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答题技巧
中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及套路

中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及套路一、答题技巧1. 区域定位:区域定位的方法大致有经纬度定位、轮廓特征定位、地理事物特征定位、图名定位、根据图示信息定位等方法。
2. 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一般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资源等几方面分析。
3. 人文地理特征分析:从人口、农业、工业、城市、交通、文化教育、旅游等几方面分析。
二、答题套路1.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光照、热量、地形、水源(水源是决定性因素)、土壤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科技投入等。
答题模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宜种植(或发展)……;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政府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廉价,科技发达,有利于……的发展。
2.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土地、水源、矿产资源等。
(2)经济因素:接近原料地,降低成本;接近市场;交通便利;技术先进等。
(3)社会因素:劳动力数量充足;土地租金廉价;工业惯性、社会对工业的影响等。
答题模板:接近……矿产,水源充足,土地租金廉价,劳动力丰富廉价,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发达,……工业发展条件好。
3.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水源(河流)、气候等。
(2)经济因素:工业基础;交通便利;腹地广大等。
答题模板:地形平坦广阔;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接近商品粮产地等条件优越。
三、专题题型归纳及突破方法问题:(请概括澳大利亚国土被“切割”的原因?)根据澳大利亚位置图可知:①地势中间高四周低;②周围地区热带沙漠气候或荒漠化严重;③中部地区降水较多形成大自流盆地;④中部地区矿产丰富。
归纳原因:①②③共同作用使中部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发展畜牧业;④为中部地区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突破方法:①利用地图学会归纳位置;②学会从图中获取信息;③学会利用材料归纳总结问题。
四、选择题解题技巧选择题是地理试题中最基本的题型,也是学生答得最不好的题型。
地理万能答题技巧

地理万能答题技巧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地理万能答题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地理考试和解答地理问题。
一、理清题意在回答地理题目之前,首先需要仔细阅读题目,并理清题目的要求。
题目中可能包含必答、可选和计算等不同类型的问题。
理解题干有助于我们确定思路,准确回答问题,并避免在答题过程中偏离主题。
二、注意关键词在回答地理题目时,我们应该重点关注问题中的关键词,并根据关键词指导我们的答题思路。
关键词可以是地理概念、地名、地理特征等,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些关键词,可以更准确地回答问题。
三、善用地图地理与地图紧密相关,因此在解答地理题目时善用地图是非常有帮助的技巧。
通过观察地图,我们可以获得更直观的地理信息,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
例如,在解答有关地形、气候、人口等方面的问题时,查看地图可以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支持。
四、结合实际地理是与人类活动紧密相连的学科,因此在回答地理问题时,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思考。
对于一些人文地理或经济地理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回答问题,这样可以使我们的答案更贴近实际并且有说服力。
五、掌握基本概念地理是一门知识面广泛的学科,其中包含着许多基本概念。
在回答地理题目时,我们需要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并能够准确地运用它们。
例如,对于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原理等方面的问题,我们需要理解并运用相应的概念和理论知识。
六、梳理思路在回答复杂的地理题目时,我们可以通过梳理思路来帮助整理和组织答案。
将问题进行分解,逐步展开思路,可以使我们的回答更加清晰和有条理。
例如,对于论述型题目,我们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者因果关系逐步展开论述,这样可以使整个答案更有逻辑性。
七、综合运用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地理知识和方法来回答问题。
在解答问题时,我们可以将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运用,提供全面和有深度的答案。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完整版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总结一、选择题解题技巧和规律:(一)、选择题的命题规律1.选择题的命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2.多为单项选择题(如全国卷、天津卷等)3、多为连题型选择题(一个材料包括多个选择题)4、选择题内容更加关注社会热点(二)应试策略1、沉着冷静,相信自己判断2、认真审题3、先易后难,跳过难题或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回头再做4、认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三)应试技巧1、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
2、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提示语,然后再从容做题。
3、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解题条件例如: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A、东南方向B、西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答案:D点拨:题干条件是北极附近盛行风向、门窗避开的朝向。
北极附近风带为极地东风带,具体风向为东北风,故门窗应避开东北方向。
4、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1)因果颠倒(2)前后矛盾(3)表述绝对化(4)概念混淆(5)表述错误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点带面(7)与题干无关(四)解题方法介绍1、直选法: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察记忆性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
2、排除法: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重点分析剩余选项。
例如:(2005年江苏卷)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下列方案合理的是()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答案:D点拨:既然全流域要综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应该利用绝大部分河水,故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来补给河水,不现实,又可以排除B,正确答案为D。
人文地理答题技巧

问答题的几点注意一、明确问题类型,有效答题(1)特征问题:一要明确是地理事物本身的特征还是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二要掌握描述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①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等方面概括。
②地表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
③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④.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化(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河流落差、河床的宽窄、河水流速的快慢、河流长短、支流的多少及分布等方面概括。
⑤.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⑥.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⑧.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2).成因问题成因问题在地理高考试卷中出现的很多,作答时一定要注意题目问的是自然原因还是社会经济原因,或两方面都要答.自然原因一般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类各种活动.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战争).宗教等方面分析.分析时应该抓住主要原因。
如果是农业区位因素方面应该立足于四大自然要素和相应的社会经济要素。
(3).评价问题:回答此类问题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二要从对生态(自然方面)、社会、经济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得出结论.二.重视图表.文字材料的分析,提取有效信息三.逻辑严密,答案简洁,条理分明四.规范用语,回归教材五.扬长避短,防止丢分六.书写整洁,不留空缺一、生态问题命题模式:(1)分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2)治理措施:具体措施、注意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内涵答题技巧:(1)从题目给的材料中挖掘信息,由问题找对策;(2)参考典型案例;(3)结合具体地区实际情况。
人文地理答题技巧高中模板

人文人文地理答题技巧高中模板学习最有用的人文地理十年寒窗,一朝及第。
高考成绩的一分之差,可能会导致最终录取相差一个批次。
对于在考场上如何抢分,高考人文地理资讯这里有不少锦囊妙计,虽然距离高考不到20天,还有时间准备,不要等到真正冲刺的时候才知道这样的抢分技巧。
1答卷前浏览试卷,做到胸中有大局考生在答卷前,最好把试卷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可以对试题的数量、类型、难度、分值分布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合理安排答题时间和答题顺序打下基础。
在答题顺序上,以自己的习惯为主。
人文地理卷有16道选择题,建议先做选择题,16道题一次性做完,涂卡。
非选择题方面,建议按顺序答题,但如果某个科目复习得特别好,得分把握比较大,也可以先做。
注意那些对自己来说最难、最耗时、最没得分把握的非选择题要放在最后做,避免破坏心情。
2遇到“新题”不要慌任何题目都是对教材知识的考查,看到“新鲜”的材料时,若一时没有头绪,千万别放弃。
就人文地理学科来说,常见的“新题”是新概念类试题,遇到这类试题,要根据题目的文字表述、公式等理解新概念,并联系所学知识明确此概念所涉及的因素及各因素的相互关系。
3实在答不出的题目,就干脆“抄”材料在考场上,如果非选择题设问限定的知识点完全记不起来,也不要留空白,可以尝试“抄”材料。
但是“抄”材料不是将材料原文照搬,需要提炼观点作答。
提炼观点的思路有两种:一是按“主语—谓语—宾语”的思路提炼观点,二是按“主体是谁、在干什么(找动词)、有什么用”的思路提炼观点。
4合理安排答题时间人文地理卷共75分,因此理论上选择题要在20分钟内完成。
但实际上16道选择题,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一分钟左右完成一道题,故16道题大约要在16分钟(涂卡占用5分钟左右)内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思考作答非选择题。
如果一道选择题,你盯着看了一分钟,还不能选出答案,那么就可以先选一个自己认为对的选项并做好标记,等答完所有的题目后,再回过头来重新思考。
高中地理考试答题技巧及方法

高中地理考试答题技巧及方法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
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高中地理考试答题技巧及方法。
高中地理的答题方法仔细审清每一小题题干的题意,明确其表示的地理内容的知识类别、时空范围及数量特征。
针对题干,联系地理事物的概念、分类、原理及规律,进行全面思考和综合分析,并通过对比答案的异同,得出结论。
这是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选择题一般有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第一步选细读题干和选项,看题干提供了什么条件,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排除干扰信息。
第二步进行回忆联想,联想调动与本题有关的地理名词、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联系等基础知识。
第三步,对选项进行综合分析、提取有效信息、比较得出正确答案。
对于一些计算类的题目和读图选择题可能其本身没有图形,或者图形不能准确的表达题目的含义,我们可以画出示意图,或者在图上作出一些辅助线,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常用于等值线类和无图考图类题目。
一题多问的题目,注意前后题目的相互印证。
一题多问的题目,一般是在呈现一张信息量丰富的图表或信息量较大的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若干个相关提问。
其综合性特别强,着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解这类题目的时候往往可以根据题目之间的相互印证增大正确率。
从高考的角度来说,并不要求高深的地理知识。
调动和运用知识是学生们最薄弱的环节,知识之间却建不起桥梁,联系起来就有困难。
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要勤于思考,拓展思维的深度。
面对一些较为困难的题目,不知道从何着手,我们可以尝试逆向设问,逆向回答。
看题目问什么,比如提问该地区为何气温较高,那么我们就首先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哪些,包括纬度、天气状况、海陆分布、地形、洋流、风向等,然后再"因地制宜’给出答案。
高中的地理答题要注意的方面1、人文地理侧重于学生的识记,尤其是基础知识和答题模板的总结,必修三的复习应该淡化教材,重视案例研究的思路。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大全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大全高考地理的答题技巧高考中,地理试题类型分五类:特征描述(或简述)、成因分析、区位分析、意义罗列、建议罗列。
在答特征描述题时,首先要明确该题问的是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与状态特征,或者是分布特征及变化特征描述。
其次,要掌握描述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试题设问形式通常为“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等。
在答此类题时,学生首先要明确区域位置和图文信息,抓住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的典型特征,并运用地理术语表述出来。
根据变化要素,预测未知区位分析既要说明某地理事物的位置,又要说明其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联系即是影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三大因素。
其中自然条件是基础,技术条件是保障,而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答区位分析坚持四个原则:一要点全,如分析影响因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对比分析既要找出两者的相同也要找出不同。
二是主导因素突出,避免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三是回答问题要具体,有针对性。
四是用发展的#39;观点看待区位因素。
注意根据变化的要素,推知变化的方向。
分析区位因素的思路一般是:在何处(即经纬度位置或相对邻位置)→有什么(即有哪些地理事物)→为什么(即影响地理事物的因素有哪些,主导因素是什么) →怎么样(即怎么变,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把握因与果的联系成因分析类试题,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__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__地理事物的成因”,指出__形成的影响因素,简述理由,说明__原因等。
答题的基本思路是:在哪里(位置)——为什么——形成__结果。
即第一步说明位置,以明确讲述的是哪里,第二步根据要回答的内容解释原因,第三步得出结果。
在回答原因类试题时,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高考地理简答题解答技巧1、认真审题审图认真审题审图可防止答偏题,审文字题时要特别注意条件、中心词、关键的修饰语。
答地理题的技巧(一)

答地理题的技巧(一)答地理题的技巧地理题在考试中往往占据重要的比例,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答地理题的常用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技巧一:理清题目要求在回答地理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清题目要求。
根据题目的描述,确定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这样可以避免偏题或者漏掉部分问题的情况。
技巧二:充分利用地图及图表地理题通常会配有地图或者其他图表资料,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并找到答案。
注意地图上的各种符号、颜色,以及图表上的标注,这些信息都可能对解题有帮助。
技巧三: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地理知识是解决地理题的基础,我们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对于某个地理现象或者地理特征,可以回顾相关的定义、原因、影响等内容,从而更好地回答问题。
技巧四:进行地理推理有些地理题需要我们进行一定的推理和分析,通过已知条件来推测未知情况。
对于这类问题,可以通过比较、归纳、推断等方法,结合地理知识进行解答。
技巧五:多做练习题熟能生巧,多做练习题是提高地理题解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做题,我们可以熟悉地理题的考点和解题思路,逐渐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技巧六:注意细节问题在回答地理题时,要注意细节问题。
有时一个细小的差异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答案,因此要仔细阅读题目并排查可能的错误。
技巧七:考虑实际情况某些地理题目可能涉及到实际情况,我们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对答案的影响。
例如,当题目询问某地气候变化原因时,我们需要考虑地理位置、海洋影响、环流等实际因素。
以上是答地理题的一些常用技巧,希望对大家在解决地理题时有所帮助。
记住,多练习、多总结才能在地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技巧八:注意地理的时空关系地理是研究地球上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其中时空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在回答地理题时,我们要注意地理现象的时空属性。
这包括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分布和相互关系等。
通过关注地理现象的时空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找到正确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答题技巧43、人口再增长模式的秒杀技巧——四看法(1)看经济发展模式2)看数字(3)看形状(4)看生产力发展水平44、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去评估绝对人数最多时,秒杀技巧是由正变负时,反之,绝对人数最少时,秒杀技巧是由负变正45、人口迁移分析两模式——迁入地和迁出地,必须注意审题,划出关键词(1)迁入地:有利: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2)迁出地:有利:①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46、两大地区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模式——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47、城市区位=气候+地形+地质+水文+资源+经济+政治+宗教+科技+旅游48、城市功能分区的秒杀技巧(1)看面积(2)看有钱(3)看隔离带(4)看“高大上”49、城市化三大标志秒杀技巧——人口比重50、城市化病的表现及卫星城的对应理论51、农业大区位分析模板:光热水土地,劳市交政科+X52、农业小区位分析四要素=地价+单产+需水量+交通+市场54、农作物区位秒杀,优先考虑“市场”,如果题目明确规定,以题目要素为主,如果涉及主观大题,自然要素搭配播种期+生长期+成熟收获期55、世界六大农业地域类型和中国五大农业地域类型判断强调三看——生产对象、生产目的和生产规模56、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题秒杀之策根据不同的农业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平原区:土地增肥,增施有机肥,防止土壤肥力下降;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和生态农业。
(2)林区:退耕还林;森林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3)丘陵山区: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发展立体农业。
(4)牧区:退耕还草,规定合理载畜量,培育人工草场,轮牧。
(5)灌溉农业区:发展节水农业;合理灌溉,防止土壤盐渍化;兴修水利,保证灌溉水源。
(6)环境问题: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
57、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观大题的模板运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8、工业区位分析模板:原动水土地,劳市交政科+X59、工业传导效应类题型坚持一个原则“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60、工业集聚=共用设施,降低成本+信息交流与协作+规模效应61、产业转移原因=劳动力+地价+内部交易成本+其他因素62、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就业+市场+环境63、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成因分析方法(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3)水文差异的形成①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的差异。
②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
③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④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冰封期、冰封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64、“3S技术”运用的秒杀方法——“点”“想”“看”三字诀判别“3S”(1)“点”与“面”判断GPS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
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
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
(2)“想”与“看”区分RS、GIS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
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65、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1)根据材料信息判断材料中如果出现“干旱”“过度农垦、放牧”等词语,则初步判断是荒漠化;材料中出现与“植被破坏”“过度樵采”,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材料中出现与“围湖造田”类似的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湿地破坏等。
(2)根据区域来判断如果试题以区域图为切入,先要进行区域定位,通过区域环境特征判断环境问题。
具体如下:区域特征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地区荒漠化丘陵地区、季风气候下的高原地区、降水集中且植被稀疏的地区水土流失山地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平原耕作区水土流失、湿地减少干旱、半干旱草原区土地荒漠化(3)根据统计图表来判断通过分析图表所包含的地理要素来判断,如图表材料显示的是耕地面积和湖泊、河流面积变化,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湿地减少或破坏;如果显示的是森林与河流含沙量的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如果显示的是放牧数量与植被疏密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等。
66.生态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67、区域资源、能源开发条件的分析思路68、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思路: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分析(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线路选择(沿线自然环境特点、人口密度、城市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重要意义(调入区、调出区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案例分析】(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1)原因①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不平衡。
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③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2)影响对东部;对西部缓解能源短缺状况,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减轻东部地区铁路运输压力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加快中西部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缓解环境压力69、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问题分析类试题的答题技巧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对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问题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与区域图相结合,以地理统计图表为载体切入,分析某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
其答题思路如下:(2)多以区域图为载体,以区域特征与发展状况为背景材料,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其答题思路如下:(3)多以区域环境问题分布图为载体,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类型、分布及成因。
其答题思路如下:(4)多以区域图为载体,以区域发展为背景,分析区域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其答题思路如下:70、旅游资源的类型判断——二者相得益彰列表比较旅游资源的分类、特征、价值分类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气候景观水文地理景观生物景观建筑景观文化艺术景观风土民情举例路南石林、五岳等吉林雾凇黄果树瀑布卧龙、香山红叶帕特农神庙、丽江古城三大石窟、大足石刻藏族晒佛节、傣族泼水节核心地质地貌景观建筑景观存在形式具体形式具体形式和精神文化形式价值不同点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共同点经济价值特性不同性季节性、周期性和地域性可创造性、可变异性、可移动性共同性多样性、非凡性、永续性71、旅游景观的欣赏讲究——天时、地利、人和(1)天时——把握观赏时机景观类型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随季节而变化的自然景观北方山水风景——夏季;北国风光——冬季随天气或时间而变化的自然景观泰山观日出——凌晨;黄山观日落——黄昏;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观大潮;青海湖鸟岛——五月人文景观赛龙舟——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举行;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每年一次,每次一至数日,多在夏、秋季牧草繁茂、牛羊肥壮时举行(2)地利——选择观赏位置观赏位置旅游景观观赏效果远望高处峰峦雄伟、奇特远望高处丘陵地区的梯田高低错落、线面结合江河、大海旷景宫殿宏伟气派近看平视城市中的湖泊小巧精致俯看较小的湖沼、池塘水中倒影之妙置身其中山水组合景观船动山移、如游画中(3)人和——自然与人文和谐人和举例和谐生美——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深山藏古寺人化自然——以情观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体会意境——抓住园林景观特点南北方园林的建筑风格不同,构景手法不同72、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价值+地理位置及交通+市场距离+基础设施与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知名度和影响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国家政策支持73、旅游活动设计=选择旅游地+设计旅游线路+保证旅游安全74、旅游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1)健全环保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2)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3)搞好环境评价,制定环保规划。
(4)加强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
(5)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环保效果。
75、旅游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经济+社会+文化交流+环保意识【案例分析】简述发展旅游业对埃及的积极影响。
(12分)促进相关产业和经济发展,增加外汇收入;促进社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使当地的文化更趋多元化;提高保护文物的意识,促进文物古迹的保护。
76、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的特点分析——总分思维,先讲整体,再谈局部分类77、自然灾害的成因分析——三大灾害类(一)地质灾害类1.分析某地地质灾害多发的方法最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和泥石流,而这些灾害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
2.泥石流的发生机制3.滑坡的发生机制(二)水文灾害1.河流洪涝灾害发生原因的分析方法(1)来水量大。
影响因素:气候——降水多,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候;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植被覆盖率低。
(2)排水不畅。
影响因素: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道淤积;占用河道。
(3)调洪蓄洪能力差。
影响因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2.我国河流洪涝灾害成因的分析(2)人为原因流域内中上游不合理垦殖,导致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中游河段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使湖泊调蓄功能减弱水利设施长期失修,蓄洪能力不足,下游乱挖河道,水流不畅等(三)气象灾害1.我国几种常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气象灾害地区时间形成原因主要特点综合防治旱涝东部季风区春夏主要由夏季风强弱、进退引起弱——北旱南涝;强——南旱北涝兴修水利,植树造林伏旱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副热带高气压(反气旋)控制酷热少雨抗旱灌溉台风东南沿海夏秋热带洋面上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狂风暴雨及时预报,做好抵御台风过境的准备春旱华北3~5月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风未到,降水少干旱少雨引水灌溉寒潮青藏高原以外的广大地区冬半年强冷空气活动降温、大风、雨雪、冻害及时预报、作物覆盖、烟熏等沙尘暴北方地区春季干旱、土地沙化、大风沙尘飞扬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2.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1)加强对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灾害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