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显微镜的实验报告

显微镜的实验报告

显微镜的实验报告引言:显微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微观世界中的微小结构。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光学显微镜,以探索显微镜的原理、使用方法和一些应用领域。

一、显微镜的原理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线的折射和聚集来放大被观察对象。

在光学显微镜中,光线首先通过物镜,然后通过一个透镜来放大影像,在目镜中形成最终的放大图像。

物镜和目镜的组合使得整个系统可以放大原始图像并提供清晰度。

二、显微镜的组成部分显微镜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 物镜:物镜是一个位于样本上方的透镜,它将被观察对象放大并产生放大图像。

2. 目镜:目镜位于显微镜顶部,通过物镜放大的影像,使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样本。

3. 照明系统:显微镜的照明系统通常由底部的光源和反射镜组成,它们提供了适当的照明来照亮样本。

4. 聚焦系统:聚焦系统让我们能够调整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三、使用显微镜的步骤1. 准备样本:首先,我们需要准备要观察的样本。

样本可以是生物组织、细胞、晶体等。

在准备样本时,需要注意确保样本清洁并适当固定。

2. 放置样本:将样本放置在显微镜平台上,并使用样本夹夹紧。

3. 启动照明系统:打开显微镜的光源以提供适当的照明。

4. 调整聚焦:旋转聚焦系统,将物镜移近或远离样本,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5. 观察和记录:通过目镜观察样本,并在需要时使用图像记录设备记录重要的发现和观测结果。

四、显微镜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显微镜在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几个领域是其中的重要应用之一:1. 生物学研究:显微镜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中,帮助科学家观察和研究生物体的细胞结构、组织构成以及微生物。

2. 材料科学:显微镜在材料科学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组成,以及了解材料的性质和功能。

3. 医学诊断:医生使用显微镜来观察血液样本、细胞样本和组织样本,从而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了一个叶片的横截面。

显微镜实训报告

显微镜实训报告

显微镜实训报告在现代科学领域中,显微镜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强大的观察工具。

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微小到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胞、微生物、晶体等微观世界。

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显微镜的原理、分类、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操作。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显微镜的原理。

显微镜通过将被观察样品放置在光学系统中,利用透镜或反射镜对光线进行聚焦,从而放大样品的细节。

光线透过样品后,形成放大的像,通过目镜观察,从而使我们能够看到样品的微观结构。

根据不同的原理和结构,显微镜可以分为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多种类型。

光学显微镜是最常见的一种显微镜,适用于观察生物细胞、植物组织等透明样品。

而电子显微镜则利用电子束取代光线,可以观察到更小尺寸的样品,如原子、分子等。

原子力显微镜则可以实现原子级别的分辨率,被广泛应用于纳米科学领域。

在实际使用显微镜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操作技巧。

首先,要确保显微镜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调节光源亮度和焦距,使样品清晰可见。

其次,要注意样品的准备和处理,避免在观察过程中产生干扰或损坏。

在观察过程中,要耐心调节焦距和放大倍率,以获得最佳的观察效果。

在实训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的样品,比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微生物等,来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观察技巧。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显微镜的原理和工作原理,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显微镜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仪器,在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实训操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为未来的科研工作做好准备。

希望本报告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增加对科学仪器的认识和理解。

感谢您的阅读。

设计显微镜实验报告

设计显微镜实验报告

设计显微镜实验报告引言显微镜是一种观察微小事物的科学仪器,通过放大镜头和透镜的组合,使人们能够观察到肉眼无法看清的微观结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简易的显微镜,通过构建和调整实验装置,观察各种物质的微观特征,探索物质的奥秘。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 一根玻璃棒- 一个细芯笔- 一张玻璃片- 一块皮肤样本- 一点墨水样本方法:1. 进行显微镜装置的构建:a. 将玻璃棒的一端用火烧熔,使其成为一个凸透镜。

b. 将细芯笔的一个末端切成45度的角度。

c. 用胶水将透镜固定在玻璃片上,并将细芯笔粘贴在同一侧。

2. 进行样本观察:a. 准备好皮肤样本和墨水样本,并将其放置在显微镜下。

b. 调整透镜和焦距的位置,使观察到的图像清晰可见。

c. 观察并记录有趣的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构建了一台简易显微镜,并观察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皮肤样本的观察结果通过显微镜的观察,我们发现皮肤样本中有很多微小的毛孔。

这些毛孔是皮肤层中的导管,用于排出体内的污垢和油脂。

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微细的血管,它们通过皮肤传递氧气和养分,保持皮肤的健康。

墨水样本的观察结果在观察墨水样本时,我们发现墨水颗粒的形状非常规则而均匀。

墨水颗粒的大小也相当一致,这解释了为什么墨水在写字时能够均匀地涂抹在纸上。

此外,通过观察可以看到墨水颗粒在水中呈现出棕色,这是因为墨水颗粒在水中散射和吸收了光线。

分析和讨论本次实验中设计的简易显微镜虽然功能简单,但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细小的物质结构。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皮肤样本中的毛孔和血管是皮肤健康的重要标志,而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和了解皮肤结构。

2. 墨水样本中的颗粒形状均匀且大小相近,这解释了墨水在书写时的均匀涂抹性能。

3. 墨水颗粒在水中的棕色是由于光的散射和吸收作用。

然而,我们的实验装置只能提供有限的放大倍率,并且只能观察到表面或浅层的微观结构。

如果想要更深入地观察更细小的物质结构,我们需要使用更高级的显微镜。

显微镜的搭建实验报告

显微镜的搭建实验报告

显微镜的搭建实验报告显微镜的基本构造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1.物镜转换器2.接物镜3.游标卡尺4载物台5.聚光器6.彩虹光阑7.光源8.镜座 9.电源开关 10.光源滑动变阻器 11.粗调螺旋12.微调螺旋 13.镜臂14.镜筒 15.目镜16.标本移动螺旋1. 机械装置镜座和镜臂镜座位于显微镜底部,呈马蹄形,它支持全镜。

镜臂有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活动式的镜臂可改变角度。

镜臂支持镜筒。

镜筒是由金属制成的圆筒,上接目镜,下接转换器。

镜筒有单筒和双筒两种,单筒又可分为直立式和后倾式两种。

而双筒则都是倾斜式的,倾斜式镜筒倾斜 45°。

双筒中的一个目镜有屈光度调节装置,以备在两眼视力不同的情况下调节使用。

转换器为两个金属碟所合成的一个转盘,其上装 3-4个物镜,可使每个物镜通过镜筒与目镜构成一个放大系统。

载物台又称镜台,为方形或圆形的盘,用以载放被检物体,中心有一个通光孔。

在载物台上有的装有两个金属压夹称标本夹,用以固定标本;有的装有标本推动器,将标本固定后,能向前后左右推动。

有的推动器上还有刻度,能确定标本的位置,便于找到变换的视野。

调焦装置是调节物镜和标本间距离的机件,有粗动螺旋即粗调节器和微动螺旋即细调节器,利用它们使镜筒或镜台上下移动,当物体在物镜和目镜焦点上时,则得到清晰的图像。

2. 光学系统物镜物镜安装在镜筒下端的转换器上,因接近被观察的物体,故又称接物镜。

其作用是将物体作第一次放大,是决定成像质量和分辨能力的重要部件。

物镜上通常标有数值孔径、放大倍数、镜筒长度、焦距等主要参数。

如:NAO. 30;10x;160/0.17;16mm。

其中“NAO. 30”表示数值孔径,“10x”表示放大倍数,“160/0.17”分别表示镜筒长度和所需盖玻片厚度,16mm表示焦距。

目镜装于镜筒上端,由两块透镜组成。

镜把物镜造成的像再次放大,不增加分辨力,上面一般标有7x、10x、15 x等放大倍数,可根据需要选用。

光学显微镜的原理,构造及使用实验报告

光学显微镜的原理,构造及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光学显微镜的原理,构造及使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2.掌握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样品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1.光学显微镜;2.载玻片;3.盖玻片;4.荧光素钠溶液;5.酒精。

三、实验原理光学显微镜是利用物体对光线的折射和反射作用来放大物体影像的一种仪器。

其基本原理为:当平行光线射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线被物体吸收,一部分光线被反射或折射,这些光线经过透镜的折射后汇聚到一点上,形成物体的倒立实像。

通过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可以使这个倒立实像在屏幕上得到清晰的放大图像。

光学显微镜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物镜、目镜、反光镜、光源和调焦机构等。

其中,物镜是用于放大物体影像的主要元件,通常有多个不同倍数的物镜可供选择。

目镜则用于将物镜所成的放大图像进一步放大,并通过眼睛观察。

反光镜则用于将透过物镜和目镜的光线聚焦到屏幕上,以便观察。

光源则是用来提供照明的光源,常用的有白炽灯和氙气灯等。

调焦机构则用于调节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以获得清晰的放大图像。

四、实验步骤1.准备样品:取一块透明的载玻片,在其表面涂上一层荧光素钠溶液(浓度为0.1%),然后用盖玻片覆盖在上面,使其密封。

2.安装显微镜: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底座上,调整好光源和调焦机构的位置,使样品能够被清晰地观察到。

3.观察样品:通过目镜观察载玻片上的荧光素钠溶液,可以看到其中的微小颗粒状物质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明显的结构特征。

4.清洗样品:用酒精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以去除荧光素钠溶液残留物。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荧光素钠溶液中的微小颗粒状物质的结构特征,这表明了光学显微镜作为一种高分辨率的成像仪器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它进行观察。

自组显微镜实验报告

自组显微镜实验报告

自组显微镜显微镜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用来放大微小物体的像,是放大虚像的透镜系统。

当把待观察物体放在物镜焦点外侧靠近焦点处时,在物镜后所成的实像恰在目镜焦点内侧靠近焦点处,经目镜再次放大成一虚像,观察到的是经两次放大后的倒立虚像。

【实验目的】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并掌握其调节、使用和测量放大率的一种方法。

2、了解视觉放大率的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仪器】光学平台、带有毛玻璃的白炽灯光源S、1/10mm分划板F、显微物镜L0(焦距f0=1.5cm)、显微目镜Le(去掉物镜头的读数显微镜,焦距f e=1.25cm)、读数显微镜架SZ-38、二维调整架SZ-07(2个)、底座4个。

【实验原理】由于人眼分辩能力的限制,在观察远处物体或微小物体时,分辩不清物体的细节。

为此人们发明了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以增大对眼的视角。

仪器增大视角的能力用视角放大率来描述。

若人眼通过光学仪器观察物体时(实际是物体的像)的张角为φ,不通过光学仪器直接观察物体的张角为ψ,则视角放大率M 定义为: ψϕψϕtan tan ≈=M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如图所示,它的物镜L0和目镜Le 都是会聚透镜。

被观察的物体y1位于物镜前面一倍焦距f 0和二倍焦距之间,经物镜L 0后成倒立放大实像y 2,y 2应成像在Le 的第一焦点f e 之内,经过目镜Le 后成一放大的虚像y 3。

y 3应该位于人的明视距离处。

为了适合观察近处的小物体,显微镜物镜L 0的焦距f 0应该选取比较小,一般在12.5-30.0mm 左右。

目镜主要作为放大镜,观察中间像y 2。

显微镜的视角放大率M 定义为最后的虚像和物体在明视距离处对图1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人眼的张角之比。

e eM M f D f M •=•∆=00 由上式可知,显微镜的视角放大率等于它的物镜的垂轴放大率和目镜的视角放大率的乘积。

其中,D =250mm 为明视距离,△为显微镜的物镜与目镜焦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光学间隔。

实验1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1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1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一、实验名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二、实验目的:1、掌握显微镜的构造,熟练使用显微镜进行试验观察。

2、能够分析显微镜常见故障的原因,并作适当处理。

三、实验内容:1、利用高、低倍显微镜观察一些永久装片。

2、将所观察到的镜像绘制成图片。

三、实验器材:显微镜、装片或切片等。

四、实验原理:1、显微镜的用途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是研究生物学不可缺少的工具。

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要研究许多细微的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

2、显微镜的构造光学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遮光器和光源等。

3、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光学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两由大部分组成。

由目镜和物镜组成成像系统,由反光镜和旋转光样构成照明系统。

五、实验步骤:1、低倍镜的使用(1)取镜和放置: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轻轻地放在实验桌上略偏左、离实验桌边缘5cm为宜。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镜端与孔保持2厘米距离)。

转动遮光器,使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用手转动反光镜对向光源。

直到目镜里看到白亮的视野。

(3)放置玻片标本:把要观察的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有标本的一面向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然后用压片夹压住。

(4)调节焦距:下降镜筒,侧目注视物镜头,用手旋转粗准焦螺旋直到物镜头接近装片为止。

上升镜筒,左眼注视目镜内,用手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从目镜内看清物像为止。

再轻微来回转动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2、高倍镜的使用(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像调节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镜的观察。

(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

(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

自组显微镜实验报告

自组显微镜实验报告

自组显微镜显微镜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用来放大微小物体的像,是放大虚像的透镜系统。

当把待观察物体放在物镜焦点外侧靠近焦点处时,在物镜后所成的实像恰在目镜焦点内侧靠近焦点处,经目镜再次放大成一虚像,观察到的是经两次放大后的倒立虚像。

【实验目的】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并掌握其调节、使用和测量放大率的一种方法。

2、了解视觉放大率的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仪器】光学平台、带有毛玻璃的白炽灯光源S、1/10mm分划板F、显微物镜L0 (焦距f0=1.5cm)、显微目镜Le(去掉物镜头的读数显微镜,焦距f e=1.25cm)、读数显微镜架SZ-38、二维调整架SZ-07(2个)、底座4个。

【实验原理】图1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由于人眼分辩能力的限制,在观察远处物体或微小物体时,分辩不清物体的细节。

为此人们发明了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以增大对眼的视角。

仪器增大视角的能力用视角放大率来描述。

若人眼通过光学仪器观察物体时(实际是物体的像)的张角为φ,不通过光学仪器直接观察物体的张角为ψ,则视角放大率M定义为:M t an tan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如图所示,它的物镜L0和目镜Le都是会聚透镜。

被观察的物体y1位于物镜前面一倍焦距f0和二倍焦距之间,经物镜L0后成倒立放大实像y2,y2应成像在Le的第一焦点f e之内,经过目镜Le后成一放大的虚像y3。

y3应该位于人的明视距离处。

为了适合观察近处的小物体,显微镜物镜L0的焦距f0应该选取比较小,一般在12.5-30.0mm左右。

目镜主要作为放大镜,观察中间像y2。

显微镜的视角放大率M定义为最后的虚像和物体在明视距离处对人眼的张角之比。

DMM0ff0eM e由上式可知,显微镜的视角放大率等于它的物镜的垂轴放大率和目镜的视角放大率的乘积。

其中,D=250mm为明视距离,△为显微镜的物镜与目镜焦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光学间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设计题目:测量显微镜光学系统
专业班级:光信息08-1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学会基本外形尺寸的计算。

2.熟悉ZEMAX软件的操作,了解操作要领,学会应用基本的相差
评价函数并进行优化。

二、实验器材
ZEMAX软件、相关实验指导书
三、设计要求
1)设计说明书和镜头文件。

镜头文件包括物镜镜头文件、目镜镜头文件和光学系统镜头文件。

2)部分技术参数选择:
①目镜放大率10
②沿光轴,目镜最后一面到物面沿光轴的几何距离280毫米
③对工件实边缘的对准精度为2.2微米
④其它参数自定
3)其他要求
①视场大小自定,尽可能大些,一般达到商用仪器的一半。

②可以不加棱镜。

如加棱镜,折转角大小自定。

棱镜可以按照等效玻璃板处理。

③可以对物镜和目镜进行整体优化或独立优化。

④可以加上CCD。

四、具体设计
1.系统结构设计思路
1)系统结构框图
物体经物镜所成的放大的实像与分划板重合,两者一同经目镜成一放大的虚像。

棱镜的型式为斯米特屋脊棱镜,它能使系统成正像,并且使光路转折45°角,以便于观察和瞄准(此处可以不加设计)。

为避免景深影响瞄准精度,物镜系统采用物方远心光路,即孔径光阑位于物镜像方焦面上。

(图1 显微镜系统结构图)
2)等效光路原理图
(图2 显微镜无光轴偏转的等效光路图)
2.外形尺寸计算
1)首先绘出光学系统的等效光路原理图。

如图所示,首先将棱镜作为等效空气平板处理。

2)求实际放大率。

系统的有效放大率由系统的瞄准精度决定。

用米字形虚线瞄准被测件轮廓,得系统有效放大率 由于工具显微镜一般要求有较大的工作距和物方线视场,又要求共轭距不能太长,因而工具显微镜的实际放大率和物镜的放大率均不宜过大。

取实际放大率为 3)求数值孔径 4)求物镜和目镜的放大率 目镜的放大率 物镜的放大率 5)求目镜的焦距

-=Γ30102.02
.21.500055
.061.061.0 nsinU ≈⨯⨯===δλk NA 3
-=ΓΓ
=e β⨯=Γ10e mm f e
e 25250
=Γ=
'⨯
≥⨯=≥
Γ222
.21.55
.725.72δk
6)求视场光阑(分划板)的直径D ,考虑到像质及物方线视场的大小,取视场光阑的直径 7)求物方线视场的大小 8)求共轭距(存在等效空气平板)
且有 9)求物镜的焦距 由高斯公式
10)求物镜的通光口径D 物和孔径光阑直径D 孔 11)求斯米特屋脊棱镜的各尺寸(此次不设计) 3.光学部件的结构形式 1)显微镜物镜的光学性能参数
主要性能参数是:数值孔径,垂轴放大率,视场。

(图3 显微物镜)
可选取低倍物镜 (3-6倍),如上图所示 2)显微镜目镜的光学性能参数 像方视场角,焦距,出瞳距,工作距离
mm
y D 122='=视mm y y 43
12
22==-'=βmm l f 8125.471
0=+-=
'ββ
()mm
f L l l l e 255-1='=-=-'βmm l
l 75.631
-l -=-'=β()mm y NA l D 005.182=+⋅-=物mm
NA f D o .75492=⋅'
=孔
(图4 显微目镜)
选取对称式目镜,如上图所示
4.光学系统的拼接和优化
1)物镜设计及优化
①在物镜库中选取符合3倍放大率,焦距在47mm左右的镜头,输入参数,经过优化后物镜成品参数图如图5所示
(图5 显微物镜参数)
(备注:由于优化过程复杂,物镜的焦距有变化,但可以保证放大率)②在像方焦点处设置孔径光阑,并由NA=0.102限制。

设置物高为±2mm,取2条权重均为1的特殊光线,光路图如图6所示,物镜共轭距为255mm左右,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备注:最后在合成时为了使系统成像更加清晰,优化后系统共轭距为243.05033mm,焦距为45.62139mm)
(图6 显微物镜光路图)
(图7 显微镜物镜数据)
③设置评价函数为默认类型,并限制PMAG放大率为为-3,物镜部分性能函数如图8图9,可见物镜成像较为会聚满足设计要求
(图8 物镜标准点列图)
(图9 物镜MTF传递函数)
2)目镜设计(暂时不优化)
①从目镜库中选择10倍放大率的目镜,因目镜成像于无穷远处,为便于分析成像质量,在目镜后添加一块理想透镜对目镜的像进行会聚,参数和光路图如图10图11所示
(图10 显微目镜参数)
(图11 显微目镜光路图)
②目镜的数据如图12,等效焦距约为25mm
(图12 显微目镜数据)
③目镜成像分析
从光路图中可看出目镜对近轴光线放大后成像效果较好,而对离光轴较远处的光线成像不好,表现在出射光不平行
目镜点列图如图13,物点对于两条远轴光线成像为像斑,成像较差,
目镜不做优化,只对组合后显微镜整体优化
(图13 显微目镜点列图)
3)显微镜组合及优化
①选择将目镜拼接至物镜的方法,并适当修改分划板到目镜的距离使系统长度在260mm,并优化理想透镜的物距使成像为一点,优化后参数及光路图如图14图16所示,成像细节如图15所示
(图14 显微镜优化后参数)
(图15 显微镜成像细节)
从成像细节上不难看出出射光线基本满足平行光,且较好地汇聚在了像屏上
(图16 显微镜光路图)
②显微镜系统数据(仅从目镜最后一面到物面沿光轴的部分)如图18所示,从目镜最后一面到物面沿光轴的几何距离为280mm,与要求相比误差极小,系统有效焦距为-8.443476mm,对应放大率是-29.608,基本上符合-30倍的总放大率要求
(图17 显微镜结构数据)
(图18 显微镜整体光路及长度)
③显微镜成像分析
(图19 显微镜成像点列图)
(图20 显微镜成像光线像差扇形图)
(图21 显微镜几何像分析)
(图22 显微镜MTF传递函数)
从图19-图22可看出显微镜成像虽不是太均匀,但是较为集中,且
画面失真较小,衍射现象不是太明显,满足应用需求
四、结果评价
1)分划板可以考虑做得再小些,太大的物高造成实际透镜入瞳要高于理论值,否则边缘光线丢失。

当将分划板直径减小至12mm时,物高理论值为2mm。

2)此次设计没有考虑到显微镜的可换性,即对组合后的显微镜进行了整体优化。

对于商用显微镜,应分别对物镜及目镜优化,组合以后不再优化,以便商用显微镜进行物镜目镜的更换,改变倍率
3)棱镜的添加:棱镜和玻璃平行平板对像质影响相同,故可用玻璃平板表示棱镜,玻璃平行平板厚度=通光口径 K,其中K值由棱镜类型确定,棱镜的选取视偏转角度,用户需求等而定
4)分划板应当做成场镜的形式,不用理想平面表示分划板,而是将分划板做成透镜形式,其中一面的曲率为无穷,另一面曲率改变到使渐晕为50%到70%,这样能将边缘光束向中心收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