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
新疆北疆简介

新疆北疆简介新疆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
它的北部是北疆地区,拥有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北疆地区包括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等地。
北疆地区地势高大峻峭,山脉纵横交错,其中最著名的是天山山脉。
天山山脉横贯北疆地区,它是中国最高的山脉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山脉之一。
天山山脉以雄奇险峻的峰峦和壮丽的冰川景观而闻名,吸引了许多登山爱好者和旅游者。
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壮观的雪山、翠绿的草原和清澈的湖泊。
北疆地区的气候条件多样,由于地形复杂,温差较大。
大部分地区属于寒温带干旱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短暂而凉爽。
在高山区域,冬季气温极低,而夏季则凉爽宜人。
这种气候条件适宜一些特殊的植物和动物生存,例如雪豹、骆驼和马兰等。
北疆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等。
这些资源对于新疆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北疆地区,人们可以看到油田、煤矿和天然气开采场,这些都是新疆经济的支柱产业。
除了自然资源,北疆地区也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伊犁地区,人们可以参观到古老的伊犁河谷城堡和著名的胜利塔。
在塔城地区,人们可以游览到塔城古城和石窟艺术等景点。
在阿勒泰地区,人们可以欣赏到独特的哈萨克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
在博尔塔拉地区,人们可以参观到古老的城堡和寺庙。
北疆地区的经济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这里的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小麦、玉米、水果和蔬菜等农作物。
畜牧业也十分发达,人们养殖着牛、羊和马等。
此外,北疆地区还以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业为重点发展方向,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游客。
总的来说,新疆北疆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悠久的地方。
它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发展潜力巨大的经济而闻名。
北疆地区的发展对于新疆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北疆地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索其独特的魅力。
我的家乡新疆伊犁

-
01
历史沿革
05
经济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02
地理环境
06
文化
03
自然资源
07
美食
04
人口民族
08
总结
我的家乡新疆伊犁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首府伊宁 市,西邻霍尔果斯市,北接博乐市,辖塔城地区乌苏市,阿勒泰地区 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富蕴县、福海县、哈巴河县、吉木乃县6个县 (市),以及伊犁州伊宁市、霍城县、巩留县、新源县、昭苏县、特克 斯县、尼勒克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8个县(市),是中国唯一以"新 疆"命名的自治州
3
动植物资源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动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有野生动物300余种,其中 珍稀动物有雪豹、紫貂等;野生植物有2500多种,其中珍贵植物有雪莲、
4
人参等Βιβλιοθήκη 人口民族截至2021年3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常住人口为 684958人;其中汉族373766人,占54.75%;哈萨克族189955人,占27.75%;维吾尔族 95220人,占13.83%;回族38963人,占5.63%;蒙古族11590人,占1.68%;其他民族34874 人,占5.06%
的那达慕大会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盛会,也是游客们体验哈萨
克族文化的好机会
美食
美食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美食 以哈萨克族特色为主,同 时也融合了其他民族的风
味
其中最著名的美食是羊肉 和奶制品
羊肉是哈萨克族人的主要 肉类来源,可以烹饪成各 种美食,如烤全羊、羊肉
串、羊杂碎等
奶制品也是哈萨克族人的 重要食品,包括奶茶、奶
新疆伊犁旅游攻略

新疆伊犁旅游攻略一、简介新疆伊犁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一个风景秀丽、多样化的旅游目的地。
伊犁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您介绍伊犁地区的主要景点、特色美食、交通线路和旅行建议。
二、主要景点1. 伊犁河谷伊犁河谷是伊犁地区最迷人的景点之一。
这里有雄伟壮观的山脉、绵延起伏的草原、清澈见底的湖泊和平静流淌的河流。
在这里,您可以参加刺激的漂流活动,欣赏壮丽的自然景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 伊宁市伊宁市是伊犁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这里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和文化遗址,如伊犁回民街、伊犁博物馆等。
游览伊宁市,您可以领略到伊犁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3. 天山天池天山天池是新疆的著名景点之一,也是伊犁地区的重要旅游景点。
这个高山湖泊位于天山山脉的中心,其碧蓝的湖水和周围雄伟的山峰相得益彰,十分壮观。
您可以在这里参观风景区,欣赏湖泊和山脉的美丽。
4. 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地区是伊犁地区最西部的一个地区,也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
这里有大片的草原、雄伟的山脉和湖泊,还有许多原始社会的石窟和壁画。
如果您对探险和户外活动感兴趣,阿勒泰地区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景点。
三、特色美食在伊犁旅游中,您一定要尝尝当地的特色美食。
以下是一些您可以尝试的美食:•羊肉串:新疆以羊肉美食而闻名,在伊犁地区也不例外。
烤羊肉串是一道经典的美食,肉质鲜嫩多汁,配上特制的调料,美味无比。
•拉条子:拉条子是一种传统的新疆面食,通常由面粉制成,形状像宽而扁的面条。
拉条子有多种吃法,可以炒、煮或烩,口感软糯、味道香浓。
•烤全羊:烤全羊是新疆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
整只羊经过腌制后,挂在火炉上慢慢烤制,外酥内嫩,肉质鲜美。
•馕包子:馕是新疆人日常的主食,也是一种类似馒头的面食。
馕包子是将肉馅包入馕中烘烤而成,肉馅鲜香、馕皮松软,非常美味。
四、交通线路伊犁地区有完善的交通网络,方便游客前往各个景点。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交通线路:1.乘飞机:如果您来自其他城市,最快捷的方式是乘坐飞机到达伊宁机场。
关于伊犁州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思考

二、 伊犁州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状况 伊 犁 州 有 国家 级兴 边 富 民行 动试 点 县 、 点县 2个 , 别 是霍 城 县 、 敏 县 , 自治 区级 兴边 富 民 重 分 额 有 行动试点县 、 重点县 3 , 个 分别是富蕴县 、 昭苏县、 青河县。 自实施“ 兴边富民行动” 以来, 这些试点边境地
的基础设施薄弱, 教育文化 , 医疗卫生条件落后 , 贫困人 口比例较高 , 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逐渐拉大 , 已影 响到社会 主义和 谐边疆 的建设 。更 重要 的是伊犁 的大 多数 哈萨 克族 与邻 国哈 萨 克斯坦人 属 同一部
落 。 的还 有相 同文 化 的骨 肉同胞 关 系 , 有 上世 纪六 十年代 初 发 生 的伊 犁边 民外逃 事件 , 然是 多方 面 原 虽 因造 成的 . 但有 一个 不容 忽视 的原 因就是 当时伊犁 的经济落 后 , 民生 活 困苦 。边境 兴 则边 疆 兴 , 边 边境 治 则边疆 治 。 民富则 边防 固。所 以兴边 富 民是伊 犁 州经济 社会 发展 的重 要战 略 目标 , 边 事关伊犁 州全 面建
设小康社会全局。同时也是实践“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的具体体现, 是扩大开发 特别是面 向中亚开发 的客观需 1 ,是边境地区各族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贫 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举 要
措 。实施好这 项工程 , 有利 于伊犁 州的经 济发展 、 民族 团结 、 社会 和谐 、 边疆 稳定和 边 防巩 固 , 于促进伊 对 犁州 经济社会 全面协 调可持 续发展 , 实现物 质文 明、 政治文 明和精 神文 明的全 面进 步具有 重大 意义 。
葡萄产业 , 天 国际公 司为龙头 的酿 酒产业 , 以新 以黑老大食 品公司 、 昌泰工 贸公 司为龙头的打瓜籽产业 , 以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
自治州成立于1954年11月,管辖塔城、阿勒泰两个地区和10个直属县市,首府设在伊宁市,是全国唯一的既辖地区、又辖县市的自治州。
全州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人口408.33万,有哈、汉、维、蒙、锡伯等47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25.5%,汉族占45.2%,维吾尔族占15.9%,回族占8.3%,蒙古族占1.69%,锡伯族占0.83%。
自治州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四、七、八、九、十师和新疆矿冶局、天西林业局、阿山林业局、新疆卷烟厂、阿希金矿等一批中央和自治区直属企业。
一、自然资源概况水土光热资源丰富。
自治州有可耕地200万公顷,现已开垦利用90多万公顷,耕地后备资源充足。
境内有伊犁河、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额敏河等大小200多条河流;有冰川2906条,总面积3432平方公里,储水量1166亿立方米;地表水年径流量363亿立方米,占新疆总径流量的41%。
水能蕴藏量1248亿千瓦,占新疆的37%,可建梯级电站81个,电能蕴藏量1094亿千瓦时。
气候温和,无霜期103--191天,年日照时数在2699--3158小时之间,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天然草场总面积约2000多万公顷。
森林面积18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69%。
矿产资源极具开发潜力。
目前已发现矿种9类86种,其中铍、白云母、钾长石储量居全国之首,铜、金、硫铁矿、钴等23种矿产储量居新疆之首,煤炭远景储量约为4771亿吨。
州内有新疆最大的金矿阿希金矿,全国规模最大的铜矿阿舍勒铜矿。
石油勘探正在加紧进行。
旅游资源独特。
伊犁是新疆旅游资源富集区之一,当今世界旅游业追求的阳光、水域、沙滩、绿色、空气五大要素,自治州应有尽有;地理景观、水体景观、生物景观、文物古迹、民俗风情、休闲求知健身等六大旅游资源类型一应俱全。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浓郁的民俗风情,独特的草原文化,众多的名胜古迹,向西开放桥头堡的地理位置,为开展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人文历史旅游、跨国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探析伊犁州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问题之根源

J u n l fYi ee Fra bibliotek r m mu it ryI si t o r a Li o Pr fcu eCo ns t n t u e Pa t
民 主 与 法 制 研 究
探 析 伊 犁 州 突 发 公 共 事 件 应 急 管理
中存 在 问 题 之 根 源
( 防范意识缺 乏 一)
是 虽然许 多政府 和领 导 已经认 识到应 急 管理 的主 要 目标 是预 防和 减 小突 发公共 事件 发 生所造 成 的损 失 , 也强调 “ 预防为 主” 但思想 意识上还存 在追 求“ 发生事故 、 , 不 无群 体事件 , 无大规模 上访” 的管理 目
一
标, “ 使 稳定工作 ” 变为“ 会控制 ”这势 必将激 化一些 潜在 的矛 盾 , 社 . 导致 突发事件 因隐瞒或 不 当压 制而“ 小
文化 并存 。 以及 复杂 的民族宗教 问题和 复杂的地 理、 周边环 境等特 征 , 这一地域 特点客观 上 为 国内外的 民
族分裂 主义势力 、 宗教 极端主义势力和 恐怖主义势 力进行破坏活 动提供 了可乘之机 。当前 , 随着伊 犁州各 项改革 日渐深 入 . 利益格 局不断 调整 。 民 内部矛盾 开始 凸显、 人 刑事 犯罪进入 高发期 , 敌斗 争 日趋 复杂 。 对 “ 三股 势力” 常利用这些 问题对群 众挑拨 离间 、 常 兴风 作浪 , 发公共 事件发生 的频率和 危害 性不 断增加 。 突 对此 . 如果 不能及 时妥 善加 以解决 , 就有 可能发展成 为较 大规模 的政 治事件 。 因此 , 构建完善 的应 急管理体 系、 提高政府 应急管理 能力 已经成为 维护社会稳定和 国家安全迫在 眉睫 的任务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理概况与生态环境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理概况与生态环境王友文(1.伊犁西部生态科学研究中心新疆伊宁 835000;2。
伊犁师范学院新疆伊宁 835000)摘要: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天山北路,土地广阔,水草丰美,耕牧兼宜,清代历史上曾是全疆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所在。
文中从四个方面全面系统介绍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地理概况与生态环境: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行政区划;二、伊犁州的地形地貌;三、伊犁州的气候条件;五、伊犁州的冰川、河流、湖泊。
作者简介:王友文 1949-,男,陕西蓝田人,研究生,伊犁师范学院伊犁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合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伊犁西部生态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研究方向:生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伊犁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新疆实施生态建设和改善民生联动战略研究》(批准号:11BJY028)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行政区划(一)地理位置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州,成立于1954年10月,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西北部,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地理位置处于北纬40°14′--49°10′45″,东经89°9′42″--91°01′,国土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约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面积五分之一。
从东北至西南与蒙古、俄罗斯、西面与哈萨克斯坦为邻,北面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相连;东面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邻,南面与阿克苏地区连接。
以南部天山(天山山脉)为天然分置线。
伊犁州地缘区位优势突出,是新疆和全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商埠和国际大通道。
边境线长2019公里,其中与蒙古国边境线长628公里,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边境线长1391公里。
在边境线上,有霍尔果斯、巴克图、吉木乃、都拉塔、木扎尔特、阿黒土拜克、塔克什肯、红山嘴等8个国家一类口岸,年过货能力1000万吨。
从连云港经陇海、兰新铁路由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直至荷兰鹿特丹港的新亚欧大陆桥,横贯伊犁中西部。
伊犁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类型

伊犁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类型伊犁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类型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州、伊犁,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天山北部的伊犁河谷内,成立于1954年,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伊犁气候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伊犁气候特点类型伊犁河流域属大陆性温带气候,降水较多,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由河谷西部200mm左右逐渐上升到河谷东部山区的600~700mm。
春温回升迅速但不稳定、降水较充沛,易出现寒潮、大风、雪崩、洪水、地质滑坡等灾害;夏季山区多雷match雨冰雹,少酷暑,雷暴、冰雹、大(暴)雨、洪水、地质滑坡等灾害天气较多,全疆降雹之冠的昭苏县降雹年平均20d,最高的一年达32d;秋温下降快,降水少,是全年最干旱的季节;冬季少严寒、1月平均气温是北疆match最高的地区、积雪丰厚,冬季雪灾,常使畜牧业和交通造成损失。
河谷平原四季分明,冬春略长,光热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在2699~3158h之间,适宜农作物的种植;河谷近山地区春长夏短;昭苏盆地冬长无夏,春秋相连。
伊犁河流域(含支流)逆温气候资源丰富,两岸均有逆温带存在,逆温夏季强度弱而浅薄,夜间形成日出后消失。
冬季逆温强度强,厚度大,一月份平均厚度950m,最大可达2077m,距河床100~1000m 以内是逆温效应最佳地带。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伊犁的气候向暖湿方向变化,降水量有增大的趋势,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冬季气温增暖明显,春秋季有效积温明显增多,喜温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伊犁的地理环境气候伊犁州极端最高气温42.8℃,极端最低气温-51.0℃,其中伊犁河谷年平均气温10.4℃,塔城地区年平均气温8.7℃,阿勒泰地区年平均气温5.8℃。
年平均降水量:伊犁河谷417.6毫米,山区600毫米左右;塔城盆地342.7毫米,山区400毫米左右;阿勒泰山区202.6毫米;其余地区100-200毫米。
年平均日照时数:伊犁河谷2898.4小时;塔城地区2714.7小时;阿勒泰地区2976.8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
自治州成立于1954年11月,管辖塔城、阿勒泰两个地区和10个直属县市,首府设在伊宁市,是全国唯一的既辖地区、又辖县市的自治州。
全州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人口408.33万,有哈、汉、维、蒙、锡伯等47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25.5%,汉族占45.2%,维吾尔族占15.9%,回族占8.3%,蒙古族占1.69%,锡伯族占0.83%。
自治州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四、七、八、九、十师和新疆矿冶局、天西林业局、阿山林业局、新疆卷烟厂、阿希金矿等一批中央和自治区直属企业。
一、自然资源概况水土光热资源丰富。
自治州有可耕地200万公顷,现已开垦利用90多万公顷,耕地后备资源充足。
境内有伊犁河、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额敏河等大小200多条河流;有冰川2906条,总面积3432平方公里,储水量1166亿立方米;地表水年径流量363亿立方米,占新疆总径流量的41%。
水能蕴藏量1248亿千瓦,占新疆的37%,可建梯级电站81个,电能蕴藏量1094亿千瓦时。
气候温和,无霜期103--191天,年日照时数在2699--3158小时之间,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天然草场总面积约2000多万公顷。
森林面积18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69%。
矿产资源极具开发潜力。
目前已发现矿种9类86种,其中铍、白云母、钾长石储量居全国之首,铜、金、硫铁矿、钴等23种矿产储量居新疆之首,煤炭远景储量约为4771亿吨。
州内有新疆最大的金矿阿希金矿,全国规模最大的铜矿阿舍勒铜矿。
石油勘探正在加紧进行。
旅游资源独特。
伊犁是新疆旅游资源富集区之一,当今世界旅游业追求的阳光、水域、沙滩、绿色、空气五大要素,自治州应有尽有;地理景观、水体景观、生物景观、文物古迹、民俗风情、休闲求知健身等六大旅游资源类型一应俱全。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浓郁的民俗风情,独特的草原文化,众多的名胜古迹,向西开放桥头堡的地理位置,为开展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人文历史旅游、跨国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这里雪峰巍峨、冰川瑰丽、草原无垠、林海苍茫。
有神秘的喀纳斯湖,静谧的赛里木湖;奇逸的果子沟,美丽的那拉提、唐布拉、恰西草原风光。
古丝绸之路横贯全州,留下了丰富珍贵的文物古迹。
全州有规模的景区(点)27个,达到国家质量等级旅游区(点)9处。
以那拉提、唐布拉、库尔德宁为中心的草原风情游;以伊宁市、伊宁县、察布查尔县、霍城县为主的伊犁河谷休闲游;以将军府、钟鼓楼、靖远寺、圣佑庙、八卦城为主的文物古迹游;以霍尔果斯口岸、木扎尔特口岸为主的跨国边境游,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地缘优势突出。
自治州边境线长达2000多公里,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接壤,是新疆和全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商埠和国际大通道。
沿边有霍尔果斯、巴克图、吉木乃等8个国家一类口岸,其中霍尔果斯口岸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公路口岸,具有年进出口货物200万吨,出入境人员300万人次的通关能力。
目前,霍尔果斯口岸建立自由贸易区工作正在加紧运作。
伊宁市和塔城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沿边开放城市,并设有边境经济合作区。
奎屯市设有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我国铁路最西部的货运编组站。
霍城县设有省级清水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
2003年,自治州国内生产总值277.04亿元,一、二、三产比重分别为34.7∶29.7∶35.7,财政收入13.06亿元。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全州实现农业总产值126.58亿元。
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176.75万吨、油料22.2万吨、棉花9.52万吨、甜菜154.4万吨、果类10.37万吨、牲畜年末存栏数1450.62万头(只),分别占全疆的22.05%、44.28%、7%、40.46%、28.86%。
是新疆重要的粮、油、棉、甜菜和畜牧业基地。
全州工业增加值达38.19亿元。
主要工业品产量:糖19.8万吨,卷烟12.5万箱,饮料酒9.32万吨,发电量18.1亿千瓦时,水泥137.91万吨,生铁50015吨。
对外开放取得较大进展,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额13.12亿美元。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3年,全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74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020元。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300.7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00.46亿元。
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近2.5万公里,全州214个乡镇场全部通了公路,旅客周转量43.74亿人公里,货运周转量37.35亿吨公里。
伊宁飞往乌鲁木齐航班每天开通3--5班。
通信事业发展迅速,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6.87万门,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19.5部/百人,移动电视普及率达21.2部/百人。
投资30.5亿元的奎赛高等级公路正在紧张施工,精伊铁路(北疆铁路精河--伊宁段)、新源那拉提旅游机场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草场恢复、伊犁河、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保护以及“三个百万亩”(增加次生林100万亩、新建生态防护林100万亩、退耕还林100万亩)工程正在抓紧进行,自治州的生态保护与大开发协调发展。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全州有科技管理机构28个,专业科研机构11个,全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已由改革开放前的1万多人发展到现在的7.4万人;全州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生7722人,成人高等学校4所,在校生10814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7所,在校生5916人,普通中小学1581所,在校生67.19万人。
全州拥有26个艺术表演团体,27个文化馆,24个图书馆,以及一定数量的群众艺术馆、博物馆和纪念馆。
乡镇普遍建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
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2%和91%。
拥有各类卫生机构471个,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24万人。
三、自治州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自治州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加快实现工业化,继续实施“一极三带六区”战略(“一极”指奎屯--乌苏--沙湾作为重点开发区域,“三带”指伊犁河谷经济带、塔额盆地经济带和额尔齐斯河流域经济带,“六区”指伊宁、塔城边境经济合作区,奎屯、清水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喀纳斯--福海旅游区和唐布拉--那拉提--恰西旅游区),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今后五年自治州国民经济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1亿元,年均增长10%;其中一产年均增长4%,二产年均增长13%,三产年均增长12%。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9%,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2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下。
工作重点是:一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突出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畜牧业,优化第一产业。
加快种植业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变,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突出发展畜牧业,紧紧围绕把自治州建成畜牧业强州这个目标,加快畜禽良种化进程,大力优化畜种畜群结构,着力建设500万只细毛羊、600万只肉用羊、50万头良种肉用牛、50万头良种奶牛、30万匹肉马、3000万只良种禽基地建设。
以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壮大第二产业。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重点扶持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辐射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进程。
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推进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卷烟、制糖、酿酒、亚麻纺织、皮革、肉食、乳品、食品饮料、建材、粮油、饲料等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林纸业、有色金属、冶金、环保建材业,积极推进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以旅游业为重点,带动第三产业。
加强旅游规划和重点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把喀纳斯生态旅游区、那拉提--唐布拉草原风景区、霍尔果斯边境旅游区建成国家级旅游精品,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以铁路、公路建设为重点,构建立体交通运输网,加快国道、省道、县乡道路改造和建设,力争完成精伊铁路、那拉提旅游支线机场建设,做好赛里木湖--霍尔果斯口岸、清水河--那拉提高速公路、奎屯--北屯铁路的前期工作。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建成一批具有特色、能够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小城镇。
以灌区、灌渠、水库建设为重点,加快农牧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实施“721”工程(国家对伊犁河流域新开发土地的利用,要求林、草、粮按7∶2∶1的比例安排种植)、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四期防护林、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
三是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盘活国有资产存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稳定土地承包政策,积极探索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有偿流转,抓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
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积极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加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进一步放宽投资准入领域,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建立公开税赋制度,实行低门槛创业激励政策,取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之外的各种审批,坚决治理“三乱”,优化投资环境。
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大经贸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进一步加快口岸建设与发展,优化通关环境,构筑向西开放的国际贸易大通道。
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努力扩大招商引资。
打破条块分割和所有制界限,大力发展融合经济。
四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全面落实国家有关就业和社会保障各项政策,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改善人们在吃、穿、住、行、用等方面的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继续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力争使低收入农牧民全面脱贫。
继续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和救助力度。
五是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政治文明。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快教育改革步伐,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共同开发建设伊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