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骨学总论

1.1骨学总论
1.1骨学总论

第1篇 药物学总论练习题

第一章总论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药效学和药动学 2.药物和药理学 3.生物利用度 4.效能和效价 5.首剂现象和首过消除 6. 耐药性和抗药性 7.成瘾性和习惯性8.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9.恒量消除和恒比消除 10.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11.受体兴奋剂和受体激动剂 12. 半衰期和稳态血药浓度13.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14. 药酶诱导剂和药酶抑制剂 15. 副作用、毒性反应和变态反应. 二、判断题 1. 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其药理活性均消失。 2. 弱酸性药在酸性尿中呈非解离型,易被重吸收,排泄减少。 3. LD50/ED50称为治疗指数,此值越大药物越安全。 4. 毒性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剂量不足。 5. 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有关,是可以预知的。 6. 任何途径给药,均需通过吸收过程才能进入血液循环。 7.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分子变大,药理活性增强。 8.药物不仅能影响机体的机能活动,而且能使机体产生新的功能。 9. 副作用与治疗作用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10. 某些药物久用效减,必须增加剂量才能维持原效称习惯性。 11. 病人长期用药,停药后有继续用药的欲望,称之为成瘾性。 12. 当病人发生过敏反应时,可以减少剂量以减轻其过敏症状。 13. 肝脏催化药物代谢的酶,称为肝药酶。 14. 水溶性药物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15. 药物激动受体的结果均是使效应器的功能增强。 16. 副作用是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作用无关的作用。 17. 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后,其作用就彻底消除了。 18. 大多数药物以主动转运的方式吸收。 19. 常用量对大多数病人来说是安全有效的治疗剂量。 20.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可加速其转运到组织中去。 21. 毒性反应主要是因剂量太大或疗程过长所致。 22. 对某药有过敏反应史的患者,当再次用该药时,可减少剂量以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23. 弱酸性药物急性中毒时,可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加速其排泄。 24. .用药目的在于消除疾病原因的,称为对症治疗。 25. 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相关因素的一门科学。 26. 药物的副作用多因剂量过大而引起。 27. 药物的过敏反应不仅与用药的剂量有关,而且与用药的时间有关。 28. 能使药酶活性增强或合成增加的药物称为药酶诱导剂。 29.药物的半衰期是指药物的血浆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30.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主要是简单扩散。 31.由于药物的半衰期各有不同,因此,每日三次的给药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药物。 32. 舌下给药由于有首过消除,故给药剂量较大。 33. 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剂量为安全范围。 34.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分子变大,药理活性增强。

(完整版)药理学总论试题

第一篇药理学总论 第一章~第三章 一、选择题 【A1型题】 1.药物 A.能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 B.是具有滋补营养、保健康复作用的物质 C.是一种化学物质 D.可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化 学物质 E.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2.药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因为它是 A.具有桥梁科学的性质 B.阐明药物作用机制 C.改善药物质量,提高疗效 D.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E.可为开发新药提供实验资料与理论论据 3.药理学 A.是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科学 B.是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科学 C.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科学 D.是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 E.是研究药物的学科 4.药效学研究的内容是 A.药物的临床效果 B.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C.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D.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E.药物的作用机制 5.药动学研究的是 A.药物在体内的变化 B.药物作用的动态规律 C.药物作用的动能来源 D.药物作用强度随时间、剂量变化消除规律 E.药物在机体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6.大多数药物在体内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主动转运 B.简单扩散 C.易化扩散 D.膜孔滤过 E.胞饮 7.下列关于药物被动转运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A.药物从浓度高侧向浓度低侧扩散 B.不消耗能量而需载体 C.不受饱和度限速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 D.受药物分子量大小、脂溶性、极性影响 E.当细胞两侧药物浓度平衡时转运停止 8.药物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A.由载体进行,消耗能量 B.由载体进行,不消耗能量 C.不消耗能量,无竞争性抑制 D.消耗能量,无选择性 E.转运速度有饱和限制 9.下列哪种药物不受首过消除的影响 A.利多卡因 B.硝酸甘油 C.吗啡 D.氢氯噻嗪 E.普萘洛尔 10.生物利用度是指口服药物的 A.实际给药量 B.吸收的速度 C.消除的药量 D.吸收入血液循环的量 E.吸收入血液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 11.某药的血浆半衰期为24小时,若按一定剂量每天服药一次,约第几天 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A.2 B.3 C.4 D.5 E.6 12.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半衰期 A.随给药剂量而变 B.固定不变 C.随给药次数而变

第一篇机械设计总论参考答案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组成机械的基本单元是什么? 机械零件是组成机械的基本制造单元 (2)何谓零件?何谓部件? 零件是组成机器的不可拆的基本单元,即制造的基本单元。 一组协同工作的零件所组成的独立制造或独立装配的组合体称为“部件”。 (3)机械零件可归纳为哪两种类型?试各举两个典型实例说明,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通用零件:各种机械中经常用到的一般参数的零件,如螺钉,齿轮等 专用零件:在特定类型的机器中才能用到的零件,如涡轮机的叶片、飞机的螺旋桨等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普通条件下工作,且具有一般参数的通用零件 (4)什么叫在普通条件下工作,且具有一般参数的通用零件?试从你所学专业的机械设备中,对联接零件,传动零件、轴系零件和其他零件各举两例。 普通工作条件无严格定义,通常指常温、常压、低速等。 一般参数也无严格定义。国家标准《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1804-2000)中基本尺寸定义为0.5-4000mm,可以认为一般参数的零件的尺寸在0.5-4000mm之间。 连接零件:键、螺栓 传动零件:带、齿轮 轴系零件:滚动轴承、滑动轴承 其他零件:弹簧、机座 (5)为什么说本课程起着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6)在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以后,总结本课程的特点和你所采取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机械设计总论 (1)对机器提出的主要要求包括什么? 使用功能要求;经济性要求;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要求;寿命与可靠性要求;其他专用要求等。 (2)机器设计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机械零件设汁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分析下列机械零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电动机轴,普通减速器中的齿轮轴,起重机吊钩,精密机床主轴.汽门弹簧。农业机械中的拉曳链,联合收割机中的V带。 避免在预定寿命期内失效;结构工艺性要求;经济性要求;质量小要求;可靠性要求。 (3)设计机械的经济性要求包括哪些方面? a.零件本身的生产成本; b.尽可能采用标准化的零、部件以取代特殊加工的零、部件。 (4)何谓机械的可靠度?机械中零件之间组成的模式不同,其可靠度如何计算? 在规定的使用时间(寿命)内和预定的环境条件下,机械能正常地完成其功能的概率。 机械零件的可靠度通过概率统计的方法计算。 (5)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怎样? 计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技术文件的编制。

第1篇总论.第2章树木分类学概述

第1篇 总论 第2章树木分类学概述 1. 植物分类系统(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Plants) 由于树木分类学是植物分类学的分支学科。因此,以植物分类学为基础进行概述。 植物分类学的形成和发展史代表了植物形态学和系统学的发展历程。植物系统学是研究植物类群的分类、鉴定和亲缘关系;描述植物的多样性及其在系统发育过程中所发生的分异于趋同,研究植物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以及类群间相互关系和系统排列的科学。其目的是建立一个能够反映植物演化和谱系发生关系的自然系统。现代植物人类学家已不再是只把植物分类的外部形态性状作为建立分类系统的资料和根据,而必须是尽可能多地利用来自解剖学、胚胎学、细胞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物地理学、古植物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学科的性状或证据以及反映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植物系统学也不再是一门所谓古老的描述性学科,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吴征镒等,2003)。 1.1 植物分类学的发展时期及主要分类系统 人类对生物的分类到发展成为一门学科经过了漫长的历史。一般是以亚里士多得的弟子Theophrastos Eresio (约371~286 BC) 所著的《植物的历史和植物本原》(De Historia et De Causis Plantarum) 的问世作为植物学的创始。此后,经过了一个“本草学”的漫长历史阶段,植物系统学才发展成为成熟的科学(吴征镒等,2003)。 现代植物分类系统是建立在过去分类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果从John Ray (1686~1704)的系统和Carolus Linnaeus (1707~1778)的性系统算起,到现在大约经历了267~298年的历史(吴征镒等,2003)。在达尔文进化论(1859)发表以后,各类植物分类系统纷纷问世,至今不衰。植物分类学的发展时期划分常是以新的观点或著作为标志,如林奈的《植物种志》的发表等。按其科学发展水平的阶段性,植物分类的发展时期和相应的分类系统归纳如下: 1.1.1 “本草学”时期(以习性和用途分类) 在古代,植物学与本草学几乎是同义的。中国最早的本草专著是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的《神农本草经》。西方的本草学著作比中国晚。这个时期植物分类的依据主要是根据用途(药、果、农作物)和习性(乔、灌、草)等。中国本草学以李时珍《本草纲目》为代表,1596年出版,后来由外国人翻译成日、拉丁、英、德、法、俄、朝鲜等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国。欧洲古希腊的Theophrastus著《植物的历史》(Historia Plantarum),他根据植物习性分为乔木、灌木、草本3大类,又根据子房上下位、花瓣的合生与分离及果实类型将植物分为480种,被认为是世界上古代第一部最完美的植物分类著作,作为植物分类学的发端期。 1.1.2人为分类系统时期(以植物形态相似性分类) 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打破了宗教统治势力;资本主义兴起对植物原料的需求;17世纪以来搜集到的植物种类大量增加,为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该是其德的特点是打破了以用途来排列植物,而是选定1个或几个形状来划分和排列植物类群。如英国的John Ray(1702)在《植物新方法》(Methodus plantarum Nova)的第二版中记载植物18000种,注

第一部分 药理学总论习题的答案

药理学总论部分 一、选择题: 1、药理学是研究() A,药物的学科 B,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原理 C,药物效应动力学 D,药物代谢动力学 2、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 A,兴奋与抑制 B,激动与拮抗 C,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D,特异性作用与非特异性作用 3、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 A,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变态反应 D,不符合用药目的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4、副作用是在下述哪种剂量时产生的不良反应() A,治疗量 B,无效量 C,极量 D,LD50 5、大多数药物在体内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 A,主动转运 B,简单扩散 C,易化扩散 D,胞饮 6、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则药物的作用() A,起效快,维持时间长 B,起效慢,维持时间长 C,起效快,维持时间短 D,起效慢,维持时间短 7、药物转化的最终目的是() A,增强药物活性 B,灭活药物 C,促使药物排出体外 D,促进药物的吸收 8、药物在体内的消除是指() A,经肾排泄 B,经消化道排出 C,经肝药酶代谢破坏 D,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 9、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是指() A,药物被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B,药物在血浆中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C,药物被代谢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D,药物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0、受体拮抗药的特点是( ) A,对受体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B,对受体无亲和力而有内在活性 C,对受体有亲和力和内在活性; D,对受体的亲和力大而内在活性小 11、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 A,中毒量的一半; B,致死量的一半;C,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D,引起60 %动物死亡的剂量 12、反复多次用药后,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降低,称为() A,习惯性; B,耐受性; C,成瘾性; D,依赖性 13、口服苯妥英钠几周后又加服氯霉素,测得苯妥英钠血浓度明显升高,这种现象是因为() A,氯霉素使苯妥英钠吸收增加;B,氯霉素增加苯妥英钠的生物利用度 C,氯霉素与苯妥英钠竟争与血浆蛋白结合,使苯妥英钠游离增加。 D,氯霉素抑制肝药酶使苯妥英钠代谢减少; 14、下列给药途径中,一般说来,吸收速度最快的是() A,吸入; B,口服; C,肌内注射; D,皮下注射 15、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共血浆半衰期与K(消除速率常数)的关系是()A,0.693/K; B,K/0.693; C,2.303/K D,K/2.303 16、在恒量、定时按半衰期给药时,为缩短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应()A,增加每次给药量; B,首次加倍; C,连续恒速静脉滴注; D,缩短给药间隔 17、按药物半衰期给药1次属一级动力学,在约经过几次可达稳态血药浓度()A,2-3次; B,4-6次; C,7-9次; D,10-12次 17,某药的半衰期为36小时,若给药方法为一天一次,则需要多少天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A,2-3天; B,4-5天; C,6-7天; D,8-9天 18、对多数药物和病人来说,最安全、最经济、最方便的给药途径是()

管理学第1篇总论

管理学第1篇总论 一、多选题 1、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以下属于激励因素的是() A、工资 B、工作上的成就感 C、工作安全 D、提升 E、个人发展的可能性 正确答案: BDE 2、下列哪些是人群关系论的主要观点?() A、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 B、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C、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 D、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E、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 正确答案: ABCD 3、责任原理要求() A、权力尽可能集中,管理者必须加强对企业的控制 B、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C、管理者要尽可能授予下属权力,以激发积极性 D、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 E、奖惩要分明,公正、及时 正确答案: BDE 4、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包括() A、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B、人是经济人,只要给予足够的物质激励,就能让他们为企业卖力 C、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D、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E、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走向完美 正确答案: ACDE 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那些需要属于激励因素?() A、生理需要 B、自我实现需要 C、安全需要 D、感情和归属需要 E、尊重需要 正确答案: BE

6、对泰罗制评价正确的是() A、冲破了百多年来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 B、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C、把工人看成是纯粹的“经济人”,是会说话的机器 D、明确系统地指出有效维系组织连续和目标达成的基础是合法权力 E、主要着眼于基层管理 正确答案: ABCE 7、管理者基本技能主要由()三种能力构成 A、概念技能 B、人际技能 C、营销技能 D、技术技能 E、财务技能 正确答案: ABD 8、按管理者在组织中说处的地位,管理者可分为() A、基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D、行政管理者 E、人事管理者 正确答案: ABC 二、单选题 1、被人们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管理学家是() A、泰罗 B、法约尔 C、梅奥 D、韦伯 正确答案: A 2、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是最早研究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分工 的经济学家。 A、亚当·斯密 B、查尔斯·巴贝奇 C、费雷德里克.泰罗 D、大卫.李嘉图 正确答案: A 3、一般而言,在管理者技能中,哪项对于高层管理者是最为重要() A、概念技能 B、技术技能 C、人际技能 D、控制技能 正确答案: A

第一篇药理学总论

第一篇药理学总论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机制 2.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和规律 3.药物的吸收过程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4.药物的肝肠循环可影响药物作用持续时间 5.弱酸性药在碱性尿液中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快 6.药物作用开始快慢取决于药物的吸收快慢 7.连续给药后,药物达稳定状态血液浓度需要经过5个半衰期 8.某患者应用双香豆素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后因失眠加用苯巴比妥,结果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比未加苯巴比妥时缩短这是因为苯巴比妥诱导肝药酶使双香豆素代谢加速 9.大多数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运转方式是被动运转 10.下列关于零级动力学消除论述错误的选项是(C ) A.体内药物按衡量消除 B .t1/2是不恒定的 C.单位时间消除量与血药浓度有关 D.无稳态血药浓度 E.大多是药物不按此规律消 11.某患者患顽固性失眠症伴焦虑,长期服用地西泮,开始每晚服5mg 即可入睡,半年后每晚服用10mg仍不能入睡,这是因为机体对药物产生了耐受性

12.患者因心绞痛医生给予硝酸甘油,并特别嘱其要舌下含服,而不采用口服,这是因为避开首关消除。 13.下列关于口服给药叙述错误的选项是(D ) A.口服给药时最常用的给药途径 B.口服给药不适用于昏迷危重的患者 C.口服给药不适用于首关效应大的药物 D.大多数药物口服吸收快而完全 E.胶囊剂一般不适宜老人和小孩口服 14.下列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后正确的叙述项是(A ) A.结合性受血浆蛋白含量影响B.结合后药理活性增强 C.是一种不可逆的结合D.结合后可通过生物膜转运 E.结合后药物排泄加快 15.A和B两药竞争性与血浆蛋白结合,单用A药t1/2为3小时,两药合用后t1/2是小于3小时 16.药物在体内代谢和被机体排泄出体外称消除。 17.A、B、C三药的LD50分别是40mg/kg、40mg/kg、60mg/kg,ED50分别是10mg/kg、20mg/kg、20mg/kg,比较三药安全性大小的顺序应为( D ) A.A>B=C B. AB>C D. A>C>B E .A=B>C 18.体液的PH可影响药物跨膜运转,主要是改变药物的脂溶性 19.药物的副作用是在治疗量时产生的。 20.药物与受体结合后,能否兴奋受体取决于是否有内在活性。

第1篇药理学总论

第1篇药理学总论 一、名词解释 1、首过消除 2、零级动力学消除 3、生物利用度 4、稳态血药浓度 5、肝药酶诱导剂 6、肝药酶抑制剂 7、表观分布容积 8、一级动力学消除 9、半衰期 10、肝肠循环 11、时-量曲线 12、后遗效应 13、成瘾性 14、量效关系 15、效价强度 16、半数有效量 17、治疗指数 18亲和力 19、耐药性 20、激动药 21、拮抗药 22、内在活性 23、拮抗参数pA2 24、副反应 25、效能 26、安全范围 27、极量 28、部分激动剂 29、半数致死量 30、耐受性 31、遗传药理学 32、时间药理学

33、配伍用药 34、配伍禁忌 二、单项选择题 1、药物吸收达到血浆稳态浓度是指( ) A.药物作用达最强的浓度 B.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 C.药物的吸收过程已完成 D.药物的消除过程正开始 E.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2、肝药酶的特性( ) A.专一性高、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 B.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 C.专一性高、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小 D.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小 E.专一性高、活性较高、个体差异大3、T1/2的长短取决于( ) A.药物的吸收速度 B.药物的转化速度 C.药物的消除速度 D.血浆蛋白结合率 E.药物的转运速度 4、不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为( ) A.药物的给药途径 B.药物的理化特性 C.药物的剂型 D.药物的首关消除 E.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5、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 ) A.分布 B.起效快慢 C.代谢快慢 D.作用持续时间 E.与血浆蛋白结合

6、以下具有首关效应的是( ) A.硝酸甘油舌下给药从口腔粘膜吸收经肝代谢后药效降低 B.肌注苯巴比妥被肝药酶代谢后,进入体循环药量减少 C.口服地西泮经肝药酶代谢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D.硫喷妥钠吸收后贮存于脂肪组织使体循环药量减少 E.异丙肾上腺素雾化吸入经肝代谢后体循环药量减少 7、某药的T1/2为9h,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时间为( ) A.1d 左右 B.2d左右 C.3d左右 D.4d左右 E.5d左右 8、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半衰期为4h,每隔一个半衰期定量给药,达到Css需要( ) A.10h左右 B.20h左右 C.30h左右 D.40h左右 E.50h左右 9、药物在血浆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下列哪项正确( ) A.药物作用增强 B.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C.药物代谢 D.药物排泄加快 E.药物作用减弱 10、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 A.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B.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C.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D.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E.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11、.以近似血浆T1/2时间间隔给药,为迅速达到稳态浓度,可将首次剂量( ) A.增加半倍 B.增加一倍

药理学总论题库

总论部分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A型题 (每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只许从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1.药效学研究的内容是 A.药物的临床疗效 B.药物的作用机理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D.药物疗效的影响因素 E.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因素 2药理学是研究 A.药物效应动力学 B.药物代谢动力学 C.药物作用机理 D.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 E.与药物学和生理学相关的学科 3.药动学研究的内容是 A.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B.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变化规律 C.药物吸收的影响因素 D.药物生物转化的影响因素 E.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 4.新药临床试验可分为 A.Ⅰ期临床试验 B.Ⅱ期临床试验 C. Ⅰ~Ⅱ期临床试验 D. Ⅰ~Ⅲ期临床试验 E. Ⅰ~Ⅳ期临床试验 X型题(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 5.属于新药临床前研究内容的有 A.药效学研究 B.一般药理学研究 C.药动学研究 D.新药毒理学研究 E.健康志愿者单剂量与多剂量药动学研究 二、填空题 1.药理学是药学与_______________之间的桥梁,也是基础医学与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桥梁。 三、名词解释 药效动力学 2.药代动力学 四、简答题 1.药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理想的药物应具备哪些特点。 五、问答题 药理学的任务和目的是什么?

第二章药效学 一、选择题 A型题 (每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只许从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1.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 A 对受体无亲和力,但有效应力 B对受体有亲和力,并有效应力 C 对受体有亲和力,但无效应力 D对受体无亲和力,并无效应力 E 对受体有强亲和力,但仅有弱的效应力 2.受体激动药的特性是 A 与受体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B 与受体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C 与受体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D 与受体有亲和力,低内在活性 E 以上全不是 3.药物的作用方式是 A 局部作用 B 全身作用 C 直接作用 D 间接作用 E 以上全是 4.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是 A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B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C 药物的基本作用 D 药物的作用机制 E 药物作用的方式 5.化疗指数最大的药物是 A A药LD50=500mg ED50=100mg B B药LD50=500mg ED50=25mg C C药LD50=500mg ED50=50mg D D药LD50=50mg ED50=5mg E E药LD50=50mg ED50=25mg 6.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 A ED90/LD10 B ED95/LD50 C ED50/LD50 D LD50/ED50 E ED50与LD50之间的距离 7.药物的LD50愈大,则其 A 毒性愈大 B 治疗指数愈高 C安全性愈小 D 安全性愈大 E 毒性愈小 8.下列哪种剂量会产生副作用 A 极量 B 治疗量 C 中毒量 D LD50 E 最小中毒量 9.下列哪个参数可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A 最小有效量 B 极量 C 治疗指数 D 半数致死量 E 半数有效量 10.图中所示甲乙丙三药,其效价强度比较为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乙>甲>丙 D 乙>丙>甲 E 丙>乙>甲 剂量 11. ED50是 A 引起50%动物有效的剂量 B 引起动物有效的药物剂量的50% C 引起50%动物中毒的药物剂量 D引起50%动物死亡的剂量 E以上均不是

药理学总论练习题教材

第1篇药理学总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因 为它 A、阐明药物作用机制 B、改善药物质量、提高疗效 C、可为开发新药提供实验资料与理论依据 D、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2、对于“药物”较全面的描述是 A、是一种化学物质 B、能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 C、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D、是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而对用药者无害的 物质 3、药理学是研究 A、药物效应动力学 B、药物代谢动力学 C、药物及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 D、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与原理 4、药动学是研究 A、药物作用的动态来源 B、药物作用的动态规律 C、药物作用强度随剂量、时间变化的消长规 律 D、药物在体内转运、代谢及血药浓度随时间 的消长规律 5、药效学是研究 A、药物的临床疗效 B、药物的作用机制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D、药物在体内的变化 6、“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性的”,这意味:A、用动物实验研究药物的作用 B、用离体器官进行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 C、收集客观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D、在严密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与机体的 相互作用 7、大多数药物在体内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 A、主动转运B、简单扩散 C、易化扩散D、膜孔滤过 8、有关被动转运错误的是 A、药物从浓度高侧向低侧扩散 B、不消耗能量而需要载体C、不受饱和限速及竞争性抑制影响 D、受药物分子量大小、脂溶性、极性影响9、易化扩散是 A、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的主动转运 B、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不高,有竞争性抑制的主动转运 C、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的特殊转运 D、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的特殊转运 10、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A、由载体进行,消耗能量 B、由载体进行,不消耗能量 C、无竞争性抑制,无选择性 D、有竞争性抑制,无选择性 11、药物的pKa值是指其 A、90%解离时的pH值 B、99%解离时的pH值 C、50%解离时的pH值 D、全部解离时的pH值 12、某弱酸性药物pKa=3.4,其在血浆的解离百分率约 A、10%B、90% C、99%D、99.99% 13、某弱酸性药物pKa=8.4,当吸收入血后其解离度约为 A、90%B、60% C、40%D、10% 14、某碱性药物的pKa=9.8,如果增高尿液的pH,则此药在尿中 A、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B、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C、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D、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 15、酸化尿液,可使弱碱性药物经肾排泄时A、解离增加、再吸收增加、排出减少 B、解离减少、再吸收增加、排出减少 C、解离增加、再吸收减少、排出增加 D、解离增加、再吸收减少、排出减少 16、关于药物吸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

药理学总论题

总论 一、选择题 【A 1 型题】 1.下列对选择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选择性是相对的 B.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 C.是药物分类的依据 D.是临床选药的基础 E.大多数药物均有各自的选择作用 2.药物的副作用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发生的 A.极量 B.治疗量 C.最小中毒量 D.特异质病人 E.半数致死量 3.受体激动药与受体 A.只具有内在活性 B.只具有亲和力 C.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 D.既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 E.以上皆不对 4.青霉素治疗肺部感染是 A.对因治疗 B.对症治疗 C.局部治疗 D.全身治疗 E.直接治疗 5.下列有关受体部分激动药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药物与受体有亲和力 B.药物与受体有较弱的内在活性 C.单独使用有较弱的受体激动药的效应 D.与受体激动药合用则增强激动药的效应 E.具激动药和拮抗药的双重特点 6.气体、易挥发的药物或气雾剂适宜 A.直肠给药 B.舌下给药 C.吸入给药 D.鼻腔给药 E.口服给药 7.对同一药物来讲,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作用越强 B.对不同个体来说,用量相同,作用不一定相同 C.用于妇女时效应可能与男人有别 D.成人应用时,年龄越大,用量应越大 E.小儿应用时,体重越重,用量应越大 8.酸化尿液,可使弱碱性药物经肾排泄时 A.解离↑、再吸收↑、排出↓ B.解离↓、再吸收↑、排出↓ C.解离↓、再吸收↓、排出↑ D.解离↑、再吸收↓、排出↑ E.解离↑、再吸收↓、排出↓ 9.药酶诱导剂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是 A.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 B.血药浓度升高 C.代谢加快 D.代谢减慢 E.毒性增大 10.弱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 A.解离度降低 B.脂溶性增加 C.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D.易被肾小管重吸收 E.经肾排泄加快 11.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应 A.空腹服用 B.饭前服 C.饭后服 D.睡前服 E.定时服 12.少数病人应用小剂量药物就产生较强的药理作用,甚至引起中毒,称为 A.习惯性 B.后天耐受性 C.成瘾性 D.选择性 E.高敏性 13.A药比B药安全,正确的依据是 A.A药的LD 50/ED 50 比B药大 B.A药的LD 50 比B药小 C.A药的LD 50比B药大 D.A药的ED 50 比B药小 E.A药的ED 50 比B药大 14.下列对药物副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危害多不严重 B.多因剂量过大引起 C.与防治作用同时出现

1.第一篇-总论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药物 2.药效学 3.药动学 4.药物作用 5.药物效应 6.不良反应 7.副作用 8.毒性反应 9.变态反应 10.继发性反应 11.后遗效应 12.受体 13.耐受性 14.激动药 15.半衰期 16.稳态血药浓度 17.兴奋 18.激动剂 19.拮抗剂 20.效能 21.效价强度 22.受体上调 23.吸收 24.代谢 25.安全范围 26.亲和力 27.首关消除 28.零级消除动力学 29.一级消除动力学 30.协同作用 31.拮抗作用 32.配伍禁忌 33.半数有效量 34.半数致死量 35.治疗指数 36.拮抗参数 二、填空题 1.我国最早的本草著作是() 2.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 3.药物的量效曲线可分为()() 4.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 5.药物的基本作用是指()() 6.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称为(),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称为()具

有这两种能力的药物称为() 7.药物毒性反应中的“三致”包括()()() 8.难以预料的不良反应包括()() 9.长期应用拮抗药,可使相应受体(),这种现象称为(),突然停药 可产生() 10.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能识别和结合相应的(配体)引起 生理反应或药理反应 11.大多数药物主要在()依靠()进行生物转化,排泄的主要器 官是() 12.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或先后使用称为(),联合用药作用或毒性较单一 用药增强叫(),减弱称为()。在配制药物时,药物之间发生理化反应,使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强称为() 13.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包括()()()() 14.以半衰期作为给药间隔,经过()时间,才能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15.弱酸性药物经细胞膜被动转运时,其转运环境的PH越大,则药物的解离型(), 由于解离型脂溶性(),所以该药通过细胞膜也() 16.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中属于药物方面的因素有()()() 17.拮抗药是能与受体()具有较强()而无()的药物 三、选择题 1.药物是 A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化学物质B能干扰机体细胞代谢的化学物质 C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D对机体有营养作用的化学物质 E用以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2.不同药物之所以具有不同的适应症,主要取决于 A药物作用的机制B药物剂量的大小C药物的给药途径 D药物作用的选择性E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3.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是 A用药剂量大B药物的选择性低C药物的选择性高 D用药时间长E病人肝肾功能差 4.阿托品治疗胆绞痛,病人伴有口干、心悸等反应,称为 A变态反应B毒性反应C副作用D后遗反应E特异质反应 5.药物发生毒性反应的可能说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一次性用药量超过极量B长期用药逐渐蓄积C一般不严重 D并非药物反应E一般可以避免 6.药物的极量是在哪个范围内 A大于最小有效量,小于最小致死量 B小于最小有效量,大于最小致死量 C大于治疗量,小于最小中毒量 D小于治疗量,大于最小中毒量

药理学总论习题答案

《药理学》总论习题(第1~第4章) 一.单选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填在题后面的括号内)。 1、药物的两重性指( A ) A、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 B、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C、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 D、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E、选择作用和普遍细胞作用 2、药效学研究( A ) A、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 B、药物的体内过程及规律 C、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D、药物的化学结构与作用的关系 E、机体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3、药物的首过消除是指( D ) A、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与血浆蛋白结合,使游离型药物减少 B、药物与机体组织器官之间的最初效应 C、肌注给药后,药物经肝脏代谢而使药量减少 D、口服给药后,有些药物首次通过肝脏时即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E、舌下给药后,药物消除速度加快,而使游离型药物减少 4、受体阻断药与受体( A ) A、具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B、具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C、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D、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E、以上都不对 5、长期反复使用后,病原体对该药的敏感性降低,此现象称为( A ) A、耐药性 B、耐受性 C、后遗效应 D、继发反应 E、精神依赖性 6、下列关于药物主动转运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D ) A、要消耗能量 B、可受其他化学品的干扰 C、有化学结构特异性 D、比被动转运较快达到平衡 E、转运速度有饱和限制 7、无吸收过程的给药途径( D ) A、口服 B、皮下注射 C、肌肉注射 D、静脉注射 E、舌下含化 8、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指( A ) A、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B、药物被吸收一半所需的时间 C、药物被破坏一半所需的时间 D、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E、药物排出一半所需的时间 9、在肝脏中大多数药物进行生物转化的酶主要是( D ) A、溶酶体酶 B、乙酰化酶 C、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D、肝微粒体酶 E、单胺氧化酶 10、新药进行临床试验必须提供:( C ) A.系统药理研究数据 B.新药作用谱 C.临床前研究资料

药理学总论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绪言 一、填空 1.药物一般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________及________,用以________、和_______疾病, 但对用药者无害的物质。 2.新药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和三个阶段。 三、名词解释 1.药理学(pharmacology) 2.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 3.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四、问答题 1 简述药理学在疾病防治、诊断中的意义。 2 论述药理学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二章药物在体内过程和药代动力学 一、填空 1.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某药物的t 为36小时,按半衰期给药,须经______________天达到稳态浓度。 1/2 3.某药V 为100L,表示该药基本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4.简单扩散速度取决于膜两侧_______。 5.肝药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性低,有_______________。 9.一般情况下,细胞外液的pH_____,细胞内液的pH_____,故弱碱性药物______进入细 胞,当弱碱性药物中毒时,可通过______化血液,从而使药物从_______转入______ ,增加药物____。 10.药物通过生物转化,绝大多数成为___性高的_______溶性产物,_________从肾排泄。 二、选择题 1.为了维持药物的效应,应该() A.加倍剂量 B.最少每日给药三次 C.以药物半衰期为给药间隔连续给予维持量 D.根据药物的吸收速度调整剂量 E.联合给药 2.对弱酸性药物来说如果使尿中( ) A.pH降低, 则药物的解离度小, 重吸收少, 排泄增快 B.pH降低, 则药物的解离度大, 重吸收多, 排泄减慢

骨学总论习题答案

骨总论骨各论参考答案 -------------------------------------------------------------------------------- 选择题: 1. E 2. D 3. B 4. C 5. E 6. B 7. B 8. A 9. D 10. A 11. A 12. E 13. D 14. E 15. B 16. C 17. D 18. C 19. C 20. C 21. C 22. D 23. D 24. C 25. D 26. B 27. D 28. B 29. B 30. A 31. A 32. D 33. C 34. E 35. C 36. D 37. C 38. B 39. B 40. D 41. D 42. C 43. D 44. B 45. D 46. E 47. D 48. D 49. D 50. B 51. C 52. B 53. D 54. B 55. D 56. D 57. A 58. D 59. D 60. D 61. A 62. B 63. C 64. C 65. B 66. E 67. C 68. E 69. B 70. B 71. C 72. E 73. B 74. D 75. E 76. D 填空题: (1) 红骨髓 (2) 黄骨髓 (3) 红骨髓 (4) 造血 (5) 长骨 (6) 短骨 (7) 扁骨 (8) 不(9) 规则骨 (10) 筛骨垂直板 (11) 犁骨 (12) 关节面 (13) 关节囊 (14) 关节腔 (15) 关节突(16) 黄韧带 (17) 棘间韧带 (18) 棘上韧带 (19) 肋头关节 (20) 肋横突关节 (21) 灵活(22) 肱骨头 (23) 关节盂 (24) 三轴性 (25) 髂股 (26) 髂前下棘 (27) 转子间线 (28) 过伸 (29) C (30) O (31) 关节囊 (32) 胫侧副韧带 (33) 伸膝 (34) 前移 (35) 屈膝 (36) 后移 (37) 骶棘韧带 (38) 骶结节韧带 (39) 坐骨大孔 (40) 坐骨小孔 (41) 三角韧带(或内侧韧带) (42) 三条独立的 (43) 椎体 (44) 椎弓 (45) 椎骨上切(46) 迹 (47) 椎骨下切(48) 迹 (49) 颈椎 (50) 寰椎 (51) 纤维环 (52) 髓核 (53) 髓核或纤维环脱出 (54) 椎间盘脱出症 (55) 软骨连结(椎间盘) (56) 韧带 (57) 关节 (58) 骶骨岬 (59) 弓状线 (60) 耻骨梳 (61) 耻骨嵴 (62) 耻骨联合 (63) 股骨头韧带 (64) 股骨头 (65) 胫骨(66) 髌骨 (67) 咬肌 (68) 颞肌 (69) 翼外肌 (70) 翼内肌 (71) 竖脊肌 (72) 臀大肌 (73) 小腿三头肌 (74) 斜方肌 (75) 胸锁乳突肌 (76) 竖脊肌 (77) 斜方肌 (78) 胸锁乳突肌(79) 髂前上棘 (80) 髂胫束 (81) 屈大腿 (82) 使阔肌膜紧张 (83) 胸骨柄前面 (84) 锁骨胸骨端 (85) 颞骨乳突 (86) 三角肌 (87) 冈下肌 (88) 小圆肌 (89) 冈下肌 (90) 骨间肌 (91) 骨间掌侧肌 (92) 骨间背侧肌 (93) 前群 (94) 后群 (95) 内侧群 名词解释:

第1章药理学总论

第1章药理学总论 复习思考题: 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适应症。 药动学:又称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排泄过程。 第2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复习思考题: (1)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2)毒性作用:指药物剂量过大或者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 (3)变态反应:也称为超敏反应,指少数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4)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到阈浓度以下时仍然残存的药理效应。 (5)治疗指数、受体激动剂、阳断剂、竞争性拮抗、非竞争性拮抗、安全范围、效价强度、效应力等概念及含意。 (3)受体亲和力、内在活性等的合意。 第3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复习思考题:用具体药物举例说明首过消除、生物利用度;用肝药酶诱导剂与抑制剂说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用药物跨膜转运解释巴比妥中毒的解救。 第4章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复习思考题:影响药物作用的机体和药物方面的因素有哪些 第5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复习思考题:(1)均用受体激动或抑制效应解释心血管兴奋药和抑制抗喘药和平滑肌解痉药的药理效应。 (2)图肾上腺素αβ受体,胆碱飞M、N及DA受体的主要分布、生理效应。 第6章胆碱受体激动药 复习思考题: (1)用受体效应解释阿托品对眼的影响。 (2)乙酞胆碱的M样作用有那些。 第7章抗胆碱醋酶药和胆碱醋酶抑制药 复习思考题: (1)单用阿托品为什么不能消除有机磷中毒肌震颤症状。 (2)指出用于解救严重有机磷中毒的药物,为什么两种药物同用。 第8章胆碱受体阻断药(II)-M胆碱受体阻断药 复习思考题: (1)用阿托品的药理作用解释该药引起的主要不良反应。 (2)抢救有机磷中毒时,使用阿托品过量而中毒,为什么禁用抗胆碱酚酶药解救阿托品中毒。第;章胆碱受体阴断药(II)-N胆碱受体阻断药 复习思考题:}})新斯的明为什么不能用于解救#f}拍胆碱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 (2)为什么神经节阴断药现已很少用于高血压的治疗。 第10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复习思考题:(1)用肾上腺素。、J受体理论比较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对心血管作用的异同 (2)比较多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胶对肾血管影 第=1童肾上腺素受体阴断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