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油生产工艺详解-加拿大石油

基础油生产工艺详解-加拿大石油
基础油生产工艺详解-加拿大石油

PETRO-CANADA AND THE PATENTED HT PURITY PROCESS

BASE OIL MANUFACTURE

加拿大石油专利精制处理基础油生产

Lubricant base oils are produced in a series of steps which are designed to

enhance certain desirable properties. For paraffinic oils, these include viscosity

index, oxidation resistance, thermal stability and low temperature fluidity.

Starting from petroleum crude oil, the typical process for making a lubricant

base oil is as follows:

? Separation of lighter boiling materials, such as gasoline, diesel, etc.

? Distilla tion to give desired base oil viscosity grades

? Selective removal of impurities, such as aromatics and polar compounds

? Dewaxing to improve low temperature fluidity

? Finishing to improve oxidation resistance and heat stability

Generally both Solvent Refined and Hydrocracked base oils are manufactured

this way, but differ in the processes used.

润滑油基础油是经过一系列旨在提高某些特性的步骤后生产出来的。对石蜡基基础油来说,这些特性包括粘度指数,抗氧化性,热稳定性和低温流动性。从原油开始,生产基润滑油基础油典型过程在以下几步:。轻沸点材料的分离,比如汽油,柴油等被分离出来;

。蒸馏得到所需要的基础油粘度等级;

。选择性去除杂质,比如:芳烃和极性化合物;

。脱蜡以提高低温流动性;

。最后提高抗氧性和热稳定性;

通常溶剂精制和加氢裂化基础油的生产路径都是这样的,区别只是使用处理方法的不同。

BASE OIL CLASSIFICATION基础油的分类

Before reviewing how base oil is manufactured, we should explain the

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s (API) Base Oil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engine oils, the API system classifies base oils into five major groups, as

shown below:

上面回顾了基础油的生产过程,我们接下来说明API的基础油分类系统。针对发动机油,API分类系统中有五个主要的级别:

Group I, or conventional base oils manufactured by Solvent Refining, make up

most of the base oil produced in the world today. Containing more than

0.03 wt % Sulphur and less than 90 wt % Saturates, they are less pure than

Hydroprocessed or Synthetic base oils. While these groups were originally

intended to be used for engine oils, their usage has expanded beyond this

area.

Group II and III base oils are manufactured by what the API calls Hydroprocessing

or Severe Hydroprocessing. These are just other names for

Petro-Canada?s Patented HT Purity Process. With Sulphur contents of less

than 0.03 wt % and Saturates

一类基础油或用溶剂精制生产的基础油,是今天世界上主要的基础油产品。包括含硫量超过3%和饱合烃含量小于90%,他们的纯度低于加氢或是合成油。尽管这一组最初是设计用于发动机油,但现在他们的使用拓展超过这一区域。

二类油和三类油是用API称之为加氢处理或是重加氢处理方法制造。硫含量低于0.03%饱合烃含量大于等于90%

SOLVENT REFINING PROCESS 溶剂精制处理

Initially, light oils such as gasoline, diesel, etc., are separated from crude

petroleum by atmospheric distillation. The resulting material is charged to a

vacuum distillation tower, where lubricant fractions of specific viscosity ranges

are taken off. These fractions are then treated individually in a solvent

extraction tower. A solvent such as furfural is mixed with them and extracts

about 70-85% of the aromatic material present. The solvent extracted lube

fraction is then dewaxed by chilling to a low temperature, which removes much

of the wax. This improves the low temperature fluidity of the product. Finally,

the dewaxed lube fractions are sometimes finished to improve their colour and

stability, depending on th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One common method of

finishing is mild hydrofinishing. This step should not be confused with

Petro-C anada?s Patented HT Purity Process, as condi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in hydrofinishing are mild and less effective. The API classifies the products of Solvent Refining as Group I base oils.

最开始,轻油如汽油,柴油等,被从原油中通过汽提分离出来,其余材料被装入真空蒸馏塔。在这里润滑油馏分被按照指定的粘度范围分开。这些馏分再在一个溶剂抽提塔中进行专门的处理。用糠醛等溶剂和它们混合后去除其中75-85%的芳烃。溶剂精制后润滑油馏分进行低温冷落脱腊,以脱去大部分的石蜡。这可以提高产品的低温流动性。最后,依照应用的要求,脱腊润滑油的馏分有时要修整提高他们的色度和稳定性。修整的常见方法是轻度(补充)加氢精制。这一步与加拿大石油专用HT精制过程不会混淆的。因为在加氢精制中的温度和压力条件都是轻微和作用不大的。API溶剂精制的产品等级做为一类基础油。

PETRO-CANADA’S HT SEVERE HYDROCRACKING PROCESS加拿大石油深度加氢裂解工艺

In Petro-Canada?s HT Severe Hydrocracking process, the elimination of

aromatics and polar compounds is achieved by reacting the feedstock with

hydrogen, in the presence of a catalyst at high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Several different reactions occur in this process, the principal ones being:

? Removal of po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sulphur, nitrogen and oxygen

? Conversion of aromatic hydrocarbons to saturated cyclic hydrocarbons

? Breaking up of heavy polycyclo-paraffins to lighter saturated hydrocarbons

These reactions take place at temperatures as high as 400°C , pressures

around 3000 psi and in the presence of a catalyst. The hydrocarbon

molecules that are formed are very stable and this makes them ideal for use

as lubricant base oils. They are classified by the API as Group II base oils.

There are two stages in the Petro-Canada Severe Hydrocracking process.

The first one removes unwanted polar compounds and converts the aromatic

components to saturated hydrocarbons. After separation into desired viscosity

grades by vacuum distillation, batches of waxy lube base oil are chill dewaxed.

These are then passed through a second high pressure hydro-treater for

additional saturation. This final step maximizes base oil stability, by removing

the last traces of aromatic and polar molecules.

在加拿大石油HT深度加氢裂解工艺中,通过氢气与物料在高温高压环境和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芳烃和极性化合物的去除是很完美的。此工艺中发生一系列不同的反应,最主要的是:

。极性化合物的去除,包括硫,氮和氧;

。芳烃转化为饱合环状烃;

。打破重稠环链烷烃为较轻饱合烃;

上述反应发生在400度高温和接近3000帕,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这些成形后的烃分子是非常稳定的理想的润滑油基础油成份。他们是API二类油的级别。

在加拿大石油深度加氢裂化工艺中分为二段:

首先去除无用的极性化合物,转换芳烃为饱合烃,裂解后经减压蒸馏得到需要的粘度等级,成批石蜡润滑油基础油被冷榨脱蜡。然后经过一个高压加氢装置补充饱合。最后一步通过去除最后少量的芳烃和极性分子来尽可能提高基础油的稳定性。

HT SEVERE HYDROCRACKING/HYDROISOMERIZATION 深度加氢裂解和异构化

In 1996, Petro-Canada completed a new base oil manufacturing unit to run in

parallel with its existing base oil plant. This new unit utilizes the HT Severe

Hydrocracking process, but replaces the chill dewaxing step with the more

modern and efficient wax conversion process .... HydroIsomerization.

The HydroIsomerization process employs a special catalyst to selectively

isomerize wax (n-paraffin mixture) to high VI, low pour point, iso-paraffinic

lube oil. The process yields base oils with higher VIs and improved yields,

compared to previous conventional dewaxing techniques. The process is

capable of giving 130 VI base fluids, in a single pass. More usually, it is set up to produce high viscosity index (Group II) base oils with VIs ranging from 95 to 105 or unconventional (Group II+ and III) base fluids with VIs ranging from 115 to 130. A further process feature is the flexibility it offers to produce base oils with ultra low pour points .... lower than - 25°C.

Petro-Canada employs HydroIsomerization dewaxing in conjunction with HT

Severe Hydrocracking and as a result its base oils have the following attractive

features:

? Very High Viscosity Index (100 to 130)

? Low Volatility

? Excellent Oxidation Resistance

? High Thermal Stability

? Excellent Low Temperature Fluidity

? Low Toxicity

These features giv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very similar to lubricants

based on poly-alpha-olefin (PAO), a type of synthetic.

1996年,加拿大石油完成的一套新的基础油生产单元运行与原有的基础油装置作比较,新单元采用深度加氢裂解工艺,并用更加现代和先进石蜡转换工艺----加氢异构化来代替原有冷榨脱蜡工艺。

加氢异构化工艺采用一种特殊催化剂选择性异构化石蜡(正构烷烃状态)得到高粘度指数,低倾点,异构烷烃润滑油。与上述传统的脱蜡技术相比,这一工艺产出的基础油具有更高的粘度指数和更高的产量。该工艺可以一次加工生产出粘度指数高达130的液态基础油。通常情况下,可以生产粘度指数范围从95-115二类高粘度指数基础油或优异的II+/III类基础油(指数115-130)。进一步工艺特点是灵活性,可以提供超低倾点,低至-25度以下的基础油。

加拿大石油采用加氢异构化脱蜡和深度加氢裂解一起使用,因此他的基础油具有以下优秀的性能:

。很高的粘度指数(100-130)

。低挥发性。

。优异的抗氧化性;

。优良的热稳定性;

。优秀的低温流动性;

。低毒性;

这些特征提供的性能和表现与PAO,合成基础油非常接近。

COMPARISON OF THE PRODUCTS OF PATENTED HT PURITY PROCESS AND SOLVENT REFINING 专用精制工艺与溶剂精制产品的比较

? BASE OIL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HT

Severely Hydrocracked and Solvent Refined base oil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ifference lies in the virtual elimination of aromatic molecules (less than

0.5%) in our HT Purity Process. HT Severely Hydrocracked base oils are

termed “99.5+% Pure”. In comparison, the aromatics content of Solvent

Refined oils is somewhere between 10-30% so Solvent Refined base oils are

considerably less pure.

Characteristic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LOUR

HT Severely Hydrocracked base oils are clear and colourless

VISCOSITY INDEX

HT Severely Hydrocracked base oils have high VIs so they …thin-out? less at high temperatures. OXIDATION RESISTANCE

HT Severely Hydrocracked base oils respond very well to anti-oxidants and so have superior resistance to oxidation and a longer lubricant life in finished products.

THERMAL STABILITY

HT Severely Hydrocracked base oils have very good resistance to heat.

CARBON RESIDUE

HT Severely Hydrocracked base oils produce low residues.

DEMULSIBILITY

HT Severely Hydrocracked oils separate readily from water.

LOW TOXICITY

HT Severely Hydrocracked base oils have low toxicity, due to a virtual absence of impurities.Petro-Canada White Oils are pure enough to be used in cosmetics and pharmaceuticals. BIODEGRADABILITY

HT Severely Hydrocracked base oils have biodegradability characteristics.

。基础油

在深度加氢裂解和溶剂精制基础油之间在某些性能上有得多重要的差异。差异的主要的原因在于在我们的专有工艺中明显去除芳烃分子(芳烃含量小于0.5%)。HT深度加氢裂解基础油被称为“99.5%纯油”。相比较而言,溶剂精制油的芳烃含量在10-30%之间,因此溶剂精制基础油非常不纯的。

特性显著差异:

。颜色:

深度加氢裂解基础油无色透明的;

。粘度指数:

深度加氢裂解基础油具有高粘度指数,因此高温油的粘度变化较小。

。抗氧化性:

深度加氢裂解基础油对抗氧剂的感受性好,因此有良好的抗氧化性,以及相应延长成品油的润滑生命总期。。热稳定性:

深度加氢裂解基础油有良好的抗热性。

。残炭:

深度加氢裂解基础油产品低残炭;

。抗乳化性:

深度加氢裂解基础油可以很快的与水分离;

。低毒性:

深度加氢裂解基础油具有低毒性。得益于有害成分的显著减少。该工艺所产白油足够纯净以用于化妆品和医药。

。生物降解能力

深度加氢裂解基础油具有生物降解能力。

_美国和加拿大的石油天然气管道管理制度介绍

美国和加拿大的石油天然气管道管理制度介绍 李 翔 〔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 北京 100728〕  摘 要:简要介绍了美国、加拿大石油天然气管道及有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介绍了监管机构、职责和监管方式,并就监管理念的发展进行了描述,具体体现是目标性制度逐渐增多,描述性制度逐渐减少。  关键词:美国 加拿大 石油天然气管道 管理制度 我国现有70%的石油和99%的天燃气均是通过管道运输的,长输干线管道已达8万km,海上油气管道近5千km。随着中亚诸国和俄罗斯、缅甸、卡塔尔、伊朗、澳大利亚等境外油气资源的落实,未来几年将集中建设一批跨国管道。到“十二五”规划期末,全国长输油气管道总里程将超过10万km,维护管道安全任重道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已于2010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法律对于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设施安全和公共安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依法保护石油天然气管道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这对于增强全社会保护管道的意识,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和规范管道保护工作,促进企业改进管理、解决和排除影响管道安全的问题和隐患,确保管道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加拿大和美国有庞大的管道运输网络,有关石油天然气管道的法律、法规较为健全,对我国的相关法规、制度的设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加拿大、美国的石油天然气管道及有关管理制度 加拿大的阿尔伯塔省(生产加拿大约70%的能源)拥有35万km的油气管道。美国的油气管道约为75万km,管道是北美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铁路、公路、民航、水路之后的第五种运输方式。以输油管道为例,美国的输油管道运送全国约75%的原油和60%的成品油。 总的来看,管道发生事故相对较少,是一种安 收稿日期:2012-06-27。 作者简介:李 翔(1968-),男,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计划统计专业,经济师,现从事石油销售企业发展规划工作。 精神状态。同时,分部驻地也集中各类管理人员,在工程管理或处理突发事件时,可以充分地调动分部驻地全部值班人员的技术力量,消除了过去值班人员心理上存在的突发事件时,因人员少贻误处理突发事件最好时机的担心。 3.3 强化了劳动纪律 通过“巡查制”值班和不间断巡查的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岗位值班人员的工作行为,杜绝了脱岗、串岗和睡岗等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通过数月的运行实施,确实增强了责任心,确保施工现场24小时有人管,提高了现场管理水平,有利于安全生产,降低了职工疲劳程度,有利于职工身心健康。 3.4 各岗位的技能优势互补 在实施“巡查制”值班工作方式后,通过综合巡岗人员的合理配置,采取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方式,可以利用现实环境,实行生产人员岗位的交叉培训,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将一名工程管理员和一名协调管理员组合成综合巡线小组,一方面完成正常的工程管理和协调任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巡线和交流,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彼此对相互的工作内容及专业水平得以提升,一方因事临时离开,留下的一方就可以承担双方的工作,使彼此的工作不因一方的临时离开而受到影响。 石油库与加油站 第21卷 第4期总第122期 2012年8月出版O IL DEPO T AN D G AS S TA T ION VO L.21 NO.4NO.122to tally Aug20,2012  油气管道OIL AND GAS PIPE LINE

几种基础油生产工艺及竞争力分析

影响基础油生产成本因素主要包括炼厂建设费用、原料成本、运转费用、产量和产品价值等。 其中溶剂精制基础油炼厂使用旧技术,主要通过溶剂精制和溶剂脱蜡工艺生产基础油。该装置需要低硫、高石蜡基原油,主要生产apiⅰ类基础油、光亮油和蜡,低价值副产物包括抽出油和沥青质。典型溶剂精制炼厂基础油生产能力为5000~5500桶/天。 加氢裂化装置可炼制原油的范围很宽,能够生产api ⅱ、ⅱ+和ⅲ类基础油。尽管加氢裂化装置无法得到蜡和光亮油产品,但是大多数副产品价值较高,如低硫汽油、柴油组分。典型产量在2万桶/天。 第三种类型基础油炼厂是在燃料油加氢裂化装置后面连接加氢异构化脱蜡工序,比如雪佛龙的加氢异构脱蜡技术。该类型的基础油炼厂主要生产api iii类基础油,包括轻质和中质基础油,同样无法生产蜡和光亮油,但其副产物几乎全部为高价值产品,主要是低硫汽油、柴油组分。该装置基础油产量一般为1万桶/天。 在装置建设成本方面,对于1万桶/天产量而言,异构脱蜡装置成本不到溶剂精制装置40%,加氢裂化装置成本占溶剂精制装置60%。 在基础油生产阶段,原料成本占基础油成本四分之三。溶剂精制装置要求原料为低硫原油,而加氢装置可以加工重质、酸性原油,两者原料使用上存在较大利差,2008年阿拉伯重质和轻质原油每桶差价为7美元。包括能耗、维护成本、人力成本、化学溶剂成本(溶剂精制装置)或催化剂成本(加氢装置)等运行费用占基础油生产成本剩余的四分之一。运营成本中,加氢技术仍然具有优势,根据2006年的统计,润滑油加氢裂化装置的运营费用大约只有溶剂精制装置的60%,而异构脱蜡型装置则仅占溶剂精制装置的30%。 产品价值则是考虑基础油炼厂经济效益最基本的因素。溶剂精制炼厂必须通过其高价值副产品光亮油和蜡在市场上进行竞争,加氢裂化与溶剂精制装置相比有着每加仑数美分的优势,但是如果运转良好,溶剂精制装置仍然具有相当竞争力。 预期不会再建新溶剂精制炼厂,加氢炼厂在供过于求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对于溶剂精制炼厂而言,只有控制运营费用,保证装置运转良好,才能参与竞争。

氢化石油树脂介绍

氢化石油树脂介绍 一.产品相关介绍 1.石油树脂:英文名称:petroleum resin。石油树脂是石油裂解所副产的C5 、C9 馏 份,经前处理、聚合、蒸馏等工艺生产的一种热塑性树脂,它不是高聚物,而是分子量介于300-3000 的低聚物。 2.氢化石油树脂:氢化石油树脂是石油树脂经氢化反应,把石油树脂中的不饱和烃转变成为 饱和烃,改善了石油树脂的色相、气味和耐候性的产品。主要分为C5加氢树脂和C9加氢树脂。 3.C5加氢石油树脂:C5 加氢石油树脂是以乙烯裂解的C5 馏份为原料,由C5 组分中 的双烯和单烯经阳离子聚合而成。密度为 1.0 左右,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各型号溶剂油等,不溶于水。外观为颗粒状固体,外观呈白色或黄色,易碎,易生成粉尘,无毒、无味,属非易燃易爆物品(注:环保)。C5 加氢石油树脂具有良好的增粘性、相容性、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并可以改善胶粘性的粘接性能,是许多胶粘剂(热熔胶、压敏胶)必不可少的增粘组份。广泛应用于热溶胶、压敏胶、建筑业的结构与装饰、汽车组装、轮胎、商品包装、书刊装订、卫生用品、制鞋、热溶性路标漆、彩色沥青等行业。(注:和SBS应用领域基本一样)作为油漆添加剂,可加快漆膜的干燥速度,提高油漆的耐水性、耐酸碱性、耐老化性以及表面硬度和光泽。用于熔接型路标漆,具有干燥速度快,附着力强,耐久性、耐候性、热稳定性好,无溶剂等特点。 作为医用容器及包装材料添加剂(如储血包、液体药物包装袋、输液管等)以改善其耐热性、透明性及柔软性。该产品也用于橡胶、塑料、光学记录材料、等领域。 二.国内C5加氢石油树脂市场介绍 C5石油树脂由于具有酸值低、混溶性好、熔点低、粘合性好、耐水和耐化学品等特点,可用作粘合剂、油墨、橡胶增粘剂、纸张上浆剂及各种涂料的添加剂。近年来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新品种的开发、应用领域的扩展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我国石油树脂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近几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2%。(注:C5加氢树脂属于其中一种)。 目前国外C5石油树脂产能约40万t/a,美国、日本和欧洲分别约占57%、20%和22%。其中美国主要生产厂家有埃克森、伊士曼、Amoco、Picco、Uelsicol等;日本生产厂家有瑞翁、三井石油化学、日本石油化学、富士兴产公司等;西欧(德、法、英、荷等)生产C5石油树脂的公司有4家,产能约8万t/a。 国内石油树脂生产企业约50家,总产能在20万t/a以上(主要生产厂家及其产能

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火灾危险性与消防控制对策(标准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火灾危险 性与消防控制对策(标准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火灾危险性与消防控 制对策(标准版) 石油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石化产品几乎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石油化工生产的特点是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物质多,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高温高压设备多,建筑物的孔洞和沟道较多,生产高度密封化、自动化、连续化,工艺复杂,操作要求极其严格,发生事故容易形成连锁性反应等。这些特点决定了石油化工生产所固有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一、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火灾危险性 1.超温或加料过量等导致反应失控与介质分解 石油化工生产中如果温度超高、设备局部受热或过热以及加料过量,都会影响化学反应速度,使某些反应过程产生更高的热量,

会使一些低沸点介质突然气化,产生冲料现象或造成某些不稳定物质的分解(如作为热载体的联苯混合物在高温作用下会分解生成氢气、氧气、苯等),导致系统内压升高甚至引起超压爆炸。某润滑油车间重合工序,由于加入三氯化铝过量,使反应过于激烈,产生大量瓦斯从敞开的观察孔处冒出并充满操作间,操作工切断照明电源时产生电火花,引起瓦斯爆炸,造成现场人员一死四伤。 2.低沸点介质进入高温系统气化造成系统超压 低沸点介质常见的有水及某些有机溶剂等,由于沸点较低,达到沸点以上温度时就会发生相变,生成蒸气,有机溶剂多数具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在高温系统中可能气化超压而爆炸。如某厂催化裂化装置,由于误操作将分馏塔底部冷凝水打入炼油罐,水接触到高温的油立即气化,造成系统内部超压爆炸。 3.反应装置内产生新的易燃易爆物质 某些反应设备及装置在正常情况下是安全的,但如果在反应及贮存过程中混 入某些物质,或者由于某些杂质含量过高而发生化学反应,特

大豆油生产工艺

大豆油生产工艺 1.压榨法制油工艺流程 2.以花生果为例:清理→剥壳→破碎→轧胚→蒸炒→压榨→花生原油(毛油) 3.2.浸出法制油工艺流程 4.以大豆为例:清理→破碎→软化→轧胚→浸出→蒸发→汽提→大豆原油(毛油)5.3.油脂精炼工艺流程 6.原油(毛油)→过滤→水化(脱胶)→碱炼(脱酸)→脱色→脱臭→成品油 油脂精炼 毛油一般指从浸出或压榨工序由植物油料中提取的含有不宜食用(或工业用)的某些杂质的油脂。 毛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脂肪酸酯的混合物(俗称中性油)。除中性油外,毛油中还含有非甘油酯物质(统称杂质),其种类、性质、状态,大致可分为机械杂质、脂溶性杂质和水溶性杂质等三大类。 1﹒油脂精炼的目的和方法 (1)油脂精炼的目的油脂精炼,通常是指对毛油进行精制。毛油中杂质的存在,不仅影响油脂的食用价值和安全贮藏,而且给深加工带来困难,但精炼的目的,又非将油中所有的杂质都除去,而是将其中对食用、贮藏、工业生产等有害无益的杂质除去,如棉酚、蛋白质、磷脂、黏液、水分等都除去,而有益的"杂质",如生育酚等要保留。因此,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用途,将不需要的和有害的杂质从油脂中除去,得到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成品油,就是油脂精炼的目的。 (2)油脂精炼的方法根据操作特点和所选用的原料,油脂精炼的方法可大致分为机械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三种。

上述精炼方法往往不能截然分开。有时采用一种方法,同时会产生另一种精炼作用。例如碱炼(中和游离脂肪酸)是典型的化学法,然而,中和反应生产的皂脚能吸附部分色素、粘液和蛋白质等,并一起从油中分离出来。由此可见,碱炼时伴有物理化学过程。 油脂精炼是比较复杂而具有灵活性的工作,必须根据油脂精炼的目的,兼顾技术条件和经济效益,选择合适的精炼方法。 2﹒机械方法 (1)沉淀 K沉淀原理沉淀是利用油和杂质的不同比重,借助重力的作用,达到自然分离二者的一种方法。 L沉淀设备沉淀设备有油池、油槽、油罐、油箱和油桶等容器。 M沉淀方法沉淀时,将毛油置于沉淀设备内,一般在20~30℃温度下静止,使之自然沉淀。由于很多杂质的颗粒较小,与油的比重差别不大。因此,杂质的自然沉淀速度很慢。另外,因油脂的粘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提高油的温度,可加快某些杂质的沉淀速度。但是,提高温度也会使磷脂等杂质在油中的溶解度增大而造成分离不完全,故应适可而止。 沉淀法的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但其所需的时间很长(有时要10多天),又因水和磷脂等胶体杂质不能完全除去,油脂易产生氧化、水解而增大酸值,影响油脂质量,不仅如此,它还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的要求,所以,这种纯粹的沉淀法,只适用于小规模的乡镇企业。 (2)过滤

(整理)世界石油价格体系简介.

世界石油价格体系简介 核心提示:在60年代后期特别是70年代初以来,在历次部长级会议都公布标准原油价格,这种标准原油价格是以沙特API度为34的轻油为基准,而公布的价格就是当时统一的官价。 一、国际石油贸易中几种价格的含义 1、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官方价格 20世纪60年代OPEC(欧佩克)为了与西方跨国公司降低"标价"的行为作斗争,在60年代后期特别是70年代初以来,在历次部长级会议都公布标准原油价格,这种标准原油价格是以沙特API度为34的轻油为基准,而公布的价格就是当时统一的官价。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非OPEC产油量的增长,在1986年底,石油输出国组织看到"官价"已不起多大作用,又改成以世界上7种原油的平均价格(7种原油一揽子价格),来决定该组织成员国各自的原油价格,7种原油的平均价即是参考价,然后按原油的质量和运费价进行调整。 2、非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官方价格 这是非欧佩克成员的产油国自己制定的油价体系,它一般参照欧佩克油价体系,结合本国实际情况而上下浮动。 3、现货市场价格 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现货市场有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荷兰的鹿特丹和亚洲的新加坡。70年代以前,这些市场仅仅是作为由各大石油公司相互调剂余缺和交换油品的手段,石油现货交易量只占世界总石油贸易量的5%以下,现货价格一般只反映长期合同超产的销售价格。因此,这个阶段的石油现货市场称为剩余市场(Residual Market)。1973年石油危机后,随着现货交易量及其在世界石油市场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石油现货市场由单纯的剩余市场演变为反映原油的生产、炼制成本、利润的边际市场(Marginal Market),现货价格也逐渐成为石油公司,石油消费国政府制定石油政策的重要依据。为了摆脱死板的定价束缚,一些长期贸易合同开始与现货市场价格挂起钩来。这种长期合同与现货市场价格挂钩的做法,一般采用两种挂钩方式,一种是指按周、按月或按季度通过谈判商定价格的形式,另一种是以计算现货价格平均数(按月、双周、周)来确定合同油价。石油现货市场有两种价格,一种是实际现货交易价格,另一种是一些机构通过对市场的研究和跟踪而对一些市场价格水平所做的估价。 4、期货交易价格 买卖双方通过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的公开竞价,对未来时间的"石油标准合约"在价格、数量和交货地点上,优先取得认同而成交的油价为石油期货价。期货市场为方便交易者或扩大流量,有时也按规则出台"结算价"。石油期货的结算价,一般都是相对一段时间内的加权平均价。在研究问题时,也常把"结算价"当成该时段的期货价用。从近几年的原油价格波动情况看,期货市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价格发现功能,期货价格已成为国家原油价格变化的预先指标。石油期货交易所的公开竞价交易方式形成了市场对未来供需关系的信号,交

基础油分类标准

基础油分类标准 类别饱和烃含量/% 黏度指数VI 硫含量/%(质量分数) I类 (MVI) <90% 80--<120 >0.03% II类 (HVI) ≥90% 80--<120 <0.03% III类(VHVI) ≥90%≥120 <0.03% I类基础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I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和抗氧性好,低温和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I类基础油。 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II类基础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O)。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某些III类油的性能可与聚α-烯烃(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从外观上来说,精制程度越高的看上去就越纯净,所以三类颜色浅,一类颜色深 超高粘度指数:≥140 划分‘SN’油的粘度以 40℃运动粘度 很高粘度指数: 120--140 ‘BS’油的粘度以100℃运动粘度 高粘度指数: 90--120 中粘度指数: 40--90 低粘度指数:﹤40 通用基础油粘度牌号 Ⅰ类基础油粘度牌号 粘度 等级 75 100 150 200 300 350 400 500 600 650 750 900 运动粘度(40℃) 12.0- ﹤16.0 19.0- ﹤24.0 28.0- ﹤34.0 35.0- ﹤42.0 50.0- ﹤62.0 62.0- ﹤74.0 74.0- ﹤90.0 90.0-﹤ 110.0 110.0- ﹤120.0 120.0- ﹤135.0 135.0- ﹤160.0 160.0- ﹤180.0 Ⅱ、Ⅲ类基础油粘度牌号 粘度 等级 2 4 5 6 8 10 12 14 16 20(90BS) 26(120BS) 30(150BS) 运动粘度(100℃) 1.5- ﹤2.5 3.5- ﹤4.5 4.5- ﹤5.5 5.5- ﹤6.5 7.5- ﹤9.0 9.0-﹤ 11.0 11.0-﹤ 13.0 13.0-﹤ 15.0 15.0-﹤ 17.0 17.0-﹤ 22.0 22.0-﹤ 28.0 28.0-﹤ 34.0

石油树脂C5C9应用区别

馏分为原料,经前处理、聚合、蒸馏等工艺生产的一种C5/C9石油树脂是以石油裂解过程中副产物石油树主要功能为提供增黏及润湿效果。热塑性树脂。石油树脂具有调节黏性和热稳定性好的特点,石油树脂根据原料的不而作为促进剂、调节剂、改性剂和其他树脂一起使用。脂一般不单独使用,不同种类的石油树脂具有共聚石油树脂及加氢石油树脂。石油树脂、C5/C9同分为C5石油树脂、C9 一定的互通性,在某些领域可以互相替代,但在各个应用领域也有其独特性。 石油树脂:软化点低,颜色浅,不饱和度偏低,与其他树脂、橡胶等相容性好;主要应用在压敏C5 胶、热熔胶、路标漆、合成橡胶、子午线轮胎等领域,也用在油漆、油墨等领域。 等相容性较差;主要石油树脂:软化点高,颜色深,不饱和度较高,耐候性较好,与橡胶、SISC9 应用在油漆、油墨等领域,在热熔胶、路标漆、橡胶等领域也有应用。热聚主要用于粘合剂、橡胶、子午线轮胎等行业。冷聚主要用于油漆、油墨、粘合剂/冷聚的价格一般要比热聚的贵上几千块 C5/C9共聚石油树脂:兼具C5C9石油树脂的特性,软化点相对较高,相容性相对较好;主要应用于热熔胶、合成橡胶、轮胎等领域。 加氢石油树脂:不饱和度低,无色,无特殊气味,耐候性、稳定性、相容性较好;主要应用在高档的涂料,彩色油墨、胶黏剂、马路标线漆等行业。 综上所述,C5石油树脂软化点低、气味小,粘结力高,主要应用在压敏胶、热熔胶、路标漆等领域;C9石油树脂气味相对较大、软化点高、相容性较差,主要应用在油漆、油墨和防腐涂料等领域; 经过加氢改性的石油树脂,使原有的双键和苯环饱和,并脱除树脂在聚合过程中残留的卤化物和硫、氮杂质。加氢后可以变成白色或透明,透明性在热熔胶、胶黏剂和PP薄膜改性剂等应用中十分重要,另外,加氢还可以改进粘合性、耐候性及用于热熔胶的EV A的相容性。因此,加氢石油树脂广泛应用于热熔胶、尿布及卫生用品的胶黏剂、新型涂料、油墨、高速公路路标漆等领域。 1 / 2 Petroleum resin is a kind of thermoplastic resin, which is byproducts in oil cracking by the process of pre treatment, polymerization, distillation,etc., The petroleum resi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viscosity and thermal stability, and the main function is to provide the viscosity and the wetting effect.

食用油脂压榨制作工艺及其他知识

冷榨是一种生产油的制作工艺。 一般冷榨法在低于60℃的环境下进行加工,营养成分保留最为完整。由于冷榨法出油率只有热榨法的一半,因此大部分冷榨油的价格要高出热榨油50%左右。所冷榨出来的油因为没有受到破坏,一般也不需要加添加剂,就可以长时间的保存。市值价值相对高端。榨是在油料压榨前不经加热或低温的状态下,送入榨油机压榨,榨出的油温度较低,酸价也较低,一般不需要精炼,经过沉淀和过滤后得到成品油。冷榨油具有纯天然特性,避免了传统高温榨油加工产生的不利影响。冷榨成品油中保留了油料的天然风味和色泽,完整的保存了油中生理活性物质(维生素E具有抗衰老功能、甾醇具有健肤作用和增强人体代谢功能),比较符合人体的需求,但出油率低,所以售价较高。冷榨油的颜色好,比较浅淡,不上火,但是油味不香。冷榨油在炸东西的时候不会起沫,不会淤锅。 热榨,是将油料作物种子炒焙后榨取,气味特香、颜色较深,产量较高。产品中存留的残渣较少,容易保存。而冷榨的种子不加炒焙,所以气味较差,但色泽好。两种压榨法均无溶剂残留。热榨是先将油料经过清选、破碎后进行高温加热处理,使油料内部发生一系列变化:破坏油料细胞、促使蛋白质变性、降低油脂粘度等,以适于压榨取油和提高出油率。但是经高温处理后的油料榨出的毛油颜色偏深、酸价升高,因此毛油必须精炼后才能食用。同时高温榨油使油料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维生素E、甾醇、类胡箩卜素等)在压榨过程中损失较大。热榨油气味特香、颜色较深。 浸出法(通过在原料中加入化学物而提高产出的技艺)的缺点是食用植物油中的溶剂不 容易完全清除干净,而所用溶剂多为轻汽油,如果质量不纯,会含有毒化合物如苯和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消费者长期食用这种油,健康将遭到危害。 毛油是指初步压榨油料作物后产生的未经过过滤精炼等工艺的油,其主要成分为甘油三脂肪酸的混合物(俗称中性油),还含有非甘油物质,统称为杂质。这些杂质可分为四类: 1. 悬浮杂质:泥沙、料坯、粉及其他固体杂质,这些杂质的存在利于微生物活动。 使油脂极易水解酸败,而不能使用; 2. 胶溶性杂质:包括磷脂、蛋白质、糖类等,其最重要的是磷脂,易使油脂水解酸 败,外观浑浊暗淡,并在烹饪时产生大量泡沫并生成黑色沉淀,影响食用有一定 毒性。 3. 油溶性杂质:包括游离脂肪酸、色素、烃类蜡、醛、酮等,还有微量金属及由于 环境污染带来的有机磷、汞、多环芳烃、黄曲霉素等。这些杂质的存在对人体十 分有害,部分杂质对人体有致癌作用。 4. 水分:毛油中水分含量高极易是油脂水解酸败变质。 精炼油:是指对毛油进行精制,将毛油中对食用,贮藏等有害无益的杂质去除而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成品油。

米糠油的提炼方法总结

1、物理精炼 物理精炼以其比较简单的工艺流程,可直接获得质量高的精炼油和副产品脂肪酸,而且原辅材料节省,没有废水污染,产品稳定性好,精炼率高等优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对高酸值油脂,其优越性更加显著。它包括蒸馏前的预处理和蒸馏脱酸两个阶段。由于预处理对物理精炼油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几年来对米糠油的物理精炼研究主要集中于预处理方面。B和Bhattacharrya[11]对含脂肪酸4?0~12?4%的米糠油对经过几种脱胶脱蜡方式处理、脱色后物理精炼米糠油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低温(10℃)加工后物理精炼米糠油的色泽、FFA、胶质和蜡总量、谷维素、生育酚含量均非常好,适当低温处理(17℃)是可以的。室温(32℃)或稍低于室温(25℃)联合脱胶脱蜡,物理精炼RBO的质量不受欢迎。因此,低温(10℃)脱蜡无论对低FFA 还是高FFA的油均可得到色泽等均好的油脂。经磷酸脱胶(65℃)、低温脱蜡(10℃)、脱色物理精炼油色泽比同温(65℃)水脱胶和水脱蜡(10℃)、脱色物理精炼油色泽深,在较高温度下脱蜡(17或25℃)对色泽无影响;磷酸脱胶、水脱蜡(25℃),脱色物理精炼油色泽优于水脱胶替代磷脱胶;磷酸脱胶的精炼RBO 中生育酚含量低于水脱胶精炼米糠油(RBO);单独进行水脱胶(65℃)和低温(10℃)水脱蜡比磷酸脱胶(65℃)和水脱蜡生产的油脂质量好。全部试验结果表明,在联合低温(10℃)脱胶脱蜡后的米糠油物理精炼可生产色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低、谷维素和生育酚含量高的优质米糠油。 2、米糠油的硅胶脱色法 米糠经溶剂浸出制得的米糠油,其色泽呈暗棕色、暗绿褐色或绿黄色,这主要取决于米糠贮存中的变质程度、制油方法和加工条件。一般来说,米糠油的深色经脱色不能完全除去,生产清澈透明和色浅的米糠油较困难。,采用硅胶柱渗滤脱色和硅胶同混合油混合脱色两种方法。其缺点是混合油通过硅胶柱时(尤其是溶剂浸出毛米糠油)流速慢。硅胶脱色可将工业常规实用的精炼工艺:脱胶—一次脱蜡—精炼—脱色—二次脱蜡和脱臭改进成硅胶柱—渗滤处理—脱胶—脱蜡—精炼—脱色和脱臭工艺。 3、米糠油的生物精炼法 Bhattacharrya和 D.KBkattacharrya[13]将生物精炼技术应用于高酸值米糠油的精炼,其原理借助微生物酶(1,3?特效脂肪酶)在一定条件下能催化脂肪酸及甘油间的酯化反应,使大部分脂脂酸转化为甘油酯。研究认为高酸值米糠油生物精炼的最佳反应条件是:加酶量为油重的10%、压力1333?22Pa、温度70℃、加水10%、加入甘油为理论计算量(加过量甘油未见明显改善)。他们所做实验中,当毛糠油FFA为30%,反应1h,FFA降低至19?2%;反应2h,游离脂肪酸降低至8?5%;经反应5h和7h;FFA分别降低至4?7%和3?6%。经过这种生物精炼脱酸处理的油中还残余一些游离脂肪酸,可再经过碱炼方法除去。就精炼特性而论,根据调查,生物精炼和碱炼结合的工艺过程大大胜过物理精炼和碱炼中和相结合的工艺过程。同其它工艺比较,采用酶催化脱酸和碱中和结合的工艺过程精炼高酸值米糠油需要的能量很低,经济效益高。

加拿大各省及主要城市介绍

加拿大各省及主要城市介绍 1.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举世闻名的滑雪场地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简称BC省),该省位处加国西岸,省内山脉连绵、河流纵横、森林茂密。省内陆地和淡水湖面积达952,263平方公里,占加拿大国土面积的10%,是加拿大第三大省。旅游业是卑诗省的重要产业之一,每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超过220万人次。BC省风景秀丽独特,这里有古老的原始森林、绵绵不绝的落基山脉、令人窒息的花园美景,也有世界闻名的渡假胜地、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展示。2010年冬季奥运会就将在著名的滑雪胜地——惠斯勒(Whisler)举办。BC省的主要城市有:省府维多利亚(Victoria)、温哥华(Vancouver)和基隆拿市(Kelowna)。 ★西部天堂——温哥华(Vancouver)※※ 温哥华(Vancouver),座落于卑诗省西南部,是英属哥伦比亚省第一大城市,人口约190万。她三面环山,一面傍海。虽处于高纬度,但南面受太平洋季风和暖流影响,东北部有纵贯北美大陆的落基山作屏障,终年气候温和、湿润,环境宜人,是加拿大著名的旅游胜地。由于怡人的气候条件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使温哥华成为最适合享受生活主义者的乐园。 温哥华是拥有加拿大西海岸最大港口的城市。温哥华港为天然不冻的深水港,即使严冬腊月,平均温度也在摄氏0度以上。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温哥华港是北美西岸处理散装货的最大港口,与亚洲、大洋州、欧洲、拉丁美洲均有定期海轮往返,每年进港停泊的船只有数千艘,货物年吞吐量约1亿吨。 温哥华还是仅次于多伦多、蒙特利尔的第三大城市,加拿大西部最大的工商、金融、科技和文化中心。温哥华公立图书馆藏书丰富,并设有20个分馆,是加拿大最大图书馆之一。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 olumbia,简称UBC)和西蒙菲莎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是该市两所著名的高等学府。此外,伊莉莎白女王剧院和卑诗省大学人类博物馆也是知名的文化场所。 温哥华市内公园遍布。全市共有100多个公园,其中最负盛名的自然公园是史丹利公园(Stanley Park)。其象征北美印第安文化的图腾柱(Totem Poles)是史丹利公园的重要景观。由52位中国苏州工匠设计建造的孙逸仙公园(Dr. Sun, Yatsen Gardens)极富中式格调。 温哥华交通便利,从市中心到达各处旅游景点均很方便。有“海上巴士”之称的现代化渡轮,是便宜而快速的观光工具。 温哥华聚集了大批中国移民,使得位于市区东部柏特街(Pender)的唐人街成为全加规模最大的中国城(纵横十几个街区),而在整个北美地区,其规模也仅次于美国旧金山的唐人街而位居第二。唐人街上处处洋溢着浓重的香港风韵,中文随处可见,中华商品琳琅满目。孙中山先生当年居住过的地方至今依然保存着,成为一个观光胜地。 ★英属哥伦比亚省省会——维多利亚(Victoria)※※ 维多利亚市位于加拿大西南的温哥华岛的南端,地处北纬48°25′,西经123°22′,是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的省会,温哥华岛上最大的城市。维多利亚市气候温和,属海洋性气候。维多利亚市一月份气候4℃~5℃,一年霜冻期

基础油的规格划分

度,BS则以100℃运动粘度划分。这些中性油的规格标准已在国内实行了一段时期,对于润滑油总体生产技术起了促进和提高作用。 石蜡基基础油以俄罗斯和韩国产品质量最佳,国内来源主要由贸易进口后分销,进口此产品的企业有青岛森拓贸易有限公司、天津SK代理等。此产品适合用作高档润滑油原料。 中国石化总公司从90年代起按照国际上通用的中性油分类方法,并根据国内原油性质和粘度指数,把中性油分为UHVI(超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40)、VHVI(很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20)、HVI(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80)、MVI(中粘度指数,粘度指数40-80)和LVI(低粘度指数,粘度指<40)四大类。另外,根据大跨度多级内燃机油、液力传动油、高性能极压工业齿轮油等高档油品对中性油的性质要求,又订出了HVIS和MVIS两类深度精制的中性油标准,以及HVIW和MVIW两类深度脱蜡的中性油标准。这些中性油的氧化安定性、抗乳化性、蒸发损失和倾点等指标均较前面几种中性油规定了更高的要求。 HVI高粘度指数中性油,规定粘度指数不小于95。用于配制粘温性能要求较高的润滑油。粘度牌号为HVI-75、HVI-100、HVI-150、HVI-200、HVI-350、HVI-400、HVI-500以及HIV-650和两个HVI-120BS、HVI-150BS光亮油。 MVI为中粘度指数中性油。粘度指数不小于60。适用于配制粘温性能要求不高的润滑油。粘度牌号为:MVI-60、MVI-75、MVI-100、MVI-150、MVI-250、MVI-500、MVI-600、MVI-750、MVI-900以及MVI-90BS、MVI125/140BS和MVI-200/220BS三个光亮油。 LVI为低粘度指数中性油。未规定最低粘度指数。适用于配制变压器油、冷冻机油等低凝点润滑油。粘度牌号为:LVI-60、LVI-75、LVI-100、LVI-150、LVI-300、LVI-500、LVI-900、LVI-1200以及LVI-90BS、LVI-230/250BS两个光亮油。 HVIS高粘度指数深度精制中性油,除粘度指数大于95外,还有较优良的氧化安定性、抗乳化性和一定的蒸发损失指标。适用于调配高档汽轮机油、极压工业齿轮油。其粘度牌号对应于HVI中性油。 HVIW为高粘度指数、低凝点和低挥发性中性油。除粘度指数大于95外,还规定了较低凝点、较低的蒸发损失和具有良好的氧化安定性。适用于调配高档内燃机油、低温液压油、液力传动液等。其粘度牌号对应于HVI中性油。 MVIS为中粘度指数深度精制中性油,除粘度指数不小于60外,还有较好的氧化安定性和抗乳化性。适用于调配汽轮机油等。其粘度牌号对应于MVI中性油。 MVIW为中粘度指数低凝点低挥发性中性油,除粘度指数不小于60外,还有较好的氧化安定性、抗乳化性和蒸发损失。适用于调配内燃机油、低温液压油等 二、基础油的性能(技术指标) 在观察基础油的好坏,主要看的是基础油的性能,也就是常说的技术指标。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一般理化性能 (1)外观(色度)(2)密度(3)粘度(4)粘度指数(5)闪点(6)凝点和倾点 (7)酸值、碱值和中和值(8)水分(9)机械杂质(10)灰分和硫酸灰分 (11)残炭 特殊理化性能 (1)氧化安定性(2)热安定性(3)油性和极压性(4)腐蚀和锈蚀(5)抗泡性 (6)水解安定性(7)抗乳化性(8)空气释放值(9)橡胶密封性

新建2万吨C5非加氢石油树脂方案

新建2 万吨/年非氢化石油树脂装置 项 目 建 议 书 上海弘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二O 一一年六月

第一篇总论 一、项目概况第一章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建议第一节项目建设的依据和必要性 项目名称:2 万吨/年非加氢树脂装置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二、项 目建设的依据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根据公司对技术开发及市场方面的调查研究,结论是:目前国内 对碳五分离装置 产品之一间戊二烯相关产品的开发及利用技术水平较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该品在国内市场的应用主要局限于附加价值很低的不饱和聚酯树脂领域。考虑到从现在到今后几年还将不断有C5 分离装置建设和投产,将进一步造成该品供过于求的竞争状况,对碳五资源造成浪费。因此,开辟新的、高技术含量、环保型的产品,以大幅度提高间戊二烯的附加价值。而首要考虑的就是高档的非氢化C5 石油树脂。 2、创建循环与节约型经济 非氢化C5 石油树脂主要原料是间戊二烯、异戊二烯,应将其进一步深加工成高附加值的树脂产品,这样可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为实现企业创建循环经济与节约型经济作出贡献。 四、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原料供应有保障 随着碳五装置的建成投产,配套2 万吨/年非氢化C5(间戊二烯)石油树脂装置的原料供应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 (2)公用工程及配套设施条件优越树脂项目的建设用地,外供水、电、汽、装卸车栈台、火炬、消防等系统都接 近化工区接口。此外,新建装置可以依托现有装置的管理机构,便于生产组织和管理。(3)生产技术先进,来源可靠利用弘度公司开发的石油树脂生产工艺,具有操作的灵活性,它能在一条生产线 上生产C5、C5 改性树脂。可按市场的需求生产不同牌号的树脂。本工艺设计采用了弘度公司设计并授权使用的催化剂加入设备和工艺,可以精 确、方便、灵活和安全的控制催化剂的加入,消除了催化剂因泄露对环境的污染和操作员工的健康危险。整个系统专为连续生产工艺开发,可以保证树脂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是生产高品质石油树脂的核心技术之一。

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火灾危险性与消防控制对策实用版

YF-ED-J3186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火灾危险性与消防控制对策实 用版 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火灾危险性与消防控制对策实用版 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石油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 重要的地位,石化产品几乎渗透到国民经济和 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石油化工生产的特点 是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物质多,易形成爆 炸性混合物,高温高压设备多,建筑物的孔洞 和沟道较多,生产高度密封化、自动化、连续 化,工艺复杂,操作要求极其严格,发生事故 容易形成连锁性反应等。这些特点决定了石油 化工生产所固有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一、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火灾危险性

1.超温或加料过量等导致反应失控与介质分解 石油化工生产中如果温度超高、设备局部受热或过热以及加料过量,都会影响化学反应速度,使某些反应过程产生更高的热量,会使一些低沸点介质突然气化,产生冲料现象或造成某些不稳定物质的分解(如作为热载体的联苯混合物在高温作用下会分解生成氢气、氧气、苯等),导致系统内压升高甚至引起超压爆炸。某润滑油车间重合工序,由于加入三氯化铝过量,使反应过于激烈,产生大量瓦斯从敞开的观察孔处冒出并充满操作间,操作工切断照明电源时产生电火花,引起瓦斯爆炸,造成现场人员一死四伤。 2.低沸点介质进入高温系统气化造成系统

食用油生产过程

我们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油,食用油不仅影响菜肴的色香味,而且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它提供人类部分所需的热量以及人体无法自身合成的必需脂肪酸。近年来,我国的食用油生产工艺快速提高,人们正逐渐告别过去那种油烟大、杂质多、卫生条件差的散装油。这次《Geek》就来带着各位童鞋了解一下食用油的基本生产工艺,说不定这些知识对于各位选购食用油也有帮助哦。 首先咱们先来回顾一下食用油分类。食用油基本分为动物油和植物油两大类,不过动物油含胆固醇高,吃多了容易得动脉硬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用得很少了,不在咱们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列;而不含胆固醇的植物油则大致分为核桃油、花生油、菜籽油、棉籽油、红花油、亚麻油、橄榄油、蓖麻油、芝麻油等(食用油的详细介绍请见2008年9期《Geek》之LifeMaster)。那么市场上各式各样的食用植物油都是如何制成的呢简单的概括就是,选择油料,制成毛油,最后精炼成成品油。说起来简单,加工起来却很复杂。 油料的预处理 我国主要的植物油料有草本油料和木本油料两种。草本油料有大豆、花生、棉籽、油菜籽、芝麻、葵花籽等;木本油料则有油茶籽、椰子、核桃、油橄榄、油桐等。顺便说一句,目前国家规定采用转基因油料的食用油必须在包装上标明“转基因”的字样。油料的预处理包括油料的清理、脱绒、剥壳、干燥、破碎、软化、轧胚和蒸炒等工序。经过处理的油料就进入下一个环节,用来制取毛油。 毛油的制取 食用植物油加工过程的初级油,也就是毛油,制取一般有两种方法:压榨法和浸出法。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从油料中榨油的方法,它源于传统作坊的制油方法,不过现今的压榨法是工业化的作业。浸出法是用化工原理,用食用级溶剂从油料中抽提出油脂的一种方法。从世界食用油脂制取工艺的发展历史来看,浸出制油工艺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浸出法首先在发达国家得到应用和发展,近年来,浸出法制油技术在我国的油脂生产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那么如何使用压榨或浸出法制油呢下面就让《Geek》稍稍地介绍一下。 压榨法: 压榨法取油在油脂加工业中具有悠久历史,是植物油料加工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虽然后来发展了浸出法取油技术代替了部分压榨取油,使压榨取油法在油脂加工业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压榨取油方法在油脂加工业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特别是在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的制取中,更是以压榨取油方法为主。近年来,国内外对压榨取油和浸出取油两种方法又有了新的认识,浸出取油属溶剂方法制油,油中难免残留化学溶剂,需在高温下进行。而压榨取油属物理方法制油,油中没有化学溶剂,可在低温冷态下进行。 低温冷态下压榨制取油中的磷、游离脂肪酸过氧化值含量均很低,油的色泽清澈,且有特有的果香味,国外称为天然绿色食品。故压榨取油特别是低温冷态压榨取油方法在国外又呈上升势头。

榨油生产工艺中三去六脱介绍

榨油生产工艺中三去六脱介绍 一、三去:去轻、去石、去磁。 去轻:是为了得到更纯的胡麻子作为原料,通过物理比重差异在风力悬浮筛选下去除、比胡麻籽轻的杂质如:粉尘、胡麻皮等 去重:通过比重差异,在震动筛上将胡麻籽重的杂质去除。 去磁:利用铁性杂质的磁性原理去除铁性杂质。“三去”保证产品安全,同时保护生产设备。 二、六脱:脱酸、脱胶、脱色、脱水、脱臭、脱蜡。 我国目前的食用油按国家标准来说有食用一级油、二级油、高级烹调油、色拉油等等。我公司产品生产工艺属于全精炼(色拉油)生产工艺。就目前大多数地区的消费档次而言,食用油还没有区分出烹调油、凉拌油(色拉油)等,多数地区的饮食习惯,食用油主要是烹调用,即炒菜用,因此主要是烹调油。近几年来,随着油脂精炼生产线的引进和国产精炼设备的不断成熟,色拉油以及各种企业标准的精炼油产量不断提高,再加上一些厂家的广告效应,有些城市及地区食用油消费逐渐转向色拉油等精制油,这说明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追求更精更纯的食品。但从营养的角度来讲,拿来全精炼油(色拉油)作烹调油,是不是合适,值得探讨。 从化学角度讲,现有绝大多数天然油脂95%以上是由饱和及不饱和程度各异的脂肪酸甘油三酯(甘三酯)组成并伴有少量种类繁多的类脂物质。这些类脂物主要包括磷脂、游离脂肪酸、甾醇及甾醇酯、维生素、色素、萜烯类、蜡、脂肪醇、烃类等,它们绝大多数对人体有益无害,但仍有些成分及有些油料的油含有毒成分是一定要去除的。从毛油到色拉油,一般需要经过脱胶(脱磷)、脱酸、脱色、脱臭,有些油品还需脱腊等工序的处理。经过这些精炼过程之后油脂的主要类脂物成分和其中的营养成分的含量会发生系列变化。 (一)、脱酸——游离脂肪酸(FFA) 油脂中含有游离脂肪酸,主要是由于未熟油料种子中尚未合成为酯的脂肪酸。油料因受潮、发热受解脂酶作用或存放过程中氧化分解也能产生FFA。一般未精炼植物油脂中约含有0.5%-5%,受解脂酶分解过的米糠油、棕榈油中FFA可高达到达20%以上。 油脂脱酸的主要目的应体现在:高含量FFA对食用者的口味和菜肴风味的影响较大,并非其本身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二)、脱胶——磷脂 粗植物油中磷脂含量视油料品种、制取方法而不同,一般为0.1%-3%。大豆油中磷脂含量较高,约为1%-3%。 磷脂对人体虽具有调解代谢、增强体能、健脑、补脑、消除大脑疲劳、增强智商,提高人体记忆力、降低人体血液胆固醇、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保护人体肝脏、防止脂肪肝、防止胆结石、防止老年骨质疏松证、防止克山病等功能,并且对油脂具有抗氧化增效的作用,但在油脂精炼中却要首当其冲将其去除的主要原因是:(1)混入油中使油脂颜色深暗、混浊;(2)油中有水或长时间存放,磷脂易吸水,沉淀,加快油脂变质;(3)加热到280℃开始焦苦发黑;(4)磷脂等胶质的存在,直接影响脱酸、脱色、脱臭等后续加工工序的完成。 作为一般的烹调油,从保管及多数地区的烹调习惯即高温烹调来讲,脱磷是必要的。 脱除磷脂的主要工序是脱胶,去除了毛油中76%的磷脂,到脱臭之后,几乎100%地将其去除。 (三)、脱色——色素 油脂中的色素主要是天然色素,包括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两类。自然界最多的胡萝卜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