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数据的表示
七年级数学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3.数据的表示(二)频数直方图1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上一课时学习过利用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表示,在小学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通过表格描述数据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学生在看到一组数据后会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为本节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打下基础.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小学里学过条形统计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统计图、认识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相关活动中也形成了对统计图进行对比与选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本节的学习中来,具备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二、学习任务分析教科书基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对所收集的数据通过制作图表和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能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正确信息,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推断,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示数据的特点.本课《统计图的选择》内容从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统计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与表示、数据分析以及作出推断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三、教学目标1.能通过实际问题说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2.能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能作出条形统计图,体会数据能帮助我们作出合理决策的作用;3.在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初步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和制作.4.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问题导入;第二环节:新课引入;第三环节:自主合作学习;第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活动内容:问题导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在课外最爱读那一类书籍?文学类(A)、漫画类(B)、科普类(C)、历史类(D)下面是小亮调查的七(1)班50位同学喜欢的书籍,结果如下:(投影片)A ABCD A B A A C B A A C B C A A B C A A B A CD A A C D B A C D A A A C D A C B A A C C D A A C根据上面结果,你能很快说出该班同学最喜欢读那一类书吗?他的数据表示方式是什么?这些数据没有经过统计、整理,必须把A、B、C、D的个数全部数清,才能比较出哪类书是该班同学最喜欢的.数据越多越不方便,你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小组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二环节新课引入活动内容:下表是某校初一(2)班的同学入学信息表: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学生独立自主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对于(1)小明采用了表格的形式:小颖采用了条形统计图的形式:Array活动目的:培养学生从图中表获取信息的能力,并通过此问题体会实际生活中收集与整理数据的过程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借助前一问题的解决方式,学生很容易完成此问题.但通过两个小题的对比,学生体会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更直观.学生在完成(1)问题后,对条形统计图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总结出制作条形统计图要注意标注横轴和纵轴的实际意义.第三环节:自主合作学习(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认识)活动内容:(2)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对于(2)小明还想采用表格和统计图的方法,为什么数据分布的集中度突现不出来?(让学生充分思考和讨论)你能帮小明改进吗?这时他借鉴英语成绩的表示,将语文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你能明白小明的做法吗?我们把上面这幅图的横轴略作调整.如果样本数很大,样本中数据的差距也比较大时,频数直方图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活动目的:通过将语文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就很容易观察到成绩的整体分布.但要让学生体会这样分段的必要性.学生在两个问题的思考中进行对比后,发现第(2)小题的图表与条形统计图也很繁琐,也不易看出整体的分布情况,引发学生思考改进,促进新知识的自然生成,发现改进后的统计图更直观的反映了数据的整体情况.第四环节:练习提高做一做请将表格中的数学成绩按10分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此处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仿照前面的统计图呈现形式完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将成绩分段的必要性与优越性,对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再认识试一试2014年中考结束后,某市从参加中考的12000名学生中抽取2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考生得分均为整数,满分120分)进行统计,评估数学考试情况,经过整理得到如下频数直方图,(投影).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补全频数直方图(2)若成绩在72分以上(含72分)为及格,请评估该市考生数学成绩及格率与及格人数.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反映各个项目的具体数量.(2)图表与条形统计图在反映整体成绩的缺点.(3)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优越性.(4)频数直方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5)要使直方图能很好突现出数据的整体(分布)状况,关键是什么?学生通过对(5)的思考与讨论为下一节作准备.第六环节: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习题6.4 1、2、3选做题:太原市2011年5月空气污染指数统计表制表日期:2011年6号你能将上表所提供的信息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吗?。
+6.3数据的表示 第1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4.我国是世界旅游大国,旅游景点非常丰富,五一长假前夕,某旅行社就在五一期间是
否出游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有980人接受了问卷调查,结果如表:
选项
人数
拿不定主意
98
请你根据表格画一个扇形统计图来表示选择各选项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解析】出游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为398403×100%=35%; 不出游的人数所占百分比为598309×100%=55%, 拿不定主意的人数所占百分比为99880×100%=10%.
【能力练】 5.(2024·深圳宝安二模)峰平谷电价是电网削峰平谷的重要手段,鼓励用户谷段多用 电,峰段少用电.某小区需要安装电动汽车充电桩,充电收费价格根据峰段高、谷段低 的原则确定如下:
时段 峰段 平段 谷段
描述 用电量高的时段 用电量适中的时段 用电量少的时段
电费价格/[元/(kw·h)] 1.47 1.05 0.73
为了解城市创卫过程中各院校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随机调查了部分参与志愿服务
的大学生,对他们志愿服务的时间进行了统计,整理并绘制成如下的统计表和不完整
的统计图.
组别
A
B
C
D
范围 0<x≤30 30<x≤60 60<x≤90 90<x≤120
频数 a 10 16 20
(1)本次被抽取的大学生共有
名;
(2)表中a=
圆心角的度数为360°×30%=108°.
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户居民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 下面对全年教育费用判断正确的是( D ) A.甲户比乙户多 B.乙户比甲户多 C.甲、乙两户一样多 D.无法确定哪一户多 【解析】因为两个扇形统计图的总体都不明确,所以A,B,C都错误.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表示》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能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并通过图表来分析数据,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一些数据表示的方法,比如条形图、折线图等,但对于饼图等表示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各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数据的表示方法,能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分析数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数据的表示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以及利用图表分析数据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数据的表示方法,并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相关数据的图片,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图片,如成绩单、天气预报等,引导学生关注数据,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数据是如何表示的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据的表示。
2.呈现(10分钟)讲解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数据的表示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让学生了解各种表示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表示方法,对准备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展示分析结果。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指导和评价。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

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人数)
成绩
优
良
中
频数分布表
人数(频数) 22
5
3
条形统计图
探究新知
6.3 数据的表示
(2)你能类比上一题,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 学时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的成绩处 于哪个分数段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成绩 68 72 75 78 79 80 81 82 83 人数(频数) 1 1 1 2 1 2 2 2 3
入学成绩
语文 数学 英语
83
85 优
86
80 优
92
93 优
83
89 优
75
77 良
86
97 优
91
91 优
87
82 优
82
88 优
68
70 中
88
95 优
80
87 优
82
81 优
78
75 良
89
87 优
探究新知
6.3 数据的表示
(1)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英语
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吗?
数学 七年级 上册
6.3 数据的表示
6.3 数据的表示
(第2课时)
导入新知
6.3 数据的表示
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 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 收集到了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
158 158 160 168 159 159 151 158 159 168 158 154 158 154 169 158 158 159 167 170 153 160 160 159 159 160 149 163 163 162 172 161 153 156 162 162 163 157 162 162 161 157 157 164 155 156 165 166 156 154 166 164 165 156 157 153 165 159 157 155 164 156 166
6.3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频数直方图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解:由图可知,50~60分的人数共3人;60~70 分的人数共12人;70~80分的人数共18人; 80~90分的人数共9人;90~100分的人数共6人 . 所以抽取的总人数=3+12+18+9+6=48(人). 故这次活动共抽取了48人测试.
测试成绩/分
随堂检测 2.某地区随机抽调一部分市民进行了一次法律知识测试,测试 成绩(得分取整数)进行整理后分成五组,并绘制成频数直方图. (2)测试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分层设计 数学 BS 九年级 全
合作探究 仔细观察将课间操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后得到的条形
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相邻量相同!
该统计图还能不 能更加优化?
课间操成绩/分
分层设计 数学 BS 九年级 全
合作探究
将横轴略作调整,相 邻长方形间距设为0.
课间操成绩/分
分层设计 数学 BS 九年级 全
课间操成绩/分
合作探究
(1)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示这个班同学入学时的美术成绩吗
?
从你的图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吗?成绩的整体
解分:布①情采况用怎表样格?的形式 美:术成绩 优 良 中
②采用条形统计图的形 式:
人数(频数 )
22
5
3
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美术
成绩处于优秀等级,美术成绩的整体
美术成绩
分布是优秀最多,良其次,中最少.
学号
性别
肺活量 /ml
立定跳 远成绩
/cm
课间操 成绩/分
美术 成绩
学号
性别
肺活量 /ml
立定跳 远成绩
/cm
课间操 成绩/分
美术 成绩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是学生在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据的表示方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统计图来直观地了解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为后面学习更高级的统计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数据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
但是,对于数据的表示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绘制统计图的技巧和意义有一定的疑惑,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数据的表示方法,增强对数据的敏感性,培养分析数据、运用数据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统计图的绘制技巧和意义的理解,如何通过统计图来分析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的数据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些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讲解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和意义。
3.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4.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绘制方法,互相学习和交流。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教案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教案3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表示》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用图表来表示数据,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操作能力,他们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缺乏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以及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可能还不太清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使学生学会如何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如何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课件、统计图的案例、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问题:如何用图表来表示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例如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是学生在学习了统计图表和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数据表示方法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常见数据的表示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并通过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统计图表的基本知识,对数据处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不同数据表示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以及统计图表的深入分析,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常见数据的表示方法。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表示方法的能力。
3.通过对统计图表的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数据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表示方法的能力,以及统计图表的深入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不同数据的表示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数据素材。
2.准备投影仪和教学课件。
3.准备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一组数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不同的数据表示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并简要介绍各种图表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例,尝试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并进行操作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1、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圆代表总体; (2)、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 (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的大小.
2、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1; 3、在不同的统计图中,能简单 地根据百分比的大小来比较部分量 的大小。
扇形统计图能清
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
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一:折线统计图
某地2000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平均
气温 2 5 10 16.5 22 28 32 32.5 26 19 11.5 5
0C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 制成折线统计图。
某地2000年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茄子 ( )%
西红柿 40%
黄瓜 20%
练一练:
扇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圆柱形的,观察下图,回答
地球陆地面积分布统计图
南极洲9欧.3%洲7.1%大洋洲6% 亚洲29.3% 南美洲12%
北美洲16.1% 非洲20.2%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1)全世界共有几大洲?哪个洲面积最大? (2)哪两个洲的面积之和最接近地球陆地总面积的一半?
单位:毫米 (1996~2000年)
1005 920
860
2006年4月制
704 670
400
200
0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整理数据。 (2)写上统计名称即总标题、制图日期。 (3)确定纵轴和横轴。 (4)画直条写上毫米数。
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很容易看出 各种数量的多少便于进行比较。
名学生视力不良,应给予
第3组
第2组 第1组
第4组
第5组
视力
治疗、矫正。
3.95 4.25 4.55 4.85 5.15 5.45
我来找“茬”:频数分布直方图与一般条形统
计图有什么区别?
某工厂各车间人数条形统计图
频数分布直方图与一般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区别
频数分布直方图 条形统计图
连续的,是一 孤立的,是一
年份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降水量 920 860 1005 670 704
(毫米)
某地1996~2000年的年降水量如下表。
年份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降水量 920
860
1005 670
704
(毫米)
某地年降水量统计图
1200 1000 800 600
组距: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称为组距。
注意:一般情况(1)可以由组距来求组数;
(2)当数据个数小于50时,组数为5-8组;
当数据个数50—100个时,组数为8-12组;
当数据个数100以内时,组数为5-12组.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
频数直方图:是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 如果样本中数据较多,数据的差距也比 较大时,频数直方图能更清晰、更清晰 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 2、圆代表总体,各个扇形分别表示总体中不同
的部分 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45%
30%
25%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统 计图,它们都是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 总体和部分的关系。(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用整个圆表示总数量,每个扇形 分别表示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 大小反映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 数。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频数分布直方图
某班一次数学测验成绩的频 数分布直方图:
某班一次数学测验成绩 的频数分布表:
分数段 49.5~59.5
59.5~69.5 69.5~79.5 79.5~89.5 89.5~99.5
人数 2
9 10 14 5
注意:一般情况为了避免不易分组,分点往往取小数。
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的爱眼日,让我们行动起来,爱护 我们的眼睛!某校为了做好全校2000名学生的眼睛保健 工作,对学生的视力情况进行一次抽样调查,如图,是 利用所得数据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请你根据此图提 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先将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分数段学生出
现的频数,填入表
表这就20是.1频.2数分布表
唱票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
(1) 计算极差 :95-53=42(分)
(2) 决定组距与组数. 极差/组距=42/10=4.2
数据分成5组. 组距一般相等
某班一次数学测验成绩如 下: 63,84,91,53,69, 81,61,69,91,78,75,81, 80,67,76,81,79,94,61, 69,89,70,70,87,81,86,
绘制条形统计图:
某地区2000年下半年每月降水量如下表。
月份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降水量 190 175 205 150 235 280
(毫米)
做一做:
地区2000年下半年月降水量统计图
单位:毫米
2006年4月制
300
280
250
235
205
200
190
175
150 150
100
50
0
七月 八月
(3)图中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什么?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4)从中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2020/9/28
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方法:
1.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2.计算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3.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4.写出统计图的标题,借助量角器完成扇形 统计图,并在各扇形内注明名称和百分比。
绘制扇形统计图
(3) 确定分点(不唯一). 90,88,85,67,71,82,87,
49.5~59.5, 59.5~69.5,
75,87,95,53,65,74,
…89.5~99.5
(4)列频数分布表.
7975.
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
(5)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横轴表示各组数据,纵轴表示频数, 该组内的频数为高, 画出一个矩形。
某班一次数学测验成绩如下:
63,84,91,53,69,81,61,69,91,78,75,81,80,
67,76,81,79,94,61,69,89,70,70,87,81,86,
90,88,85,67,71,82,87,75,87,95,53,65,74,
77.
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1)本次调查共抽测了_1_6_0__名学生;
(2)视力在4.9及4.9以上
人数
的同学约占全校学生比例 60
为__3_7_._5_%__,全校学生的 平均视力是___4_._7_6___
50
(精确到百分位)
40
(3)如果视力在第1,2, 30 3组范围内均属视力不良, 20
那么该校约共有__1_2_5__0__ 10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注意:有时为了合理画出统计图, 横轴或纵轴也可以用波浪线。
三: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相关概念
频数:将一组数据分组后,落在各个小组内数据 的 个数,叫做该组的频数; 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每个小组的频率 之和等于1; 极差:所给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组数:把数据分组,组的个数称为组数;
横轴上的数据 个范围。
个具体的数据
长方形之间
没有空隙
有空隙
做一做:
甲乙两种酒近几年的销售量和价格如下:
甲品牌酒的产量和价格:
年度销售量(万瓶) 该年度的单价(元)
2002年 150 40
2006年 180 50
2010年 210 60
乙品牌酒的产量和价格:
2006年
2008年
2010年
年度销售量(万瓶)
数学理解
小华说:“从下面两个统计图中可以 看出,甲校女生人数比乙校女生人数多”。 你认为呢?
女生 男生 50% 50%
甲校
乙校
女生 40%
男生 60%
各部分数量同 扇形统计图只能看出( 总数的关系 ) ,
不能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
解决问题
1.下图是王大妈批发的三种蔬菜。 其中茄子的千克数是三种蔬菜总量 的( 40 )%。黄瓜的千克数是西红 柿的( 50 )%。其中,茄子是32 千克,黄瓜是( 16 )千克。
在两个图象中,横轴上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 的量应一致,纵轴上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应 一致. (2)为了较直观地反映几个统计量之间的比例关 系,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应注意些什么?
应注意纵轴上的数值是否从0开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请谈谈你的收获与迷惑
观察下图,并填空:
红星小学1994年下半年用电量统计图
度
1995年1月
50
42
40
35
30 22
25 28
20
10
10
0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月份
(1)几月份用电量最高?
(2)几月份用电量最低?
(3)最高用电量是最低用电量的多少倍?
例:某地1996-2000年的年降水 量如下表。
请你在下图图中作出甲种酒的年度销售量的 条形统计图:
(3)两幅条形统计图给你的感觉一样吗? 在甲种酒 销售人员画的条形统计图中,2010年甲种酒的年度销 售量看上去是2002年的多少倍?实际上呢?
两幅条形统计图给我的感觉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