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承志《北方的河》
北方的河读后感_北方的河读书笔记五篇

北方的河读后感_北方的河读书笔记五篇北方的河读后感_北方的河读书笔记五篇北方的河读后感1说实话,小桥流水的故乡扬州远没有奔放刚烈的新疆带给我更多的成长,每隔几年回家探亲的时刻都会在烟花三月的瘦西湖边轻抚嫩绿的杨柳,或是站在二十四孔桥上看水乡女子乌黑的发髻和她们手中斑斓的纸油伞。
扬州的烟雨可以养目,但我知道只有北方才给予我心灵的震撼和成长。
看了张承志的《北方的河》,知音般的倾诉感染着我,额尔齐斯河、渭河、黄河、黑龙江……这些北方的大河啊,在张承志的笔下变成了一幅幅生命的画卷,伴随着那个充满理想的年轻人打拼出灿烂的人生。
每一条河,便是一段人生旅程,河水的澎湃涛声载着我们的青春远航。
有意思的是,这些河我全部有幸前往,与男主角的历程相似,从俊美清冽的额尔齐斯河到泾渭分明的渭水边,再从汹涌湍急的黄河壶口到冰天雪地的黑龙江,我出生在陕西,生长在新疆,求学在东北,即使在地球的另一端,也踏遍北方国度加拿大的河流与冰川……诗人曾说过,大河是大地的血脉,我却对大河有另一种感觉,除了视觉、除了听觉,北方的河还给予我更多的东西,来自心灵深处,一种抽象却又复杂的感觉,这也是壮丽雄浑的北方给予我最广博的礼物,哦,我想到了——大河是大地的芳香。
闭着双眼也能感受,也能回想。
这芳香让我眼界宽广,让我灵魂纯净,让我性情坚强。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就是这感受吧,我深情地爱着北方,爱这些土地,爱这些河流,爱这些人们。
北方的河读后感2“完了,您他妈的再别想写河流了,至少30年,您写不过他了!”,这是作家王蒙在看完张承志《北方的河》后随口说出的评语。
“我再也不想写小说了”另一位女作家王安忆的感慨更为实在。
张的这篇中篇小说原载于1984年的《十月》,小说一经发表就以其沉潜自如的叙事角度,激情澎湃的文字组合、热情奔放的抒情风格、和厚重精实的文化底蕴征服了广大读者,尽管以后他先后推出《黑骏马》、《金牧场》、《心灵史》等不朽力作,但是在许多文学评论家看来,《北方的河》无疑是张最成功的小说。
读北方的河有感

激情迸发重获信心——读《北方的河》后感“我相信,会有一个公正而深刻的认识来为我们总结的:那时,我们这一代独有的奋斗、思索、烙印和选择才会显露其意义。
但那时我们也将为自己曾有的幼稚、错误和局限而后悔,更会感慨自己无法重新生活。
这是一种深刻的悲观的基础。
但是,对于一个幅员辽阔又历史悠久的国度来说,前途最终是光明的。
因为这个母体里会有一种血统,一种水土,一种创造的力量使活泼健壮的新生婴儿降生于世,病态软弱的呻吟将在他们的欢声叫喊中被淹没。
从这种观点看来,一切又应当是乐观的。
”张承志,一个响亮的名字,他是当代最具写作才华的作家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现代作家之一。
他游刃有余地穿行在汉、回两族的文化与生活的双重领域,汲取其中的精髓,并且发扬光大。
同样作为回族作家,他的艺术成就简直可以与写出了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穆斯林的葬礼》的女作家霍达相比美。
我相信,喜欢张承志的文字都是从他早期的小说《北方的河》开始的。
今天,我为能够时常读到张承志所写的那些与大地民众相融的散文作品而兴奋。
从《北方的河》到《黑骏马》,从《清洁的精神》到《牧人笔记》等等这个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被我一一借来阅读而不肯错过。
实话说,最初知道张承志这个名字,委实是由于偶然的机会在朋友的家里看到他的书才开始接触的,但当我看上他的第一本书《北方的河》开始,我边喜欢上他了。
《北方的河》有着开阔的气势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像布道一样,主观言说欲望过于强烈,艺术上也略显粗糙。
以我之见是张承志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小说。
因为它写出了昂扬进取、自强不息的风貌,其沉郁的抒情风格、强烈的思辩色彩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引起了我的极大激动。
就连王蒙读后也叹道:“看过他写的河,我想,你他妈的三十年别再写河了,”虽是戏言,但可以由此看出此作品的力度已可见一斑。
《北方的河》主要是发生在浩大的空间——黄土高原,黄河和永定河的汇合处为地点背景的,文章主要写的是:“他”不甘心平静的生活,决心报考人文地理的研究生,在考察中与她相遇,互相倾慕,“他”回北京为获得准考证而四处碰壁,在永定河边,“他”懂得了坚忍顽强。
《北方的河》范文读后感1000字5篇-5068儿童网

《北方的河》范文读后感1000字5篇 - 5068儿童网《北方的河》是一部主观抒情的小说,有人也把它叫作“心态小说”。
北方的河”是我们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的象征物。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北方的河》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北方的河》读后感1我最喜欢的一篇中篇小说——《北方的河》。
一个多么令人心潮澎湃的名字啊。
每当我看到书橱里面放着的这一本书,我总是感慨万千,总感觉有很多话要说。
其实,每一次想到这篇小说,耳边总会响起那首歌:生命就像,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是啊,多好的比喻啊!生命真的就像一条大河一样,有时宁静,宽广而又平和;有时奔腾豪放,充满热情。
这首歌真的与张承志的这篇小说不谋而合。
因为喜欢,所以逢人便推荐,但是,经常会有人问:张承志是谁啊?记得那是四、五年以前了,我向学生推荐。
有一个同学也这样问我。
我说你知道《黑骏马》么,他说不知道。
我说你知道腾格尔吗,他说那当然知道了。
我就给他慢慢解释:腾格尔演过一部电影,叫做《黑骏马》。
这部电影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小说的作者叫张承志,他还写过另外一篇中篇小说就叫做《北方的河》。
他的这两本小说分别获得了1981——1982年和1983——1984年的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学生一听成就这么高,就问我借这本书,我很高兴地借给他了。
我借书给别人最担心弄丢或者弄脏,不过这一次担心却是多余的,因为书第二天就回到了我的手中:老师,我看不下去,一点也不吸引人。
我只是笑笑,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不能强迫别人喜欢我喜欢的东西啊。
不过王蒙说过:他(张承志)怎么找到了一个这样好的、我要说是非凡的题目?王蒙还说:在看完《北方的河》以后,我想,完啦,您他妈的再也别想写河流啦,起码三十年,您写不过他啦。
这是王蒙在看完《北方的河》之后写的读后感——《大地和青春的礼赞》里面的话。
这是对这部小说最最充分的肯定,我觉得王蒙说的一点都不过分,因为张承志的这篇小说以河为题材,已经把河写透了。
以前我们总是说,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北方的河》读后感初中生600字范文5篇

《北方的河》读后感初中生600字范文5篇《北方的河》是张承志继《黑骏马》之后的又一部成功之作。
作品曾获1984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创作奖。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北方的河》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北方的河》读后感1北方的河这本书,主要包含拉《北方的河》和《黑骏马》这两篇中篇小说。
就总体而言,如果细究,作为一个女性而言,两篇我都不喜欢。
北方的河,讲述的是我考研究生的历程,从我决定考,我开始从黄河开始我的类似实地考察的游历(我觉得称为游历更好)在这路上有结识一个姑娘,我们一起从长河到湟水,最后回到北京,在这路上,其实我们对彼此都有朦胧的情愫,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共同的成长里都没有父亲,我们身上都有一个深刻的印记,十二岁的少女擦拭已故父亲身上的血,肚子里只有青枣的少年游过黄河。
不管怎样,我们一起去看过湟水岸旁,那支离破碎的陶碗,但是那又怎样呢?在我的心中,考研才是我头等大事,我生活的一切都是围着它转,即使姑娘一次又一次的来看我,及时姑娘最后结婚也要争取我的意见?故事的结尾,我成功拿到来考研的准考证,姑娘拍的照片上杂志了,这不是完美的结局吗?也许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那片土地。
黑骏马,故事是由一首藏谣开始,或者就是一首藏谣。
青梅竹马的少女,年迈慈祥的老奶奶,一匹风雪夜里的黑色马驹儿。
亲爱的索菲亚,待我我学成归来,我们就成亲。
多么美好的故事阿!但是谁又会知道我的索菲亚会被黄毛鬼玷污,姑娘大着肚子防备眼神,即使我刚从和黄毛鬼的打斗中受伤回来。
噢,还有一个进修的机会等着我。
所以我和我最亲爱的姑娘分离了,这怪我么,不怪我,怪只怪险恶的世界。
但是时隔十四年了,我想要找回曾经的姑娘,虽然姑娘终究没听老奶奶的话,嫁到河那边去了,死也不见亲人。
终于见到姑娘了,姑娘不再是是姑娘了。
其实我很喜欢后面姑娘和我见面的场景,姑娘不再是曾经的姑娘,你能感受到姑娘在生活的历练中变的坚韧,如飘中的斯嘉丽,能够撑起一片天。
但是隐藏下面的柔软的心,却还在,不然也不会说,巴帕,以后把你的儿子给我养吧。
《北方的河 》(张承志作品)读后感

《北方的河》读后感在老师强烈的推荐下,我最近一直在看这本小说,虽然刚开始看的时候,一切都感觉都很平淡,没什么太吸引人的地方,比如文章刚开始讲述一个即将要考研究生的男主人公对河的热爱,我几乎是比较忽略对河流描写的细看,随着作者思路的延伸,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以有血有肉的社会,包括那个时代的各种黑暗、各种压迫、各种不自由和无奈以及反抗.....老师上课拿着本书的作者对人物情感处理的描写与金庸小说作对比,在《北方的河》里有表现情感,比如在刚开始的时候,男主人公在车上看见文艺女青年的背影,内心的独白,对女青年的远距离“审美”;然后到在黄河边上两人之间互相倾诉童年,男主人公没有父亲,女青年在十二岁那年父亲被红卫兵杀害,两人之间的表情及内心独白都描写的非常真实而且不突兀;在回到北京之后,女青年的压力和“研究生”的一系列遭遇和不敢互相倾诉导致最后的分离让读者感到很惋惜;对比张承志的描写和金庸笔下的描写,我确实感觉到金庸老师不太擅于进行感情的描写,而且也没有三角恋的情节(在张承志的书中最后就有华北和女大学生和研究生的三角恋关系),简化了人物的感情表达,反正有些怪异读起来。
我特别欣赏张承志能把人物描写的特别逼真,感觉这样的人就活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
我在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和书中女大学生的感觉一样,感觉“研究生”太理想主义了、太孤芳自赏了、不太喜欢。
但是看到最后,我还是很喜欢“研究生”的角色,他敢拼,虽然有的时候也会害怕比如在他知道自己准考证拿不到的时候,但是这个时代不会停止他前进的脚步;女青年和华北比较适合在一起,男主人公应该有一个和他一样大方、敢拼的女子和他成为伴侣,但是文艺女青年不行,她需要一个能让她成功的人来指导她前进,而这些“研究生”给不了,华北是一个可以真正帮她成功的人,文中有一段讲述华北和“研究生”大吵的事,从侧面也写出了那个时代对青年人的束缚和压迫,生活的艰难等等,感触很深。
最后一个感触就是,文章到处都是河,作者先是写自然景观的河,然后写河像自己的父亲,最后写各种人是各种河,又不一样的体会,这也将河的精神得到了升华,河的品质得到了阐释,是一部很优秀的作品!好的作品教会我很多东西,我也一直在从中受益,以上是自己的一些小心得体会,期待老师批评指正!。
追问生命的精神图腾--重读张承志《北方的河》

R i v e r , Y o n g d i n g R i v e r , he t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R i v e r a n d S O o n . T h e y
a l l i n t e r p r e t” my ”i n q u i y r i n t o l i f e a n d s p i r i t t o t e m i n c o n t e mp o —
Ch e nL i Ab s t r a c t I n t h e p a s t t h r e e d e c a d e s , t h e a e s t h e t i c c o n s u mp t i o n o f ” T h e Ri v e r i n he t No Ah ”b y Z h a n g C h e n g z h i ma i n l y f o c u s e d o n
渡一条河 , 后来——完全是命里注定 , 你横渡了那条黄} 可 。 ” _ 1 _ 在后来 得知徐华 北 已然爱 上女记 者时 ,往 事又 浮上心 头 ,
“ 你的那些故事还 留在额尔齐斯河 边上 , 尽管 人们都 已经不 再用那河边上的规矩待人律 己, 可是那条河记着一切 。那条 流 往 北冰 洋 的 河 看重 诺 言 和 情义 ,也 看 重 人 的 品质 。 ” l l 】 “ 只是 我不同意你那么多地写到额尔齐 斯河 , 那 条河是被 哈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o t h e r g r e a t i r v e r s . ” T h e Ri v e r i n t h e N o ah ” u n - d e r t h e c o n t e x t o f o v e r a l l i ma g e i n c l u d e s t h e Ye l l o w Ri v e r , Hu a n g
阅读张承志

阅读张承志一阅读张承志是从《北方的河》开始的。
当然在读到这本小说前我早已听过他的名字。
《北方的河》的内容提要就吸引了我,正合我当时单纯而满怀雄心壮志的我的心境,我是带着心向往之的激动去读它的。
事实上,一开始读它我就不能不为之激动,那哲思,那激情、那执着,也有别于我以前读过的各种小说,这不像小说,更像一首诗,我感到一种冲动,一种想飞越眼前狭窄单调的世界,飞向一个广阔的世界,当时读完就写了一篇《让青春飞扬》投到校广播站。
不过作为小说,我是感到有些失望和不满足的,似乎激情刚被激起就没了下文,人物、情节都太少太简单,与我由内容提要所展开的想象相差太大,让我感觉激情无处投放。
但不管怎么样,《北方的河》还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它让我感受到一种纯真的热情,对祖国对事业对人生的真挚热情,只是它不像一般习惯的从外部世界来体现、印证,而是主要通过内心世界来表达的。
《北方的河》张承志著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二这种强烈的印象使我后来在书店看到张承志的小说时便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就是这本《回民的黄土高原》。
初读很吃力,比《北方的河》吃力多了,感觉迥然不同,但耐着性子读下去,终于读得有种欣喜、兴奋充入身心。
情节依旧简单,文字仍旧凝炼乃至晦涩,但在这晦涩之中我渐渐把握到同样单纯的主题,真的是让人惊讶的单纯《大阪、《九沟》等,而这单纯却让我深深地感动,甚至比《北方的河》还让我感动,那是怎样一种艰难,又是怎样一种执着呀。
不过,它却让我冷静多了。
《北方的河》曾让我产生飞越眼前单调狭窄世界的冲动,读了这本小说后,我才认识到自己的浅薄与可笑,那里的种种同样是甚至是更加单调狭窄的,而不仅仅是艰辛,那需要怎样一种勇气和心力,我由衷地敬佩张承志。
但这本小说的中长篇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心灵史》我却还是难以理解也难以喜欢的,这原本更是他心灵的自由表白,但也许也更集中了他的偏激、沉重和晦涩,也许是我太浅薄。
《回民的黄土高原》张承志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三买下《荒芜英雄路》这本张承志的随笔时,我是作好了“啃”的准备的。
《北方的河》读后感

《北方的河》:对生命与自然的探索《北方的河》是张承志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84年。
这部作品以一位大学毕业生报考人文地理研究生的过程为背景,通过他对北方几条大河的考察、追忆和神往,展现了一个北方青年对生命与自然的探索。
首先,我被小说中对北方大河的描绘所吸引。
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将北方的河呈现得雄浑、壮阔、绚丽。
这些河流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北方青年心灵的寄托和向往。
它们奔腾不息,汹涌澎湃,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坚韧。
在北方青年的眼中,这些河流不仅是地理的存在,更是他内心深处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与追求。
其次,小说中的主人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个充满热情和坚定的青年,对生命和自然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
他报考人文地理研究生,不仅仅是为了学术研究,更是为了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和方向。
在考察北方大河的过程中,他不仅了解了河流的地理特征,更深入地感受到了河流所蕴含的生命力和自然之美。
此外,小说中的爱情线索也为作品增色不少。
主人公与一位女摄影记者的相遇和相知,为他的作品增添了一份柔情和温度。
他们的爱情不仅是对彼此的认同和支持,更是对生命和自然的共同追求和敬畏。
这种爱情不仅让人感动,更让人对生命和自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总的来说,《北方的河》是一部深入人心的作品。
它让我对生命和自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对北方的河流和自然景观产生了更多的向往和憧憬。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哲学思考的作品。
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敬畏自然,与大自然建立和谐共生的关系。
同时,它也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方向,寻找自己内心深处的追求和信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张承志《北方的河》
读张承志的《北方的河》,就像读一首理想主义的诗,一首深刻的人生哲理诗。
读他的《北方的河》就像在憧憬一个梦,这篇小说在现实主义的基调上充斥着一种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读着《北方的河》,就像在追逐梦想的路途中的一次跋涉。
张承志的小说中总是充斥着对祖国河人民命运的关注,他在现实中感到迷茫,但同时又充满了希望,对伟大的祖国充满着深沉的爱和无比的死心塌地的信任,正如他在小说开头一段中所说的:
“对一个幅员辽阔又历史悠久的国度来说,前途最终是光明的。
因为这个母体里会有一种血统,一种水土,一种创造的力量使活泼健壮的婴儿降生于世,病态软弱的呻吟将在他们的欢声叫喊中被淹没。
“
作者对他的祖国是自信的,对他自己是自信的,这也使《北方的河》中的“他”也充满了自信。
小说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被北方的河惯坏了的野孩子,北方的河用它特有的狂野河宽容娇惯了在它的怀抱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小说中的“他”是一个知青,是一个伟岸的充满着青春活力的人物,他热爱北方,尤其热爱北方的河,北方的这些河曾使他干瘪的灵魂一度饱满,在这些奔腾的大河中,他追寻着人生的真谛,从一条河到另一条河,他在追寻中成长,健壮,成熟。
从无定河到黄河、到湟水,从追忆中的额尔齐斯河到梦想中的黑龙江,北方的这些大河见证了他的成长。
“他”是在北方的河的爱抚和关照下成长起来的,是黄河的粗糙又温暖的安慰使他成长,永定河的沉静、含蓄和宽容让他成熟,
黄河,作者在小说中重点描写的一条河,黄河是北方的第一大河,它是北方最伟大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孕育出了华夏文明,所以作者在小说中说:
“我觉得———这黄河像是我的父亲!”
黄河孕育了“一个犷的大自然,一个广阔的世界”——北方,黄河中凝聚着一种深重的历史沉淀,让我们一代代地去解读、去发掘。
在小说中,黄河的出场是震撼的,是阔大的
“大河深在谷底,但又朦胧辽阔,威风凛凛地巡视着为他腰折膜拜的大自然”
正是在这种粗糙又温暖的大河的安慰下,使他长成了一个健壮的,坚强的青年,一个在爱情和友谊、背叛与忠贞、锤炼与思索中站起来的战士,在他的生命流程中充满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事业的诚挚热爱、对爱情忠贞不渝。
“他”用“他”那充满着激情与梦想的青春走遍了北方,去追寻一条条北方的河的足迹,这些河也从未让他失望过,给他带来了一个个的奇迹。
虽然在最初见到永定河时他觉得这是一条屈服的河流,但最终他发现
“永定河没有屈服“,”这并不是一条屈辱的驯服的浅流。
听那石头落水的声音,那声音里充满着深沉的坚忍和力量,永定河没有屈服。
“
小说中“他”的形象是饱满的,是有血有肉的,它不是作者的一种观念化和抽象化的机械地创造出来的产物,它与生活是那么地贴切,是一个平凡的但又丰满的生活中的英雄,一个搏击风浪的勇者。
但是他具有这些光环的同时,他也并非是完美无缺,他开始是一个稚嫩的、被那些北方的河惯坏了的野孩子,他偏执而且自信,用他的标准划分人类并强烈的对他们或爱或憎。
但他敢于正视自己,他有强烈的自信去面对生活,他相信未来,执着地追求理想,永不言弃。
对事业他是执着的、果断的。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轻易地解读出他对两种事业的孜孜追求,一
个是看得见的,是辛苦但又博大的地理学,还有一个是不流于表面的,是深藏于文本中的需要我们解读的,直到最后他才告诉我们的,
她笑着说道:“研究生,等你考上并且念完了研究生,得到了学位,而且——也许将来当上了讲师、副教授或者教授以后,你准备做些什么?”
“哦,我没有想到那么远,”他沉吟着回答,“不过,我在想,恐怕我会再次改行。
”
“改行?”她大大地震惊了,“改行?干什么?”
“我想写诗,”他低声回答道。
对于地理学,起先他是明确的,他自信他能在这个世界里找到一个他最喜欢的位置,他相信这个位置就是地理学,“是地理,毫无疑问,只有地理”。
为了这个目标,他去了黄河、湟水、永定河,他还想去看黑龙江。
他要研究这些江河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形态。
是他那曾有过的“面对着那伟大的、劈开了大陆、分开了黄土世界和岩石世界的浩莽大河的时刻”的记忆鬼使神差地使他一步步走向地理学的王国。
河流是神奇的,尤其是北方的河,它有着深厚的内涵,就像黄河的狂野,额尔齐斯河的坚定,永定河的沉静、含蓄和宽容。
他从这些北方的河中研究地理、解读生活、挖掘诗意。
同时,他把现实中的一切生活都赋予了一种河流的内涵,当他坐火车时,他感到“列车也是一条河”,一条汹涌的河,当他去拜访他未来的导师柳先生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同样的状态,“他入了神地听着,觉得这位老人的思索也像一条伟大的河,”正是这些看得见的北方的河和看不见的河使他窥探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诗的世界,所以他对我们说:“我要写一首诗”,他窥探到了这个殿堂并毫不犹豫地爱上了它,虽然它的开头写得乱七八糟。
“不过----我相信能写出来,”他说,这是他的自信,他的执着。
他写诗的梦想是在他游黄河的时候萌生的,
这不仅仅是河流地貌,也不是地理学,这是一支歌,一曲交响乐,是一首诗
这些河流在他的脑海里飞旋激荡,使他兴奋得晕眩,让他窥探到了那一扇殿堂的门径,他看到了那么多熟识的面影和那么多生动的故事。
这些就是他的那首诗——《北方的河》。
这是他为自己的诗找到的题目。
但是这首诗的开头并不顺利
“我也知道,这开头糟透了,“他说,”这些开头全应该撕掉。
“
他曾经是那么自信,他认为只有给他一个精神饱满的晚上,只有一个寂静的环境,那些东西就会一片瀑布或者一股火焰一样直接喷到稿纸的格子里,不过后来他明白那些东西不是喷涌,“而是我拼命地挤,挤出来的全是一下又干又瘦的瘪三儿”,虽然不是很成功,但这个自信的战士没有屈服,他也不会屈服,他用他那有力的声音告诉我们,“我会把它写出来的”说得是如此的掷地有声。
这个世界存在着一个真理——天道酬勤,所以最终他成功了。
他举起自己的诗稿,在粗厉的风啸声中朗读起来。
他读着,激动地挥着手臂。
狂风卷起雪雾,把他的诗句远远抛向河心。
他读着,觉得自己幼稚的诗句正在胸膛里升华,在朗诵中完美
他成功了,找到了他自己的位置,他放弃了他的地理学,须知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美。
放弃异味着一种成长。
理想的追求是这样,爱情也是如此,小说中的“他”与女主人公的爱情是含蓄的,它开始于狂野粗糙的黄河,结束于含蓄宽容的永定河,最终,他们在一曲凄凉的冈林信康的歌声中结束了他们悲壮的爱情,
你的疼痛的深切
我当然不能理解
为什么我们离得远了
其实一直是近在眼前
是呵,我就是我
我不能变成你
就连你在那儿独自苦斗
我也只能默默地注视
我们两人都经受着考验
而你究竟是我的谁
如果一切将从此崩溃
那么我又曾是你的谁
他们的爱情在凄凉的歌声中落下帷幕,结束得那么凄美绝伦,在那宽容的永定河边上,他们宽容地、真诚地为对方祝福,她找到了她的岩石,而他,找到了他的北方的河,同时还有他心目中的那个“她”。
她会心甘情愿地跟着我从一条大河跑向另一条大河。
她有本事从人群中一把抓出我来,火辣辣地盯住我不放。
她一眼就能看清两块石头之间的不一样。
她会在我们男子汉觉得无法忍受的艰难时刻表现得心平气和,而我则会靠着她这强大的韧性,喘口气再冲上去。
她身上应当有一种永远使我激动和震惊的东西,那就是你的品质,妈妈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她”是一个搞摄影的,她见过真正的生活,懂得艺术。
她的生活历程相等于“他”来说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另一种可能,她能让那个偏执的、自信的战士得到修正。
她孜孜地追求着艺术,解读这生活,她在湟水边上拍了一张静物,那是他们复原的一个彩陶罐,这是她最喜欢的一副作品,因为它像生活一样,她觉得她的生活是破碎的。
所以她虽然坚强,是一个有着极强的人格魅力的女性,但作为一个女人,她也会累,需要休息,所以她也需要一块岩石,一块可以让她休息的岩石,所以她最后离开了他,选择了一块可以让她休息的岩石,让我们在此为她祝福。
《北方的河》与张承志的许多小说一样呈现出一种诗话小说的倾向,他的小说中蕴含着强烈的节奏感。
他以诗的精神来结构小说,从而是小说达到了诗的境界,他所写的北方的河就是小说主人公的那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