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分析
如何看待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如何看待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并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我们应该持有以下观点: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历史的遗留问题。
在开放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以东部沿海城市为核心进行发展,而内陆地区则相对落后。
这种发展模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确实起到了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但也在更大程度上加剧了地区间的差距。
因此,我们在看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时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问题。
其次,我们需要深入挖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一方面,我国经济体制的历史遗留问题造成了区域间的差距。
计划经济体制下,东部地区因为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等因素而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而西部和北部地区则相对滞后。
另一方面,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的不平衡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例如,西部地区的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等因素限制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此外,产业结构的差异和政策导向也会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再次,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提高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改善生活条件。
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鼓励和支持非东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吸引更多的外资、技术和人才,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治理体系,加强对区域政府的约束和监督,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实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降低区域间的经济差距。
最后,我认为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普通公民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形成合力。
政府应该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强对经济发展潜力较低地区的扶持和引导。
企业应该积极参与投资,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
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公益事业、支援教育等方式,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帮助。
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关键在于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一、问题背景我国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
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
2.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与农村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源,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3.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经济发展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传统产业发展较快,而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4.高质量发展不足: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但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和品牌效应还不够强大,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较大挑战。
二、解决之道要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关键在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加强科技创新创新是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
我们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基础研究,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2. 促进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产业升级。
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技术创新转化率。
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3.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为中西部地区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推动创新创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
4. 加强农村发展重视农村地区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品质。
加强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提高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加强农村产业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5. 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绿色发展。
加大对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的投入,推广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一、引言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将就此进行分析。
二、历史原因1. 历史遗留问题历史遗留问题是指一些历史上形成的不平衡状况,如工业化、城市化等过程中形成的城乡差距、区域间交通和通讯不便等。
这些问题在经济发展快速的今天仍然存在。
2. 地理环境问题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南北差异明显。
南方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业生产;北方气候干燥寒冷,适宜工业生产。
因此,在经济发展中南北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三、政策原因1. 政策导向不当政策导向是指政府对于某一领域或行业发展所制定的政策方向。
如果政策导向不当,则可能会导致某些地区得到过度关注,而其他地区则被忽视。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增长,可能会过度发展重工业和房地产等行业,而忽略了环保和农业等领域的发展。
2. 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配置是指政府对于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如果资源配置不合理,则可能会导致某些地区得到过度的资源投入,而其他地区则被削弱。
例如,一些地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但由于历史原因或政策原因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四、市场原因1. 市场竞争不充分市场竞争是指企业之间在市场上进行的竞争。
如果市场竞争不充分,则可能会导致某些企业得到过度关注,而其他企业则被排挤出市场。
例如,在某些行业中存在垄断现象,则可能会导致该行业内部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
2. 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信息是指买卖双方在交易中所拥有的信息。
如果市场信息不对称,则可能会导致某些企业或地区无法获取到足够的市场信息,从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
例如,在某些地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则可能会导致该地区的企业无法得到足够的市场机会。
五、教育原因1.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育资源是指政府对于教育领域内的资源分配和利用。
如果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则可能会导致某些地区的学生得到过度投入,而其他地区则被削弱。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不仅存在于国家间,也存在于各个地区和不同经济体之间。
本文将深入探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1. 地区差异:在许多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通常,一些发达城市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远远快于内陆和欠发达地区。
这种不平衡发展导致资源和福利的分配不均,加剧了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2. 收入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财富日益积累,但是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扩大。
高收入群体的财富累积越来越多,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改善缓慢。
这种不平衡现象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3. 产业结构不均衡: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仍然依赖传统产业,而高技术和先进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产业结构的不均衡使得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性,也使得经济面临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
二、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方案1. 区域协调发展:政府应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投资和优化政策环境等措施,推动内陆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减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2. 收入分配调整:政府应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支持,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加强教育等措施,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节,减少收入差距。
3. 促进产业升级:政府应加大对高技术和先进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通过减少对传统产业的补贴和提供对新兴产业的扶持,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三、案例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及解决方案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一个突出的挑战。
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一些发达城市,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政府于2000年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随着经济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日益增大,城市地区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农村地区。
这种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大了贫富差距,加剧了社会不公。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原因和解决之道。
一、收入差距扩大首先要明确的是,在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中,收入差距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城镇居民的居民收入一般要高于农村居民,城乡差距不仅表现在工资收入上,还反映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差别。
例如,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和更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而农村居民则相对缺少。
造成这种收入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村收入和生产方式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城市化发展的问题。
在农村地区,由于农民大多从事农业生产,农业收入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和天气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收入也相对不稳定。
相比而言,城市居民可以从事更多种类更高效的工业和服务业,相对来说,他们的收入状况更为稳定。
在城市化方面,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分化趋势的加剧是造成城乡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转移,使得城市的积极性增强,而农村则相对缺乏这种动力和资源。
另外,城市高薪岗位相对更多,而农村居民则相对缺少优质职位。
二、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源配置不均衡。
在资源配置方面,城市拥有较为优质的资源,包括人才、资金等,而农村则相对缺乏这些资源。
因此,当城市和农村进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时,资源分配问题是一个非常敏感和重要的问题。
在人才资源方面,城市相对拥有更多的人才,而农村地区的人才相对较少。
这也是造成农村地区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资金方面也是城乡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城市相对更容易获得高额的投资和资金支持,这使得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速度更快,而农村则相对缺乏这些资源。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是城市和农村发展的基础,但是在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基础设施建设也存在差异。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不平衡发展问题分析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不平衡发展问题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深入,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不平衡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分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原因分析1.地理环境因素: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导致资源分布和产业发展存在差异。
例如,沿海地区具有良好的港口条件和便捷的交通网络,更有利于外贸发展和产业集群形成,而内陆地区受制于交通不便的限制,产业发展较为困难。
2.政策扶持措施的差异:政府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给予的政策扶持度存在差异。
一些地区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流入,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而其他地区则相对较少获得政府的支持,发展相对滞后。
3.历史和文化因素:历史和文化传承影响了不同地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经济观念,进而影响了经济发展。
例如,一些地区拥有悠久的商业文化传统,有利于商业和创新精神的培育,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二、问题影响1.经济增长率不平衡: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率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导致全国整体经济增长率的不平衡。
2.人口流动和资源失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人口流动不均衡,一些地区人口过度集中,而其他地区则面临人口外流的问题。
同时,资源的分布也不平衡,造成了资源浪费和资源短缺的问题。
3.社会问题加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了社会问题的加剧,如贫富差距扩大、城乡差距加大、环境污染严重等。
三、解决方案1.制定差异化政策: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政策和措施。
对于资源丰富的地区,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于资源匮乏的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引导,促进经济增长。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
特别是加大对内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消除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3.促进人才流动:建立人才交流和流动机制,鼓励优秀人才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促进知识和经济资源的流动和交流,推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均衡。
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1.历史原因: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历史发展有很大关系。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中国的中部地区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导致了中部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优势。
而西部、东北等地区则在历史上受到了战争、政治动荡等因素的冲击,发展相对滞后。
2.地理因素:中国的地理条件差异明显,南北和东西方的差异导致了资源分布的不均衡。
南方地区气候温暖,地势平坦,适宜农业生产;而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土地贫瘠,自然条件相对较差。
3.政策因素:过去,我国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了政府资源的集中配置和分配,这使得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些地方政府重视发展经济,大力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而另一些地方则缺乏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
4.资源配置不均衡:我国的自然资源在分布上也存在不平衡。
富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石油等主要集中在北方和西部地区,而水资源等相对丰富的地方则主要分布在南方。
这导致了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均衡,进一步加剧了地区发展的差异。
5.市场因素: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但也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先天条件和开放政策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人才,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而中西部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及市场的约束,相对落后。
6.教育和技术差异:教育和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和技术水平差异巨大。
东部地区拥有更多的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和高技能人才。
这使得东部地区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落后。
为了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改善交通状况,降低交通成本,促进区域间的资源优势互补和产业转移。
2.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外资和技术向中西部地区流动,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怎样看待我国发展不平衡

怎样看待我国发展不平衡一、为何发展不平衡问题引起人们广泛思考?1、xx经济实力个综合国力极大增强2、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3、社会xx程度显著提升但是我国在方方面面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凸显,引起了人民的担忧。
比如,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区域发展差距明显,除经济差距外,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也较大,同经济发展相比,社会事业等发展相对滞后。
二、我国经济发展不平横的原因?1、自然原因2、历史原因3、政策原因4、体制原因三、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发展不平衡问题?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状况,不仅要看较高发展水平的部分,而且要看较低发展水平的部分。
如果不注重不同地区方面的相互协调,就会制约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一般来说,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螺旋式前进的过程,平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时绝对的。
经济社会系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有利于保持竞争的压力与活力,有利于打破平均主义,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
但不平衡问题如果长期持续,也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危害。
从经济角度看,会使国民经济难以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
从社会层面看,容易使整个社会产生心理鸿沟,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发展不平衡问题若处理不好,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一些国家历史经验表明,当发展不平衡问题域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等纠结在一起时,往往成为社会动荡、国家分裂的诱发因素。
发展不平衡,说到底就是发展不科学的表现。
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根本要靠科学发展。
只有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逐步推进城乡、区域的均衡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如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1以加强“三农”为根本立足点。
“好风凭借力,惠农正当时。
”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制定重大决策时,必须有先向“三农”倾斜。
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以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为重要着力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电东送
• 概念:是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 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 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地区。 • 意义:西电东送这一伟大工程,为西部省区把电力资源优 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将改变东西部能 源与经济不平衡的状况。对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东部 地区经济发展,将发挥其重要作用。 • 特殊意义:与其他西部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相比,西电 东送工程最大的特点是,它不仅仅是西部的工程,也是东 部的工程,充分地体现了党中央提出的“东西部协调发展, 共同富裕,共同进退”的战略构思。
三、如何解决中国发展不平衡问题
观看视屏
1.加快中西部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A、10年前党和国家做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后 来又先后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 略,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8年后中西部和东 北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已连续两年超过东部地区,其 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居于领先地位。
2.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9年以来国家出台的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 ——区域规划 1.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年) 2.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3.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4.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5.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6.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 7.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8.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9.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10.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11.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 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把加快形成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 革发展的根本要求 • 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农 民的思想观念有了切实转变,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生 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4.体制原因
•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有体制的因素。 比如,计划经济时代不尽合理的价格体制对城乡、区域差 距扩大有明显影响,国家为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长期维 持了能源原材料产品和农产品的低价格,使中西部和农村 发展受到抑制。又比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 于观念、资金和管理等的差异,市场竞争会造成不同市场 主体的优胜劣汰,从而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 效应",也会扩大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主体间的差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南水北调
• 概念: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 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 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 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 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 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 西线三条调水线。 • 意义: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新中 国成立以来投资额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战 略性工程,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
2.历史因素
数千年来我国就一直存在发展差距,国家的经济重心处在不 断变迁中。中原地区很长时间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唐代以后 特别是北宋以后,经济中心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 区转移。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 70%以上的工业和交通运输 设施主要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 12%的东部沿海地带。虽然 国家在"一五"计划、"三线"建设时期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 投入和扶持,但总体不平衡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改 革开放以来,纵向比较,各个地区都有很大发展;横向比较, 地区差距在拉大。
4.同经济发展相比,社会事业等发展相对滞后。 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公平的问题比较突出; 医疗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人民群众对看病难 的反映仍比较强烈;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一 些基本保障制度有待健全;
二、中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1.自然因素
•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自 然条件迥异,决定了不同 地区发展存在"先天性"差 异。比如,东部地区以平 原为主,气候宜人,土壤 肥沃,交通便利,占据先 天发展优势;西部地区多 为山地丘陵和戈壁沙漠, 气候干燥,生态恶化,交 通闭塞,与外界的信息交 流及贸易往来受到限制, 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素多。
总结
1.由此可见,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涉及面 广,原因很复杂,是多种因素互交作用、 彼此影响的结果。 2.能否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对我们党执 政能力的一个重大挑战。发展不平衡,说 到底就是发展不科学的表现,解决发展不 平衡问题,根本要靠科学发展。 3.只有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逐 步推进城乡、区域的均衡发展,促进经济 社会的协调发展。
谢谢观赏!
• B、今年5月2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深入 实施西部大开发只能略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 提出今后10年目标任务和要着力做好的重点工作。
C、是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积极扶持革命老区、 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提高自主发展 能力。今年中央将陆续投入330亿元,大力支持西藏、新 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完善欠发达地区 综合发展规划,多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落后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鼓 励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对口支援,形成以政府为主导、 市场为纽带、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的互惠互利机制, 调动各方面参与扶贫的积极性。
D、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仅 要缩小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而且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 等化。加快完善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的的公共 财政体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地方政 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今年中央拟安排均衡性转移支付 4168亿元,比上年增加250亿元。要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责, 建立健全考核体系, 推动中西部地区政府在提供 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发挥更大 作用。
• 2.区域发展差距明显。30多年来,各地居民收入 都有了大幅度增长,但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在拉 大。
对比二: 中国的西部像非洲 中国的城市赛欧洲
3.除经济差距外,城乡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 务水平的差距也较大。
杭州跨海大桥 怒江滑索
杭州湾大桥长36公里,总投资118亿元,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云南泸水县六库镇村民出山跨过怒江的唯一通道是滑索。在江面上架一座桥仅 需要四、五十万元。
我国发展 不平衡问 题
一、中国发展不平衡 的表现
二、中国发展不平衡 的原因
三、解决发展不平衡 问题的措施
一、中国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1.城乡发展差距较大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呈现出的趋势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快于农村,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根照国家统计局已经公布的 数据,2007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入13786元,农民人均纯 收入414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 9646元,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2008年全年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157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城乡 居民收入之比3.315:1
西气东输
• 概念:中国西部地区天然气向东部地区输送,主要是新疆 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输气管道西起 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油田,向东最终到达上海,延至杭州。 途11省区,全长4000km。设计年输气能力120亿立方米, 最终输气能力200亿立方米。2004年10月1日全线贯通并 投产。 • 意义:西气东输气田勘探开发投资的全部、管道投资的 67%都在中西部地区,工程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新疆等西 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沿线10个省市区的产业 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效益提高。 西气东输能够拉动 机械、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对于 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政策原因
• 我国发展不平衡的一些问题,也与一定时期内实施的具体 政策有关。比如,改革开放后,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 的需要,我们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采取积极促进东部 沿海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的政策,在投资、财税和金融等 方面对东部地区进行倾斜。这些政策给东部沿海地区经济 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但客观 上也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