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东北地区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 4.1东北地区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 4.1东北地区

热量不足; 冬季受寒潮 和冻害的影 响
1.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原因
1、邻近港澳台地区,交通发达; 2、自然条件优越; 3、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2.新疆南部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 产基地
南疆光照充足,日温差大; 土地资源广阔; 病虫害少 山麓地带有高山积雪融水可供灌溉; 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 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
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 热量条件的不利影响: A.种植作物品种有限,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 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
b.春秋两季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与收成。
c。长冬严寒无法放牧,产生牲畜防寒饲料问题。
热量条件的有利影响:
1.春季的积雪融化,可缓解春旱。

活动:2
• 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 充足的地区。
• 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 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长期 。
我国主要牧区和商品粮基地的分布
主要牧区界线 商品粮基地
三、商品粮基地建设 东北全国最大、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是商品率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突出特点:大规模、专业化
东北建立商品粮基地的原因:
(4)水文 河流结冰期长,有春夏两个汛期,含沙量小
(5)植被 针阔叶混交林为主, 南部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
2.社会经济条件:
1、良好的工业基础
一方面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机械 设备、化肥),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
另一方面为一些工业提供原料,有利于 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
河谷盆地。
半岛五陵区是我国
④随着育种和种植技 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 节性强的特点,为农 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 什么有利条件?
➢ 生产集中在夏季,有利于农忙 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 业生产;
➢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 业收入,还可进行农田基本建 设和水利建设等。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简析地形条件对东北地区农业的有利影响。
活动探究:地理条件与特色农业
➢ 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有利的地理条件: 水热条件好 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
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生物资源丰富,经济作物种类繁多; 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需求量大。
活动探究:地理条件与特色农业
➢ 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
有利的地理条件: 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多种花
土壤
地形 气候
水源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政策 技术
东北的(地理条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等决定了农业的大方向。
综合分析 抓住主导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 实质就是对农业土 地的合理利用。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 东北地区位置、范围
➢ 东北地区地理位置: 40oN-50oN;120oE-130oE,中国最
区域农 业发展
地理 条件
农业 布局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
三、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
东北地区是全国 最大的、比较稳定 的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是我国 粮食商品率最高的 商品粮生产基地。
➢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受丘陵、山地 影响,局部地区有差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质课件共35张PPT[可修改版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质课件共35张PPT[可修改版ppt
农闲时间长,有利于进行: 农田基本建设、家庭副业、工商业、
文化事业等。
······Step 2:
确定农业发展方向 (扬长-培优)
二、扬长(培优)—— 建设商品粮基地
大规模 机械化 专业化
······Step 3:
考虑:区域内部差异 (农业多种经营)
三、农业布局特点
(一)依据:区域内部差异
讨论、完成 P.63 “思考”
给东北地区贴个“标签”
……
带着问题来看图……
以下所示的物产涉及到哪几种农业类型?
春小麦
玉米
大豆
水稻
苹果梨
柞蚕茧
三河马
东北三宝——鹿茸
东北三宝——人参
东北三宝——貂皮
刚才看到的各种物产涉及到哪几种农业类型?
商品粮基地 林业生产基地 畜牧业生产基地
学习目标
通过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 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发展前景,了 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二)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农林牧)
1、平原区——耕作业 2、山 区——林业和特产区 3、西 部——畜牧业
农 区——舍饲养畜业
······Step 4:
发展问题与积极响应 (可持续发展观)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
(一)出现的环境问题
P.67 第一段 (归纳)
(二)对策:各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1、平原区…… 2、西部草原区…… 3、山区……
④工业基础好,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 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格局。 ⑤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种植技术先进, 有利于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⑥开发晚、地广人稀,生态环境好,有利于大 规模机械化生产和绿色农业的发展。
探究-思考(辩证地看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质课件共23张PPT[可修改版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质课件共23张PPT[可修改版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 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
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质课 件共23张PPT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东北地区的范围和位置
地 形 和 河 流
东北地 区特点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
东北地区地位
商品粮基地
林业生产基地
珠三角大力 发展出口创 汇农业的地 理条件
区域
特色 农业
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珠江 三角 洲
出口 创汇 农业
①水②③季热地水风充势源气足平充候;坦足,;;雨热同期,①②③市邻水农场近、业广港陆生阔澳、产台空技地交术区通生产基地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气候
自 然
地形
农 业

水源


土壤

市场
交通

政策

劳动力
科技 历史
经 济 条 件
饮食习惯
地价
工业基础
人口密度
洁白清亮 米香适口 口感细腻
有利条件:
1.自然条件:
(1)气候
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长 ,有利于营养积累, 再加上气温低,农作物病虫害 少,施用农药少,农产品的品质好。
不利条件:
(1)热量不足,只能满足一年一熟作物需求。 (2)春秋两季低温冻害造成农作物减产。
探究 珠三角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 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水、陆、空交通便利,被称为中 国的“南大门”。三角洲属于亚热带气候,终年温暖湿润。 年均温21~23℃,最冷的1月均温13~15℃,最热的7月 均温28℃以上。6~10月,常有台风影响,降雨集中 ,天 气最热。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多雨季节与高温季节 同步,土壤肥沃,河道纵横,对农业有利。水稻单位面积 产量在中国名列前茅。热带、亚热带水果有荔枝、柑橘、 香蕉、菠萝、龙眼、杨桃、芒果、柚子、柠檬等 50 多种。 发展了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等立体农业结构形 式,成为中国生态农业的典范。

人教版高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人教版高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4.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农业景观等图像资料,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实地,激发其学习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如:“东北地区为何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东北农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完成课题研究。
3.组织小组汇报、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取长补短,提高综合素质。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让其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其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3.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东北地区的农业景观、农作物生长状况等图像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特点。
2.设计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堂提问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其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农场、农业科技园区等,使其深入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4.结合学生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制定后续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农业景观等图像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
2.向学生简要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资源等基本特征。
3.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吗?那么,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何特点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质课件(共20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质课件(共20张)

思考
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 产有哪些影响?
不利影响:许多热量条件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在本区种植, 仅能种植一些对热量要求不高的作物,如春小麦、甜菜、大豆 等,并只能一年一熟;冬季漫长,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 的防寒和饲料问题。
有利影响: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长,有利于 营养积累,农产品的品质较佳;农作物病虫害较少;土壤有机 质易于积累,矿物质分解和淋溶作用较弱,土壤较肥沃;积雪 覆盖时间长,春季积雪融化,既缓解春旱,又可以改善土壤墒 情。
D)
A.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两熟
作物的需求
B.无霜期从南部的80天到北部的180天左

C.东北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春
旱的影响
D.气候条件制约着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品
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
2、关于东北地区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东北地区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 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1/3
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 C.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 质草原牧场 D.东北地区包括高原、山地、盆地三类 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
3、关于社会经济条件对东北农业生产的影响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劳动力缺乏,人均耕地少
B.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地区发
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C.与周边国家相比,东北地区在农业产
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D.工业对原料工促农牧的农村
经济发展格局
4、东北农业的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 A

①土地资源优势 ②森林资源优势
③矿产资源优势 ④地理区位优势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会考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会考知识点

1东北地区的位置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自然地域单元完整的地区,对其位置的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①经纬度位置。

该区的最北部是我国纬度的地方,最东部也是我国位置的最东部(135°E多)。

②海陆位置。

东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我国最偏东地区,位置显著地向海洋突出,它的南面临近渤海、黄海,东面临近日本海。

③政治地理位置。

它的东面、北面、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相邻,与俄罗斯有漫长的边境线。

④地缘经济区位。

东北地区已成为东北亚地区的地缘中心,与周边国家贸易活跃。

图4.2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该图揭示了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长季节等。

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得协调,基本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温凉品种,如甜菜等。

(2)地形、土壤条件:①形一型一营: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关系到农业多种经营。

②壤一养一量: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直接供给作物养分,肥沃的土壤上作物生长比较旺盛,单位面积产量高。

2、东北地区的地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

西、北、东三面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所环绕,山地有着丰富的森林,成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

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的东北平原,面积达35万平方千米,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

(3)社会、经济条件:东北地区是我国传统重工业基地、商品粮基地和木材基地,其区域内工业、商业、交通和人口对东北农业发展的影响图解如下:3、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4、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该地区降水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公开课教学课件共23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公开课教学课件共23张
【场景三】 2010年国务院对外发布: 要把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
全的战略基地,力争到2015年,使东北地区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亿吨以上。
二、东北地区农业条件分析
阅读教材62页前三段, 分析工业基础、交通、人口对农业的影响?
二、东北地区农业条件分析
工工业业基基础础好


相 互

化 促料 肥进
农作作物物生生长长期期长
春作小物麦品、种甜菜、亚麻、 大豆等喜凉作物为主
冬季漫长且寒冷,病 虫害较少,作物具有 绿色作物的优势
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二、东北地区农业条件分析
地形、水源、土壤
平原为主 周围山地 西部高原 地形类型多样
平原地区灌溉水源充足
平原黑土、黑钙土 肥沃且集中连片
平原有利于大规模耕作业的发展 多样的地形利于多种农业经营
平原有利于耕作业的发展 利于多种农业经营
小组探究活动2:结合东北地区地形水源分布图和土壤类型图, 分析东北地区的地形、水源、土壤条件,并讨论对农业的影响。
颗粒饱满,洁白中透出些微淡青, 是米中上品,远销京津唐等地区。
我国著名的淡水蟹,品种纯,生长快, 个体大,肉鲜味美,肉质细腻而有弹性, 可与我国的江浙大闸蟹相媲美。
二、东北地区农业条件分析
地形、水源、土壤
平原为主 周围山地 西部高原 地形类型多样
平原地区灌溉水源充足
平原黑土、黑钙土 肥沃且集中连片
农业
人人口口条密件度低
交通条发件达
二、东北地区农业条件分析
温带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平原为主 地形类型多样
平原黑土、黑钙土肥 沃且集中连片
平原地区灌溉水源充足
工业基础好 人口密度低 交通发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社会经济条件:
1、良好的工业基础
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东北亚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 了机遇。
3、开发较晚,人口密度低。
一方面,地广人稀,有利于机械化大规模生产; 另一方面,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 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 4.1东北地区(共85张PPT)
b.春秋两季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与收成。
c。长冬严寒无法放牧,产生牲畜防寒饲料问题。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 4.1东北地区(共85张PPT)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 4.1东北地区(共85张PPT)
热量条件的有利影响:
1.春季的积雪融化,可缓解春旱。
2.夏季光照强,日照长,昼夜温差大, 农作物品质较好; 3.冬季低温,农作物病虫害较少; 4.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 4.1东北地区(共85张PPT)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 4.1东北地区(共85张PPT)
1.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a.类型: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b.特点: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雨热同期,降水集中于夏季。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 4.1东北地区(共85张PPT)
东北地区位置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 4.1东北地区(共85张PPT)
(注:与政治区划中的东北不同)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 4.1东北地区(共85张PPT)
二、东北地区概况
①经纬度位置
115°E—135°E, 39°N—53°N,
②海陆位置
南面临近渤海、黄海,东面临近日本海。
③相对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北亚地区的中心,与俄 罗斯、朝鲜、韩国、蒙古相邻。
(4)水文 河流结冰期长,有春夏两个汛期,含沙量小
(5)植被 针阔叶混交林为主, 南部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
2.社会经济条件:
1、良好的工业基础
一方面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机械 设备、化肥),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
另一方面为一些工业提供原料,有利于 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
(2)地形条件 地形条件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东北地区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三类相对 完整的地形,有利于农业的多样化经营。
1.自然条件:
(2)地形条件 地形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主要地形
西——大兴安岭 山地 北——小兴安岭
东——长白山地
森林资源丰富,为 我国三大林区之首
南——辽河平原 平原 北——松嫩平原 土地资源丰富,居我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 4.1东北地区(共85张PPT)
(1)气候条件
c.对农业影响:生产品种、耕作制度、生产季节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 4.1东北地区(共85张PPT)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 4.1东北地区(共85张PPT)
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 热量条件的不利影响: A.种植作物品种有限,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 不高的如春小பைடு நூலகம்、甜菜、大豆等作物。
土壤

水源
科技
市场 交通 政策 劳动力
生产习惯 工业机械
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条件
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布局
农业的区位选择, 实质就是对农业 土地的合理利用。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 4.1东北地区(共85张PPT)
东北地区在全国的地位
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知识回顾
1.广义农业的分类 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
2.不同的农业部门需要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 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如何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
热量
光照
气 候
降水
地形
农业区位选择
自 (对土地的
然 条
合理利用)

社 会 经 济 条
东——三江平原 国三大平原之首
高原 :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1.自然条件:
(3)土壤条件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浑厚,有机 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黑土、黑钙土,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之一。 (中国东北地区、乌克兰、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黑土主要分布: 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 黑钙土主要分布:松嫩平原中部、大兴安岭两侧
总结:区域农业发展研究方法
区域概况(东北范围、地理位置) 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东北农业的地理条件) 区域农业布局情况(东北农业布局、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 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东北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 4.1东北地区(共85张PPT)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 4.1东北地区(共85张PPT)
林业生产基地——我国三大林区 畜牧业生产基地
东北林区 西南林区 东南林区
重工业基地——“共和国的长子”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 4.1东北地区(共85张PPT)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 4.1东北地区(共85张PPT)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 4.1东北地区(共85张PPT)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 4.1东北地区(共85张PPT)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 4.1东北地区(共85张PPT)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 4.1东北地区(共85张PPT)
迁移应用
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 件有什么关系? • 生长期较长; • 夏季日照长,光照强度大,昼夜温差大等特
点,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 冬季低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
天然具有绿色无害优势。因此品质优良,堪称 “绿色大米”。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 4.1东北地区(共85张PPT)
思考: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 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农忙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
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可以 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1.自然条件:
工业基
础良好
↑ 机



农工
牧促
↓兴 农
化工 牧 肥
东北地区
读图:说出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和邻国。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 4.1东北地区(共85张PPT)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 4.1东北地区(共85张PPT)
116°
二、东北地区概况 53°
120°
125°
1.范围
50°
包括黑龙江、吉林 、辽宁三省和内蒙 古自治区东部。 45°
130° 135°
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