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交换机的概念及其组网应用

三层交换机的概念及其组网应用
三层交换机的概念及其组网应用

三层交换机的概念及其组网应用

一个具有三层交换功能的设备,是一个带有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第二层交换机,但它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并不是简单地把路由器设备的硬件和软件简单的叠加在局域网交换机上。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传统路由器已经从原来的交通指挥员变成了现在的路口瓶颈。传统路由器在网络中起到隔离网络、隔离广播、路由转发、防火墙的作业,并且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它们的工作量也在迅速增长。如今出于安全和管理方便等方便的考虑,VLAN(虚拟局域网)技术在网络中大量应用。VLAN技术可以逻辑隔离各个不同的网段、端口甚至主机,而各个不同VLAN间的通信都要经过路由器来完成转发。由于局域网中数据流量很大,VLAN间大量的信息交换都要通过路由器来完成转发,这时候随着数据流量的不断增长路由器就成为了网络的瓶颈。

为了解决局域网络的这个瓶颈,很多企业内部、学校和小区建设局域网时都采用了三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是相对于传统交换概念而提出的。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一个具有三层交换功能的设备,是一个带有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第二层交换机,但它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并不是简单地把路由器设备的硬件和软件简单的叠加在局域网交换机上。

三层交换机与路由器

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之间的区别,最根本就是三层交换机也具有“路由”功能,与传统路由器的路由功能总体上是一致的。虽然如此,三层交换机与路由器还是存在着相当大的本质区别的。三层交换机并不等于路由器,同时也不可能取代路由器。第三层交换机非常适应局域网环境,而路由器非常适合应用于广域网中。也就是说,第三层交换机无法适应网络拓扑各异,传输协议不同的广域网络系统。具体而言,有下面几点:

1. 三层交换机与路由器的主要功能不变

虽然三层交换机与路由器都具有路由功能,但不能因此而把它们等同起来。现在有许多宽带路由器不仅具有路由功能,还提供了交换机端口、硬件防火墙功能,但不能把它与交换机或者防火墙等同起来一样。因为这些路由器的主要功能还是路由功能,其它功能只不过是其附加功能,其目的是使设备适用面更广、使其更加实用。这里的三层交换机也一样,它仍是交换机产品,只不过它是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路由功能的交换机,它的主要功能仍是数据交换。也就是说它同时具备了数据交换和路由由发两种功能,但其主要功能还是数据交换;而路由器仅具有路由转发这一种主要功能。

2. 三层交换机与路由器使用的场所不同

三层交换机主要是用于简单的局域网连接。正因如此,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通常比较简单,路由路径远没有路由器那么复杂。它用在局域网中的主要用途还是提供快速数据交换功能,满足局域网数据交换频繁的应用特点。

而路由器则不同,它的是为了满足不同类型的网络连接。虽然也适用于局域网之间的连接,但它的路由功能更多的体现在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互联上,如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的连接、不同协议的网络之间的连接等,所以路由器主要是用于不同类型的网络之间。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路由转发,解决好各种复杂路由路径网络的连接就是它的最终目的,所以路由器的路由功能通常非常强大,不仅适用于同种协议的局域网间,更适用于不同协议的局域网与广域网间。它的优势在于选择最佳路由、负荷分担、链路备份及和其他网络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等等路由器所具有功能。为了与各种类型的网络连接,路由器的接口类型非常丰富,而三层交换机则一般仅同类型的局域网接口,非常简单。

3. 三层交换机与路由器处理数据的方式不同

从技术上讲,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在数据包交换操作上存在着明显区别。路由器一般由基于微处理器的软件路由引擎执行数据包交换,而三层交换机通过硬件执行数据包交换。三层交换机在对第一个数据流进行路由后,它将会产生一个MAC地址与IP地址的映射表,当同样的数据流再次通过时,将根据此表直接从二层通过而不是再次路由,从而消除了路由器进行路由选择而造成网络的延迟,提高了数据包转发的效率。同时,三层交换机的路由查找是针对数据流的,它利用缓存技术,很容易利用ASIC技术来实现,因此,可以大大节约成本,并实现快速转发。而路由器的转发采用最长匹配的方式,实现复杂,通常使用软件来实现,转发效率较低。

正因如此,从整体性能上比较的话,三层交换机的性能要远优于路由器,非常适用于数据交换频繁的局域网中;而路由器虽然路由功能非常强大,但它的数据包转发效率远低于三层交换机,更适合于数据交换不是很频繁的不同类型网络的互联,如局域网与互联网的互联。如果把路由器,特别是高档路由器用于局域网中,则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一种浪费(就其强大的路由功能而言),而且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局域网通信性能需求,影响子网间的正常通信。

综上所述,三层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还是存在着非常大的本质区别的。在局域网中进行多子网连接,最好还选用三层交换机,特别是在不同子网数据交换频繁的环境中。路由器虽然路由功能非常强大,但它的数据包转发效率远低于三层交换机,更适合于数据交换不是很频繁的不同类型网络的互联,如局域网与互联网的互联。

三层交换机的应用

随着我国企业网、校园网以及小区宽带建设的迅速发展,三层交换机再次找到了新的市场增长点,它的应用也从最初的骨干层、汇聚层一直渗透到边缘的接入层。在目前火爆的宽带网络建设中,三层交换机一般被放置在小区的中心和多个小区的汇聚层。三层交换机的出现,极大改变了局域网的性能。正如路由器统治广域网一样,三层交换机将在今后主宰局域网已成为必然。

在校园网、城域教育网中,从骨干网、城域网骨干、汇聚层都有三层交换机的用武之地,尤其是核心骨干网一定要用三层交换机,否则整个网络成千上万台的计算机都在一个子网中,不仅毫无安全可言,也会因为无法分割广播域而无法隔离广播风暴。如果采用传统的路由器,虽然可以隔离广播,但是性能又得不到保障。而三层交换机的性能非常高,既有三层路由的功能,又具有二层交换的网络速度。二层交换是基于MAC寻址,三层交换则是转发基于第三层地址的业务流;除了必要的路由决定过程外,大部分数据转发过程由二层交换处理,提高了数据包转发的效率。三层交换机通过使用硬件交换机构实现了IP的路由功能,其优化的路由软件使得路由过程

效率提高,解决了传统路由器软件路由的速度问题。因此可以说,三层交换机具有“路由器的功能、交换机的性能”。

另外,连接子网少不了三层交换换。同一网络上的计算机如果超过一定数量(通常在200台左右,视通信协议而定),就很可能会因为网络上大量的广播而导致网络传输效率低下。为了避免在大型交换机上进行广播所引起的广播风暴,可将其进一步划分为多个虚拟网(VLAN)。但是这样做将导致一个问题:VLAN之间的通信必须通过路由器来实现。但是传统路由器也难以胜任VLAN之间的通信任务,因为相对于局域网的网络流量来说,传统的普通路由器的路由能力太弱。而且千兆级路由器的价格也是非常难以接受的。如果使用三层交换机上的千兆端口或百兆端口连接不同的子网或VLAN,就在保持性能的前提下,经济地解决了子网划分之后子网之间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通信的问题,因此三层交换机是连接子网的理想设备。

三层交换机组网方案

通过上面的分析讲解,我们对三层交换机有一定的认识,三层交换机主要是应用于局域网内部组网。例如学校局域网,大型企业内部局域网和大型网吧的组网。下面是三层交换机应用于网吧组网方案:

在这个方案的主要核心产品是千兆以太网交换机。笔者认为,以下两款产品值的推荐,一个是**C的产品,另一个是SVA的产品。

**C 8612XL3 (参考报价:45000元)

针对大中型企业应用,**C推出了带有12个SFP(Small-Form Factor Plugable)端口和4个固定1000BaseT关联端口的3层智能千兆以太网交换机**C8612XL3。此款产品可以作为适应于需要高速远程光纤连接的网络应用作为汇聚层的核心设备,可支持500个以上的信息点,并且其具有三层线速转发能力,是大中型企业应用理想的骨干交换机。

**C8612XL3的最大特点是通过mini-GBIC的超远程光纤发射器,可连接到100公里外的远程网络,并在不同的VLAN间线速路由。通过支持IP路由,减轻了网络中路由器的工作负担。她支持的高级属性包括:链路聚合、VLAN、GVRP动态VLAN注册、2/3/4层优先级队列、802.1x等,并支持OSPF和DVMRP等三层动态路由协议的功能。并且还带有冗余的直流电输入端口,可以使用第2路供电,大大延长了其不间断运行得能力。此外,此款产品还支持VRRP (虚拟冗余路由器协议),进一步在链路上保证了网络的冗余特性。

企业级核心交换机属于高端交换机为企业网络骨干构建高速局域网,所以它通常用于企业网络的最顶层。可以提供用户化定制、优先级队列服务和网络安全控制,并能很快适应数据增长和改变的需要,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对于有更多需求的网络,企业级骨干交换机不仅能传送海量数据和控制信息,更具有硬件冗余和软件可伸缩性特点,保证网络的可*运行。**C8612XL3就具备业界成熟及完善的技术标准,随着千兆交换机主流应用的日益普及,市场对千兆以太网交换机的需求将不断增大,**C8612XL3千兆交换机的发布,正是迎合了这一市场的需要。

SVA InfiniteSwitch 5224S

InfiniteSwitch 5224S是为企业、校园网互连和宽带接入设计的一款高性能可堆叠网管交换机,不仅适用于企业和校园等大中型网络组网,同时其端口限速和端口认证功能特别适合宽带接入的应用。它具有24个10/100Mbps自适应RJ-45端口和2个模块扩展插槽(可选插百兆光纤模块、千兆模块和堆叠模块),可千兆上联至骨干网。I该交换机支持最大堆叠8台设备以提供高密度的接入端口,它还支持VLAN、组播、优先级、端口聚合、端口镜像等实用网络功能,而且还提供了19.2Gbps的背板带宽,实现了数据的全线速转发,消除了网络瓶颈,为多用户接入提供了高性能的网络解决方案。

InfiniteSwitch 5224S以太网交换机支持Telnet、SNMP和RMON网管协议,网络管理员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使用SVAView全中文网络管理系统或其它第三方网络管理软件对IS5224S以太网交换机进行配置、管理和监控。另外,网络也可通过Console端口、Telnet 或Web方式来管理、配置IS5224S以太网交换机。值得一提的是,InfiniteSwitch 5224S 为用户提供了可选的软件路由功能,可以实现Vlan之间的可控制访问。

三层交换机生成树协议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三层交换机生成树协议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三层交换机生成树协议 篇一:网络工程技术生成树协议 1. 生成树stp的计算推导 (1) 手工计算推导出下图中的根交换机、根端口、指 定端口和阻塞端口 (假设每条链路带宽均为100mbps),最后 在packettracer6.0 模拟器上进行验证,通过抓包路径跟踪 的方法演示当主链路出现故障后的收敛过程和结果。 (2) 若使收敛时间更快速,可以采用哪种该进协议, 该方法的优势是什么? 优势: a、stp没有明确区分端口状态与端口角色,收敛时主要 依赖于端口状态的切换。Rstp比较明确的区分了端口状态与端口角色,且其收敛时更多的是依赖于端口角色的切换。 b、stp端口状态的切换必须被动的等待时间的超时。而 Rstp 端口状态的切换却是一种主动的协商。 c、stp中的非根网桥只能被动的中继bpdu。而Rstp中的非根网桥对bpdu的中继具有一定的主动性。 1、为根端口和指定端口设置了快速切换用的替换端口(alternateport) 和备

份端口(backupport) 两种角色,在根 端口/指定端口失效的情况下,替换端口/备份端口就会无 时延地进入转发状态,而无需等待两倍的转发时延(Forwarddelay)时间。 2、在只连接了两个交换端口的点对点链路中,指定端口只需与下游网桥进行一次握手就可以无时延地进入转发 状态。如果是连接了三个以上网桥的共享链路,下游网桥是不会响应上游指定端口发出的握手请求的,只能等待两倍Forwarddelay 时间进入转发状态。 3、将直接与终端相连而不是与其他网桥相连的端口定义为边缘端口(edgeport)。边缘端口可以直接进入转发状态,不需要任何延时。由于网桥无法知道端口是否直接与终端相连,因此需要人工配置。 (3) 交换机端口的颜色灯和闪烁频率,分别代表哪些含义?若要求交换机的端口直接接用户的pc机而不参与stp 运算,应如何进行设置? 颜色灯: 绿色灯表示可以发出 而黄色灯表示阻塞,不能发出闪烁频率:灯光闪烁说明有数据在传输,闪的快就说明比较频繁,也就是连续在端口上酉己置spanning-treeportfast 或

生活物联网概念

生活物联网概念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生活物联网的定义 生活物联网是应用于老百姓个人和家庭生活、能把你生活中拥有的所有东西连接起来的物联网,是老百姓能自己选择的物联网。 生活物联网是采用信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把个人和家庭生活中所需要的物体与物体连接起来,使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能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个人和家庭生活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 智能家居是物联网吗 智能家居概念已经存在了许多年,常见的智能家居产品功能包括家庭的安防管理、照明管理、环境管理、多媒体控制、门窗控制等。传统的智能家居概念和产品都与物联网有不小的距离。但近几年在物联网概念的引领下,智能家居产品呈现出网络化、无线化、自动化的趋势,出现了不少符合物联网定义的系统和产品,甚至连防盗安全门,也有厂家开发出了具有物联网特色的智能门。 云电视有哪些物联网功能 云电视支持语音遥控,可以到远端云平台下载应用软件,如各种游戏软件、实时聊天软件等;还可以作为家电控制中心,联接各类传感器、控制器、通信设备,实现多种信息终端的互联互通,玩体感或意念控制游戏,对其他家用电器进行集中显示与控制等。 物联网空调有哪些物联网功能 物联网空调风随人动、远程视频监控、自动报警、云服务控制、手势识别及控制、短信留言、故障诊断自动报修等。 物联网冰箱有哪些物联网功能

物联网冰箱能进行食物识别、自动显示提醒连接超市、自动采购食品菜谱更新、制定营养方案可视电话、浏览资讯、播放视频等。 物联网洗衣机有哪些物联网功能 物联网洗衣机可与智能电网之间的信息互联,识别分时电价信息,调整运行状态,节约能耗,可自动识别洗涤剂品类、衣物材质、自来水水质及污垢的脏污程度,选择洗衣模式等。 智能健康管理产品如何实现健康管理 人体状况传感检测设备自动测量心电、血压、血氧、体温、呼吸、体重以及加速度、声音、位置等等与健康有关的数据,经有线或无线方式传送到家庭电脑和手机,使用户可以实时了解、管理自己和家庭成员身体的各类信息和状态;同时,健康数据可由互联网或移动通讯网传送到医院和健康管理公司的服务平台,由服务平台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判断,提供智能化的远程监护、慢病管理、健身管理、健康评估等健康管理服务。 个人智能出行产品如何让出行更便捷 个人智能出行产品能使出行更方便、更舒适。例如,个人智能出行装备中的智能公文包,会提醒走开时别记带上它;智能导航终端和智能旅游引导终端可以通过和政府部门和服务商的服务中心联网,获得实时交通、旅游、消费、位置信息,和智能的分析、控制与引导服务。 各种生活智能化产品将逐步融合 生活物联网将融智能家居、物联网家电、智能健康监护、智能出行等于一网之中,物物相联、人机对话,网中物体不再属于某个子系统,而是以融合的方式实现智能化的情景

三层交换机配置实例

三层交换综合实验 一般来讲,设计方案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用户需求 ◆????? 需求分析 ◆????? 使用什么技术来实现用户需求 ◆????? 设计原则 ◆????? 拓扑图 ◆????? 设备清单 一、模拟设计方案 【用户需求】 1.应用背景描述 某公司新建办公大楼,布线工程已经与大楼内装修同步完成。现公司需要建设大楼内部的办公网络系统。大楼的设备间位于大楼一层,可用于放置核心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网管工作站、电话交换机等设备。在每层办公楼中有楼层配线间,用来放置接入层交换机与配线架。目前公司工程部25人、销售部25人、发展部25人、人事部10人、财务部加经理共15人。 2.用户需求 为公司提供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管理、资源共享及信息交流等全方位的服务,目前的信息点数大约100个,今后有扩充到200个的可能。 公司的很多业务依托于网络,要求网络的性能满足高效的办公要求。同时对网络的可靠性要求也很高,要求在办公时间内,网络不能宕掉。因此,在网络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网络设备的可靠性。同时,无论是网络设备还是网络线路,都应该考虑冗余备份。不能因为单点故障,而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影响公司业务的正常进行。 公司需要通过专线连接外部网络。 【需求分析】 为了实现网络的高速、高性能、高可靠性还有冗余备份功能,主要用于双核心拓扑结构的网络中。

本实验采用双核心拓扑结构,将三层交换技术和VTP、STP、EthernetChannel 综合运用。 【设计方案】 1、在交换机上配置VLAN,控制广播流量 2、配置2台三层交换机之间的EthernetChannel,实现三层交换机之间的高速互通 3、配置VTP,实现单一平台管理VLAN, 同时启用修剪,减少中继端口上不必要的广播信息量 4、配置STP,实现冗余备份、负载分担、避免环路 5、在三层交换机上配置VLAN间路由,实现不同VLAN之间互通 6、通过路由连入外网,可以通过静态路由或RIP路由协议 【网络拓扑】 根据用户对可靠性的要求,我们将网络设计为双核心结构,为了保证高性能,采用双核心进行负载分担。当其中的一台核心交换机出现故障的时候,数据能自动转换到另一台交换机上,起到冗余备份作用。 注意:本实验为了测试与外网的连通性,使用一个简单网络

H3C自学笔记及常用命令

H3C自学笔记 进入管理模式 system-view 显示正在运行的配置信息 [H3C] 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保存配置信息 [H3C]quit 退回上一级 save 保存 配置telnet 管理的用户和口令 [H3C]local-user admin 创建本地用户admin [H3C-]password simple password 123 设置明文密码为:123 [H3C-]service-type telnet 登陆方式为telnet [H3C-]bind-attribute ip 192.168.0.20 这个本地用户只属于192.168.0.20使用 [H3C-]authorization-attribute level 3 本地用户访问级别为3 [H3C-]expiration-date 12:10:20-2014/11/30 (可选)该用户有效期为2014年11月30日 12点 [H3C-]group abc 设置该用户属于abc用户组 [H3C-]quit 退回上一级 2、配置web管理 [H3C]int vlan 1 进入VLAN1接口模式下 [H3C-]ip add 192.168.1.253 255.255.255.0 设置VLAN1接口iP为

192.168.1.253 24 Web界面配置:(默认开启web界面,关闭 undo ip http enable 开启 ip http enable) [H3C]local-user admin 创建本地用户admin [H3C-]password simple password123 密码设置为明文密码:password123 [H3C-]service-type telnet level 3 配置本地用户的服务类型为telnet且命令级别为3级 [H3C-]quit [H3C]user-interface vty 0 4 进入vty0 4用户界面视图 [H3C-]authentication-mode scheme VTY用户界面登陆交换机的用户进行scheme认证 [H3C-]quit save 保存 [H3C-]quit SSH+密码认证基本SSH配置方法 1. Switch的配置 # 配置VLAN接口1的IP地址,客户端将通过该地址连接Stelnet服务器。 system-view [Switch]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

H3C三层交换机配置命令

H3C三层交换机配置命令 [Quidway]dis cur ;显示当前配置[Quidway]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显示当前配置[Quidway]display interfaces ;显示接口信息[Quidway]display vlan all ;显示路由信息[Quidway]display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Quidway]super password ;修改特权用户密码 [Quidway]sysname ;交换机命名[Quidway]interface ethernet 0/1 ;进入接口视图 [Quidway]interface vlan x ;进入接口视图[Quidway-Vlan-interfacex]ip address 10.65.1.1 255.255.0.0 ;配置VLAN的IP地址 [Quidway]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10.65.1.2 ;静态路由=网关 [Quidway]rip ;三层交换支持 [Quidway]local-user ftp 增加用户名 [Quidway]user-interface vty 0 4 ;进入虚拟终端 [S3026-ui-vty0-4]authentication-mode password ;设置口令模式 [S3026-ui-vty0-4]set authentication-mode password simple 222 ;设置口令 [S3026-ui-vty0-4]user privilege level 3 ;用户级别 [Quidway]interface ethernet 0/1 ;进入端口模式 [Quidway]int e0/1 ;进入端口模式 [Quidway-Ethernet0/1]duplex {half|full|auto} ;配置端口工作状态 [Quidway-Ethernet0/1]speed {10|100|auto} ;配置端口工作速率 [Quidway-Ethernet0/1]flow-control ;配置端口流控 [Quidway-Ethernet0/1]mdi {across|auto|normal} ;配置端

三层交换机端口IP地址配置方法

三层交换机端口IP地址配置方法 目前市场上的三层交换机有2种方式可以配置交换机端口的lP地址,一是直接在物理端口上设置.二是通过逻辑VLAN端口间接设置。为了分析这2种配置方法在交换机实际运行中会产生哪些差别.在详细分析了三层交换机端口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搭建测试环境,主要从端口初始化和三层路由收敛过程分析了2种方式的不同。通过分析发现,在交换机物理端口上直接配置IP地址,可以节省生成树协议(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收敛所需的时间,并且不需要规划额外的VLAN。为日后的运行维护工作带来了方便。 三层变换机能够快速地完成VIAN间的数据转发,从而避免了使用路由器会造成的三层转发瓶颈,目前已经在企业内部、学校和住宅小区的局域网得到大量使用。在配置三层交换机端口lP地址时,通常有2种方法:一是直接在物理端口上设置lP地址,二是通过逻辑VLAN端口间接地设置IP地址。 作者所在单位日前购得一批三层交换机,最初只立持第2种配置方法但在厂家随后升级的软件版本中可以支持以上2种配置方法。为了比较这2种方法的优缺点,本文首先阐述了三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然后比较了这2种方法的操作命争和端口初始化时间.并通过测试得出结论。 1、三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参考模型中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利用第三层协议中的信息来加强笫二层交换功能的机制(见图1) 从硬件的实现上看,目前笫二层交换机的接口模块都是通过高速背扳/总线交换数据的。在第三层交换机中,与路由器有关的第三层路由硬件模块也插接在高速背板/总线上,这种方式使得路由模块可以与需要路由的其他模块高速地进行数据交换,从而突破了外接路由器接口速率的限制。 假设有2个使用IP协议的站点,通过第三层交换机进行通信的过程为:若发送站点1在开始发送时,已知目的站点2的IP地址,但不知遒它在局域网上发送所需要的MAC地址,则需要采用地址解析(ARP)来确定站点2的MAC地址。站点1把自己的IP地址与站点2的IP地址比较,采用其软件配置的子网掩码提取出网络地址来确定站点2是否与自己在同一子网内。若站点2与站点1在同一子网内,那么站点1广播一个ARP请求,站点2返回其MAC地址,站点1得到站点2的MAC地址后将这一地址缓存起来,并用此MAC地址封包转发数据,第二层交换模块查找MAC地址表确定将数据包发向目的端口。若2个站点不在同子网

三层交换机配置实例

---------------------------------------------------------------最新资料推荐------------------------------------------------------ 三层交换机配置实例 三层交换综合实验一般来讲,设计方案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用户需求需求分析使用什么技术来实现用户需求设计原则拓扑图设备清单一、模拟设计方案【用户需求】 1. 应用背景描述某公司新建办公大楼,布线工程已经与大楼内装修同步完成。 现公司需要建设大楼内部的办公网络系统。 大楼的设备间位于大楼一层,可用于放置核心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网管工作站、电话交换机等设备。 在每层办公楼中有楼层配线间,用来放置接入层交换机与配线架。 目前公司工程部 25 人、销售部 25人、发展部 25 人、人事部 10 人、财务部加经理共 15 人。 2. 用户需求为公司提供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管理、资源共享及信息交流等全方位的服务,目前的信息点数大约 100 个,今后有扩充到 200 个的可能。 公司的很多业务依托于网络,要求网络的性能满足高效的办公要求。 同时对网络的可靠性要求也很高,要求在办公时间内,网络不能宕掉。 1 / 14

因此,在网络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网络设备的可靠性。 同时,无论是网络设备还是网络线路,都应该考虑冗余备份。 不能因为单点故障,而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影响公司业务的正常进行。 公司需要通过专线连接外部网络。 【需求分析】为了实现网络的高速、高性能、高可靠性还有冗余备份功能,主要用于双核心拓扑结构的网络中。 本实验采用双核心拓扑结构,将三层交换技术和 VTP、 STP、EthernetChannel综合运用。 【设计方案】 1、在交换机上配置 VLAN,控制广播流量 2、配置 2 台三层交换机之间的 EthernetChannel,实现三层交换机之间的高速互通 3、配置 VTP,实现单一平台管理 VLAN,同时启用修剪,减少中继端口上不必要的广播信息量 4、配置 STP,实现冗余备份、负载分担、避免环路 5、在三层交换机上配置 VLAN 间路由,实现不同 VLAN 之间互通 6、通过路由连入外网,可以通过静态路由或 RIP 路由协议【网络拓扑】根据用户对可靠性的要求,我们将网络设计为双核心结构,为了保证高性能,采用双核心进行负载分担。 当其中的一台核心交换机出现故障的时候,数据能自动转换到另一台交换机上,起到冗余备份作用。 注意: 本实验为了测试与外网的连通性,使用一个简单网络【设备

交换机维护常用show命令

1.查看交换机的版本信息 通过show ver命令可以查看交换机具体型号、软件版本、硬件版本、交换机序列号等信息 2.查看交换机CPU利用率 通过show cpu进行查看,可以查看5分钟、1分钟、5秒钟的CPU利用率。

说明:健康状态下,“CPU utilization in five minutes”应该维持在30%以下;承载业务的压力越大,CPU会越高,也属正常现象,但超出60%时就务必引起注意 3.查看交换机内存利用率 通过show memory进行查看,可以查看总的内存大小,可用内存大小及当前内存利用率 4.查看交换机的电源信息 通过show power命令可以查看交换机的电源供电状态 5.查看交换机的风扇信息 通过show fan命令可以查看交换机的风扇是否正常

6.查看交换机的温度 通过show tem命令可以查看交换机的温度 7.查看交换机时间命令 在特权模式下使用showclock命令查看交换机的时间,如下:Ruijie#show clock ------>查看交换机的时间18:01:03 beijing Tue, Dec 3, 2013 8.查看交换机的log信息: 在特权模式下使用show log命令查看日志信息

2)通过more flash:xxx来查看保存到flash中的log信息 说明:需要用命令Ruijie(config)#logging file flash:syslog 131072来将缓存区的log保存到flash 9.查看交换机FLASH空间大小及文件 通过dir命令进行查看,可以查看主程序文件、配置文件、总FLASH空间大小及当前空闲的FLASH空间大小

H3C三层交换机配置实例

H3C三层交换机配置实例 1 网络拓扑图 (1) 2 配置要求 (1) 3划分VLAN并描述 (2) 3.1进入系统视图 (2) 3.2 创建VLAN并描述 (2) 4 给VLAN设置网关 (3) 4.1 VLAN1的IP地址设置 (3) 4.2 VLAN100的网关设置 (3) 4.3 VLAN101的网关设置 (3) 4.4 VLAN102的网关设置 (3) 4.5 VLAN103的网关设置 (4) 5 给VLAN指定端口,设置端口类型 (4) 5.1 VLAN100指定端口 (4) 5.2 VLAN102指定端口 (4) 5.3 VLAN1/101/103指定端口 (5) 6 配置路由协议 (6) 6.1 默认路由 (6) 6.2配置流分类 (6) 6.3 定义行为 (6) 6.4 应用QOS策略 (6) 6.5 接口配置QOS策略 (7)

1 网络拓扑图 图1-1 网络拓扑图 2 配置要求 用户1网络:172.16.1.0/24 至出口1网络:172.16.100.0/24 用户2网络:192.168.1.0/24 至出口2网络:192.168.100.0/24实现功能:用户1通过互联网出口1,用户2通过互联网出口2。

3划分VLAN并描述 3.1进入系统视图 system-view //进入系统视图 图3-1 系统视图 3.2 创建VLAN并描述 [H3C]vlan 1 //本交换机使用 [H3C-vlan1]description Manager //描述为“Manager” [H3C-vlan1]quit [H3C]vlan 100 //划分vlan100 [H3C-vlan100]description VLAN 100 //描述为“VLAN 100”[H3C-vlan100]quit [H3C]vlan 101 //划分vlan101 [H3C-vlan101]description VLAN 101 //描述为“VLAN 101”[H3C-vlan101]quit [H3C]vlan 102 //划分vlan102 [H3C-vlan102]description VLAN 102 //描述为“VLAN 102”[H3C-vlan102]quit [H3C]vlan 103 //划分vlan103 [H3C-vlan103]description VLAN 103 //描述为“VLAN 103”[H3C-vlan103]quit [H3C] 图3-2 划分VLAN及描述

物联网核心技术概念概述

物联网核心技术概念概述 物联网,英文简称为IOT(Internet of Things),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相结合所形成的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能够远程感知和控制,并与互联网结合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体系。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必将带来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1 物联网的结构物联网的结构可分为射频识别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两部分。射频识别系统主要由标签和读写器组成,两者通过RFID空中接口通信。读写器获取产品标识后,通过internet或其他通讯方式将产品标识上传至信息网络系统的中间件,然后通过ONS解析获取产品的对象名称,继而通过EPC信息服务的各种接口获得产品信息的各种相关服务。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都会借助Internet的网络系统,利用在Internet基础上的发展出的通信协议和描述语言。因此我们可以说物联网是架构在Internet基础上的关于各种物理产品信息服务的总和。 2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2.1 RFID 技术 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任何恶劣环境。RFID系统由阅读器、应答器(标签)和应用系统三部分组成,通过电波在响应媒介和询问媒介间传递信息。阅读器,一般是一台内含天线和芯片解码器的阅读(有时还可以写入)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阅读器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体的目的。通常阅读器与电脑相连,所读取的标签信息被传送到电脑上进行下一步处理。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产品电子码EPC,EPC码可存入硅芯片做成的电子标签内,并附在被标识产品上,以被高层的信息处理软件识别、传递和查询,进而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形成专为供应链企业服务的各种信息服务。应用系统,一般是由计算机支撑的有线或无线管理系统,视不同应用要求,对于实时型的智能型控制器,不一定必须要有后台应用系统。 2.2 传感技术 传感技术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传感技术主要研究关

三层交换机基本配置及利用三层交换机实现不同VLAN间通信

实验四 三层交换机基本配置及利用三层交换机实现不同VLAN 间通信 一、实验名称 三层交换机基本配置及VLAN/802.1Q -VLAN 间通信实验。 二、实验目的 理解和掌握通过三层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及实现VLAN 间相互通信的配置方法。 三、实验内容 若企业中有2个部门:销售部和技术部(2个部门PC 机IP 地址在不同网段),其中销售部的PC 机分散连接在2台交换机上,配置交换机使得销售部PC 能够实现相互通信,而且销售部和技术部之间也能相互通信。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PC1和PC3分别连接到SwitchA (三层交换机)的F0/5端口和SwitchB 的F0/5端口并划入VLAN 10,将PC2连接到SwitchA (三层交换机)的F0/15端口并划入VLAN 20,SwitchA 和SwitchB 之间通过各自的F0/24端口连接。配置三层交换机使在不同VLAN 组中的PC1、PC2、PC3能相互通信。 三、实验拓扑 四、实验设备 S3550-24(三层交换机)1台、S2126交换机1台、PC 机3台。 五、实验步骤 VLAN/802.1Q -VLAN 间通信: 1.按实验拓扑连接设备,并按图中所示配置PC 机的IP 地址,PC1、PC3网段相同可以通信,但是PC1、PC3和PC2是不同网段的,所以PC2(技术部)不能和另外2台PC 机(销售部)通信。 2.在交换机SwitchA 上创建VLAN 10,并将0/5端口划入VLAN 10中。 SwitchA(config)#vlan 10 !创建VLAN 10 SwitchA (config-vlan)#name sales ! 将VLAN 10 命名为sales SwitchA (config)#interface f0/5 !进入F0/5接口配置模式 SwitchA (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10 !将F0/5端口划入VLAN 10 SwitchA #show vlan id 10 !验证已创建了VLAN 10并已将F0/5端口划入VLAN 10中 PC2

S5130系列交换机三层IP路由命令参考

H3C S5130-HI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 三层技术-IP 路由命令参考

前言 H3C S5130-HI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命令参考主要针对S5130-HI 系列交换机Release 1111 软件版本支持的命令进行了介绍。《三层技术-IP 路由命令参考》主要介绍各路由协议命令,包括IPv4、IPv6 网络的各种路由命令,以及影响路由选择或者路由表生成策略的命令。 前言部分包含如下内容: ?读者对象 ?本书约定 ?产品配套资料 ?资料获取方式 ?技术支持 ?资料意见反馈 读者对象 本手册主要适用于如下工程师: ?网络规划人员 ?现场技术支持与维护人员 ?负责网络配置和维护的网络管理员 本书约定 1. 命令行格式约定

2. 图形界面格式约定 3. 各类标志 本书还采用各种醒目标志来表示在操作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这些标志的意义如下: 4. 图标约定 本书使用的图标及其含义如下:

5. 端口编号示例约定 本手册中出现的端口编号仅作示例,并不代表设备上实际具有此编号的端口,实际使用中请以设备上存在的端口编号为准。 产品配套资料 H3C S5130-HI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的配套资料包括如下部分:

目录 1 IP路由基础·····································1-1 1.1 IP路由基础配置命令·································1-1 1.1.1 address-family ipv4 ····························································································1-1 1.1.2 address-family ipv6 ····························································································1-1 1.1.3 display ecmp mode ····························································································1-2 1.1.4 display ip routing-table ························································································1-2 1.1.5 display ip routing-table acl ···················································································1-5 1.1.6 display ip routing-table ip-address ·········································································1-8 1.1.7 display ip routing-table prefix-list ········································································· 1-10 1.1.8 display ip routing-table protocol ··········································································· 1-11 1.1.9 display ip routing-table statistics ·········································································· 1-13 1.1.10 display ipv6 rib attribute ··················································································· 1-14 1.1.11 display ipv6 rib graceful-restart ·········································································· 1-15 1.1.12 display ipv6 rib nib ·························································································· 1-15 1.1.13 display ipv6 route-direct nib ·············································································· 1-17 1.1.14 display ipv6 routing-table ················································································· 1-19 1.1.15 display ipv6 routing-table acl ············································································· 1-23 1.1.16 display ipv6 routing-table ipv6-address ·······························································1-24 1.1.17 display ipv6 routing-table prefix-list ···································································· 1-26 1.1.18 display ipv6 routing-table protocol ······································································ 1-28 1.1.19 display ipv6 routing-table statistics ····································································· 1-29 1.1.20 display max-ecmp-num ··················································································· 1-30 1.1.21 display rib attribute ························································································· 1-31 1.1.22 display rib graceful-restart ················································································ 1-32 1.1.23 display rib nib ································································································ 1-34 1.1.24 display switch-routing-mode status ···································································· 1-38 1.1.25 display route-direct nib ···················································································· 1-38 1.1.26 ecmp mode enhanced ····················································································· 1-41 1.1.27 fib lifetime ····································································································· 1-41 1.1.28 max-ecmp-num ····························································································· 1-42 1.1.29 protocol lifetime ····························································································· 1-42 1.1.30 reset ip routing-table statistics protocol ······························································· 1-43 1.1.31 reset ipv6 routing-table statistics protocol ···························································· 1-44 i

三层交换机基本配置

三层交换机基本配置 【实验名称】 三层交换机端口配置 【实验目的】 配置开启三层交换机的三层功能,实现路由作用。 【背景描述】 为了隔离广播域而划分了VLAN,但不同的VLAN之间需要通信,本实验将实现这一功能。即同一VLAN里的计算机能跨交换机通信,不同VLAN里的计算机系统也能互相通信。 【技术原理】 三层交换机是在二层交换的基础上实现了三层的路由功能。三层交换机基于“一次路由,多次交换”的特性,在局域网环境中转发性能远远高于路由器。而且三层交换机同时具备二层的功能,能和二层交换机进行很好的数据转发。三层交换机的以太网接口要比一般的路由器多很多,更加适合多个局域网段之间的互联。 三层交换机本身默认开启了路由功能,可利用IP Routing命令进行控制。 【实验设备】 S3350(一台),PC机(两台)。 【实验拓扑】

注意:先连线,在进行配置,注意连接线缆的接口编号。S3350为三层交换机。 【实验步骤】 步骤一 开启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 Switch>enable //进程特权模式 Switch #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模式 Switch (config)#hostname s3350-24 S3350-24 (config)#ip routing //开启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 步骤二 配置三层交换机端口的路由功能: S3350-24>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 S3350-24#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模式 S3350-241 (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 //进入fa0/2端口 S3350-24 (config-if)#no switchport //开启端口的三层路由功能 S3350-24 (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5.254 255.255.255.0 //配置ip地址S3350-24 (config-if)#no shutdown //启用端口,使其转发数据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这个概念,在中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当时叫传感网。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定义 “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词,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是MIT Auto-ID中心Ash 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 物联网的概念与其说是一个外来概念,不如说它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他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中国式”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 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

三层交换机的配置命令

三层交换机的图,如图所示: 一.交换机的配置: S2的配置命令: Enable Conf terminal Hostname S2 Switch(config)#vlan 10 Switch(config-vlan)#name stu10 Switch(config-vlan)#vlan 20 Switch(config-vlan)#name stu20 Switch(config)#interface f0/1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Switch(config)#interface f0/2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 Switch(config)#inte f0/24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3的配置命令: Enable Conf terminal Hostname S3 Switch(config)#vlan 10 Switch(config-vlan)#name stu10 Switch(config-vlan)#vlan 20 Switch(config-vlan)#name stu20 Switch(config)#interface f0/1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Switch(config)#interface f0/2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 Switch(config)#inte f0/24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二.三层交换机的配置命令 Enable Conf terminal Switch(config)#vlan 10 Switch(config-vlan)#vlan 20 Switch(config)#interface f0/1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itch(config)#interface f0/2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itch(config)#interface vlan 10 Switch(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0.254 255.255.255.0 Switch(config-if)#no shutdow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