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反馈练习题
负反馈练习题

负反馈练习题by Zhangwei 2012.4.26
1.为了稳定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并降低其输入电阻,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什么类型的负反馈?答:( D )
(A)串联电压负反馈(B)并联电流负反馈(C)串联电流负反馈(D)并联电压负反馈
2. 为了稳定输出电压,并提高其输入电阻,下面哪个原理框图所引入的负反馈能够实现?答:(A )
(A)(B)(C)(D)
3.(∨)在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虽然降低了电路的放大倍数,但是放大倍数的稳定性却增强了。
4.判断图3-4所示的电路中,反馈电阻
f
R引入的反馈类型是:
(1)正反馈还是负反馈?答:负反馈
(2)是电流反馈还是电压反馈?答:电流反馈
(3)是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答:串联反馈
u i
u o
图3-4
5.判断图2-4所示的电路中,反馈电阻
f
R引入的反馈类型是:
(1)正反馈还是负反馈?答:负反馈
(2)是电流反馈还是电压反馈?答:电流反馈
(3)是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答:并联反馈
u o E
图2-4
R引入的反馈类型是:
6.判断图3-3所示的电路中,反馈电阻
f
(1)正反馈还是负反馈?答:负反馈
(2)是电流反馈还是电压反馈?答:电流反馈
(3)是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答:并联反馈
u i
图3-3
R引入的反馈类型是:
7.判断图3-2所示的电路中,反馈电阻
f
(1)正反馈还是负反馈?答:负反馈
(2)是电流反馈还是电压反馈?答:电流反馈
(3)是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答:串联反馈
R
u
o
图3-2。
2-基本放大电路复习练习题

放大电路(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负反馈电路)一、选择题:1、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表达式为F A A A f +=1 ,当11>+F A时,表明放大电路 引入了( )。
A . 负反馈B . 正反馈C . 自激振荡 D.干扰2、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条件是( )A .F A=1 B .F A = -1 C .F A >1 D. F A <1 3、在放大电路中,为稳定输出电压、增大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展宽通频带,可引入:( )A. 电压串联负反馈B. 电压并联负反馈C. 电流串联负反馈D. 电流并联负反馈4、在单级共基放大电路中,若输入电压为正弦波形,则v o 和v i 的相位( )。
A.同相B.反相C.相差90度D.不确定5、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零点漂移的原因主要是( )。
A .电阻阻值有误差B .晶体管参数的分散性C .晶体管参数受温度影响 D.受输入信号变化的影响6、差分放大电路由双端输入变为单端输入,则差模电压增益( )。
A.增加一倍B.为双端输入时的1/2C.不变D.不确定7、对于放大电路,所谓开环是指( )。
A.无负载B.无信号源C.无反馈通路D.无电源8、在反馈放大电路中,如果反馈信号和输出电压成正比,称为( )反馈。
A.电流B.串联C.电压D.并联9、对于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当f = f L 时,o U 与iU 相位关系是( )。
A.+45˚ B.-90˚ C.-135˚ D. -180˚10、欲从信号源获得更大的电流,并稳定输出电流,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
A .电压串联负反馈B .电压并联负反馈C .电流串联负反馈D .电流并联负反馈11、在某放大电路中,测得三极管三个电极的静态电位分别为0 V ,-10 V ,-9.3 V ,则这只三极管是( )。
A .NPN 型硅管 B.NPN 型锗管 C. PNP 型硅管 D.PNP 型锗管12、 放大管的导通角是0180的放大电路是( )功率放大电路。
负反馈补充练习题

题6:当放大电路的AV改变20%时,如果要求AVF=100且AVF的变化 不大于1%。
试求:(1) AV和F的值。 (2) 如果无反馈时fH=20KHz,求引入反馈后的通频带BW。
模拟电子技术第六讲(3)
题7:设运算放大器的差模输入电阻为无穷大,输出电阻为零。 试求:(1) 电压反馈系数的表达式。
模拟电子技术第六讲(3)
题3:电路满足深度负反馈条件,试运用近似法计算电路的闭环 电压放大倍数。
模拟电子技术第六讲(3)
题4:电路满足深度负反馈条件,试运用近似法计算电路的闭环 电压放大倍数。
模拟电子技术第六讲(3)
题5:设放大电路在中频段的电压放大倍数为900,通频带 BW=50KHz,由于环境温度等因素的改变,使得AV有 ±5%的变化。现引入负反馈,反馈系数FV=0.01。
(2) 如果基本放大电路的开环电压增益AV=1000,闭环电 压增益AVF=100,求出R2/R1的值。
(3) 如果开环放大倍数减小20%,那么闭环放大倍数将减小 多少?
模拟电子技术第六讲(3)
题8:负反馈放大电路如下图所示。 试求:(1) 利用近似法求AVF。
(2) 如果基本放大电路的开环电压增益AV=100,利用负反 馈一般表达式计算AVF。
题1:判断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若是,请判断反馈的类型。
题1:判断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若是,请判断反馈的类型。
模拟电子技术第六讲(3)
题1:电路满足深度负反馈条件,试运用近似法计算电路的闭环 电压放大倍数。
模拟电子技术第六讲(3)
题2:电路满足深度负反馈条件,试运用近似法计算电路的闭环 电压放大倍数。
计算机控制技术题库(附答案)

计算机控制技术题库(附答案)计算机控制技术练习题(附答案)⼀、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闭环负反馈控制的基本特征是。
2.闭环控制系统⾥,不同输出与输⼊之间的传递函数分母。
3.惯性环节的主要特点是,当其输⼊量发⽣突然变化时,其输出量不能突变,⽽是按变化。
4.静态误差系数是系统在典型外作⽤下精度的指标,静态误差系数越⼤,精度。
5.系统的相稳定裕度γM,定义为开环频率特性在截⽌频率ωc处。
6.离散系统稳定性与连续系统不同,它不仅与系统结构和参数有关,还与系统的有关。
7.零阶保持器是⼀个相位滞后环节,它的相频特性φ(ω)= 。
8.若已知闭环系统⾃然频率为ωn,经验上,采样频率ωs应取。
9.通常把叠加在被测信号上的⼲扰信号称为。
10.为使传感器特性与A/D变换器特性相匹配,通常应在传感器与A/D之间加⼊。
⼆、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在计算机控制系统⾥,通常当采样周期T减少时,由于字长有限所引起的量化误差将。
A 增⼤;B 减⼩;C 不变。
2.控制算法直接编排实现与串联编排实现相⽐,有限字长所引起的量化误差。
A 较⼤;B 较⼩;C 相当。
3.某系统的Z传递函数为G(z) = 0.5(z+0.5) / (z+1.2)(z-0.5) ,可知该系统是。
A稳定的;B不稳定的;C 临界稳定的。
4.若以电机轴的转⾓为输⼊量,电机轴的转速为输出量,则它的传递函数为环节。
A 积分;B 微分;C 惯性。
5.在确定A/D变换器精度时,通常要求它的精度应传感器的精度。
A ⼤于;B ⼩于;C 等于。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图1为⽔箱⽔位⾃动控制系统,试说明基本⼯作原理。
图12.已知单位负反馈闭环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的稳态误差为0.1,试问该系统为⼏型系统,系统的开环放⼤系数为多少?3.试简单说明系统稳定性与稳态误差相互⽭盾的关系。
4.试表述采样定理,并说明若⼀⾼频信号采样时不满⾜采样定理,采样后将会变成何种信号。
反馈放大电路习题

第七章反馈放大电路习题一、选择判断题:1、对于放大电路,所谓开环是指_________。
A. 无负载B. 无信号源C. 无反馈通路D. 无电源2、所谓闭环是指_________。
A. 接入负载B. 接入信号源C. 有反馈通路D. 接入电源3、构成反馈通路的元件_________。
A. 只能是电阻B. 只能是晶体管、集成运放等有源器件C. 只能是无源器件器件D. 可以是无源元件,也可以是有源器件4、在反馈放大电路中,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称为_________信号,它不但决定于_________信号,还与反馈信号有关。
而反馈网络的输出信号称为_________信号,它仅仅由_________信号决定。
(请按顺序选择)(1) A. 输入 B. 净输入 C. 反馈 D. 输出(2) A. 输入 B. 净输入 C. 反馈 D. 输出(3) A. 输入 B. 净输入 C. 反馈 D. 输出(4) A. 输入 B. 净输入 C. 反馈 D. 输出5、直流负反馈是指_________。
A. 只存在于直接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B. 直流通路中的负反馈C. 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D. 只存在于阻容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6、交流负反馈是指_________。
A. 只存在于阻容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B. 交流通路中的负反馈C. 放大正弦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D. 变压器耦合电路中的反馈7、在放大电路中,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可以引入_________。
A. 交流负反馈和直流负反馈B. 直流负反馈C. 交流负反馈D. 交流正反馈8、在放大电路的输入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若引入反馈后_________,则说明引入的反馈是负反馈。
A. 输出量增大B. 净输入量增大C. 净输入量减小D. 反馈量增加9、在反馈放大电路中,如果反馈信号和输出电压成正比,称为_________反馈。
A. 电流B. 串联C. 电压D. 并联10、在反馈放大电路中,如果反馈信号和输出电流成正比,称为_________反馈。
生理学练习题(全)

一、单项选择题A1、机体中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脑脊液D、组织液E、血浆D2、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A、体液调节B、自身调节C、正反馈调节D、负反馈调节E、前馈控制A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射B、非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D、反馈E、前馈D4、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A、排尿反射B、分娩过程C、血液凝固D、减压反射E、动作电位去极化期的Na+内流C5、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A、人体血压稳定B、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C、人体活动按某一固定程序进行,达到某一特定目标D、体内激素水平不致过高E、体温保持相对稳定B6、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作用,主要是通过: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正反馈D、前馈E、自身调节A7、人体内O2和CO2跨膜转运的方式是: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E、入胞B8、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A、主动转运B、继发性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D、单纯扩散E、入胞C9、下列离子中,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其通透性最大的是:A、Cl-B、Na+C、K+D、Ca2+E、Mg2+B10、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由于: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作用E、入胞作用A11、在静息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态状态称为:A、极化B、去极化C、倒极化D、复极化E、超极化A12、降低细胞外液K+浓度,将使:A、静息电位增高B、静息电位降低C、静息电位增高而峰电位降低D、静息电位降低而锋电位幅值增高E、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增大C13、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全或无)D、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E、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C14、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B、传导的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来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C、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D、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有关E、传导速度与温度有关C15、人工减少细胞浸浴液中的Na+浓度,神经动作电位的幅度:A、不变B、加大C、减少D、先加大,后减少E、先减少,后加大B16、当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由-90mV变化为-100mV时称为:A、去极化B、超极化C、反极化D、复极化E、除极化B17、常用的K+通道阻断剂是:A、河豚毒B、四乙基铵C、哇巴因D、异搏定D18、下列对局部反应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电位大小随刺激强度而改变B、可进行空间总和C、可进行时间总和D、是全或无的E、有电紧张性扩布D19、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特点是:A、单向传导B、传导速度慢C、衰减性传导D、跳跃式传导E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B20、可兴奋组织对刺激发生兴奋反应的能力称为:A、反应性B、兴奋性C、兴奋D、反应E、反射A21、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A、阈电位B、峰电位C、负后电位D、正后电位E、局部电位C22、连续刺激不能使动作电位波形叠加的原因:A、刺激强度不够B、刺激频率不够C、存在不应期D、细胞能量不足E、离子分布的恢复需要时间C23、绝对不应期为2ms的蛙坐骨神经,每秒最多能传导的冲动次数是:A、1000B、750C、500D、250E、50B24、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A、肾上腺素B、乙酰胆碱C、多巴胺D、5-羟色胺E、去甲肾上腺素B25、运动终板膜上的胆碱能受体是:A、M受体B、N2受体C、α受体D、β受体E、H2受体C26、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属于:A、单纯扩散B、主动转运C、出胞作用D、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E、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C27、当动作电位传到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A、Na+通道关闭B、K+通道关闭C、Ca+通道开放D、K+和Na+通道开放E、Cl-通道开放B28、安静时运动神经末梢的囊泡:A、不释放乙酰胆碱B、有少数囊泡随即释放C、有少数囊泡依次轮流释放D、每秒钟约有107个乙酰胆碱分子释放E、每秒钟约有200~300个囊泡释放B29、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中,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A、A TP酶B、胆碱酯酶C、单胺氧化酶D、磷酸二酯酶E、腺苷酸环化酶D30、简箭毒能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是由于其:A、增加乙酰胆碱的释放量B、增加胆碱酯酶的活性C、减少乙酰胆碱的释放量D、占据终板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E、加速乙酰胆碱的重提取C31、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使:A、乙酰胆碱释放量减少B、乙酰胆碱释放量增加C、胆碱酯酶活性降低D、胆碱酯酶活性增强E、骨骼肌终板处的乙酰胆碱受体功能障碍E32、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是:A、肌膜B、肌质网C、横管系统D、纵管系统E、三联管结构C33、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A、Na+B、K+C、Ca2+D、Cl-E、Mg2+C34、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引起:A、红细胞膨胀甚至破裂B、红细胞皱缩C、组织液生成增多D、组织液生成减少E、尿量减少C35、正常人血浆pH值为:A、6.35~6.45B、7.05~7.15C、7.35~7.45D、7.65~7.75E、8..35~8.45C36、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缓冲温度B、运输激素C、运输氧和二氧化碳D、使血液呈红色E、提供氧C37、血小板少于50*109/L的患者,皮肤、黏膜呈现出血点主要是由于血小板:A、不易聚集成团B、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减少C、不能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D、血块回缩障碍E、不易粘附于内皮下组织D38、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物质是:A、因子ⅦB、血小板的膜磷脂表面(PF3)C、Ca2+D、组织因子(因子Ⅲ)E、凝血酶原E39、内源性凝血途径一般开始于:A、激活因子ⅩB、红细胞凝集C、血小板聚集D、血管损伤后组织细胞释放出因子ⅢE、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接触B40、柠檬(枸橼)酸钠的抗凝原理是:A、加强血浆抗凝血酶的作用B、与血浆中Ca2+结合成不解离的络合物C、抑制凝血酶活性D、中和酸性凝血物质E、加强纤溶酶的活性C41、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A、红细胞上的受体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C42、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此人的血型为:A、A型B、B型C、AB型D、O型E、无法判断B43、输血时应主要考虑供血者的: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C、红细胞不发生叠连D、血清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E、血清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A44、输血原则是:A、输同型血,且交叉配血试验的主侧和次侧都不发生凝集反应B、紧急情况下可大量输O型血给其他血型的受血者C、只要交叉配血主侧不发生凝集反应就可以输血D、只要血型相同,可不交叉配血试验E、第一次配血相合输血顺利,第二次接受同一供血者血液不必做交叉配血试验D45、形成心室肌动作电位平台期的离子流包括:A、Na+内流,K+外流B、Ca2+内流,K+外流C、K+内流,Ca2+外流D、Ca2+、Na+内流,K+外流E、Ca2+外流,Na+内流E46、心室肌细胞与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A、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B、1期复极化的速度C、平台期形成的机制D、3期复极化的机制E、4期自动去极化的有无D47、心室肌动作电位与骨骼肌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A、前者去极化速度快B、前者有较大的幅度C、前者复极化时间短暂D、前者动作电位有平台期E、前者有超射现象E48、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A、静息电位仅为-60至-65mVB、阈电位为-50mVC、0期去极化速度快D、动作电位没有明显的平台期E、4期去极速率快B49、兴奋在心脏中传导时,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A、心房B、房室交界C、左、右束支D、浦肯野纤维E、心室E50、心脏中传导速度最快的组织是:A、窦房结B、心房优势传导通路C、房室交界D、心室肌E末梢浦肯野纤维E51、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A、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B、使心肌有效不应期延长C、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D、增强心室肌收缩能力E、使心房和心室不会同时收缩C52、兴奋在心室内传导组织传导速度快的意义是:A、使心室肌不产生强直收缩B、避免心房、心室收缩重叠C、有利于心室肌几乎同步收缩D、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缩短E、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E53、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A、心脏是功能上的合胞体B、心肌肌浆网不发达,Ca2+贮存少C、心肌有自律性,会自动节律性收缩D、心肌呈“全或无”收缩E、心肌的有效不应期长B54、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升高速度最快的是:A、心房收缩期B、等容收缩期C、快速射血期D、减慢射血期E、等容舒张期E55、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min时,引起心输出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等容收缩期缩短B、快速射血期缩短C、减慢射血期缩短D、等容舒张期缩短E、心室充盈期缩短D56、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半月瓣开放B、半月瓣关闭C、房室瓣开放D、房室瓣关闭E、心室射血入大动脉,引起动脉管壁振动C57、心输出量是指:A、每分钟由左、右心室射出的血量之和B、每分钟由一侧心房射出的血量C、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D、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E、一次心跳两侧心室同时射出的血量E58、射血分数的概念与下列哪个因数有关:(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100%)A、回心血量B、心输出量C、等容舒张期容积D、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B59、健康成年男性静息状态下,心输出量约为:A、3.5~4.0L/minB、4.5~6.0L/minC、7.0~8.0L/minD、9.0~10L/minE、11~12L/min E60、心指数等于:A、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B、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C、心输出量*体表面积D、每搏输出量*心率*体表面积E、每搏输出量*心率/体表面积A61、在心肌的前负荷和收缩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后负荷可使:A、等容收缩期延长B、射血期延长C、等容舒张期延长D、心室充盈期延长E、每搏输出量不变D62、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A、心房压力B、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C、减慢射血期心室内压D、大动脉血压E、等容收缩期初心室内压B63、外周阻力主要来源于:A、弹性贮器血管B、微动脉C、毛细血管D、微静脉E、容量血管C64、关于心室射血和动脉血压,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A、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两个因素都有关B、心室肌收缩时可释放两部分能量,即动能和势能C、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与主动脉压的变化幅度相同D、一般情况下,左心室每次收缩时向主动脉内射出60~80ml血液E、左心室的射血是间断性的,而动脉血流是连续的E65、关于动脉血压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心室开始收缩时,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称为收缩压B、平均动脉压是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和的平均值C、在减慢充盈期末动脉血压达最低值D、其他因素不变时,心率加快使脉压加大E、其他因素不变时,搏出量增加使脉压加大D66、下列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指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的血压B、是反映心血管机能状态的一个指标C、心脏射血能力减弱时,中心静脉压较高D、心脏射血能力减弱时,中心静脉压较低E、全身静脉广泛收缩时中心静脉压升高D67、微静脉最重要的生理意义是:A、维持循环血量的相对稳定B、促进散热C、提供血液回流通路D、物质交换E、贮存能量D68、右心衰竭时,组织液生成增多导致水肿的主要原因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组织液静水压降低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D、毛细血管血压升高E、淋巴回流受阻D69、长期蛋白尿患者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是:A、淋巴回流受阻B、静脉回流受阻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降低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E、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E70、动物实验时,暂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可使:A、窦神经传入冲动增多B、颈动脉体受刺激增多C、心迷走紧张增强D、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E、血压升高E71、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是:A、心率加快,传导加速,不应期缩短B、心率加快,传导减慢,不应期延长C、心率减慢,传导加快,不应期缩短D、心率减慢,传导减慢,不应期延长E、心率减慢,传导减慢,不应期缩短C72、肺通气是指:A、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B、外界环境与气道间的气体交换C、肺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D、外界O2进入肺的过程E、肺泡中CO2排至外环境的过程E73、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A呼吸运动B、胸内压的变化C、胸内压与肺内压之差D、肋间内肌与外肌的收缩程度E、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B74、人工呼吸的原理是人为地造成:A、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的压力差B、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C、腹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D、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E、肺内压与腹内压的压力差B75、有关胸膜腔内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胸膜腔内存有少量气体B、有利于胸腔内静脉血回流C、在呼吸过程中胸膜腔内压无变化D、胸膜腔内压大于肺回缩力E、气胸时胸膜腔内压为负压A76、胸膜腔负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肺回缩力B、肺泡表面张力C、气道阻力D、吸气肌收缩E无效腔的存在C77、维持胸膜腔负压的必要条件是:A、吸气肌收缩B、呼气肌收缩C、胸膜腔密闭D、肺内压高于大气压E、肺内压低于大气压D78、下列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和分泌B、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C、减少时可引起肺不张D、增加时可引起肺弹性阻力增大E、可阻止血管内水分进入肺泡D79、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常引起:A、肺栓塞B、休克肺C、肺炎D、呼吸窘迫综合症E、肺泡蛋白质沉积病E80、肺活量等于:A、补吸气量+潮气量B、补呼气量+潮气量C、深吸气量+残气量D、补吸气量+残气量E、深吸气量+补呼气量E81、能较好评价肺通气功能的指标是:A、潮气量B、功能残气量C、肺活量D、补呼气量E、时间肺活量A82、若呼吸频率从12次/分钟增加到24次/分钟,潮气量从500ml减少到250ml,则:A、肺泡通气量减少B、肺通气量减少C、肺泡通气量不变D、肺泡通气量增加E、肺通气量增加E83、下列部位中,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A、动脉血B、静脉血C、组织细胞D、毛细血管E、肺泡气C84、关于影响肺换气的因素,错误的是:A、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厚度成反比B、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面积成正比C、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有利于肺换气D、通气/血流比值减少不利于肺换气E、气体扩散速率与温度成正比C85、设某人潮气量为500ml,无效腔容量为150ml,呼吸频率为12次/分钟,心输出量为5L/min,其通气/血流比值:(500-150)*12/5A、1.2B、0.6C、0.84D、1.8E、3.0C86、关于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O2和CO2都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B、O2的结合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C、O2与血红蛋白结合快、可逆、需要酶催化D、CO2主要以碳酸氢盐形式运输E、CO2和血红蛋白的氨基结合不需酶的催化C87、下列有关发绀的叙述,错误的是:A、1升血液中去氧血红蛋白量达50g以上时,可出现发绀B、CO中毒时不出现发绀C、贫血时一定出现发绀D、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出现发绀E、肺原性心脏病时可出现发绀E88、横断后仍能保持正常呼吸节律的平面是:A、脊髓与延髓之间B、延髓与脑桥之间C、脑桥中、下部之间D、脑桥上、中部之间E、脑桥与中脑之间A89、生理情况下,血液中调节呼吸的最重要因素是:A、CO2B、H+C、O2D、OH-E、NaHCO3A90、实验中,切断家兔的双侧迷走神经,呼吸运动表现为:A、幅度加大,频率减慢B、幅度加大,频率加快C、幅度减小,频率减慢D、幅度减小,频率加快E、幅度和频率均无明显变化二、论述题:1、在实验中分别电刺激家兔完整的减压神经及其中枢端与外周端,动脉血压有何变化?机理如何?电刺激完整减压神经及其中枢端,血压下降,刺激减压神经外周端,血压不变。
第5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习题解答

第5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习题解答1. 什么是反馈?为什么要引入反馈? 【解题过程】在电子电路中,把放大电路的输出量(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一定的网络返送回输入回路,以影响放大电路性能的措施,称为反馈。
负反馈可以大大提高增益乃至整个系统的稳定性、负反馈可以扩展通频带、负反馈可以改变输入输出阻抗,使系统更有利于推动后面的负载,所以要引入反馈。
2. 什么是正反馈和负反馈?如何判断电路中引入的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解题过程】当电路中引入反馈后,反馈信号能削弱输入信号的作用,称为负反馈。
相反,反馈信号加强了输入信号的作用,称为正反馈。
为了判断引入的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瞬时极性法”。
具体做法如下:(1)假定放大电路工作在中频信号频率范围,则电路中电抗元件的影响可以忽略; (2)假定电路输入信号在某个时刻的对地极性,在电路中用符号“+”和“-”表示瞬时极性的正和负,并以此为依据,逐级推出电路中各相关点电流的流向和电位极性,从而得出输出信号的极性;(3)根据输出信号的极性判断出反馈信号的极性;(4)根据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的极性及连接方式,判断净输入信号,若反馈信号使基本放大电路的净输入信号增强,则为正反馈;若反馈信号使基本放大电路的净输入信号削弱,则为负反馈。
3.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表达式是什么? 【解题过程】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表达式为F 1AA AF=+4. 负反馈放大电路有哪四种组态?如何判断?【解题过程】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组态为电压并联负反馈、电压串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具体判断方法在正文6.5中有详细描述。
5. 负反馈对电路性能产生什么影响?【解题过程】负反馈对电路性能产生如下影响:提高闭环增益的稳定性、扩展闭环增益的通频带、减小非线性失真、抑制放大电路内部的噪声。
6. 电路如题图6.6 (a)、(b)所示。
(1)判断图示电路的反馈极性及类型;(2)求出反馈电路的反馈系数。
执业医师-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执业医师-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A11、关于卵巢性激素的反馈调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卵泡期,雌激素会抑制下丘脑、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负反馈)B、随着卵泡发育,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负反馈作用逐渐加强C、当卵泡发育接近成熟时,卵泡分泌的雌激素达高峰D、当卵泡发育接近成熟时,刺激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激素大量释放(正反馈)E、排卵后,卵巢形成黄体,进而刺激卵泡发育2、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呈脉冲式,脉冲间隔为A、60~90hB、60~90sC、60~90minD、60~90dE、30~60s3、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启动中心是A、下丘脑B、卵巢C、垂体D、子宫E、甲状腺4、关于月经调节的说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月经周期的调节主要涉及下丘脑、垂体和卵巢B、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C、卵巢分泌性激素对下丘脑-垂体具有反馈调节作用D、下丘脑、垂体与卵巢形成下丘脑-垂体-卵巢轴E、下丘脑释放促性腺激素,调控卵巢功能5、女性卵巢功能成熟,生育能力旺盛的时期是A、幼年期B、青春期C、性成熟期D、更年期E、老年期6、有关正常月经,下述错误的是A、初潮是指第一次月经来潮B、经期是指每次月经持续的天数C、月经周期是指本次月经干净到下次月经来潮的天数D、经期一般为2~8天E、月经周期一般21~35天7、有关月经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经血呈暗红色B、经血全是血液C、月经第一次来潮称初潮D、月经期一般无特殊症状E、初潮年龄多在13~14岁8、关于雌激素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促进水纳排泄B、抑制输卵管蠕动C、使阴道上皮角化现象消失D、使宫颈粘液分泌增多而稀薄E、对下丘脑和垂体仅产生负反馈作用9、世界卫生组织将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称为A、绝经过渡期B、性成熟期C、绝经后期D、老年期E、围绝经期10、妇女一生各个阶段中,哪个阶段历时最长A、新生儿期B、儿童期C、青春期D、性成熟期E、绝经后期11、下列哪项是青春期开始的重要标志A、卵泡开始发育B、月经初潮C、出现周期性排卵D、第二性征开始发育E、第一性征开始发育12、月经周期第15~19日,为月经周期哪期A、分泌期B、分泌期早期C、分泌期中期D、分泌期晚期E、月经期中期13、雌激素的生理作用,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可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B、可降低妊娠子宫对缩宫的敏感性C、使增生期的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D、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E、影响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14、雌激素的周期性变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在卵泡开始发育时,雌激素分泌量很少B、排卵前形成一个高峰C、排卵后分泌稍微减少D、在月经前达最低水平E、在排卵后10~12日黄体成熟时,形成又一高峰15、孕激素的生理作用下述何项是正确的A、使子宫肌肉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增强B、使阴道上皮角化,糖原增加C、单独使子宫内膜呈分泌期变化D、使宫颈口闭合,黏液减少变稠,拉丝度减少E、促进骨中钙的沉积16、雌激素的生理作用,下列何项是正确的A、使宫颈口松弛,黏液分泌增加,稀薄,拉丝度增长B、使子宫肌肉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下降C、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D、对下丘脑只有负反馈E、可升高胆固醇,不利于冠心病预防17、月经周期中期能够起正反馈作用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为A、孕激素B、雄激素C、雌激素D、甲状腺素E、促性腺激素18、青春期的生理特点,哪项除外A、第二性征发育B、内、外生殖器官从幼年型变为成年型C、月经周期常不规则D、生殖系统功能已完善E、月经初潮是青春期的标志19、下列哪项是青春期开始的重要标志A、卵泡开始发育B、月经初潮C、出现周期性排卵D、第二性征开始发育E、第一性征开始发育20、妇女一生各阶段生理特点,下列哪项正确A、儿童期体格与内外生殖器同时发育B、新生女婴少量阴道流血警惕先天恶性肿瘤C、第二性征的出现,标志青春期开始D、月经初潮标志卵巢功能成熟为性成熟的开始E、绝经后的生命时期为绝经后期21、有关妊娠期卵巢的变化下列正确的一项是A、卵巢大小正常B、双侧可见妊娠黄体C、妊娠黄体的功能于孕10周后由胎盘取代D、以上都正确E、以上都不正确22、关于月经的临床表现,下属哪项是错误的A、正常月经呈鲜红色,易凝固B、出血第一日为月经周期开始C、月经周期是相邻两次月经第一日的间隔时间D、初潮的迟早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E、超过80ml称为月经过多23、下列哪类器官可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A、下丘脑B、胎盘C、卵巢髓质D、垂体后叶E、肾上腺髓质24、关于孕激素的生理作用,下列哪项不正确A、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B、可抑制子宫收缩C、促进水、钠排泄D、抑制卵管平滑肌收缩E、黏液分泌增多25、雌激素的生理作用错误的是A、促使子宫发育,肌层增厚,血运增加B、使子宫内膜增生C、加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D、使宫颈口闭合,黏液减少、变稠,拉丝度减少E、促进水、钠潴留26、对于月经的描述,错误的是A、月经血含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B、月经血不凝主要是由于纤维蛋白的溶解C、正常经量约为80mlD、月经时子宫内膜从基底层脱落E、出血第一日为月经周期开始27、子宫内膜的功能层由哪层再生A、基底层B、功能层C、子宫肌层D、海绵层E、致密层28、关于成熟卵泡,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排卵前卵泡即成熟卵泡B、卵泡液急剧增多C、体积显著增大D、卵泡期,需7~14日E、为卵泡发育的最后阶段二、A21、某妇女,28岁,平时月经规律,26~28天一次,每次持续4天,其月经第一天是10月1日,今天是10月3日,那么,她的子宫内膜变化处于A、月经期B、增生期C、分泌期D、月经前期E、初潮期三、A3/A41、某妇女的末次月经是在2003年11月30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反馈练习题by Zhangwei 2012.4.26
1.为了稳定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并降低其输入电阻,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什么类型的负反馈?答:( D )
(A)串联电压负反馈(B)并联电流负反馈(C)串联电流负反馈(D)并联电压负反馈
2. 为了稳定输出电压,并提高其输入电阻,下面哪个原理框图所引入的负反馈能够实现?答:(A )
(A)(B)(C)(D)
3.(∨)在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虽然降低了电路的放大倍数,但是放大倍数的稳定性却增强了。
4.判断图3-4所示的电路中,反馈电阻
f
R引入的反馈类型是:
(1)正反馈还是负反馈?答:负反馈
(2)是电流反馈还是电压反馈?答:电流反馈
(3)是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答:串联反馈
u i
u o
图3-4
5.判断图2-4所示的电路中,反馈电阻
f
R引入的反馈类型是:
(1)正反馈还是负反馈?答:负反馈
(2)是电流反馈还是电压反馈?答:电流反馈
(3)是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答:并联反馈
u o E
图2-4
R引入的反馈类型是:
6.判断图3-3所示的电路中,反馈电阻
f
(1)正反馈还是负反馈?答:负反馈
(2)是电流反馈还是电压反馈?答:电流反馈
(3)是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答:并联反馈
u i
图3-3
R引入的反馈类型是:
7.判断图3-2所示的电路中,反馈电阻
f
(1)正反馈还是负反馈?答:负反馈
(2)是电流反馈还是电压反馈?答:电流反馈
(3)是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答:串联反馈
R
u
o
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