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周期性非正弦量及其分解

2 Um
T t
(b)
(c)
图7.4 波形的分解
电工基础
f (t) a0 (ak cos kt bk sin kt)
k 1
,
f (t) Am 0 T Tt
2
比较两式,要满足奇函数的条件,必须有
a0 0 ak 0
所以,奇函数的傅里叶级数中只含有正弦项,不含直流分量和余
弦项。可表示为
f (t) bk sin kt k 1
周期性非正弦量及其分解
a0 ak bk 为傅里叶系数,可按下列公式求得
a0
1 T
T
f (t)dt
1
0
2π
2π
f (t)d(t)
0
ak
2 T
T f (t) cos ktdt 1
0
π
2π
f (t) cos ktd(t)
0
2
bk T
T f (t)sin ktdt 1
0
π
2π
f (t)sin ktd(t)
0
周期性非正弦量及其分解
设周期函数 f (t)的周期为T,角频率 2π T ,则 f (t) 分解为傅里
叶级数为
f (t) A0 A1m sin(t 1) A2m sin(2t 2 ) Akm sin(kt k )
A0 Akm sin(kt k ) k 1
用三角公式展开,上式又可写为
电工基础
周期性非正弦量及其分解
1.1 周期性非正弦量的产生
1.电源电压为非正弦电压
交流发电机受内部磁场分布和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所产生的 电动势为周期性非正弦量。因此,非正弦电动势在线性电路中所 产生的电流波形,也将是非正弦的。
第6章 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ppt课件

55
第 6 章 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
因而,二端网络吸收的平均功率可按下式计算:
(6-11) 其中,Pk=UkIk cos(θku-θki)=UkIkcosjk,是k次谐波的平均 功率。
56
第 6 章 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
(2) 求二次谐波分量: (此时66.7 cos2ωt单独作用)
77
第 6 章 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
(3) 求四次谐波分量:(此时-13.3 cos4ωt单独作用)
78
第 6 章 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
(4) 输出电压为
79
第 6 章 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
图6.18 滤波器 (a) 低通滤波器;(b) 高通滤波器
14
第 6 章 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
15
第 6 章 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
当k为奇数时, 当k为偶数时, 由此可得
16
第 6 章 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
例 6.2 求图6.4所示周期信号的傅立叶级数展开式。
17
第 6 章 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
图 6.4 例 6.2 图
18
第 6 章 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
第 6 章 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
第 6 章 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
6.1 非正弦周期信号及分解 6.2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 6.3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 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6.4 非正弦周期电路的计算
1
第 6 章 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
6.1 非正弦周期信号及分解
6.1.1 非正弦周期信号 工程实际中经常遇到非正弦周期信号,如
6.4 非正弦周期电路的计算
把傅立叶级数、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的分 析和计算方法以及叠加原理应用于非正弦周期 电路中,就可以对其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其 具体步骤如下:
第十三章 非正弦周期信号

试用叠加定理求稳态电压u(t)。
解:1.计算 uS ( t ) 20cos(100t 10 )V 单独作用时产生
的电压 u' ( t )
将电流源iS(t)以开路代替,得到图(b)所示相量模型,
由此求得
U' j5 j5 US 10 210 1055 V 5 j5 5 j5
u( t ) u' ( t ) u" ( t ) 10 2 cos(100 t 55 )V 4.47 2 cos(200 t 76.6 )V
u(t ) u' (t ) u" (t ) 的 u ( t ) 和 u ( t ) 的波形如图(a)所示。
'
"
波形如图(b)所示,它是一个非正弦周期波形。
f (t ) A0 A1m cos(1t 1 ) A2m cos(21t 2 ) Anm cos(n1t n )
高次谐波
f ( t ) A0 Akm cos(k 1t k )
k 1
周期性方波信号的分解 解: 图示矩形波电流在一个周期内 的表达式为:
平均功率=直流分量的功率+各次谐波的平均功率
本章 要点 一、基本概念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直流分量,基波,高次谐波; 非正弦周期电量:平均值,有效值,平均功率 二、电路分析 电路的分解
直流分量作用的电路:电感短路,电容开路
谐波分量作用的电路分析:相量法 时域叠加求电流、电压; 电流、电压有效值计算;电路有功功率的计算
五次谐波电压单独作用时:
10 6 Z 5 10 j (5 314 0.05 ) 51.278.7 5 314 22.5 U 5m 2018 I 5m 0.39 60.7A Z 5 51.278.7
信号与信号实验

信号与信号实验MATLAB 部分实验一:基本信号在MATLAB 中的表示和运算 一、 实验目的;1、学会用MATLAB 表示常用连续信号的方法;2、学会用MATLAB 进行信号基本运算的方法;3、学会用MATLAB 实现连续时间信号的卷积的方法。
二、 实验内容:1、绘出下列信号的时域波形(1)f(t)=(2-e-2t)u(t) (2)f(t)=cos(πt)[u(t)-u(t-1)] (3)f(t)=u(-3t+2) (4)f(t)= -(1/2)tu(t+2) 解:t1=0:0.01:5; y1=(2-exp(-2*t1)).*(t1>0); subplot(221);plot(t1,y1);grid; title('f(t)=(2-e-2t)u(t)'); t2=0:0.01:5; y2=cos(pi*t2).*((t2>0)-(t2>1)); subplot(222);plot(t2,y2);grid; title('f(t)=cos(πt)[u(t)-u(t-1)]'); t3=-2:0.01:5; y3=(-3*t3+2>0); subplot(223);plot(t3,y3);grid; title('f(t)=u(-3t+2)'); t4=-3:0.01:5; y4=(-1/2)*t4.*(t4>-2); subplot(224);plot(t4,y4);grid; title('f(t)=-(1/2)tu(t+2)');00.511.52f(t)=(2-e-2t)u(t)图 1-1f(t)=cos(πt)[u(t)-u(t-1)]图1-200.51f(t)=u(-3t+2)图1-3f(t)=-(1/2)tu(t+2)图 1-42、用MATLAB 绘出下列信号的卷积积分f1(t)*f2(t)的时域波形(1) f1(t)=tu(t), f2(t)=u(t) (2) f1(t)=u(t)-u(t-4), f2(t)=sin(πt)u(t) (3) f1(t)= e-2t u(t), f2(t)= e-t u(t) (4) f1(t)= e-t u(t), f2(t)=u(t) 解:(1)fs=1000; t=-1:1/fs:4; x1=stepfun(t,0); x2=x1.*t; y=conv(x1,x2)/fs; n=length(y1); tt=(0:n-1)/fs-2; subplot(311),plot(t,x1),grid; title('f1(t)=tu(t)'); subplot(312),plot(t,x2),grid; title(' f2(t)=u(t)'); subplot(313),plot(tt,y),grid on; title('f1(t) * f2(t)');(2)fs=1000; t=-1:1/fs:4; x1=(t>0)-(t>4); x2=sin(pi*t).*(t>0); x=conv(x1,x2)/fs; n=length(x); tt=(0:n-1)/fs-2; subplot(311);plot(t,x1);grid; title('f1(t)=u(t)-u(t-4))'); subplot(312);plot(t,x2);grid; title('f2(t)=sin(πt)u(t)'); subplot(313);plot(tt,x);grid; title('f1(t) * f2');(3)t=0:1/fs:4; x1=exp(-2*t).*(t>0); x2=exp(-t).*(t>0); x=conv(x1,x2)/fs; n=length(x); tt=(0:n-1)/fs-0; subplot(311);plot(t,x1);grid; title('f1(t)= e-2t u(t)'); subplot(312);plot(t,x2);grid; title('f2(t)= e-t u(t)'); subplot(313);plot(tt,x);grid; title('f1(t) * f2(t)');(4)t=0:1/fs:2; x1=exp(-2*t).*(t>0); x2=(t>0); x=conv(x1,x2)/fs; n=length(x); tt=(0:n-1)/fs-0; subplot(311);plot(t,x1);grid; title(' f1(t)= e-t u(t))'); subplot(312);plot(t,x2);grid; title('f2(t)=u(t)'); subplot(313);plot(tt,x);grid; title('f1(t)*f2(t)');0.51 1.52 2.53 3.540.51 1.52 2.53 3.5412345678-1 -0.5 00.51 1.52 2.53 3.54? 2-1 -1 -0.5 00.51 1.52 2.53 3.54? 2-2 -2-112 3 4 5678? 2-3实验二:连续时间LTI 系统的时域分析一、实验目的:学会用MATLAB 求解连续系统的零状态响应、冲击响应和阶跃响应。
第六章-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备课讲稿

奇函数(原点对称)
奇函数(原点对称)
ftft
奇函数的波形的特点:对称于坐标原点
i(t)
Im
T
T 2
2
t
0
在一个 周期内的积分
为零
当 f t是奇函数时,ftcok st也是一个奇函数,因而有:
1T
A0 f(t)dt0
T0
AK2 Tf(t)cok stdt0 奇函数的傅里叶
-
2
0
u0
wt
(a)
(b)
正弦 交流电
两信号 叠加后的
波形
电路中存在 非线性元件,也产生非正弦的周期信号
非线性元 件二极管
+ u -
(a)
i
+
R uR
-
电源电压 波形
u
i
0T
T
2
(b)
t0
整流后电 流波形
t (c)
首页
§6-2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
不同频率正弦波的合成
例:已知两个正弦电压u1 Umsi nt 和 u3Um3si3 nt
试作出 uu1 u3 的波形。
u
u u1
u3
0
wt
非正弦周期波的分解
综上所述,几个频率不同的正弦波之和是一个非正弦周 期波,那么反过来,一个非正弦周期波可以分解成几个不同 频率的正弦波之和
由数学知识可知,如果一个函数是周期性的,且满足狄 里赫利条件,那么它可以展开成一个收敛级数,即傅里叶级 数。电工技术中所遇到的周期函数f(t)一般都能满足这个条 件,因而可以分解为下列的傅里叶级数。
首页
§6.3 函数对称性与傅里叶级数的关系
非正弦信号的分解与合成设计报告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与合成设计报告杨磊(渭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2008级2班)摘要:本作品主要用于非正弦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验证,电路主要由滤波电路模块、放大器模块、移相器模块和加法电路模块组成。
将50Hz方波接至带通滤波器模块的输入端,再将各带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接至示波器,观察各次谐波的频率和幅值,然后再将基波和各次谐波分量接至加法器进行合成,记录合成后的波形。
关键字:函数信号发生器带通滤波器加法器分解合成前言本设计的任务是使我们获得信号与系统分析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深入学习通信、电子信息类专业有关课程及以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把抽象的数学语言和具体的物理概念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也是学习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让我们有机会尽早接触正弦波、方波等周期信号以及调幅波、调频波等调制信号,通过多观察、多测试、多分析,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掌握观察、测试和分析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方法,培养使用基本分析工具的能力。
为此我们引入信号的分解与合成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从而有了我们这次的课题——信号波形合成。
1 方案的设计和论证通过控制系统的要求可知,本系统是由函数信号发生器、带通滤波器、移相电路和加法电路四大模块组成。
其中方函数信号发生器由据的采集用高精度的MAX038来实现,带通滤波器由LC并联谐振电路来实现,移相电路由RC移相电路实现,加法电路由高度集成运放TI公司生产的低噪声高精度运算放大器OP07来设计。
系统结构框图如下:图1 系统框图1.1 方波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方案1:采用AT89S52的时钟信号,采用软件编程输出50Hz的方波信号。
AT89S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微控制器,具有8K 在系统可编程Flash 存储器。
使用Atmel 公司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制造,与工业80C51 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容。
电工技术07第7章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课件

i(t) I0 Ikm cos(kt ik ) k 1
P 1
T
u i dt
T0
利用三角函数的正交性,得:
P U0I0 Uk Ik cosk k 1
(k uk ik )
P0 P1 P2 ......
P U0I0 U1I1 cos1 U2I2 cos2
结论 平均功率=直流分量的功率+各次谐波的平均功率
例1 周期性方波信号的分解
iS
解
图示矩形波电流在一个周期内
的表达式为:
U
uS
(t
)
U
0
0tT 2
T tT 2
t
T/2 T
直流分量:
UO
1 T
T 0
uS
(t )
dt
1 T
T /2
U dt
U
0
2
谐波分量:
bK
1
2
0 uS (
U ( 1 cos k t) k
t)
0
sin k t
0
2U
k
d ( t)
U0 RI S0 20 78 .5106 1.57 mV
(b)基波作用 is1 100sin106 t
R
1
1C
106
1 1000
1012
1k
1L 106 103 1k
XL>>R
iS
C L
u
Z (1)
(R jX L ) ( jX C ) R j(XL XC )
X L X C L 50k R RC
(3) 将以上计算结果转换为瞬时值叠加。
2. 计算举例
例1 方波信号激励的电路。求u, 已知:
实验五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和合成

实验五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和合成一、实验要求1、观察正弦波,矩形波和三角波信号的频谱,并进行分析;2、设计以一个BPF1-BPF6的带通滤波器,加法器。
滤波器调谐在基波和各次谐波上,然后用加法器对各次谐波进行合成,观察合成信号与原信号的区别;3、分别对单相正弦波、矩形波和三角波的输出信号进行分解和合成,观测基波及各次谐波频率和幅度,加法器的输出波形。
二、实验内容:(1)用频谱仪和FOURIER分析法观测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分别观测50HZ单相正弦波,方波,矩形波和三角波信号的频谱记录之.A)50hz单相正弦波单相正弦波的产生:产生的波形图如下:对应的频谱图:B)50HZ方波Fourier分析法观测的频谱:C)50HZ矩形波对应的频谱:(2)设计BPF1-BPF6带通滤波器,加法器.滤波器调谐在基波和各次谐波上的带通滤波器,加法器用于信号的合成.将50HZ的方波信号其接至各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将各带通滤波器的输出分别接至示波器,观测各次谐波的频率和幅值.并记录之本实验不是采用带通滤波器进行实现,而是通过谐振回路对相应的谐波进行提取,实现的电路图如下:基波和二次谐波的电路如下:三次谐波和四次谐波如下:九次谐波的波形如下:(4)将方波分解所得的基波和三次谐波加到加法器的响应输入端,观测加法器的输出波形,并记录之.电路图:合成后的波形:(5)在4的基础上,再将五次谐波分量加到加法器的输入端,观测相加后的波形,记录之,并分析讨论将一三五谐振回路进行串联得到的信号,可见,效果相对上图比较好些(6)分别将50HZ单相正弦波,矩形波和三角波的输出信号接至50HZ电信号分解与合成模块输入端、观测基波和各次谐波的频率和幅度,求和器的输出波形。
最后我们来看看六次谐波叠加的效果:可以看到信号恢复的已经比较不错了,由于在合成信号时会有吉布斯效应,所以会有一个约9%的小凸起。
上面是观察方波信号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对三角波信号进行同样的观察,可以预见的是,三角波信号的3,,5次谐波能量将会更小,基波能量将非常集中,因此合成出来的结果应该会更加完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50H z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班级:信工
姓名:xx
学号:xxxxxxxxx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并掌握信号分解与合成的原理。
2. 观测50Hz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并与其傅立叶级数展开式中各项的频率与系数比较。
3. 观测基波和其谐波的合成。
二、实验设备
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TKSS-C型;
2.双踪示波器。
三、实验原理
1.一个非正弦周期函数,只要符合狄里赫利条件,可以用一系列频率成整数倍的正弦函数来表示,其中,与非正弦具有相同频率的成分称为基波或一次谐波,其它成分根据其频率为基波频率的2、3、4、…、n等倍数分别称二次、三次、四次、…、n次谐波,其幅度将随谐波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直至无穷小。
2.一个非正弦周期波也可以分解为无限个不同频率的谐波成分,相反,不同频率的谐波可以合成一个非正弦周期波。
3.一个非正弦周期函数可用傅立叶级数来表示,级数各项系数之间的关系可用一个频谱来表示,不同的非正弦周期函数具有不同的频谱图,各种不同波形及其傅氏级数表达式见表1-1,方波频谱图如图1.1表示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内容:
1、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50Hz的方波信号,并将其接至信号分解实验模块BPF的输入端,然后细调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使该模块的基波50Hz成分BPF的输出幅度为最大。
2、将各带通滤波器的输出分别接至示波器,观测各次谐波的频率和幅值,并列表记录之。
3、将方波分解所得的基波和三次谐波分量接至加法器的相应输入端,观测加法器的输出波形,并记录之。
4、在3的基础上,再将五次谐波分量加到加法器的输入端,观测相加后的波形,记录之。
5、分别将50Hz单相正弦半波、全波、矩形波和三角波的输出信号接至50HZ电信号分解与合成模块输入端、观测基波及各次谐波的频率和幅度,记录之。
6、将50Hz单相正弦半波、全波、矩形波、三角波的基波和谐波分量接至加法器的相
应的输入端,观测求和器的输出波形,并记录之。
实验图像:
1、三角波:
三角波基波波形图
三角波各次谐波之和图
2、矩形波:
矩形波基波波形图
矩形波各次谐波之和图
五、心得体会
了解了信号的分解与合成,掌握了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原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