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试卷讲评针对训练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精品练习:期中复习专题期中试卷讲评+Word版含解析.doc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1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 某人站在楼房顶层从O 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 m ,然后落回到抛出点O 下方25m 处的B 点,则小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A. 25 m 、25 mB. 65 m 、25 mC. 25 m 、-25 mD. 65 m 、-25 m2. 一遥控玩具汽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A. 15 s 内汽车的位移为300 mB. 前10 s 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 m/s 2C. 20 s 末汽车的速度为-1 m/sD. 前25 s 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3. 某同学身高1.8 m ,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8 m 高度的横杆。
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g 取10 m/s 2)( )A. 2 m/sB. 4 m/sC. 6 m/sD. 8 m/s4. 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 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 2做匀速直线运动(21v v );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 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 2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A. 甲先到达B. 乙先到达C. 甲、乙同时到达D. 不能确定 5. 关于摩擦力,有人总结了“四条不一定”,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 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B. 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C. 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而受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运动D. 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滑动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6. 如图所示,有一重力不计的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 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器内注水,直到注满为止,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断增大B. 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C. 水平力F必须逐渐增大D. 容器受到的合力逐渐增大7. 如图所示,两辆车在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但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一点B. 正是由于货物产生的形变,所以车才会对货物产生一个支持力的作用C. 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形状或质量分布有关D. 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8. 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时,那么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 速度不断增大,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做匀速直线运动B. 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为零时,物体速度最大C. 速度不断减小到零,然后向相反方向做加速运动,而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 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减小到最小,而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9.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假设支撑点处均存在摩擦力)()A. 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B. 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C. 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D. 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10. 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221v v + 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也逐渐减小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11题9分,12题15分,每空3分,共24分)11. 如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高物理同步精品练习专题受力分析(精选练习)(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相互作用——力》专题受力分析精选练习1.(2021·上海市七宝中学高一期中)放在光滑斜面上加速下滑的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是()A.重力和斜面支持力B.重力、支持力和下滑力C.重力、斜面支持力和加速力D.重力、斜面支持力、下滑力和正压力2.(2022·浙江·模拟预测)图中是某运动员三级跳远腾空的照片。
关于该选手在空中的受力情况分析,说法正确的是()A.不受力的作用B.重力、空气阻力C.重力和跳跃力、空气阻力D.仅受到重力作用3.图中物体受力示意图正确的的是()A.B.C.D.4.(2022·新疆·新和县实验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作用下,A、B保持静F 。
则关于A的受力个数可能为()止。
若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粗糙的,且0A.2个B.3个C.4个D.5个5.如图所示,一建筑塔吊向右上方匀速提升建筑物料,若忽略空气阻力,物料所受重力为G,则物料的受力图正确的是图中的()A.B.C.D.6.(2022·新疆·新和县实验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光滑的小球夹在固定竖直挡板MN和斜面PQ之间而静止,则小球所受力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7.(多选)如图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保持恒定速率运行,在水平传送带上叠放着木块P和Q,PQ一起相对传送带静止,下列关于P、Q受力分析说法正确的是:()A.P受2个力B.P受3个力C.Q受3个力D.Q受4个力8.(2020·湖南·湘阴县教育科学研究室高一期末)粗糙的长方体木块A、B叠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B木块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力的牵引,但仍然保持静止。
则A、B两木块受力的个数分别是()A.2,5B.2,4C.3,5D.3,49.物体b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将物体a压在竖直墙壁上,a、b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关于a、b两物体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受到两个摩擦力的作用B.a共受到四个力的作用C.b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D.a受到墙壁摩擦力的大小随F的增大而增大10.(2022·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高一开学考试)如图所示,两个相似的斜面体A、B在竖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静止靠在竖直粗糙墙壁上。
新教材高中物理模拟测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物理含解析鲁科版必修第一册:模拟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列物理量属于矢量的是()。
A.位移B.长度C.时间D.质量答案:A解析:时间、长度、质量均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属于标量;位移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属于矢量。
2.高空跳伞是一项惊险的体育运动,图1是跳伞运动员在某次高空特技表演中的精彩画面,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让地面上的观众激动不已。
其中的一名运动员看身边的队员,好像没有下落;可当他俯视大地时,看到大地迎面而来。
关于参考系的选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运动员看到身边的队员好像没有下落是以地面为参考系B.运动员俯视大地,看到大地迎面而来,他是以地面为参考系C.运动员看到身后的云朵往后运动是以地面为参考系D.地面上的观众看到运动员往下落,他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答案:D解析:运动员看到身边的队员好像没有下落是以自己或身边的队员为参考系,选项A错误;运动员俯视大地,看到大地迎面而来,他是以自己为参考系,选项B错误;运动员看到身后的云朵往后运动是以运动员自己作为参考系,选项C错误;地面上的观众看到运动员往下落,他是以地球或地面为参考系,选项D正确。
3.如图2所示,汽车向右沿直线运动,原来的速度是v1,经过一小段时间之后,速度变为v2,Δv 表示速度的变化量。
由图中所示信息可知()。
图2A.汽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B.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1的方向相同C.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1的方向相反D.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反答案:C解析:根据题中图像可知,汽车的速度变小,汽车做减速直线运动;汽车的加速度与Δv方向相同,所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1、v2的方向都相反。
4.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向东加速行驶,图3是该汽车的速度计,在汽车内的观察者观察速度计指针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8 s后指针指示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那么汽车的加速度约为()。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一物理同步讲练测专题4.1牛顿第一定律(讲)(原卷版+解析)

专题4.1 牛顿第一定律【讲】一.讲核心素养物理观念:明确惯性概念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科学思维:深入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科学探究: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及推理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能用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二.讲考点与题型【考点一】理想实验的魅力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实验事实)如图所示,两个斜面平滑地对接在一起,小球从一个斜面的某一高度自由滚下,在第二个斜面上所达到的高度同它在第一个斜面上开始滚下时的高度几乎相等,伽利略分析高度的微小差别是由摩擦阻力引起的。
(2)(科学推理)若两个斜面均光滑,则小球一定会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3)(科学推理)若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则小球仍然会到达相同的高度,不过,在第二个斜面上滚得远些。
(4)(科学推理)若将第二个斜面放平(成为水平面),那么小球从第一个斜面上滚下来之后,为达到原有高度,将以恒定的速度在无限长的水平面上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意义(1)伽利略用“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第一次确立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研究中的基础地位。
(3)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理想实验”的方法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由“理想实验”所得出的任何推论,都必须由观察或实验的结果来检验。
【例1】理想实验有时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下面对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的设想步骤中,有一个是可靠事实,其余是推论。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①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①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①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变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
(1)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填写序号即可)。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一物理同步讲练测专题3.2摩擦力(讲)(原卷版+解析)

专题3.2 摩擦力【讲】一.讲核心素养物理观念:摩擦力的概念。
1.知道摩擦力的定义及分类。
(重点)2.理解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重点)3.会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及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难点)4.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并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的大小关系。
科学思维:用平衡法、公式法计算摩擦力的大小,用假设法、条件法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验证静摩擦力是“被动力”,测定动摩擦因数。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实例分析,理解相对运动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区别,能应用摩擦力的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讲考点与题型【考点一】对静摩擦力的理解和应用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接触面是粗糙的。
(2)两物体相对静止但存在相对运动趋势。
(3)两物体在接触面上有正压力(弹力)。
2.四种方法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1)条件判断法:接触面之间有压力、粗糙且有相对运动趋势。
(2)假设法:假设两物体间无静摩擦力,看物体是否相对滑动,判断思路如下:(3)力的作用效果判断法:如果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摩擦力,则必有相应的作用效果——平衡其他作用力或改变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可据此确定有无静摩擦力。
(4)相互作用判断法:利用力的相互作用性,若甲对乙有静摩擦力,则乙对甲也有静摩擦力,据此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受静摩擦力。
3.静摩擦力的方向(1)在接触面上,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4.静摩擦力的大小(1)探究:如图所示(2)结论:静摩擦力会随着外力的改变而改变,由二力平衡可知,静摩擦力大小总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的限度,即最大静摩擦力F max,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是0<F≤F max。
【例1】(2020-2021·郑州高一检测)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水平力F作用在A上,使二者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之间无摩擦力B.A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C.B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水平向右【素养提升】本题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物理观念与科学思维。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同步讲解与测评课时作业14

课时作业(14)共点力的平衡1.下面关于共点力的平衡与平衡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B.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时,物体可能处于平衡状态C.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合力一定为零D.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一定静止C[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是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即F合=0,a=0的状态.]2.在下图中,能表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C[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是指物体保持静止(F合=0,v=0)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F合=0,a=0,v不变),可判断只有C正确.]3.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拉力F的作用,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物体受到的拉力F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是()A.向上偏左B.向上偏右C.竖直向上D.竖直向下C[物体受四个力的作用,如图所示,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平衡条件知,力F 的水平分量与摩擦力F 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两力的合力竖直向上,大小等于F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量,C正确.]4.如图所示,一个物体静止放在倾角为θ的木板上,在木板倾角逐渐增大到某一角度的过程中,物体一直静止在木板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的支持力逐渐增大B.物体所受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逐渐增大C.物体所受的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这三个力的合力逐渐增大D.物体所受的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这三个力的合力保持不变D[物体受的支持力F N=mg cos θ,所以当木板倾角增大时,支持力减小,A错误;物体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三个力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三个力的合力为零,不会随着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发生变化,C错误,D正确;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所以合力不变,B错误.]5.筷子是中国人常用的饮食工具,也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如图所示,甲、乙、丙图是用筷子夹起鹅卵石时的三个动作示意图,筷子均在竖直平面内,鹅卵石均处于静止状态,则()A.甲图中的鹅卵石受三个力的作用B.乙图中下面筷子对鹅卵石的力大于上面筷子对鹅卵石的力C.若增大丙图中的筷子对鹅卵石的弹力,鹅卵石受到的摩擦力也会增加D.若增大丙图中筷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鹅卵石受到的摩擦力和弹力都增大B[甲图中的鹅卵石受重力、每根筷子的压力和每根筷子的摩擦力共五个力的作用,故A错误;根据平衡条件可知乙图中下面筷子对鹅卵石的力大于上面筷子对鹅卵石的力,故B 正确;鹅卵石受到的摩擦力与鹅卵石的重力沿筷子方向的分量相等,所以若增大丙图中的筷子对鹅卵石的弹力,鹅卵石受到的摩擦力不会变,故C错误;根据平衡条件可得鹅卵石受到的摩擦力为:f=mg sin θ,弹力为:F N=mg cos θ,所以若增大丙图中筷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鹅卵石受到的摩擦力增大,弹力将减小,故D错误.]6.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上放有一重为G的物块,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3,水平轻弹簧一端顶住物块,另一端顶住竖直墙面,物块刚好将要沿斜面向上滑动,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弹簧的弹力大小是( )A .12GB .32G C .33G D .3GD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可知:F cos 30°=mg sin 30°+μ(F sin 30°+mg cos 30°),解得F =3G ,故选D .]7.如图所示的几种情况中,不计绳、弹簧测力计、各滑轮的质量,不计一切摩擦,物体质量都为m ,且均处于静止状态,有关角度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A 、F B 、F C 、F D 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 .FB >F D >F A >FC B .FD >F C >F B >F A C .F D >F B >F A >F CD .F C >F D >F B >F AC [由平衡条件知F A =mg sin 45°=22mg ,F B =mg ,F C =mg sin 30°=mg 2,FD =mg2cos 75°>mg .]8.如图所示,一件重为G 的衣服悬挂在等腰衣架上.已知衣架顶角θ=120°,底边水平,不计摩擦,则衣架一侧对衣服的作用力大小为( )A .33G B .23GC .G 2D .GA [选取衣服作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G 和衣架两侧对衣服的弹力,弹力方向与衣架侧边垂直,根据几何关系可知两个弹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30°,衣服处于静止状态,所受的合力为零,则2F cos 30°=G ,解得F =33G .] 9.如图所示,重物的质量为m ,轻细绳的A 与B 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O 水平,BO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绳AO 的拉力大小是( )A .F =mg cos θB .F =mg tan θC .F =mg sin θD .F =mgsin θB [对重物进行受力分析,如图,将力F A 、F B 合成,由平衡条件得F B cos θ=mg ,F B sin θ=F A ,可知AO 的拉力F A =mg tan θ.]10.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 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 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 1和F 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 .3-1B .2- 3C .32-12D .1-32B [物块受重力mg 、支持力F N 、摩擦力F f .已知物块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有F 1cos 60°=μ(mg -F 1sin 60°),F 2cos 30°=μ(mg +F 2sin 30°),又F 1=F 2,联立解得μ=2-3.]11.如图所示,用三根等长的轻质细链悬拉花盆(花盆与墙壁未接触),连接处间距相等,已知花盆的重力为G ,每根轻质细链和竖直方向都成30°角,则每根轻质细链对花盆的拉力大小为( )A .13GB .16GC .239GD .GC [设每根轻质细链对花盆的拉力大小为F ,由平衡条件得3F cos 30°=G ,解得F =239G .]12.如图所示,左侧是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圆弧,右侧是半径为2R 的一段圆弧.二者圆心在一条竖直线上,小球a 、b 通过一轻绳相连,二者恰好在等高处平衡.已知θ=37°,不计所有摩擦,则小球a 、b 的质量之比为( )A .3∶4B .3∶5C .4∶5D .1∶2A [对a 和b 两个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因一根绳上的拉力相等,故拉力都为T ;由力的平衡可知a 物体的拉力T =m a g cos 37°,b 物体的拉力T =m b g sin 37°,联立可解得m a m b =34. ]13.如图所示,拖把是生活中常用的清洁工具,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设某拖把头的质量为m,拖杆质量可忽略.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沿拖杆方向施加大小为2.5mg的推力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拖把头在水平地板上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1)画出拖把头的受力分析图;(2)求拖把头与水平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解析(1)对拖把头受力分析,其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拖杆的推力和摩擦力,如图所示(2)由平衡条件可得F sin 37°=F fF cos 37°+mg=F N其中F f=μF N,联立解得μ=0.5答案(1)见解析图(2)0.514.风洞实验室可以产生水平向右、大小可以调节的风力,小明在风洞实验室研究风力大小,进行了下述实验:将一根套有小球的细直杆OA放入风洞实验室,小球的质量为m=0.5 kg,球的孔径略大于细杆的直径,假设小球所受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取g=10 m/s2.(1)先将杆沿着水平方向固定,如图甲所示,调节风力的大小F1=2.5 N,小球恰能沿杆向右匀速运动,求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再将杆沿与水平方向呈θ=37°固定,如图乙所示.调节风力大小使小球静止在细杆上,求此时风力F2的大小范围.(已知sin 37°=0.6,cos 37°=0.8)解析(1)当杆水平放置时,小球水平方向上受风力F1和滑动摩擦力f1、竖直方向上受重力mg和细杆的支持力N1作用,由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有:水平方向上:F1=f1,竖直方向上:N1=mg=5 N,物体所受到滑动摩擦力:f=μN1,解得μ=0.5.(2)当小球所受摩擦力沿杆向下且最大时风力最大,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x轴上:F2cos θ=f2+mg sin θ,y轴上:N2=F2 sin θ+mg cos θ,f2=μN2,解得:F2=10 N.当小球所受摩擦力沿杆向上且最大时,风力最小,则mg sin θ=F2′cos θ+μN′N′=mg cos θ+F2′sin θ解得F2′=0.9 N答案(1)0.5(2)0.9 N≤F2≤10 N。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一物理同步讲练测专题4.5超重和失重(讲)(原卷版+解析)

专题4.5超重和失重【讲】一.讲核心素养物理观念: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现象。
科学思维: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科学探究:用牛顿第二定律探究生活中的超重、失重现象。
能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动力学问题,具有质疑和创新的意识。
二.讲考点与题型【考点一】重力的测量1动力法是根据物体受力后运动状态的改变测定重力。
例如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由落体运动等来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值,则G=mg。
2静力法是根据物体受力后的平衡状态测定重力,例如,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利用二力平衡知测力计的示数大小等于重力大小。
【例1】(2021·宜昌高一检测)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下端悬挂一重物,弹簧测力计读数大小一定等于这个物体重力的大小B.重力是物体固有的属性C.质量一定的物体,其重力大小也一定D.同一物体在北京的重力大于在赤道上的重力【素养提升】本题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科学思维。
【变式训练】】设想从某一天起,地球的引力减小了一半,那么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船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船受到的重力将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仍不变B.船受到的重力将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也减小C.船受到的重力将不变,船的吃水深度也不变D.船受到的重力将不变,船的吃水深度将减小【考点二】超重和失重现象1.实重与视重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物体所受重力不会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而变化.视重: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的拉力或台秤所受的压力.超重与失重不是重力本身变了,而是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发生了变化,即“视重”变化了.若弹力大于重力是超重,反之则是失重.2.超重、失重的比较3.超重和失重问题实质上就是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延续,解题时仍应抓住加速度这个关键量.具体方法是:(1)分析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2)判断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3)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求解.【例2】(2020·佛山高一检测)(多选)在一电梯的地板上有一压力传感器,其上放一物块,如图甲所示,当电梯运行时,传感器示数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根据图像分析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从时刻t1到t2,物块处于失重状态B.从时刻t3到t4,物块处于失重状态C.电梯可能开始停在低楼层,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最后停在高楼层D.电梯可能开始停在高楼层,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最后停在低楼层【素养提升】本题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物理观念及科学思维。
高一物理期末试卷及试卷分析人教版知识精讲.doc

高一物理期末试卷及试卷分析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期末试卷及试卷分析【模拟试题】一. 选择题(普通校做前10题,每题4分,共40分;重点校做15题,每题2分,共30分)1. 如图1的力为(A.C.2.A.B.C.D.3. 如图2正确的有(A. BB. BC. BD. B4.A.B. 物体的速度随着加速度的减小肯定减小C. 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必定大D. 物体的速度等于零,其加速度必为零5. 甲、乙两质点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3所示,由图线可知,甲乙B. 当乙车速度为2v 时,离甲车距离最远C. 当乙车的速度为2v 时,追上甲车D. 根据题中所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A. 20NB. N 220C. 40ND. 160N二. cos0.5(2)被测小球的直径是cm。
25.(1)把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步骤排成合理的顺序 。
A. 把一条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下端挂合适的钩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小车后面B. 换纸带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使用C. 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D.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无定滑轮一端,接好电路E. 断开电源,取下纸带(2)下图是用纸带拖动小车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打出的一条纸带A 、B 、C 、D 、E 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
28.(12分)(只普通校做)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
已知某高速公路上的汽车都在以最高限速h km v /120=行驶。
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面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s t 50.0=。
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f 为汽车重力的0.40倍。
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 至少应为多少才能保证安全?取重力加速度2/10s m g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讲评针对训练
4.16
类型一:
1.某质点做曲线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质点受到的合外力必为变力
C.速率不变的曲线运动一定没有加速度
D.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必不在一条直线上
2.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方向一定是变化的
B.物体做圆周运动时,所受的合力一定指向圆心
C.物体所受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该物体一定做直线运动
D.物体运动的速率在增加,所受合力方向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同
类型二:
3.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圆筒内壁上,有一物体随圆筒一起转动而未滑动。
当圆筒的角速度增大以后,物体仍随圆桶一起匀速转动而不滑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弹力增大,摩擦力也增大了
B、物体所受弹力增大,摩擦力减小了
C、物体所受弹力和摩擦力都减小了
D 、物体所受弹力增大,摩擦力不变
4.如图所示,半径为R ,内径很小的光滑半圆管道竖直放置,质量为m 的小球以某一速度进入管内,小球通过最高点P 时,对管壁的压力为0.5mg.求:
(1)小球从管口飞出时的速率;
(2)小球落地点到P 点的水平距离
.
类型三:
5.假如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 .根据公式v wr =,可知卫星的线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
B .根据公式2v F m r =,可知卫星所需的向心力减小到原来的12
C .根据公式2Mm F G r =,可知地球提供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12
D .根据上述B 和C 给出的公式,可知卫星的线速度将减小到原来的
22 6.人造地球卫星以地心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小
B .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大
C .所有卫星的速度均是相同的,与半径无关
D .所有卫星的向心力均由万有引力提供
类型四:
7.一卫星绕某一行星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v 。
假设宇航员在该行星表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质量为m 的物体
重力,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
已知引
力常量为G ,则这颗行星的质量和半径分别是多少?
8.宇航员乘航天飞机去修理位于离地球表面h 的圆形轨道上的哈勃太空望远镜。
宇航员使航天飞机进入与太空望远镜相同的轨道。
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
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在航天飞机内,一质量为m的宇航员所受的重力是多少?宇航员对航天飞机内座椅的压力是多少?
(2)航天飞机在轨道上的速率和周期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