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生存全讲

合集下载

数字化生存

数字化生存

《数字化生存》(美)尼葛洛庞蒂著海南出版社 1996年版数字化生存《数字化生存》的作者是尼葛洛庞帝,这本书主要是描绘了数字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带来的各种冲击和其中值得深思的问题,是跨入数字化新世界的最佳指南。

该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比特的时代,从生活中的点滴入手,描述数字时代的到来,为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带来的巨大影响。

第二部分:人性化的世界,将数字时代变化带来的影响深入到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的变化,人们交往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比特化”。

最后一部分:数字化生存。

在前两部分的铺垫下,这一部分引出了整个书要讨论的主要议题:数字化环境下,我们的生存观。

作者尼葛洛庞帝成为了信息技术投资和趋势分析领域的教父,他的知命度和因此带来的无形价值不可估量。

这本书是二十世纪信息技术及理念发展的圣经,这本书的流行和传播对上个世纪信息时代的启蒙、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趋势和应用、巨大的价值和数字时代的宏伟蓝图,阐明了信息技术、互联网对时代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和价值。

按照作者的解释人类生存于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活动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应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从事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这便是数字化生存。

那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数字化生存是一种社会生存状态,即以数字化形式显现的存在状态;是一种生存的方式,即应用数字技术,在数字空间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全新生存方式,是在数字化环境中所发生的行为的总合及其体验和感受。

在《数字化生存》这本书中,他大胆的预测了数字科技对生活、工作和教育的影响,其中的一些已经实现,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识,一些正在实现,慢慢地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生活正在慢慢地数字化。

正如这本书的前言讲到:“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

”的确,数字化科技带来了我们时代的巨大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我们习惯了互联网介入的工作与生活,习惯了便利的数字化信息传输,沉醉于数字技术制造的超现实影像中,这一切的到来几乎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存形式。

“数字化生存”与人的全面发展

“数字化生存”与人的全面发展
时间的节约和 自由时间的获得 , 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
所说的那种实现人 的全面发展 的“ 同的社会生产能力 ”的“ 共 萌
芽” (另一方面 , 。 ’ 数字 、 网络技术 的扩张性 与支配性影响又给人
创造了条件 。从近些年来我 国居民消费结构中恩格 尔系数的降 低、 各级各类教育 事业 和文化产业 的迅速发 展可 以看 出 . 们 人
摘要 :数 字化生存 ” “ 是随着数字化、 网络化发展而带来的一种生存方式和生存状 态, 它对人 的全面发展既有积极 意义, 也有消极
影响 , 正确反思数 字化生存 的本质和人文价值 , 对数字化生存视 角下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 词 : 字化 生存 ; ;全 面发 展 数 人
术 , 人可 以越来 越 多地把 自己转 换成 其 他的超 越 自我 的形 “ 态” 戈国学者李伯聪更是把数字互联技术 比拟为 马克思 。( )
产效率普 遍提高 ,生产效率 的提高使得社会 必要劳动 时间缩 短, 社会必要 劳动 时间的缩短意味着人们将获得更多的 自由时 间。按照马克思关于“ 时间实际是人的积极存在”“ 、时间是人 的 发展 的空间”4'1 (13 )6 1 的观点 , 5 生产效率 的提高实际上是大量 劳动
维普资讯
20 年 1 月 06 1
桂 海 论 丛
GU HA T B NE I l RI U
N v 20 o e, 0 6 Vo .2 No6 1 2 .
第2 2卷 第 6期
口 易启洪 , 文 , 李 黄维柳
( 江西农业 大学, 江西 南 昌 3 04 ) 3 0 5
Y ih n H- n H A G We l I —og Q We U N ii —u

数字化生存

数字化生存

卷首语数字化生存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而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工业4.0)则开创了“智能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其核心。

在4.0时代,数字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在其1996年出版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出:人类生存于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活动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应用数字技术从事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这便是数字化生存。

在数字化时代生存,我们离不开各种数据,离不开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应用,在艺术行业也是如此。

雅昌作为文化产业领军企业,在数字化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征在雅昌为人民艺术服务的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雅昌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中国艺术品数据库,被称为艺术品的“四库全书”;雅昌艺术网为全球艺术爱好者、收藏者、欣赏者提供了最大的艺术服务平台;流动美术馆通过构建互联网+、多媒体的线上云展览,将展览从线下延伸到线上,让精彩的展览永不落幕……雅昌在数据化采集和应用上成绩也令人神往。

历时4年,雅昌完成对西藏布达拉宫内2900平米的壁画数字化(50亿像素)采集,让更多的人通过互联网平台欣赏到这些国宝级文物;雅昌为故宫各种展览进行360°数据采集及应用,如《石渠宝笈特展》、《万岁千秋奉寿康展》、《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记忆特展》、《普天同庆 清代万寿盛典展》等,让更多的人欣赏这云端的盛宴。

还有很多珍贵的壁画、文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褪色,很多展览因为时间而撤掉,很多民众因为距离、时间而无法享受这些美好。

如果我们更多地进行数字化,人类将少一些遗憾,因为数字化利于修复、永久保存、众人共享,多么美妙的技术,雅昌期待与大家共同保护文物、传播文化、创新应用,共创未来!因为艺术,人类多了更多喜悦;因为数字化,世界多了共享,少了遗憾;因为智能,世界也更加美好。

《雅昌》编辑部。

数字化生存名词解释

数字化生存名词解释

数字化生存名词解释
“数字化生存”这一概念最初是《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出的,按照解释:人类生存于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活动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应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从事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这便是数字化生存。

数字化生存是一种社会生存状态,即以数字化形式显现的存在状态;是一种生存的方式,即应用数字技术,在数字空间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全新生存方式,是在数字化环境中所发生的行为的总合及其体验和感受。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使人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由此带来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

数字化生存是现代社会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生存方式。

在数字化生存环境中,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如,生产力要素的数字化渗透、生产关系的数字化重构、经济活动走向全面数字化,使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被打上了浓重的数字化烙印,人们通过数字政务、数字商务等活动体现出全新的数字化政治和经济;通过网络学习、网聊、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网络就医等刻画出异样的学习、交往、生活方式。

这种方式是对现实生存的模拟,更是对现实生存的延伸与超越。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数字化生存》这本书是一部关于当代社会中数字化生活对我们的影响的著作。

作者通过对数字化时代的种种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揭示了数字化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提出了数字化生存的现状和问题,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对数字化生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数字化生存给我们带来了便利。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获取各种信息,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各种操作,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我们可以在线购物、在线学习、在线工作,甚至可以通过手机支付完成各种交易。

数字化生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高效、便利,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数字化生存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信息过载。

互联网上充斥着海量的信息,我们很难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有时甚至会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另外,数字化生活也让我们更加容易分心,沉迷于手机、社交媒体等数字化产品中,影响了我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此外,数字化生存也给我们的隐私带来了威胁,我们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被泄露、滥用。

在面对数字化生存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时,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

首先是提高信息素养。

我们需要学会筛选信息,辨别真假,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水平,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其次是合理利用数字化产品。

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使用数字化产品的时间和频率,避免沉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另外,我们也需要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总的来说,数字化生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合理利用数字化产品,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生存的时代。

希望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数字化生存能够成为我们更加美好的生活方式。

数字化生存能力的内涵与结构解析

数字化生存能力的内涵与结构解析

数字化生存能力的内涵与结构解析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数字化生存能力的内涵与结构解析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生存能力逐渐成为个体和组织必备的重要能力。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数字化生存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数字化生存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数字化生存现状及对策研究*龚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81)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类社会进入了在“虚拟空间”中生存、活动的“数字化生存”时代,数字化生活更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信息时代的来临似乎向人们开启了一扇愈加平等的大门。

随着快手、抖音等直播软件的崛起,这一代“网络原住民”受到网络媒介去中心化、去权威化等特点,将自己的生活活成了网络景观。

然而,这真的应该作为大学生典型生活和普遍状态而存在吗?笔者在充分调研湖南高校千名学生发现,在以“95后”、“0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中确实存在数字化生存的自觉,但就个体的数字化生存能力来说存在一定差异,仍需进行细化分析,受到社会结构的更深刻、全面的影响。

一、数字化生存现状(一)数字化生存的“原住居民”网络生活必备品电脑与手机,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基本配置。

调查显示,虽然电脑来源途径不同,但是大学生个人电脑拥有率高93.4%,且其中以便携的手提电脑为主,占89.0%。

在接触网络时间上,有53.1%的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开始接触网络了;同时39.2%的学生声称自己在“小学及以下”,开始接触网络,由此发现,现今社会学生接触网络时间较早,“高中及以前”开始接触网络的学生共达到了88.7%,数字化生活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53%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达到5小时及以上。

与此同时,受校园特定环境、智能手机功能的升级及拥有率的提升的影响,大学生手机网民的比例达到99.2%,成为名副其实的“移动”一代。

由于各高校校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及大学生网络需求的增加,网络运营商提供各种优质,完善的网络商品,数字化产品及互补商品竞争激烈。

大学生网络商品市场虽然产品更新速度快,但是价格仍在学生的消费能力范围内。

因此,在校大学生手机每月用于上网、通讯等数字生活的费用不算太高,手机月均消费80元以下摘要:以“95后”、“00后”大学生为主体的新生代们适应了社会变迁的趋势,快速溶解于网络环境中,成为不折不扣的“网络原住居民”。

数字化生存能力概览

数字化生存能力概览

数字化生存能力概览[摘要]数字化生存能力是信息社会人们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因此,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应该提升为培养学生的数字化生存能力。

文章阐述了数字化生存能力的内涵和数字化生存能力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数字化生存;数字化生存能力:数字化生存能力教育;数字公民引言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各国信息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由信息技术构建起来的虚拟世界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中的一种重要存在,即数字化生存。

根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0年6月8日发表的《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和2010年7月15日在北京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美国互联网普及率为74%,日本为75%,而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增至31.8%。

据统计,中国网民数达到4.2亿人,其中移动互联网网民规模已经达到2.33亿,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时至今日,随着世界各国信息化战略的实施,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信息化环境的不断改善,在人类日常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已经趋于融合,共同构成了人类的全部实践活动的环境。

只有那些既能够立足现实世界,又能善于虚拟世界的活动,能够游走于两个世界的人,即具备数字化生存能力的人,才是合格的信息时代公民,才是全面发展的人。

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字化生存能力应该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应该在原有信息技能与信息素养的层次提升为数字化生存能力,明确把培养学生的数字化生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

一数字化生存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在1995年出版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出的。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化生存的概念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与发展。

1.数字化生存是一种生存方式数字化生存是人类应用数字技术进行生产、生活的方式,是在数字空间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全新生存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化生存概论什么是数字化时代的社会形态?特征?1、互联网、信息时代、多媒体2、虚拟的世界、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维度被跨越(赛博空间)背后的含义就是与真实世界不一样的3、大数据时代4、信息全球共享的时代5、开放兼容的时代趋向平等6、文化多元化7、更加依赖移动移动终端概念:信息化时代、后工业社会(信息产业)、网络社会、知识社会、概念: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共同点:当今数字化时代的社会环境议题:1、技术层面2、经济层面3、职业层面4、时代层面5、文化层面技术层面:什么技术导致人类社会发生转变?计算机、电脑为基础、芯片、终端数字方式存储(二进制)信息技术革命:第一台电脑:ENIAC 美国计算机重要:能够把所有的一切(信息、报纸、广播、电视)转换成为二进制的代码进行储存,打破很多的界限,二进制原子vs.比特Bit 很小、一点点Bit=Binary digit BI是二进制digit是数字信息的基本单位、最小单位互联网的56KB =1000Bit计算机的出现时社会的基本要素发生变化以前真实世界所有的物体是原子真实世界、物质世界都是原子数字化来临后、计算机发明之后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由原子变成Bit技术决定VS.社会需求技术革新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技术决定论:technologital determinism 媒介决定论我们的社会形态是由一个新的技术所决定的电脑出来——数字化时代、信息时代、网络社会、知识社会网络——美国国防部内部网络,用物理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共享研究成果、共享数据叫ARPANET最初是由UCLA UCSB需要共享数据、共享科研成果、需要合作来解决共同问题才有网络扩散到大学和科研机构、扩散到日常生活——中国教育科研网社会需求出现对人类影响涉及限于一个领域除经济层面还有社会层面需求经济层面: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信息提高效率新媒体技术出现时产业提高效率(农业、工业)电脑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生产率3%人力控制50%的生产信息创造财富信息技术创造财富、利润产生很多的经济效益(索尼、飞利浦)信息产业所占比重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负面丹.席勒(Digital Capitalism)数字资本主义新技术的问题解决问题丹.席勒:理性、比较批判新技术的出现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会使资本主义面临社会面临问题更加严重贫富分化:传统资本主义贫富分化通过财富来衡量数字化时代(新媒体时代):信息上的贫富分化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之间分化直接影响在真实世界、在物质财富上的一些积累新媒体时代信息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新媒体的出现不但没有解决贫富分化的问题反而又出现另外一个贫富分化技术拥有者和技术缺乏者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形成马太效应职业层面:知识劳工知识劳工就是白领职业,不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生产信息产品提供信息服务知识劳工分为三类:生产和销售信息的(科学家、发明家、教师、作家、记者等)采集和发布各个行业需要信息的(经理、秘书、职员等)信息技术的操作者(安装、维护、电脑、计算机技术操作者)知识劳工群体出现智识阶级智识阶级拥有知识、技能、信息的群体负面影响差距存在,涉及我们数字鸿沟Divide gap存在不同的人性别51%女性,20%从事信息工作80%种族社会和社会国家与国家美国使用互联网26.4%占比中国互联网使用世界第一大国占比一半空间层面:跨越时空信息网络的出现使信息传递成为瞬时性(光的速度)覆盖全球使得概念打破、空间角度Space of flow空间分布——空间限制形成一个地球村,地理意义被打破不存在界限Timeless time时区分布图——时间限制文化层面文化、艺术、人类的生活方式法案:Corporate hegemony公司霸权(苹果、微软)简称:DRM目的:保护自己信息产品的知识产权网络重要的特征:免费的内容发起运动抵制DRM数字版权保护法案斯坦福大学推出新的叫做creative commons(知识共享协议)Free culture 《参与文化》Sharing culture共享的文化网络是共享的平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推动知识、信息、和艺术的创作和生产Participatory culture 参与文化由MIT henry Jenkins 《参与文化》从只读到写、生产、参与文化是互联网时代非常重要的形式媒介媒介即讯息未来的媒介是什么样?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麦克卢罗汉媒介是平面——未来的三维立体由繁到简视频——谷歌眼镜(隐形眼镜)看懂很多东西,对于大数据的分析而得出的结论,成为身体的一部分,看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提供很多无法获取的信息,基于网络和大数据分析议题:1、媒介的过去2、媒介的现在3、媒介的未来4、媒介即讯息媒介的过去语言(原始)—文字(新石器)—造纸四大发明(东汉)—印刷(东宋)—电报(1844)—摄影(1839)—电影(1895)—广播匹兹堡(1920)—电视(1936)—计算机(1946)—阿帕网(1969)—互联网(1986)万维网(web1.0)Tim burners-Lee 发明两个代表HTML 浏览器媒介的现在1、虚拟世界(VIRTUAL WORLDS)网络游戏、网络应用(second life—第二人生)涉及三维自己的形象阿凡达真实世界限制太多网上相对大的自由2、镜像世界(MIRROR WORLDS)虚拟世界是在现实生活的参照下去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虚拟世界两者区别:镜像世界:网络世界、是真实世界的镜像的还原、复制、把真实的世界搬到网上,Google Earth Google Earth Pro谷歌地球:全景、小范围3、生活记录(LIFE LOGGING)日记记录(不希望别人看到)、网络时代的生活记录希望别人看到(微博、)网络时代更要记录生活,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一种融合生活记录(微博、公共视频网络、FIickr)穿戴的设备记录生活生活记录的结果出现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在生产大数据数据的基本单位是Bit—KB—GB—TB—PB—EB—ZB—YB—DB—NB人一辈子所接触到的信息总量为4T左右人类文明以来一共产生了295EB数据,并且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4、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对于现实世界的感知和理解AR初级阶段是二维码——物理世界和网络世界是怎么勾连的二维码——QR很快反应的代码了解更多的真实世界的更多信息生活记录越多网络的四中情境强化、内在、外在、仿真媒介未来:颠覆——传统的媒体、行业颠覆(马云)首先面对传统媒体的衰落《新闻周刊》停刊品牌自媒体的诞生综合媒体的体育版、财经版、健康版、时尚版、分化到专业品牌汽车公司不再生产汽车工作生产特斯拉主生产电池融合——第六感技术物体互动——交互的技术融合大数据、增强实景、融合各种不同的媒体形式媒介融为一体智能——机器变得智能人工智能、搜索引擎、输入问题通过技术引擎计算提供答案Wolfram Alpha所有引擎机器人时代:媒介即讯息Marshall McLuhan(1911-1980)The Medium is the Massage麦克卢汉:媒介技术比媒介内容更加重要,真正改变人类的是媒介技术本身媒介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①重新定义空间和时间卡斯特尔观点:space of flow and timelessTime是跨越时代的界限,打破时空的隔膜,使得地理和时间的概念已经不复存在,形成一个全球瞬时传播的地球村为什么媒介技术本身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②媒介改变人们的感官比率语言——文字——视觉——听觉③媒介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肯尼迪:形象好、④媒介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待人处事的方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了数字化生存概论什么是数字化时代的社会形态?特征?8、互联网、信息时代、多媒体9、虚拟的世界、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维度被跨越(赛博空间)背后的含义就是与真实世界不一样的10、大数据时代11、信息全球共享的时代12、开放兼容的时代趋向平等13、文化多元化14、更加依赖移动移动终端概念:信息化时代、后工业社会(信息产业)、网络社会、知识社会、概念: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共同点:当今数字化时代的社会环境议题:6、技术层面7、经济层面8、职业层面9、时代层面10、文化层面技术层面:什么技术导致人类社会发生转变?计算机、电脑为基础、芯片、终端数字方式存储(二进制)信息技术革命:第一台电脑:ENIAC 美国计算机重要:能够把所有的一切(信息、报纸、广播、电视)转换成为二进制的代码进行储存,打破很多的界限,二进制原子vs.比特Bit 很小、一点点Bit=Binary digit BI是二进制digit是数字信息的基本单位、最小单位互联网的56KB =1000Bit计算机的出现时社会的基本要素发生变化以前真实世界所有的物体是原子真实世界、物质世界都是原子数字化来临后、计算机发明之后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由原子变成Bit技术决定VS.社会需求技术革新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技术决定论:technologital determinism 媒介决定论我们的社会形态是由一个新的技术所决定的电脑出来——数字化时代、信息时代、网络社会、知识社会网络——美国国防部内部网络,用物理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共享研究成果、共享数据叫ARPANET最初是由UCLA UCSB需要共享数据、共享科研成果、需要合作来解决共同问题才有网络扩散到大学和科研机构、扩散到日常生活——中国教育科研网社会需求出现对人类影响涉及限于一个领域除经济层面还有社会层面需求经济层面: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信息提高效率新媒体技术出现时产业提高效率(农业、工业)电脑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生产率3%人力控制50%的生产信息创造财富信息技术创造财富、利润产生很多的经济效益(索尼、飞利浦)信息产业所占比重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负面丹.席勒(Digital Capitalism)数字资本主义新技术的问题解决问题丹.席勒:理性、比较批判新技术的出现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会使资本主义面临社会面临问题更加严重贫富分化:传统资本主义贫富分化通过财富来衡量数字化时代(新媒体时代):信息上的贫富分化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之间分化直接影响在真实世界、在物质财富上的一些积累新媒体时代信息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新媒体的出现不但没有解决贫富分化的问题反而又出现另外一个贫富分化技术拥有者和技术缺乏者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形成马太效应职业层面:知识劳工知识劳工就是白领职业,不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生产信息产品提供信息服务知识劳工分为三类:生产和销售信息的(科学家、发明家、教师、作家、记者等)采集和发布各个行业需要信息的(经理、秘书、职员等)信息技术的操作者(安装、维护、电脑、计算机技术操作者)知识劳工群体出现智识阶级智识阶级拥有知识、技能、信息的群体负面影响差距存在,涉及我们数字鸿沟Divide gap存在不同的人性别51%女性,20%从事信息工作80%种族社会和社会国家与国家美国使用互联网26.4%占比中国互联网使用世界第一大国占比一半空间层面:跨越时空信息网络的出现使信息传递成为瞬时性(光的速度)覆盖全球使得概念打破、空间角度Space of flow空间分布——空间限制形成一个地球村,地理意义被打破不存在界限Timeless time时区分布图——时间限制文化层面文化、艺术、人类的生活方式法案:Corporate hegemony公司霸权(苹果、微软)简称:DRM目的:保护自己信息产品的知识产权网络重要的特征:免费的内容发起运动抵制DRM数字版权保护法案斯坦福大学推出新的叫做creative commons(知识共享协议)Free culture 《参与文化》Sharing culture共享的文化网络是共享的平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推动知识、信息、和艺术的创作和生产Participatory culture 参与文化由MIT henry Jenkins 《参与文化》从只读到写、生产、参与文化是互联网时代非常重要的形式媒介媒介即讯息未来的媒介是什么样?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麦克卢罗汉媒介是平面——未来的三维立体由繁到简视频——谷歌眼镜(隐形眼镜)看懂很多东西,对于大数据的分析而得出的结论,成为身体的一部分,看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提供很多无法获取的信息,基于网络和大数据分析议题:5、媒介的过去6、媒介的现在7、媒介的未来8、媒介即讯息媒介的过去语言(原始)—文字(新石器)—造纸四大发明(东汉)—印刷(东宋)—电报(1844)—摄影(1839)—电影(1895)—广播匹兹堡(1920)—电视(1936)—计算机(1946)—阿帕网(1969)—互联网(1986)万维网(web1.0)Tim burners-Lee 发明两个代表HTML 浏览器媒介的现在2、虚拟世界(VIRTUAL WORLDS)网络游戏、网络应用(second life—第二人生)涉及三维自己的形象阿凡达真实世界限制太多网上相对大的自由2、镜像世界(MIRROR WORLDS)虚拟世界是在现实生活的参照下去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虚拟世界两者区别:镜像世界:网络世界、是真实世界的镜像的还原、复制、把真实的世界搬到网上,Google Earth Google Earth Pro谷歌地球:全景、小范围5、生活记录(LIFE LOGGING)日记记录(不希望别人看到)、网络时代的生活记录希望别人看到(微博、)网络时代更要记录生活,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一种融合生活记录(微博、公共视频网络、FIickr)穿戴的设备记录生活生活记录的结果出现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在生产大数据数据的基本单位是Bit—KB—GB—TB—PB—EB—ZB—YB—DB—NB人一辈子所接触到的信息总量为4T左右人类文明以来一共产生了295EB数据,并且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6、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对于现实世界的感知和理解AR初级阶段是二维码——物理世界和网络世界是怎么勾连的二维码——QR很快反应的代码了解更多的真实世界的更多信息生活记录越多网络的四中情境强化、内在、外在、仿真媒介未来:颠覆——传统的媒体、行业颠覆(马云)首先面对传统媒体的衰落《新闻周刊》停刊品牌自媒体的诞生综合媒体的体育版、财经版、健康版、时尚版、分化到专业品牌汽车公司不再生产汽车工作生产特斯拉主生产电池融合——第六感技术物体互动——交互的技术融合大数据、增强实景、融合各种不同的媒体形式媒介融为一体智能——机器变得智能人工智能、搜索引擎、输入问题通过技术引擎计算提供答案Wolfram Alpha所有引擎机器人时代:媒介即讯息Marshall McLuhan(1911-1980)The Medium is the Massage麦克卢汉:媒介技术比媒介内容更加重要,真正改变人类的是媒介技术本身媒介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⑤重新定义空间和时间卡斯特尔观点:space of flow and timelessTime是跨越时代的界限,打破时空的隔膜,使得地理和时间的概念已经不复存在,形成一个全球瞬时传播的地球村为什么媒介技术本身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⑥媒介改变人们的感官比率语言——文字——视觉——听觉⑦媒介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肯尼迪:形象好、⑧媒介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待人处事的方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了效果魔弹的迷思如何改变媒介效果1、个性化2、怀疑、批判3、效果的测量4、议程设置多样化认知的效果—知识沟假说获取知识的速度:地位高、底1、甘肃小车事件—问卷:从何处获取的信息2、微博、、、门户网站—新媒体取代了传统媒体3、影响知识获取的显著因素A、性别B、收入C、时间4、知识沟现象因事件而异态度的效果1、沉默的螺旋2、媒介A、帮助形成一种感知B、主流不一致、、恐惧被孤立3、日本核危机A、反对、赞同、中立B、微博用户的知识生产差异行为的效果1、互联网的政治影响A、乐观——动员B、悲观——巩固C、怀疑——无效2、微博参与形式a、微博动员——主动动员b、响应动员c、信息生产d、信息转评3、人口、媒体、情感、认知因素;若干观念的影响素养为什么要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新媒体的时代特点:1、媒介饱和社会无处不在,而且是信息过量2、高密度媒介接触,手机媒介、电子媒介是身体的一部分(钥匙)3、带来信息过量,有限能力,信息过量(无所适从、自动处理机制、)4、自动模式、按照某种既定的程序,来应付举例:既定程序:按照我们的习惯、来做出的选择、叫做automtic processing 一方面是automatic processing问题在于:我们赖以自动处理信息的这种程序,是媒介帮我们编制广告效益媒介通过广告为我们编制自动处理信息的程序更好的应对海量信息,尽可能少的受到误导为什么需要媒介素养1、媒介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2、网络上面的信息缺乏一个基本的判断真伪新媒体信息社会的特点1、媒介饱和社会无处不在又会带来高度媒介接触2、手机媒介、电子媒介已经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了,手机处了钥匙之外跟我们关系最亲密的一个物件3、往后就变成机器人所以是高度媒介接触的时代媒介饱和社会、高度媒介接触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1、信息过量多的我们难以处理,心理学当中有一个概念就是有限能力,每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2、我们的认知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