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分类》PPT课件
合集下载
微生物优秀ppt课件

微生物优秀ppt课件
目录
• 微生物概述 •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控 • 微生物的生态与环境 • 微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01 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难以看见或看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 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 和藻类等。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应用实例
在医学领域,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类和 鉴定,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环境科学中,通过对环境中微生物 的监测和分类鉴定,可以评估环境的 污染程度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在食品工业中,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 行分类和鉴定,可以保障食品安全和 质量。
在生物技术领域,利用微生物的分类 和鉴定技术,可以筛选具有特定功能 的微生物资源,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提 供支持。
研究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生物学在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微生物学已广泛应用 于各个领域,如生物医药、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同时,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微生物 学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02 微生物的形态与 结构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01
微生物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参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态平衡等 。此外,微生物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环保、农业等领域,为人类生活带 来诸多便利和益处。
微生物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研究历史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科学。自17世纪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微生物以来,微生物学经历了漫长 而曲折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 在某些病毒中作为遗传物质。
目录
• 微生物概述 •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控 • 微生物的生态与环境 • 微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01 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难以看见或看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 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 和藻类等。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应用实例
在医学领域,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类和 鉴定,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环境科学中,通过对环境中微生物 的监测和分类鉴定,可以评估环境的 污染程度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在食品工业中,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 行分类和鉴定,可以保障食品安全和 质量。
在生物技术领域,利用微生物的分类 和鉴定技术,可以筛选具有特定功能 的微生物资源,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提 供支持。
研究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生物学在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微生物学已广泛应用 于各个领域,如生物医药、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同时,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微生物 学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02 微生物的形态与 结构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01
微生物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参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态平衡等 。此外,微生物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环保、农业等领域,为人类生活带 来诸多便利和益处。
微生物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研究历史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科学。自17世纪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微生物以来,微生物学经历了漫长 而曲折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 在某些病毒中作为遗传物质。
自然环境中微生物PPT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在环保上的应用
生物修复
利用微生物降解和转化污染物,降低污染物的毒 性。
污水处理
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降低污染物含量,实现污 水资源化利用。
有机废弃物处理
利用微生物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肥料、沼气等资 源,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06
微生物的危害与防治
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传播疾病
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是导致人类和动物疾病的常见原因,如 霍乱弧菌、流感病毒等。
空气中的微生物
空气细菌
空气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它们 主要来自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
也有人为污染源。
空气真菌
空气真菌包括霉菌、酵母菌等, 它们在空气中飘浮,有时会引发
人类和动物的呼吸系统疾病。
病毒
病毒是一种极其微小的微生物, 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可引起人类
和动物的多种疾病。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高温环境中的微生物
分解方式
微生物通过分泌酶将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如氨基酸、单糖和脂肪酸等, 再进一步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
03
生态意义
分解有机物是自然环境中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
转化物质
1 2 3
转化物质
微生物能够将一些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如将 氨气转化为硝酸盐、将硫化物转化为硫酸盐等。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其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 特征,微生物可被分为细菌、真 菌、藻类、原生动物和病毒等不 同类型。
微生物的特点与功能
体积微小
繁殖快
微生物的体积非常微小, 通常在微米级别,因此
肉眼难以观察。
微生物具有极快的繁殖 速度,可以在短时间内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2024鲜版

2024/3/27
11
03
细菌学
2024/3/27
12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的细胞壁与细胞膜
组成成分、功能特点
2024/3/27
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细菌的细胞质与核质
遗传物质、核糖体
13
细菌的生理与代谢
01
细菌的生长繁殖
生长曲线、繁殖方式
2024/3/27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放 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 螺旋体等八大类。
4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按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 菌三类。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 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形态的生物,其形态 多样,有球形、杆形、砖形、弹状、丝 状等。病毒的结构包括核酸和蛋白质外 壳两部分。
定义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与人体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致病机理、 免疫机制、诊断与防治的科学。
2024/3/27
任务
揭示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其与宿主相互作 用规律,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9
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2024/3/27
研究对象
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 生物及其与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15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正常菌群与微生态平衡
菌群种类、数量、分布及作用
条件致病菌与机会性感染
感染条件、致病机制及预防措施
病原菌与感染性疾病
病原菌种类、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举例
细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微生物分类概况(共19张PPT)

微生物分类概况(共19张PPT)微生物是指生物体从体积、形态、代谢、遗传等方面都很小的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并对人类生活和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微生物十分丰富和多样化,对它们进行分类和归纳已成为研究微生物学的基础。
一、细菌细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形态通常为单细胞球形、杆状或螺旋形。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体积较小。
它们具有多样的代谢方式,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对人类而言,细菌既可以带来益处,如参与乳酸发酵制作酸奶和奶酪等,也可能造成伤害,如导致感染和疾病。
二、病毒病毒是一类依赖于寄生的微生物,其结构简单,由外壳和核酸构成。
病毒无法自主复制和生长,必须寄生在寄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物活动。
病毒是导致人类和动物疾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感冒、流感、艾滋病、乙肝等。
三、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的微生物,形态多样,其中很多种类形成菌丝体。
真菌主要通过分解和吸收有机物来生长繁殖,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同时,一些真菌也会引起人类疾病,如霉菌和念珠菌等。
四、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包括原生质虫、滑虫、毒理性质虫等多个类别。
它们可以通过吞噬和溶解其他微生物或有机碎屑来获得营养。
但是,一些原生动物也会引起人类疾病,如钩虫、疟原虫和阿米巴原虫等。
五、蓝藻蓝藻是一类原核生物,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之一。
它们通常分布在水体中,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能量,并释放氧气。
蓝藻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蓝藻会在水体中繁殖过度,形成水华,对水体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微生物种类繁多,每种微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作用。
对微生物进行分类和了解,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和控制微生物的作用。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病毒缺乏独立的代谢和能量系统 ,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系统、 原料和能量进行复制。
形态多样 结构简单 寄生生活
严格细胞内寄生
病毒粒子形态各异,有球形、杆 状、砖形、蝌蚪形等。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复 制和增殖。
病毒的复制与变异
复制周期
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合 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
变异机制
病毒的变异机制包括错误复制、 基因重组和基因重配等。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麻疹、流感等 。
微生物与药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
许多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都来源于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多种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等。
微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影响药 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06
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Chapter
实验诊断方法与技术
细菌学诊断方法
包括细菌培养、生化反应、血 清学试验等,用于鉴定细菌种
类和检测细菌感染。
病毒学诊断方法
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等,用于鉴定 病毒种类和检测病毒感染。
免疫学诊断方法
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免疫荧光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用于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或 抗体。
03
人类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和消灭有害微生物来维护自身健康,
如疫苗接种、消毒灭菌等。
02
细菌学
Chapter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形态多样 结构简单 寄生生活
严格细胞内寄生
病毒粒子形态各异,有球形、杆 状、砖形、蝌蚪形等。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复 制和增殖。
病毒的复制与变异
复制周期
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合 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
变异机制
病毒的变异机制包括错误复制、 基因重组和基因重配等。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麻疹、流感等 。
微生物与药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
许多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都来源于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多种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等。
微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影响药 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06
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Chapter
实验诊断方法与技术
细菌学诊断方法
包括细菌培养、生化反应、血 清学试验等,用于鉴定细菌种
类和检测细菌感染。
病毒学诊断方法
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等,用于鉴定 病毒种类和检测病毒感染。
免疫学诊断方法
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免疫荧光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用于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或 抗体。
03
人类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和消灭有害微生物来维护自身健康,
如疫苗接种、消毒灭菌等。
02
细菌学
Chapter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微生物基本知识》ppt课件

自然界中各类环境适应性分析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功能
包括氮循环、有机物分解等。
水体中的微生物生态
如淡水、海水中的微生物种类及其作用。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探讨高温、低温、高盐、低氧等极端条件下微生物的生存机制。
人体内外环境中共生关系探讨
01
人体正常菌群分布及其生理功能
如肠道菌群对消化、免疫的贡献。
02
在不同环境下,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在缺氧条件下,一些微生物会进行厌氧呼吸,产 生乳酸或酒精等代谢产物;在高温条件下,一些微生物会产生耐热性酶和蛋白质,以适应高温环境。
04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遗传物质基础:DNA和RNA
1 2
DNA作为遗传物质 大多数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它们携带 着微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全部遗传信息。
转录过程
在转录过程中,DNA的遗传信息 被转录成mRNA,为后续的蛋白质 合成提供模板。
翻译过程
在翻译过程中,mRNA上的遗传信 息被翻译成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是 微生物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因突变类型及影响因素
基因突变类型
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 缺失突变和倒位突变等,这些突 变都可能导致微生物的遗传特性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与细菌相比,真菌的 细胞结构更为复杂,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真菌的繁殖方式
通过孢子进行繁殖,如芽殖、裂殖等。
病毒形态与结构
01
02
03
病毒的基本形态
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 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 复制方式增殖。
病毒的结构
包括核酸(DNA或RNA) 和蛋白质外壳。部分病毒 还有包膜结构。
微生物技术及应用PPT课件-2024鲜版

生长曲线的调控与优化 讲解如何通过改变培养条件或使用特定的生长因子等手段, 调控和优化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以满足实验或生产需求。
10
03
微生物代谢与发酵技术
2024/3/28
11
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与调控
糖代谢途径
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 环等,产生ATP和还原
力。
2024/3/28
氮代谢途径
包括氨基酸、核苷酸和 蛋白质的代谢,合成细
2024/3/28
33
微生物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生产抗生素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用于治疗 各种细菌感染。
生产疫苗
利用微生物培养技术生产疫苗,如麻疹疫苗、流感疫苗等,用于预 防传染病。
生产酶制剂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酶制剂,如淀粉酶、蛋白酶等,用于促进药 物合成和分解。
2024/3/28
研究微生物生长、底物消耗和 产物生成的动力学关系。
发酵设备与技术
包括发酵罐设计、传质与传热、 在线监测与控制等。
2024/3/28
13
发酵产品的分离与纯化
预处理
去除发酵液中的菌体、杂质等, 提高后续分离纯化效率。
2024/3/28
分离方法
包括萃取、吸附、膜分离等,根 据目标产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 离方法。
医学领域
利用微生物技术生产疫苗和诊断试剂, 预防和治疗各种传染病和慢性病。此 外,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技术在医 学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2024/3/28
农业领域
利用微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等技术,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化学肥 料和农药的使用。
环境领域
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和废气等环境污 染物,以及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等工 作。
10
03
微生物代谢与发酵技术
2024/3/28
11
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与调控
糖代谢途径
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 环等,产生ATP和还原
力。
2024/3/28
氮代谢途径
包括氨基酸、核苷酸和 蛋白质的代谢,合成细
2024/3/28
33
微生物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生产抗生素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用于治疗 各种细菌感染。
生产疫苗
利用微生物培养技术生产疫苗,如麻疹疫苗、流感疫苗等,用于预 防传染病。
生产酶制剂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酶制剂,如淀粉酶、蛋白酶等,用于促进药 物合成和分解。
2024/3/28
研究微生物生长、底物消耗和 产物生成的动力学关系。
发酵设备与技术
包括发酵罐设计、传质与传热、 在线监测与控制等。
2024/3/28
13
发酵产品的分离与纯化
预处理
去除发酵液中的菌体、杂质等, 提高后续分离纯化效率。
2024/3/28
分离方法
包括萃取、吸附、膜分离等,根 据目标产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 离方法。
医学领域
利用微生物技术生产疫苗和诊断试剂, 预防和治疗各种传染病和慢性病。此 外,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技术在医 学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2024/3/28
农业领域
利用微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等技术,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化学肥 料和农药的使用。
环境领域
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和废气等环境污 染物,以及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等工 作。
微生物学最完整经典ppt课件

疫苗研制原理
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品。 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预防相应疾病的发生。
疫苗类型与特点
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不同类型的疫苗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如灭活疫苗安全性较高,但免疫效果相对较弱;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微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新型疫苗的研发与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成为微 生物防治领域的重要趋势。如基于mRNA技术的疫苗、重 组蛋白疫苗等,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2 03
微生物组学在防治中的应用
微生物组学是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其在微 生物防治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解析微生物群落 的组成和功能,可以为微生物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 思路和方法。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包括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 期。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温度、pH、氧气、渗透压等。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与特点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
01
包括发酵、呼吸和光合磷酸化等。
微生物的代谢特点
02
代谢旺盛、代谢途径多样、代谢产物独特等。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
03
抗生素、维生素、酶等。
微生物的能量转换与物质运
真菌的基本形态
菌丝、孢子等。
真菌的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真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真菌的特殊结构
菌丝体、子实体等。
其他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原生动物的形态与结构
藻类的形态与结构
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 核。
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品。 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预防相应疾病的发生。
疫苗类型与特点
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不同类型的疫苗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如灭活疫苗安全性较高,但免疫效果相对较弱;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微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新型疫苗的研发与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成为微 生物防治领域的重要趋势。如基于mRNA技术的疫苗、重 组蛋白疫苗等,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2 03
微生物组学在防治中的应用
微生物组学是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其在微 生物防治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解析微生物群落 的组成和功能,可以为微生物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 思路和方法。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包括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 期。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温度、pH、氧气、渗透压等。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与特点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
01
包括发酵、呼吸和光合磷酸化等。
微生物的代谢特点
02
代谢旺盛、代谢途径多样、代谢产物独特等。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
03
抗生素、维生素、酶等。
微生物的能量转换与物质运
真菌的基本形态
菌丝、孢子等。
真菌的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真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真菌的特殊结构
菌丝体、子实体等。
其他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原生动物的形态与结构
藻类的形态与结构
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 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二.种的定义
种又称物种,是微生物分类学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但是至今, 关于种的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争论较大。
一般认为:微生物的种是一个基本的分类单位,是一群表型特 征高度相似、亲源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的其他种有着明显差异 的菌株的总称。
在微生物中,一个种只能用该种内的一个典型菌株作它的具体
(根据现有系统确定未知微生物分类归属的过程)
编辑ppt
3
主要以细菌为例介绍微生物分类、命名和鉴定的有关知识
编辑ppt
4
第一节 分类单元
一.微生物分类单元及等级
界 门 纲
目
编辑ppt
科
属 种
5
根据Carl Woese的理论, 现在还在界之上使用
域(domain)
编辑ppt
(把全部生物先分为 古生菌域、细菌域和 真核生物域,域下面 再分界。)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分类鉴定
教学内容 1.了解分类的单元 2.掌握微生物的命名方法 3.了解微生物的分类系统 4.了解微生物的鉴定
分类学涉及三个相互依存又有区别的组成部分:
分类、
命名、 鉴定
分类(classification):根据一定的原则(表型特征相似 性或系统发育相关性)对微生物进行分群归类,根据相似 性或相关性水平排列成系统,并对各个分类群的特征进 行描述,以便查考和对未被分类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Escherichia coli K12
编辑ppt
11
第二节 微生物的命名方法
微生物名称分为两类:
1)区域性的俗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使用的普通名称,如结 核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红色面包霉(粗糙脉孢霉);具有大众 化和简明等优点,但不便于国际间的交流。
2)学名;是某一菌种的科学名称,是按“国际命名法规”命 名并受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通用正式名称。
编辑ppt
10
菌株是微生物分类和研究工作中最基础的操作实体。由于同种 或同一亚种的不同菌株之间,某些生物学特性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如一些生化性状、代谢产物的产量性状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除 了注意菌株的种名外,还要注意菌株的名称。
菌株的名称可随意确定,一般都放在学名(即只有属名和种的 加词者)的后面,可随意用字母加编号表示,如:
编辑ppt
13
通式:学名=属名+种的加词+(首次定名人)+现在定名人+定名年份
例:(1)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Ehrenberg) Cohn 1872 例如:(2)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Migula) Castellani et Chalmers 1919 例:(3)金黄色葡萄球菌
当某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少数明显而稳定的变异特征或遗 传性状又不足以区分为新种时,可将这些菌株细分为两个或更多的 小的分类单元--亚种。
亚种是微生物分类中具有正式分类地位的最低等级。 亚种是在种的加词后写上“subsp.”,再写上具体的亚种的加 词。
蜡状芽孢杆菌亚种:Bacill编u辑spptcereus subsp.mycoides 8
3.中国科学院王大耜的细菌分类系统(1981)
4.美国的伯杰氏细菌分类系统
伯杰氏细菌分类系统第一版1923年出版,至今已修订出版了11 个版本,1984-89年出版的4卷本“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简称 系统手册)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实用版本。
Staphylococcus aureus Rosenbach 1884
பைடு நூலகம்
编辑ppt
14
二.三名法
当某种微生物是一个亚种或变种时,学名应按三名法拼写:
通式:学名=属名+种名加词+符号subsp或var+亚种或变种的加词
符号subsp或var排正体,可省;亚种或变种的加词排斜体,不可省。
例:(1)苏云金芽孢杆菌蜡螟变种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galleria
(根据现有数据建立系统的过程)
编辑ppt
2
命名(nomenclature):根据命名法规,给每一个分类群 一个专有的名称;
(分类系统建立过程中的步骤之一)
鉴定(identification或determination):借助于现有 的微生物分类系统,通过特征测定,确定未知的、或新 发现的、或未明确分类地位的微生物所应归属分类群的 过程。
代表,故此典型菌株成了该种的模式种,如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 NRRL-Q176。
编辑ppt
7
三.种以下的分类单元
为了使用方便,在种以下人们又提出了许多分类单元,这些分 类单元不是正式的分类单位,因此,也没有得到国际公认。
1.亚种(Subspecies,subsp.,ssp.)
(2)酿酒酵母椭圆变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var) ellipsoideus
编辑ppt
15
第三节 微生物的分类系统
一.原核生物的分类系统 二.菌物分类系统
编辑ppt
16
一.原核生物的分类系统
1.前苏联克拉西尼科夫的“细菌与放线菌的鉴定”(1949)
2.法国普雷沃的“细菌分类学”(1961)
1)培养物(culture):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 物。
如微生物的斜面培养物、摇瓶培养物等。
2)菌株(strain):菌株是指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 的纯种群体及其后代。
从自然界中分离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 生物的一个菌株;用实验方法(如通过诱变) 所获得的某一菌株的变 异型,也可以称为一个新的菌株,以便与原来的菌株相区别。
物种的学名是用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组成。要求印刷为斜体, 或书写时在学名下划线。学名的表示方法有双名法和三名法两种。
编辑ppt
12
一.双名法
双名法是指一个种的学名由属名和种的加词两部分组成。
属名的词首须大写,种名加词的字首须小写。
出现在分类学文献中的学名,在两部分之后还应加写3项内容 (均排正体字),即首次定名人(用括号括住)、现名定名人和现 名的定名年份。如在一般书刊中出现时可省后3项。
2.变种(Variety,var.)
变种是亚种的同义词,因易引起混乱,故《国际细菌命名法规》 (1975)已规定它在命名法中没有地位,且不主张使用。
3.型(Form)
是亚种以下的分类单位,仅作若干变异型的后辍。
常见的有生物变异型、形态变异型、血清变异型、致病变异型、 噬菌体变异型等。
编辑ppt
9
4.常用的细菌分类学术语:
二.种的定义
种又称物种,是微生物分类学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但是至今, 关于种的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争论较大。
一般认为:微生物的种是一个基本的分类单位,是一群表型特 征高度相似、亲源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的其他种有着明显差异 的菌株的总称。
在微生物中,一个种只能用该种内的一个典型菌株作它的具体
(根据现有系统确定未知微生物分类归属的过程)
编辑ppt
3
主要以细菌为例介绍微生物分类、命名和鉴定的有关知识
编辑ppt
4
第一节 分类单元
一.微生物分类单元及等级
界 门 纲
目
编辑ppt
科
属 种
5
根据Carl Woese的理论, 现在还在界之上使用
域(domain)
编辑ppt
(把全部生物先分为 古生菌域、细菌域和 真核生物域,域下面 再分界。)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分类鉴定
教学内容 1.了解分类的单元 2.掌握微生物的命名方法 3.了解微生物的分类系统 4.了解微生物的鉴定
分类学涉及三个相互依存又有区别的组成部分:
分类、
命名、 鉴定
分类(classification):根据一定的原则(表型特征相似 性或系统发育相关性)对微生物进行分群归类,根据相似 性或相关性水平排列成系统,并对各个分类群的特征进 行描述,以便查考和对未被分类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Escherichia coli K12
编辑ppt
11
第二节 微生物的命名方法
微生物名称分为两类:
1)区域性的俗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使用的普通名称,如结 核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红色面包霉(粗糙脉孢霉);具有大众 化和简明等优点,但不便于国际间的交流。
2)学名;是某一菌种的科学名称,是按“国际命名法规”命 名并受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通用正式名称。
编辑ppt
10
菌株是微生物分类和研究工作中最基础的操作实体。由于同种 或同一亚种的不同菌株之间,某些生物学特性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如一些生化性状、代谢产物的产量性状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除 了注意菌株的种名外,还要注意菌株的名称。
菌株的名称可随意确定,一般都放在学名(即只有属名和种的 加词者)的后面,可随意用字母加编号表示,如:
编辑ppt
13
通式:学名=属名+种的加词+(首次定名人)+现在定名人+定名年份
例:(1)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Ehrenberg) Cohn 1872 例如:(2)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Migula) Castellani et Chalmers 1919 例:(3)金黄色葡萄球菌
当某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少数明显而稳定的变异特征或遗 传性状又不足以区分为新种时,可将这些菌株细分为两个或更多的 小的分类单元--亚种。
亚种是微生物分类中具有正式分类地位的最低等级。 亚种是在种的加词后写上“subsp.”,再写上具体的亚种的加 词。
蜡状芽孢杆菌亚种:Bacill编u辑spptcereus subsp.mycoides 8
3.中国科学院王大耜的细菌分类系统(1981)
4.美国的伯杰氏细菌分类系统
伯杰氏细菌分类系统第一版1923年出版,至今已修订出版了11 个版本,1984-89年出版的4卷本“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简称 系统手册)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实用版本。
Staphylococcus aureus Rosenbach 1884
பைடு நூலகம்
编辑ppt
14
二.三名法
当某种微生物是一个亚种或变种时,学名应按三名法拼写:
通式:学名=属名+种名加词+符号subsp或var+亚种或变种的加词
符号subsp或var排正体,可省;亚种或变种的加词排斜体,不可省。
例:(1)苏云金芽孢杆菌蜡螟变种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galleria
(根据现有数据建立系统的过程)
编辑ppt
2
命名(nomenclature):根据命名法规,给每一个分类群 一个专有的名称;
(分类系统建立过程中的步骤之一)
鉴定(identification或determination):借助于现有 的微生物分类系统,通过特征测定,确定未知的、或新 发现的、或未明确分类地位的微生物所应归属分类群的 过程。
代表,故此典型菌株成了该种的模式种,如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 NRRL-Q176。
编辑ppt
7
三.种以下的分类单元
为了使用方便,在种以下人们又提出了许多分类单元,这些分 类单元不是正式的分类单位,因此,也没有得到国际公认。
1.亚种(Subspecies,subsp.,ssp.)
(2)酿酒酵母椭圆变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var) ellipsoideus
编辑ppt
15
第三节 微生物的分类系统
一.原核生物的分类系统 二.菌物分类系统
编辑ppt
16
一.原核生物的分类系统
1.前苏联克拉西尼科夫的“细菌与放线菌的鉴定”(1949)
2.法国普雷沃的“细菌分类学”(1961)
1)培养物(culture):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 物。
如微生物的斜面培养物、摇瓶培养物等。
2)菌株(strain):菌株是指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 的纯种群体及其后代。
从自然界中分离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 生物的一个菌株;用实验方法(如通过诱变) 所获得的某一菌株的变 异型,也可以称为一个新的菌株,以便与原来的菌株相区别。
物种的学名是用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组成。要求印刷为斜体, 或书写时在学名下划线。学名的表示方法有双名法和三名法两种。
编辑ppt
12
一.双名法
双名法是指一个种的学名由属名和种的加词两部分组成。
属名的词首须大写,种名加词的字首须小写。
出现在分类学文献中的学名,在两部分之后还应加写3项内容 (均排正体字),即首次定名人(用括号括住)、现名定名人和现 名的定名年份。如在一般书刊中出现时可省后3项。
2.变种(Variety,var.)
变种是亚种的同义词,因易引起混乱,故《国际细菌命名法规》 (1975)已规定它在命名法中没有地位,且不主张使用。
3.型(Form)
是亚种以下的分类单位,仅作若干变异型的后辍。
常见的有生物变异型、形态变异型、血清变异型、致病变异型、 噬菌体变异型等。
编辑ppt
9
4.常用的细菌分类学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