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生物学第二轮专题复习资料 专题四 开放题解题技法 - 3
2012版中考二轮复习生物精品课件人教版(含2011中考真题)专题二

2012 版中考二轮复习生物精品课件人教版(含2011
中考真题)专题二
2012 版中考二轮复习生物课件人教版
(含2011 中考真题)
专题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人教版目录第6 课时种子的结构与种子的萌发
第7 课时植株的生长与生活
第8 课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9 课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专题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专题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人教版
第二单元│单元知识框架
·人教版
第二单元│单元复习指导
·人教版
第6 课时│生物与环境
·人教版
第6 课时种子的结构与种子的萌发
第6 课时│考点整合
·人教版
考点1种子的结构④两④⑪一⑩
第6 课时│考点整合
·人教版。
2012年生物和地理中考第二轮复习提纲 定稿

2012年生物中考第二轮复习提纲2012.5友情提醒:本提纲为2012年中考确定的最终考点,共40个考点(1-16为七年级部分,17-40为八年级部分),要求逐条背诵,全部掌握!(本考点以外的知识点可不看)其中简答题的出题点为:(7个考点中考5个,第一和第二个为七年级部分,必考!)①第7考点(有关植物呼吸作用的原理和实验);②第10、11考点综合(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主要消化腺的作用,淀粉的消化,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③第6、17、18、19考点综合(无性生殖、植物的有性生殖、昆虫的生殖与发育);④第20、21、22、23、24考点综合(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⑤第26、27、28、29考点综合(传染病、免疫、有关“健康”的相关知识)⑥第31、32、33、34考点综合(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分类知识)⑦第39、40考点综合(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1.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的相关操作。
A、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上下左右都颠倒)。
移动玻片时,玻片移动的方向与视野中的物像移动方向相反。
如:①要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移动装片的方向是左上方②物像是p,实际物体是 d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2.以洋葱外表皮及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标本制作为例说出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目⑤如以无色洋葱为材料,观察前应染色:染色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
染色后用干净的吸水纸将临时玻片标本擦拭干净。
(2①在擦拭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②凉开水漱口后,用牙签稍钝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一下)中涂抹一下;④盖上盖玻片;(操作同上)⑤用碘液进行染色。
3.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基本原则。
要求理解、应用,能根据情境回答问题。
要求:多读题目中的图表,学会从图表中找到答案。
(探究一般结合其它知识点考简答题)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基本步骤:(根据探究要求合理)提出问题(为一般疑问句);作出假设(可能的猜想);实验(包括设计实验和做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012年中考生物复习资料(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012版中考二轮复习生物精品课件人教版(含2011中考真题)专题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57ppt)

[思维警示] 茎不是由胚轴发育而成的,而是由胚芽发育 而成的。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育网
·人教版
第6课时 │ 归类示例
归类示例
►类型一 考查种子的结构与功能 例1 [2011·莆田] 图6-1是菜豆种子的结构示意 图,请据图回答:
图6-1 种皮 。 (1)位于种子的最外面,起保护作用的是[ ③ ]________ 胚芽 (2)将来能发育成茎和叶的结构是[ ④ ]________ 。
√ × √
√ √ √
√ √ ×
·人教版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育网
第6课时 │ 考点整合
实施计 划
定期观察,认真记录种子萌发情况 适宜的温度 、一定的________ 水分 种子的萌发需要____________ 空气 和充足的________ 计算全班各组数据的平均值其目的是为了减小 实验误差 ________
菜豆种子
玉米种子
子叶[ ⑪] 一 片, ______ 有胚乳, 营养物质 贮存在 [ ⑩]。
胚根
子叶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育网
·人教版
第6课时 │ 考点整合
[思维警示] (1)玉米“种子”严格地讲应该是果实。因为玉米的种 皮与果皮紧密贴在一起,不易分开,习惯上我们把玉米果 实称为种子。 (2)胚是幼小的植物体,所以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胚 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注意胚乳不是胚的结构。 [辨析] 根据种子中子叶的数目,可将植物分为单子叶 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两片子叶,无胚 乳,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中,如菜豆种子、花生种子等。 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只有一片子叶,有胚乳,营养物质贮 存在胚乳中,如玉米种子、小麦种子等。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育网
2012年中考生物学第二轮专题复习资料 专题四 开放题解题技法 - 1

2012年中考生物学第二轮专题复习资料课件专题四开放题解题技法-11.试题特点(1)广泛性:情境材料取材广泛,一般超出教材的范围;(2)实效性:情境材料与人类社会或自然环境联系紧密;(3)时效性:情境材料联系当前热点问题。
2.解题指导(1)关注社会问题,做到学以致用;(2)认真阅读材料,弄清待解问题;(3)正确确定立场,联系所学知识。
(2010·海南中考)随着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低碳”成为全世界最热门的词汇之一。
2010年4月22日第41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低碳经济绿色发展”。
我省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现在又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突出优势,将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示范区的建设。
请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海南岛气候条件特殊,“四时常花,长夏无冬”。
年平均气温在24 ℃左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 600毫米左右;年太阳总辐射量约110~14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为1 750~2 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
资料二:据2003年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全省野生维管束植物有4 600种,占全国的15%,其中海南特有种600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有6种,国家二、三级保护的有42种;陆栖脊椎动物有566种,其中两栖类有37种,占全国的18.8%;爬行类104种,占全国的33%;鸟类349种,占全国的30.7%;兽类76种,占全国的18.6%,其中21种为海南特有种;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02种,省级保护动物32种。
资料三:我省森林总面积17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4.5%,素有“天然氧吧”之称。
热带森林主要分布于五指山、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黎母山等林区。
我省将继续加强林业建设,增加碳汇能力。
将二氧化碳储存于生物碳库是建设海南低碳经济示范区的积极有效途径。
通过实施热带雨林等天然林、沿海防护林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进一步增强海南林区作为碳库吸收温室气体的能力。
2012年中考生物学第二轮专题复习资料 专题四 开放题解题技法 - 2

2012年中考生物学第二轮专题复习资料课件专题四开放题解题技法(2010·锦州中考)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它的羊绒比金子还贵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近年来,藏羚羊已濒临灭绝,然而偷猎者的枪声仍然不时作响。
(1)这段话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2)为了保护藏羚羊,有人提出组织力量消灭藏羚羊的天敌,这种做法可不可取?(3)有人建议把藏羚羊引到动物园圈养起来,这样做将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4)请你提出两点关于保护藏羚羊的建议。
【解析】本题属于情境开放型试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及保护。
(1)由题干叙述“然而偷猎者的枪声仍然不时作响”可知,人为地偷猎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环境污染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因素。
(2)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为了保护藏羚羊而消灭藏羚羊的天敌,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丧失。
(3)把藏羚羊引到动物园圈养起来,将会导致藏羚羊的退化,使其在野生状态下的生存能力下降。
(4)保护藏羚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打击击偷猎者,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其栖息地等。
答案:(1)人为地偷猎。
(2)不可取,消灭藏羚羊的天敌,将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答出“不可取”即可)(3)将会导致藏羚羊的退化,使其在野生状态下的生活能力下降。
(答出“退化”即可)(4)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藏羚羊及其栖息环境。
②健全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偷猎者。
1.试题特点(1)解题思维方向不惟一,考查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2)具体解题方案不惟一,不同角度有不同解题方法。
2.解题指导(1)平时要加强辐射性思维训练,锻炼发散性思维;(2)认真阅读试题的要求和问题,确立解题的角度;(3)多角度联系生物学基本原理,明确答题的思路。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所致的人畜急性传染病。
2010年4月,某地发生了狗伤人事件,疾病控制中心的医生为伤者注射了狂犬病疫苗。
2012年中考生物学第二轮专题复习资料 专题四 开放题解题技法 - 4

2012年中考生物学第二轮专题复习资料课件专题四开
放题解题技法-4
(2011·三明模拟)在世博主题馆外壁有一面超大的“绿墙”,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绿化墙面。
这面墙是将可回收的废塑料再利用变成植物容器,构建的立体花卉墙。
总面积达5 000余平方米,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4吨。
与玻璃墙相比可降温5 ℃,使空气清新、湿润。
实现上海世博园区的“低碳排放”。
(1)“绿墙”能吸收二氧化碳是因为绿色植物能进行_____
________作用;其反应式是:
a表示_______;b表示_______ 。
(2)“绿墙”与玻璃墙相比可降温5 ℃,使空气湿润,是因为绿色植物能进行___________作用。
(3)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提倡“低碳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尽力减少能量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你能为“低碳生活”做些什么?写一条和大家分享: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借“低碳”理念的世博会,考查有关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碳-氧平衡的知识。
(1)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利用叶绿体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因此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有重要作用。
(2)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调节局部小气候,降低温度。
(3)此题属于答案开放类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答出与“低碳”吻合的举措即可。
答案:(1)光合叶绿体氧气(2)蒸腾
(3)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或少用一次性塑料袋、纸杯,或提倡乘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012年中考济南版生物学第二轮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三材料分析题题解

2012 年中考济南版生物学第二轮专题复习资料专题
三材料分析题题解
1.题型解读:信息提取类习题通过提供一定的材料,如一个图表、一段论述、一个现象、一组数据等,并在材料中往往隐藏一定的知识信息,考查思维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解题关键:由表及里,去粗取精。
3.解题方法
(1)浏览问题、确定考点:先通过了解问题,确定材料题的考查范围,在分析材料之前做到心中有数。
(2)审读材料、提取信息:根据问题的考查角度,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与解题有关的关键信息。
(3)知识链接、组织解答:结合材料信息和问题,准确地进行知识迁移,链接所学的知识原理,组织语言答题。
(2010·长沙学业考)近年来,福寿螺在一些地区迅速扩散蔓延,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请根据材料回答:
(1)福寿螺生活在淡水中,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
从分类上来分析,福寿螺属于________动物。
(2)福寿螺食性广泛,各种植物都能被其取食,尤其对水稻危害极大。
有的地方,农田插秧后不到几天,秧苗就被福寿螺吃个精光。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分析,福寿螺属于______________。
(3)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1981 年开始引入我
国各地饲养。
如今,福寿螺却使引入地区其他水生生物的生
存面临威胁。
福寿螺造成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原因属于( )A.外来物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中考生物学第二轮专题复习资料课件专题四开放题解题技法
(2010·益阳学业考)2010年4月14日我国玉树发生了7.1级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灾情发生后,全国人民奋力抗震救灾,全力支援灾区人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救灾时,首先应向灾区运送水、_____和药品三类急需物质。
(2)玉树地处海拔4 000米以上,很多救灾人员出现了强烈的高原反应。
这是因为该地区大气中____含量相对较低,导致人体细胞内呼吸作用减弱,______供应不足,出现四肢无力等严重不适症状。
(3)从废墟下被救出的伤员,通常被用毛巾遮盖住眼睛,其原因是防止
__________的强烈刺激,以免损伤眼睛。
(4)某人被救时上肢动脉正在出血,救援人员应立即在他上肢伤口处的
_____(填“近心”或“远心”)端用止血带止血。
(5)某人失血过多需进行输血救治。
经化验,他的红细胞表面含有A和B凝集原,而血清中不含凝集素。
很多人主动要求为他献血,其中最适合的血型是__________。
(6)4月17日,对千余名遇难者遗体举行集体火葬,此举能有效防止灾区____________发生。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人体的生理、急救知识、输血原理、传染病预防等知识,需要根据试题要求,联系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分析作答。
(1)食物和饮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2)救援人员在高原出现高原反应,是因为高原大气中氧含量低,救援人员不适应高原环境,体内供氧不足,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受到影响,导致能量供应不足;(3)伤员由于长时间在暗处,如果突然遇到强光,会对眼睛造成伤害;(4)因为动脉内的血流方向是由近心端流向远心端,所以动脉出血时,应该在伤口的近心端压迫止血;(5)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6)此举属于控制传染病发生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1)食物(2)氧气能量(3)光
(4)近心(5)AB型(6)传染病
1.试题特点
(1)条件多元化,试题综合考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2)问题多元化,可以多方位联系答题的理论依据;
(3)答案多元化,打破传统,没有惟一的标准答案。
2.解题指导
(1)针对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解题时要从试题本身出发,广泛联系与之相关的课内知识和课外信息。
(2)针对这类试题考查学生创新应用的能力,解题时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也不必照搬教科书的表述。
(3)针对这类试题考查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要求回答时科学、准确,言之有理或言之有据。
所以平时要加强表达能力的训练
(2010·保定中考)当今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
如果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超出了它的承载量和支付能力,就会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现请你根据人与自然资源部分“成员”的对话内容,并结合日常生活通过不同途径所获取的知识回答问题。
题例:A与B对话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答:合理开发土地资源,不要随便占用土地。
(1)C与D对话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与F对话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以上对话中反映出的关于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存在的错误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我国资源现状,针对上述对话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谈谈你对保护自然资源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剖析】本题属于典型的答案开放类试题,试题依托一段文字和一幅漫画,考查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解题时,需要分析漫画中各方对话的内容实质,联系所学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认真组织语言作答。
(1)C与D的对话主要针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可结合生物多样性的知识作答。
(2)E与F的对话主要针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发展问题,可联系可持续发展
的知识作答。
(3)该问题需要联系实际,针对对话中的焦点,综合作答。
(4)该问题考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的能力,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从物种多样性的保护、生态平衡的维护等方面作答。
答案:(1)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必须要保护生物多样性(2)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不能盲目开发
(3)盲目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如乱砍乱伐,乱捕滥杀等
(4)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其他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