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生存读后感1500字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数字化生存》这本书是一部关于当代社会中数字化生活对我们的影响的著作。
作者通过对数字化时代的种种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揭示了数字化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提出了数字化生存的现状和问题,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对数字化生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数字化生存给我们带来了便利。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获取各种信息,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各种操作,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我们可以在线购物、在线学习、在线工作,甚至可以通过手机支付完成各种交易。
数字化生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高效、便利,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数字化生存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信息过载。
互联网上充斥着海量的信息,我们很难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有时甚至会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另外,数字化生活也让我们更加容易分心,沉迷于手机、社交媒体等数字化产品中,影响了我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此外,数字化生存也给我们的隐私带来了威胁,我们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被泄露、滥用。
在面对数字化生存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时,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
首先是提高信息素养。
我们需要学会筛选信息,辨别真假,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水平,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其次是合理利用数字化产品。
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使用数字化产品的时间和频率,避免沉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另外,我们也需要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总的来说,数字化生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合理利用数字化产品,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生存的时代。
希望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数字化生存能够成为我们更加美好的生活方式。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在读完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之后,我不得不对作者那卓越的眼见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
在书中,他生动而又幽默地为我们描绘了未来数字化的生存方式。
他对数字科技的发展所做的一些预测,尽管有的在今天并未完全实现,但我仍然难以想象,在18年前的作者是有着怎样的智慧,而当时的我不过还是一个咿呀学语的孩子。
全书共分为三部分,而给我感触最深的便是第三部分:数字化生存。
作者描述了“后信息时代我就是我”、“黄金时段就是我们的时段供出租的比特”、“便捷的联系仅仅数字化是不够的”、“从游戏中学习学习的乐趣”、“无所不在的万事通机器的哀求便捷的联系”以及“新电子表现主义穿过时空隧道的医生和教师”六个小节,充分表现出了他对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到来所持有的态度及观点。
这六个小节的内容中,最使我感兴趣的便是第四小节:从游戏中学习学习的乐趣。
在这一小节中,作者通过介绍几个例子生动而又极具讽刺意味的表达了对直接在青少年的头脑中灌输各种知识这一行为的看法。
例如:在汉尼根小学LEGO/Logo 实验班上,一个6岁的男孩通过游戏造出了一堆会动的积木,而这一成就使这个孩子充分体会到了从游戏中学习的乐趣。
由此可见,游戏在某种程度上能更好地让我们学习探索新的知识,作者在书中提到:“病人豪膏的年轻人在我们的社会中,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可能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多,倒是有障碍的教学环境之多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电脑能令这一切改观,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习和认知类型截然不同的孩子。
”对于这一观点,我并不是完全认同,诚然,电脑的确改变了教学环境,使得孩子们的学习变的更为方便有利,但它并没有改变一切,就像书中提到的“法国、韩国和日本这些国家不断在青少年的头脑中灌输各种知识,它们付出的高昂代价就是,当这些年轻人升入大学的时候,他们已经跟死人差不多了。
之后的4年,他们觉得自己就好像刚刚跑完马拉松只剩下一口气时却还被逼着参加攀岩一样。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杜镜《数字化生存》——十二年前由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尼葛洛庞帝所写的一本描绘数字化未来的书,可以想象在十二年前关于数字化、网络化生活的书会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人们多大的关注甚至追捧。
作为教育技术学的学生,怎么说也和数字化、网络化这些词汇沾点边,所以,在这数字化广泛应用的时代阅读这本书,也是很有意思的。
前言中有那么一句话很是引起了我的注意:“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
”这句话现在说或许显得很平常,放在十二年前,感觉那是相当了不起的,书中所描绘的崭新的数字化网络化生活方式,在当时甚是轰动,引起了人们的追捧,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阅读的热浪。
据说凭借这本书尼葛洛庞帝也被美国《时代》周刊列为当代最重要的未来学家之一。
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对于数字科技的狂热追捧已经渐渐消退,书中的一些对于未来的预测也成为了现实,。
也许看完这本书后,你会觉得它所带来启发不是很大,因为十二年前预言、设想,成为了今天的常识。
但你要知道这本书可是在十二年前写的,你还是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精神,不会否认尼葛洛庞帝作为一位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和远见卓识的研究者,对大众的数字化启蒙教育所做出的贡献,也不会保守地将书中的观点称作天方夜谭。
现在,数字化科技带来了我们时代的巨大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我们习惯了互联网介入的工作与生活,习惯了便利的数字化信息传输,沉醉于数字技术制造的超现实影像中,这一切的到来几乎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存形式。
甚至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数字化,离不开互联网了。
我认为《数字化生存》作为一本通俗的学术著作,或是科技文化的散文集,其最大的贡献在于深入浅出地向普通大众介绍了在当时还不太明晰的数字化与网络化的科技发展趋势,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一幅幅未来的数字化生活画面摆到读者面前,在当时的社会能引起轰动也是显而易见的了。
十多年过去了,尼葛洛庞帝似乎已被自己所预言的浪潮淹没:他已经成了“被遗忘的预言家”,他不再就新媒体与数字化持续地发表观点,他的志向转变为“让世界上那些不富裕的地方的人们获得教育、接触数字世界、接触因特网”,他发起的 100 美元笔记本电脑计划 (OLPC, One Laptop Per Child) 正遭受阻力、进展缓慢。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
《数字化生存》是一本由加拿大作家道格拉斯·库普兰创作的小说,小说以数字化时代的生存为主题,通过讲述主人公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困境和挑战,探讨了人与科技之间的关系,以及数字化时代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读完这本小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数字化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小说中,主人公面临着来自数字化时代的巨大挑战,他不得不适应数字化时代的生存方式,学会使用各种数字化工具和技术,以便在这个时代中生存下去。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数字化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适应新的技术和工具,才能够在这个时代中立足。
另外,小说还通过主人公的生活经历,揭示了数字化时代对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但同时也更加快节奏和浮躁。
人们往往追求着更多的信息和快速的享受,而忽视了内心的平静和深层的思考。
这让我深深地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我意识到在数字化时代,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内心的平静和深层的思考,才能够真正地拥有幸福和快乐。
通过阅读《数字化生存》,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数字化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这个时代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适应新的技术和工具,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内心的平静和深层的思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生存方式,拥有幸福和快乐的生活。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500字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500字《数字化生存》描绘了数字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带来的各种冲击和其中值得深思的问题,是跨入数字化新世界的最佳指南。
该书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信息技术及理念发展的圣经,此书的流行和传播对上个世纪信息时代的启蒙、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入浅出了讲解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趋势和应用、巨大的价值和数字时代的宏伟蓝图,阐明了信息技术、互联网对时代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和价值。
该书总共分为比特的时代、人性化世界和数字化生存三个部分:在比特时代中,一般人不怎么了解带宽,尤其在今天,光纤已经带着我们从较窄的带宽文步跳跃到近乎无限的带宽。
带宽指某个特定信道传送信息的容量,大多数人都把它想象为管子的直径或高速路的车道。
但现在可以证实的是,如今人们对此早已熟悉。
多媒体一方面代表新的内容,一方面也代表用不同的方式来看旧内容。
多媒体即是本质上互动的媒体,随着比特数字通用语的出现而产生。
同时,它也与计算机成本降低、威力增大和呈爆炸式增长的局面息息相关。
事实上,“多告诉我一些”这一概念正是多媒体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它也是“超媒体”的根基。
没有页码的书“超媒体”是“超文本”的延伸,超文本这个词指的是互联程度很高的文字叙述,或具有内在联系的信息。
数字世界的情况却全然不同。
信息空间完全不受三维空间的限制,要表达一个构想或一连串想法,可以通过一组多维指针,来进一步引申或辩明。
阅读者可以选择激活某一构想的引申部分,也可以完全不予理睬。
整个文字结构仿佛一个复杂的分子模型,大块信息可以被重新组合,句子可以扩张,字词则可以当场给出定义。
这些连接可以由作者在“出版”着作时自行嵌入,也可以在出版后,由读者在以后的时间里陆续完成。
在人性化世界里,这里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创造完美的人性世界为什么“数字化生存”如此辛苦?作者说:多年来,我每天至少在电脑面前度过3个小时,但有的时候,我仍然发现自己饱受折磨。
搞懂电脑就和搞懂银行结算单差不多同样困难。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数字化保存》读后感之前正在原科阶段便据说过《数字化保存》那原书模板,之前也看一名教姐正在复试的时分拿着它。
怀着一颗猎奇口,找到了它,原认为它是比力陈旧的,果为尔感觉离咱们比力长远。
否拿到那原书模板时,看它很新,是20周年的留念版。
对付尔去说,做者的名字比力易忘,僧今推。
僧葛洛庞帝,尔搞没有浑后三个字的逆序,以是时常忘错。
僧葛洛庞帝先去说说《数字化保存》的做者,僧葛洛庞帝,他正在1966年获得麻省理工教院的修建系教士取硕士教位,异年参加麻省理工教院的系所任学。
1968年,他开办了麻省理工教院的Architecture附件Machine附件Group,联合真验室取军师团以教习钻研新的人机互动(human-computer附件interface)接心方法。
1985年,他为麻省理工教院的媒体真验室催熟,此是针对新媒体停止研究的前瞻计较机迷信真验室,异时也是个下科技练罪房,博门正在人机互动接心上的研领投进。
果为持久以去不断正在提倡操纵数字化手艺推进社会糊口转型,被东方媒体拉崇为电脑战流传科技发域最具影响力的巨匠之一。
(起源网络)比特的时期第一局部:比特的时期。
之前据说过有比特币的存正在。
这么比特是甚么?以尔如今对它的认知,比特应该是网络世界的疑息单元,并且是最小的疑息单元。
而本子则指物资或现真世界的疑息单元,例如报纸,纯志战册本。
比特的时期,次要讲了手艺及其构成局部,光纤,严带,下浑电望等,那一局部虽然看的有点密面糊涂。
本性化界里第两局部:本性化的界里。
看到本性化,尔慢慢看到的僧葛洛庞帝的猜测,正在昨天简直酿成了现真。
由本子时期的群众流传,到比特时期的窄播,窄播延长造成本性化的疑息定造,小我私家绘像更孬天谦足了公人的需供。
人机互动,界里代办署理人,虚构现真,数据乐土,智能语音,小我私家日报等等,读完那一局部,尔开端觉得有点惊叹。
20年前的猜测,20年后的如今,离失云云之远甚至超乎了之前的念象。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导语:数字化生存读后感(一)《数字化生存》描绘了数字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带来的各种冲击和其中值得深思的问题,是跨入数字化新世界的最佳指南。
该书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信息技术及理念发展的圣经,此书的流行和传播对上个世纪信息时代的启蒙、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入浅出了讲解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趋势和应用、巨大的价值和数字时代的宏伟蓝图,阐明了信息技术、互联网对时代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和价值。
该书总共分为比特的时代、人性化世界和数字化生存三个部分:在比特时代中,一般人不怎么了解带宽,尤其在今天,光纤已经带着我们从较窄的带宽文步跳跃到近乎无限的带宽。
带宽指某个特定信道传送信息的容量,大多数人都把它想象为管子的直径或高速路的车道。
但现在可以证实的是,如今人们对此早已熟悉。
多媒体一方面代表新的内容,一方面也代表用不同的方式来看旧内容。
多媒体即是本质上互动的媒体,随着比特数字通用语的出现而产生。
同时,它也与计算机成本降低、威力增大和呈爆炸式增长的局面息息相关。
事实上,“多告诉我一些”这一概念正是多媒体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它也是“超媒体”的根基。
没有页码的书“超媒体”是“超文本”的延伸,超文本这个词指的是互联程度很高的文字叙述,或具有内在联系的信息。
数字世界的情况却全然不同。
信息空间完全不受三维空间的限制,要表达一个构想或一连串想法,可以通过一组多维指针,来进一步引申或辩明。
阅读者可以选择激活某一构想的引申部分,也可以完全不予理睬。
整个文字结构仿佛一个复杂的分子模型,大块信息可以被重新组合,句子可以扩张,字词则可以当场给出定义。
这些连接可以由作者在“出版”着作时自行嵌入,也可以在出版后,由读者在以后的时间里陆续完成。
在人性化世界里,这里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创造完美的人性世界为什么“数字化生存”如此辛苦?作者说:多年来,我每天至少在电脑面前度过3个小时,但有的时候,我仍然发现自己饱受折磨。
数字化社会的读后感

不可逆转的潮流——《数字化生存》读后感班级:10MBA一班姓名:周鑫学号:10Z0433数字化正在决定我们的生存方式。
设想,假如有一天,当我们一觉醒来,发现生活着的房屋街道、万物风景乃至宗教道德、思维逻辑等,都无一例外地变成了两个数字:0和1,你感觉离奇吗?诚然,以上只是一种假设,但我们的社会确实每天都在潜移默化地进行类似转变。
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为我们描绘了一种数字化的思维及未来可能的生活模式。
虽然,尼葛洛庞帝这本书的最初目的是向所有为数字化而焦虑、担心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步伐的人,试图解答“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正面临着哪些冲击?”,“善于运用电脑的新一代,将置身于什么样的生活环境?”等问题。
但如今,互联网已进入普通人的生活,《数字化生存》为我们描绘的“原子到比特”的演变过程,数字化社会的征兆,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仍然激发着我们每一个人对数字化无尽的思索。
正如尼葛洛庞帝所说,“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invent it.”中文意思就是“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随着信息化的到来,信息时代的变革,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现实。
它不可避免地对人类的文化和生存状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书中“第一部分比特时代”中,尼葛洛庞帝用简单的、非技术性的语言讲述着生活中有关的物质从原子化向数字化转变的种种现象,向我们描述了数字化世界的各种面貌。
数字信息化并非单纯地将万物转化为1和0,而是指在科技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人类可以将自身的智慧,以及与外界的联系,经过“原子到比特”的编辑、组合、排列、压缩、还原的复杂程序,经过一定载体的传输和接受,再经过过滤、分拣、排列、筛选和管理,很好地满足人类及社会的发展需求。
我们一般人不会想着去了解带宽的具体内容,但是,尤其在今天,光纤已经带着我们从较窄的带宽文步跳跃到近乎无限的带宽。
带宽指某个特定信道传送信息的容量,大多数人都把它想象为管子的直径或高速公路的车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幼时,曾算过一年多少秒,算过工人挣钱的总量,算过该如何选择商品能得到最大的实惠,这是我在数字中的生活。
可如今,生活中充满了伪装过的数字。
若我们将电脑中的程序、文本还原,你回看到大量的由数字0、1组成的信息,这些数字信息就是一串比特、音乐光盘,你绝对想象不出来它也是由数字组成例如声波的波形可以被记录成不连贯的数字。
这些数字将会替转成比特。
照片也是如此,电子照相机可以看作是在一个影响上打出精密的格子,再记录每个格子中的色调就可以了。
如今的宽带也就是一个数字传输的工具。
可以说在这个信息时代,数字无处不在。
早晨,手机中预定的闹钟叫醒我,用无线电的遥控器打开电视纵览世间奇闻。
然后用电磁炉或微波炉准备早餐。
接着用手机发送信息、打电话,用电脑发电子邮件、下载数据。
嗯,也许我会奔往超市等待店员扫描商品的条形码后付钱。
当然,我会去学校上课,也许老师会使用PPT来讲解,但更多的是阅读由印刷厂生产出的信息集。
下课后,我会用MP5听音乐、看视频。
到家后,我会看电视、上网,然后结束这一天的生活。
等到以后,我也许会拥有带天线的手表了,也许我的眼镜会变成微型电脑,也许我会穿着自动控温的衣服,购买的商品外包装上会有一个窗口来自动播放广告。
更重要的是这些数字化的电子产品不再仅仅只是一个个机器,而是具有人性化。
到不远的将来电脑将会成为我们的朋友,能体贴地通过人的面部表情和一举一动来了解人的需求,并做出相应的指令。
可能我们的学校将变成家,而电脑成了敬职的老师,我们通过玩游戏、浏览信息来学习,而不是仅仅死板的向大脑中灌输知识。
我们在网上将结识更多的好友。
我们不会相聚在某个地点,会在网上的某个地址相会。
数字化生存就是让生命充满了科技的力量,让生活更美好。
当然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
假如有一天世界各地都停电了,台式电脑,电视等无法配备的电器将无法使用,许多活动就无法进行。
到了晚上,情况会更糟糕。
人们将回到过去电灯稀少的年代,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因为我们太过依赖于这些便捷的工具了。
在当代社会由于电脑手机的普遍运用在这些简单的操作下,我们似乎也在渐渐丧失一些能帮助我们在现实中披荆斩棘的本领。
我们常常忘记一些常用字的写法,有常常见到老友却不知如何与其交流的尴尬,有过突然记不起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哪位诗人所著,甚至会在众人惊讶的眼神下很顺口地念到山穷水复疑无路,一枝红杏出墙来。
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在数字化的世界里,人只是一个个维护节点的工程师。
知识的进步变成了数据的增加、传播和复制。
知识体系变成了网络数据库。
可以使一个个从不愿读书的人们在瞬间能掌握一个个伟大的学者所有的研究成果。
电脑网络成为人脑的直接延伸,变为虚拟的人脑,于是人们眨眼间成为饱学之士。
他们拥有的知识足以令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们羞愧。
然而,这种拥有具有多少内在化的成分?虚拟的人脑能产生新的智慧、美好情感和价值观吗?看来,在数字化时代,人越是拥有(拥有=检索+复制)知识,知识就越外在于他。
人越来越不需要也无力对知识进行消化。
我们重复的无数次的复制与粘贴,无数次的另存为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当阅读变成了匆匆一扫,我们实际拥有的知识越来越少了,当我们的记忆细胞不需要时,我们的脑容量将越来越小,知识只能作为比特的形式而存在,是不是命中注定要在人脑中慢慢消逝,失去原来最初的意义。
着实可悲。
读罢该书,我或许看到了它们的出路,这些知识,虽然眼前看来像是后时代的存在,然而,在比特的世界里,既然数字可以分解为比特,那么比特重构成分子,也同样不会困难,新的知识也将会随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