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新疆伊犁州边境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究

新疆伊犁州边境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究

坦和吉尔吉斯斯坦 ,而 对俄 罗斯 、乌孜别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 额 累计达 4 5 亿美元 ,年均增长 1 2 :出 口额 累计达 1 .2 1 8% 1 亿 5
土 库 曼 斯 坦 市场 拓 展 明显 弱 于 全 国对 中亚 市 场 贸 易发 展 的增 长 形 美 元 ,年 均 增 长 8 .3 。 外经 贸 已成 为州 直 经 济 实 力 壮大 的重 74 % 势 。 目前 我 国 在 中 亚 国 家 的经 商 人 员有 8万 多 人 ,其 中哈 萨 克 斯 要 力量 。 十一五 期 间,自治州将大 力发展外 向型经济 以霍
长足 的进步 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 决的问题 值 得深思。

品酪蛋 白等外向型生产 出 口企业 ,实现生产 、出口、分 拨、销售


伊犁州边境 贸易发展现状
条龙 ,向国际物流综合化发展。 十 五”期 间 ,伊犁州直 实现
1 外贸队伍发展迅速 。伊犁州边境贸易主要集 中在哈萨克斯 外贸进 出1总额 1 .4 美元 ,年均增长 1 0 3 。其中 .进 口 . 3 6亿 9 0 %
2 20 年 4 份 以后 哈 方 对 货 物 运输 重量 限制 和 征 收 关 税做 .0 7 月
出口总额的 8 %。许 多外 贸企业充分利用边民互市灵活、简便等 了相应的调整 分类别每车征收关税在 10 0至 10 0美元 ,口 。 30 40 优 势 ,通过互市 出口。哈 国许 多边 民入境采购商品后 ,通过边民 岸通关环境 好转 .通关速 度加快 ,但对发往吉 尔吉斯斯坦等国的 互市报 关出 口 手续简便 、费用较低 、方便 灵活 边 民互市现已 过 境 货 物 仍 实 行 严 格 限制 重 量 措 施 。 成为f  ̄ 贸企业 与哈 国边 民开展贸易的最佳方式 。而商品 出1 lh ' l 3贸 3企业为了降低 成本 ,货物出 1选择手续 简便 、费用低 的边 3 易国除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等外 .又开辟 了马来西 亚、德 民互市和国际班 车 ,特别是国际班车载货出 口现象较普遍 。企 业 国等东南亚和欧美市场 。 般将货值低 、 能退税 的百货 、 不 果蔬类商品通过班车运输 出境 .

我的家乡新疆伊犁

我的家乡新疆伊犁
我的家乡新 疆伊犁
-
01
历史沿革
05
经济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02
地理环境
06
文化
03
自然资源
07
美食
04
人口民族
08
总结
我的家乡新疆伊犁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首府伊宁 市,西邻霍尔果斯市,北接博乐市,辖塔城地区乌苏市,阿勒泰地区 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富蕴县、福海县、哈巴河县、吉木乃县6个县 (市),以及伊犁州伊宁市、霍城县、巩留县、新源县、昭苏县、特克 斯县、尼勒克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8个县(市),是中国唯一以"新 疆"命名的自治州
3
动植物资源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动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有野生动物300余种,其中 珍稀动物有雪豹、紫貂等;野生植物有2500多种,其中珍贵植物有雪莲、
4
人参等Βιβλιοθήκη 人口民族截至2021年3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常住人口为 684958人;其中汉族373766人,占54.75%;哈萨克族189955人,占27.75%;维吾尔族 95220人,占13.83%;回族38963人,占5.63%;蒙古族11590人,占1.68%;其他民族34874 人,占5.06%
的那达慕大会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盛会,也是游客们体验哈萨
克族文化的好机会
美食
美食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美食 以哈萨克族特色为主,同 时也融合了其他民族的风

其中最著名的美食是羊肉 和奶制品
羊肉是哈萨克族人的主要 肉类来源,可以烹饪成各 种美食,如烤全羊、羊肉
串、羊杂碎等
奶制品也是哈萨克族人的 重要食品,包括奶茶、奶

伊犁农业市场调研报告

伊犁农业市场调研报告

伊犁农业市场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伊犁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伊犁的农业发展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为了进一步了解伊犁农业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次调研报告将介绍伊犁农业的基本情况,分析农业市场的竞争格局和前景,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伊犁农业现状2.1 农业产业结构伊犁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多样化,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果业和畜牧业等。

伊犁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导,其中小麦、玉米和大豆为主要的农作物,奶牛、绵羊和肉牛是主要的养殖业品种。

此外,伊犁还以苹果、葡萄和瓜果为代表的果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2 农业生产情况伊犁的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技术不断更新,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进一步促进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提升。

然而,农业生产中也存在着土地退化、水资源紧张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亟需解决。

2.3 农业市场现状伊犁农产品市场较为发达,主要以伊宁市为中心。

农产品的销售主要通过农贸市场、超市和电商平台进行。

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相对比较独立,市场竞争相对较小。

3. 伊犁农业市场竞争格局3.1 农产品品种竞争伊犁地区的农产品品种丰富多样,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

例如,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农民利润相对较低。

而水果和畜产品的竞争相对较小,价格相对较高。

3.2 农产品质量竞争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逐渐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竞争日益突出。

伊犁地区部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例如农药残留和农产品认证等问题,这也制约着伊犁农产品的市场开拓。

3.3 农产品价格竞争伊犁地区的农产品价格受到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状况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

一些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大,农民的利润空间有限。

因此,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效应以提高价格竞争力是伊犁农业市场发展的重要课题。

4. 伊犁农业市场发展前景4.1 市场机遇伊犁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

伊犁资料总结

伊犁资料总结

伊犁的资料整理一:自然条件和历史资料(一)自然条件1.地形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处中亚内陆腹地,境内分布着许多高山峻岭,又有广阔的山间平原盆地和河谷地,“三山两盆两谷”组成自治州的主要地貌单元。

2. 地质条件伊犁河谷出露地层为古生界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新生界第四系地层。

其中第四系黄土广泛分布于伊犁河谷中低山区,极易产生滑坡。

此外,在地质构造上,伊犁谷地属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带的伊犁地块,主要有尼勒克深断裂和阿瓦提深断裂。

新构造运动活动强烈,境内地震动峰值在0.2-0.4g之间。

伊犁河谷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集中在横贯新源、巩留、特克斯、尼勒克等县南北两侧的中低山带,这一地带主要是牧业草场和牧民定居地。

由于该地带地形地貌变化大,地形陡峻,水系发育,地表黄土覆盖广,土层厚,加之冬季积雪厚度大,受暖冬天气影响,汛期降水量又多,诸多因素决定了伊犁中低山区域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的局面。

根据全球气候变化和往年地质灾害发生变化规律以及2003年伊犁州直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分析预测,2004年汛期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区仍以东四县为主,主要在以下地段:巩留县的莫乎尔乡、吉尔格郎乡南部中低山黄土发育区以及塔斯托别乡南侧伊勒给代沟地段、东部中低山区的达根别里北侧山区、莫乎尔山间盆地、大小莫乎尔沟、博图沟及西部山区伊什格里克山伊里格代沟。

莫乎尔农场、牛场、东买里乡、良繁场、阿尕尔森乡及野生核桃自然保护区。

新源县以东、以南山区,阿乌拉勒山中山区及黄土覆盖的低山丘陵区,特别是则克台镇、阿勒玛勒乡、阿热勒托别乡、那拉提镇、吐尔根乡、别斯托别乡以及卡普河石灰岩矿等地段。

特克斯县沿特克斯河以北的乎吉尔图蒙古乡、喀拉达拉乡、托斯曼牧场、二乡和齐勒乌泽克乡的苏阿苏-乌尔塔米斯林区以南中低山丘陵区,北山阿克塔斯以西基岩山区、军马场-六乡政府、喀拉达拉牧场南山坡一带以及特克斯县西北中低山区的萨尔阔布-莫因台一带和穷库什台、库尔代河两侧。

新疆经济调研报告范文

新疆经济调研报告范文

新疆经济调研报告范文一、引言新疆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也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新疆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新疆的经济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为进一步推动新疆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二、新疆经济的现状1. 经济总体状况自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

截至2020年底,新疆的生产总值(GDP)达到XX亿元,GDP增速为XX%。

新疆目前已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经济实力省份之一。

2. 重点产业发展(1)能源产业:新疆拥有丰富的煤炭、油气和矿产资源,能源产业一直是新疆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新疆加大了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升了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农业产业:新疆拥有广阔的农田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农业产业在新疆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棉花种植和水果种植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3)制造业: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新疆的制造业正快速发展。

特别是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领域,新疆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

3.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新疆地域辽阔,发展水平存在不少差异。

沿海区域和沿边地区相对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

这种不平衡的经济发展现象,将成为新疆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挑战。

三、新疆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1. 水资源紧缺由于气候干旱和地理条件限制,新疆的水资源相对匮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对经济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2.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落后新疆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需要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其中的经济发展。

3. 地区间发展差距新疆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明显。

沿海地区和沿边地区相对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

有效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是促进新疆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任务。

四、新疆经济发展的机遇1. 一带一路倡议助推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疆,是“一带一路”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产业发展方向及重点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产业发展方向及重点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产业发展方向及重点围绕实现我州“十二五”千亿元产值以及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紧抓住国家确定设立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机遇。

根据自治州资源禀赋、发展优势以及产业发展的定位,把伊犁建设成为新疆重要的煤电煤化工基地、石油石化产业基地、钢铁及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纺织基地和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基地。

着力打造天山北坡西部经济强区、中心城市、向西开放桥头堡、世界级旅游精品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

重点发展煤化工、石油石化、煤电能源、金属冶炼加工、生物、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纺织、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旅游等十二大产业。

今后一个时期,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瞄准产业链高端的要求,着重在以下产业领域开展招商引资:1、煤化工产业。

重点发展乙烯、丙烯及下游衍生产业,注重精细化工产业链的研究与打造。

以发展有机合成中间体、合成纤维单体产业项目,带动下游工程塑料、合成纤维等产业发展。

同时,注重煤化工产业成龙配套的中小微企业的引进,带动州直产业集群发展。

2、石油石化产业。

放大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石油石化产业优势效应,加快重油深加工产业发展,积极推进精细化工、橡塑加工、化工设备、化工新材料等项目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重点引进并发展一批石化下游产业延伸项目,借助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资产重组整合,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3、煤电能源产业。

科学布局、积极推进煤电项目建设,加大以煤电为主,可再生能源为辅的能源产业项目的引进力度。

4、金属冶炼加工产业。

重点围绕发展精品板材、高档建材、优质钢棒材、管材、型材、钢筋和钢材深加工开展招商,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实现企业和产品升级。

同时,围绕自治州的优势资源黄金、铜、锰、铅锌、镁等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突出资本融合重组,切实推进现有产业向纵深发展,为发展现代材料产业夯实基础,形成以钢铁为主导,黄金、铜、锰、镁为重点的金属冶炼深加工及下游产品体系。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理概况与生态环境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理概况与生态环境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理概况与生态环境王友文(1.伊犁西部生态科学研究中心新疆伊宁 835000;2。

伊犁师范学院新疆伊宁 835000)摘要: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天山北路,土地广阔,水草丰美,耕牧兼宜,清代历史上曾是全疆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所在。

文中从四个方面全面系统介绍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地理概况与生态环境: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行政区划;二、伊犁州的地形地貌;三、伊犁州的气候条件;五、伊犁州的冰川、河流、湖泊。

作者简介:王友文 1949-,男,陕西蓝田人,研究生,伊犁师范学院伊犁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合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伊犁西部生态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研究方向:生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伊犁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新疆实施生态建设和改善民生联动战略研究》(批准号:11BJY028)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行政区划(一)地理位置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州,成立于1954年10月,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西北部,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地理位置处于北纬40°14′--49°10′45″,东经89°9′42″--91°01′,国土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约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面积五分之一。

从东北至西南与蒙古、俄罗斯、西面与哈萨克斯坦为邻,北面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相连;东面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邻,南面与阿克苏地区连接。

以南部天山(天山山脉)为天然分置线。

伊犁州地缘区位优势突出,是新疆和全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商埠和国际大通道。

边境线长2019公里,其中与蒙古国边境线长628公里,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边境线长1391公里。

在边境线上,有霍尔果斯、巴克图、吉木乃、都拉塔、木扎尔特、阿黒土拜克、塔克什肯、红山嘴等8个国家一类口岸,年过货能力1000万吨。

从连云港经陇海、兰新铁路由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直至荷兰鹿特丹港的新亚欧大陆桥,横贯伊犁中西部。

伊犁哈萨克可行性研究报告

伊犁哈萨克可行性研究报告

伊犁哈萨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中国唯一的哈萨克自治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东、西、北三面与哈萨克斯坦相邻,南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特色,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哈萨克族聚居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等因素的限制,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在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因此,本报告旨在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为其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1.分析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经济基础和发展环境,评估其发展潜力和机遇;2.探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在农业、畜牧业、旅游业等方面的发展优势和劣势;3.提出适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建议,促进其经济转型和升级。

三、研究方法本报告采用了实地调研、文献资料搜集、专家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经济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四、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经济基础和发展环境1.地理位置: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东、西、北三面与哈萨克斯坦相邻,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门户。

2.资源优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农牧业资源,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和棉花生产基地之一。

3.发展环境: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处边疆地区,受制于交通不便、市场落后、科技水平低等因素,经济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4.经济基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经济以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为主,工业经济相对薄弱。

五、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发展优势和劣势1.发展优势:(1)丰富的农牧业资源: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天然资源非常丰富,农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

(2)独特的文化底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具有较强的旅游吸引力。

(3)地缘优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处我国与中亚国家的交界处,具备丰富的对外经济合作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王友文
(1.伊犁西部生态科学研究中心新疆伊宁市 835000;2。

伊犁师范学院
新疆伊宁市 835000)
摘要: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天山北路,土地广阔,水草丰美,耕牧兼宜,清代历史上曾是全疆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所在。

文中从二个方面全面分析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一、伊犁州经济发展现状;二、伊犁州社会发展现状。

作者简介:
王友文 1949-,男,陕西蓝田人,研究生,伊犁师范学院伊犁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合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伊犁西部生态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研究方向:生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伊犁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新疆实施生态建设和改善民生联动战略研究》(批准号:11BJY028)阶段性研究成果。

“十一五”时期以来,是伊犁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自治区党委、州人民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伊犁州党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实施生态立州、科教兴州、对外开放、优势资源转换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了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四个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

在此期间,全面起步打造美利奴羊、新疆褐牛、伊犁马、最好草原全国“四个第一”品牌。

,下大力气解决全州生态和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为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伊犁、打造“生态伊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伊犁州经济发展现状
2007年全州完成生产总值539.66亿元,同比增长13.7%。

其中,第一产业155.97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189.67亿元,增长22.3%;第三产业194.02亿元,增长13.0%。

全州三次产业比重为28.9 :35.15:35.95;全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49元,比上年增长18.1%。

全州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86.74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地方财政收入42.77亿元,增长45.4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3.52亿元,增长26.69%;一般预算支出113.4亿元,增长
29.54%;完成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1620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其中:
2007年州直生产总值236.47亿元,同比增长13.9%。

其中,第一产业59.29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80.63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96.55亿元,增长14.1%,三次产业比重为25.07 :34.1:40.83;州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82元,比上年增长17.8%。

州直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40.87亿元,比上年增长39.15%,地方财政收入21.75亿元,增长58.4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4.7亿元,增长18.8%;一般预算支出55.58亿元,增长28.39%;完成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5307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2007年塔城地区完成生产总值203.91亿元,同比增长14.4%。

其中第一产业74.86亿元,比上年增长6.2%;第二产业63.5亿元,比上年增长31.5%;第三产业65.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7%;三次产业比重为36.71:31.14:32.15;地方财政收入14.42亿元,增长24.4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59亿元,增长23.9%;一般预算支出32.36亿元,增长27.1%;完成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60127万美元,比上年减少26.6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2%。

2007年阿勒泰地区完成生产总值99.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21.82亿元,比上年增长4.2%;第二产业45.5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第三产业31.92亿元,比上年增长14.4%;三次产业比重为21.98:45.86:32.16;地方财政收入6.6亿元,增长61.3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23亿元,增长58.52%;一般预算支出25.5亿元,增长35.71%,财政收入增幅居全疆首位;完成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300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6.6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72%。

二、伊犁州社会发展现状
(一)科学技术事业
2007年全州共完成各级科技计划项目14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自治区级项目83项,地州级项目57项,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1933万元。

全年登记科技成果6项,申请专利221项,国家授权112项。

州直共安排各级科技计划项目9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自治区级项目60项,地州级项目28项,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1073万元。

全年登记科技成果4项,申请专利138项,国家授权97项。

(二)教育事业
2007年全州普通高校招收学生3795人,在校生11753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11646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9484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377人;职业中学在校生5610人;普通高中99所,招生2.98万人,在校学生8.51万人;普通初中316所,在校生17.28万人;小学718所,在校生35.19万人。

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5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7.29%;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91.16%,初中毕业升入普通高中升学率50.22%。

全年扫除青壮年文盲4569人。

州直普通高校招收学生530人,在校生1123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3780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7021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220人;职业中学在校生3115人;普通高中58所,招生1.68万人,在校学生4.72万人;普通
初中167所,在校学生10.75万人;小学437所,在校生22.69万人。

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7.82 %;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90.2%,初中毕业升入普通高中升学率48.1%。

全年扫除青壮年文盲832人。

(三)文化事业
2007年年末全州共有广播电台(地市级台)1座,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6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2.77%;电视台(地市级台)1座,电视发射和转播台275座,卫星收转站9692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0.82%。

有艺术表演团体25个,群众艺术馆3个,公共图书馆27个,博物馆4个。

州直共有广播电台(地市级台)1座,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84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0%;电视台(地市级台)1座,电视发射和转播台93座,卫星收转站3984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1.17%。

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群众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3个。

(四)卫生和体育事业
2007年年末全州卫生机构实有病床1.36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85万人。

全州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运动健儿参加全国和自治区运动会获金牌62块,银牌70块,铜牌84块。

州直实有病床0.96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45万人。

州直运动健儿参加全国和自治区运动会获金牌35块,银牌43块,铜牌52块。

(五)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2007年全州年末总人口434.2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4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47.47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57%。

人口出生率18.82‰,死亡率4.12‰,自然增长率14.7‰。

州直年末总人口270.2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64.57万人,占州直总人口的60.9%。

人口出生率22.19‰,死亡率4.45‰,自然增长率17.74‰。

全州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9.86%,其中州直为99.88%。

2007年全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46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州直8383元,增长17.8%;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983元,增长17.3%,其中州直6580元,增长14.6%。

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323元,比上年增加453元,增长11.7%,其中州直3903元,增加483元,增长14.1%。

全州在岗职工工资总额64.85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州直31.85亿元,增18.9%;在岗职工平均货币工资17684元,增长18.8%,其中州直18132元,增长18.1%。

2007年全州有23.56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41.02万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有22.95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有17.55万人参加了工伤保险,有24.26万人参加了生育保险。

有各种城镇社区服务网点2147个。

城乡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38.4万人。

有各类社会福利院21个,床位1241张,收养人数865人。

州直有13.29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21.28万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有11.73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有7.69万人参加了工伤保险,有13.32万人参加了生育保险。

有各种城镇社区服务网点865个。

城乡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20.5万人。

有各类社会福利院6个,床位949张,收养人数717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