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主要途径
浅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主要途径

浅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主要途径作者:罗花妮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6年第07期【摘要】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设置新情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显著特点。
如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谈谈如何指导学生从各种信息的载体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方法。
【关键词】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途径【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60-01\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是地理高考说明中提出的四项能力考察目标,“获得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后面三项能力的基础,而且大部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比较弱,因此“获得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载体各不相同,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也就存在差异,下面谈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主要途径。
1.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每一组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文字材料(包括图名信息)都是精选的,解题时一定要对背景材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
其对策是:培养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标志或画线的习惯。
例1.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
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6个经纬线交点,其中与游记作者登临之地相距最近的交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
作者北顾的是_____高原的深秋景色。
【解析】试题文字材料中提供的信息有:情景设置中的空间信息有高度信息——登高、俯视,方位信息——南望、北顾;时间信息——晴岚可爱(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寒沙衰草(深秋景色)。
解题时先要求学生用红笔把这些相应的关键词画起来。
接着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太行山的位置,以北京、小五台山位置为参照,并根据200米等高线确定,太行山位于其附近;再根据“南望”、“俯视”等文字信息,判断游记作者所在位置应在太行山之北,即115°E与41°N交点附近;从图中位置结合时间信息,可判断作者“北顾”具有“寒沙衰草”的地方只能是内蒙古高原。
例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

慈塑:丝凰例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隋燕燕(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德州253000).d T。
,7脯耍】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具有调动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三项能力重要前提.本文从五冬方面谈二下获取和’j ?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
,,;f日粼】获取{解读;地理信息;途径,,。
获取和解读信息。
的能力是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
三项能力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说它是考生解答问题的“入场券。
试题中关于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设计,其I二:二I茎茎兰二I茎::竺二l茎=::I地理信息是指试卷中的文字材料、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景观和符号等,大致E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地理文字信息。
2)地理图像信息。
3)地理表格信息等,还有一类是隐性信息,如材料中所反映的中心思想、命题者的意图或生活中的经验及相关学科的信息等等,它需要考生对材料中的显性信息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剖析以及归纳判断、推理、归纳等来解决问题。
对于理解试题的意图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从立意看考生应明白试题在探讨—个什么样的主题:从情境上少无目的浏览。
在鲁0解题后设问时,往往要注意—个问答题需回答几个小问题。
就拿05年第36题第一问来说,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发现需要寻找四个问题信息:试题的第一小题干日且确要求是先简述三个音l J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然后综述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
但有些考生由于当太阳从地平线A地,qz线以下伊一70或自地平线以下伊一丁升至地平线的一段时间室内通常无需照明,这样一些理论上白昼时间长达19小时左右的日子,整天可以利用自然光照明,这促现象称为“白夜”o问6月22日这一天图中的①②③中哪个城市有白夜产生?考生极易遗漏的那就是题目中的标题信息:欧洲某地区。
日出肓怖日落后—段时间室内通常无需照明”这句话其实隐含着这是大气散射的原因这个信孰很多学生就是不能理解题中的信息,错误地把“白夜”等同于极昼。
地理答题如何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

高考常考查的知识系统有: 地理基本数据、
善 毒薯 誊 誊
√ ~ — /
地理・ 指 学习 导
地理基本概念 、 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分布、 【 典题例析 】 地理 原理 与规律 ( 自然地理 )地 理观 念 ( 文 、 人 【 】 读世界某区域图, 例1 完成( ) 1、 地理 )地理区域特征( 、 区域地理 ) 自主学习 、 中获得的地理信息( 与所学知识有关联性 的 知 识 ) 。 自然地理部分 需要掌握的基本的地理规 律: 地球运 动规律( 自转 、 公转 )大气运动规 、 律 ( 圈环流 、 三 季风环流等 )地壳运动规律 、 ( 能量来源、 运动形式 、 结果等 )水体运动规 、 律( 水循环、 洋流等)地理环境分异规律( 、 纬 度 地 带性 、 经度 地 带性 、 直地 带 性 、 地带 垂 非 性 等 ) 。 区域地 理部 分 重点 掌握 的 区位理 论一 优越 区位的选择 : 农业 区位理论 ( 如何使土 地得 到最合理 的利用 )工业 区位 理论 ( 、 如 何实现最佳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 )城市区位 、 图 1 理论 ( 如何体现城市合理的功能分区和地域 ( )图 中甲处( 1 虚线 内 ) 的常见 地形类 结构 )交通区位理论( 、 如何合理布局交通运 型 是 ( ) 输 网 ) 。 A .山地 B .盆地 2 .调 动和 运用基 本技 能 C 高原 . D 丘陵 . 高考解题所需的基本技能有: 选择和运用 ( )有关图示区域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 2 相关学科 的基本技能解答地理问题 、 语言的 的是 ( ) 组织能力( 对问答题尤为重要 )绘图能力( 、 如 A 有世界上最发达 的混合农业 . 绘制剖面图 )计算能力( 、 如太 阳高度的计算、 B 大 牧场放 牧业 盛行 . 时间的计算等)实验能力等。 、 C 乳 肉畜牧业规模较大 . 运 用地 理 学科 的 专 项技 能 包括 : 理 坐 地 D 生产方式 比较落后 , . 迁移农业盛行 标 的判断和识别 , 不同类 型图表的判读和转 换等。 自主 学 习 中获得 的 知识 与技 能举例 : ①社会热点方面的知识 。如德班气候大会 、 俄罗斯冬运会 、 朝鲜 、 伊朗核问题 ( 结合时区 和 日界线 、 区域地 理 、 自然地理知识 ) 日全 、 食、 月全食 、 钱塘江大潮、 航天基地建设 ( 结合 宇宙知识、 我国四大航天基地的地理区位 、 自 然环境等内容 )经济 区( 、 长三角 、 环渤海、 珠 三角 、 中部崛起 、 东北重工业基地等) 及新特 区建设 、 重大建 设工程 ( 西气 东输 、 电东 西 送、 南水北调、 三峡工程 、 青藏铁路 、 跨海大桥 等)十二五规划等。 自主学习中通过归纳、 、 ② 总结得到的知识与技能。 ③等值线图的判读。 ④图上距离的判断方法。
掌握地理类中地解析的技巧与方法

掌握地理类中地解析的技巧与方法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的是地球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地理现象、地貌、气候、自然资源等等。
而地理类中的地解析,是指通过对各种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进行地理问题的解答和探究。
在地理学的学习和应用中,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来进行地解析,以达到高效准确地理地解析的目的。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几种常用的地解析技巧与方法。
一、图表解读法图表是地理学常用的信息呈现方式,通过图表解读法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分析地理信息。
在进行图表解读时,首先需要仔细观察图表的形式、构成和特点。
例如,对柱状图,我们可以注意不同柱体的高度和颜色,来分析数据的差异和相关性。
对折线图,我们可以观察线条的趋势和波动,以了解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图表中的标签、单位、标题等进行分析,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地理信息。
二、地图分析法地图是地理学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通过地图分析法可以快速了解地理信息。
在进行地图分析时,首先需要对地图的基本元素进行观察和分析。
例如,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实际地理距离与地图上的距离的关系,从而更准确地判断距离和位置。
地图上的符号、颜色和图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理现象的分布和特征。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地图的内容和样式,来获取更全面的地理信息。
三、统计数据分析法统计数据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数据来源之一,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法可以对地理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在进行统计数据分析时,我们首先需要仔细阅读和理解统计数据的内容和方式。
例如,对于人口统计数据,我们可以通过对人口数量、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进行比较和计算,来了解人口分布和发展趋势。
对于资源统计数据,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和分析资源储量、开发利用程度等方面,来评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统计数据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挖掘和理解地理现象的背后规律和问题。
四、研究文献分析法地理学领域有大量的研究文献可供参考,通过研究文献分析法可以获取更广泛和深入的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的获取与管理

一、地理信息的获取(一)地理信息的获取途径获取地理信息的途径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通过实地测绘、调查访谈等获得原始的第一手资料,这是最重要、最客观的地理信息来源。
第二类是借助空间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遥感技术,快速获取地理空间的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并适时适地识别、转换、存储、传输、显示并应用这些信息。
第三类是通过各种媒介间接地获取人文经济要素信息,如各行业部门的综合信息、地图、图表、统计年鉴等。
(二)地理信息的获取方法1、DRG数据(1)地形图扫描法图形扫描:将黑白地图、分版二底图或彩色地图扫描,生成数字栅格图像;栅格编辑:对栅格数据进行编辑和色彩归化处理;图幅定向:将栅格图像由扫描仪坐标变换为高斯投影平面直角坐标;几何纠正:消除图纸及扫描所产生的几何畸变。
(2)转换法将DLG矢量数据经符号化后转换为栅格数据。
2、DLG数据(1)DLG数据采集地形图扫描方法:定向、几何校正、人机交互矢量化、数据编辑;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影像扫描、定向建模、立体测图、数据编辑;解析摄影测量方法:像片定向建模,立体测图,数据编辑。
(2)DLG图形编辑3、DEM数据(1)数字摄影测量方法航片影像扫描;数字影像定向,建立立体模型;自动获取DEM,人机交互编辑。
(2)现有地形图扫描矢量化方法对地形图扫描、定向;对等高线、高程点、水域等进行自动或人机交互矢量化,并赋高程;构TIN,内插生成DEM。
4、DOM数据(1)数字摄影测量方法航片影像扫描;对扫描影像数据进行定向,建立立体模型,获取DEM;影像数字微分纠正,辐射校正、色彩调整,影像镶嵌;按图廓裁切。
(2)单片数字微分纠正方法在已有DEM以及像控点成果的情况下,对数字影像内定向,按像控点进行单片空间后方交会,得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根据DEM进行数字微分纠正。
现阶段,航空摄影测量仍然是我国测制地形图,获取地理信息数据的主要技术手段。
随着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将成为快速获取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主要信息源。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获取方法与应用复习总结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获取方法与应用复习总结一、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获取方法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指通过对地球表面上特定区域及其环境进行地理实地调查和测量、空间信息获取与处理以及数据库建设与管理,利用地图、遥感、GPS技术等手段获取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形成地图和空间数据库的系统。
1.地理实地调查和测量:地理实地调查和测量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获取方法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通过人工进行地理实地观察、测量和询问,获取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获取方法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获取、记录、解释和分析地球表面上的大量图像数据,提供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
3.GP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获取方法中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来确定地球上特定位置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获取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
4.地图:地图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获取方法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借助地图,可以获取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包括地形、地貌、道路、建筑物等。
5.数据库建设与管理:数据库建设与管理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获取方法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对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进行组织、存储和管理,实现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有效获取和应用。
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1.城市规划与管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用于城市规划与管理,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城市环境规划等。
通过对城市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可以为城市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自然资源管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用于自然资源管理,包括森林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
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可以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环境监测与保护: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用于环境监测与保护,包括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等。
通过对环境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环境的监测、评估和保护。
4.农业与林业管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用于农业与林业管理,包括农田规划、农作物种植管理、森林资源管理等。
地理(心得)之浅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基本途径和培养策略

地理论文之浅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基本途径和培养策略3.从地理图形的表述语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试题在提供一幅地图中往往会通过文字表述的形式告诉考生此图的名称、含义等信息。
解题时考生需要从这些表述语中获取和解读重要的地理信息。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题来看,这种在材料和题干中用文字说明地图表示的区域、地图的类型和地图中的地理要素等信息的试题越来越多,而过去那种将地图名称标注于图下的地图几乎难以找到。
这就需要考生一反平时利用课本学习时的阅读习惯和方法,突破思维定势。
如例1中,文字材料中就有关于该图的说明:“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
解题时就可以根据该信息确定这是一幅统计图表,读图时就要按照统计图表阅读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然后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
4.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地理图形语言是指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区域图等各种图形所承载的地理信息,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地理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能力向来是地理学科考查的重要能力之一,因为以地图为背景切入,既能体现地理学科特色,又是文综试卷中的亮点。
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地理试题已经逐渐形成了“无图不成地理”的试题命制风格。
这为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图像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由于地理图表承载着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因此判读时要注意分清主次,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确定应该从地图上获取哪些方面的信息。
如经纬度、大陆轮廓、国界线和省界线、等值线、特殊地名、特殊地理景观等。
然后再按设问的要求进行分析,与设问无关的图形要素就可以不管,排除干扰。
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当然近几年由于命题的越来越成熟,出现在地图上的信息基本上都是有效的、有用的。
【例3】(2005年全国文综卷Ⅲ第36题)假设图示的冬季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要说明A地在未来30小时内风向、风力及气温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不考虑地形的影响)。
浅谈文综高考中地理信息的获取方式

地理 图像 图像包括地 图 、原理示意 图 、统 计图 、联 系图等 信息 的获取和解读是考试 的第一步 ,也是重要 的一 步 ,是 类型 。是高考 中最经常 出现 的 ,从近几 年高考来看 ,几乎是无 5 从数字信 息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 息 .
后面三种 能力 的基础 ,所 以可 把这个能力 称为第一 能力 ,这个 题不 图,从地理 图像 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最关键 的。
一 u∞ |薯
・
|
l 、
l 蚺 阚青 蝻
浅谈文综高考中地理信息的获取方式
陈水 强
( 福建省安溪铭选 中学,福建 安溪 320 ) 640
解读考试说明
1 从文字 背景材料 中获取和 解读地理 信息 .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经过不断探索 ,文科综合能力 测试题基本上 已经形成 了比 当今 的高考越来 越注重对考 生能力 的考核 ,考试 的试卷也 命 名为 “ 文科综合 能力 测试 ” ,其 中首 当其冲的是获 取和解读 较成熟 的 、以中心问题为背景材 料设计试 题的命题模式 。这种 信 息 的能力 。考纲指 出 ,获取 和解读信息 的能力 目标 包括三个 命 题模式便 于突 出综 合意识 和综 合能力 的考查 。每一组 试题所 层次 : 提 供的背景 文字材料 都是经过精选 的 ,对解题 无效 的信 息或有 1 获取 试题 提 供 的 地 理 信 息 ,理 解 试 题 要 求 以及 考 查 意 图 . 定干扰作 用的信息 一般没有 ,而对解题有用 的信息相 对 比较 地理 信息是指试卷 中的文字 材料 、地理 图表 、地 理数据 、 完 整。 因此解 题时一定 要对背景 材料进行仔细 的阅读 ,在最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主要途径
————————————————————————————————作者:————————————————————————————————日期:
浅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主要途径-地理论文
浅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主要途径
【摘要】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设置新情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显著特点。
如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谈谈如何指导学生从各种信息的载体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方法。
【关键词】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60-01\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是地理高考说明中提出的四项能力考察目标,“获得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后面三项能力的基础,而且大部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比较弱,因此“获得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载体各不相同,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也就存在差异,下面谈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主要途径。
1.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每一组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文字材料(包括图名信息)都是精选的,解题时一定要对背景材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
其对策是:培养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标志或画线的习惯。
例1.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
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6个经纬线交点,其中与游记作者登临之地相距最近的交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
作者北顾的是_____高原的深秋景色。
【解析】试题文字材料中提供的信息有:情景设置中的空间信息有高度信息——登高、俯视,方位信息——南望、北顾;时间信息——晴岚可爱(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寒沙衰草(深秋景色)。
解题时先要求学生用红笔把这些相应的关键词画起来。
接着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太行山的位置,以北京、小五台山位置为参照,并根据200米等高线确定,太行山位于其附近;再根据“南望”、“俯视”等文字信息,判断游记作者所在位置应在太行山之北,即115°E与41°N交点附近;从图中位置结合时间信息,可判断作者“北顾”具有“寒沙衰草”的地方只能是内蒙古高原。
2.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图像信息是指各种类型图像(如光照图、等直线图、地理坐标统计图、地理结构统计图、区域图、原理示意图等)所提供的信息。
特别注意两类:一是统计图,二是区域图。
对于统计图,一般可依下列程序阅读:读图名→读坐标(或图例)→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分析数据→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
读数据一要读全,二要注意数据的变化趋势,这样才能准确地从数据中把握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特征。
例2.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首先读坐标,横坐标代表时间变化,纵坐标表示城市人口的比重即城市化水平;其次读图例,明确甲乙丙丁四条曲线的位置;最后读数据变化,主要看四条曲线数值的变化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目前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较低但发展速度快,即可选出D选项。
对于区域图,其解题的一般思路是:首先看图名,理解其含义,其次看图例,包括比例尺和方向,要弄清各种符号所要代表的含义。
第三解读信息,将图例回归区域,审图中的具体内容,看分布、找规律,注意相互关系,得出由表面信息到深层次信息的解读。
例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___区。
导致该区域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
【解析】该题主要的图像信息有沙地的分布范围(沙地较多)、200毫米等降水量线(气候干旱)、经纬度(我国西北地区),只要能提取这些有效信息即可以很快判断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教育,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