮之难去。 腐苔—颗粒较大,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刮之易脱。 原因:腻苔多因湿浊、痰饮内蕴,阳气被遏所致。 腐苔为阳热有余,蒸腾胃中浊气所致。
表现:
腻苔
黄腻—湿热
白腻—寒湿 腐苔—食积、痰饮。
④剥脱:舌苔骤然剥脱。 原因:为气阴两伤所致。
舌质干瘪晦暗—无神—气血虚衰,津气亏乏。
(2)望舌色:
①淡白色: 原因:气血不足,不能上营,或阳气虚衰, 运血无力,不能载血以上营。
主证:虚、寒证。
②红舌: 原因:为阳热亢盛,气血上壅于舌所致。
实证—里实热证,常见于高热中
主证:热证
虚证—阴虚火旺,舌嫩红,无苔或少苔。
③绛舌:
原因:邪热亢盛
深入营血
原因:火热之邪所致。
主证:热证。
证型: A.实热证
外感热证
发热、面赤 里实热证 阴虚阳亢—午后热,两颧赤
B. 虚热证 阳虚—面色如妆(粉红色) ③黄色: 原因: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或气血乏源,肌肤 失养所致。
主证:虚证、湿证、黄疸。
脾阳虚—面色萎黄浮肿
证型:A.脾虚证 脾气虚—面色淡黄,枯槁无华
4、望动态
(1)动静: 动—阳、热、实证。身轻灵活,转动自如,面部常向 外向阳,睡时仰身,撒手,衣着袒胸露怀。
静— 阴、寒、虚证。身重不能转侧,面部常向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