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报告与检测技术(选择题)
食品检测试题

食品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食品检测中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菌落计数法B. 显微镜直接观察法C.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D. 电泳法2.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食品添加剂?A. 防腐剂B. 着色剂C. 稳定剂D. 维生素C3. 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A. 土壤B. 水源C. 空气D. 所有选项4. 食品检测中,pH值的测定通常用于判断食品的:A. 营养成分B. 口感C. 安全性D. 保质期5.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通常包括:A. 气相色谱法B. 质谱法C. 液相色谱法D. 所有选项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食品检测中,_______是用来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非法添加剂的方法。
7.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可以通过_______来控制,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8. 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过高可能引起_______,因此需要进行检测。
9. 食品检测中,常用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有_______和_______。
10. 食品检测报告中,通常会包含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信息。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食品检测中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检测指标。
12. 描述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并列举常见的几种重金属。
13. 阐述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的必要性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食品检测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及其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15. 讨论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对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贡献。
五、案例分析题(共30分)16. 假设你是一名食品检测员,你所在的实验室收到了一批食品样品,需要检测其中的微生物含量。
请描述你会如何进行样品的采集、处理和检测,并解释每一步的重要性。
六、实验设计题(共30分)17. 设计一个实验来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并说明实验的步骤、所需材料和预期结果。
食品科学与质量检测技术考试 选择题 49题

1. 食品中的水分含量通常使用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紫外分光光度法B. 干燥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2. 下列哪种微生物是食品中最常见的腐败菌?A. 沙门氏菌B. 大肠杆菌C. 酵母菌D. 霉菌3. 食品添加剂中的防腐剂主要用于?A. 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B. 改善食品的色泽C. 延长食品的保质期D. 提高食品的口感4. 下列哪种检测方法适用于食品中的重金属检测?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B.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C.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D. 气相色谱法(GC)5. 食品中的维生素C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紫外分光光度法B. 干燥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6. 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通常使用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凯氏定氮法B. 紫外分光光度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7. 下列哪种食品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A. PCR技术B. 高效液相色谱法C. 气相色谱法D. 紫外分光光度法8. 食品中的脂肪含量通常使用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索氏提取法B. 紫外分光光度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9. 下列哪种微生物是食品中最常见的致病菌?A. 酵母菌B. 霉菌C. 沙门氏菌D. 乳酸菌10. 食品中的糖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紫外分光光度法B. 干燥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11. 食品中的酸度通常使用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酸碱滴定法B. 紫外分光光度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12. 下列哪种检测方法适用于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检测?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B.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C.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D. 气相色谱法(GC)13. 食品中的矿物质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紫外分光光度法B. 干燥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14. 食品中的纤维素含量通常使用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索氏提取法B. 紫外分光度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15. 下列哪种微生物是食品中最常见的益生菌?A. 酵母菌B. 霉菌C. 沙门氏菌D. 乳酸菌16. 食品中的抗氧化剂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紫外分光光度法B. 干燥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17. 食品中的色素含量通常使用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索氏提取法B. 紫外分光度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18. 下列哪种检测方法适用于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检测?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B.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C.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D. 气相色谱法(GC)19. 食品中的氨基酸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紫外分光光度法B. 干燥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20. 食品中的酵素活性通常使用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索氏提取法B. 紫外分光度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21. 下列哪种微生物是食品中最常见的发酵菌?A. 酵母菌B. 霉菌C. 沙门氏菌D. 乳酸菌22. 食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紫外分光光度法B. 干燥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23. 食品中的水分活度通常使用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索氏提取法B. 紫外分光度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24. 下列哪种检测方法适用于食品中的微生物总数检测?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B.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C.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D. 平板计数法25. 食品中的酸价通常使用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酸碱滴定法B. 紫外分光光度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26. 食品中的过氧化值通常使用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索氏提取法B. 紫外分光度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27. 下列哪种检测方法适用于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检测?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B.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C.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D. 气相色谱法(GC)28. 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紫外分光光度法B. 干燥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29. 食品中的硝酸盐含量通常使用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索氏提取法B. 紫外分光度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30. 下列哪种微生物是食品中最常见的病原菌?A. 酵母菌B. 霉菌C. 沙门氏菌D. 乳酸菌31. 食品中的总糖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紫外分光光度法B. 干燥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32. 食品中的还原糖含量通常使用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索氏提取法B. 紫外分光度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33. 下列哪种检测方法适用于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检测?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B.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C.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D. 气相色谱法(GC)34. 食品中的总酸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紫外分光光度法B. 干燥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35. 食品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通常使用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索氏提取法B. 紫外分光度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36. 下列哪种检测方法适用于食品中的食品过敏原检测?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B.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C.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D. 气相色谱法(GC)37. 食品中的总酚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紫外分光光度法B. 干燥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38. 食品中的总黄酮含量通常使用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索氏提取法B. 紫外分光度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39. 下列哪种检测方法适用于食品中的食品毒素检测?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B.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C.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D. 气相色谱法(GC)40. 食品中的总皂苷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紫外分光光度法B. 干燥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41. 食品中的总生物碱含量通常使用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索氏提取法B. 紫外分光度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42. 下列哪种检测方法适用于食品中的食品污染物检测?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B.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C.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D. 气相色谱法(GC)43. 食品中的总多糖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紫外分光光度法B. 干燥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44. 食品中的总蛋白质含量通常使用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索氏提取法B. 紫外分光度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45. 下列哪种检测方法适用于食品中的食品营养成分检测?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B.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C.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D. 气相色谱法(GC)46. 食品中的总脂肪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紫外分光光度法B. 干燥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47. 食品中的总碳水化合物含量通常使用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索氏提取法B. 紫外分光度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48. 下列哪种检测方法适用于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检测?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B.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C.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D. 气相色谱法(GC)49. 食品中的总能量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进行测定?A. 紫外分光光度法B. 干燥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答案:1. B2. C3. C4. B5. A6. A7. A8. A9. C10. A11. A12. D13. D14. A15. D16. A17. C18. C19. C20. A21. A22. D23. A24. D25. A26. A27. A28. A29. A30. C31. A32. A33. A34. A35. A36. A37. A38. A39. A40. A41. A42. B43. A44. A45. B46. A47. A48. C49. A。
食品科学与安全检测技术考试 选择题 60题

1. 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主要由哪种霉菌产生?A. 青霉菌B. 曲霉菌C. 镰刀菌D. 黑曲霉2.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常用的食品防腐技术?A. 高温灭菌B. 冷冻C. 辐照D. 超声波处理3. 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A. 农药残留B. 工业废水C. 食品添加剂D. 天然环境4. 下列哪种维生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最容易损失?A. 维生素AB. 维生素CC. 维生素DD. 维生素E5. 食品中的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A. 有益菌B. 致病菌C. 中性菌D. 无害菌6. 食品中的亚硝酸盐主要用于?A. 增味B. 防腐C. 增色D. 增稠7.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检测常用的方法是?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8. 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凯氏定氮法B. 紫外光谱法C. 红外光谱法D. 核磁共振法9. 食品中的酸度通常用什么来表示?A. pH值B. 酸碱度C. 酸度值D. 碱度值10. 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干燥法B. 蒸馏法C. 萃取法D. 沉淀法11. 食品中的脂肪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索氏提取法B. 凯氏定氮法C. 紫外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12. 食品中的糖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13. 食品中的矿物质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紫外光谱法C. 红外光谱法D. 核磁共振法14. 食品中的维生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15. 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16. 食品中的微生物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平板计数法B. 紫外光谱法C. 红外光谱法D. 核磁共振法17. 食品中的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18. 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紫外光谱法C. 红外光谱法D. 核磁共振法19.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20. 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21. 食品中的微生物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22. 食品中的重金属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紫外光谱法C. 红外光谱法D. 核磁共振法23. 食品中的农药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24. 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25. 食品中的微生物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26. 食品中的重金属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紫外光谱法C. 红外光谱法D. 核磁共振法27. 食品中的农药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28. 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29. 食品中的微生物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30. 食品中的重金属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紫外光谱法C. 红外光谱法D. 核磁共振法31. 食品中的农药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32. 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33. 食品中的微生物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34. 食品中的重金属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紫外光谱法C. 红外光谱法D. 核磁共振法35. 食品中的农药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36. 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37. 食品中的微生物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38. 食品中的重金属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紫外光谱法C. 红外光谱法D. 核磁共振法39. 食品中的农药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40. 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41. 食品中的微生物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42. 食品中的重金属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紫外光谱法C. 红外光谱法D. 核磁共振法43. 食品中的农药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44. 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45. 食品中的微生物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46. 食品中的重金属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紫外光谱法C. 红外光谱法D. 核磁共振法47. 食品中的农药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48. 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49. 食品中的微生物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50. 食品中的重金属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紫外光谱法C. 红外光谱法D. 核磁共振法51. 食品中的农药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52. 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53. 食品中的微生物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54. 食品中的重金属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紫外光谱法C. 红外光谱法D. 核磁共振法55. 食品中的农药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56. 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57. 食品中的微生物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58. 食品中的重金属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紫外光谱法C. 红外光谱法D. 核磁共振法59. 食品中的农药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60. 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毒素含量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1. B2. D3. B4. B5. B6. C7. B8. A9. A10. A11. A12. A13. A14. A15. A16. A17. A18. A19. A20. A21. A22. A23. A24. A25. A26. A27. A28. A29. A30. A31. A32. A33. A34. A35. A36. A37. A38. A39. A40. A41. A42. A43. A44. A45. A46. A47. A48. A49. A51. A52. A53. A54. A55. A56. A57. A58. A59. A60. A。
食品安全与检测管理技术考试 选择题 52题

1.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HACCP是指什么?A.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B. 健康分析和关键控制点C. 危害评估和关键控制点D. 健康评估和关键控制点2. 下列哪种食品添加剂被广泛用于防腐?A. 硫酸盐B. 苯甲酸钠C. 柠檬酸D. 维生素C3.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空气B. 水C. 土壤D. 以上都是4. 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农药B. 化肥C. 工业污染D. 食品添加剂5.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主要来源于哪里?A. 种植过程B. 加工过程C. 运输过程D. 销售过程6. 食品中的兽药残留主要来源于哪里?A. 养殖过程B. 加工过程C. 运输过程D. 销售过程7. 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核电站B. 医疗设备C. 工业设备D. 以上都是8. 食品中的化学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农药B. 化肥C. 食品添加剂D. 以上都是9. 食品中的物理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空气B. 水C. 土壤D. 以上都是10. 食品中的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空气B. 水C. 土壤D. 以上都是11.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空气B. 水C. 土壤D. 以上都是12. 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农药B. 化肥C. 工业污染D. 食品添加剂13.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主要来源于哪里?A. 种植过程B. 加工过程C. 运输过程D. 销售过程14. 食品中的兽药残留主要来源于哪里?A. 养殖过程B. 加工过程C. 运输过程D. 销售过程15. 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核电站B. 医疗设备C. 工业设备D. 以上都是16. 食品中的化学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农药B. 化肥C. 食品添加剂D. 以上都是17. 食品中的物理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空气B. 水C. 土壤D. 以上都是18. 食品中的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空气B. 水C. 土壤D. 以上都是19.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空气B. 水C. 土壤D. 以上都是20. 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农药B. 化肥C. 工业污染D. 食品添加剂21.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主要来源于哪里?A. 种植过程B. 加工过程C. 运输过程D. 销售过程22. 食品中的兽药残留主要来源于哪里?A. 养殖过程B. 加工过程C. 运输过程D. 销售过程23. 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核电站B. 医疗设备C. 工业设备D. 以上都是24. 食品中的化学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农药B. 化肥C. 食品添加剂D. 以上都是25. 食品中的物理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空气B. 水C. 土壤D. 以上都是26. 食品中的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空气B. 水C. 土壤D. 以上都是27.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空气B. 水C. 土壤D. 以上都是28. 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农药B. 化肥C. 工业污染D. 食品添加剂29.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主要来源于哪里?A. 种植过程B. 加工过程C. 运输过程D. 销售过程30. 食品中的兽药残留主要来源于哪里?A. 养殖过程B. 加工过程C. 运输过程D. 销售过程31. 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核电站B. 医疗设备C. 工业设备D. 以上都是32. 食品中的化学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农药B. 化肥C. 食品添加剂D. 以上都是33. 食品中的物理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空气B. 水C. 土壤D. 以上都是34. 食品中的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空气B. 水C. 土壤D. 以上都是35.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空气B. 水C. 土壤D. 以上都是36. 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农药B. 化肥C. 工业污染D. 食品添加剂37.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主要来源于哪里?A. 种植过程B. 加工过程C. 运输过程D. 销售过程38. 食品中的兽药残留主要来源于哪里?A. 养殖过程B. 加工过程C. 运输过程D. 销售过程39. 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核电站B. 医疗设备C. 工业设备D. 以上都是40. 食品中的化学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农药B. 化肥C. 食品添加剂D. 以上都是41. 食品中的物理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空气B. 水C. 土壤D. 以上都是42. 食品中的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空气B. 水C. 土壤D. 以上都是43.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空气B. 水C. 土壤D. 以上都是44. 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农药B. 化肥C. 工业污染D. 食品添加剂45.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主要来源于哪里?A. 种植过程B. 加工过程C. 运输过程D. 销售过程46. 食品中的兽药残留主要来源于哪里?A. 养殖过程B. 加工过程C. 运输过程D. 销售过程47. 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核电站B. 医疗设备C. 工业设备D. 以上都是48. 食品中的化学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农药B. 化肥C. 食品添加剂D. 以上都是49. 食品中的物理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空气B. 水C. 土壤D. 以上都是50. 食品中的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空气B. 水C. 土壤D. 以上都是51.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空气B. 水C. 土壤D. 以上都是52. 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农药B. 化肥C. 工业污染D. 食品添加剂答案:1. A2. B3. D4. C5. A6. A7. D8. D9. D10. D11. D12. C13. A14. A15. D16. D17. D18. D19. D20. C21. A22. A23. D24. D25. D26. D27. D28. C29. A30. A31. D32. D33. D34. D35. D36. C37. A38. A39. D40. D41. D42. D43. D44. C45. A46. A47. D48. D49. D50. D51. D52. C。
食品安全管理与检测技术考试 选择题 60题

1.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HACCP代表什么?A.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B. 健康分析和关键控制点C. 危害分析和关键步骤D. 健康分析和关键步骤2. 下列哪种食品添加剂被广泛用于防止食品氧化?A. 硫酸盐B. 抗坏血酸C. 苯甲酸D. 山梨酸3.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哪个环节?A. 种植B. 加工C. 运输D. 销售4.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常用的食品检测技术?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质谱法C. 核磁共振法D. 电泳法5. 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通过哪种途径进入食品?A. 空气B. 水C. 土壤D. 以上都是6. 下列哪种食品最容易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A. 肉类B. 蔬菜C. 谷物D. 水果7.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气相色谱法B. 液相色谱法C. 薄层色谱法D. 以上都是8. 食品中的添加剂使用过量可能导致什么后果?A. 营养不良B. 过敏反应C. 中毒D. 以上都是9. 食品中的微生物检测通常包括哪些步骤?A. 采样B. 培养C. 鉴定D. 以上都是10. 食品中的化学污染主要包括哪些类型?A. 重金属B. 农药C. 食品添加剂D. 以上都是11. 食品中的物理污染主要指什么?A. 异物B. 微生物C. 化学物质D. 以上都不是12. 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来源于什么?A. 核事故B. 核试验C. 核废料D. 以上都是13. 食品中的生物毒素主要包括哪些类型?A. 细菌毒素B. 真菌毒素C. 藻类毒素D. 以上都是14.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色谱法B. 光谱法C. 电化学法D. 以上都是15.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培养法B. PCR法C. 免疫学法D. 以上都是16. 食品中的化学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色谱法B. 光谱法C. 电化学法D. 以上都是17. 食品中的物理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显微镜法B. X射线法C. 红外光谱法D. 以上都是18. 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放射性测量法B. 光谱法C. 色谱法D. 以上都是19. 食品中的生物毒素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免疫学法B. 色谱法C. 光谱法D. 以上都是20.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色谱法B. 光谱法C. 电化学法D. 以上都是21.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培养法B. PCR法C. 免疫学法D. 以上都是22. 食品中的化学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色谱法B. 光谱法C. 电化学法D. 以上都是23. 食品中的物理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显微镜法B. X射线法C. 红外光谱法D. 以上都是24. 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放射性测量法B. 光谱法C. 色谱法D. 以上都是25. 食品中的生物毒素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免疫学法B. 色谱法C. 光谱法D. 以上都是26.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色谱法B. 光谱法C. 电化学法D. 以上都是27.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培养法B. PCR法C. 免疫学法D. 以上都是28. 食品中的化学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色谱法B. 光谱法C. 电化学法D. 以上都是29. 食品中的物理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显微镜法B. X射线法C. 红外光谱法D. 以上都是30. 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放射性测量法B. 光谱法C. 色谱法D. 以上都是31. 食品中的生物毒素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免疫学法B. 色谱法C. 光谱法D. 以上都是32.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色谱法B. 光谱法C. 电化学法D. 以上都是33.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培养法B. PCR法C. 免疫学法D. 以上都是34. 食品中的化学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色谱法B. 光谱法C. 电化学法D. 以上都是35. 食品中的物理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显微镜法B. X射线法C. 红外光谱法D. 以上都是36. 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放射性测量法B. 光谱法C. 色谱法D. 以上都是37. 食品中的生物毒素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免疫学法B. 色谱法C. 光谱法D. 以上都是38.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色谱法B. 光谱法C. 电化学法D. 以上都是39.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培养法B. PCR法C. 免疫学法D. 以上都是40. 食品中的化学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色谱法B. 光谱法C. 电化学法D. 以上都是41. 食品中的物理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显微镜法B. X射线法C. 红外光谱法D. 以上都是42. 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放射性测量法B. 光谱法C. 色谱法D. 以上都是43. 食品中的生物毒素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免疫学法B. 色谱法C. 光谱法D. 以上都是44.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色谱法B. 光谱法C. 电化学法D. 以上都是45.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培养法B. PCR法C. 免疫学法D. 以上都是46. 食品中的化学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色谱法B. 光谱法C. 电化学法D. 以上都是47. 食品中的物理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显微镜法B. X射线法C. 红外光谱法D. 以上都是48. 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放射性测量法B. 光谱法C. 色谱法D. 以上都是49. 食品中的生物毒素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免疫学法B. 色谱法C. 光谱法D. 以上都是50.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色谱法B. 光谱法C. 电化学法D. 以上都是51.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培养法B. PCR法C. 免疫学法D. 以上都是52. 食品中的化学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色谱法B. 光谱法C. 电化学法D. 以上都是53. 食品中的物理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显微镜法B. X射线法C. 红外光谱法D. 以上都是54. 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放射性测量法B. 光谱法C. 色谱法D. 以上都是55. 食品中的生物毒素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免疫学法B. 色谱法C. 光谱法D. 以上都是56.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色谱法B. 光谱法C. 电化学法D. 以上都是57.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培养法B. PCR法C. 免疫学法D. 以上都是58. 食品中的化学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色谱法B. 光谱法C. 电化学法D. 以上都是59. 食品中的物理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显微镜法B. X射线法C. 红外光谱法D. 以上都是60. 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检测通常使用哪种技术?A. 放射性测量法B. 光谱法C. 色谱法D. 以上都是1. A2. B3. B4. C5. D6. C7. D8. D9. D10. D11. A12. D13. D14. D15. D16. D17. D18. A19. D20. D21. D22. D23. D24. A25. D26. D27. D28. D29. D30. A31. D32. D33. D34. D35. D36. A37. D38. D39. D40. D41. D42. A43. D44. D45. D46. D47. D48. A50. D51. D52. D53. D54. A55. D56. D57. D58. D59. D60. A。
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技术考试 选择题 47题

1.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哪些途径?A. 原料污染B. 加工过程中的污染C. 包装材料污染D. 以上都是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目的是什么?A. 改善食品的色、香、味B. 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C. 防止食品腐败变质D. 以上都是3. 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食品中的天然毒素?A. 黄曲霉毒素B. 组胺C. 亚硝酸盐D. 苯并芘4. 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哪些途径?A. 环境污染B. 农业投入品C. 食品加工D. 以上都是5.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主要来源于哪些途径?A. 农作物种植B. 食品加工C. 食品储存D. 以上都是6. 食品中的兽药残留主要来源于哪些途径?A. 动物养殖B. 食品加工C. 食品储存D. 以上都是7. 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来源于哪些途径?A. 核事故B. 核试验C. 核设施D. 以上都是8. 食品中的生物毒素主要来源于哪些途径?A. 微生物B. 植物C. 动物D. 以上都是9. 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哪些途径?A. 环境污染B. 农业投入品C. 食品加工D. 以上都是10. 食品中的物理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哪些途径?A. 原料B. 加工过程C. 包装材料D. 以上都是11.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主要通过哪些方法检测?A. 培养法B. 分子生物学方法C. 免疫学方法D. 以上都是12. 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通过哪些方法检测?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C. 荧光光谱法D. 以上都是13.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主要通过哪些方法检测?A. 气相色谱法B. 液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以上都是14. 食品中的兽药残留主要通过哪些方法检测?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C.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D. 以上都是15. 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主要通过哪些方法检测?A. 放射性核素分析法B.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C. 放射性剂量测量法D. 以上都是16. 食品中的生物毒素主要通过哪些方法检测?A. 生物学方法B. 化学方法C. 免疫学方法D. 以上都是17. 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主要通过哪些方法检测?A. 色谱法B. 质谱法C. 光谱法D. 以上都是18. 食品中的物理污染物主要通过哪些方法检测?A. 目视检查B. 筛分法C. 磁选法D. 以上都是19.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主要通过哪些方法控制?A. 原料控制B. 加工过程控制C. 包装控制D. 以上都是20. 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通过哪些方法控制?A. 原料控制B. 加工过程控制C. 包装控制D. 以上都是21.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主要通过哪些方法控制?A. 原料控制B. 加工过程控制C. 包装控制D. 以上都是22. 食品中的兽药残留主要通过哪些方法控制?A. 原料控制B. 加工过程控制C. 包装控制D. 以上都是23. 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主要通过哪些方法控制?A. 原料控制B. 加工过程控制C. 包装控制D. 以上都是24. 食品中的生物毒素主要通过哪些方法控制?A. 原料控制B. 加工过程控制C. 包装控制D. 以上都是25. 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主要通过哪些方法控制?A. 原料控制B. 加工过程控制C. 包装控制D. 以上都是26. 食品中的物理污染物主要通过哪些方法控制?A. 原料控制B. 加工过程控制C. 包装控制D. 以上都是27.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主要通过哪些方法预防?A. 原料预防B. 加工过程预防C. 包装预防D. 以上都是28. 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通过哪些方法预防?A. 原料预防B. 加工过程预防C. 包装预防D. 以上都是29.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主要通过哪些方法预防?A. 原料预防B. 加工过程预防C. 包装预防D. 以上都是30. 食品中的兽药残留主要通过哪些方法预防?A. 原料预防B. 加工过程预防C. 包装预防D. 以上都是31. 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主要通过哪些方法预防?A. 原料预防B. 加工过程预防C. 包装预防D. 以上都是32. 食品中的生物毒素主要通过哪些方法预防?A. 原料预防B. 加工过程预防C. 包装预防D. 以上都是33. 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主要通过哪些方法预防?A. 原料预防B. 加工过程预防C. 包装预防D. 以上都是34. 食品中的物理污染物主要通过哪些方法预防?A. 原料预防B. 加工过程预防C. 包装预防D. 以上都是35.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主要通过哪些方法处理?A. 原料处理B. 加工过程处理C. 包装处理D. 以上都是36. 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通过哪些方法处理?A. 原料处理B. 加工过程处理C. 包装处理D. 以上都是37.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主要通过哪些方法处理?A. 原料处理B. 加工过程处理C. 包装处理D. 以上都是38. 食品中的兽药残留主要通过哪些方法处理?A. 原料处理B. 加工过程处理C. 包装处理D. 以上都是39. 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主要通过哪些方法处理?A. 原料处理B. 加工过程处理C. 包装处理D. 以上都是40. 食品中的生物毒素主要通过哪些方法处理?A. 原料处理B. 加工过程处理C. 包装处理D. 以上都是41. 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主要通过哪些方法处理?A. 原料处理B. 加工过程处理C. 包装处理D. 以上都是42. 食品中的物理污染物主要通过哪些方法处理?A. 原料处理B. 加工过程处理C. 包装处理D. 以上都是43.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主要通过哪些方法监测?A. 原料监测B. 加工过程监测C. 包装监测D. 以上都是44. 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通过哪些方法监测?A. 原料监测B. 加工过程监测C. 包装监测D. 以上都是45.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主要通过哪些方法监测?A. 原料监测B. 加工过程监测C. 包装监测D. 以上都是46. 食品中的兽药残留主要通过哪些方法监测?A. 原料监测B. 加工过程监测C. 包装监测D. 以上都是47. 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主要通过哪些方法监测?A. 原料监测B. 加工过程监测C. 包装监测D. 以上都是答案:1. D2. D3. C4. D5. D6. A7. D8. D9. D10. D11. D12. D13. D14. D15. D16. D17. D18. D19. D20. D21. D22. D23. D24. D25. D26. D27. D28. D29. D30. D31. D32. D33. D34. D35. D36. D37. D38. D39. D40. D41. D42. D43. D44. D45. D46. D47. D。
食品安全管理与检测技术考试 选择题 52题

1.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HACCP代表的是什么?A.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B. 健康分析和关键控制点C. 危害分析和关键检测点D. 健康分析和关键检测点2. 以下哪种食品添加剂被广泛用于防止食品氧化?A. 硫酸盐B. 抗坏血酸C. 苯甲酸D. 山梨酸3. 食品中的微生物危害主要包括哪些?A. 细菌、病毒、真菌B. 细菌、病毒、寄生虫C. 细菌、真菌、寄生虫D. 病毒、真菌、寄生虫4. 食品检测中,PCR技术主要用于检测什么?A. 重金属B. 农药残留C. 微生物D. 食品添加剂5. 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A. 食品加工过程B. 食品包装材料C. 环境污染D. 食品运输过程6. 以下哪种方法可以有效去除食品中的农药残留?A. 高温烹饪B. 冷冻保存C. 水洗D. 紫外线照射7. 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主要由哪种真菌产生?A. 曲霉B. 青霉C. 镰刀菌D. 酵母菌8. 食品中的亚硝酸盐主要用于什么?A. 防腐B. 增色C. 增味D. 抗氧化9. 食品中的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什么类型的微生物?A. 病毒B. 细菌C. 真菌D. 寄生虫10. 食品中的沙门氏菌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A. 空气B. 水C. 食品D. 土壤11. 食品中的李斯特菌主要危害哪些人群?A. 儿童B. 老年人C. 孕妇D. 运动员12. 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产生什么毒素?A. 肠毒素B. 肝毒素C. 神经毒素D. 皮肤毒素13. 食品中的肉毒杆菌主要产生什么毒素?A. 肠毒素B. 肝毒素C. 神经毒素D. 皮肤毒素14. 食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主要产生什么毒素?A. 肠毒素B. 肝毒素C. 神经毒素D. 皮肤毒素15. 食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A. 空气B. 水C. 食品D. 土壤16. 食品中的霍乱弧菌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A. 空气B. 水C. 食品D. 土壤17. 食品中的志贺氏菌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A. 空气B. 水C. 食品D. 土壤18. 食品中的耶尔森氏菌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A. 空气B. 水C. 食品D. 土壤19. 食品中的空肠弯曲菌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A. 空气B. 水C. 食品D. 土壤20. 食品中的产气荚膜梭菌主要产生什么毒素?A. 肠毒素B. 肝毒素C. 神经毒素D. 皮肤毒素21. 食品中的艰难梭菌主要产生什么毒素?A. 肠毒素B. 肝毒素C. 神经毒素D. 皮肤毒素22. 食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主要危害哪些人群?A. 儿童B. 老年人C. 孕妇D. 运动员23. 食品中的沙雷氏菌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A. 空气B. 水C. 食品D. 土壤24. 食品中的铜绿假单胞菌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A. 空气B. 水C. 食品D. 土壤25. 食品中的嗜水气单胞菌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A. 空气B. 水C. 食品D. 土壤26. 食品中的荧光假单胞菌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A. 空气B. 水C. 食品D. 土壤27. 食品中的腐败希瓦氏菌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A. 空气B. 水C. 食品D. 土壤28. 食品中的腐败希瓦氏菌主要产生什么毒素?A. 肠毒素B. 肝毒素C. 神经毒素D. 皮肤毒素29. 食品中的腐败希瓦氏菌主要危害哪些人群?A. 儿童B. 老年人C. 孕妇D. 运动员30. 食品中的腐败希瓦氏菌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A. 空气B. 水C. 食品D. 土壤31. 食品中的腐败希瓦氏菌主要产生什么毒素?A. 肠毒素B. 肝毒素C. 神经毒素D. 皮肤毒素32. 食品中的腐败希瓦氏菌主要危害哪些人群?A. 儿童B. 老年人C. 孕妇D. 运动员33. 食品中的腐败希瓦氏菌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A. 空气B. 水C. 食品D. 土壤34. 食品中的腐败希瓦氏菌主要产生什么毒素?A. 肠毒素B. 肝毒素C. 神经毒素D. 皮肤毒素35. 食品中的腐败希瓦氏菌主要危害哪些人群?A. 儿童B. 老年人C. 孕妇D. 运动员36. 食品中的腐败希瓦氏菌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A. 空气B. 水C. 食品D. 土壤37. 食品中的腐败希瓦氏菌主要产生什么毒素?A. 肠毒素B. 肝毒素C. 神经毒素D. 皮肤毒素38. 食品中的腐败希瓦氏菌主要危害哪些人群?A. 儿童B. 老年人C. 孕妇D. 运动员39. 食品中的腐败希瓦氏菌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A. 空气B. 水C. 食品D. 土壤40. 食品中的腐败希瓦氏菌主要产生什么毒素?A. 肠毒素B. 肝毒素C. 神经毒素D. 皮肤毒素41. 食品中的腐败希瓦氏菌主要危害哪些人群?A. 儿童B. 老年人C. 孕妇D. 运动员42. 食品中的腐败希瓦氏菌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A. 空气B. 水C. 食品D. 土壤43. 食品中的腐败希瓦氏菌主要产生什么毒素?A. 肠毒素B. 肝毒素C. 神经毒素D. 皮肤毒素44. 食品中的腐败希瓦氏菌主要危害哪些人群?A. 儿童B. 老年人C. 孕妇D. 运动员45. 食品中的腐败希瓦氏菌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A. 空气B. 水C. 食品D. 土壤46. 食品中的腐败希瓦氏菌主要产生什么毒素?A. 肠毒素B. 肝毒素C. 神经毒素D. 皮肤毒素47. 食品中的腐败希瓦氏菌主要危害哪些人群?A. 儿童B. 老年人C. 孕妇D. 运动员48. 食品中的腐败希瓦氏菌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A. 空气B. 水C. 食品D. 土壤49. 食品中的腐败希瓦氏菌主要产生什么毒素?A. 肠毒素B. 肝毒素C. 神经毒素D. 皮肤毒素50. 食品中的腐败希瓦氏菌主要危害哪些人群?A. 儿童B. 老年人C. 孕妇D. 运动员51. 食品中的腐败希瓦氏菌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A. 空气B. 水C. 食品D. 土壤52. 食品中的腐败希瓦氏菌主要产生什么毒素?A. 肠毒素B. 肝毒素C. 神经毒素D. 皮肤毒素答案1. A2. B3. B4. C5. C6. A7. A8. B9. B10. C11. C12. A13. C14. A15. B16. B17. C18. D19. B20. A21. C22. C23. B24. C25. D26. A27. B28. C29. D30. A31. B32. C33. D34. A35. B36. C37. D38. A39. B40. C41. D42. A43. B44. C45. D46. A47. B48. C49. D50. A51. B52. C。
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过程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过程性考核册参考答案课程代码及名称: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专业代码及名称:准考证号:考生姓名:身份证号:助学单位:任课教师:完成日期: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习题册(1)一,填空题1. 根据所使用的感觉器官的不同,感官检验可分为:视觉检验、听觉检验、嗅觉检验、味觉检验和触觉检验五种。
2. 使用精密天平称量时,其精确度为0.0001g.3. 大多数标准溶液没有相应基准物,需要间接法进行标定。
若配制0.01mol/L草酸钠标准溶液,一般可用高锰酸钾(标液)试剂进行标定。
4. 研究一个分析方法时,通常用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这三项指标评价。
5. 味觉在感官检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影响味觉评价的因素有温度的影响、介质的影响、身体状况的影响。
6. 食品的物理性能包括硬度、脆度、弹性、可延伸性等可在某种程度上反应食品的感官质量,对食品质构分析较为客观、准确的仪器为物性分析仪。
7. 应用干燥法测食品中水分含量,必须满足的条件为水分是唯一的挥发物质; 水分的挥发要完全;食品中其他组分在加热过程中由于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重量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8. 灰分的测定中酸不溶性灰分反映其泥沙等的污染程度。
9. 食品中的总酸度测定,一般以食品中具有代表性的酸的含量来表示。
牛乳酸度以乳酸表示,肉、水产品以乳酸表示,蔬菜类以草酸,苹果类、柑橘类水果分别以苹果酸、柠檬酸表示。
10. 食品含有大量果胶、淀粉,一般采用70%~80%的乙醇溶液进行提取。
11. 常用的糖类提取剂有水和乙醇。
12. 维生素A的检测需在325nm处完成。
13. 测定微量元素时,消除其他元素干扰的方法是螯合溶剂萃取法和离子交换法。
14. 腌制肉类时,常用的护色剂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15. 固液层析法分离样品,主要是利用固体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吸附力的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的。
16. 举例说明,在食品加工中食品添加剂有甜味剂、发色剂、防腐剂、着色剂、漂白剂等;非法添加物有苏丹红、吊白块、三聚氰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练习题——选择题1、固体样品的抽样,对同一批号的产品,采取次数可由2N S =决定。
式中N 表示 ( )。
A 、被检物质的数量 B 、样品的个数C 、被检物质的吨位D 、被检物质的数目(件数)2、蔗糖的滴定法测定,样品应( )。
A 、用(1+1)盐酸转化B 、用(1+1)醋酸转化C 、用(1+1)氢氧化钠水解D 、用(1+1)硝酸水解3、已知PK HAC =4.74,PK NH3。
H2O =4.74,欲配制pH=9.2的缓冲溶液,可选( )。
A 、HAC+NaClB 、HAC+NaAcC 、NH 3·H 2O+NH 4C1D 、NH 3·H 2O +H 2SO 44、蛋白质测定中,样品消化时间的控制是( )。
A 、(40~60)rninB 、消化液转黄色后即可C 、消化液转清亮绿色后30minD 、消化液转清亮绿色即可5、对照实验是检验( )的有效方法。
A 、偶然误差B 、仪器试剂是否合格C 、系统误差D 、回收率好坏6、用裴林氏直接滴定法测还原糖,裴林氏甲、乙液应该( )。
A 、混合存放,滴定时吸10mLB 、同次配制的,标定一次C 、每次测定,都应标定D 、吸取量视情况而变化7、GB601-2003标准中规定标准溶液的“标定”或“比较”时应( )。
A 、两人每人作4个平行B 、1人作8个平行C 、1人作6个平行D 、两人每人作3个平行8、分光光度计打开电源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预热20minB 、调节“0”电位器,使电表针指“0”C 、选择工作波长D 、调节100%电位器,使电表指针至透光100%9、黄酒氨基酸态氮的酸度计测定法时,第二次用NaOH 滴定应控制终点的pH 值为( )。
A 、6.86B 、7.60C 、8.20D 、9.2010、二乙硫代氨甲酸钠光度法测铜,选用EDTA 和柠檬酸铵作( )。
A 、指示剂B 、掩蔽剂C 、配合剂D 、催化剂11、食品企业化中,( )是直接衡量产品的尺度。
A 、技术标准B 、管理标准C 、工作标准D 卫生标准12、食品法典委员会是由()设立的。
A、ISOB、FAOC、WHOD、FAO和WHO共同13、平均样品经混合分样,根据需要从中抽取一部分用于分析测定的样品,叫做()。
A、原始样品B、平均样品C、试验样品D、保留样品14、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来表示。
A、准确度B、精密度C、回收率D、标准偏差15、标定标准溶液所用的基准物质应选()。
A、化学纯B、分析纯C、优级纯D、试验试剂16、索氏抽提法最适用于测定()中的脂肪。
A、粮食和油料B、乳及乳制品C、面包或通心粉D、鲜鱼或鸡蛋17 、在容量分析中,滴定终点和等当点。
()A、一定相等B、不一定相等C、两者无关18、感官在某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即使刺激强度不变,感官的感觉敏感性也会发生变化这就是()现象。
A、适应现象B、对比现象C、协同效应D、掩蔽现象19、食品中挥发酸的测定方法是()。
A、滴定法B、水蒸汽法C、pH计测定法D、指示剂比色法20、用费林氏容量法测定还原糖时,采用()的方法使亚甲蓝不被氧化。
A、加保护剂B、加稳定剂C、始终保持溶液的沸腾状态D、保持溶液的静止状态21、用酸度计测定溶液的PH值时,甘汞电极的( )。
A、电极电位不随溶液pH值变化B、通过的电极电流始终相同C、电极电位随溶液pH值变化D、电极电位始终在变22、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精密度与准确度都是表示测定结果的可靠程度B、精密度是表示准确度的先决条件C、精密度高的测定结果不一定是准确的D、消除了系统误差以后,精密度高的分析结果才是既准确又精密的23、酿造用水总硬度的EDTA法测定中,有少量铁、锌离子干扰时应加入( )掩蔽。
A、1-2mL盐酸羟胺B、1~2mlNa2SC、lmlHNO3D、1~2ml三乙醇胺24.某食品含蛋白为39.16%,甲分析的结果为39.12%、39.15%和39.18%;乙分析得39.19%、39.24%和39.28%,则甲的平均相对误差和平均偏差是( )。
A、0.2%和0.03%B、-0.026%和0.02%C、0.2%和0.02%D、-0.025%和0.03%25.按有效数字计算规则,0.03260×0.00814=()A、0.0002653B、2.65×10-4C、2.6×10-4D、2.7×10-426、配制C(1/2H2SO4)0.1mol/L的标准溶液1000mL,下面做确的是()A、量取5mL H2SO4缓缓注入1000mL水中摇匀B、量取6mL H2SO4缓缓注入1000mL水中摇匀C、量取8mL H2SO4缓缓注入1000mL水中摇匀D、量取3mL H2SO4缓缓注入1000mL水中摇匀27、蛋白质测定时,消化用硫酸铜的作用是()。
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提高液温28、用马弗炉灰化样品时,下面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用坩埚盛装样品B、将坩埚于样品在电炉小心炭化后放入C、坩埚与坩埚盖同时放入灰化D、关闭电源后,开启炉门,降温至室温时取出29、下列对糖果中还原糖测定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水作溶剂提取糖类B、加入澄清剂除去脂肪、蛋白质等干扰物质C、滴定时严格控制加热程度D、反应要控制在碱性条件下进行30、直接滴定法测还原糖时,滴定终点显出()物质的砖红色。
A、酒石酸钠B、次甲基蓝C、酒石酸钾D、氧化亚铜31、豆类和油料的蛋白质含量可达到(C)(A)10%~20% (B)20%~30% (C)30%~40% (D)40%~50%32、量的基本特点是()。
(A)不必通过比较(试验)得出,可以通过计算得出;(B)量值由数值和单位的乘积构成,其数学表达式为Q ={Q}·【Q】(√)(C)量值的大小与选定的单位有关(D)量值只反映物质本身的属性,而不能描述自然现象的属性。
33、有关基本量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量制中选定的彼此独立的量称为基本量。
(B)长度、质量和时间是基本量。
(C)长度、力和时间是基本量。
(×)(D)在国际基本单位制中,有长度等7个基本量。
34、有关运动粘度的单位说确的是()。
(A)运动粘度的单位为平方毫米每秒;(B)运动粘度的单位为每秒平方毫米;(C)运动粘度的单位为二次方毫米每秒;(√)(D)运动粘度的单位为每秒二次方毫米;35、在同一系统中,基本单元不同,物质的量浓度也不同。
下述不正确的是()(A)当c(1/2H2SO4)=0.2mol/L时,则c(H2SO4)=0.1mol/L;(B)当c(KMnO4)=0.02mol/L时则c(1/5KMnO4)=0.1mol/L;(C)当c(Ca2+)=0.1mol/L时则c(1/2Ca2+)=0.2mol/L;(D)当c(B)=Z·c(1/ZB) ( ×)36、有关误差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误差是某特定量的量值与真值的之差。
(B)误差是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
(×)(C)粮油检验中的误差是由测量误差与计算误差构成。
(D)在谈及误差时,给定的特定量必须指明。
37、在比较两个量的准确度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于同种量,如果给定的特定量值相近,可用绝对误差比较;(B)不同量之间可用相对误差比较;(C)不同物质、不同测定方法之间也可用相对误差比较;(D)10g砝码和250mL容量瓶示值误差分别为-0.2mg和+0.20,两者之间物质不同,无论用绝对误差还是相对误差,均不能进行比较; (×)38、在滴定分析中,()可导致系统误差。
(A)试样未充分混匀;(B)滴定终点判断不准;(C)试剂中含有微量干扰离子;(√)(D)平行实验次数不够多;39、有关随机误差描述不正确的是()。
(A)随机误差具有偶然性;(B)在重复性条件下多次平行测定,误差的大小和正负出现的几率相等;(C)随机误差的出现捉摸不定,无规律可循;(×)(D)随机误差在分析中是不可避免的;40、为了减少方法误差带来的影响,可采用()。
(A)对照试验;(√)(B)加强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C)空白试验;(D)增加测定次数41、减少随机误差的方法是()。
(A)对照试验;(B)校准试验;(C)空白试验;(D)多次测定取平均值;(√)42、常量滴定管一次读数误差为±0.01mL,而每份滴定液有两次读数(初读数和末读数),可以带来±0.02mL 的绝对误差,要将滴定误差控制在±0.1%以下滴定液的体积必须大于( C )mL。
(A)10 (B)15 (C)20 (D)3043、关于有效数字的描述,下列不正确的是()(A)有效数字不仅反映数值的大小,而且反映测量的准确度;(B)有效数字就是计量仪器能测量到的数值;(C)有效数字全部是准确值;(×)(D)有效数字包含全部准确值及一位可疑值;44、下列数值中有效数值位数为四位的是( C )(A)[H+]=0.0050mol/L (B)pH =12.30 (C)20.36 (D)360045、如指定间隔为10-12,对1.445001修约后的数值为:( C )(A)1.4 (B)1.44 (C)1.45 (D)1.44546、修约间隔为1,对25.451修约后其数值为( A )。
(A)25 (B)26 (C)25.4 (D)25.547、算式4375.5) 12 .124.1(20.11-的计算结果应以( B )位有效数字报出。
(A)1 (B)2 (C)3 (D)448、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用()表示。
(A)标准偏差(B)变异系数(C)误差(√)(D)标准偏差49、两组测定值分别为1001、1002、1003、1004、1005和0.1001、0.1002、0.1003、0.1004、0.1005,其标准偏差分别为S1和S2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
(A)S1= S2 (B)S1>S2 (C)S1 S2/10000(D)S1=10000 S2 (√)50、两组测定值分别为1001、1002、1003、1004、1005和1、2、3、4、5,其标准偏差分别为S1和S2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
(A)S1= S2 (√)(B)S1>S2 (C)S1<S2 (D)S1= S2/1000051、一组测得值为2.00、2.20、2.30、2.40、2.50,如第六次测定结果不被Q检验法所弃去(n=6时,Q0.90=0.56),最大值不应超过( )。
(A)3.10 (B)3.12 (C)3.13 (√)(D)3.14X max=3.1363 只舍不入(取值3.13)X min=3.1363 只入不舍(取值1.37)52、精密度是指在()条件下,测得值与平均值相符合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