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同欲者胜
企业价值观:上下同欲者胜

人 员生 存发展的需要 。这里 的人 员包括 顾客 、员工 、股东等 与企 业生存 发展相关 的经济人和社会
人 。优 秀的企业文化之所 以能够
因为它影 响和指 导着与之相关人
贵公 司的企业价值观的 ?
业 发 展 的文 化 趋 势 ; 四是 对 社
企 业 文化 就 必须 适合 它所 处 行
支公 司销 售 负责人、 中心 支公 司总
经理 、分公司总 经理助理 等职务,
20 年7 06 4任新华保险广西分公 司总
经理 。
业 、企业发展 的需要,否则就成 业,文化要蕴 涵行业 的规 范性 、
发展性和前瞻性,要能够 紧扣行 了无源 之水。三是符合企业相关
发展 的根 基 。 管理 制 度 可 以复 制 、先进 技术可 以跟进,只有文 化是难 以跟进 、模仿 、复制 的核
展特 性 , 更 加 需要 重 视 文 化建
公 司发展 的核心竞争 力。您认 为
优 秀企业文化的标 准是什 么?
I 李更:卜个国家如果没有文 _ 心竞争力。保 险业因其行业 的发
为纽带,建立 由领导、组织、员工为实现共同价 值而组成的共 同体。 保 险公 司是最重视企业价值观建设的。 因为保险公 司招募的是一群志 同道合的人,进行的是一件 目标一
致的工作。那 么,保险公 司要 通过什 么途径才能建设共同的企业价值观 ?本期 《 文化大家谈》栏 目 邀请 了两 位访谈 嘉宾,他们分别是: 阳光财险总裁助理 兼广东省分公司总经理李更,新 华保险广西分公 司总经理喻春
关的过 程中,企业不得不对经营 策略 、市场定位 、人员结构等进
Hale Waihona Puke I 保险文化 : 贵公 司的企 恪尽职守,精益求精。 l
《上下同欲》读书笔记

《上下同欲》读书笔记
“上下同欲”出自《孙子兵法》大体的意思是:只有长官和士兵上下同心才能取得胜利。
“上下同欲”的核心就是“团结与合作”。
只有做到了“团结与合作”,我们才能实现“胜”的目标追求。
要团结,就要反对搞窝里斗;要合作,就禁止搞拉帮结派,拉山头。
因为拉帮结派、搞窝里斗的行为都是只有自己没有集体的行为;都是个人利益至上,个人利益凌驾于组织利益之上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对任何一个公司或组织来讲,都绝对是大忌。
清王朝的雍正皇帝甚至专门为此写下了一篇《朋党论》,系统、深入地论述了拉帮结派、拉山头、搞窝里斗的危害性。
而要做到“上下同欲者胜”,我们就必须反对那些不正当的行为,主张团结互助,一切要以事情的是非对错为依据,而不是以个人情感上的亲疏远近为依据来判定是非。
否则,就一定会损害到公司的整体利益,甚至是影响到我们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有关上下同欲者胜的歌曲

有关上下同欲者胜的歌曲《众星拱月》
你,是星星相随的月,
穿越风云,带我们走过漫漫长夜。
你,是星星相映的月,
普照山河,带祖国实现辉煌跨跃。
锦绣中华,众星拱月;
锦绣中华,众星拱月。
锦绣中华,众星拱月;
锦绣中华,众星拱月。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中国梦,我们同心协力,
齐奋斗,满腔热血。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新时代,我们凝心聚力,
齐创造,大同世界。
你,是星星相随的月,
穿越风云,带我们走过漫漫长夜。
你,是星星相映的月,
普照山河,带祖国实现辉煌跨跃。
锦绣中华,众星拱月;
锦绣中华,众星拱月。
锦绣中华,众星拱月;
锦绣中华,众星拱月。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中国梦,我们同心协力,
齐奋斗,满腔热血。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新时代,我们凝心聚力,
齐创造,大同世界。
齐创造,大同世界。
上下同心者强,上下同欲者胜读后感

上下同心者强,上下同欲者胜读后感"Unity of Purpose Leads to Strength, Shared Desires Bring Victory: Reflections"The phrase “unity of purpose leads to strength, shared desires bring victory” resonates deeply with me, highlighting the fundamental truth about collective eff ort and shared goals. It’s a powerful reminder of how essential unity and common aspirations are in achieving success, whether in personal endeavors or broader societal contexts.Reflecting on this concept, I’m struck by its universal applicability. In the realm of sports, for instance, it’s evident how a team that shares a common purpose and desire to win can overcome individual weaknesses and emerge victorious. Similarly, in the corporate world, businesses that align their employees’ goals with the organization’s objectives often find themselves ahead of the competition.But the implications extend far beyond these domains. In our daily lives, this principle encourages us to find common ground with others, to forge alliances based on shared values and aspirations. It promotes a spirit of cooperation and collaboration, reminding us that we are stronger together than we are apart.Moreover, this phrase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leadership infostering unity and shared desires. A good leader knows how to inspire and motivate, aligning the team’s goals with their own and creating a sense of purpose that transcends individual interests.In conclusion, “unity of purpose leads to strength, shared desires bring victory” is not just a catchy phrase; it’s a profou nd truth that guides us in our pursuit of success and fulfillment. It encourages us to work together, to dream together, and to achieve together, reminding us that our collective strength lies in our ability to unite around a common purpose.上下同心者强,上下同欲者胜读后感“上下同心者强,上下同欲者胜”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它揭示了一个关于集体努力和共同目标的基本真理。
上下同心者强,上下同欲者胜读后感

上下同心者强,上下同欲者胜读后感篇1:标题:《上下同心者强,上下同欲者胜》读后感嘿,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做《上下同心者强,上下同欲者胜》。
这本书讲的是,如果大家都团结一心,就像超级英雄一样,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像在看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
你知道的,当所有的球员都团结起来,传球、防守、进攻,那场面简直太酷了!就像我们班的拔河比赛,大家都使劲儿往一个方向拉,最后我们赢了,大家都开心得跳起来!书里说,“上下同心者强”,我觉得就像我们做作业一样。
有一次,我不会做数学题,同桌小华就过来帮我,我们一起讨论,最后找到了答案。
那种感觉,就像找到了宝藏一样兴奋!还有“上下同欲者胜”,这让我想起了那次学校组织的植树活动。
我们全班同学都想要让校园变得更美丽,所以我们都拿着小铲子,一起种树。
虽然手上都是泥巴,但是看到那些小树苗,我们的心里都乐开了花。
我和小华还讨论了这本书。
我说:“小华,你说如果我们像书里说的那样,团结起来,是不是可以打败世界上所有的难题呢?”小华笑着说:“当然啦,小明,就像我们上次一起解决数学难题一样,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我还想到了我们的家庭作业。
有时候,我觉得作业就像一座大山,怎么爬都爬不完。
但是,如果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努力,就像书里说的那样“上下同心”,作业就变得不那么可怕了。
我们一起分享解题的方法,一起克服困难,最后作业就完成了,而且我还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只要我们大家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就像一群小鸟一起飞向天空,我们就能飞得更高,看得更远。
所以,我决定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像书里说的那样,和大家一起努力。
因为我知道,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最后,我想用一个比喻来结束我的读后感。
如果把我们比作一支乐队,那么每个人都是乐队中的重要成员。
只有当鼓手、吉他手、歌手都协调一致,我们的乐队才能演奏出最美妙的音乐。
上下同欲者胜,追赶超越者赢

上下同欲者胜,追赶超越者赢上下同欲者胜。
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同舟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上下同欲者胜”出自《孙子兵法·谋攻》,原文为“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其中“上下同欲者胜”是说,只要大家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向着同一个目标,保持同一步调共同努力,就能取得胜利。
与上下同欲相近的还有一个成语叫“同甘共苦”。
语出《战国策·燕策》。
燕昭王问郭隗(wei)如何才能强国富民,郭隗说:“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
”意思是说,只有虚心向贤能的人求教,吃苦在先,享乐在后,才能人心所向,众志成城。
于是,燕昭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终于把燕国治理得国富民强,受到举国上下一致拥戴。
上下同欲也好,同甘共苦也罢,作为一种精神传承、宝贵财富,既体现在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中,更体现在老一辈革命家的率先垂范中。
当年在延安,为搞好大生产运动,毛泽东、朱德带头种菜,周恩来、任弼时带头纺线;为克服经济困难,彭德怀穿着用缴获敌人的降落伞布做的背心,林伯渠戴着一条腿的眼镜;宋庆龄给几位领导人捎来的营养品,都被送给幼儿园和伤病员。
正因为各级领导与干部群众同甘共苦,共度时艰,才使延安形成了“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等“十没有”的良好党风政风民风,凝聚起同心同德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打出一个红彤彤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在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里,有一句口号叫“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这句话的来历可以追溯到瑞金时期。
当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实行经济封锁,不让“一粒米、一寸布、一撮盐”落入共产党手里。
苏区缺粮、缺衣,更缺盐。
面对残酷的封锁打压,苏区军民积极开展生产自救运动,土法上马熬制食盐,但仍不能满足需要。
上下同欲者胜 风雨同舟者兴经典范文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经典范文1.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艰难险阻,但是只要能够同舟共济,就一定能克服困难。
In life, we will always encounter some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 but as long as we can work together, we will definitely overcome them.2.在风雨中一起挑战,才能感受到团结的力量。
Challenging together in the wind and rain can make us feel the power of unity.3.上下同欲者胜,团队中必须有一致的意愿和目标。
Those who have the same desire will win. There must be a consistent will and goal in the team.4.只有团结一心,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Only by uniting as one can we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5.风雨同舟,共克时艰。
Together in the storm, we overcome hardships together.6.在困难面前,我们应该相互扶持,共同克服。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we should support each other and overcome them together.7.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一致才能创造奇迹。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only with unity can we create miracles.8.有了共同的目标和信念,团队才能变得更加强大。
With a common goal and belief, the team can become stronger.9.上下同欲者胜,只有志同道合的人才能赢得胜利。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作文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作文一起拼,才能赢!
你听过那句话吗?“人心齐,泰山移”。
就是说,只要大家一条心,再大的困难也能搞定!就像拔河比赛,只有大家一起使劲,才能拉过对方。
同舟共济,一起闯。
想象一下,你在一艘船上,突然暴风雨来了。
这时,船上的人如果都各自为政,船肯定翻。
但要是每个人都为了同一个目标——安全到达目的地,一起划船、一起稳船,那船就能稳稳当当的。
这就是同舟共济,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度过难关。
众人拾柴火焰高。
你知道吗?一堆人捡柴火,比一个人捡得多多了。
这就是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比如,你要搬个大箱子,一个人肯定搬不动,但叫上几个朋友,一下子就搬走了。
这就是团结的力量,一起干,事情就容易多了。
一起努力,最给力。
咱们现在的生活,不就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吗?你看,城市的建设,需要工人、设计师、工程师一起合作;一个项目的成功,需要团队成员齐心协力。
所以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这就是我们的力量,一起努力,最给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先生以前是一家电子厂副总经理,多年经营积累了一些资金、管理经验、市场经验和客户资源,于是决定自己做老板,带了一帮在以前厂里的哥们创办了一家从事电子产品生产的公司。
他先将得力的哥们放到了市场营销、设计和生产部门里,又招收了大量新员工,每月发给员工较少的基本工资,但绩效工资占的比例较大,提成较高。
创业之初,陈先生带过来的管理层私下考虑:公司才开张,工资虽然低了点,但也够生活了,再说跟老板是哥们,如果创业成功,肯定会有一定的期权。
于是,纷纷尽心尽力。
新员工们则想,拿到的固定工资虽然不多,但只要努力工作也可能得到满意的薪水,同时在这里还可以得到工作经验,于是也很投入。
这样,陈先生与员工之间实际上形成了相互的期望:陈先生希望员工们努力工作,使公司发展壮大;而创业“元老”希望公司发展后能享受成果,新员工则希望获得工作经验。
两年过去了,虽然公司经营遇到很多困难,但凭借上下一心的努力,还是获利不少。
但是,第三年年终时,创业元老们还是没有得到预期的分红,不少人提出了辞呈;而那些后来招聘的员工,则因为一直没有得到加薪,加之公司缺少相应的培训,感觉自己能力提升较慢,也大量跳槽;留下来的员工则士气低迷,公司业绩开始大幅下滑。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陈先生与员工之间在心理契约的达成和遵守上出现了认知失谐,虽然双方互有期望,但因不是共同的期望,所以没能达成共同的心理契约,更无法谈及后续的遵守契约。
归结于一点,陈先生没有准确把握企业创业期员工的需求及心理契约的特点。
略解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是组织行为学上的一个概念,由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首先提出,意思是说“在任一组织中,每一成员与该组织的各种管理者及其他人之间,总是有一套不成文的期望在起作用。
”大家比较认可心理契约的定义是,“雇员以成果和贡献来换取挑战或有酬的工作、可接受的工作条件、工资或津贴形式的组织奖酬,以及许诺提升或其他形式的职业进步的一种组织前途。
”
当前很多企业存在过高的员工流失率和员工绩效有待提高等问题,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与员工的心理契约被破坏。
许多员工起初怀着一种美好的期望加入企业,但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与自己原来期望相悖的事,如频繁加班、工作成绩难以得到认可、没有良好的职业培训、收入缺乏竞争与公平性等。
与期望相背离的现实使员工逐渐改变了对工作、对企业的看法,原来与企业的心理契约开始发生改变,当员工将这种心理契约的改变归咎于企业,一旦有其他机会,他们就会毅然选择离职。
另一方面,企业也希望员工拿的薪水能与其能力、绩效相匹配,并保持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职业稳定性。
可以看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最终双方经过博弈达成的心理契约的塑造及其策略至关重要。
而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心理契约的内容和手段都不相同。
创业期:明晰高层产权,注重基层成长
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很多企业在创业时,高层团队主要依靠家族血缘或朋友情感关系来维系,因此这时的高层团队通常比较稳定,但在股权分配以及职位确定上并没有很明晰的说法。
这时如果不注意产权的明晰及期权激励,随着企业的成长会为后来产生很多矛盾,进而阻碍企业的发展。
所以,此阶段与高层心理契约的达成主要是明晰产权,以便企业成功后共享胜利果实。
创业期的中层一般有两种人,一种是从外面挖来的经理人,另一种是与高层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他们的流动率也不会很高,除非企业办不下去。
而一般员工却完全是另一种景象。
在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保障体系不健全、领导水平不高、工资待遇较低的情况下,一般员工就成了最容易流动的人群。
对这个阶段的企业来说,更应重视一般员工中优秀人才的价值实现,使得他们能够迅速成长为熟练员工或中层员工。
另外,创业初期企业的主要问题是生存问题,也就是市场营销问题和产品质量问题。
1984年张瑞敏接手海尔的时候,海尔是个亏损147万元的小厂,当时给员工的工资是张瑞敏回农村借来的,1985年的时候,面对市场退回的76台质量不合格的冰箱,张瑞敏轮起了铁锤。
他通过砸冰箱来激起大家对市场、质量的一致认识,达成了企业生存期的共同契约:大家为企业生存努力,企业发展了给员工长期回报。
海尔以心理契约为基础,从市场、质量入手,经过共同的努力,终于将海尔打造成了家电行业的强势品牌,并走向了世界。
所以,企业管理人员要想员工所想,企业的利益要与员工的利益相结合、相一致才能长久发展。
这就是“上下同欲”。
成长期:关注制度建设,提升中层能力
在企业成长阶段,公司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快速增加,人员迅速膨胀,企业的经营思想、理念和企业文化开始形成,高层之间关于企业发展战略、人事安排等许多事情开始出现分歧。
由于有了一定的利润,创业者之间也会由于资金安排的问题产生矛盾,尤其是股权安排不很清晰的情况下,高层分道扬镳的现象更有可能发生。
所以该阶段要注意制度建设,在保持适度冲突、维持创新的同时,利益冲突靠制度化解。
在成长阶段,公司中层的流动率是很大的。
一方面企业大批招人,新进的员工良莠不齐,用句俗话说叫“萝卜多了不洗泥”,进来了不适合必然要被淘汰;另一方面,创业时的一些老员工已经积累“军功”成了中层,但是知识、能力等方面往往都不能跟上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只能遭到淘汰或被安排个无足轻重的位子。
这时企业要对他们加强培训,而中层自身则要加强学习,提升能力以适应企业的成长。
相对于中层来说,一般员工的流动率是不高的,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的待遇水平有所提高,管理逐步规范,公司中高层的变动较少影响到基层的员工。
企业在成长阶段,应更加重视中层员工的价值提升。
比如,联想在高速发展时期,创业初期的元老大多已被提为管理层,但后来企业认识到很多人不能跟上企业的发展,不能继续胜任管理职位,这时企业要用能人,而元老也希望他们的历史贡献得到承认。
为此,联想进行了股权改制,让元老享受股权,承认他们对企业的贡献,但要让出位子给更有能力的人。
这样企业发展了,元老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
成熟期:再造流程制度,防范大企业病
在企业的成熟期,各层面人员的流动率都是比较低的。
企业的主要任务是不断获得市场竞争地位、维持正常的运转,在人员规模上相对稳定。
由于企业内部的高层和中层人员流动比较少,中层员工和一般员工向上晋升的机会也随之较少。
此时的员工价值,更多的是要靠制度来实现,比如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进行流程再造,重塑企业文化等等。
但是,在这个阶段的企业,也最容易犯“大企业病”,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应重视员工的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的重新梳理,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同时应该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让员工有更多职位之
外其他方面的成长空间。
IBM作为一家成功、成熟的跨国企业,在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的同时,为员工成长设立了导师制,鼓励导师将难以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工作经验和附加技能传授给员工。
导师可以增强专业人员的强项并且识别新的事业选择和机会。
比如说,如果专业人员想要得到某个认证,他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检查申请文件,还是为了准备鉴定进行模拟面试等,有一个指导老师对自己是相当有帮助的。
其实中国很多国企以前经常采用的“师傅带徒弟”制度与此也非常类似。
衰退期:善用高级人才变局,靠文化稳定军心
进入衰退期后,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弱,规模虽然还可能在不断扩大,但是亏损也是巨大的。
此时,企业兼并、破产也就屡见不鲜了。
频繁更替高层,为的是能够找到一个“救世主”,进行企业的二次创业获得新生。
同时,成本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经常性的减薪、裁员使得一般员工成为第一批“受害者”,范围再大就有可能波及到中层。
在这个时期员工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员工能否审时度势,随着产业创新或行业调整而及时获取新的技能,不被潮流所淘汰。
企业在这一时期能否度过难关,人才是关键,因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差距实际上是人的差距。
当一个企业生产经营出现问题时,高素质高水平的企业家力挽狂澜,使企业起死回生也是常有的事。
国外大企业非常重视人才,做到唯才是举,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从制造“美国企业史上最著名的东山再起传奇”的IBM 首席执行官露易斯·郭士纳,到“使老牌巨人返老还童”的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再到使可口可乐“一飞冲天”的罗伯特·高兹耶达,都有力地证明了善于用人是一个企业兴衰的关键。
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总裁汉斯·卢瑙说:“人才是我们公司无与伦比的、永不枯竭的、最宝贵的财富。
”
衰退期的心理契约主要是员工希望稳定,而企业希望员工有些责任感,能跟企业共度难关。
这时的心理契约达成方面,企业并不一定要给员工高工资与高期权激励,但应着重营造一种和谐、进取的企业文化。
总之,心理契约的塑造关键是公司与员工需求一致,要想建立心理契约,首先要了解并尊重员工对管理者和企业的需要。
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和员工的需求都不尽相同。
只有实现企业与员工需求一致,才能达成心理契约,并通过制度和管理去强化这一契约,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当然,心理契约塑造要跟其他管理手段如人力资源、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等相配合才能达到企业管理更加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