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田园诗情(附教案)
《田园诗情》语文教案

《田园诗情》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田园诗情》,主要学习荷兰田园风光的描绘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描绘的荷兰田园风光;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写作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了解荷兰田园风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描绘荷兰田园风光的方法,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荷兰田园风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分析课文描绘荷兰田园风光的方法,体会作者情感。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况进行讲解,强调课文的重难点。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堂讲解,进行课文朗读、生字词练习。
6.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板书设计1. 《田园诗情》2. 内容:① 田园风光描绘方法② 生字词③ 作者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2)用本课学到的描绘方法,写一段关于家乡田园风光的作文。
2. 答案:(1)见学生个人完成情况。
(2)示例:我的家乡位于江南水乡,每当春天来临,稻田间绿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远处,青山如黛,近处,碧水荡漾。
白鹭在田间翩翩起舞,渔船在河面摇曳生姿。
这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随堂练习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但仍有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田园诗情》教案(公开课)

《田园诗情》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田园诗情》,让学生感受荷兰乡村的自然风光和宁静气氛,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2. 学会生词的生僻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诗情。
2. 理解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字的正确书写和理解。
2. 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绘的田园世界。
2.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总结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荷兰乡村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并对难字进行讲解。
3.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田园诗情。
5.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内容,体会田园诗情。
7. 课后反思,总结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分享,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结合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对诗歌韵律美和修辞手法的把握。
3. 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团队协作,评价其合作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荷兰乡村风光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导入新课。
2. 准备课文课件,包括生字词和重点句子的解析。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材料。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当地诗人或画家,分享他们对田园生活的感悟和创作经验。
《田园诗情》教案

《田园诗情》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田园诗情》的诗句。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的方式,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学生通过创作自己的田园诗,培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体验到田园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2.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田园诗情》的诗句理解和意境欣赏。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诗中抽象意象的理解。
2. 学生对诗中情感的表达和体验。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田园诗情》的全文和相关的解读资料。
2. 准备书写材料,如纸张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田园风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田园情境,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10分钟)学生朗读《田园诗情》,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帮助学生解读难懂的词句。
3. 讨论与思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诗中的田园生活对自己的意义,并分享各自的感悟和体验。
4. 创作与展示(10分钟)学生根据对《田园诗情》的理解和感悟,创作自己的田园诗,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反思对田园生活的理解和态度,并鼓励学生将这种情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田园诗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欣赏水平。
2. 邀请当地诗人或作家进行讲座,分享创作经验和田园诗的写作技巧。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田园诗,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2. 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和记录田园生活的细节,以此为素材创作一首田园诗。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田园诗情》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在讨论和创作中的表现,以及作业的完成质量。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学生的参与度、教学难点是否得到有效解决等因素,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田园诗情(附教案)

田园诗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了解田园诗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培养学生对田园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田园诗的主题和意境。
(2)培养学生运用文学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田园诗的定义与特点(1)让学生了解田园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分析田园诗的主题、意境、形象和表现手法等。
2. 经典田园诗举例(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田园诗,如《悯农》、《江南春》等。
(2)让学生品味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体会诗人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田园诗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培养学生对田园诗的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田园诗的意境和形象。
(2)运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分析田园诗的特点和主题。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对经典田园诗的感悟。
(3)情景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田园生活的美好。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展示:运用图片、音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2)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古代诗歌,了解诗歌的分类。
(2)提问:什么是田园诗?它有哪些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田园诗,分析其主题和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经典田园诗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欣赏经典田园诗,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2)引导学生运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田园诗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2)布置课后作业: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田园诗,进行分析鉴赏。
田园诗情(附教案)

田园诗情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田园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欣赏田园诗的美丽意境。
教学内容:1. 介绍田园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分析田园诗的主要特点,如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等。
3. 欣赏经典田园诗作品,如《田园诗序》、《江南春》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田园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分析并讨论田园诗的主要特点。
3. 让学生欣赏经典田园诗作品,感受其美丽意境。
第二章:田园诗的描绘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田园诗的描绘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描绘技巧创作田园诗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田园诗的描绘技巧,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分析经典田园诗作品中描绘技巧的运用。
3. 学生练习运用描绘技巧创作田园诗。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学习田园诗的描绘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2. 分析经典田园诗作品中描绘技巧的运用。
3. 让学生进行创作练习,运用所学描绘技巧创作田园诗。
第三章:田园诗的情感表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田园诗的情感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运用情感表达创作田园诗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田园诗的情感表达方式,如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等。
2. 分析经典田园诗作品中情感表达的运用。
3. 学生练习运用情感表达创作田园诗。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学习田园诗的情感表达方式。
2. 分析经典田园诗作品中情感表达的运用。
3. 让学生进行创作练习,运用所学情感表达创作田园诗。
第四章:田园诗的节奏与韵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田园诗的节奏与韵律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节奏与韵律创作田园诗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田园诗的节奏与韵律特点,如均匀的节奏、和谐的韵律等。
2. 分析经典田园诗作品中节奏与韵律的运用。
3. 学生练习运用节奏与韵律创作田园诗。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学习田园诗的节奏与韵律特点。
2. 分析经典田园诗作品中节奏与韵律的运用。
田园诗情(附教案)

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田园诗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欣赏田园诗的美。
教学内容:1. 介绍田园诗的定义:田园诗是一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描绘田园风光、农民劳动和农村生活情景的诗歌。
2. 分析田园诗的特点:田园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以描绘自然美和农村生活为主要内容,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教学活动:1. 请学生课前预习田园诗的相关知识,了解田园诗的定义和特点。
2.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田园风光,让学生感受田园诗的美。
3.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田园诗,并简要介绍其内容和特点。
第二章:唐代田园诗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代田园诗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2. 引导学生欣赏唐代田园诗的美。
教学内容:1. 介绍唐代田园诗的代表作家:王维、孟浩然等。
2. 分析王维的《鸟鸣涧》和孟浩然的《春晓》两首诗的意境和美感。
1. 请学生课前预习唐代田园诗的相关知识,了解代表作家和作品。
2.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音频、视频等素材,展示唐代田园诗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其美。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鸟鸣涧》和《春晓》两首诗的意境和美感,让学生学会欣赏唐代田园诗。
第三章:宋代田园诗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宋代田园诗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2. 引导学生欣赏宋代田园诗的美。
教学内容:1. 介绍宋代田园诗的代表作家:范成大、杨万里等。
2. 分析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诗的意境和美感。
教学活动:1. 请学生课前预习宋代田园诗的相关知识,了解代表作家和作品。
2.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音频、视频等素材,展示宋代田园诗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其美。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四时田园杂兴》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诗的意境和美感,让学生学会欣赏宋代田园诗。
第四章:明代田园诗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代田园诗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2. 引导学生欣赏明代田园诗的美。
教学内容:1. 介绍明代田园诗的代表作家:唐寅、文徵明等。
田园诗情教案(精选2024)

田园诗情教案(精选2024)教案:田园诗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田园诗情》。
本课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图,通过描述荷兰的美丽风光和宁静田园生活,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形象,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楷模、随心所欲、风车、景色”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和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优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难点:学会欣赏田园风光,感受课文语言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荷兰田园风光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荷兰的美丽风光。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田园风光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5分钟)(1)自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学会正确读写。
(2)集体交流,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分析课文(10分钟)(1)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绘田园风光的句子,并体会其美。
(2)分析诗人如何通过描绘荷兰风光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课堂练习(5分钟)(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描绘的田园风光。
(2)仿写句子:我想象中的田园风光是……六、板书设计荷兰风光美好生活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描绘的田园风光。
3. 仿写句子:我想象中的田园风光是……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田园诗情》。
课文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图,通过描述荷兰的美丽风光和宁静田园生活,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描写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课文《田园诗情》教案

语文课文《田园诗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田园风光,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学会通过描绘事物的细节,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学会珍惜和保护环境,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情感,学会通过描绘事物的细节表达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幻灯片。
3. 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中描绘的田园风光。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印象,引出本课课题《田园诗情》。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
(3)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 图片展示:(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幻灯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田园风光。
(2)学生发表自己对图片的感悟,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4. 讨论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感悟和体验。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正确运用,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写一首关于田园生活的诗,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田园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和情感。
2.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 运河之间。
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 如桩,鬃毛随风飞扬。
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自由驰骋。 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 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 。
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 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骠 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 飞扬。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 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 们自由驰骋。辽阔无垠的原野 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 自由王国的主人。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2014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 9 个生字,绿线内的 8 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清段落,能说说段落大意。 教具学具: 小黑板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田园诗情》 。板书课题:田园诗情,指名 读题。 2、看到田园,你想到了什么?想到了碧绿的草地……这就是美丽的田园。 看到诗情,你又想到了什么? 诗一样的情怀,有一个词叫做诗情画意。 好,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题。 3、课文中诗情画意的田园在哪儿呢?(荷兰)对,就是把郁金香定为国花的 荷兰。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荷兰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己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 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 号。 想一想:这篇课文是围绕哪一 句话来写的?请用直线画出来。
wán
sù
ǒu
qì
dí
wěn
mǒ
shēnɡ
chù
顽
毡
肃
悍
偶
桩
汽
凳
笛
jì
稳
yāo
抹
dāng
牲
zài
畜
zhān hàn
zhuānɡ dânɡ
寂
吆
铛
载
载 [zǎi] 记载 三年五载
wán
sù
ǒu
qì
dí
wěn
mǒ
shēnɡ
chù
顽 毡
肃 悍
偶 桩
汽 凳
笛
jì
稳
yāo
抹
dāng
牲
zài
畜
zhān hàn
zhuānɡ dânɡ
寂
吆
铛
载
绿意盎然 偶尔 平稳 板凳 满载
极目远眺 辽阔无垠 汽笛 一抹晚霞 毛毡 寂静
顽皮 悠然自得 默默无言 牲畜 剽悍强壮 吆喝
仪态端庄 严肃 舒缓 腿粗如桩 铃铛
11
(附教案)
田园诗情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 9 个生字,绿线内的 8 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课文 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二、教学重点: 凭借课文语言文字, 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在诵读中体会课文所展 示的诗情画意。 三、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四、教具学具:
• 说荷兰是水之国,是因为- - • 说荷兰是花之国,是因为- - • 说荷兰是牧场之国,是因为 ---
真正的荷兰应是-- 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
极目远眺 辽阔无垠
仪态端庄 悠然自得
绿意盎然 默默无言
剽悍强壮 腿粗如桩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 也是牧场之国。 中心句 放在开头也叫总起句 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总结句 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课文是按照什么结构来写的?
(总分总)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 绍荷兰。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具 体介绍荷兰的田园风光。 第三段(第7自然段):总结全 文,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二~四自然 段,一边品读文字,一边思考: 如果这三个自然段是三幅画的 话,你想给他们分别取什么名字?
奶牛图 骏马图 家畜图
奶牛家族 骏马驰骋 家畜悠闲
奶牛图
骏马图
家畜图
傍晚图
图片
总结
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 的草地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 的奶牛。
有的牛背上盖 着防潮的毛毡,正 在低头吃草;有的 站立不动,仿佛正 在思考什么。牛犊 跑前跑后,活像顽 皮的孩子;老牛仪 态端庄,好似牛群 的家长。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 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 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 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 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 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 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 无言。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 平稳地行使着。满载着一罐罐牛奶的 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 后,一切又归于平静。最后一抹晚霞 也渐渐消失了。狗不叫了,圈里的牛 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 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 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闪 烁着微弱的光芒。
第二段(第2~6自然段) 分层:
第2~4自然段:白天的牧场 第5~6自然段:傍晚以后的 牧场
2 用钢笔描红。
顽肃偶汽 笛稳抹牲畜
顽(第四画是竖提)
11
极目远眺 辽阔无垠 汽笛 一抹晚霞 毛毡 寂静
顽皮 悠然自得 默默无言 牲畜 剽悍强壮 吆喝
仪态端庄 严肃 舒缓
腿粗如桩 铃铛
绿意盎然 偶尔 平稳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 的绵羊悠然自得。
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
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 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 们自己的王国。
四顾茫茫, 幽幽芳香醉了旅人, 云的王冠下, 成为草原之王的, 是一张张俊美的脸庞。 奶牛悠闲地吃草, 骏马自由地驰骋, 你们是草原上真正的主人。 滩平草碧羊群白, 呼声悠悠猪群唱, 一曲草原的赞歌哟, 在我心头荡漾!
板凳 满载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 绍荷兰。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具 体介绍荷兰的田园风光。 第三段(第7自然段):总结全 文,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荷兰,是水之国, 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看着画面,你能用上哪些词语说 说对荷兰的印象吗?
(仪态端庄 绿意盎然 剽悍 强壮 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默默无言 舒缓平稳 )
有的牛背上——( ), 正在( );有的—— ( ),仿佛( )。牛犊 ( ),活像( );老牛 ( ),好似( )。
练习说话:
有的奶牛(牛犊)——,活 像(好似 仿佛)——
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是 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
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 地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 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在 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 在思考什么。牛犊跑前跑后,活像 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 牛群的家长。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 是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