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外科治疗顾承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患者的护理常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患者的护理常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主要病理变化是冠状动脉内膜脂质沉着、局部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或钙化,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管腔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量减少,引起心肌缺血甚至坏死。
【临床表现】管腔狭窄严重者,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在体力劳动、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心肌需氧量增加就可引起或加重心肌血氧供给不足,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
心肌长期缺血缺氧,引起心肌广泛变性和纤维化,导致心脏扩张。
临床表现为一种以心功能不全为主的综合征,称为缺血性心肌病,预后较差。
【外科治疗要点】冠心病的外科治疗主要是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简称“搭桥”)为缺血心肌重建血运通道,改善心肌的供血和供氧,缓解和消除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功能,延长寿命。
手术治疗的主要适应证为:①心绞痛经内科治疗不能缓解,影响工作和生活,经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明显狭窄,其狭窄远端血流通畅者。
②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和前降支狭窄者。
③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如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有两支以上明显狭窄者。
④出现心肌梗死并发症,如室壁瘤形成、室间隔穿孔、二尖瓣乳头肌断裂或功能失调。
⑤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狭窄复发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即采取一段自体的大隐静脉,将静脉的近心端和远心端分别与狭窄段远端的冠状动脉分支和升主动脉作端侧吻合术,以增加心肌血液供应量;或近年来较多采用的胸廓内动脉与狭窄段远端的冠状动脉分支端侧吻合术。
对于多根或多处冠状动脉狭窄病例可用单根大隐静脉或胸廓内动脉与邻近的数处狭窄血管作序贯或蛇形端侧与侧侧吻合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约有90%以上的患者症状消失或减轻,心功能改善,可恢复工作,延长寿命。
血管旁路闭塞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是造成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护理措施】(一)手术前护理1.药物冠心病患者手术前3~5日停服抗凝剂、洋地黄、奎尼丁、利尿剂等药物,给予口服氯化钾,以防止术中出血不止或发生洋地黄毒性反应以及心律失常。
冠心病外科的风雨历程

2 . 普及 阶段 , 快速发展 : 我 国冠 心 病 外科 发 展 速
度 逐渐加 快 , 手 术数 量和质 量均 大幅提 高 。我 国在 规 范治疗 流程 、 进 行 标 准化 技 术培 训 的 同 时 , 也陆 续 开 展 了高难 度手 术 。2 0世 纪 8 0年 代后 期 , 随 着 与 陶外 专家就 先进 技 术 的交 流 不 断 增 加 以及 麻 醉 、 体 外 循 环、 术后 监护等 领 域 的发 展 与 配合 , 我 国冠 心病 外 科
冠心 病是 由于 冠状动 脉狭 窄 、 供 血不足 而引 起 的
心肌 功能 性 障碍或 心脏器 质性病 变 , 为最常见 的一类 心脏 疾病 。近年 来 , 随着人 们生 活水平 逐渐提 高 和人
苦 的条 件下探 索 , 收集 国外 文献 、 了解 国外 冠心 病 外 科 技术 的发展 , 并 不舍 昼 夜 地开 展 动 物实 验 , 积 累冠 心 病外 科手 术经 验 。1 9 7 4年 1 1 月, 郭 加 强教授 在 中 国医学科 学 院阜外 心 血管 病 医 院实 施 了我 国首 例 碰
状 动脉 旁路移 植手术 , 这标 志着 我 国冠 心病外科 开 始
起 步 。2 0世 纪 7 0~8 0年 代 , 由于经 验 缺 乏 、 技 术
成熟 以及与 国外交流较 少等 原 因 , 我 国的冠心病 外 科
手 术数 量和质 量始终 停滞 不前
( 根 据( ( 2 0 1 1中 国心血 管 病报 告 》 数据 ) 。在 我 国 , 心 脏 疾病 已成 为仅次 于恶性 肿瘤 的第 2大健康 杀 手 , 据 ( ( 2 o l 1中 国卫 生统计 年鉴 》 , 在所 有 心脏疾 病 中 , 冠心 病 的病死 专率 高居榜 首 。因此 , 对冠 心病 的防治 刻不 容缓 , 控 制与 治疗冠 心病 已成 为提高 人 民健康 水 平 的
我这样治好了冠心病

我这样治好了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会导致血管在心脏周围堵塞,影响心脏供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经历了冠心病的痛苦和挣扎,但通过一系列的改变和调整,我成功地治愈了这种疾病。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治疗经验,并希望能给有需要的人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第一步,我认真地对待了冠心病的诊断。
在我第一次被确诊患有冠心病时,我感到非常的震惊和害怕。
我知道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的治疗和控制。
我不敢怠慢,立即开始了治疗。
我寻求了专业的医生和医疗团队的帮助,并对他们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的听取和遵循。
我接受了一系列的检查和化验,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液检查等,以便全面了解我的病情和健康状况。
通过这些详细的检查和分析,我对自己的疾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接下来的治疗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第二步,我进行了全面的生活方式调整。
冠心病的发病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加重病情,而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
我开始了全面的生活方式调整,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等方面。
首先是饮食方面,我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了自己的饮食结构,减少了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摄入,增加了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我避免了油炸食物、甜食和加工食品,增加了鱼类、坚果和全谷食品的摄入,保持了适当的饮食均衡和多样化。
其次是运动方面,我开始每天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
我也开始关注自己的睡眠质量,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
通过这些生活方式的调整,我逐渐改善了自己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也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的发展。
第三步,我积极地进行药物治疗。
冠心病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以控制病情和预防并发症。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开始了长期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硝酸盐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扩张血管、减少心脏负荷、预防血管堵塞等,对控制病情非常重要。
我按时按量地服用药物,并配合医生进行定期的复诊和调整,确保病情得到有效地控制和管理。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诊断和治疗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南。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的一般原则和最新进展。
一、冠心病诊断1、临床症状:冠心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心绞痛、胸闷、气短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在体力活动、情绪波动或饮食后加重。
2、体征:冠心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体征。
患者还可能出现心音减弱、心脏杂音等异常体征。
3、辅助检查:冠心病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
心电图可以检测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部位。
二、冠心病治疗1、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症状、预防血栓形成等。
2、介入治疗:对于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介入治疗,如经皮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或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迅速改善心肌供血,缓解胸闷、心绞痛等症状。
3、外科治疗:对于某些冠心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搭桥术。
这种手术方法可以绕过狭窄的冠状动脉段,从身体其他部位移植血管到心脏,以改善心肌供血。
4、生活方式改变:冠心病患者需要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控制血脂、血压和血糖,降低冠心病进展的风险。
5、定期随访:冠心病患者需要定期随访,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
三、最新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近年来,一些新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已经应用于临床实践,如抗血小板新药、新型介入技术等。
这些新进展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预后。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南。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定期随访以监测病情进展。
冠心病的外科治疗-顾承雄

病史及酶变化而作出诊断。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 或复查
金标准
, CTA可用作筛选
冠心病的诊断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观察项目:
1、确定冠脉有无病变及其性质(狭窄、夹层、 痉挛、血流缓慢、钙化) 2、病变程度(狭窄程度及狭窄长度) 3、病变范围(单支.多支或弥漫性) 4、有无介入治疗指征 5、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提供冠脉病变详细情况 (直径、是否弥漫性病变) 6、冠脉有无畸形及变异 7、病变冠脉侧支循环或异常交通 8、左心室大小、舒缩功能及二尖瓣功能
混合型心绞痛
混合性心绞痛:其特点是病人既在心肌需氧量增加时发 生心绞痛,也在心肌需氧量无明显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减 少时发生心绞痛。它是由不同程度的固定性和动力性狭窄 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它分型:
不稳定型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各型自 发性心绞痛的统称 梗塞前心绞痛: 恶化型心绞痛和各型自发性心绞痛的统称
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外科治疗及远期随访

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外科治疗及远期随访龚达;李温斌;陈宝田;孟旭;周其文;张健群;顾承雄;周子凡【期刊名称】《心肺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4(033)001【摘要】目的:报道单纯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外科治疗方法和远期随访结果.方法:自1988年4月至2000年9月,我院共对45例单纯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进行了二尖瓣置换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其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13~ 58岁,平均年龄(33.8±10.5)岁.病例入选标准:术前诊断为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室舒张内径(left ven-tricle diastole diameter,LVDD)>70mm者.该组患者中,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者36例(占80%),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者9例(占20%).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3例,Ⅲ~Ⅳ级32例.胸X线片C/T示:0.64±0.12(范围0.47~0.84).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m,UCG)示所有患者均患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LVDD为(76.3±4.1)mm(范围:70.2~89.6mm),射血分数(EF)为(45.7±6.3)%(范围:30.0%~66.3%);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接受MVR.结果:全组45例患者中,围术期死亡2例,病死率为4.4%,术后2w UCG示LVDD减小为(65 ±5.2)mm(与术前相比P<0.01).随访至2012年9月,37例患者得到随访,占总数的82.2%,平均随访时间为(13.8±0.12)年(144~264个月),至今存活患者23例,占62.2%,其中5例患者心功能Ⅰ级,14例患者心功能Ⅱ级,2例患者心脏功能Ⅲ级2例心功能Ⅳ级.随访期间死亡12例,随访病死率为32.4%,失访2例,失访率为5.4%.因心脏原因死亡9例,占死亡例数的75%,主要原因慢性心功能不全和为抗凝并发症或合并肾功能不全.存活患者LVDD进一步减小达(60.0±6.1)mm,与术后围术期LDD相比有明显缩小(P <0.001).结论: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行MVR是一种远期疗效好的外科治疗方法,术后患者左心室能够进一步缩小.远期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和抗凝并发症为主要死亡原因.【总页数】4页(P21-24)【作者】龚达;李温斌;陈宝田;孟旭;周其文;张健群;顾承雄;周子凡【作者单位】100029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医疗研究所心脏外科;100029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医疗研究所心脏外科;100029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医疗研究所心脏外科;100029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医疗研究所心脏外科;100029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医疗研究所心脏外科;100029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医疗研究所心脏外科;100029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医疗研究所心脏外科;100029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医疗研究所心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相关文献】1.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外科治疗效果 [J], 尚亮;姜胜利;任崇雷;王瑶;王明岩;李伯君;高长青2.13例合并巨大左心室的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J], 黄真锋;法宪恩;余海彬;李红卫3.心脏瓣膜病伴巨大左心室的外科治疗和随访附17例报告 [J], 叶生爱;陈振强;张辉;赵扬;杨海基;程亮;张颖4.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及远期疗效 [J], 张瑞成;张大新;法宪恩;赵根尚;冯德广;庄世才5.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术后远期疗效分析 [J], 李晓勇;金晶;陶超;许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应用研究进展论文

・综述・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应用研究进展汪川 顾承雄10002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通信作者:顾承雄 Email:anzhengu@sina.comDOI:10.3760/cma.j.issn.1001-4497.2016.11.016 【摘要】 外科医师在面对越来越多的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时,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是除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外的另一个治疗方案。
尽管手术技巧要求高,围手术期并发症相对较多,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对于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两者联合实施可能是最佳的选择。
本文对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应用研究作简要综述,并对前景进行展望。
ResearchprogressofcoronaryendarterectomyapplicationWangChuan,GuChengxiongDepartmentofCardiacSurgery,BeijingAnzhenHospital,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29,ChinaCorrespondingauthor:GuChengxiong Email:anzhengu@sina.com【Abstract】Surgeonmaychoosecoronaryendarterectomy(CE)besides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whentheyconfrontincreasingnumberofdiffusecoronaryarterydisease(DCAD)cases.ThoughCErequireshighsurgicalskillwithrela-tivelyhighperioperativecomplications,however,itwillbeoptimizedbytechnicalimprovementandconsideredasidealsurgeryoptioncombinedwithCABGforDCADpatients.AbriefsummarywasmadeaboutCEapplicationwithitsperspectiveexpecta-tion. 心脏外科收治的患者随着心脏内科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而呈现血管病变重、弥漫的特点,定义为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diffusecoronaryarterydisease,DCAD)。
冠心病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介绍

冠心病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介绍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导致。
对于那些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或其他非手术方式缓解症状的患者来说,外科手术是一种主要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也被称为“冠脉搭桥手术”。
它通过使用移植的血管来绕过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以恢复心肌的正常血液供应。
在手术中,医生会获取一个健康的血管(通常是胸内或腿部的静脉血管),将其连接到冠状动脉之上或之下。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恢复血流,减轻心肌缺血。
CABG手术的好处在于可以同时搭桥多条冠状动脉,且搭桥的血管持久性较好。
然而,它也有一些风险,包括术后感染、心脏节律异常和出血等。
因此,决定是否进行CABG手术需要仔细权衡手术收益和风险。
二、冠状动脉内膜下手术冠状动脉内膜下手术是一种新型的外科治疗方法,它不需要切开胸骨,而是通过小切口在胸部进行手术。
在手术中,医生会使用特殊工具和显微镜,直接在冠状动脉的内膜下进行修复。
这种手术相比传统的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冠状动脉内膜下手术在一些病情较轻或年龄较大的患者中,是一种较为适用的方法。
然而,由于其技术难度较高,只有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才能进行此类手术。
因此,在决定是否选择冠状动脉内膜下手术时,需要仔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
三、心脏介入手术心脏介入手术是一种非开胸手术治疗冠心病的方法。
在这种手术中,医生通过导管将薄丝状的金属支架植入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中,以扩张血管并恢复血流。
这种方法是一种微创且有效的治疗选择,无需切开胸骨,恢复较快。
心脏介入手术通常用于治疗单一或几个狭窄的冠状动脉。
它在减轻心绞痛症状和恢复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方面表现出色。
然而,由于金属支架植入后会引起血栓形成,因此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再狭窄。
四、心脏移植对于一些严重冠心病患者,心脏移植可能是最后的治疗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度肥胖、吸烟、 遗传因素、精神因素等
心肌耗氧与供氧失衡
当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时,如心率增快、心脏负荷增大, 正常冠脉可通过扩张来维持心肌供需氧平衡。当粥样斑块造 成冠脉狭窄, 冠脉血流调节受限,则心肌发生明显缺氧而产生 心绞痛,甚至心梗。
当安静休息后,心肌需氧量下降,需氧与供氧再次取 得平衡,则疼痛缓解。
1、冠心病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致死的首位 病因。如美国有约600万例冠心病患者。
2、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冠心 病致死率已位居第三位(肿瘤、脑血管意 外后)。
3、冠心病的自然转归为心肌梗塞
1、冠心病定义、成因和供需氧平衡 2、冠心病的流行病学和预后 3、冠心病症状和诊断 4、冠心病的治疗方法
成因
在危险因素作用下,内皮细胞受损,脂质可直接浸, 也可以因血小板局部聚集、导致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
和结缔组织合成 增加,导致动脉粥样斑块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示意图
危险因素
动脉内皮细胞损伤
血小板吸附
脂质浸润
生长因子大量释放
SMC转移到血管 内膜并在此增值
泡沫细胞形成 结缔组织合成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混合型心绞痛
混合性心绞痛:其特点是病人既在心肌需氧量增加时发 生心绞痛,也在心肌需氧量无明显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减 少时发生心绞痛。它是由不同程度的固定性和动力性狭窄 共同作用的结果。
定义
缺血性心脏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 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心脏病简称 冠心病
广义的冠心病所包括的病因除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外, 还包括冠脉的痉挛、栓塞、炎症、外伤和先天性畸形等, 但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的病因比较少见(<10%)
狭义上的冠心病就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即常说的 “冠心病”
内容提要
一、冠心病的基本概念
1、冠心病定义、成因和供需氧平衡 2、冠心病的流行病学和预后 3、冠心病症状和诊断 4、冠心病的治疗方法
二、冠心病的外科治疗方法
1、手术适应证和禁忌症 2、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心肌梗塞并发症的治疗 4、手术中特殊技术的应用 5、手术后重点检查和处理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心绞痛类型
劳力性心绞痛 自发性心绞痛 混合型心绞痛
劳力性心绞痛
劳力性心绞痛:最初被称为经典心绞痛。其特点是疼痛由体力劳累、情
绪激动或其他足以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 油后迅速缓解。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1、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指劳累性心绞痛发作的 性质在1~3个月内并无改变,即每日和每周疼痛发作次数大致相同,诱发 疼痛的劳累和情绪激动程度相同,每次发作疼痛的部位和性质无改变,疼 痛持续时间相仿(3~5分钟),经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后,也在相同的时间 内发生疗效。 2、初发型心绞痛:过去未发生过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初次发生劳累性心 绞痛病程在1个月内。或有过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已数月未发,现再次发 生时间未到一个月,也可列入本型。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此型心绞痛患 者年龄相对较轻,其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心绞痛可在较重体力、较轻体力 和休息时发作。并且同一患者,其心绞痛可在不同劳力强度下发作,反映 了心绞痛阈值幅度较大,提示动力性阻塞在其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头一个 月内有8%~14%的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其后多数转变为稳定劳累性心 绞痛,部分患者心绞痛可消失。
二、冠心病的外科治疗方法
1、手术适应证和禁忌症 2、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心肌梗塞并发症的治疗 4、手术中特殊技术的应用 5、手术后重点检查和处理
冠心病症状
典型心绞痛
是指发作性的、位于胸骨后或在左前胸比较 固定部位的缩窄性痛或明显压迫感。可放射到左 肩、左臂、上腹部等处,多发生于体力活动、情 绪激动、饱餐、受寒之时。偶可在安静时发生。 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在3~5分钟内可以缓解者而 言。类似的但不完全符合于此种性质的胸部疼痛, 又无其它原因(如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胸部病变, 纵隔、食管、胃、胸椎和颈椎病变)可解释者, 为可疑心绞痛。
劳力性心绞痛
3、恶化型心绞痛:原为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在3个月内疼痛的 频率、程度、时间、诱发因素经常变动,进行性恶化,硝酸甘 油用量明显增加。发作时常出现ST段明显压低,发作缓解后有 时可见T波倒置,但无血清酶的升高。经内科积极治疗约90%的 患者病情可逐步稳定,其中一部分患者病情稳定后的活动耐量 大致可恢复到原劳力水平,部分患者病情稳定后的活动耐量较 前下降。约8%~10%的患者于不稳定期发生急性心肌梗塞。
冠心病的外科治疗顾承雄
内容提要
一、冠心病的基本概念
1、冠心病定义、成因和供需氧平衡 2、冠心病的流行病学和预后 3、冠心病症状和诊断 4、冠心病的治疗方法
二、冠心病的外科治疗方法
1、手术适应证和禁忌症 2、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心肌梗塞并发症的治疗 4、手术中特殊技术的应用 5、手术后重点检查和处理
自发性心绞痛
自发性心绞痛:其特点为疼痛发生与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疼痛程 度较重,时限较长、不易为含用硝酸甘油所缓解,包括以下4 种类型:
1、变异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的发作与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无关,主要是由 于冠状动脉暂时性痉挛和收缩造成一过性心肌缺血所致。发作时ECG示有关 导联的ST段抬高,与之相应的导联则ST段可压低。病人迟早会发生心肌梗塞。 2、卧位型心绞痛:是指安静平卧位时发生的心绞痛,发作时需立即坐起或站 立方可缓解。或发生于夜间熟睡时,也可发生在午休或白天平卧时。可能与 夜梦、夜间血压降低、或发生未被觉察的左心室衰竭,以致狭窄的冠状动脉 远端心肌灌注不足,或平卧时静脉回流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有关。可发展 为心肌梗塞或猝死。 3、中间综合症:亦称冠状动脉功能不全。疼痛在休息或睡眠时发生,历时较 长,可达30分钟或1小时以上,但无心肌梗塞的客观证据,常为心肌梗塞的前 奏。 4、梗塞后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后一个月内又出现的心绞痛。由于供 血的冠状动脉阻塞,发生心肌梗塞,但心肌尚未完全坏死,一部分未坏死的 心肌处于严重缺血状态下又发生疼痛,随时有再发生梗塞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