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哪吒闹海》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哪吒闹海》教学反思3篇

三年级上册《哪吒闹海》教学反思3篇

三年级上册《哪吒闹海》教课反省 3 篇三年级上册《哪吒闹海》教课反省 1《哪吒闹海》是一个家喻户哓的神话故事,此中的主人公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险恶,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小英豪。

学生对课文内容比较熟习,并且很感兴趣。

所以学习这篇课文的要点不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是指引学生经过语言文字将人物的形象在学生脑筋中活起来,并将这个故事讲生动。

本文的课题很存心思,一个“闹”字形象地揭露了故事的主要内容。

所以,这篇课文的教课也是紧扣着这个“闹”字进行的,成效不错。

一、紧扣“闹”字,怀疑问难课始,揭题后,让学生在谈了对哪吒的印象后,指引学生环绕题目进行怀疑。

学生一下子发现了课题中的中心词是“闹”,环绕“闹”这此中心词,学生提出了好多有价值的问题 :哪吒为何要闹海 ?他闹的是哪里的海?他是如何闹海的 ?最后的结果如何 ?假如将这些问题串起来,那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环绕“闹”字,想象画面很多学生都看过《哪吒闹海》的动画片,所以他们对故事的内容比较认识。

在课文的讲读理解过程中,我指引学生抓住故事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理解内容,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睁开丰富的想象,读语句、想画面,将语言文字变为详细生动的“动画”,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三、借助“闹”字,叙述故事本篇课文的一个教课要点是让学生第1页/共5页能将个故事生。

所以,在学全文的基上,播放画片《哪吒海》的片断,个故事在学生的中更为丰富、生起来。

而后学生默文,回哪吒海的故事,并用自己的来。

再同桌,互相指正。

最后指名学生登台述,能够学生配上适合的作,生不停价。

三年上册《哪吒海》教课反省2《哪吒海》依据《封神演》改而成,是一神故事,了哪吒民着想、不畏暴,大海,治服王父子,令人民又上了平定的生活一个故事。

本是第二,我扣眼“ ”,要点指学生学文第二部分哪吒海的。

一海吓王,二海夜叉,三海治太子,用小归纳每一自然段的内容,在学生中留下深刻印象。

在出示小,我不过了第一个范本,第二、第三个小学生很简单就归纳出来了,明孩子文的内容已熟习了。

哪吒闹海的课后反思(精选3篇)

哪吒闹海的课后反思(精选3篇)

哪吒闹海的课后反思(精选3篇)哪吒闹海的课后反思篇1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我采用了以指导朗读为主的教学方法。

1、以读感悟。

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我紧紧抓住一个"闹"字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先让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哪吒为什么要闹海?通过朗读,学生体会到东海龙王父子的可恶,也体会到哪吒为民着想。

并注意适时出示重点词;"称霸一方"、"兴风作浪",要求学生边读边感悟。

通过朗读,学生已经了解到了"闹"的原因,于是,我又设置悬念;小哪吒又是怎样闹的呢?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放手让学生充分自读,圈画出关键词语。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也可以用表演的形式来加强朗读表现力,目的是要让听的人感受到小哪吒的“机灵”和"勇敢"。

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体会"胡作非为"这个词语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弄清哪吒闹海是为了惩治恶人,让老百姓过上太平日子,进一步感悟哪吒敢于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哪吒闹海的课后反思篇2一、教材分析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如丰子恺和叶.诺索夫同写鹅,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如老舍先生写的猫和母鸡。

但在同一单元中同时出现了两篇不同国家不同作家写的同一种动物──鹅,这是过去教材中不会出现的,而这些“鹅”在不同作家笔下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在教学《白公鹅》时如果注意和《白鹅》进行对比教学,学生会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同时对文章的写法会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三年级语文《哪吒闹海》教案

三年级语文《哪吒闹海》教案

三年级语文《哪吒闹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一篇神话故事《哪吒闹海》。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详细叙述了哪吒为民除害,智斗东海龙王父子,最终取得胜利的经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课文叙述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敢、智慧、为民办实事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理解哪吒为民除害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哪吒的形象和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认识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设计相关例题,指导学生解答。

5. 随堂练习(15分钟):设计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哪吒闹海》2. 主要内容:哪吒闹海的原因、经过、结果3. 生字词:东海、龙王、三太子、混天绫、乾坤圈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课文,熟读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故事。

(3)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哪吒闹海的情景。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见学生个人发挥。

(3)见学生个人发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哪吒闹海的故事,培养了学生勇敢、智慧的品质。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课后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其他神话故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深入理解课文,提高表达能力。

三年级语文《哪吒闹海》教案

三年级语文《哪吒闹海》教案

三年级语文《哪吒闹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哪吒闹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故事内容。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发展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培养学生勇敢、智慧、正义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哪吒闹海》的故事情节。

(2)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故事大意,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分析哪吒、龙王等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评价人物特点。

5. 课堂小结:(2)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

五、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场景或人物。

(3)思考:哪吒为什么闹海?他闹海的原因是什么?下节课分享讨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朗读与表达:评估学生在朗读课文和表达自己观点时的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

3. 生字词掌握:通过提问、默写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4. 故事理解:通过学生讲述故事大意和分析人物形象的情况,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哪吒闹海》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哪吒闹海》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此外,我还将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活动,包括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评价过程中,注重鼓励性原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培养探究能力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提高课堂互动性,使学生在质疑、探讨中深入理解神话故事,提升语文素养。
3.小组合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在本案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排练课本剧等形式,共同探讨问题、分析人物,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此外,小组合作还使学生学会了倾听、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哪吒闹海的动画片片段,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哪吒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为什么要闹海?”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2.通过图片、故事梗概等形式,简介哪吒的形象和故事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பைடு நூலகம்解课文《哪吒闹海》的主要内容,掌握生词、成语、短语等语言知识点,如“混天绫”、“乾坤圈”、“闹海”等,并能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
2.学会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自主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词、句子等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如语气、语调、停顿等,增强语感。

三年级语文《哪吒闹海》教案

三年级语文《哪吒闹海》教案

三年级语文《哪吒闹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哪吒闹海》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朗读与表达以及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并理解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哪吒的形象及故事背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提取信息、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与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哪吒形象的分析。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教学挂图。

学具:课本、生字词卡片、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动画片《哪吒闹海》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a. 教师带领学生解析生字词,讲解重点句子。

b.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哪吒的形象。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讲述哪吒闹海的故事,并进行课堂分享。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哪吒闹海》2. 生字词:东海、龙王、宝物、英雄、勇敢、正义等。

3. 重点句子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自己的话复述哪吒闹海的故事,不少于100字。

2. 答案示例:哪吒闹海的故事讲述了小英雄哪吒为保护百姓,勇敢地与东海龙王斗争,最终打败龙王,使东海恢复平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提高课堂讲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封神演义》中关于哪吒的故事,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 课文的深入理解与朗读表达3. 哪吒形象的分析与情感目标的培养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生字词是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来说,生字词的掌握尤为重要。

哪吒闹海 教案(最新6篇)

哪吒闹海 教案(最新6篇)

哪吒闹海教案(最新6篇)《哪吒闹海》教案篇一成长不烦恼——《蒲公英》《三袋麦子》《哪吒闹海》之解读在第三单元里有三篇课文:《蒲公英》《三袋麦子》《哪吒闹海》。

《蒲公英》这篇课文是讲了太阳公公嘱咐随风飘荡的小降落伞该飞向哪里,不该飞向哪里,由于小降落伞们不同的选择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三袋麦子》讲了土地爷爷给了小猴、小牛、小猪各一袋麦子,它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了不同的处理。

《哪吒闹海》讲了哪吒去治东海龙王的故事当我们把这三篇课文放到一起的时候,我突然觉得他们之间在某些方面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的趋势:从《蒲公英》→《三袋麦子》→《哪吒闹海》体现了这么一个接受教育成长的过程:嘱咐(被动)→按自己的方式去决定自己的行为(因为麦子是土地爷爷给予的,是被动后的主动)→主动。

当这样思考的时候,我们就对某一篇课文的落脚点有了认识。

第一篇课文落实在如何对待太阳公公的嘱咐(长辈或前人的经验)上,说白了就是要不要听大人的话?第二篇课文的落脚点就在在处理土地爷爷的一袋麦子(同一件事)上,每个人可以采用自己认为合理的办法,没有好坏优劣之分。

第三篇课文的落脚点就是在某些事情上(力所能及),完全可以争取主动去做。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回遭遇很多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而寓言童话是是对于认为所面临问题的象征性回答,我们学寓言童话不是就是学寓言童话,而是在指引孩子成长。

成长不用烦恼,在成长的道路上,有太阳公公那样的热心人会给你指点,完全可以如小猪小猴小牛那样按自己的意愿做事,不用担心别人说三道四的,最终你会成就一个独立的自我,如哪咤。

我们在理解一个故事的时候,要不要把故事的道理上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比如把人生观、价值观等等融进去,个人认为,无痕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再说对三年级的孩子在教学的目标里定下诸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好象有些“过”,而应该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无声的进行这些教育。

老师应该是什么(指道理)也没有明说,却已经让他们在思考辨析文本的过程中有了感受,可又无法用语言来回答,这就是无言的感受,无声胜有声的教育。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哪吒闹海》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哪吒闹海》

教案名称:《哪吒闹海》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哪吒勇敢、正义的形象,激发学生勇于挑战、敢于担当的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通过角色扮演,体会哪吒勇敢、正义的精神。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抽象的词句,感受哪吒的形象。

2.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哪吒闹海》的PPT课件。

2. 相关的生字卡片。

3. 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导入:播放《哪吒闹海》动画片段,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导入:你们知道哪吒是谁吗?他做了哪些事情?(学生自由发言)二、初读课文1.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朗读:请几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听,纠正错误。

三、学习生字1. 出示生字卡片:展示课文中的生字,如“哪”、“吒”、“闹”等。

2. 讲解字义:教师讲解字义,学生跟读。

3. 组词练习:学生用生字组词,教师点评。

四、理解课文1. 分段讲解:教师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 提问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如“哪吒为什么要闹海?”“龙王做了什么坏事?”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五、角色扮演1. 角色分配:学生自愿选择角色,如哪吒、龙王、村民等。

2. 准备台词: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准备自己的台词。

3. 表演展示: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和同学评价。

六、拓展延伸1. 讨论哪吒的形象:学生讨论哪吒的形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哪吒的勇敢和正义。

2. 联系实际: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人或事体现了勇敢和正义。

3. 创作小诗: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首小诗,表达对哪吒的赞美。

七、总结与作业1.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哪吒的勇敢和正义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哪吒闹海》知识点
字词:
称霸一方、兴风作浪、捕鱼、治一治、哪吒、混天绫、乾坤圈、滔天巨浪、随便、嗷嗷、团团火焰、裹住
重点句子:
1、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

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2、夜叉从水底钻出来,只见一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

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便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就把夜叉给打死了。

3、三太子跳出水面,气冲冲地对哪吒说:“你打死了我家夜叉,该当何罪?”说着,举枪便刺。

哪吒一纵身,趁势抖出混天绫。

那混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哪吒闹海》教案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出身神奇的哪吒带着神仙送给他的乾坤圈和混天绫在东海洗澡时,无意触犯了东海龙王的水晶宫,并打死了蛮不讲理的夜叉和胡作非为的敖丙。

龙王向哪吒索命,哪吒尽力解释,龙王却毫不理会,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哪吒用乾坤圈迫使龙王低头求饶,谁知龙王出尔反尔,调集四海龙王用大水淹了陈塘关。

哪吒为了解救百姓,自刎身亡。

哪吒人小本领大,他不惧、敢于同胡作非为的恶势力进行斗争以及为了百姓安危大义凛然、舍己为人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在人们心灵深处塑造出不朽的英雄形象。

【设计理念】
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唤醒学生主动、高效学习文本的意识,限度挖掘文本的创造性与想象力,放飞阅读的翅膀,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会认“妖、剑”等8个生字,掌握本课新词,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读通课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哪吒打死夜叉、敖丙,打了龙王以及后来又自杀的。

原因,使学生受到诚实勇敢、舍己为人的思想教育。

3、引导学生默读,提高阅读的速度。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哪吒不惧、敢于同胡作非为的恶势力进行斗争以及为了百姓安危大义凛然、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时间】
2~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用2节课时间,来学习一篇同学们较为熟悉的、较长的神话故事:《哪吒闹海》。

(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自主识字,初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或字典,认读生字词。

②把课文读正确、通顺,难读的句子可多读几遍。

③同桌交流并检查生字。

三、研读课文,理解感悟
1、提问:这么长的文章要在短时间内基本学懂,你认为我们该采取哪种读书方式呢?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①学生边读边画出描写哪吒外貌、行为的句子,并想象哪吒的形象。

②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想一想哪吒前后共打了几个人,为什么打,结果怎样。

3、小组合作学习,说说“我认识的哪吒”。

(从外貌到精神)
①从哪吒的语言、行为中,你能看出哪吒是什么样的人物?
②结合插图,说说“我认识的哪吒”,把总结归纳的词语写在纸条上,如“神奇可爱”“不畏权势”“舍生取义”“正直勇敢”……
4、交流展示、评选“研究成果奖”。

①制定评选规则及标准。

每组一次贴一张纸条,如果其他小组有异议,必须解释,直到满意为止。

如果总结归纳的词语不确切,其他组可以换下另贴。

教师要引导学生说话有理有据,以促进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

各组依次上台贴纸条,贴得多的小组为胜。

②全班交流。

5、评出“研究成果”奖。

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默读,抓住“打”这条线,理清了文脉,读懂了课文。

通过品味人物外貌、行为的词语,使哪吒形象在我们心中更具体、更丰满。

今后我们学习长文章,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三、小组合作学习,讲一讲《哪吒闹海》的故事
可以按故事发展的顺序讲:
①讲清楚人物(出身、外貌)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讲清楚事情发生、发展。

打谁——为什么打——怎样打——结束。

③讲清楚事件的结果。

也可以按以题设疑的线索讲:
①哪吒是什么人物?
②为什么闹海,怎样闹?
③结果如何?
四、全班评价,评出“故事大王”
五、朗读课文,完成积累词语的任务
六、课外延伸哪吒死而复生,又得了两件宝贝,本领更大了。

后来如何呢?同学们可以找些课外读物,读一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哪吒闹海》教学反思
《哪吒闹海》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了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大闹东海,制服东海龙王父子,使人民又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我采用了以指导朗读为主的教学方法。

本篇神话故事是学生众所周知的,特感兴趣的文章,理解起来不是很困难,因此我将重点放在了训练学生的能力上面。

1、读中感悟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一个“闹”字进行朗读感悟。

在揭示完课题后,我问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的疑问“哪吒为什么闹海?哪吒是怎么闹海的?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引导他们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几小节回答了这些问题,通过朗读,学生很快地找到了课文第一小节写了哪吒闹海的原因,第二至四小节写了哪吒是怎样闹海的,最后一小节写了哪吒闹海的结果。

在理清了课文层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课文第一小节,说说哪吒为什么闹海,并适时地标出重点词“称霸一方”和“兴风作浪”,学生边度边感悟,通过朗读学生理解了“闹”的原因。

根据“闹”的原因我设置了悬念“小哪吒是怎样闹海的”,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二至四小节,边读边思考,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边读边圈画出关键词,弄清每个小节写了什么,哪吒一共闹了几次?每次又是怎样闹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并由学生自己评说。

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描写哪吒机敏、果断的一系列词语要读出气势来。

这样安排,不但训练了学生口语交际,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感悟。

同时,总结出学习方法。

让学生运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同桌学习第三自然段,自学第五自然段。

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体会“胡作非为”这个词语的意思,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弄清哪吒闹海是为了整治恶人,让老百姓过上太平日子,进一步感悟哪吒敢于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
2、想象训练
联系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一些语言表达的训练,例如:“滔天巨浪”,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情景?水晶宫摇晃时宫里是什么样子?龙王派三太子去捉拿哪吒,出发前他会对三太子说些什么?三太子气冲冲地对哪吒说:“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这时,哪吒又会说什么?当哪吒制服了东海龙王父子,你又想对小哪吒说些什么呢?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虽然有些语言显得稚嫩,但是他们大胆的想象把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练习说话时,我会指导说话要注意顺序,语言准确。

不足:这篇课文是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所以课堂的气氛一直很热烈,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发热”,也让我看到了不足,例如,哪吒在脑海时的一系列动词用得是那么的精彩,"跳进"、"取下"、"摆"、"掀起"、"一闪"、"躲过"等,我当时上课时只是点到为止,没有让他们深刻地体会,由于时间没控制好,导致后来的复述课文没来得及,我还有一个设想:既然课文这么生动精彩,学生又这样喜欢,为什么不让他们表演出来呢?相信以学生的智慧一定会演得非常出色。

自己在课堂语言的连接以及组织课堂的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希望通过不断地反思能够快速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