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一》

合集下载

第1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课件 美术八年级上册

第1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课件 美术八年级上册
画家为什么要这么画?他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思考与探究
留横山墨 得流河点 文乱仍无 林世是多 细杈旧泪 朱揣椰山点 耷摹树河多 。,。,
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心境。 不一样的身份,不一样的绘画。
观察与发现
作品 名称
作品基 绘画 本信息 内容
构图
用用 笔色

落 款
《 芙 蓉 锦 鸡 图 》
绢本设色 立轴, 纵81.5cm, 描绘金 横53.6cm。 秋景色 北宋徽宗 的花鸟 赵佶绘, 画作。 故宫博物 院藏
苏少版中学美术教学课件 册
七年级上
水韵墨染 “鱼”我同乐
——中国花鸟画
观察与发现
仔细观察这些作品, 说说你的初步印象。
观察与发现
思考与探究
朱耷 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
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一 生字、号、别号极多,尤以 “八大山人”最为知名。
观察与发现
观察与发现
观察与发现
思考与探究
画幅左侧 芙蓉、锦 鸡,与右 双钩 上轻盈飞 笔法 舞的蝴蝶 遥相呼应, 线条 布局密中 细劲 见疏。
设色 浓丽
晕染 细致
自创 瘦金 体。 用笔 瘦劲 犀利, 独具 一格。
现代 齐白石
齐白石
(1864一1957)汉 族,曾任北京国 立艺专教授、中 央美术学院名誉 教授、北京画院 名誉院长、中国 美术家协会主席 等职,曾被授予 “中国人民艺术 家”的称号。其
观察与发现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不一样的情感,不一样的表达
朱耷 齐白石

苏少版美术八年级第1课 自然意趣

苏少版美术八年级第1课 自然意趣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名家名作的欣赏,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演变、风格流派,初步了解山水画常见的表现技法。

情感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赏析,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体会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将自然造化与个人心性相结合,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之美,借山水之景抒自己之情。

理解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学习多角度欣赏山水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通过赏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山水画不是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它有着博大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画家在山水画中对意境的营造。

三、教学准备教师:教材,制作教学课件,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展示教学内容。

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与方法《游春图》:隋代,展子虔(约550~604)。

《游春图》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画卷,作品生动地描绘了许多士人纵情游乐于山水中的情景。

值得注意的是,《游春图》中的人物和山水已经有了恰当的比例,远近透视处理得较为妥帖,具有“咫尺千里”的艺术效果,这也是山水画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高山仰止示例作品:《溪山行旅图》1. 基本信息:北宋,范宽(?~约1032),绢本,206.3厘米×103.3厘米。

2. 画面内容:表现了北方山水雄壮的自然风光,画面像一堵墙挡住了我们的视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森严的悬崖峭壁,这些高耸、坚实的峭壁迎面兀立,令人望而却步。

3.表现技法:笔法遒劲,多用侧峰。

山石的勾勒用了短条子皴、钉头皴、刮铁皴等多种皴法,用笔粗重,如钢筋铁骨,果断有力。

4.绘画特色:落笔老硬,与山传神,把北方山水的雄伟壮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徐悲鸿评论此画为“中国所有之宝者吾最倾倒者”。

5. 教法建议:可出示北方山水实景图片,让学生观察自然山石之异同,与绘画作品做对比赏析。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实验中学文艳丽教材分析:《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第一课“中华博览(欣赏.评述)”。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名山大川各具特色,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自然山水的感悟。

山水画以描绘自然界山水景色为主体,它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摹,也是画家精神的诉求与流露。

徐复观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写道:“既可赋予自然以人格化,亦可赋予人格以自然化”,山水画的造境主旨是围绕着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写照和表现万物与内心世界的合一。

本课重在感受中国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精选的十五幅作品均为中国历代山水画名家之作。

分别以“高山仰止、水色空濛、寄情山水、沧海桑田、江山多娇”为标题,从山水画的文化背景,山水画的笔墨、章法、意境、设色,山水画的风格流派、代表画家等方面予以介绍。

让学生在欣赏、比较、分析的过程中,了解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感受和体会中国山水画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

教法分析:本课分两课时完成,该设计为第一课时。

本节课知识点分三大内容:1、了解中国早期山水画的历史演变及其风格流派。

2、领略“南北二宗”不同风格的独特之美。

3、分析比较“马一角”和“夏半边”的构图形式美感。

在教学中采用对比欣赏法,让学生自主讨论研究、分析对比,在生动、活泼、高效的教学过程中完成学习内容,逐步理解中国山水画博大的文化内涵和意境的营造。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名家名作的欣赏,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演变、风格流派,初步了解山水画常见的表现技法。

2、情感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的赏析,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语言,理解山水画不是模仿、复制自然,是画家内心世界的呈现,以激发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3、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将自然造化与个人心性相结合,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之美,借山水之情抒发自己的情感。

《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课件》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上册2999

《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课件》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上册2999
。。
明 月 出 天 山 , 苍 茫 云 海 间 。
看 万 山 红 遍 , 层 林 尽 染 。
两 岸 猿 声 啼 不 住 , 轻 舟 已 过 万 重 山 。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 白 云 深 处 有 人 家 。
野 旷 天 低 树 , 江 清 月 近 人 。
朝 辞 白 帝 彩 云 间 , 千 里 江 陵 一 日 还 。
只松 在下 此问 山童 中子 ,, 云言 深师 不采 知药 处去
斧劈皴
南宋时期山水画的特点:山势秀丽, 画面有很多的空白,题画诗的出现, 开创诗、书、画、印结合的形式。
诗情画意——诗意之美
《寒江独钓图》宋 马远
你能用一首诗来描述这幅作品吗?
孤千 江
舟山 雪
蓑鸟
笠飞 柳
翁绝 ,,
宗 元 (
独万 钓径
唐 )
寒人
江踪
雪灭
。。
请你根据作品的意境,把老师提供给你的诗句和作品一一对应起来。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雨点皴)
皴法:中国画表现技法之一。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 脉络纹理的画法。
皴法运用——笔墨之美
披麻皴
斧劈皴
雨点皴
米点皴
解索皴
牛毛皴
荷叶皴
折带皴
《踏歌图》 南宋 马远













《踏歌图》 南宋 马远
境 。
——
诗 情 画 意
诗 意 之 美
自然意趣
中国山水画课件PPT
追寻山水的脉络:


第1课 自然意趣

第1课 自然意趣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名山大川各具特色,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自然山水的感悟。

山水画以描绘自然界山水景色为主体,它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摹,也是画家精神的诉求与流露。

徐复观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写道:“既可赋予自然以人格化,亦可赋予人格以自然化”,山水画的造境主旨是围绕着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写照和表现万物与内心世界的合一。

本课重在感受中国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精选的十五幅作品均为中国历代山水画名家之作。

分别以“高山仰止、水色空濛、寄情山水、沧海桑田、江山多娇”为标题,从山水画的文化背景,山水画的笔墨、章法、意境、设色,山水画的风格流派、代表画家等方面予以介绍。

让学生在欣赏、比较、分析的过程中,了解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感受和体会中国山水画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

课时建议:2~3课时。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名家名作的欣赏,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演变、风格流派,初步了解山水画常见的表现技法。

情感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赏析,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体会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将自然造化与个人心性相结合,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之美,借山水之景抒自己之情。

理解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学习多角度欣赏山水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通过赏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山水画不是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它有着博大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画家在山水画中对意境的营造。

三、教学准备教师:教材,制作教学课件,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展示教学内容。

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本课知识点、结构教学过程与方法《游春图》:隋代,展子虔(约550~604)。

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一、感知中国山水画发展演变(随着课题进行可记录关键词)
1)从两幅作品局部看
隋 展子虔 《游春图》局部 唐 李思训 《江帆楼阁图》局部
2)从下面两幅五代时期巨然 的作品细节中看山石的表现技法与上面的隋唐时期作品相比有什么不同?
巨然 《层岩从树图》局部
巨然 《秋山问道图》局部
3)鉴宝游戏,独立思考,尝试鉴定这幅画的年代,并说说理由。

画幅全篇局部细节二、同桌两人共同欣赏,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以上三幅是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局部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全图
三、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合作赏析,元代倪瓒《容膝斋图》。

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课件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课件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14
黄 公 望
15



的 浅 绛
富富 16




天 地







17


宽 -









王 希 孟 宋 千 里 江 山 图
18











李 成 宋 读 碑 窠 石 图
19
小结:
山水画主要以下几个分类:
浅绛山水:浅绛山水是山水画的一种。在水墨钩勒皴染的基础上,敷 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画。代表作: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中 第

章国 山 水 画
1
目录
壹貳
了欣 解赏 作名 者画
2
展 子 虔
展子虔,生卒年不详。历北齐、北周。入隋,为朝散 大夫、帐内都督。善画楼阁人马,人物描法甚细,以 色晕开面部,神采如生,意度俱足,开唐画之先河。 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有咫尺千里之趣,为李思训父 子所取法。作立马有走势,卧马则有腾骧起跃势。擅 绘壁画,遗迹遍长安、洛阳、江都等地寺院。作品有 《法华经变》、《授塔天王图》、《北齐后主幸晋阳 图》、《朱买臣覆水图》、《十马图》等。存世《游 春图》(一说乃唐代摹本 ),金碧设色,景物秾丽,山 峦树石空钩无皴,今藏故宫博物院。其画对南朝以来 重视色彩、远近、明暗的技法,以及重写实的传统有 所继承、发展。
6




思 训

-
绿
唐 -

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初中美术教案:第1课自然意趣1

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初中美术教案:第1课自然意趣1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1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名山大川各具特色,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自然山水的感悟。

山水画以描绘自然界山水景色为主体,它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摹,也是画家精神的诉求与流露。

徐复观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写道:“既可赋予自然以人格化,亦可赋予人格以自然化”,山水画的造境主旨是围绕着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写照和表现万物与内心世界的合一。

本课重在感受中国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精选的十五幅作品均为中国历代山水画名家之作。

分别以“高山仰止、水色空濛、寄情山水、沧海桑田、江山多娇”为标题,从山水画的文化背景,山水画的笔墨、章法、意境、设色,山水画的风格流派、代表画家等方面予以介绍。

让学生在欣赏、比较、分析的过程中,了解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感受和体会中国山水画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

课时建议:2~3课时。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名家名作的欣赏,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演变、风格流派,初步了解山水画常见的表现技法。

情感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赏析,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体会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将自然造化与个人心性相结合,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之美,借山水之景抒自己之情。

理解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学习多角度欣赏山水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通过赏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山水画不是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它有着博大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画家在山水画中对意境的营造。

三、教学准备教师:教材,制作教学课件,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展示教学内容。

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本课知识点、结构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与揭题1. 大自然风景图片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八年级第上册
第一课
陈 延 午
让我们通过思考与讨论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中国的山水画较 之花鸟画、人物画, 更加注重对意境的深 刻表现,从而形成独特 的艺术传统。
学会比较 学会欣赏 学会表现
学会比较
黄山云海(摄影)
1、比较山水画的 景色与自然景色 有什么不同? 2、什么是意境?
黄山云海 (中国画) 刘海粟
游春图展子虔 隋代
画家用了哪些手 法表现北方山石浑厚 苍劲之感?
学 会 欣 赏
看 画 读 画
你是否感受到 了大山的磅礴气势?
溪山行旅图
范宽(宋)
云山墨戏图 米友仁 南宋
思考与讨论:
学会欣赏
你了解这些画家的作品吗?
(1)你在作品中看到了什么景物? (2)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整幅画不见飞鸟,不 见帆影,也不见人迹,一 片空旷孤寂之境。联系画 家所生活的时代谈谈你的 感受。
• 下节课中的作品,找出一 张感兴趣的作品进行评述 的准备!!!!!!!
黄山云
(中国画)
亚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会比较
瀑布 (摄影)
观瀑图
傅报石
学会比较
桂林山水 (摄影)
江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
(中国画)白雪石
学会比较
六 君 子 图 倪 瓒 元 干草车 (油画 ) 康斯泰勃尔(英)
谈谈你眼中的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有什 么不通啊???
学会比较
印象日出 莫奈
(法国)
金霞图 贾又福
李思训(唐)
学 会 欣 赏
看 画 读 画
渔庄秋霁图倪瓒 (元)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情画意 情景交融
《踏歌图》马远 宋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情画意 情景交融
寒江独钓图
马远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洲蓑立翁,独钓寒江雪。
夏 圭 临 流 赋 琴 图 南 宋
比较马远和夏圭的作品有什么相 同的地方
夏 圭
马 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