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一生辉煌
成吉思汗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成吉思汗的历史故事有哪些成吉思汗是古代蒙古民族的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战略家。
他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高原上的诸部落后,进而征服了半个世界,创立了横跨欧亚两大洲的蒙古大帝国。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成吉思汗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少年成吉思汗经历的磨难故事成吉思汗十三岁时,已经长成一个传奇般的少年了,他可以用歌声唤来天上的雄鹰,而用最硬的木头制成的弓,他一拉就折了。
他每顿饭要吃一只羊,他每天都要骑着马去寻找远方仇人的影子。
从父亲也速该被塔塔尔人用毒酒害死后,他的心里就开始被复仇的火焰给点燃了。
一个十三岁孩子内心复仇的力量,是可以让草原上的草也感到震荡的呀。
他一天天地练着草原上的武艺,马刀被早晨的风给吹得闪着锋利的光,而那张用长了一百年的松木做成的弓,已被他的手磨得光滑闪亮,上面都可以映出一个十三岁少年心中的火了。
但英雄只有一颗鹰样的心,却没有一双鹰的翅膀。
那会儿长得像是头豹子似的成吉思汗,已经骑坏了三匹最好的马,马是蒙古人的靴子,也是他们的命,没有了马就失去了前行的道路。
而没有马的勇士只是一个空着手的人。
成吉思汗的家里那会儿只有九匹很弱的家马,全家人所有的财产都在那里了。
他在无奈中骑上了那匹小马,但没过几天,那匹马就倒下了。
他的身体需要更强壮的马背。
草原上最博学的人告诉他,有一天,那匹马会来到你的身边的,可是那匹马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复仇的痛苦中煎熬的成吉思汗开始了他最初的寻找,他觉得那马可能就在他命运的前方等着他。
一天晚上,他梦见了一匹马,那马独自在草原上长跑。
那匹马的眼睛闪动着猫眼的光泽。
那双眼睛就是在夜晚也可以看清眼前的道路呀。
他看到那马一直跑在风的前面,河流在它的蹄下一闪而过,没有什么可以拦住那马前奔的蹄足。
他向前追赶,那马隐入了一片森林不见了,那匹马就像是一滴露水掉到了河里,失去了自己的足迹。
成吉思汗醒过来后,就把那个梦与母亲月伦夫人讲了,月伦夫人是个坚强的人,她相信命运与神的暗示,她告诉儿子说,我儿铁木真,你相信梦想就去找你的翅膀,有了翅膀的男人才可以飞翔。
成吉思汗的故事简介

成吉思汗的故事简介成吉思汗,是蒙古帝国的创建者,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之一。
他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影响深远,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成吉思汗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而又坎坷的。
他出生在蒙古草原上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就饱受艰辛。
然而,他并没有被困境击垮,相反,他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在他年幼的时候,他就展现出了统领群雄的雄心壮志,他的母亲也曾对他说,“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君主。
”。
成吉思汗在征服世界之前,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磨难。
他曾被人贬低、被人排斥,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他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最终成为了一位卓越的领袖。
他善于借鉴各民族的长处,善于用人之长,弥补自己的短处,最终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成吉思汗的征服之路可谓是一帆风顺。
他率领蒙古军队,纵横欧亚大陆,一路征战,所向披靡。
他不仅善于用兵,更善于治国,他实行宽纵的政策,吸引了大批人才加入他的麾下。
他还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为蒙古帝国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吉思汗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他的征服之路虽然充满了血与火,但他的治国理念却是和平与包容。
他提倡宽纵政策,尊重各民族的习俗和信仰,使得蒙古帝国成为了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各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成吉思汗的故事影响深远,他的战略眼光、治国理念和人格魅力,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他的征服之路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他的治国理念也为后人所推崇。
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成吉思汗的一生,是一个传奇的故事。
他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
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成吉思汗的故事,将永远流传下去,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段佳话。
成吉思汗的征程

成吉思汗的征程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成吉思汗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伟大征服者。
他通过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领导力,创建了强大的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的征程充满了挑战和胜利,他的功绩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的发展。
一、崛起与统一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生于12世纪初。
在他年少时,他所属的部落不断受到来自外部势力的入侵和压迫。
这些艰难的经历锻炼了他坚韧的性格和军事才能。
他不仅善于骑射和战略谋划,还具备极高的领导能力。
经过多年的奋斗,成吉思汗成功统一了蒙古各部落,并成为首领。
他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征服了当前中国的西夏、金朝,扩大了蒙古帝国的领地。
此后,他将目光投向了更大的征服目标。
二、征服西亚和中亚成吉思汗的目标不仅仅是东方的领地,他希望统一整个亚洲。
为此,他率领军队向西亚和中亚发起了一系列的战争。
在征服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充分发挥了蒙古骑兵的优势,采用了灵活机动的战术,展现出骑兵的威力。
他的军队几乎无往不胜,攻克了许多强大的城池,包括今天的伊斯坦布尔和巴格达等地。
征服西亚和中亚使得蒙古帝国的领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辽阔,成吉思汗也因此成为了一个世界级的征服者。
他的军队掌握了许多贸易路线和重要城市,为帝国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东征欧洲由于成吉思汗在亚洲的征服获得巨大成功,他开始有了征服欧洲的野心。
他认为,欧洲将是他统一世界的最后一块拼图。
成吉思汗率领军队征服了今天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地区,不断推进向西方。
尽管他未能最终攻陷整个欧洲,但他的军事行动对欧洲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征服使得欧洲国家认识到了东方世界的威力和财富,各国纷纷加强了与亚洲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他在欧洲的纵横使得蒙古帝国成为了当时全球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四、对世界的影响成吉思汗的征服不仅仅使蒙古帝国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而且对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他建立了高效的统治机构和行政体系,使蒙古帝国能够持续繁荣和扩展。
他的征服也改变了许多国家的国界和政权,重塑了整个地理格局。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原名铁木真,是蒙古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是12世纪末13世纪初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对蒙古历史、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
公元1162年一个风雪交加的冬日,成吉思汗出生于漠北一个温暖的蒙古包中。
据说,他降生时‘眼神如火,容颜生光’,手里握着血快,有吉祥之象。
当时正那个好他的父亲率领乞颜部落征讨塔塔尔部落获胜。
俘虏了该部的首领铁木真,‘铁木真’在蒙语中就是‘精钢’的意思。
为了纪念出征的胜利,庆贺儿子的诞生,他的父亲就为他起名铁木真,希望他能够坚强勇武。
铁木真九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被塔塔尔部落的人毒死,他的家境骤然败落,险入了悲苦的境地。
原来的部众见状都纷纷叛离,只剩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铁木真的母亲性格刚强,她忍住悲伤,毅然带着孩子们迁徒他乡,
靠采集野果、草根,捕食野鼠等活了下来。
备受凌辱的处境和艰苦的生活,使铁木真深受母亲的影响,从小就养成了不畏艰险的性格。
日月如梭,铁木真逐渐长成了一个体格魁梧健壮、智勇双全的小伙子,声望日高。
这时,他父亲的旧部也逐渐归附于他的周围。
公元1186年,铁木真被众人推举为‘合罕’,成为小部落的首领。
三年后,铁木真又被拥戴为‘汗’,成为一个更大部落的首领。
从此,在广袤的草原上,经过接连出击征战,铁木真收服了塔塔尔、可烈、乃蛮、老羊罕等各部落,终于在公元1206年统一了蒙古。
这一年,铁木真在幹难河畔大会诸侯群臣,诸侯群臣共同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并向他献上了‘‘成吉思汗’’的尊号,成吉思汗成为蒙古族历史上第一位全族公认的帝王。
成吉思汗的简介

成吉思汗的简介成吉思汗是蒙古帝国的可汗,“成吉思汗”为其尊号,意思是“拥有海洋四方”,他是世界史上非常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成吉思汗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成吉思汗的简介成吉思汗,蒙古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
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蒙古人。
元代追上庙号太祖。
成吉思汗生于蒙古贵族世家。
约在1170年,其父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也速该的遗孀月伦领着铁木真和他的几个弟弟度过数年艰难生活。
少年时期的艰险经历,培养了铁木真坚毅勇敢的素质。
蒙古部主忽都剌汗死后,蒙古部众大都在札木合控制之下,铁木真投靠札木合,随他游牧。
铁木真笼络人心,招徕人马,最后脱离札木合,建立自己的斡鲁朵。
约在12世纪80年代,铁木真称汗。
札木合率领札答阑、泰赤乌等十三部来攻,铁木真兵分十三翼迎战,因实力不敌而败退,史称十三翼之战。
1196年,铁木真和克烈部脱里汗出兵助金,于斡里札河(今蒙古东方省乌勒吉河)打败塔塔儿人。
金授铁木真以察兀忽鲁(部长)官职,封脱里汗为王(脱里从此称王汗,语讹为汪罕)。
铁木真与王汗联兵攻打古出古·乃蛮部,回师途中又与乃蛮本部相遇。
王汗见敌势盛,不告而退,把铁木真留在乃蛮兵锋之下。
铁木真发觉后,迅速撤兵,回到自己牧地撒里川(在今蒙古克鲁伦河上游之西),反而把王汗暴露在敌前。
王汗大败。
因为有许多蒙古部众在王汗处,铁木真怕他们被乃蛮吞并,对自己不利,便派称为四杰的博尔术、木华黎、博尔忽、赤老温领兵援救王汗,击退乃蛮。
铁木真在部落争战中善于利用矛盾,纵横捭阖,逐渐摆脱了对王汗的臣属地位。
1201~1202年,铁木真和王汗联兵,与札木合联盟(塔塔儿、乃蛮等部落联盟)大战获胜,札木合投降王汗。
1202年,铁木真消灭了四部塔塔儿,占领了呼伦贝尔高原,实力猛增。
1203年王汗对铁木真发起突然袭击,铁木真败退到哈勒哈河以北。
不久,铁木真乘王汗不备,奇袭王汗牙帐,克烈部亡。
同年,汪古部也归附铁木真。
成吉思汗的生平事迹

成吉思汗的生平事迹孛儿只斤;铁木真,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
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下面是跟大家分享的成吉思汗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成吉思汗的人物生平1.十三翼战铁木真18岁时,昔日仇敌蔑儿乞部的脱脱部长又抢走了他的妻子。
铁木真向蔑儿乞部开战,打败了蔑儿乞人。
1184年前后,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可汗。
铁木真称汗引起了雄心勃勃的札木合的忌恨,札木合结合塔塔儿、泰赤兀等13部向铁木真发动了“十三翼之战”。
这是铁木真一生所经历60余场战争中唯一一次战败。
2.统一部落随着自己力量的不断强大,铁木真开始向杀害父祖的敌人寻仇。
击败主儿乞部,杀其首领,部将木华黎父子投诚。
后木华黎成为铁木真的第一名将,封太师国王,让他独当一面地经略中原。
草原各部贵族害怕铁木真的崛起,推举札木合为“古儿汗”,即众汗之汗,誓与铁木真为敌。
他们组建12部联军,向铁木真和克烈部发动了阔亦田之战。
札木合率领的乌合之众经不住铁木真王汗联军的猛烈打击,不到一天就土崩瓦解,札木合投降王汗。
随后铁木真进攻塔塔儿部,其首领札邻不合服毒自杀,塔塔儿部另一首领也客扯连投降。
铁木真追击泰赤兀部,在指挥作战中被泰赤兀部将射中脖颈,生命垂危。
第二天清晨,泰赤兀部众向铁木真投降。
泰赤兀部的覆灭,铲除了铁木真进一步统一蒙古各部的巨大障碍,而其几员部将如神箭手哲别、纳牙阿等却成为铁木真征服天下的得力助手。
后来远征西辽消灭屈出律的是他们,第一次在西征中哲别和速不台作用最为特殊,追赶摩诃末苏丹的是他们,活捉秃儿罕太后的是他们,败罗斯基辅大公的也是他们。
1202年秋,铁木真集中兵力,消灭了其宿敌塔塔儿部。
1203年秋,铁木真袭击了一直与自己争战不休的王汗的金帐,王汗父子被打败。
1204年,铁木真征服乃蛮部。
王汗只身一人想投奔乃蛮部,在乃蛮边界被边将当作奸细杀死,其子桑昆身死异乡。
强大的克烈部被灭,铁木真占据了水草丰美的东部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
成吉思汗:驰骋欧亚的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驰骋欧亚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162—1227),名铁木真,蒙古乞颜部人,孛儿只斤氏,奇渥温姓。
古代蒙古贵族首领,军事家和政治家,大蒙古国的开国大汗。
铁木真1162年出生于迭黑温孛勒答合(今蒙古国肯特省达达勒县境内)。
他父亲是也速该把阿秃儿,是意图刺汗之后的蒙古部首领。
母亲河额仑,是在嫁给蔑尔乞惕部也客赤列为妻的途中被也速该抢回为妻的。
铁木真出生时,正值他父亲也速该把阿秃儿打败了塔塔儿部,俘虏了他们的首领铁木真不格,因此就给刚刚出生的儿子取名为铁木真,为此来纪念他们的胜利。
约在1170年,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
由于铁木真的年龄太小,部族里泰赤乌人想纂夺铁木真的祖宗传下来的汗位,自己做蒙古大王,便有意排挤他们孤儿寡母。
也速该的遗孀月伦夫人为了让铁木真长大了去找塔塔儿人报仇,不肯轻易放弃这个汗位。
由于不断有背叛者搬迁帐幕离开他们,月伦夫人带领铁木真和一家上下不得不放弃游牧生活,靠渔猎和挖野菜来艰难度日。
铁木真13岁的时候,泰赤乌部的新汗塔尔忽台害怕铁木真羽翼丰满后夺他的汗位,起了斩草除根的杀心,铁木真一家得知消息后连夜逃走。
此后的几年里,他们一家人一直在贫困与危险中过着逃亡生活。
有一次,铁木真为了保住全家的性命不幸被俘。
在他将要被杀死的前夜,他趁看守喝醉熟睡的时机,身戴沉重的木枷逃进一个小河沟,竟幸运地躲过搜捕,后在善良的锁儿罕一家的帮助下,才得以脱身。
正是在这极端险恶的困境中,铁木真,这个目不识丁的蒙古贵族的后代,终于在这块蛮荒的土地上慢慢成长、崛起。
铁木真决心恢复父亲的功业,先后通过迎娶童年时订亲的弘吉刺部的孛儿贴,并忍痛将妻子的黑貂裘献与克烈部首领王罕(曾与生父结为盟弟)等,借他们收集旧部并恢复自己在部族的地位。
之后,在王罕和盟兄弟札答刺部首领札木合的协助下,大败篾儿乞部,夺回被俘的妻子孛儿帖,获得了大批俘虏。
从此,铁木真声名大震,他父亲时代的部属与奴隶也纷至归附,铁木真的实力不断壮大。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_励志故事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他,曾将失散的部落重新聚合到了一起;他,曾经让整个蒙古髙原都颤抖不已;他,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是一个领域的巅峰。
世人对他的成就毁誉参半:有人盛赞他是千古英雄,也有人称他为世界的征服者和精明狡诈的侵略家。
就连拿破仑和麦克阿瑟这些战功赫赫的军事家提起他都自叹不如,即便是开国领袖毛泽东也称他为“一代天骄”。
不过不管世人如何评价他,他都是古往今来所有帝王之中的佼佼者,他在功业、才智、胸怀上都罕有敌手。
他,就是一代帝王——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1162年出生于蒙古族的乞颜部落。
他出生的年代,正是蒙古族各部落战争最频繁的年代。
各部落为了抢夺财产和奴隶,相互间展开了长期、激烈的征战。
就这样,在动乱的年代中,铁木真渐渐长大。
在他9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
没有了父亲的庇佑,母亲领着铁木真和他的几个弟弟艰难度日。
一次,他在敌对部落的突然袭击中被俘,并被上了枷锁,推到各处示众。
机智的铁木真装出一副惊慌害怕的样子任人摆布,而实际上他却在悄悄地算计着如何伺机逃走。
有一天晚上•俘虎他的部落——泰赤乌部落举行宴会,看守他的人们都去参加宴会了,只留下了一个少年。
于是,铁木真瞅准机会,乘机逃走了。
他一路狂奔,逃到了斡难河畔的森林中,后来被另一个部落叫做锁儿罕失剌的老人救起,并在他的帮助下躲过了一次次的搜査,终于回到了家中。
少年时期的艰险经历,培养了铁木真坚毅勇敢的素质。
在这片原始荒凉的草原上,他由一个完全无依无靠、目不识丁的囚犯崛身而起,渐渐成长为一个智勇双全、骁勇善战的勇士。
铁木真成年后,迎娶了弘吉剌部落的孛儿帖,并将孛儿帖带来的本应送给自己父母的珍贵的黑貂鼠皮袄,献给了他父亲的好安答(兄弟)脱斡邻,并对他说:“当年,你和我父亲结为安答,就如同是我的父亲。
妻子的拜见礼,我本就应该拿来献给你。
”在氏族部落制的社会里,铁木真的这一举动,意义是重大的。
他既然和脱斡邻认为父子,也就意味着他的氐族部落将依属于脱斡邻的部落克烈部,当然,铁木真也由此得到了克烈部的支持,并为他将来收回老部众、重掌旧部落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吉思汗一生的功德姓名:张生亮学院:能环学院班级:11-给水排水工程-2班学号:1162108207 摘要:成吉思汗戎马生涯近50年,施展雄才大略,依靠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和谋士,利用骑兵优势,创造了震撼世界的业绩。
他善于治军,创建和统帅的蒙古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既善野战,又能攻坚。
在众敌面前,善于利用矛盾,联此击彼,各个击破;在战法上,善于扬长避短,巧施诈术,避实击虚,多路出击,迂回突袭,速战速决。
重视以战养战。
其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功德、成功、军事思想、思想家。
正文:他,是一代天骄,由草原牧人而一跃成为“世界皇帝”;他是蒙古草原诞生的一位震惊世界的战神,他的铁蹄如飓风一般席卷中亚及东部欧洲,他和继任者、子孙后代建立了史无前例的强大的蒙古帝国。
这是一个人间的奇迹,秦皇汉武难于比肩,亚历山大、拿破仑亦不足匹配,其神功伟业、辉煌成就,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不仅统一了蒙古高原,建立了蒙古国,缔造了蒙古民族,而且对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和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同时对欧亚许多国家和民族发生过巨大影响,对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政治变革,对推动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成吉思汗无疑是蒙古民族的英雄,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世界上公认的千年第一伟人,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思想家。
他的文韬武略、丰功伟绩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十三世纪,蒙古高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或部落联盟。
各部落互不统属,奴隶主贵族们为了掠夺邻部的人口、牲畜、财物,为了争霸草原,为了彼此间复仇或由于金朝统治者的挑拨,长时期无休止进行战争,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使蒙古高原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社会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状况,不仅与宋朝相比文化、经济显得相当落后,即便与西夏、金游牧族相比,亦显得落后。
草原各部落无论奴隶主还是奴隶和牧民十分渴望草原上能出现一位英雄,带领他们走向统一,走向强盛。
早日摆脱金朝的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由自己当草原主人,过安居乐业的生活。
成吉思汗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顺应广大牧民的意愿及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团聚起越来越多的部众,兼并了众多分散的、各自为政、互相敌对的部落。
使这些分散孤立的,发展不平衡的部落日益冲破狭隘闭塞的状态,缓慢的走向统一,建立了蒙古国。
成吉思汗前后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大战六次,小战几十次。
终于1206年统一蒙古高原诸部落,称汗。
成吉思汗是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在建立蒙古国后:(一)建立了政治军事合一的“领户分封制”,把高原原有部落组织打散,按千户制编组为军事、行政、生产组织合一的各千户,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有各级军事封建领主层层统治的早期封建国家。
(二)是扩建护卫军(怯薜)。
由于怯薜担负保卫可汗、为可汗服务、代表可汗处理军政事务等重要任务,因此成吉思汗为他们规定了优越的地位。
《元史•兵志》认为,成吉思汗立怯薜军关键在于“制轻重之势”。
著名史学家朱耀廷在其《成吉思汗传》一书中说:“大汗直接掌握着这样一支最强悍的亲信军队,就可以大大加强大汗的权利,保卫大汗的安全,借以制约任何一个在外的诸王和那颜贵族。
同时,这又一种‘质子’制度,各级那颜的子弟被征入护卫军,等于是充当‘质子’,它有助于成吉思汗更牢固地控制各级那颜,使他们效忠于自己;是他们将自己子弟的安危与大汗的安危联系在一起考虑,更乐于保卫中央效力。
同时,怯薜军又是成吉思汗培养各级首领的一个大学校,对各级贵族子弟有很大吸引力。
在经历的长时期的氏族贵族相互争战之后,建立这样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以维护最高的汗权,对巩固新生的统一国家,防止氏族贵族的复活和重新发生内战,是十分必要的。
当然,它也是成吉思汗对外进行征服战争的有力工具。
”(三)、制造文字,结束了蒙古族没有文字的历史。
蒙古族原来没有自己的文字,只靠结草刻木记事来传递信息或加强记忆。
严重阻碍了政令、军令的准确传递, 效力不高, 难如人意。
成吉思汗在长期的南征北战的流动生涯中, 对此深有体会。
统一草原时, 铁木真起兵征服位乃蛮太阳汗。
不久太阳汗丧命灭国, 俘虏了太阳汗的掌印官塔塔统, 成吉思汗亲自加以审问且详细追问印章的用途。
塔塔统答道:“出纳钱谷, 委任人才, 一切事皆用之, 以为信验耳。
”成吉思汗由此认识了印章的重要性,便让降臣塔塔统留在自己的身边刻制蒙古可汗的大印, 并命令他继续担任掌印官。
蒙古可汗大印的刻制, 意味着蒙文的创立与传播已经不可逆转了。
塔塔统是个人才,精通多种语言。
不久,铁木真便让塔塔统用维吾儿文字拼写蒙古语。
塔塔统创制蒙古文字,这在蒙古史上是个创举。
正是有了这种文字,成吉思汗才颁布成文法和青册。
而在他死后不久成书的第一部蒙古民族的古代史——《蒙古秘史》,就是用这种畏兀儿字写成的。
成吉思汗改变了蒙古族没有文字的历史。
自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诸部落后,蒙古族就成为一个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风俗习惯的一个真正统一的民族。
八百多年来,几经改朝换代,蒙古族不仅没有消失,而且至今仍然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这与成吉思汗的贡献分不开的,他缔造了蒙古民族。
(四)、蒙古成文法,大扎撒的颁布。
在没有统一蒙古高原以前,蒙古族还没有自己的文字,也不可能有什么成文法。
成吉思汗从一个草原牧民经过长期的奋斗, 终于成为蒙古帝国的最高领袖,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 他深刻的体会到当时的蒙古社会秩序的混乱, 为了维护国家的统治, 为了增强民族的团结, 建立秩序与纪律, 必须制定法律。
但经过多少代的发展,在蒙古族内部也有自己的“规矩”、“体例”、“道理”等等,也就是所谓习惯,蒙古人成为“古来的约孙”。
后来产生了阶级,出现了贵族和可汗,他们的言论、命令就被当做“法令”、“军法”,蒙古人称之为“扎撒”。
直到1219年, 在成吉思汗在西征之前, 才召开大会, 重新公布了“领导规则、律令和古代的习惯法”, 取名为《大扎撒》, 用蒙文写定, 各部宗王都领到一部,视为神圣之宝典, 严密保藏, 凡遇新大汗即位, 调动大军, 集议大事, 都要捧出《大扎撒》宣读, 作为议事的准则。
成吉思汗非常重视《大扎撒》的贯彻执行, 并指定为人正直的察哈台为执行《大扎撒》的监督人。
《大扎撒》并不是一下子形成的, 而是成吉思汗及其领导者们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经过深思和选择而形成的。
《大扎撒》的颁布, 对建国不久的蒙古起了积极的作用, 对巩固成吉思汗的政权, 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调整各民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与法制意识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历史发展规律。
自唐亡后形成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西、北边疆少数民族相继建立了辽、金、西夏王朝与中原王朝(五代、北宋、南宋)相对峙。
此外,西北还有高昌回鹘、甘州回鹘、西辽、哈剌鲁等民族政权。
各族统治者和各种势力为了争夺权力、土地和财富,展开频繁的战争,无数人由于战争丧失了生命,大片土地荒废,众多人民流离失所,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受到极大阻碍,特别是北方的经济遭受破坏尤甚。
成吉思汗经过一系列的奋斗建立蒙古国后,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势力外扩,而金国是蒙古的世敌,对蒙古各部进行了长期压迫和剥削,并曾残酷杀害成吉思汗的本族祖先。
但是面对一个经济实力雄厚、人口众多、兵强马壮的大国,不敢轻举妄动。
经过深思熟虑后,成吉思汗下定决心,在大规模攻金之前,必须先战胜、降服西夏,破坏西夏、金国之盟。
从而排除侧翼受敌之患,以便全力攻金。
此外,西夏战略地位重要,是补充战略物资和人力的冲要之地。
蒙古骑兵习惯在草原平地奔驰作战,不熟悉攻破城堡,而西夏多城池,善于守城把关,先攻西夏,客观上给蒙古军提供演练场所。
1205年初春,成吉思汗派出一支蒙古骑兵进入西夏的西部边境,抄掠性进攻,目的在于初步试探西夏的虚实,并乘胜掠夺了许多战利品后,返回漠北。
1207年,成吉思汗亲自率大军第二次进攻西夏。
遭到西夏军的抵抗,成吉思汗见西夏国兵势尚盛,遂班师回漠北。
1209年春,成吉思汗亲率大军第三次进攻西夏。
这次进攻目的依然在迫使西夏臣服,解除西夏、金国的联盟,为大举攻金做准备。
四月,蒙古军占领斡罗孩城。
七月,蒙古军乘胜攻破克夷门,包围了中兴府(今银川市)。
十二月,夏襄宗被迫议和,向蒙古国纳贡称臣。
1210年春,成吉思汗撒兵北返。
1218年,蒙古军第四次征夏,长驱直入包围了中兴府。
1224年,由于夏朝新皇帝的不当政策,致使蒙古军第五次进攻西夏,这是蒙、夏关系决裂,成吉思汗大举灭夏的序曲。
1227年初,蒙古军包围了中兴府城,展开围攻夏末帝李晛被迫向成吉思汗乞降。
1227年七月,成吉思汗在清水县驻地病逝。
遗诏暂秘不发丧,待西夏末帝献城出降时,把城内顽强抵抗军民和李晛率领的文武百官大部杀尽。
至此西夏灭亡,蒙古国终于除掉了这个心腹之患,可以全力攻金了。
金国曾经灭辽、北宋,称雄一时。
但到成吉思汗称霸时,金国已度过鼎盛时期,国势日渐衰落,政治腐败,经济萧条,军备废弛。
朝臣勾心斗角,国内各种矛盾十分尖锐。
成吉思汗抓住这个机遇,并制定了周密的攻金计划。
蒙古攻金的战争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211年到1217年夏,成吉思汗亲自指挥绝大部分蒙古军攻金;第二阶段,从1217年秋到1229年,木华黎父子奉旨率领一部分蒙古军负责对金战事;第三阶段,从1230年至1234年春,窝阔台与拖雷分兵攻金,后与南宋联合灭金。
1211年,成吉思汗以为祖宗报仇作旗号,率领蒙古铁骑杀向金国。
蒙古军作战勇猛,锐不可当,大败金兵,金国精锐部队几乎丧失一半,从此元气大伤。
金宣宗被迫求和,向蒙古贡献了大量财物。
经过一段休整后,蒙古大军分成三路向金国进攻。
蒙古大军三路齐发,互为犄角照应之势,其势不可挡。
1214年春,蒙古三路大军会师中都附近,再次将中都包围。
蒙古军声势浩大,金军接连失败,金宣宗被迫向成吉思汗求和,献纳公主、童男童女五百、马匹三千、金银珠宝等。
成吉思汗得到金国的大量财物后,率领军队撤退。
在成吉思汗撤军后,金宣宗不顾众臣的反对,仓皇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
不久,成吉思汗借口金帝没有议和诚意,再次统军攻金。
在野狐岭,蒙古军击溃30万金国守军,前锋直指居庸关。
成吉思汗避实击虚,巧妙用兵,1215年终于攻下中都。
1217年8月,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赐以大汗所用的九尾白旗,留给他蒙古军及降附的契丹、汉军共十万余人,将继续攻打金朝的任务全权交他负责。
而自己亲率蒙古军主力西征去了。
木华黎父子十年间占领了金朝黄河以北大部分疆土,为蒙灭金打下了良好基础。
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后,其继任者窝阔台遵照其临终遗留的灭金方略,指挥蒙古铁骑,以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之势于1234年攻灭金朝,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