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理概况与生态环境

合集下载

伊犁州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分析

伊犁州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分析

伊犁州开发与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分析王友文(1.伊犁西部生态科学研究中心新疆伊宁市835000;2。

伊犁师范学院新疆伊宁市835000)摘要: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天山北路,土地广阔,水草丰美,耕牧兼宜,清代历史上曾是全疆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所在。

文中从五个方面全面系统分析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一、伊犁州开发历史的简要回顾;二、影响伊犁州生态环境的主要自然因素;三、人工绿洲的拓展和天然绿洲的保护;四、绿洲生态保护与荒漠化防治;五、伊犁州人居绿洲生态环境趋向良性。

作者简介:王友文1949-,男,陕西蓝田人,研究生,伊犁师范学院伊犁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合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伊犁西部生态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研究方向:生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伊犁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新疆实施生态建设和改善民生联动战略研究》(批准号:11BJY028)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伊犁州开发历史的简要回顾(一)古代和近代对伊犁州区域的开发古代人类和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对天山南北戈壁荒漠的开发和生态建设,都是从引水屯田、营造绿洲开始的。

从考古发现来看,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在全州各地多有分布,表明当时人们是以狩猎和游牧为主,频繁迁徙。

而且这些遗址中的一些文物与西北各省区的同类遗址文物有相似性。

说明在原始社会时期,伊犁、塔城、阿勒泰区域内当时的人类部落与这些地区已存在一定联系。

西域地区城镇兴起的历史最早是西汉时期西域城郭诸国。

当时南疆已进入农业社会,在水资源丰富的河流下游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形成人类活动密集的绿洲地带。

与南疆不同的是,伊犁、塔城、阿山(阿勒泰)地区为广阔草原地带,以牧业为主,因“逐水草而居”,城镇很少。

伊犁的屯垦始于西汉,历代相袭,继传至今。

伊犁河谷属当时的乌孙古国地域。

公元前53年(汉宣帝甘露元年),汉朝政府开始在乌孙国眩雷、王都赤谷(今伊犁河谷一带)屯田。

我的家乡新疆伊犁

我的家乡新疆伊犁
我的家乡新 疆伊犁
-
01
历史沿革
05
经济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02
地理环境
06
文化
03
自然资源
07
美食
04
人口民族
08
总结
我的家乡新疆伊犁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首府伊宁 市,西邻霍尔果斯市,北接博乐市,辖塔城地区乌苏市,阿勒泰地区 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富蕴县、福海县、哈巴河县、吉木乃县6个县 (市),以及伊犁州伊宁市、霍城县、巩留县、新源县、昭苏县、特克 斯县、尼勒克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8个县(市),是中国唯一以"新 疆"命名的自治州
3
动植物资源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动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有野生动物300余种,其中 珍稀动物有雪豹、紫貂等;野生植物有2500多种,其中珍贵植物有雪莲、
4
人参等Βιβλιοθήκη 人口民族截至2021年3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常住人口为 684958人;其中汉族373766人,占54.75%;哈萨克族189955人,占27.75%;维吾尔族 95220人,占13.83%;回族38963人,占5.63%;蒙古族11590人,占1.68%;其他民族34874 人,占5.06%
的那达慕大会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盛会,也是游客们体验哈萨
克族文化的好机会
美食
美食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美食 以哈萨克族特色为主,同 时也融合了其他民族的风

其中最著名的美食是羊肉 和奶制品
羊肉是哈萨克族人的主要 肉类来源,可以烹饪成各 种美食,如烤全羊、羊肉
串、羊杂碎等
奶制品也是哈萨克族人的 重要食品,包括奶茶、奶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

自治州成立于1954年11月,管辖塔城、阿勒泰两个地区和10个直属县市,首府设在伊宁市,是全国唯一的既辖地区、又辖县市的自治州。

全州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人口408.33万,有哈、汉、维、蒙、锡伯等47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25.5%,汉族占45.2%,维吾尔族占15.9%,回族占8.3%,蒙古族占1.69%,锡伯族占0.83%。

自治州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四、七、八、九、十师和新疆矿冶局、天西林业局、阿山林业局、新疆卷烟厂、阿希金矿等一批中央和自治区直属企业。

一、自然资源概况水土光热资源丰富。

自治州有可耕地200万公顷,现已开垦利用90多万公顷,耕地后备资源充足。

境内有伊犁河、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额敏河等大小200多条河流;有冰川2906条,总面积3432平方公里,储水量1166亿立方米;地表水年径流量363亿立方米,占新疆总径流量的41%。

水能蕴藏量1248亿千瓦,占新疆的37%,可建梯级电站81个,电能蕴藏量1094亿千瓦时。

气候温和,无霜期103--191天,年日照时数在2699--3158小时之间,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天然草场总面积约2000多万公顷。

森林面积18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69%。

矿产资源极具开发潜力。

目前已发现矿种9类86种,其中铍、白云母、钾长石储量居全国之首,铜、金、硫铁矿、钴等23种矿产储量居新疆之首,煤炭远景储量约为4771亿吨。

州内有新疆最大的金矿阿希金矿,全国规模最大的铜矿阿舍勒铜矿。

石油勘探正在加紧进行。

旅游资源独特。

伊犁是新疆旅游资源富集区之一,当今世界旅游业追求的阳光、水域、沙滩、绿色、空气五大要素,自治州应有尽有;地理景观、水体景观、生物景观、文物古迹、民俗风情、休闲求知健身等六大旅游资源类型一应俱全。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浓郁的民俗风情,独特的草原文化,众多的名胜古迹,向西开放桥头堡的地理位置,为开展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人文历史旅游、跨国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伊犁的美景介绍

伊犁的美景介绍

伊犁的美景介绍
伊犁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伊犁河谷北依天山,南临伊犁河。

总面积7.3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98%。

是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新疆西北部,北与俄罗斯联邦接壤,东邻喀什和田,西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现为师)。

因《还珠格格》《新白娘子传奇》《霍去病》等多部影视作品在此拍摄而名扬四海。

伊犁是中国四大草原之一——新疆草原的主要产地。

伊犁草原的主要特点是:地势平坦开阔、水草丰茂、牛羊成群、牛羊马多;气候凉爽,年均气温在6℃左右,最高气温不超过37℃,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30℃;年降雨量约在50~2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夏季;土质肥沃,是新疆优质牧草的主要生产基地。

伊犁草原还是新疆著名的“三大湿地”之一。

伊犁河谷地自然风光优美,既有原始森林、草原、雪山、冰川、河流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又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 1 —1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概况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概况

伊犁州概况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于1954年11月,辖塔城、阿勒泰两个地区和10个直属县(市),首府在伊宁市。

州直属县(市)面积5.65万平方公里,人口291万,少数民族人口占62%,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农七师及所属19个团场。

伊犁得名于伊犁河,素有“塞外江南”美誉,是历史上著名的“天马之乡”和古丝绸之路北道要冲。

伊犁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

自西汉以来,伊犁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见证了张骞出使西域、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远嫁乌孙、成吉思汗西征、左宗棠收复疆土、林则徐治水、锡伯营大西迁等历史。

在历史长河中,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包括哈萨克、维吾尔、汉、回、蒙古、锡伯等13个世居民族在内的47个民族共同孕育了伊犁河文化、草原游牧文化、开放文化、屯垦戍边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和伊犁近现代文化,形成了一体多元、融合开放、独具特色的边疆民族文化。

伊犁是资源富集的“聚宝盆”。

伊犁河流域地表水年径流量167亿立方米,拥有天然草场5100多万亩,森林面积1097万亩,耕地800余万亩,是新疆粮食、油料、蔬菜、畜产品、林果和农副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和伊犁马、新疆细毛羊、新疆褐牛的培育基地。

已发现矿产9大类63种,矿产地427处,煤、铁、金、铀、石灰岩储量居新疆前列,其中煤炭远景储量4772亿吨,已探明储量564亿吨;黄金预测资源量1024吨,探明储量138吨;石油探明储量7.6亿吨。

伊犁是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475公里。

沿边设有3个国家一类口岸。

其中,霍尔果斯口岸是我国西北最大的公路口岸,同时具备中哈国际铁路、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伊宁机场、西气东输管道四位一体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正在建设的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是国家在新疆设立的两个“特区”之一,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全国唯一的跨国经济合作区。

伊犁是生物物种的“基因库”。

保存着天山马鹿、雪豹、麋鹿、盘羊、四爪陆龟、裸腹鲟等60多种珍稀动物和野生核桃、苹果、巴旦杏、雪莲、甘草、贝母等3000多种植物、700多种野生药材,是世界上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天然基因库。

伊犁资料总结

伊犁资料总结

伊犁的资料整理一:自然条件和历史资料(一)自然条件1.地形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处中亚内陆腹地,境内分布着许多高山峻岭,又有广阔的山间平原盆地和河谷地,“三山两盆两谷”组成自治州的主要地貌单元。

2. 地质条件伊犁河谷出露地层为古生界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新生界第四系地层。

其中第四系黄土广泛分布于伊犁河谷中低山区,极易产生滑坡。

此外,在地质构造上,伊犁谷地属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带的伊犁地块,主要有尼勒克深断裂和阿瓦提深断裂。

新构造运动活动强烈,境内地震动峰值在0.2-0.4g之间。

伊犁河谷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集中在横贯新源、巩留、特克斯、尼勒克等县南北两侧的中低山带,这一地带主要是牧业草场和牧民定居地。

由于该地带地形地貌变化大,地形陡峻,水系发育,地表黄土覆盖广,土层厚,加之冬季积雪厚度大,受暖冬天气影响,汛期降水量又多,诸多因素决定了伊犁中低山区域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的局面。

根据全球气候变化和往年地质灾害发生变化规律以及2003年伊犁州直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分析预测,2004年汛期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区仍以东四县为主,主要在以下地段:巩留县的莫乎尔乡、吉尔格郎乡南部中低山黄土发育区以及塔斯托别乡南侧伊勒给代沟地段、东部中低山区的达根别里北侧山区、莫乎尔山间盆地、大小莫乎尔沟、博图沟及西部山区伊什格里克山伊里格代沟。

莫乎尔农场、牛场、东买里乡、良繁场、阿尕尔森乡及野生核桃自然保护区。

新源县以东、以南山区,阿乌拉勒山中山区及黄土覆盖的低山丘陵区,特别是则克台镇、阿勒玛勒乡、阿热勒托别乡、那拉提镇、吐尔根乡、别斯托别乡以及卡普河石灰岩矿等地段。

特克斯县沿特克斯河以北的乎吉尔图蒙古乡、喀拉达拉乡、托斯曼牧场、二乡和齐勒乌泽克乡的苏阿苏-乌尔塔米斯林区以南中低山丘陵区,北山阿克塔斯以西基岩山区、军马场-六乡政府、喀拉达拉牧场南山坡一带以及特克斯县西北中低山区的萨尔阔布-莫因台一带和穷库什台、库尔代河两侧。

伊犁地理知识概述

伊犁地理知识概述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自然地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处中亚内陆腹地,境内分布着许多高山峻岭,又有广阔的山间平原盆地和河谷地,“三山两盆两谷”组成自治州的主要地貌单元。

阿尔泰山,蒙古语意为“金山”,因产金而得名。

它绵延于中俄、中蒙边境,全长1000多公里,呈西北--东南走向,是亚洲的宏伟山系之一。

主体在蒙古国境内,自治州东北部的阿勒泰地区,系阿尔泰山中段南坡,长约500公里。

天山山脉及其支脉婆罗科努山横亘于自治州南部,西起伊犁地区,东至星星峡,长约1700公里,在自治州长约450公里。

分水岭山脊海拔4000-6000米,最高的托木尔峰海拔7443米。

山势西高东低,西宽东窄。

西段宽达400公里,东段宽仅100公里。

平行山脉之间为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和谷地。

伊犁河谷位于天山西部,呈东南直向,三面环山,有婆罗科努、科古琴、乌孙山和那拉提山,谷地呈三角形,东部顶点为特克斯河与巩乃斯河交汇处,西部底边朝向中哈边界,东高西低,地势由东向西倾斜,东西长170公里。

伊犁河两岸为洪积冲积平原,伊犁河谷地南部为昭苏--特克斯盆地,呈东窄西宽的楔形,主要为特克斯洪积冲积平原。

在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有准噶尔盆地。

其地势东高西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盆地轮廓呈不等边三角形。

西面有萨吾尔、塔尔巴哈台、巴尔鲁克、阿拉山等低山;东面有北塔山;西面还有几个地势较低的缺口,故被称为半封闭性内陆盆地,海拔高度起伏不一,平均海拔不到500米,最低处艾比湖一带为189米。

盆地东西长约850公里,南北宽约380公里,总面积约38多万来访公里。

盆地中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第二大沙漠,绝大部分是固定或半固定的沙丘。

沙漠和干燥剥蚀平原占盆地的三分之二左右。

在众多气势雄伟、蜿蜒不断的群山顶上,终年白雪皑皑,冰山雪峰融汇成大小河流,纵横奔腾,主要有伊犁河、额尔齐斯河、额敏河、乌伦古河等。

除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外,其他都属于内陆河,流入盆地的低洼部位。

其中伊犁河是新疆水量最大的河流,上游为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和喀什河,在雅玛图汇合后称为伊犁河,流经伊宁县、伊宁市、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县境,至国界同霍尔果斯河汇合后,注入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尔喀什湖。

如何介绍伊犁美景的特点

如何介绍伊犁美景的特点

如何介绍伊犁美景的特点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天山北部,被誉为塞外江南,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以下是伊犁美景的一些主要特点:
1. 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伊犁三面环山,一条大河横贯其中,山清水秀、蓝天白云,景色迷人至极。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其成为各种美景的汇聚地。

2. 空中草原那拉提:这里的草原如诗如画,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给人一种宁静而壮观的感觉。

3. 薰衣草花海:伊犁河谷已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薰衣草基地,并成为世界薰衣草八大知名产地之一。

夏天,整个伊犁河谷都变成了香薰的世界,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欣赏和拍照。

4. 唐布拉之夏与吐尔根杏花沟春色:这两个地方分别代表了伊犁夏天的绿意盎然和春天的花团锦簇,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景等你来发现。

5. 喀拉峻山峦:这里的山峦连绵起伏,线条柔美,五花绽放,与雪山、云杉相映成辉,仿佛是一幅天然的画卷。

6. 人文景观:除了自然美景,伊犁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例如六星街,这里见证了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的结合历程。

7. 交通与旅游:伊犁的交通也相对便利,外地游客可以通过飞机或火车抵达伊宁市,再转乘汽车前往各个旅游景点。

总的来说,伊犁美景的特点在于其多样性和丰富性,无论是山水、草原还是花卉,都为游客提供了一次视觉和心灵的盛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理概况与生态环境王友文(1.伊犁西部生态科学研究中心新疆伊宁835000;2。

伊犁师范学院新疆伊宁835000)摘要: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天山北路,土地广阔,水草丰美,耕牧兼宜,清代历史上曾是全疆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所在。

文中从四个方面全面系统介绍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地理概况与生态环境: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行政区划;二、伊犁州的地形地貌;三、伊犁州的气候条件;五、伊犁州的冰川、河流、湖泊。

作者简介:王友文1949-,男,陕西蓝田人,研究生,伊犁师范学院伊犁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合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伊犁西部生态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研究方向:生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伊犁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新疆实施生态建设和改善民生联动战略研究》(批准号:11BJY028)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行政区划(一)地理位置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州,成立于1954年10月,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西北部,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地理位置处于北纬40°14′--49°10′45″,东经89°9′42″--91°01′,国土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约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面积五分之一。

从东北至西南与蒙古、俄罗斯、西面与哈萨克斯坦为邻,北面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相连;东面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邻,南面与阿克苏地区连接。

以南部天山(天山山脉)为天然分置线。

伊犁州地缘区位优势突出,是新疆和全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商埠和国际大通道。

边境线长2019公里,其中与蒙古国边境线长628公里,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边境线长1391公里。

在边境线上,有霍尔果斯、巴克图、吉木乃、都拉塔、木扎尔特、阿黒土拜克、塔克什肯、红山嘴等8个国家一类口岸,年过货能力1000万吨。

从连云港经陇海、兰新铁路由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直至荷兰鹿特丹港的新亚欧大陆桥,横贯伊犁中西部。

伊犁河谷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部,地处东径80°09′42″—84°56′50″,北纬42°14′06"—44°50′30″。

地理界线北部以科古琴山为界,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为邻;东北与塔城地区乌苏相连;南以南部天山为界,与阿克苏地区的拜城、温宿县联结;东南部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县;西以霍尔果斯河向南到昭苏县的阿拉爱格尔山口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东以那拉提山为分水岭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的开都河流域相隔。

塔城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北部,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480多公里;东北部与阿勒泰地区相邻,东部以玛纳斯河为界与昌吉回族自治州及石河子市相连,南部以依连哈比尔尕山和婆罗科努山为界,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伊犁河谷地区为邻,西南毗邻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北部,地处东经85°31′57″—91°01′15″,北纬44°59′35″—49°10′45″之间,东西最宽402公里,南北最长464公里。

阿勒泰地区东、西、北三面分别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接壤,南部、东南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相连,西南与塔城地区陛邻。

(二)伊犁州行政区划伊犁州辖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和自治州直属县市,全州共有24个县市。

行政区域内有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七、八、九、十师、伊犁师范学院、新疆矿冶局、天西林业局。

全州国土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州辖土地总面积268778.72平方公里,有哈萨克、汉、维吾尔、回、蒙古等36个民族聚居,全州总人口 434.2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 235.96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56.2%。

伊犁州直属县市(以下简称伊犁州直)由位于伊犁河谷的伊宁县、霍城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巩留县、特克斯县、昭苏县、尼勒克县、新源县、伊宁市八县一市和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缘的奎屯市组成,共有79个乡、20个镇和13个街道办事处。

辖区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21个团场及伊犁师范学院、新疆矿冶局、天西林业局,全州土地面积57418平方公里;州直2007年末总人口为270.2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 164.57万人,占州直总人口的60.9%,由哈萨克、汉、维吾尔、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乌兹别克、达斡尔、塔塔尔、满、塔吉克、俄罗斯等29个民族组成。

塔城地区辖塔城市、乌苏市2个县级市、额敏县、沙湾县、托里县、裕民县、和不克赛尔蒙古自治县5个县和2个县级国有种畜场,共有39个乡、27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21个国有牧场、5个农场、10个林场。

地区有5个县(市)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524公里。

行政区域内有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石化总厂、奎屯市、石河子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八、九、十师所属的36个农垦团场。

地区总面积10.54万平方公里,有哈、汉、维、蒙等29个民族聚居,总人口 99.4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 41.89万人,占42.2%;农业人口 46.17万人,占 46.65%。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是一个由哈萨克、汉、回、维吾尔、蒙古等36个等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地区,西北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相连,东部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205公里。

全地区辖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哈巴河县、吉木乃县、福海县、富蕴县、青河县六县一市,共有41个乡、1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内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的10个团场和自治区驻阿勒泰有关单位,全地区总面积11.78万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7%,总人口64.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37.38万人,占总人口的57.94%;农业人口32.27万人,占50.02%。

(三)伊犁州行政区域内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央、自治区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新疆兵团)组建于1954年,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职责,是在自己所辖的垦区内,依法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是国家计划单列单位,受中央政府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称中国新建集团公司。

有健全的教育、科研、卫生、体育、金融、保险等社会事业和司法机构。

伊犁州行政区域内有新疆兵团农四师、农七师、农八师、农九师、农十师、农四师及其67个农牧团场和200多个大中型工交建商企业。

驻伊犁州直属县市的有新疆兵团农四师所属的21个团场;驻塔城地区新疆兵团农七、八、九、十师所属的36个农垦团场;驻阿勒泰地区有新疆兵团农十师所属的10个团场。

伊犁州行政区域内还有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伊犁师范学院、新疆矿冶局、天西林业局等中央、自治区驻州单位。

(四)周边国界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与3个国家毗邻,依次为蒙古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接壤边界线总长2019公里,约为新疆边界线总长的五分之二,是中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陆地边界最长的自治州。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的边界,中哈边界位于新疆西部,北起中哈俄三国交界点,南至中哈吉三国交界点——汗腾格里峰,全长1738公里。

经两国政府批准,中哈两国开设了7个口岸。

目前,已经正式开放的在伊犁州境内的口岸有霍尔果斯陆路口岸、巴克图陆路口岸、吉木乃陆路口岸、都拉塔陆路口岸、木扎尔特陆路口岸。

霍尔果斯公路口岸位于伊犁河谷的霍城县境内,为公路口岸;巴克图口岸位于塔城地区塔城市境内,为公路口岸;吉木乃口岸位于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境内,为公路口岸,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哈萨克斯坦州毗邻;都拉塔公路口岸位于伊犁河谷察布查尔县境内,为公路口岸;木扎尔特口岸位于伊犁河谷昭苏县境内,为公路口岸。

吉木乃口岸位于阿勒泰地区的吉木乃县境内,为公路口岸。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与蒙古国接壤的边界线长628公里,经两国政府批准,在中蒙边界西段1989年7月,开放了阿勒泰地区的塔克什肯公路口岸,1992年7月开放了阿勒泰地区的红山嘴公路口岸。

塔克什肯口岸位于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境内,为公路口岸,同蒙古科布多省布尔干县毗邻。

红山嘴口岸位于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境内,为公路口岸,同蒙古国巴彦乌列盖省毗邻。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与俄罗斯联邦接壤的边界,中俄边界西段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东起中俄蒙三国交界点,西至中俄哈三国交界点,全长54公里。

二、伊犁州的地形地貌(一)银山金谷4374米,雪线高程3000-3200米,冰川面积293.2平方公里,冰川储量164亿立方米;准噶尔山山峰高度3500-3700米;天山山脉(含博罗科努山、科古琴山、乌孙山、那拉提山)山峰高度7443米,雪线高程3600-4400米,冰川面积3139平方公里,冰川储量1185亿立方米。

伊犁河谷地区包含着伊犁州直属的8县1市,总的地形是北西——南东走向的北天山山脉与南西——北东走向的南天山山脉相夹峙的西部宽、东部窄的三角形区域。

天山支脉将本区沿东西方向分割成各具特色的多个自然经济地理区,伊犁河横贯其中。

三大山脉之间还有几条东西走向的中天山山脉将其分割成山、谷、盆相间的小区域。

伊犁河谷地区地形复杂,为一系列近东西走向的山地和谷地大致平行相间组成,北、东、南三面高山环绕,唯西部敞开,从地图上看外形轮廓呈近似的一等腰三角。

东西长350余km,南北平均宽约180km,西部最宽为280km。

天山山脉绵延至流域,由于阿拉喀尔山由西向东插入,阿吾拉勒山由东向西插入,形成了“四山夹三谷一盆地一河谷平原”的独特地貌。

北面有阿拉套山、科古琴山、婆罗科努山,最高峰海拔3595m。

东面有依连哈比尔尕山,最高峰海拔5250m;南面为哈尔克山、贴尔斯克山、那拉提山环抱,最高峰海拔4902m;西南是中哈国界上着名的汗腾格里峰,主峰海拔6995m,主峰以南的托木尔峰海拔7435.3m。

三谷即巩乃斯河谷、特克斯河谷及喀什河谷地。

一盆地即昭苏盆地,一河谷平原即伊犁河谷平原的独特地形地貌。

伊犁河谷地区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呈向西敞开的喇叭型,北、东、南部高,唯西面低平,向大西洋、地中海及巴尔喀什湖敞开。

这种独特地形、地势使北冰洋寒流及塔克拉玛干的干热气流被阻于南北天山之后,而大西洋、地中海及巴尔喀什湖西来的暖湿气流则可徐徐贯入整个河谷。

随着地形的抬高,降水递增。

形成了气候温和,水量丰富,土地肥沃,草场丰美,森林茂密,一派山川秀美的自然景观。

伊犁河谷地区的地貌类型,按大单元可划分山区、丘陵和平原三大类型,其垂直带状结构非常明显,山顶是白雪皑皑的冰川,山腰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山底却是繁花似锦、绿草如茵的草场,平原一望无垠,沟渠纵横,乡、镇、场、村舍、农田星罗棋布。

塔城地区总面积9.46万平方公里,地形地貌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即准噶尔西部山地,北天山及山前地带,准噶尔盆地西北、西南部边缘地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