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安全实训
针刺法实训报告心得体会

一、前言针刺法,作为中医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
在本次实训中,我有幸学习了针刺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技巧以及临床应用。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训,我对针刺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以下是我对针刺法实训的心得体会。
二、实训内容与过程1. 针刺法的基本原理实训伊始,我们学习了针刺法的基本原理。
针刺法是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施以针刺,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
针刺法可分为毫针刺法、灸法、拔罐法等多种形式,其中毫针刺法是最常用的一种。
2. 针刺操作技巧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针刺操作技巧。
首先,要熟悉人体穴位分布,掌握穴位定位方法。
其次,要学会选用合适的针具,掌握进针角度、深度、手法等。
此外,还要了解针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防止晕针、滞针、断针等。
3. 针刺临床应用实训期间,我们跟随导师学习了针刺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通过观摩和实际操作,我们了解了针刺法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作用。
例如,针对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疾病,针刺法具有显著的疗效。
4. 实训过程(1)理论学习:在实训初期,我们重点学习了针刺法的基本理论,包括经络学说、穴位学说、针灸治疗原则等。
(2)实践操作: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针刺操作实践。
从穴位定位、进针手法、针刺深度等方面,我们逐步掌握了针刺技巧。
(3)临床应用: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观摩了针刺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并亲自参与了部分病例的治疗。
三、实训心得体会1. 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训,我掌握了针刺操作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选择针具、定位穴位、掌握进针角度和深度,以及如何处理针刺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2. 深入理解了中医理论针刺法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训,我对中医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对经络学说、穴位学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3. 增强了临床应用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针刺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并参与了部分病例的治疗。
针刺实习报告

一、前言针刺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为了深入了解针刺治疗的理论与实践,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我选择了在中医医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针刺实习。
以下是我对此次实习的总结。
二、实习目的1. 学习针刺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
2. 了解针刺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为今后从事中医工作打下基础。
3. 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临床思维。
三、实习内容1. 针刺治疗的基本理论: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腧穴理论等,了解了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
2. 针刺操作技能: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掌握了针刺的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基本操作。
3. 针刺治疗的应用:参与了临床诊疗工作,学习了针对不同病症的针刺治疗方案。
4. 针刺并发症的处理:了解了针刺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学会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方面:对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腧穴理论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操作技能方面:掌握了针刺的基本操作,能够独立进行针刺治疗。
3. 临床经验方面:参与了临床诊疗工作,了解了针刺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
4. 团队协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与同事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实习体会1. 针刺治疗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掌握其精髓。
2. 在实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工作中。
3. 要不断学习、总结,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
4. 团队协作精神在临床工作中尤为重要,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
总之,通过这次针刺实习,我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针刺技术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针刺技术,作为中医学的核心技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掌握针刺技术,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我们参加了为期两周的针刺技术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理论学习、技能操作和临床实践,使学员掌握针刺技术的理论基础、操作规范和临床应用。
二、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1)针刺技术的起源与发展(2)经络学说及其在针刺技术中的应用(3)针刺手法与操作规范(4)针刺治疗常见病证的理论与实践2. 技能操作(1)穴位定位方法(2)针刺手法:提插、捻转、补泻等(3)针刺操作规范:进针、行针、出针等(4)针刺不良反应及处理3. 临床实践(1)患者评估与诊断(2)治疗方案制定(3)针刺操作(4)疗效观察与反馈三、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训的第一周,我们系统地学习了针刺技术的理论知识。
通过教师讲解、课堂讨论和课后自学,我们对针刺技术的起源、发展、经络学说、针刺手法和操作规范等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2. 技能操作在实训的第二周,我们重点进行了针刺技能操作的学习。
在教师的指导下,我们逐一学习了穴位定位方法、针刺手法和操作规范。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反复练习,逐步提高了操作技能。
3. 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环节,我们分组进行,分别对不同病证的患者进行评估、诊断和治疗。
在教师的指导下,我们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进行了针刺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注重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针刺手法和强度,确保治疗效果。
四、实训成果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针刺技术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掌握了经络学说、针刺手法和操作规范等基本知识。
2. 技能操作方面在实训过程中,我们熟练掌握了穴位定位方法、针刺手法和操作规范,提高了自己的针刺技能。
3. 临床实践方面通过临床实践,我们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提高了自己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力。
五、实训体会1. 针刺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相结合是提高针刺技术水平的关键。
针刺疗法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针刺疗法实习一、实习背景针刺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学习针刺疗法,提高自己的中医临床技能,我于某医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针刺疗法实习。
二、实习过程1. 理论学习实习期间,我首先对针刺疗法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学习,包括经络学说、腧穴理论、刺法、灸法等。
通过学习,我对针刺疗法的理论基础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 临床实践在实习过程中,我跟随导师参加了多个病例的诊疗。
以下为其中几个典型案例:(1)患者,男,45岁,因颈椎病就诊。
经诊断,患者颈椎间盘突出,伴有颈肩部疼痛。
导师采用针刺疗法进行治疗,选取了风池、大椎、肩井等穴位,患者疼痛明显减轻。
(2)患者,女,35岁,因失眠就诊。
经诊断,患者患有神经衰弱,伴有入睡困难、多梦等症状。
导师采用针刺疗法进行治疗,选取了百会、神门、三阴交等穴位,患者失眠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3)患者,男,60岁,因膝关节骨关节炎就诊。
经诊断,患者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
导师采用针刺疗法进行治疗,选取了膝眼、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位,患者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活动能力得到提高。
3. 总结与反思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针刺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我对实习过程中的几点总结与反思:(1)针刺疗法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点。
(2)针刺疗法的选取穴位、刺法、灸法等方面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治疗。
(3)针刺疗法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4)作为一名针灸实习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实习成果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我掌握了针刺疗法的基本理论、操作技能和临床应用。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能够独立进行针刺治疗,为患者缓解病痛。
同时,我深刻认识到针刺疗法在中医临床中的重要作用,为今后从事中医事业奠定了基础。
四、实习体会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才能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
针刺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中医学的发展,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我于2023年3月至5月在XXX医院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针刺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针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掌握针刺适应症和禁忌症;3. 学会针刺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4. 提高自己的临床操作技能和沟通能力。
三、实习内容1. 针刺基本原理针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针刺刺激人体经络,调节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刺疗法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等优点。
2. 针刺操作方法(1)选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
(2)消毒:对针具和针刺部位进行消毒,确保无菌操作。
(3)进针:采用正确的手法将针迅速刺入穴位。
(4)行针:根据病情和患者反应,运用提插、捻转、弹拨等手法,调整针刺深度和角度。
(5)留针:根据病情需要,留针一段时间。
(6)出针:在留针结束后,采用正确的手法将针拔出。
3. 针刺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头痛、失眠、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面瘫、神经性头痛、肠胃病等。
(2)禁忌症:孕妇、严重心脏病、出血性疾病、局部皮肤感染、急性传染病、恶性肿瘤等。
4. 针刺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1)询问患者病史、过敏史,了解病情。
(2)向患者解释针刺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3)选择合适的穴位和针刺深度。
(4)检查针具是否合格,消毒是否到位。
5. 针刺后的观察与处理(1)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2)告知患者针刺后的注意事项,如保持局部清洁、避免剧烈运动等。
(3)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四、实习收获1. 了解了针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操作技能。
2. 掌握了针刺适应症和禁忌症,能够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
3. 学会了针刺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确保了患者的安全。
4. 提高了与患者沟通的能力,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针刺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针刺实习体验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有幸参与了针刺实习,这次实习让我收获颇丰,不仅提高了我的针灸技能,还让我对中医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一、实习概况实习期间,我分别在门诊和病房进行了针刺操作。
跟随导师学习了多种针刺手法,如提插、捻转、平补平泻等,并掌握了针刺的基本步骤,包括消毒、进针、行针、得气、留针和出针。
此外,我还学习了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和针刺深度。
二、实习收获1. 技能提升:通过实习,我对针刺手法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际操作中,我逐渐掌握了针刺的力度、角度和深度,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手法。
同时,我的针刺速度和准确性也得到了提高。
2. 理论知识加强:实习过程中,我跟随导师参与了病例讨论,学习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对中医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指导临床实践。
3. 临床经验积累:在实习过程中,我接触了各种疾病,如头痛、颈椎病、腰痛、关节炎等。
通过观察导师的治疗过程,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和针刺方案。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处理针刺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如断针、弯针等。
4. 医德观念树立: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针灸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技艺,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对待患者时,我学会了耐心、细心和关心,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实习感悟1. 针灸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针刺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2.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在临床实践中,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辨证能力,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3. 医患关系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针灸医生,我要学会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为患者的康复创造良好的氛围。
4. 学无止境。
针灸学科不断发展,我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适应临床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针刺生产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范围日益广泛。
为了提高针灸临床技能,加强针灸人才培养,我们开展了针刺生产实训课程。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临床环境,让学生掌握针刺的基本操作技能,熟悉针灸临床流程,提高针灸临床实践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熟悉针灸的基本理论,掌握针刺的基本操作技能。
2. 了解针灸临床流程,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0-25g。
2. 针具:不锈钢针灸针,规格0.25mm×13mm。
3.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显微镜、电子天平等。
4.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消毒液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分组: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针刺组)和对照组(非针刺组),每组10只。
2. 针刺操作:针刺组小鼠进行特定穴位(如足三里、内关等)的针刺操作,对照组小鼠进行相同的非针刺操作。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小鼠的生理反应,包括行为、体重、活动度等。
4. 数据收集: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结果1. 针刺组小鼠在针刺后表现出一定的生理反应,如体重减轻、活动度降低等,表明针刺对小鼠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2. 非针刺组小鼠在实验过程中无明显生理反应。
3.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针刺组小鼠与非针刺组小鼠在生理反应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
六、实验讨论1. 针刺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具有调节人体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针刺对小鼠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能与针刺刺激神经末梢、调节神经递质有关。
2. 针刺操作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选穴准确、手法熟练等。
本实验中,学生通过实训课程的学习,掌握了针刺的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了基础。
3. 针灸临床流程包括诊断、选穴、针刺、留针、起针等环节。
通过本次实训,学生熟悉了针灸临床流程,提高了临床实践能力。
针刺的实训中医实验报告

####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毫针刺法的操作步骤及技巧。
2. 掌握单手进针法和双手进法的操作。
3. 练习运用基本行针手法(提插、捻转)和辅助行针手法(循、刮、弹、摇、震颤)。
4. 增强对针灸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理解。
#### 二、实验原理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刺是针灸疗法中的一种,通过毫针刺入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确保实验环境安静、整洁,准备好实验器材,包括毫针、针具、酒精棉球、消毒液等。
- 实验者(受试者)取适当体位,确保身体放松,便于操作。
2. 穴位定位:- 根据实验要求,确定需针刺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等。
- 使用指压法、测量法等方法,准确找到穴位。
3. 消毒:- 用酒精棉球对穴位周围皮肤进行消毒。
- 将针具进行消毒处理。
4. 进针:- 采用单手进针法或双手进针法,将毫针垂直刺入穴位。
- 进针深度根据穴位和个体差异而定。
5. 行针:- 根据需要,运用提插、捻转等基本行针手法。
- 可结合循、刮、弹、摇、震颤等辅助行针手法。
6. 留针:- 根据实验要求,留针一定时间。
7. 起针:- 在起针前,先让受试者深呼吸,放松身体。
- 将毫针缓慢拔出,并按压针孔,防止出血。
8. 整理:- 收集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
- 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受试者掌握了毫针刺法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 实验过程中,受试者能够准确找到穴位,并运用不同的行针手法。
- 实验数据表明,针刺对受试者的穴位产生了良好的刺激作用。
2. 讨论:- 针刺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具有显著的疗效。
- 在实验过程中,受试者通过学习,对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实验结果表明,针刺操作需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受试者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承泣 为慎重进针穴位,沿眶下缘缓慢刺入,宜浅刺0.3-0.5寸; 进针前可先嘱病人将眼球下转,使眼球后组织偏转至上方,
以免被刺伤; 不可紧贴眶下壁进针,以免损伤眶下血管、神经。
28
三、颈部危险穴位解剖
人迎: 平喉结水平,胸锁乳
突肌前缘,颈动脉搏动处; 缺盆:
锁骨上窝中央,距前 正中线4寸;
49
❖膻中 胸剑结合上方,0.6%的人存在缺损,易刺入右心室;
50
腹 部 主 要 脏 器 投 影
51
腹 部 肌 肉 ( 一 )
52
腹 部 肌 肉 ( 二 )
53
腹 部 肌 肉 ( 三 )
54
腹 部 静 脉
55
腹 腔 内 脏 器 ( 一 )
56
腹 腔 内 脏 器 ( 二 )
57
重 要 器 官 体 表 投 影
第1颈椎上方为 枕骨底
颈侧位X线片
3
第1颈椎后部为后弓, 较窄 第1、2颈椎之间距 离较下方各椎骨椎弓 之间大
4
椎动脉在第7-2颈椎横 突孔之间被后方的关节 突关节遮挡,从项部针 刺不易刺及
椎动脉在第1、2颈椎横 突孔之间垂直走行,后 方无关节突关节 第1颈椎横突孔中椎动 脉由前向内上走行入枕 骨大孔 这两个位置易被刺及
可达1寸(少);
缺盆: 直刺,深0.3-0.5寸; 该穴不可深刺,盲目向下深刺易刺伤肺,引起气胸。 针可偏向后外刺入冈上肌而至岗上窝,外下可触及臂丛神经。
36
针灸损伤常见因素: 1、责任心不强。 2、进针太深。 3、刺激太强。
37
《中医临床技能实训》 ——危险穴位解剖与针刺意外
38
三、躯干部危险穴位解剖
18
泪 器
19
平 睛 明 横 断 面
20
矢 状 面
21
冠状面
22
眶 内 侧 壁 大 量 动 脉 走 行
23
24
25
26
睛明操作方法
❖ 睛明 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缓慢进针
0.2-0.6寸,深刺可达1-1.5寸。不捻转、提插,以防伤及内眦动 脉造成出血;
针尖应接近眶内侧壁,但切忌紧靠,以防伤及筛前、后动脉。
11
风府
风府操作方法
朝下颌骨颏隆突方向直刺0.5-1.2寸,缓慢进针,严禁大
幅度提插捻转;
经过有枕大神经和第三枕神经(第三颈神经后支)分布的 皮肤,针刺时有韧感,并有一定阻力。经皮下组织,内有第二、 三颈神经的皮支和皮下静脉。针刺时,阻力较皮肤小,并有松 软感觉, 达项韧带,阻力较大,针刺该穴最深不得穿透项韧 带。
58
❖日月 有肋间内、外肌,肋下缘有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
腹横肌;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七或第八肋间神经。 ❖ 梁门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7肋间动、静脉 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当第8肋间神经分支处(右侧深部 当肝下缘,胃幽门部)。 ❖ 上脘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肝下缘及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 静脉分支;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12
哑门操作方法
❖ 哑门 正坐伏案,头部前倾,经第二颈椎棘突上缘直刺0.5-1.2寸; 经过有枕大神经和第三枕神经分布的皮肤至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
神经及皮下静脉。 针刺通过该层时阻力较小,并有松软感觉。经左右斜方肌之间通过
至项韧带,再经左右头夹肌、头半棘肌之间刺入。
13
风府、哑门: 进针不宜过快,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
误伤延髓; 针刺方向如果指向两侧下颌角,则易刺及椎动脉,
引起眩晕或椎动脉出血。
14
针灸损伤常见因素: 1、责任心不强。 2、进针太深。 3、刺激太强。
15
《中医临床技能实训》 ——危险穴位解: 目内眦外上方凹陷处
承泣: 瞳孔直下,眼球与眶 下缘之间
17
右 眼 眶 骨 性 结 构
《中医临床技能实训》 ——危险穴位解剖与针刺意外
1
一一、、枕枕、部项危部险危穴险位穴解位剖
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 枕外隆突下方的凹陷处;
哑门:后发际正中直上半寸处 凹陷处;
风池:项后外侧,平风府穴, 在斜方肌上端与胸锁乳 突肌之间的凹陷处;
2
项部解剖结构
从X线片中能看 到第2颈椎棘突
第1颈椎无棘突
有第三颈神经的皮支和皮下静脉,针刺时韧性较皮肤差,并有松 软感觉。再经斜方肌外侧,头夹肌外上部,至深面的头半棘肌, 达枕下三角有枕下神经从其深面穿出。
10
风池: 不可深刺,尤其不能向对侧目外眦、耳屏或耳屏前
缘方向深刺,以防止刺入颅腔损伤延髓或脑部。 不可向同侧眼部的目内眦方向深刺,以免损伤椎动
脉。
胸 腹 部 危 险 穴 位
39
胸、腹部重要器官解剖投影
40
胸 部 主 要 脏 器 投 影
41
胸 部 肌 肉 、 皮 神 经
42
胸 部 肌 肉 、 神 经
43
打 开 胸 前 壁 ( 一 )
44
打 开 胸 前 壁 ( 二 )
45
打 开 胸 前 壁 ( 三 )
46
打 开 胸 前 壁 ( 四 )
5
示 椎 动 脉 走 行
6
针刺可能经过第1颈 椎与枕骨底部之间 穿过寰枕后膜,刺入 椎管及颅内,损伤脑 干
7
枕 项 部 冠 状 面
8
平 风 府 、 风 池 断 面
9
风池操作方法
❖ 风池 向对侧眼内眦直刺0.8-1寸,或透风府,注意控制深度; 经过有枕小神经分布的皮肤,针刺时有韧感。至皮下组织内
47
肺下缘 胸膜下界
锁骨中线 第6肋 第8肋
腋中线 第8肋 第10肋
肩胛线 第10肋 第11肋
接近脊柱处 平第10胸椎棘突 平第12胸椎棘突
48
天突操作方法
❖天突 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深层左右为胸骨舌骨肌和胸
骨甲状肌;皮下有颈静脉弓、甲状腺下动脉分支;深部为 气管,再向下,在胸骨柄后方为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弓;布 有锁骨上神经前支。针刺不可向左右刺,以防刺伤锁骨下 动脉及肺尖。如刺中气管壁,针下有硬而轻度弹性的感觉, 病人出现喉痒欲咳等现象;若刺破气管壁,可引起剧烈的 咳嗽及血痰等现象。如刺中无名静脉或主动脉弓时,针下 可有柔软而有弹性的阻力或病人有疼痛感觉,应立即退针。
29
颈 前 区 主 要 器 官 投 影
30
颈 前 区 浅 层 肌 肉
31
颈 前 区 浅 静 脉
32
颈 部 深 层 动 、 静 脉 、 神 经
33
颈 总 动 脉 分 叉 处
34
锁 骨 下 动 、 静 脉 , 臂 丛 神 经
35
人迎: 避开动脉,在其前方或略向内斜刺,深度0.2-0.4寸;最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