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考试答案整理
孙子兵法有关试题及答案

孙子兵法有关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孙子C. 孟子D. 老子答案:B2. 《孙子兵法》共有多少篇?A. 12篇B. 13篇C. 14篇D. 15篇答案:A3. 《孙子兵法》中提到的“兵者,诡道也”的下一句是什么?A. 故能而示之不能B. 故用而示之不用C. 故强而示之弱D. 故弱而示之强答案:B4. 《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哪一篇?A. 计篇B. 作战篇C. 谋攻篇D. 形篇答案:A5. 《孙子兵法》中“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指的是什么?A. 战争的四种策略B. 战争的四个阶段C. 战争的四种战术D. 战争的四个原则答案:A二、填空题1. 《孙子兵法》中提到“兵贵胜,不贵久”,意味着战争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
答案:速胜2. 《孙子兵法》中“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强调了战争中的_______。
答案:主动权3. 《孙子兵法》中“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表明了战争中的_______。
答案:变化无常4. 《孙子兵法》中“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说明了战争中的_______。
答案:准备充分5. 《孙子兵法》中“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阐述了将领的_______。
答案:五种危险三、简答题1. 简述《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意味着在战争中,如果能够充分了解自己和敌人的情况,就能够在各种战斗中立于不败之地。
2. 解释《孙子兵法》中“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意义。
答案:这句话强调了军事行动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它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必须谨慎对待。
四、论述题1. 论述《孙子兵法》中“以逸待劳”的策略及其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答案:《孙子兵法》中的“以逸待劳”策略指的是在战争中,通过保持自己的军队在最佳状态,等待敌人疲惫不堪时再发起攻击。
孙子兵法答案

孙子兵法答案崇尚武力,图强称霸的是以下哪个时期?()0分;A、;元王朝时代;B、;唐王朝时代;C、;春秋末期;D、;秦始皇时期;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A;2“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出自;A、;行篇;B、;作战篇;C、;形篇;D、;军争篇;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3《军争篇》的核心是1.0分;A、;以迂为直,以患为利;B、;金鼓旌旗之制;C、;治兵崇尚武力,图强称霸的是以下哪个时期?()0 分A、元王朝时代B、唐王朝时代C、春秋末期D、秦始皇时期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A2“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出自《孙子兵法》的哪一篇?()1.0 分A、行篇B、作战篇C、形篇D、军争篇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3《军争篇》的核心是1.0 分A、以迂为直,以患为利B、金鼓旌旗之制C、治兵四要D、用兵禁忌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4吴国主动出战,追求的是()。
1.0 分A、顺应形势B、风向C、天时地利人和D、速战速决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5八路军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是()。
1.0 分A、百团大战B、神头岭战役C、雁门关战役D、平型关战役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6“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出自《孙子兵法》的哪一篇?()1.0 分A、行军篇军争篇C、火攻篇D、计篇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7“兵以诈立”出自《孙子兵法》的哪一篇?()1.0 分A、九变篇B、行军篇C、军争篇D、火攻篇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8“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渴如江河。
”讲述的是哪一种取胜方式?()1.0 分A、以谋取胜B、出奇制胜C、诡道取胜D、因敌制胜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9《势篇》的第三章讲的是()。
0 分A、B、势险节短数、形、势的区别D、用打比方的方式讲话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A10避免战争“劳民伤财”的举措是()。
1.0 分A、不主动出战B、速战速决C、筹备军饷D、征兵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11孙武认为打仗要从几个方面来谋划?()0 分A、三B、四C、五六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A12《孙子兵法》第一篇是()。
2021年孙子兵法知识竞赛试卷及答案

2021年孙子兵法知识竞赛试卷及答案1()不是《孙子兵法》《记篇》中的中心思想。
A、扩充兵力的方法2()不是《孙子兵法》《记篇》中的“三战”理论。
C、好战3()不是《孙子兵法》中对“将”的要求。
B、武4()不是《孙子兵法》中提出的制胜之道。
D、器械5()不属于《作战篇》的主要内容。
C、大军未动,粮草先行6《孙子兵法》中的《记篇》是全书的总纲,从主、客观两方面阐述了如何正确对待战争。
()正确答案:√7《孙子兵法》中提出的“五事七计”中的“五事”指的是道、天、地、人、法,是指导战争的客观依据。
()正确答案:×8《作战篇》主要讨论了速战速决的进攻战略及其客观依据。
()正确答案:√9《作战篇》的中心思想是持久战。
()正确答案:×10《谋攻篇》是《孙子兵法》的核心篇章,主要讲解战略策略上战胜敌人的全胜思想。
()正确答案:√1()不是《谋攻篇》的中心思想。
D、百战不殆2对于孙子而言,伐兵和攻城才是军事斗争中的上上之策。
()正确答案:×3()不属于《形篇》的中心思想。
D、扩充军队实力,尽快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4()不属于《势篇》当中的中心思想。
A、充分发挥军队作战的人数优势5《形篇》中的“形”指的是军队的外在表现。
()正确答案:√6《形篇》中的“修道保法”指的是善于用兵的人固守法制,精通战法,这样才能够克敌制胜。
()正确答案:×7《势篇》中“势”的涵义是在战场上所表现出的实际战斗能力。
()正确答案:√1()不是《虚实篇》的主要内容。
C、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2《军争篇》的中心思想是()。
B、争取先机之利,掌握战场主动权3()不属于《军争篇》的主要内容。
A、上兵伐谋4《虚实篇》的大意是指,虚实由奇正而现,讲述在作战指导上,争取主动的原则和方法。
()正确答案:√5《军争篇》的“争”指的是争斗双方的优势和劣势状况,然后计算得胜的可能性。
()正确答案:×6()不属于《九变篇》的主要内容。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孙子兵法》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孙子兵法》练习题汇编一、文言文阅读(节选自《孙子兵法·谋攻》,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九地》曰/威加于敌/则交不得合/而武使秦得听包胥之言/出兵救楚/无忌吴之心/斯不威之甚B.《九地》曰/威加于敌则交/不得合/而武使秦得听包胥之/言出兵救楚/无忌吴之心/斯不威之甚C.《九地》曰/威加于敌/则交不得合/而武使秦得听包胥之/言出兵救楚/无忌吴之心/斯不威之甚D.《九地》曰/威加于敌则交/不得合/而武使秦得听包胥之言/出兵救楚/无忌吴之心/斯不威之甚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谓有应敌无穷之才”中“穷”是“穷尽”的意思,与成语“穷追猛打”中“穷”的意思不同。
B.“不知武用兵乃不能必克”与“上乃欲变此”(《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乃”意思不同。
C.间,缝隙,文中代指机会,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中的“间”意思相同。
D.三军,春秋时大国对军队的合称。
按周制,大的诸侯可以有三军,常称为上军、中军、下军。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洵认为《孙武十三篇》中论述的奇特、权变、秘密、机智等用兵技巧,神出鬼没,自古以来的兵法著作大都比不上它。
B.在吴国外祸内患接踵而至时,苏洵认为孙武作为吴国的将帅却没有办法平息这些祸乱,这与他在书中所论相差甚远。
C.苏洵认为依照《九地》所论,孙武纵容子胥、伯豁鞭打楚平王的尸体来发泄个人私愤的做法会激怒楚国,招致祸患。
D.《孙子兵法》中强调将帅是君主治理国家的重要助手,如果将帅辅佐君主周全,国家一定会强盛,反之则一定会衰弱。
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庞涓果夜至斫树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到,曰:“遂成孺子之名。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章节测试题与答案第1章单元测试1、《军志》当中“止则为营”的下一句是()答案:行则为阵2、《孙子兵法》诞生于中国的()答案:春秋战国时代3、孙子的真实名字是答案:孙武4、“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做出这个评价的人是()答案:茅元仪第2章单元测试1、计篇中所讲的“五事”第一事“道”,其含义是战争需要得到谁的支持答案:人民群众2、下面不是《孙子兵法》常用三大版本的是()答案:孙子通典3、计篇当中对“将”的选拔标准排在第五位的是()答案:严4、下面哪个选项不是计篇当中“七计”的内容答案:智谋孰强5、“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中“兵”的含义是答案:战争6、“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下列不属于“五事”的是答案:兵7、《作战篇》当中一辆革车配有士兵多少人答案:258、在古代攻城战中,相比于守城方,攻城方一般而言相对需要兵力()答案:较多9、《作战篇》当中孙子提出的“智将”判断标准是答案:务食于敌10、现代战争后勤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答案:物资耗用量越来越多11、下列攻城工具的作用是观察敌情的是答案:巢车12、兵学巨著《战争论》的作者是哪国人()答案:德国13、美国的“孙子核战略”的是主要参考了《孙子兵法》中()的观点制定的。
答案:不战而屈人之兵14、《谋攻篇》认为若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则采用的战法是答案:围之15、“百战不殆”的上一句是()答案:知彼知己第3章单元测试1、《形篇》认为,在战争中使自己“不可胜者”是通过()来实现的。
答案:防守2、《形篇》认为,“胜兵”的表现就好像()答案:以镒称铢3、《形篇》认为,在战略运筹过程中,由“地”可以推导出答案:度4、《势篇》认为,要达到“斗众如斗寡”的效果,则需运用()答案:形名5、下面不属于中国古代“五声”当中的是答案:咪6、对于“奇正”作用表述正确的是()答案:“奇正”都可以获得胜利7、《势篇》认为“认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而下面选项哪一个造的“势”最强()答案:圆石置于斜坡的相关资源如下:8、在《虚实篇》当中,用“虚”来代表不利因素,下面哪种因素可认为是“虚” ()答案:寡9、战争中将敌人“由实转虚”的根本办法是答案:致人而不致于人10、虚实篇讲究“()之而知得失之计”答案:策11、《形篇》认为战场上是否能够取得胜利最终取决于答案:敌方12、“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中“错”的含义是()答案:措施第4章单元测试1、“军争之难”难在答案:以迂为直、以患为利2、公元263年,邓艾伐蜀一战偷渡()取得成功,最后灭亡蜀国。
知道网课孙子兵法习题答案

知道网课孙子兵法习题答案1、《孙子兵法》揭示了战争与哪些方面的关系?政治、谋划、地形、战法、选将、奇正用兵、有关如何远距离观察敌情的经验、间谍战和信息战以及使敌人陷入被动境地的方法。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五事指的是哪五种条件?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制3、“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之灾也。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中提到的五危指的是哪五种危险?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
有勇无谋,只知死拼,就可能被敌人诱杀;临阵畏怯,贪生怕死,就可能被敌人俘虏;急躁冒进,一触即跳,就可能被敌人故意凌辱而妄动;洁身自好,偏重名声,就可能被敌人有意侮辱而失去理智;只知道对百姓行妇人之仁,就可能被敌人烦扰而陷于被动。
4、军争篇里孕藏着哪些韬略?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所以,用兵的原则是:对占据高地、背倚丘陵之敌,不要作正面仰攻;对于假装败逃之敌,不要跟踪追击;敌人的精锐部队不要强攻;敌人的诱饵之兵,不要贪食;对正在向本土撤退的部队不要去阻截;对被包围的敌军,要预留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则。
迂回进军的方式实现更快到达预定战场的目的,把看似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的条件。
5、在散、轻、争、交、衢、重、圮、围、死地等九地中如何作战?在散地不宜作战;在轻地不可停留;遇争地应先敌占领,如敌人已先占领,不可强攻;在交地,军队部署应互相连接,防敌阻绝;在衢地则应结交邻国;在重地则应夺取物资,就地补给;在妃地则应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则应巧设奇谋;在死地要迅猛奋战,死里求生。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孙子兵法及百战韬略》考试题答案[指南]
![《孙子兵法及百战韬略》考试题答案[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8281d9a482fb4daa48d4b2e.png)
《孙子兵法及百战韬略》考试题答案[指南] 《孙子兵法及百战韬略》考试《孙子兵法》课程试题1、“计”篇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试述其哲学思想及对待战争的态度。
这句话的哲学思想意义深刻。
“兵者,国之大事”——战争关系着国家生死存亡,不得不慎重思考。
开明宗义地提出了“慎战论”,认为对待战争应该持谨慎的态度。
有道是:“求名当求万世名,计利当计万世利。
”这和孙武的军事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国家的利益当为第一,战争的目的在于为国家争得利益,要以取得最大利益为目标就必须慎重“算计”。
古往今来,在政治上的策略也以“慎战论”为依据。
国家之政事,关系着民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等。
国之大事则为:政治、政务。
治理国家若是不重视政治、谋权,不理政务就会倒是社会震荡,民不聊生,严重者国家覆亡。
孙子在这句话中,明确表现了对战争的重视,把战争问题提到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
兵凶战危,战争是人类社会最残酷的竞争,它是解决政治问题的最后一种手段,它用实力说话,它用流血的方式来最终强迫失败者臣服。
战争的结局,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并且是用“生”与“死”、“存”与“亡”这种最惨痛的代价和最极端的选择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
当你在战争”与“亡”的现实,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没有改正错误的机会。
因此,中失败,必须接受“死国家的主宰者、战争的决策者,对战争问题不能有丝毫忽略,必须认真对待。
忘战必危,国家安全是国家的最大利益,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
战争的发生或消失,并不以某个国家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
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不敢面对战争者,忽略战争存在者,最后都将被战争无情地吞噬掉。
我们必须具有忧患意识,常常要从自身的生死存亡考虑一些竞争方面的问题,尤其在和平的时候,在顺利的时候,在胜利的时候。
2(将“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孙子兵法》论述题复习训练试题及答案

《孙子兵法》论述题复习训练试题及答案1、试述《孙子兵法》中对将帅的具体要求。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兵书的瑰宝,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及其具有高度实战指导意义的方略计谋,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古今中外兵家所推崇。
《孙子兵法》中对将帅的重视以及对优秀将帅的要求,论述极为详尽,占篇幅也相当大,十三篇处处言将帅,其实《孙子兵法》就是一部论述将帅的兵法。
一、为将之道,重在“智”、“勇”双全“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选将用将,历来被作为关系国家安危的重要问题被关注。
孙子在兵法中把选将用将的标准概括为五条,即“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曹操称此为“五德”。
孙子把“智”放在将帅“五德”之首,足见孙子对将帅智力才能的重视。
“智”就是智慧,知识渊博,多谋善断,能正确认识事物,预见事态变化,有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战胜敌对势力的能力。
孙子认为为将者首先要有“智”,作为将帅,必须要有智慧,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以“智”取胜。
孙子要求将帅至少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预知胜负的能力;二是多谋善断的能力;三是临机应变的能力。
同时孙子还要求将帅至少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知识:一是要“知天知地”;二是要“知彼知己”;三是要知道士卒是否“能用”,将领是否“有能”;四是要知“战道”,即要知道战争规律。
“两强相遇勇者胜”。
孙子言智,也言勇。
“勇”就是果敢,锐意进取,不避风险,不怕牺牲,尽守职责。
“勇”在兵战中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为将者要有勇于面对风险,并有敢于承担风险和敢于拍板的胆略。
只要有了“勇”才能当机立断。
但有“勇”还要有“谋”,兵战必须要以“智谋”为基础,而不是一味盲目地蛮干,有“勇”无“谋”只会坏事。
孙子主张将帅具备高超智慧的同时,也应具备非凡的气概和胆略,应当智勇兼备。
孙子在兵法中所倡导的“勇”不是只知斗力而不知斗智的匹夫之勇。
而是勇于决断,勇于承担责任的大智大勇。
换句话说,将帅要有独自见解,勇于在重大问题上果敢决策,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决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政治:经济:军事:赤壁之战
3五胜: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4战争观念,战略思想,军事思想的层次,治军的理论
5孙子用间可以简要分为五类,即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
因间:包括利用同学、同事、亲属、朋友等等具有渊源的关系,进行间谍工作。
内间:就是收买敌人做间谍。
反间:就是收买或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使其为我所用。
死间:是指故意散布虚假信息,让我方逃跑到敌方的人员传达给敌人。
生间:是指派往敌方侦察后亲自返回报告情况的人
6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译文:孙子说: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
7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
.译文:所以,将领有五种致命的弱点:坚持死拼硬打,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临阵畏缩,贪生怕死,则可能被俘;性情暴躁易怒,可能受敌轻侮而失去理智;过分洁身自好,珍惜声名,可能会被羞辱引发冲动;由于爱护民众,受不了敌方的扰民行动而不能采取相应的对敌行动
8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之天之地,胜乃不穷。
译文:所以,懂得用兵打仗的人,他行动起来不会迷惑,策略措施能变化多端而不会穷竭。
所以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克敌制胜就不会出问题;如果再了解天时地利,那么,胜利的取得就有绝对把握了。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译文:.通过仔细分析可以判断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得失;通过挑动敌人,可以了解敌方的活动规律;通过“示形”,可以弄清地形是否对敌有利;通过试探性进攻,可以探明敌方兵力布置的强弱多寡。
③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势如弓广弩,节如发机。
译文:所以善于作战的指挥者,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进攻的节奏是短促有力的。
“势险”就如同满弓待发的弩那样蓄势,“节短”正如搏动弩机那样突然。
④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译文:火攻形式共有五种,一是火烧敌军人马,二是焚烧敌军粮草,三是焚烧敌军辎重,四是焚烧敌军仓库,五是火烧敌军运输设施。
⑤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
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译文:在战场上,军力耗尽,在国内财源枯竭,百姓私家财产损耗十分之七。
公家的财产,由于车辆破损,马匹疲惫,盔甲、弓箭、矛戟、盾牌、牛车的损失,而耗去十分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