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坝区简介

合集下载

内蒙古导游词(15篇)

内蒙古导游词(15篇)

内蒙古导游词(15篇)内蒙古导游词1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残遗森林植物群落,总面积12.5万亩。

大青沟在蒙语中被称为“冲胡勒”,是内蒙古著名的珍贵阔叶林自然保护区。

它地处甘旗卡镇西南25公里处,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绿色深谷。

大青沟横卧在哲里木盟南部的原野之上,与长约250多公里的科尔沁沙带相接壤。

大青沟深谷由东、西双沟组成,各长达10余公里。

双沟交叉呈人字形,沟深100余米,宽约200—300米,一直伸入辽宁省的彭武县境内。

大青沟与沟外的沙化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沟内的小河涓涓淌过,清冽澄明,入口甘甜芳美。

沟内的景致更是朦胧中夹杂清丽,好似梦幻世界一般。

大青沟横卧在哲里木盟南部的原野之上,与长约250多公里的科尔沁沙带相接壤。

大青沟深谷由东、西双沟组成,各长达10余公里。

双沟交叉呈人字形,沟深100余米,宽约200—300米,一直伸入辽宁省的彭武县境内。

大青沟与沟外的沙化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沟内的小河涓涓淌过,清冽澄明,入口甘甜芳美。

沟内的景致更是朦胧中夹杂清丽,好似梦幻世界一般。

大青沟不仅景色宜人,还是植物繁茂、动物乐于栖息的动植物王国。

就植物而言,这里共有木本、草本植物多达500余种。

珍贵的水曲柳、黄菠萝、紫椴、白皮柳、黄榆以及稀有的药用植物金花银冬、北五味子、东北天南星、桃叶卫等分布林间。

野生动物中,黄羊、狐狸、花鼠、水獭等出没于沟间溪畔,无论飞禽走兽,均是理想的栖身天堂。

虽处沙漠之边,自然绿意浓浓,佳景多多,真可谓是“沙漠中的江南”。

大青沟的气候十分宜人,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区,是一处理想的旅游、避暑、消闲、渡假的胜地,每到盛夏季节,八百里沙海热浪翻滚,可一步入大青沟,尤其是走进沟底则暑气顿消,心旷神怡。

若在冬季,北国千里冰封,雪花飘舞,可在沟底却温暖如春,泉水叮咚,甚至还跃动着绿色的生命。

内蒙古导游词2金界壕始建于金太宗天会年间,从公元1120_年开始修建,直到1198年前后才最终成形,最初兴筑在较为平缓的草原地带,后来继续兴筑的也多选择在山麓的缓坡和平地上,如需通山梁时也都通过较低的山坳。

202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

202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

为认真实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切实保护、传承好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关于实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通知精神,遵循“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普查先行、重点保护、立法保障、合理利用”的基本要求,立足现实,把握机遇,趋利避害,循序渐进,努力营造文化遗产保护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逐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切实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引入全面规范的轨道,使我县民族民间文化得到有效保护、良好传承和合理开发,努力为实施“民族文化强县”战略,打造文化咸丰、魅力咸丰积累文化资源,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保护范围(一)民间文学1、民间故事2、民间传说3、民间谚语4、民间诗歌5、民间谜语6、民间对联7、民间歇后语(二)民间音乐8、民歌(号子、山歌、田歌、灯歌、小调、风俗歌)9、民间器乐曲(唢呐、花锣鼓、吹锣鼓、宗教锣鼓)(三)民间舞蹈1、摆手舞 11、板凳龙 12、地盘子13、穿花 14、年节灯舞 15、草把龙(四)民间戏剧16、南剧 17、傩愿戏 18、木偶戏19、阳戏 2、灯戏(五)民间曲艺21、扬琴 22、干龙船 23、三棒鼓24、坐丧鼓 25、渔鼓 26、莲花闹(六)杂技与竞技27、跳红灯 28、打陀螺 29、抛刀3、踩竹马 31、拨四马腰 32、赶山33、扭扁担 34、抵牙齿劲(七)民间美术35、民间木刻 36、民间石刻37、民间山水画 38、漆画(八)手工技艺39、吊脚楼建造工艺 4、饮食加工技艺41、咂酒酿造工艺 42、盆景工艺43、根雕技艺 44、竹编彩扎技艺45、民间织锦技艺 46、民间刺绣技艺47、银器打造技艺(九)传统医药(十)民俗48、饮食文化习俗 49、节庆文化习俗5、婚嫁文化习俗 51、丧葬文化习俗52、建造文化习俗三、工作任务(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建立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和保护名录由县文体局牵头,县民宗局协助,各乡镇(区)配合,组建工作专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

蛇盘溪村村情概况

蛇盘溪村村情概况

大路坝区蛇盘溪村村情概况(一)基本情况区域地理位置大路坝区蛇盘溪村位于咸丰县西部边陲,大路坝区西北部,毗邻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双堡村、沙岭乡兴隆村和本县活龙坪乡水坝村。

平均海拔700m,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面环山,日照不足。

温度适中,年均气温15℃。

年均降雨量14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80%。

气候条件优越,适合人类居住,具有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业的优势。

人口民族情况蛇盘溪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455户,总人口1600人;土家族、苗族、汉族等各族人民共同混居,和谐相处,其中以土家族为主体,占全部人口的85%,少数民族居住集中,民族文化氛围浓郁。

经济发展状况全村耕地面积3600亩,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靠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外出务工;全村2011年人均年纯收入4150元。

与此同时,土家族儿女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传承下来的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所形成的丰富的土家族民俗文化又给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着力点。

(二)特色发展组织阵地建设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0人,村组干部8人,大学生村官1人。

近年来,村党支部以“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为总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强产业、建班子、优环境、树新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县委组织部的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中考核评定为二类村党组织,今年向一类村党组织迈进。

2012年已投入10万余元对蛇盘溪村委会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打造出了独具土苗风情的办公楼,目前升级已全面完成。

积极利用村级活动场所和远程教育平台邀请县农业局专家、长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等开展农民技术培训达15次,全村劳务输出稳定在350人以上。

产业基地建设步入“十二五”计划的第二年蛇盘溪村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大力扶持发展以茶叶为主的支柱产业,开辟了一条兴村富民的新路。

从2011年冬起,已发展优质茶1200亩,今年冬再发展优质茶1000亩,新建茶叶加工厂2个;种植蔬菜150亩,满足了大路坝区周边集镇蔬菜供应并走向了黔江区各大农贸市场,目前正积极筹备建立“蛇盘溪村蔬菜合作社”。

作为志愿者向来宾介绍乌拉特中旗

作为志愿者向来宾介绍乌拉特中旗

作为志愿者向来宾介绍乌拉特中旗乌拉特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内蒙古特色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

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很荣幸能够为来宾介绍这个美丽的地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乌拉特中旗的基本情况。

乌拉特中旗总面积约360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6万人。

这里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每年的气温变化较大,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气候,使得乌拉特中旗拥有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民族文化。

乌拉特中旗以其草原景观而闻名。

广袤的草原覆盖着整个旗区的大半部分,这里的草原景色宛如一幅壮美的画卷。

草原上密布着各种各样的花草,铺展在地平线上的草原,呈现出一片绿色的海洋。

在这里,来宾们可以欣赏到优美的大草原、醉人的彩色花海以及远离尘嚣的宁静与舒适。

除了草原,乌拉特中旗还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四黑”(黑山、黑河、黑水、黑土)风景区。

黑山是乌拉特中旗的地理标志,它是高耸的山脉,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给人一种凉爽宜人的感觉。

而黑河是蜿蜒在乌拉特中旗境内的河流,河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鲜活的鱼儿在其中游动。

黑水和黑土则是因为地势低洼,形成了湖泊和湿地,吸引了大量的候鸟和野生动物前来栖息和繁衍。

这里的自然景观无疑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在乌拉特中旗,我们也可以领略到浓厚的民族文化。

这里居住着多个少数民族,如蒙古族、汉族、回族等。

这些民族各自保留着自己独特的传统习俗和民俗文化。

在这里,来宾们可以参观蒙古包,品尝正宗的蒙古族美食,感受蒙古族的歌舞和体育文化。

乌拉特中旗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刺绣、石刻、剪纸等,这些都是当地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来宾们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民俗村等方式,更好地了解这些独特的文化。

当然,作为一名志愿者,除了介绍景点,我们还要为来宾提供周到的服务。

在乌拉特中旗,游客可以选择住在当地的特色旅馆,品尝正宗的内蒙古美食,同时也可以参加各种特色活动,如草原婚礼、马术表演等。

我们志愿者会尽力帮助来宾解决问题,提供信息和咨询,并确保他们的旅行顺利和愉快。

塞罕坝简介课件.

塞罕坝简介课件.

塞罕坝机械林场基本情况简介一、地理位臵与行政区划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省林业局直属单位,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北部,南北长58.6公里,东西宽65.6公里。

地理坐标为东经116°51'-117°39'、北纬42°02'-42°36'。

地处北、西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和多伦县接壤;南、东分别与河北省御道口牧场和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四个乡相连。

二、地理概况在地质构造上塞罕坝位于内蒙古地质的南缘,属内蒙古台背斜的一部分。

该区早在上古新生代时期就已经成为华北陆台的一部分,中生代晚期至新生代前的“燕山运动”使其缓慢抬升显出雏形,古老的花岗岩、片麻岩、石英岩奠定了该地的岩层基础。

在老第三纪,世界气候温暖,该区处在暖温带或亚热带笼罩下,发育着东北、华北暖温带----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

新生代第三纪中期至晚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本区再次拉开,逐渐形成高原状态。

该运动期间沿断裂线又有大量玄武岩溢出堆积,形成了现在的玄武岩台地。

随着我国大陆大气环流的根本改变以及内蒙古高原的抬升,本区气候变得凉爽而干燥,植被也向温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森林草原演化。

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本区岩层产生了许多微断裂,形成了一系列的小型湖淖,从而奠定了该区高原湖淖的格局。

三、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塞罕坝机械林场含高原和山地地貌。

高原俗称坝上,坝上属内蒙古高原东南缘,以丘陵、曼甸为主,海拔1500-1940m,既有高原的一般特征,沙丘起伏、地势开阔、山体浑圆,又有湖、淖、谷、甸较多,梁、峁、丘、滩齐全的特点。

东部为曼甸,西部为波状起伏的半固定沙丘。

山地称为坝缘山地,海拔1018-1500m,属阴山山脉与大兴安岭余脉的交接地带,山高坡陡,地势北高南低,平均坡度在20度左右,陡峭处达45度以上。

2、气候塞罕坝机械林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行政划区

行政划区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酉阳——行政区划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酉阳自治县幅员面积5173 平方公里,下辖39 个乡镇,278 个行政村。

有钟多、龙潭、麻旺、酉酬、大溪、兴隆、黑水、丁市、龚滩、李溪、泔溪、后溪、苍岭、小河等14 个建制镇,涂市、板溪、铜鼓、江丰、可大、五福、偏柏、木叶、毛坝、花田、后坪、天馆、宜居、万木、两罾、板桥、官清、南腰界、车田、腴地、清泉、庙溪、浪坪、双泉、楠木等25 个乡。

酉阳县政府所在地钟多镇,是全县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以钟多镇、龙潭—麻旺镇和龚滩镇为中心,形成酉中、酉东、酉西三大片区,是重庆市目前幅员面积最大、管理行政单元最多的县。

秀山—行政区域区划调整后,秀山县辖3个街道、18个镇、6个乡:中和街道、乌杨街道、平凯街道、清溪场镇、隘口镇、溶溪镇、官庄镇、龙池镇、石堤镇、峨溶镇、洪安镇、雅江镇、石耶镇、梅江镇、兰桥镇、膏田镇、溪口镇、妙泉镇、宋农镇、里仁镇、钟灵镇、孝溪乡、海洋乡、大溪乡、涌洞乡、中平乡、岑溪乡。

青海互助土族导游词

青海互助土族导游词

青海互助土族导游词青海互助土族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青海互助,这是一座美丽的小城市,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宝库之一。

在这里,我们将领略土族的风情和文化遗产。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旅游体验。

首先,要介绍的是互助县的城区。

公元1378年,明朝将领郑和率领船队到达了西方,也曾到达过互助城,留下了许多宝贵资料。

现在,互助城仍旧保留着明清古建筑和传统布加式居民房,是了解土族传统的重要场所。

其次,我们来到互助县的黄河源头,一个著名的风景区。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民族魂的象征。

在这里,可以观赏到壮丽的黄河雪山和壮美的黄河大峡谷,可以喜欢野外探险的人还可以穿过荒野,玩转自然,领略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然后,我们来到互助县的莫高拉冰川。

莫高拉冰川是中国最大的冰川,冰雪永不消融,白雪皑皑,它也是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的取景地之一,这里有着珍贵的冰川资源,院线有着丰富的生物生态体系。

莫高拉冰川古冰川景色独特,是一片荒凉神秘的世界。

最后,我们还要介绍的是互助县的塔尔湖。

塔尔湖是青藏高原上的珠玑,湖水清澈,湖面如镜,是世界上最高、最大、最深的咸水湖,也是互助县的一处驰名景点。

悬崖峭壁、草原牧场、人口稀少的奇世界,这一切都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互助土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看到了这片土地的美丽和独特。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青海互助的文化遗产和美景,欢迎到此旅游观光,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美丽的青海。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了解互助土族文化和这片土地的美景。

除了以上介绍的景点外,互助县还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例如世界文化遗产——马蹄寺,这是一座占地面积约150平方公里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中国考古学发掘的重要研究对象。

此外,还有著名的撞钟石林,这里是互助县北部的一片奇妙地貌,数以百计的石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形成了独特的景象,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互助县还是青海著名的滑雪胜地,有着丰富的滑雪资源和先进的滑雪设施。

塞罕坝简介介绍

塞罕坝简介介绍
02
塞罕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乾 隆年间,当时满族、蒙古族等少 数民族在此狩猎游牧,后来逐渐 演变为塞外草原。
建设过程与成就
1962年,国家林业部决定在塞罕坝建设大型国营机械林场,以改变当地恶劣的自然 环境。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塞罕坝已经从荒原变成了拥有百万亩人工林的海淀塞罕坝 。
这些人工林不仅为当地创造了丰富的生态效益,还为京津冀地区提供了重要的生态 屏障。
条件适宜,导致湖泊的形成。
山地景观
佛顶山景区内的山地景观是公园 内的一大特色景观,其形成原因 是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作用,加 上长期的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
了独特的地貌。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措施
旅游资源开发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内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可以进行多种旅游项目的开 发,如草原游、湖泊游、山地游等。
发展绿色产业: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如 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等,促进经济结构 调整和转型升级。
措施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通过加强森林资源 管理和保护,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生态系 统稳定性。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可 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塞罕坝的生态 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经济也将实 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脆弱
由于历史原因,塞罕坝的 生态系统曾遭受破坏,导 致生态系统脆弱,容易受 到外界干扰。
水资源短缺
塞罕坝地区水资源短缺, 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 成一定影响。
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与措施
目标: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 塞罕坝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 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生态和 经济发展用水需求。
阐述了塞罕坝精神的核心内涵,包括艰苦 创业、科学求实、绿色发展、无私奉献等 方面,为后续内容提供思想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路坝区概况
大路坝区位于咸丰县西部边陲,东与本县尖山乡小水坪接壤;西与黔江区小南海镇相连;南与黔江区中塘乡交界;北与本县活龙坪乡二仙岩为邻。

距咸丰县城78公里,距黔江区城25公里。

国土面积100平方公里,2010年年末耕地总面积17025亩,水域面积250亩,流域面积1850亩。

2001年3月设立大路坝区工委,全区辖7个村,4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356人。

2010年全区40个村民小组2435户,总人口9712人,其中农业人口8963人,农村党员200人。

近几年来,大路坝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都取得好的成绩。

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小学各科成绩居全县中上等水平,比上年升了三个位次。

中考上线31人,创历史水平。

文化事业特色凸现,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土家歌王寨”、“土家敬酒歌”、“土家迎(送)客歌”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被打造成文化品牌。

民间传统戏曲《彩莲船》、《干龙船》,民间小调《幺姨妹》、《逗情歌》常在民间表演和广泛传唱。

蛇盘溪茶林堡土家山寨吊脚楼维修整理已基本完成。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医技综合楼建设,投资120万元,现已投入使用。

集镇建设以“环保、卫生、美化、亮化”为重点,逐步完善配套功能,“楚渝街”建设已初具规模,逐渐形成商贸经济一条街。

区工委公益性综合服务大楼投入使用,有效地改善了办公条件,极大地
方便了人民群众办事。

大路坝交通十分便利,距黔江舟白飞机场30公里,距黔江正阳火车站35公里。

在建的“黔—南”二级公路也将通过我区两个村和集镇。

全区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车里程47.75公里。

大路坝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区集镇中心到国家4А级地震遗址保护区—小南海仅1.5公里,距二仙岩高山湿地保护区不足10公里。

境内有清幽秀丽小南海;九曲回廊汪大海;碧山奇峰望岩寺;峡谷迷宫羊角洞;世外桃源富尔溪;摘星揽月绿金山等美丽风光。

还有“雄狮望月”、“金鸡报晓”、“乌龟探海”、“济公仰佛”等栩栩如生的自然景点。

1856年地震形成的小南海,被定为国家4A级地震遗址保护区。

地震同时形成的汪大海,水面15亩,库容量40000立方米。

还有小参塘、蛇盘溪、大垮岩、小垮岩等都是同时因地震鬼斧神工形成的宝贵遗迹,具有山区“险、奇、秀、趣、幽”的特点,这些遗迹不仅极具科考价值,为旅游业的开发升温具有极大的潜力。

大路坝社会治安秩序稳定,和谐团结,共谋发展。

大路坝区与重庆黔江小南海镇,实行边区联防联调,共建平安边区。

近几年来,双边政府在“边区和谐共建”上达成共识,探索出了一套科学而行之有效的边区社会矛盾联防联调机制,由双方共同主持联防联调工作,并实行依年轮流值班制度,及时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消化在萌芽状态之中,有力地促进了边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近几年来,大路坝区工委一班人,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争创“团结、廉洁、高效、开拓”的好班子,围绕“讲
文明、树新风、促发展”的理念,始终坚持着力打造“边贸物流口子镇,产业调整精品园,文化旅游新热土,制度创新试验田”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大路坝特殊区位优势,与重庆黔江小南海镇携手共建特色边区,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着力开发旅游资源,繁荣边区民族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努力实现双边的民族团结,推动特色边区的发展。

两区、镇共同打造万亩油菜高产示范样版,连片发展李子3500亩,阳春三月,交相辉映,为旅游业的兴旺发达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小南海补水工程,是一项互利工程,不仅控制了水患,也有利于大路坝沿河的流域治理和灌溉。

小南海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小南海是全国保留最完整的地震遗址,被列为4A级风景区,大路坝区所属水面同时纳入风景区开发利用。

大路坝区的“干龙船”、“土家咂酒”等土家文化被列入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不断挖掘底蘊深厚的土家文化,并将丰富的土家文化资源与小南海镇的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双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共建。

形成了“小南海地质风景搭台,大路坝民族文化唱戏”的可喜格局。

未来的大路坝,将是旅游的胜地,投资的热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