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3有机化学基础学案-醛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 醛【省一等奖】

第二节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特征,掌握乙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之能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问题。
如工业用葡萄糖(含醛基)代替乙醛制镜。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关注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结合本节内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使之形成科学的认识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三、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
2.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学生分组实验记录表、乙醛与氢气的球棍模型,乙醛的比例模型。
四、教学方法问题激疑、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五、课时安排 1课时六、教学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的人喝酒“千杯万杯都不醉”,而有的人只喝一点就面红耳赤,情绪激动甚至酩酊大醉酒量的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呢家庭装修完以后为什么要长时间通风换气第二节醛一、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展示一瓶纯净的乙醛样品,让学生观察它的颜色、状态,闻气味;然后加水溶解一些乙醛样品。
1、乙醛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与乙醇、乙醚、氯仿等互溶。
熔点低,易挥发。
2、乙醛的分子结构分子式:C2H 4 O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HO:从结构上分析可知,乙醛分子结构中含有—CHO,它对乙醛的化学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请同学们根据醛基的结构来预测一下乙醛分子的化学键可能的断裂方式,有可能发生那些反应你怎样来证明其化学键的断裂:—CHO的结构,由于氧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大于碳原子,使得C=O双键的电子云向氧原子偏移,C—H键电子云向碳原子偏移,C=O双键是不饱和的极性键,C—H键也是极性键。
因此,在化学反应中,C=O双键可能断键,受C=O双键的影响C—H键也可能断键。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课后专题练习6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糖类

第一单元糖类和油脂第1课时糖类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类重要物质,下列有关糖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糖类都是有甜味的物质B.糖类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又叫碳水化合物,其分子式都可用C n(H2O)m表示C.淀粉、纤维素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式都可以写作(C6H10O5)n,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糖类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产生它们的物质,如淀粉、纤维素等不具有甜味,A项错误。
糖类的分子组成并不一定都符合C n(H2O)m,如鼠李糖分子式为C6H12O5,B项错误。
淀粉、纤维素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式都可以写作(C6H10O5)n,但是由于n值不同,所以两者不是同分异构体,C项错误。
2.某食品厂由葡萄糖制备葡萄糖酸钙的过程中,葡萄糖的氧化可用以下某种试剂,其中最适合的是( )。
A.O2/葡萄糖氧化酶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新制的氢氧化铜D.Ag(NH3)2OH溶液Ag(NH3)2OH溶液氧化性较弱,且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性较强,不能得到葡萄糖酸。
可用葡萄糖氧化酶催化作用下用氧气氧化葡萄糖生成葡萄糖酸,A项正确。
3.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被人体吸收后,一部分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一部分被肝脏、肌肉组织合成糖原而储存起来,还有一部分被转化成了脂肪。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为CO2和H2OB.葡萄糖是多羟基酮,具有醇和酮的双重性质C.因为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脂肪,故为了减肥应杜绝食用糖类物质D.蔗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具有醇和醛的双重性质,B项错误。
减肥应合理饮食,而不能完全不摄入糖类,C项错误。
蔗糖的最终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D项错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葡萄糖、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淀粉、蔗糖和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D.肌醇与葡萄糖的组成元素相同,分子式均为C6H12O6,满足C m(H2O)n,因此均属于糖类化合物,B项错误。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课后练习 药物合成的重要原料——卤代烃、胺、酰胺 专题5测评

专题5测评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其化学性质的改变,下列事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乙烯能使溴水褪色,而乙烷不能B.1-丙醇可以被氧化成丙醛,而2-丙醇不能C.甲酸甲酯可以发生银镜反应,而乙酸乙酯不能D.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2.苯氯乙酮是一种具有苹果花味道的化学试剂,苯氯乙酮的结构简式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氯乙酮分子中含有三种官能团:苯环、羰基、碳氯键B.1 mol苯氯乙酮最多可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苯氯乙酮能发生银镜反应D.苯氯乙酮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3.对氨基苯甲酸可以甲苯为原料合成。
已知苯环上的硝基可被还原为氨基:。
苯胺还原性强,易被氧化。
由甲苯合成对氨基苯甲酸的步骤合理的是( )A.甲苯X Y对氨基苯甲酸B.甲苯X Y对氨基苯甲酸C.甲苯X Y对氨基苯甲酸D.甲苯X Y对氨基苯甲酸4.一定条件下,欲实现下列物质转化,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 )C2H5Br CH2CH2NaOHC2H5OH CH3COOH 酸性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CH2CH—CH3溴水CH2CH—CH2Br5.有机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酯类且氯原子直接连在苯环上的同分异构体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6种B.9种C.15种D.19种6.C()的同分异构体W(不考虑手性异构)可发生银镜反应;且1 mol W最多与2 mol NaOH发生反应,产物之一可被氧化成二元醛。
满足上述条件的W有( )A.5种B.6种C.7种D.8种7.如图装置用于检验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乙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X溶液为NaOH的乙醇溶液B.装置②中试剂Y可以是H2O,目的是为了观察气体产生速率C.装置③中酸性KMnO4溶液可用溴水替代D.反应现象为②中有气泡,③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8.环氧树脂广泛应用于涂料和胶黏剂等领域,以下是一种新型环氧树脂前体(丁)的合成路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3H6OCl2丙A.乙按系统命名法的名称为1-氯丙烯B.丙的结构简式一定为HOCH2CHClCH2ClC.甲和乙均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D.丁的一溴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不考虑立体异构)9.阿比朵尔是一种广谱的抗病毒药物,能有效治疗甲型、乙型流感病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22H25BrN2O3SB.该分子能发生加成、氧化、取代反应C.1mol该物质最多消耗3molNaOHD.其酸性水解产物可能与Na2CO3反应10.胺是指含有—NH2、—NHR或者—NR2(R为烃基)的一系列有机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胺与羧酸反应生成酰胺基的反应类型与酯化反应的反应类型不同B.胺类物质具有碱性C.C4H11N的胺类同分异构体共有9种D.胺类物质中三种含氮结构(题干中)的N原子的杂化方式不同11.2-甲基-2-氯丙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中可由叔丁醇与浓盐酸反应制备,路线如图:下列有关由叔丁醇制备2-甲基-2-氯丙烷的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叔丁醇制备2-甲基-2-氯丙烷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B.5%Na2CO3溶液的作用主要是除去产物中余留的酸,因此也可换为NaOH溶液C.无水CaCl2的作用是除去有机相中残存的少量水D.蒸馏除去残余反应物叔丁醇时,产物2-甲基-2-氯丙烷先被蒸馏出体系12.临床证明磷酸氯喹对治疗肺炎有一定的疗效。
高中化学-第3章第2节 醛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二节醛一、教材分析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由于醛基很活泼,在化学反应中易受进攻,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学化学中所介绍的含氧衍生物中,醛是其相互转变的中心环节教材在简单介绍了乙醛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之后,从结构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通过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把乙醛与乙醇联系起来,并结合乙醛的加氢还原,从有机化学反应的特点出发,定义还原反应;通过乙醛的氧化反应,又把乙醛和乙酸联系起来,同时结合乙醛的氧化,给出了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定义.从而使学生在无机化学中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在这里得到扩展和延伸.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记住乙醛的结构及乙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2)能说出醛类和甲醛的性质和用途。
(3)熟悉银氨溶液的配制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来学习乙醛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实验能力,树立环保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难点:醛的氧化反应四、学情分析我们在必修二中曾经学习过葡萄糖的银镜反应以及与新制氢氧化铜溶液的反应,可以从中引入对乙醛知识的学习。
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学习性质。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完成学案填写2.教师的教学准备:准备实验仪器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前面学习了乙醇的知识,乙醇在加热和Cu做催化剂的条件下,氧化成什么物质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回答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醛是重要的一类化合物,引发室内污染的罪魁祸首—甲醛及乙醛都是重要的醛,今天我们将学习醛的结构与性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 醛-优秀

第二节《醛》的教学设计安顺学院附中伍惊涛一、【学情分析】本节课学习的是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中的第二节:醛。
由于在初中化学中,已经简单地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虽然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和用途,但是由于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节醇酚,对乙醇地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已经有所了解。
对于学生建立“(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知识基础。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乙醇可以催化氧化得到乙醛,所以本节课的导入比较容易;并且通过分组探究实验学生也能比较轻松的得出乙醛的化学性质。
只是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学生要想在这节课中掌握好难度比较大。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要求学生要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乙醛的结构及乙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3、要求学生要理解醛基的加成和醛基的氧化反应的反应机理,正确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4、要求学生也要了解醛类的含义和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浊液反应的两个实验,是培养同学们观察实验的全面性和操作规范的较好材料,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特别是操作中试剂量的要求,同时通过实验来学习乙醛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乙醛有机物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的学习,增强同学们的求知欲,培养实验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教学难点醛的氧化反应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导入新课](课件投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的人喝酒“千杯万杯都不醉”,而有的人喝一点酒就面红耳赤,甚至情绪激动甚至酩酊大醉那么同学们想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吗[讲]人的酒量大小与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和过程有很大关系。
乙醇进入人体内,首先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为乙醛,接着生成的乙醛又在酶的作用下被氧化为乙酸,最后转化为CO2和H2O。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 醛-一等奖

《乙醛》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教材分析】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
由于醛基的活泼性,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学化学中所介绍的含氧衍生物中,醛是有机化合物相互转变的中心环节,也是后面学习糖类知识的基础。
教材在简单介绍了乙醛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之后,从结构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通过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把乙醛与乙醇联系起来,并结合乙醛的加氢还原,从有机化学反应的特点出发,定义还原反应概念;通过乙醛的氧化反应,又把乙醛和乙酸联系起来,同时结合乙醛的氧化,给出了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定义,从而使学生在无机化学中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范围在这里得到了扩展和延伸。
【学情分析】1 学生已有知识分析:学生已有第一章的结构与性质的相关知识及相关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也学习了乙醇和醇类的相关知识及认识方法。
2学生思维能力水平分析: 关于重要的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对各类化合物进行相互关联,使他们在探究学习中,逐渐达到前后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最终在认识上产生理性飞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乙醛的结构式、主要性质及用途。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乙醛银镜反应实验现象,点燃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的火焰,活跃学生思维,产生对化学现象本质的探索欲望。
【教学重难点】1知识与技能上重难点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上重难点掌握“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观点的运用,学习将乙醛性质迁移到醛类化合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强化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有机化学基础学案

专题1认识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发展和应用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史实2知道有机化合物的分类3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初步了解测定有机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
【课前达标】1 .18世纪初期,_______化学家___________提出有机化学概念,有机化学成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 19世纪中叶,德国化学家______,第一次由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尿素,推翻“生命力论”3 .1965年我国首次在人类历史上合成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
4. 目前人工合成有机物超过3000万中。
【课堂印象】一有机化学的发展1、我国早期的有机化学:2、有机化学的形成:3、现代有机化学:【介绍】德国化学家维勒1828年,贝采利乌斯的学生、德国年轻的化学家维勒,在实验室中加热无机物氰酸铵时无意中得到了尿素。
NH4CNO CO(NH2)2 第一次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有机物的生成不必借助于所谓生命力的作用。
4、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有机物超过4000万种。
二、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分类1 、有机物——含碳化合物,除CO、CO2和碳酸盐外。
2 、有机物的分类【经典例题展示】例.某含氧有机物0.5mol与1.75mol氧气混合后,可恰好完全燃烧,生成33.6 L CO2(标准状况)和27g水,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三、有机化学的应用1、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有机物:2、具有特殊功能有机物的合成和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3、有机物在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药物中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在帮助人们战胜疾病,延长寿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1965年,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诞生。
【课后反刍】1、有机化学概念是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道尔顿B、阿伏加德罗C、贝采利乌斯D、门捷列夫2、下列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不是有机物的是()A、塑胶跑道B、面包C、植物油D、水泥3、迄今为止,人类发现和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已经超过3000万种,从1995年开始,每年新发现和新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已超过100万种。
高中化学_醛酮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第3节第2课时醛、酮的化学性质【学习目标】1. 通过分析官能团和化学键的特点,推断有机物在化学反应中的断键位置,预测其化学性质,体会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 掌握醛的化学性质及确定醛基的化学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3. 了解醛和酮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有机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通过甲醛加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课前任务】1.复习课本第2章第1节的有机反应类型;2.在网上搜素并整理资料,了解甲醛在生活中的用途及其对环境的危害。
【导学流程】阅读课本71-74页,完成对下列问题的学习。
【探究一】根据乙醛的特殊结构,预测断键位置及能发生的反应类型。
提示:从官能团、化学键的极性、碳原子的饱和程度等角度分析。
根据你的预测,写出下列反应。
(1)乙醛与HCN反应(引入官能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醛与NH3反应(引入官能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醛与H2反应(引入官能团,由类转化为类)__________ _【注】此反应还可以从哪个角度分析反应类型?【探究二】乙醛是否能发生发生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1、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乙醛能被氧化?如何验证乙醛的氧化性强弱?试剂:酸性KMnO4溶液O2(催化剂)新制Cu(OH) 2悬浊液(弱氧化性)[Ag(NH3)2]OH 溶液(银氨溶液)(弱氧化性)2、银镜反应(银氨溶液:)观察银镜反应的实验现象并记录,分析结论。
3、观察醛与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现象并记录分析结论。
4、哪些物质还能氧化乙醛?5、分析乙醛发生氧化反应中的断键情况,比较丙酮与乙醛的结构,思考酮类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氧化反应?【课后作业】1、从结构上分析甲醛有什么特殊性?试写出甲醛发生银镜反应、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方程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醛类
基础知识
1、乙醛的物理性质
色、具有气味的液体;挥发;密度比水,能与水互溶(与苯相比较);能与乙醇、氯仿互溶。
2、乙醛分子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名称;
官能团结构简式。
3、乙醛的化学性质
(1)、还原反应(与氢气加成反应)
反应方程式:;
(2)、氧化反应
①燃烧(反应方程式);
②催化氧化生成乙酸(反应方程式)。
③乙醛与银氨溶液的反应
银氨溶液的配制: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AgNO3溶液,边振荡边加入2%稀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银镜反应:在制得的银氨溶液中加入3—5滴乙醛溶液,振荡后放在水浴中静置加热,观察银镜。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乙醛与新制的Cu(OH)2反应
实验:取约2mLNaOH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观察现象,再滴加3—5滴乙醛溶液,振荡,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醛类
(1)、定义:;
(2)、醛的分类
①醛基的数目:;
②烃基是否饱和;
③烃基是脂肪烃基还是芳香烃基:;
3、饱和一元醛的通式:。
4、醛的物理性质(与醇类相似)
5、醛的化学性质(与乙醛相似)以R—CHO为例书写下列方程式
⑴还原反应:;
⑵氧化反应
①催化氧化:;
②与银氨溶液反应;
③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二、几种重要的醛
1、甲醛: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俗称;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它具有良好的效果;
甲醛的用途有。
2、乙二醛:分子式为;结构简式为;
乙二醛与银氨溶液及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酮类
官能团名称为;官能团结构简式为;最简单的酮类物质的的结构简式为;推断饱和的一元酮的通式;与相同碳原子的一元醛的关系。
巩固练习
1.下列配制银氨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 mL AgNO3溶液,再加入过量的浓氨水,振荡,混合均匀
B.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 mL稀氨水,再逐滴加入2%AgNO3溶液至过量
C.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 mL AgNO3溶液,再逐滴加入浓氨水至过量
D.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 AgNO3溶液1~2 mL,逐滴加入2%稀NH3水,边滴边振荡,
2.下列反应中有机物被还原的是 ( )
A.乙醛发生银镜反应
B.乙醛转化成乙醇
C.工业上用乙醛制乙酸
D.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3.某学生做乙醛还原性的实验,取1mol/LCuSO4溶液2mL和0.4mol/LNaOH溶液4mL,在一个试管
中混合后加入0.5mol/L40%的乙醛溶液加热至沸腾,无红色沉淀产生,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A、NaOH不够量
B、CuSO4不够量
C、乙醛溶液太少
D、加热时间不够
4.下列物质中,既可被氧化又可被还原的是()A.乙醛 B.乙醇 C.苯酚 D.乙烷
5.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内壁有一层银,应该用()A.浓氨水 B.盐酸 C.稀硝酸 D.NaOH溶液
6.有机物A和B的分子中都有2个碳原子,室温时A为气体,B为液体,A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含氧的化合物C,加氢还原C生成B,则3种物质是()
A.A是CH2==CH2,B是CH3CHO,C是CH3CH2OH
B.A是CH3CHO,B是CH2==CH2,C是CH3CH2OH
C.A是CH≡CH,B是CH3CH2OH,C是CH3CHO
D.A是CH3CH2OH,B是CH3CH3,C是CH≡CH
7.橙花醛是一种香料,结构简式为:( CH3)2C==CHCH2C(CH3)==CHCH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橙花醛不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B.橙花醛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C.1mol橙花醛最多可以与2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橙花醛是乙烯的同系物
8.下列物质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A.CH3COCH3 B.CH3CH2OH C.C6H5OH D.CH2OH(CHOH)4CHO
9.用丙醛制取聚丙烯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类型为 ( )
①取代;②消去;③加聚;④缩聚;⑤氧化;⑥还原
A.①④⑥
B.⑤②③
C.⑥②③
D.②④⑤
1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水的有机物的组成里一定含氧元素
B.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必然是醛类物质
C.醛类化合物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
D.乙醛能发生银镜反应,表现出乙醛有还原性
11.关于甲醛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醛是最简单的一种醛,易溶解于水
B.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甲醛的水溶液被称之为福尔马林(formalin)
D.福尔马林有杀菌、防腐性能,所以市场上可用来浸泡海产品等
12.关于丙烯醛(CH2=CH-CHO)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可使溴水和KMnO4溶液褪色
B.与足量的H2加成生成丙醛
C.能发生银镜反应 D.在一定条件下可氧化成酸
13.能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鉴别,不.能用溴水鉴别的是()
A.甲烷和乙烯B.1,3丁二烯和丁烯
C.苯和丙苯D.乙醇和乙醛
14.某3g醛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结果析出43.2g银,则该醛为 ( )
A.甲醛
B.乙醛
C.丙醛
D.丁醛
15.甲醛、乙醛、丙醛组成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37%
B.16%
C.6%
D.不能确定
16.某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5H10O它能发生银镜反应和加成反应。
若将它与H2加成,所得产物结构简式可能是
A.(CH3)3CCH2OH B.(CH3CH2) 2CHOH C.CH3(CH2)3CH2OH D.CH3CH2C(CH3)2OH
17.1mol有机物HCCH
与足量的氢气和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反应,消耗的氢气与氢氧化铜的量分别为:CH CHCH
2
O O
A.1mol 2mol B.1mol 4mol C.3mol 2mol D.3mol 4mol
18.有机物A是合成二氢荆芥内酯的重要原料,其结构简式为,下列检验A中官能团的试剂和顺序正确的是
A.先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加银氨溶液,微热 B.先加溴水,后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先加银氨溶液,微热,再加入溴水 D.先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微热,酸化后再加溴水19.化合物H 是合成药物盐酸沙格雷酯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1)化合物A 中的含氧官能团为和(填官能团名称)。
(2)反应①→⑤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填序号)。
(3)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B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I. 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II. 分子中有7 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III. 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但水解产物之一能发生此反应。
(4)实现D→E 的转化中,加入的化合物X 能发生银镜反应,X 的结构简式为。
21.化合物A相对分子质量为86,碳的质量分数为55.8%,氢为7.0%,其余为氧。
A的相关反应如下图所示:
已知R-CH=CHOH(烯醇)不稳定,很快转化为R-CH2CHO。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A的分子式为;
(2)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3) A的结构简式是;
(4)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5) A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四个同时满足(i)能发生水解反应(ii)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两个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6)A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其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它的结构简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