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合集下载

广东省-夏热冬暖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审查表按规定性指标

广东省-夏热冬暖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审查表按规定性指标

表 7.6.2-5 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审查表(按规定性指标)工程名称:-层数:(地上)0(地下)0 总建筑面积:0 ㎡序号审查内容规定指标设计指标节能措施节能判断(审查人填写)1屋顶传热系数K [W/(m2·K)]K≤0.4(轻质)—热惰性指标D—2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传热系数K [W/(m2·K)]K≤0.7(轻质)—热惰性指标D—3室外架空板传热系数K [W/(m2·K)]K≤1.5—3窗墙面积比北向≤0.70 —东、南向≤0.70 —/—西向≤0.70 —4屋顶透明部分(水平天窗、采光顶)面积占屋顶面积的比例≤屋顶总面积的 20%—传热系数K [W/(m2·K)]≤3.5 —综合遮阳系数S W≤0.31 —5外窗(包括透明幕墙)传热系数K综合遮阳系数S W窗墙比Cm传热系数K[W/(m2·K)]综合遮阳系数东、南向西向北向Cm≤0.15≤6.5 ≤0.85≤0.85≤0.85平均K=—东向S W=—南向S W=—西向S W=—北向S W=—**<Cm≤0.20≤6.5 ≤0.70≤0.70≤0.70**<Cm≤0.30≤4.7≤0.45≤0.45≤0.54**<Cm≤0.40≤3.5≤0.35≤0.35≤0.43**<Cm≤0.50≤3.0≤0.30≤0.30≤0.36**<Cm≤0.60≤3.0≤0.27≤0.27≤0.32**<Cm≤0.70≤3.0≤0.25≤0.25≤0.29可开启部分最小面积外窗面积的 30%,外墙总面积(包括窗)的 10%;透明幕墙应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独立的通风换气装置气密性能幕墙4级外窗6级6暖通空调室内设计温度应符合DBJ15-51-2007第 3.0.1 条室内设计新风量应符合DBJ15-51-2007第 3.0.2 条负荷计算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进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设备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性能系数应符合 DBJ15-51-2007 第 5.4.3 条见《设计建筑空调系统的节能判定表》制冷量大于 7.1kW 电驱动单元式空调、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调机能效比符合 DBJ15-51-2007 第 5.4.6 条分散式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比应符合 GB12021.3-2004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性应符合DBJ15-51-2007 第 5.4.7 条锅炉锅炉的额定热效率应符合GB50189-2005 第 5.4.3 条7照明照明功率密度值应符合 GB50034-2004 第 6.1 节照明功率密度值8其它节能措施规划、朝向自然通风空调系统智能监控设计单位-节能专项设计人建筑年月日暖通电气节能专项校审人建筑年月日暖通电气节能审查意见节能审查单位节能专项审查人建筑年月日暖通电气注:建筑节能专项设计人、审查人签名栏必须由实际工作人员签名,不得代签。

公共建筑节能检验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检验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检验标准》讲义1 总则1.0.1 为了加强对公共建筑的节能监督与管理,配合公共建筑的节能验收,提高大众的节能意识、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新建、扩建、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性能与能耗的检验,不适用于地下和临时性公共建筑。

1.0.3 从事节能检验的机构应具有相应检测资质,从事节能检验的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

1.0.4 在进行公共建筑节能检验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1.适用范围:我国新建、扩建、既有公共建筑,不适用于地下和临时性公共建筑。

2.资质:从事节能检验的机构应具有相应检测资质,从事节能检验的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

2 术语2.0.1 透光围护结构可透光的建筑物围护构造。

包括建筑采光顶、玻璃幕墙等可采光外墙及外门窗。

2.0.2 非透光围护结构建筑物的外围护实体墙及屋面围护构造。

2.0.3 建筑采光顶封闭的、可透光的屋盖。

2.0.4 遮阳设施1安装在建筑物开口部位的内侧或外侧,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遮挡太阳辐射和视线、采光、抗冲击等性能的产品,包括百叶窗、外遮阳和内遮阳。

其活动方式分为可调节的或固定的、可拉伸的或可收起的类型。

2.0.5 透光幕墙面板材料是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的建筑幕墙。

3 基本规定3.0.1 当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检验时,检验项目、合格指标、检测数量、检测方法和判定方法,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 基本规定3.0.2 节能检验应在具备下列有关技术文件的基础上进行:* 基础文件1 审图机构对工程施工图节能设计提出的审查文件;2 工程竣工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3 由具有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对从施工现场随机抽取的外门(含阳台门)、户门、外窗、透光幕墙、建筑采光顶及遮阳设施和保温材料所作的相关性能(即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抗结露系数、太阳得热系数、外窗的气密性能、幕墙与外窗玻璃的遮阳系数、遮阳设施的遮阳性能和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比热容、强度等)复验报告;4 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外门窗、建筑幕墙、遮阳设施、空调采暖、生活热水、配电照明及监控系统设备以及保温材料的产品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及生产厂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5 外墙、屋面(含建筑采光顶)、外门窗(含天窗)、建筑幕墙、热桥部位、空调采暖及生活热水系统管道的保温施工做法或施工方案;6 与本条第5款有关的隐蔽工程施工质量的中间验收报告。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1.0.3 按本标准进行的建筑节能设计,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环境参数条件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应减少50%。公共建筑的照明节能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的有关规定。
各类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气候条件,首先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还要提高采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能源发展战略,完成本阶段节能50%的任务。 公共建筑能耗应该包括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用能源消耗。本标准所要求的50%的节能率也同样包含上述范围的节能成效。由于已发布《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建筑照明节能的具体指标及技术措施执行该标准的规定。
1.0.4 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标准对公共建筑的建筑、热工以及采暖、通风和空调设计中应该控制的、与能耗有关的指标和应采取的节能措施作出了规定。但公共建筑节能涉及的专业较多,相关专业均制定有相应的标准,并作出了节能规定。在进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相关的产品标准:
《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7-2002 《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4-2002 《建筑外窗采光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 11976-2002 《建筑外门的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漏性能检测方法》GB/T 13686-92 《钢窗建筑物理性能分级》GB/T 13684-92 《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 15225-94 《建筑幕墙空气渗透性能检测方法》GB/T 15226-94 《建筑幕墙雨水渗漏性能检测方法》GB/T 15228-94 《建筑外门保温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 16729-1997 《PVC塑料窗建筑物理性能分级》GB/T 11793.1-89 《PVC塑料门》JG/T 3017-94 《PVC塑料窗》JG/T 3018-94 《铝合金门》GB/T 8478-2003 《铝合金窗》GB/T 8479-2003 《中空玻璃》GB/T 11944-2002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指标和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指标和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指标和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3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指标3.0.1 本标准将夏热冬暖地区划分为南北两个气候区(图3.0.1)。

北区内建筑节能设计应主要考虑夏季空调,兼顾冬季采暖。

南区内建筑节能设计应考虑夏季空调,可不考虑冬季采暖。

图3.0.1 夏热冬暖地区气候分布图3.0.2 夏季空调室内设计计算指标应按下列规定取值:1 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计算温度:26℃;2 计算换气次数:1.0次/h。

3.0.3 北区冬季采暖室内设计计算指标应按下列规定取值:1 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计算温度:16℃;2 计算换气次数:1.0次/h。

4 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4.0.1 建筑群的总体规划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和减轻热岛效应。

建筑的平面、立面设计应有利于自然通风。

4.0.2 居住建筑的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

4.0.3 北区内,单元式、通廊式住宅的体形系数不宜大于0.35,塔式住宅的体形系数不宜大于0.40。

4.0.4 各朝向的单一朝向窗墙面积比,南、北向不应大于0.40;东、西向不应大于0.30。

当设计建筑的外窗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其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

4.0.5 建筑的卧室、书房、起居室等主要房间的房间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7。

当房间窗地面积比小于1/5时,外窗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0。

4.0.6 居住建筑的天窗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4%,传热系数不应大于4.0W/(m2·K),遮阳系数不应大于0.40。

当设计建筑的天窗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其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

4.0.7 居住建筑屋顶和外墙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应符合表4.0.7的规定。

当设计建筑的南、北外墙不符合表4.0.7的规定时,其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

公共建筑节能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标准
a.围护结构的热工指标 a.围护结构的热工指标: 围护结构的热工指标: 外墙k(w/m 外墙k(w/m2k): 哈尔滨1.28(0.4~0.45),北京1.7(0.5~0.6),上海 哈尔滨1.28(0.4~0.45),北京1.7(0.5~0.6),上海 2.0(1.0),广州2.35(1.5) 2.0(1.0),广州2.35(1.5) 遮阳系数:0.8(0.35 遮阳系数:0.8(0.35 ~0.7) b.设备效率 燃煤锅炉55%(78%),离心机能效比4.2(5.1),螺杆机能 设备效率: b.设备效率:燃煤锅炉55%(78%),离心机能效比4.2(5.1),螺杆机能 效比3.8(4.1),照明:25w/m 效比3.8(4.1),照明:25w/m2
2.公共建筑能耗状况 2.公共建筑能耗状况
●2005年城市房屋建 2005年城市房屋建 筑面积约164.5亿 筑面积约164.5亿m2, 其中住宅107.7亿 其中住宅107.7亿 m2(占67%),公共建 67%), 筑约45亿 筑约45亿m2(占27%). 随着建筑业高速发展, ● 随着建筑业高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建筑 持续增长是必然趋势。 能耗持续增长是必然趋势 能耗持续增长是必然趋势。 ●建筑能耗:指消耗在建筑中的采暖、空调、通风、电气、 建筑能耗:指消耗在建筑中的采暖、空调、通风、电气、 采暖 照明、炊事、电梯、热水供应等消耗的能源 供应等消耗的能源。 照明、炊事、电梯、热水供应等消耗的能源。 据专家估算,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能耗指消耗的28% ●据专家估算,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能耗指消耗的28% 左右,据推算2005年建筑能耗总量为 亿余吨标煤 年建筑能耗总量为5 标煤。 左右,据推算2005年建筑能耗总量为5亿余吨标煤。
二. 基本术语

公共建筑设计节能标准

公共建筑设计节能标准
主要内容
一、《标准》的意义 二、《标准》的条文 三、按《标准》进行建筑节能设计 四、按《标准》进行施工图审查
一、《标准》的意义
1、《标准》的性质 代号GB 50189-2005——国家标准
《标准》的发布时间 ——2005-04-04
《标准》的实施时间 ——2005-07-01
2、《标准》的意义
我国建筑用能已超过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4,并将随着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增加到1/3以上;
“基准建筑”围护结构的构成、传热系数、遮阳系数,按照以往20世纪80年 代传统做法,即外墙K值取1.28W/(㎡·K)(哈尔滨);1.70W/(㎡·K)(北京);2.00W/( ㎡·K)(上海);2.35W/(㎡·K)(广州)。屋顶K值取0.77W/(㎡·K)(哈尔滨);1.26W/(㎡ ·K)(北京);1.50W/(㎡·K)(上海);1.55W/(㎡·K)(广州)。外窗K值取3.26W/(㎡·K)( 哈尔滨);6.40W/(㎡·K)(北京);6.40W/(㎡·K)(上海);6.40W/(㎡·K)(广州),遮阳 系数SC均取0.80。采暖热源设定燃煤锅炉,其效率为0.55;空调冷源设定为水冷机 组,离心机能效比4.2,螺杆机能效比3.8;照明参数取25W/㎡。
性能化方法(计算法),如果建筑设计不能满足上述对 窗墙比等参数的规定,必须使用权衡判断法来判定围护结构 的总体热工性能是否符合节能要求,权衡判断法需要进行全 年采暖和空调能耗计算。
规定性方法操作容易、简便; 性能化方法则给设计者更多、更灵活的余地。
1 总则
1.0.1 为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改善 公共建筑 的室内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 节能设计。

夏热冬暖地区建筑防热措施及遮阳设计

夏热冬暖地区建筑防热措施及遮阳设计

夏热冬暖地区建筑防热措施及遮阳设计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夏热冬暖地区建筑防热措施及遮阳设计在夏热冬暖地区,建筑的防热措施及遮阳设计至关重要,能有效提升室内舒适度和节能效果。

公共建筑节能规范解读

公共建筑节能规范解读

GB 50189-201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设计中的重大变动-建筑篇• 1.0.5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说明该工程项目采取的节能措施,并宜说明其使用要求。

备注:从方案设计开始就考虑节能措施,施工图出图和节能报告同步,保证了节能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一致,避免施工图修改。

• 2.0.4 太阳得热系数:通过透光维护结构(门窗或透光幕墙)的太阳辐射室内得热量与投射到透光围护结构外表面上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

备注:代替原标准的遮阳系数,因为人们关心的是太阳辐射进入室内的部分,而不是被构件遮挡的部分,所以太阳得热系数更合理。

• 3.1.1 公共建筑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单栋建筑面积大于300m²的建筑,或单栋建筑面积小于等于300m²但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m²的建筑群,应为甲类公共建筑。

•单栋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300m²的建筑,应为乙类公共建筑。

3.2.1严寒和寒冷地区公共建筑体形系数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强条)表3.2.1 严寒和寒冷地区公共建筑体形系数备注:3.1.1求,特别是对于以往算节能比较头疼的门卫、传达室等小建筑的体形系数不做要求,算是给设计师的一大福利。

三、3.1.2 代表城市的建筑热工设计分区比原来更细致。

四、3.2.2 严寒地区甲类公共建筑各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包括透光幕墙)均不宜大于0.6;其他地区甲类公共建筑各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包括透光幕墙)均不宜大于0.7。

3.2.4 甲类公共建筑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小于0.4时,透光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6;甲类公共建筑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大于等于0.4时,透光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

备注:比原规范4.2.4条要求有所提高。

五、3.2.8 单一立面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有效通风换气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甲类公共建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应设可开启扇,其有效通风换气面积不宜小于所在房间外墙面积的10%;当透光幕墙受条件限制无法设置可开启窗扇时,应设置通风换气装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知识文章】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导语:夏热冬暖地区是指夏季高温、湿润,冬季温暖,相对湿度相对
较高的地区。

在这样的地区,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对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进行全面评估,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以帮助读者全面、深刻、灵
活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深度评估
1.1 空调系统设计
夏热冬暖地区的公共建筑在设计空调系统时,应采用先进的节能
技术和设备。

采用高效能量回收系统,利用室内外换气进行热能交换,实现能量的再利用。

还应考虑采用定向风送风系统,实现精确供风,
减少能源的浪费。

1.2 治理建筑热桥
热桥是指建筑结构中导热性能较高而导热不均匀的区域,造成室
内外热量交换增加,导致能源浪费。

夏热冬暖地区的公共建筑应有严
格的热桥治理措施,例如在建筑物结构中采用断热材料、断热层以及
热桥断绝设计等手段,减少热桥的出现,降低能源消耗。

二、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广度评估
2.1 外墙隔热材料的选用
为了降低夏季高温对室内的热辐射,保持室内温度的稳定,夏热冬暖地区的公共建筑应选用具有良好隔热性能的外墙隔热材料。

这些材料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能够有效阻挡热量的传递,保持建筑物内外温度差异,减轻空调系统的负荷,达到节能的目的。

2.2 采光设计
夏热冬暖地区阳光充足,合理利用自然采光是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部分。

通过选择适当的窗户尺寸和位置,利用窗户面积控制室内外光线和热量的交换,可以减少室内照明和空调的使用,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2.3 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
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建立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可根据室内外环境情况,智能调整空调、采光和电力系统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精确、高效的能源管理。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
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不仅仅是为了达到能源的节约,更是为了提升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环境。

在节能设计中,应注重平衡人体舒适度和能源消耗,避免过度追求节能而导致室内环境不佳。

与当地文化和气候特点相结合,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营造独特而舒适的居住环境。

总结与回顾:
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深度和广度上有着多方面的考虑。

从空调系统设计、治理建筑热桥到外墙隔热材料的选用、采光设计和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的运用,都是为了实现能源的节约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在实践中,需平衡节能和舒适度,结合当地特色,创造独特的居住环境。

个人观点:
作为建筑行业从业者,我深刻认识到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重要性。

节能设计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排放,还可以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在未来,随着科技和设计的不断进步,我们有信心创造更加节能、健康、舒适的公共建筑空间,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文章结尾:
通过深度评估和广度评估,我们对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有了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应该注重空调系统设计、热桥治理、外墙隔热材料选用、采光设计和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的应用,创造出节能、舒适、环保的建筑空间。

个人观点认为,节能设计是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未来应不断创新和提高,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字数统计:3119字]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重要性不
可忽视。

在这些地区,夏季高温使得空调成为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设备,而冬季的严寒则要求建筑能够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

如何在满足居民
需求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成为了建筑行业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在夏热季节,空调系统设计起着关键的作用。

传统的空调系统通常运
行能效较低,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为了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在设计
过程中应考虑采用先进的空调设备,如高效的压缩机、热交换器和节
能型风扇等。

还可以采用风冷式空调系统,利用自然风来进行室内空
气的循环与替换,减少空调设备的运行时间,进而降低能源消耗。

热桥治理也是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环节。

热桥是建
筑中导致能量流失的地方,导致室内外温差过大。

通过对建筑外部结
构的细致分析和优化设计,可以有效减少热桥的存在,提高建筑的隔
热性能。

在建筑外墙中使用断热材料,选择优质的保温材料,可以提
高建筑的保温性能,减少能源浪费。

采光设计在夏热冬暖地区的公共建筑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合理的采光
设计可以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

夏季阳光强烈,合理
利用遮阳设施,例如百叶窗、遮阳帘等,可以有效阻挡直射阳光的进入,减少室内温度上升的速度。

冬季阳光较为温和,可以通过选择适
当的窗户位置和尺寸,以及合理设计室内布局,最大限度地利用阳光
进行室内采光。

这不仅能够节约能源,还能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室
内环境。

除了以上的设计措施外,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在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将传感器、智能控制器、能源管理系统等技术应用于建筑管理中,可以实现对能源的实时监测、控制和优化。

根据室内外环境和人员活动情况,自动调节空调设备的温度和风速,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使用智能照明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光线的需求,调整灯光的亮度和开关时间,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节能设计能够实现能源的节约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双赢效果。

在实践中,需要平衡节能和舒适度,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建筑需求,创造独特的居住环境。

未来,随着科技和设计的不断进步,我们有信心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为人们创造出更加节能、健康、舒适的公共建筑空间,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我们应该注重空调系统设计、热桥治理、采光设计和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的应用,创造出节能、舒适、环保的建筑空间,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