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的传说

合集下载

农村有一种树的树皮能拔出丝,为什么有人说它的价值很高?

农村有一种树的树皮能拔出丝,为什么有人说它的价值很高?

农村有一种树的树皮能拔出丝,为什么有人说它的价值很高?皮部能拔出丝的树指的就是杜仲树,它的树皮具有“补肝肾”之功,恰恰是因为它价值高,反而害了它,如今在农村已经很少看到野生的杜仲树了。

树木的姿态千千万,每种植物都有它们鲜明的标签,比如会流出红色液体的“鸡血藤”;能搓出如同鸡屎味般臭味的“鸡矢藤”,杜仲则是能拔出丝。

杜仲是一种较为大型的乔木,树体较高,可达到20米的高度,这种树的幼枝有黄褐色毛,而后变得光滑,老枝则有皮孔,它的树皮就是入药的部位,药材名为“杜仲”,杜仲的取材没那么简单。

杜仲的皮杜仲的皮外部很粗糙,将其掰断后拉开就能看到明显的白色细丝了,这种细丝具有细密、银白色、且富弹性的特点,让杜仲有了很高的辨识度,民间也将其称为“丝棉皮,”或是“拉丝皮”等等。

杜仲的取材是有要求的,一般选用的是至少生长15年以上的植株,得到的药材规格才达到入药的标准。

一般在农历三月三到夏至这时间段剥下树皮,刨去粗皮再晒干,就能得到中药材杜仲了。

药用价值相信不少人对杜仲是略有耳闻的,平时就有人拿它来泡酒,还宣传说它有哪些功用,或是与肾相关。

杜仲还真和肾有关,入肝肾二经,滋补肝肾。

我们都知道,肾的问题一般就体现在腰膝,筋骨等方面,要真是肝肾不足了,不仅腰部有酸痛感,脚和膝盖也有痿弱感,平日里工作也是有气无力的,此时就需要杜仲来改善,它是养筋骨的良药。

《本草再新》里记载这杜仲“强阳道”,这也属于肝肾方面的问题,所以说它药用价值高。

此外,杜仲也是为数不多的安胎药之一,可以安胎气。

杜仲是一种古老的药材,如今在农村,野生杜仲不多见,那些长在平地的杜仲早已被人们利用掉,以前杜仲多是通过伐木的方法取材,拿到药材后,生命也就到了尽头,现在采取局部剥皮法,剖皮几年后即可恢复,但杜仲依旧越来越少。

杜仲的名称

杜仲的名称

杜仲的名称与来历黎云昆杜仲是我国特有的树种。

杜仲不仅是重要的中药材,而且还是重要的制取橡胶的工业原料树种。

近年来,由于世界范围内的石油资源危机与天然橡胶的产能严重不足,杜仲这一资源树种又被社会广泛地重视起来。

杜仲大约是拥有别名最多的树种了。

清屠粹忠《三才藻异》载:“植物而人名者杜仲。

”故杜仲树也称杜处士(明黄一正《事物绀珠》)。

杜仲的叶、皮折断以后有白丝相连,这白丝的主要成分就是橡胶。

以杜仲的这一特征而得名的有如下述:——棉丝树(南北朝萧统《文选笺证》);——木绵(宋李昉《太平御览》转引《吴氏本草》);——丝檰树(清胡文铨《(乾隆)广德直隶州志》);——棉木(清王如玖《(乾隆)直隶商州志》);——曼榆(清王念孙《广雅疏证》转引《图经》:“绵与曼,古同声。

”);——王丝皮(宋陶谷《清异録》);——玉丝皮(清张玉书《御定佩文韵府》转引《辍耕录》;——檰芽木(清王念孙《广雅疏证》转引《图经》:“江南人谓之檰,初生叶嫰时可食,谓之檰芽木。

”);——古贝(源自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绵古贝杜仲”,古贝当为“吉贝”之误。

吉贝即指木棉);——逐折(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弘景曰:杜仲子亦名逐折”)。

因杜仲以杜仲药材治病而获得百姓爱戴和思念而得名的有如下述:——思仲(宋李昉《太平御览》转引《吴氏本草》);——思仙(明王圻《三才图会》)。

因杜仲树的形状而得名的有如下述:——粗糠树(见清倪文蔚《(光绪)荆州府志》,以树皮皴裂二得名);——王孙象皮(源自明汪宗姬《儒函数类》。

杜仲皮类似象皮,故称)。

得名的缘由难以确定的有如下述:——王孙友(宋陶谷《清异録》);——冻绿树(清郭嵩焘《(光绪)湘阴县图志》);那么,杜仲又是什么人呢?元佚名《氏族大全》转引宋朝高承编撰的《事物纪原》中载:“尹轨、杜仲,有道之士也。

周穆王召之,居终南山尹真人草楼。

”由此可知,杜仲应当是周朝的人,而且在那个时代就已经非常有名了,能够受到周穆王的召见。

杜仲-古老的“植物黄金”

杜仲-古老的“植物黄金”

杜仲:古老的“植物黄金”10年前,江西萍乡培育出了一种生猪,经农业部肉及肉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其猪肉抗生素残留、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等主要指标都远优于国家标准,而且肉质细嫩,口感好,18种氨基酸含量比普通猪肉高20%以上。

当时,普通猪肉的市场价格最贵不超过每千克40元,而这种猪的猪肉竟要卖到每千克100元。

为什么这种猪的品质会特别好呢?原来,这种猪生长在环境优美的武功山下,住的是“山林别墅”,喝的是天然矿泉水,呼吸的是新鲜空气。

最关键的是它们还专吃一种添加了特殊植物的饲料。

这种让生猪身价大增的宝贝植物就是著名的中药——杜仲。

此木土里长,人中亦平常杜仲是杜仲科杜仲属的一种落叶乔木,它有很多别名,如胶木、胶树、思仙、思仲、木棉、丝棉皮、棉树皮、丝楝树皮等等。

关于“杜仲”这一名称的由来,我国民间有许多传说,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流传在全球唯一的野生杜仲产地湖南湘西的一则传说。

相传在湘西天门山,有一个名叫李厚孝的后生,为了给卧病在床的老母亲采集灵芝,上山途中不慎跌落悬崖,腰伤腿疼,无法动弹,幸遇一白发老翁相救,从一株树上剥下一块树皮,塞进葫芦摇化成水,让其服下,他的腰腿伤即刻痊愈,李厚孝感激不尽,请教老者姓名,老者哈哈一笑道:“此木土里生,人中亦平常。

扶危祛病魔,何须把名扬!”其实,白发老者就是杜仲的化身,他在前两句诗中已经把自己的名字告诉李厚孝了。

正如传说中描述的,杜仲乃“土里生长、人中平常”的植物。

从外观上看,杜仲的确是一种非常普通的树木,这种落叶乔木株高可达20米,胸径50厘米;树冠圆球形;小枝光滑,具片状髓;枝、叶、果、皮断裂后均有白色丝状物;单叶互生,叶椭圆状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叶缘有锯齿,羽状脉;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期4~5月;翅果扁平,长椭圆形,顶端2裂,种子一粒,果期为每年的10~11月。

杜仲外表虽平常,却是我国传统的经济树种,它不仅是优质的木材,还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树种:可制成天然橡胶,其强度、硬度和耐磨度都比铍铜轮胎高30~50倍;在赛车、飞机的轮胎制作中都会用到杜仲胶;采用硫化方法将其制成高弹性体,可成为航空、航天、军工、化学、医疗、体育、电力、通讯、水利等领域的重要功能材料;由于杜仲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效果,它还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中药常见药物的小故事汇总

中药常见药物的小故事汇总

中药常见药物的小故事汇总在复习的过程中,中药内容的学习是大家公认的难题,也是最为薄弱的科目,在考试中常常丢分,基本上大部分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今天学了明天就忘了。

因此,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更为轻松的去学习中药这门科目,下面和大家一起来分享部分关于中药中常用药物的典故,帮助大家通过学习小故事的方式去记忆每一位药物的功效,做到过目不忘,考试中能够顺利的拿到这部分分值。

[ 麻黄 ]━━【小故事】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

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

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

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

”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

”“什么药?”“无叶草。

”“怎么啦?”“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记住了。

”“你背一遍。

”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

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

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

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

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

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

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师傅说:“小人无罪。

”“怎么能说你无罪?”“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

”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

”徒弟背到:“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

”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

”“你用的什么药?”“无叶草的茎。

”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

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

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痛改前非。

杜仲的传说

杜仲的传说

杜仲的传说
据《神农百草经》记载:杜仲,味辛,平.主要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久服,轻身耐老。

相传很久以前,在武陵山脉一段住着一位神仙,童颜鹤发,衣抉飘飘,依山傍水而居。

没有人知道他究竟住了多久,听上山的樵夫说,每次经过他的竹舍,都见他坐于竹椅上,读书品茶,或捣弄他新采摘回来的草药,悠闲自在。

一次,村里的猎户虎子随父亲上山打猎,追着一头母鹿至山涧,虎爸举起弓箭正准备射向母鹿,突然一阵眩晕,便倒至树丛间,这个急坏了虎子,抱着父亲一个劲哭,父亲身体硬朗,怎就晕倒了呢?哭着称得罪了神灵,求神灵原谅。

“孩子,莫哭,让我来看看你父亲”这时传来一位老者的声音,虎子抬头,见是住在山里的神仙,神仙抬起虎爸的手把了脉,便转身走至一棵大树旁,摘下树叶,用石头捣烂,给虎爸喂下去了。

不多时,虎爸睁眼醒来,听虎子细说,知道是神仙救了自己,便拉着虎子,给神仙跪下,口里念着“三生有幸,得到神仙相救......”神仙大笑起来,道“哈哈~我可不是什么神仙,我就是居于山中的一老人家,因自幼常以一种树木花叶为茶,皮、根为汤,年岁虽上百,身体仍硬朗,便是刚刚给你喂下的那树,你患的是急性的肝性脑病,今后常食此树花叶,便可痊愈”说完起身作势离去,虎爸忙问,“请问老人家如何称呼?”老者答曰“杜仲”......
后来,此药便流传于民间,人们发现,桂君堂杜仲不仅可以治疗肝病,还可以安神、养肾、养颜、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等,常食杜仲可使身体健朗,百病难侵。

为了纪念那位老者,后人便将此药称为“杜仲”。

使君子的传说

使君子的传说

使君子、牵牛子、杜仲、墓头回、徐长卿、刘寄奴、女贞子的典故使君子的传说-医药典故北宋年间,潘洲一带有个叫郭使君的朗中,精通医道,深得乡邻尊敬。

一天,他上山采药被一种结在藤状植物上的果实所吸引。

果实形如山栀,又似诃子,去壳尝之,其味甘谈,气芳香,于是摘下一些带回家来想研究它的药性。

几天后,郭使君见这些果实未干透,怕久放发霉,就放到锅中炙炒。

不一会儿,浓郁的香气弥散开来,诱得年幼的孙子嚷着要吃。

使君无奈,就拣出炒熟的三枚给孙儿吃。

没想次日早晨,孙子解大便时竟排出了几条蛔虫。

使君思想其缘故,莫非这果儿能驱除蛔虫?于是就又给孙子吃了八九枚。

这下子可把孙儿折腾坏了,又是一个劲打嗝,又是呕吐。

郎中断定是过量中毒,忙用甘草、生姜等给孙儿解了毒。

几天后,他再次给孙子服食了三四枚,果然孙儿又顺利排出了几条蛔虫。

这孙儿本偏食,面黄瘦弱,吃果子不仅驱了虫,而且食欲大增,身体也渐渐强壮起来。

此后,郭郎中在行医时,遇到疳积、虫积的患儿,就酌量用这种果实去医治医|学教育网整理,每获良效。

人们问起这果子的名字,朗中一时想不出,最后应允了大家的叫法,取名“使君子”。

使君子是同科落叶藤本植物使君子的干燥成熟果实,9~10月份果皮紫黑时采收,其主要功能是驱虫、消疳积,尤其对蛔虫、蛲虫有良好的驱杀作用;有毒性。

可单味炒香去壳嚼食,成人10~15枚,小儿2~3枚,每日空腹一次食用,连用3日;亦可配方煎服。

服用时忌茶,勿过量。

此外,同植物的根、叶亦有药性,功用与使君子大同。

词条:牵牛子的传说牵牛花所结的种子,称为“牵牛子”,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材。

凡开青蓝之花,则子呈黑色,名黑丑;开白花所结种子呈白色,称白丑。

因此“牵牛子”又叫“黑白丑”。

关于“黑白丑”还有一则民间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孩,家贫如洗,于是父亲将其卖给地主家放牛。

一年秋天,孩子患病,腹大如鼓,小便不利,形体消瘦,皮肤蜡黄。

地主见状,便将他赶出家门。

牧童无奈,拖着沉重的病躯来到野外,昏了过去。

杜仲历史

杜仲历史

杜仲的由来古时候,有一位医生,姓杜,名仲。

他筋骨不强,腰腿酸痛。

有一天,他进山采药,偶然间,偶然间看见了一棵粗壮、挺拔的苍天大树的树皮里有像"筋"一样的多条白丝,再撕开周围其他植物的皮部,却未见有这种现象。

他认为该种植物不同寻常,树皮里竟有多条白丝"筋骨",人若服用了这种树皮的"筋骨",也会像这种植物一样筋骨强健。

于是,他开始尝试服用,过了段时间他的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腰板也直了。

后来他坚持长期服用,结果奇迹出现了,他不仅身轻体健,头发乌黑,而且健康长寿。

于是,很多人向他询问秘诀所在。

杜仲便告诉了人们这个秘密。

于是,很多老人也开始服用这种植物的树皮,而且效果很好,出现了许多健康长寿的老人,后来,杜仲竟因服此树皮得道成仙而去。

后人为了表达对杜仲的崇敬、思念之情,便把这种植物唤为"思仙"、"思仲"。

天长日久,人们干脆将这种植物叫"杜仲"。

这个故事并非凭空杜撰,我国伟大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记载:"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

思仲、思仙,皆由此义。

杜仲,能入肝而补肾,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治肾虚腰痛,久服,轻身耐老……"中国杜仲风靡全球杜仲是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活化石。

在中国,根据古代医药典籍《神农本草经》记载,对杜仲的认识和利用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现在世界各地生长的杜仲,都是19世纪末期先后从中国引进的。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医药学家、植物化学专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针对杜仲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取得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使杜仲风靡全球。

1955年,在列宁格勒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国际杜仲药理学研究学术讨论会。

在这次学术大会上,正式公布了杜仲降血压的研究成果。

美国哈佛大学胡秀英教授认为,杜仲是目前世界上最高质量的无毒副作用的天然降压药物。

64味中药传说故事

64味中药传说故事

六十四味中药传说故事●传说故事-白芨在中草药中有一味叫“白芨”的止血良药,性味苦、甘涩、微寒。

入肝、胃、肺经,功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主治内外伤出血。

不过,它最早的名字不是叫白芨,而是叫白根。

至于为什么叫起白芨来,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呢。

从前,在一个县衙大牢里,关押着不少犯人。

看管他们的老狱卒,为人正派,心眼好,对犯人从来没有打骂过,还时常与犯人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疾苦。

一天,一个叫白及的死囚忽然病危快要死了,老狱卒忙去禀告县官。

县官听后微微一笑说:“再过一个月,白及就要砍头了,现在死了,也省了我们一刀!”老狱卒听了心想:虽说白及罪大该死,但没有到死期,有病还是要给看的。

于是他瞒着县官,从外面请来一个郎中,到大牢里给白及治病,自己为他付的药费。

没过几天,白及的病就好了,为此白及很受感动。

一晃二十多天过去,白及的死期到了。

白及告诉老狱卒说:“我七次犯重罪,屡遭刑讯拷问,使肺部受伤以至于呕血。

多亏我有一秘方,皆靠此药止血恢复。

方法是,只用白根为末,米汁调服,其效如神。

”后来白及被砍头处死,其胸部被剖开后,看见肺部都有十余处伤的窍穴,都已经被填补起来,白根药的颜色也没有改变。

老狱卒牢记此方。

后转告其友张郎中,张郎中用此方救治一咳血不止的垂危病人,果然有效,一日即止血,挽救了性命。

一天,张郎中问老狱卒这药叫什么名字,老狱卒因年老记性差,只记得是白及献的方,把白根药名忘掉了,就顺口说了一句:“白及!”就这样,白根从此就有了“白芨”这个名。

●传说故事-白芍《开元天宝遗事》中有个故事,后来经人渲染扩散,说的是芍药因姿色超群而险遭横祸,无论是功是过,她都难逃薄命的结局。

沉香亭,是唐明皇欢宴群臣,与杨氏姐妹纵情游乐的地方。

不仅亭榭轩昂,而且终年花草树木非凡。

圣上也常常诏命各地园丁到御花园种植,有成者赏,无功者罚。

各地养花能手无不终日惴惴。

有个老者名叫宋单父,专养芍药,能将扬州芍药移植北方,色泽更鲜,花朵更大。

宋单父也被召人宫中,在沉香亭畔种植芍药,有命须使牡丹开过芍药继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仲的传说
杜仲(学名Eucommia ulmoides Oliver)杜仲,又名思仙、思仲、木棉、丝连皮、红楝树皮。

它是落叶乔木杜仲树上割下的树皮,按一定方法和规格加工成的一种名贵药材。

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之功能,主治腰膝疼痛、两足软弱、阳痿遗精、胎动不安等。

杜仲还能降血压,有减少胆固醇吸收的作用。

杜仲是一种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树形整齐,枝繁叶茂,春暖花开,树皮灰白,折段树枝可见银白色胶丝。

杜仲是我国特产,全世界仅有一种,是我国珍贵的保护植物。

据研究,它是遭第四纪冰川摧残而幸存的植物之一。

早在两千多年前,杜仲就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至今已是名扬四海的贵重中药,杜仲以树皮入药,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作用,主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高血压等。

据科学分析,杜仲含有降压物质,对人体有持久的降压作用。

杜仲游离氨基酸极少,含有的少量蛋白质,是和绝大多数食品类似的完全蛋白,即能够水解检出对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

测定了杜仲所含的15种矿物元素,其中有锌、铜、铁等微量元素,及钙、磷、钾、镁等宏量元素。

药用杜仲,即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

其味甘,性温。

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的功效。

可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肝气虚引起的胞胎不固,阴囊湿痒等症。

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现代研究杜仲具有清除体内垃圾,加强人体细胞物质代谢,防止肌肉骨骼老化,平衡人体血压,分解体内胆固醇,降低体内脂肪,恢复血管弹性,利尿清热,广谱抗菌,兴奋中枢神经,提高白血球药理作用。

关于杜仲名称的由来,距天马公司有关人讲述,还有动听的传说:
在很多年以前,湖南洞庭湖货运主要靠小木船运输,船上拉纤的纤夫由于成年累月低头弯腰拉纤,以致积劳成疾,他们当中十个有九个患上了腰膝疼痛的顽症。

有一个青年纤夫,名叫杜仲,心地善良,他一心只想找到一味药能解除纤夫们的疾苦。

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告别了父母,离家上山采药。

有一天,他在山坡上遇到一位采药老翁,于是满心喜悦地走上前拜见,可老翁连头也不回地就走啦。

杜仲心急如焚,屈指一算离家已经三七二十一天,老母所备的口粮也已吃光,可至今希望渺茫,于是,他又疾步追上前去拜求老翁,并诉说了纤夫们的疾苦。

老翁感动泪下,赶忙从药篓中掏出一块能治腰膝疼痛的树皮递给杜仲,指着对面的高山叮嘱杜仲:“山高坡陡,采药时可要小心性命啊!”杜仲连连道谢,拜别了老翁,又沿山间险道攀登而去。

半路上,他又遇到一位老樵夫,老樵夫听说杜仲要上山顶采药,连忙劝阻:“孩儿,想必你家还有老小,此山巅天鹅也难以飞过,猿猴也为攀缘发愁,此去凶多吉少啊……”杜仲一心要为同伴解除病痛,毫不动摇,他艰辛地爬到半山腰时,只听见乌鸦悲嚎,雌鹰对
着雄鹰哀啼,好像也在劝他快快回去。

杜仲身临此境,真是心慌眼花,肚子也饿得咕咕作响,突然一个倒栽翻滚在山间,万幸的是身子悬挂在一根大树枝上。

过了一会儿,他清醒过来,发现身边正是他要找的那种树,于是拼命采集。

但终因精疲力竭,又昏倒在悬崖,最后被山水冲入飘渺的八百里洞庭。

洞庭湖的纤夫们,听到这一噩耗,立即寻找,找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在洞庭湖畔一山间树林中找到了杜仲的尸体,他手上还紧紧抱着一捆采集的树皮,纤夫们含着泪水,吃了他采集的树皮,果真腰膝痛好了。

为了纪念杜仲,人们从此将此树皮正式命名为杜仲。

杜仲的另一传说:
在湘西之魂---天门山,紧挨着一座大山---崇山,山里面的一个小山村里,住着一户人家,儿子李厚孝,为人忠厚老实。

一天,六旬老母突然患病,卧床不起。

李厚孝请医生诊治,服药数帖后,老母之病不见好转,李厚孝心急如焚。

医生告诉他,山崖上长着一种灵芝草,只要采回去,老母的病就有救。

厚孝立即背上药篓,拿着锄头,往崇山攀去。

舜放欢兜于崇山,峭壁如削,高耸入云。

为给老母治病,厚孝哪管山路奇险,攀岩越堑,终于采到了灵芝宝草,那喜悦的心情,难以表述,可是下峭壁时,一不小心扭伤了腰,手一哆嗦,咕碌碌摔下山去。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厚孝慢慢苏醒过来,摸摸宝草还在,心里就放心了,可是想爬却爬不起来,腰腿疼得钻心,只好咬着牙爬到一棵大树下,倚靠在树干歇息。

天很快黑了下来,朦胧间忽听到了鹤叫,睁眼一看,面前站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

厚孝挣扎着喊道:“老爷爷帮帮我,我得赶回家救老娘……”老者慈祥地笑着回答:“孩子,腰伤得不轻啊,莫动,待我给你医来。

”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个小葫芦,伸手从树上剥了一块树皮,树皮折断处,剥出细丝,塞进葫芦摇了三摇,树皮立刻化成水,老者给厚孝服下,不一会厚孝的腰就不疼了。

老者哈哈大笑扶起厚孝说:“孩子,快回家吧,老母还等着用药呢!”厚孝握着老人的手,千恩万谢,定要老人留下姓名。

老者指着大树吟曰:“此木土里长,人中亦平常。

扶危祛病魔,何须把名扬!”说完,骑上白鹤,飘然而去。

厚孝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并不解诗中何意,立即回家,将灵芝给老母吃下,药到病除。

几天后,厚孝又来到了那棵树下,只见树上长满了椭圆状有锯齿的绿叶,树粗且直,李厚孝认得这叫杜仲树。

厚孝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口中喃喃念着老者留下的那四句诗……啊!这不是“杜仲”二字吗?此木土里长,“木”旁放一“土”是“杜”,人中亦平常,“人中”是“仲”,莫非杜仲树能治腰伤?厚孝十分惊奇,剥下一块树皮带回家中,正碰到有个村民扭伤了腰,厚孝把树皮煎了,病人服下,果然有效。

杜仲是非常古老的树种,在地球第四纪(距今200多万年以前)冰川侵袭时,欧亚及北美大陆的众多杜仲植物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中部的山区由于复杂地形对冰川的阻挡,使少数杜仲有幸保留下来。

目前在湖南武陵山脉一带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杜仲栖息地。

杜仲,地球上只有1属1种,至今在世界各地尚未发现其近亲植物,故有“活化石植物”的美称。

杜仲是我国名贵特有的树种,称“土家神
树”。

国家已把杜仲作为珍稀树种列为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杜仲要长十几年才能开花结果,生长速度极慢。

在整个地球上,只有我国中部的武陵山脉一带才能见到天然的野生杜仲,资源极少。

杜仲生性奇特,有雌雄之分,我们发现在武陵山脉的天子山一带,土家族山民的家门口都种有杜仲,如果你只种一棵雄杜仲树或雌杜仲树你就是等了十年八年也只有这两棵,如这两棵杜仲树是一雄一雌的话,过几年家门口的杜仲树就会越来越多,所以杜仲是雌雄异株。

杜仲的叶、花、果实中富含改善细胞活力的核酸、抗癌作用强的绿原酸、含量比其他植物高出十几倍。

杜仲可以治糖尿病,同葛根一样含有异黄酮可以双向调节血压,不反弹。

同时还可以起到强筋骨,消除疲劳,提高身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作用,效果是维生素E的4倍;同时杜仲还能预防流感,抵御乙肝病毒,含有丰富的绿原酸,是近60个抗病毒药品的有效成份;饮用杜仲茶能使脂肪充分燃烧,达到美体瘦腰之功效,杜仲无毒,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

中国古代医药家对杜仲的认识和药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和明代医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都详细记载了杜仲的药用与保健功能,《本草纲目》曾曰:“其功效补肝肾、强筋骨、调血压……上焦之湿非杜仲不除,中焦之虚非杜仲不去,下焦之热非杜仲不利”两部巨著都把杜仲列为中药上品,古往今来,是誉满中外的地道药材。

杜仲,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药材,国家药材部门将杜仲、七叶一支花、灵芝、熊胆列入四大紧缺专控药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