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景物的角度与方法
远近高低各不同!手把手教你多角度描写景物

远近高低各不同!手把手教你多角度描写景物描写景物是一项写作基本功。
要想把景物写好,除了要抓住景物特征,恰当使用各种修辞方法,对景物展开生动描摹外,更应注重从不同角度着笔,立体呈现景物各个方面的特征,让景物更加鲜活生动,惹人喜爱。
那么,如何多角度写景呢?一是俯仰生姿。
就是从不同观察角度写景,或俯视,或仰视,或近观,或远望,把所观景物全方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其在变化中摇曳生姿,引人注目。
我们来看一个作文片段:不一会儿,缆车便把我们带到了黄山半山腰。
低头俯看,悬崖峭壁犹如利剑,寒气逼人;抬头仰望,山顶缭绕着悠悠的白色云雾,恍若仙境……我们终于登上了莲花峰。
一棵百年青松屹立在眼前,令人赞叹不已。
极目四望,峰峦起伏,淡淡云雾中,一个个峰顶,就如一座座海岛。
这段描写,有俯看,有仰望,有近观,有远望,将登山过程中从不同角度所见到的景物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令读者心随文走,仿佛也登了一回黄山。
二是有声有色。
就是在写景过程中,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入笔,把景物的形状、色彩、声音、味道、软硬冷热等特征生动地描摹出来,使景物更丰满,让读者更喜爱。
如果在描写景物的形、色、声等特点时能再抓住其变化,动态地进行展现,那就更美了。
请看一个作文片段:近了,更近了,它的声音回响在我耳畔,是那样真实,那样猛烈;近了,更近了,我看见了它的顶端,那是一股洪流,倾泻而下。
经过与岩石的猛烈撞击,水流变得更为强劲,激荡出白色的泡沫,显得汹涌澎湃,蕴含着一股激情;近了,更近了,我分明感受到了空气中的潮湿,凉凉的,直入心底。
这段描写,有瀑布巨大的声响,有水流飞泻而下的壮观,有泡沫的白,有水汽的凉……作者借助于不同的器官,将参观瀑布的独特感受表现出来,写得特别精彩。
三是动静搭配。
即在写景过程中,既注重描写静态的景物,更有意去写动态的景物,甚至化静为动,让笔下景物充满生机。
我们来看一个作文片段:从水泥大道的尽头拐弯向北,那里有我们学校最美的“景观带”。
写作 多角度描写景物

迎春花的叶子与柳树的叶子有几分相 像,只不过肚子大了些,像我那喝醉了酒的 爸爸。 同学们围着这美丽的迎春花,有的在仔 细地观察,有的在捡落下的花瓣,放在鼻尖 认真地闻了闻。有的完全沉醉在她的美丽之 中,不由得发出一声声赞叹。 终于来到了董园顶端,整个校园尽收眼 底。站在石椅上,享受着新鲜的空气,啊, 这美丽的董园!啊,这美丽的平阳县小!
写 作 技 巧 多角度描写景物
作文理论
许多同学在写作中不懂得景物 描写的特点,有的描写模糊不清,有 的分不清主次,有的缺乏情感,出现 了许多不应有的败笔。那么,在记叙 文的写作中应该怎样去描写自然景色 呢?
多角度描写景物
作文理论
角度,描写的视角。根据表达需要运
用。
远观或近觑, 仰视或俯视.。
作文理论
• 前思后想
《我的老师》教我们跳舞,吃蜂蜜,教读诗,排 除我的纠纷。 《爸爸的花儿落了》赖床,挨打,爸爸送衣服和 铜板,爸爸爱花,给叔叔寄钱。
《芦花荡》一天夜里,带大小菱到芦花荡,玩水, 挂花,自责,第二天中午痛打鬼子。
3.观察和描写景物,要调动视觉、 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器官, 作文指导 体会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形象。
作文理论
2.移步换景(左顾右盼)
就是走动起来,变换远近距离、高 低位置和各种视角,观察同一景物的不
同侧面、局部,以及不同景物的各个方
面,然后依次进行描写。
如《春》一文,按照沿途所见,依次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 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移步换形,有如移舟前进,时过景迁,景 观随之改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如《社戏》,“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 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 却还以为船慢。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 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 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 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 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 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 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 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远近结合,各显异彩。
景物描写8个常见手法

景物描写8个常见手法常用写景方式有八种。
一、正与侧(衬托对比)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角度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角度嘿,咱今儿就来聊聊景物描写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景物描写啊,就好比给大自然画画儿,得有技巧、有角度,才能画出那让人惊艳的“大作”来。
咱先说说方法。
就好像你要给一个人画像,你得先观察他的五官、身材、神态,对吧?描写景物也一样,你得仔细去看,去感受。
比如说那山,你得看看它的形状,是高耸入云呢,还是平缓绵延;颜色呢,是郁郁葱葱的绿,还是光秃秃的褐。
还有那水,是波涛汹涌的大海,还是潺潺流淌的小溪,是清澈见底呢,还是有些浑浊。
描写的时候呢,你可以用各种形容词呀、动词呀,让那景物活起来。
比如说“那棵大树笔直地站立着”,你看,这“笔直地站立”就让大树有了人的姿态,是不是一下子就生动起来了?再比如说“风呼呼地吹着,把树叶吹得沙沙作响”,这“呼呼地吹”“沙沙作响”就让风有了声音,树叶有了动作,多有意思呀!还有啊,你可以用比喻、拟人这些修辞手法。
比如说“那朵云像一只绵羊”,这就是比喻,把云比作绵羊,让我们一下子就能想象出云的样子。
再比如“花儿在风中欢快地舞蹈”,这就是拟人,把花儿当成会跳舞的人,多有趣呀!说完了方法,咱再聊聊角度。
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描写景物呀。
从远到近,从高到低,从整体到局部。
就拿那片森林来说吧,从远处看,它可能是一片黑压压的;走近了,你能看到一棵棵大树的模样;再走近,你能看到树干上的纹路,树叶的形状。
从高处看,那森林就像一块绿色的大地毯;从低处看,你可能会看到一些小虫子在树叶间穿梭。
你还可以从不同的时间去描写呀。
早上的太阳和傍晚的太阳可不一样,春天的花和秋天的花也不一样。
就好像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样子。
你想想,如果你能把这些方法和角度都用上,那你描写出来的景物得有多美呀!就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读者眼前。
比如说描写一个小湖,咱可以这样写:“在阳光的照耀下,小湖波光粼粼,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
湖岸边,垂柳依依,仿佛是一群优雅的少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像是沉睡的巨龙。
景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景物描写方法的角度学习了本单元的景物描写方法,让我们在自己的作文中尝试着运用这些描写方法吧。
一、直接描写1。
抓特征写具体1。
先观察,再具体描绘。
描写前,同学们可以先观察校园里的景色,在脑海里将它们的特点形象地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描述。
如:春天,校园里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照耀下来,照在教室里,使教室更加明亮;阳光照在水池上,像是一面大镜子,反射出蓝天白云。
2。
用动作、语言描述。
抓住某个特点,让人想像到的内容,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表达出来,即为动作描写。
例如:看着小表弟那有趣的样子,我不禁笑了起来。
3。
利用场景气氛衬托。
春风拂面,柳条随风飘舞,树上的嫩芽都探出头来。
展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们班主任李老师非常爱笑,她就经常用笑声感染我们。
她高兴时总是笑着说:“瞧你们多精神啊!”于是,教室里响起一阵欢快的笑声。
对比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景物特点更加突出。
如:金黄的向日葵像一个个巨大的金盘,闪着耀眼的光芒。
远处的山头,仿佛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
二、间接描写4。
时间的变化与推移。
让人感受时间的流逝。
季节的变化。
例如:秋天,北雁南飞,大雁排着“人”字队伍从我们头顶飞过。
鸟儿归林,给静谧的校园带来无限生机。
湖边的水草变绿了,碧波荡漾,远远望去,就像一块大玉。
一年四季,都能欣赏到各种美丽的景色。
一年四季的变化,使校园的景色千变万化。
三、对比衬托5。
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之间的衬托。
例如:从高空往下俯视,校园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令人赞叹不已。
远处的操场好像一块平坦的绿色大理石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反射出蓝天、白云、红旗的颜色。
同学们穿着整齐的校服,站在那里像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
每当下课铃一响,同学们像一群小鸟飞向操场,顿时,操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四、托物言志6。
诗人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例如:喜欢茉莉花,因为它的纯洁和芬芳。
喜欢桂花,因为它给人一种温暖和亲切的感觉。
作文景物描写六种技巧

作文景物描写六种技巧作文景物描写六种技巧(一)背景式景物描写背景式景物描写,就是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来展示文章的写作背景。
这种方法多用于记叙文。
用这种方法描写景物,意在为文中的人和事设置背景。
它的位置一般在文章的开头,为后面的写人叙事提供便利,如舞台演戏一般,先设置好背景,然后人物登场表演。
请看鲁迅的《故乡》一文的开头: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2000余里,别了20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这段文字,是我渐近故乡时看到的故乡景物,是通过我的观察来描写的,时令是深冬,天气阴晦,有冷风吹着,天是苍黄的,村子是萧索荒凉的,总的感觉是没有一些活气。
我在这样的背景下回到故乡,悲凉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了。
这段景物描写,描绘了我的故乡萧条凉落的面貌,实际上,它是辛亥革命后10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的缩影。
文中所写的人物,所述的故事,都离不开这特设的背景,都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
可见,这段景物描写,不仅给文中的人和事提供了背景内容,而且也奠定了这篇小说的悲凉基调。
运用这种方法写景,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根据文中所写的人和事选择景物描写的对象,以适应内容和情节展示的需要,也就是说,二者要密切配合,和谐一致。
如《故乡》的背景描写,与文中所写的人和事,与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感情色彩完全吻合。
如果选择春天回故乡,鸟语花香,阳光灿烂,这样的景物显然与文中的人和事不相吻合,甚至相悖,作为这篇文章的背景就不合适了。
二是要安排好写景的详略,根据文章主题和情节的需要,来考虑哪种景物要写,哪种景物不要写,哪种景物要详写,哪种景物略写,要做到恰如其分。
如《故乡》的开头所写的景物有节令、天气、风、乌篷船、村子等,这些都是展示凄凉背景的典型材料,如果加进一两句鸡犬相闻或孩童嬉戏就与文章的背景不协调了。
写景 手法

写景手法
写景手法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写景方法:
1. 多角度描摹:对景物进行多角度的描写,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景物的各个方面。
2. 细节描写:通过对景物中的细节进行描写,突出景物的特点,增强景物的真实感和生动感。
3. 比喻和拟人: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景物人格化或者与其它事物进行比较,使其形象更加鲜明。
4. 变换视角:通过变换视角来描写景物,使景物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增强读者的感官体验。
5. 情景交融: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使景物描写更加富有情感色彩,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6. 引用前人诗句:适当引用前人有关景物的诗句,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和诗意。
7. 衬托和对比:通过衬托和对比的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或者强调某种情感。
在写景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同时要注意情景交融,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写景的写作方法通用五篇

写景的写作方法通用五篇写景的写作方法 11、分类描写法分类描写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等,或不同方面,如形状、颜色、声音等的顺序来写的。
因此描写时,不一定要交代观察点,也不一定要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进行描写。
采用分类描写法要把握景物的总特征和各类景物特征的关系。
描写各类景物时,都要围绕景物的总特征。
采用分类描写法,还要注意准确地分门别类,避免重复交叉。
2、围绕中心法我们描写景物时,不可能把看到的全部写下来,而且也不必要全写。
围绕中心法就是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景物进行描写。
采用围绕中心描写景物,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中心。
有了中心,写景就有了主心骨。
中心的确定来自对景物的细致观察。
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这就是文章中心。
中心确定以后,就要对观察到的景物进行筛选。
能表现中心的就要进行细致的描绘。
能衬托中心的也要进行必要的描写。
与中心无关的,就略去不写。
3、移步换景法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
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
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
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
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4、定景换点法同一景物,从不同的位置去看,所呈现的面貌是完全不同的。
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就是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景物的差异写出来。
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
其次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或由远及*,或由*及远,或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
此外描写景物时,注意从不同的侧面去反映,使读者对景物有整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