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的初三下册历史第2课知识点总结: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弊端: B、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C、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D、经济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
(4)启示: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 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① 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② 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品种创 新和产品质量提高; ③ 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④ 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 ⑤ 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
C
D
7、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 肉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 看有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 ) 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讽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 物质短缺问题 D.表明苏联人特别爱吃肉、喝牛奶
斯大林模 式的作用以及 由此产生的弊 端是什么?为 什么会形成这 种模式?
情景探究:还有积极性吗
• 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说: “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 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 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 •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 夺。 ”——姜长斌《读懂斯大林》 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 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 金„„ 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 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 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 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如何区别“沙俄”、“苏俄”和“苏联”?(1) 沙俄:1547-1917年,指的是二月革命前沙皇统治时期的俄国。

(2) 苏俄:1917-1922年,指的是十月革命后至1922年苏联建立前的苏维埃俄国;(3) 苏联:1922-1991年,指的是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的简称,1991年苏联解体。

(4)俄罗斯:1991——现今一.列宁时期的探索经济上: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年)1、背景⑴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⑵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⑶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2、实施: 1921年开始实施3、内容⑴农业方面:取消余粮收集制。

⑵工业方面: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

⑶贸易方面:恢复自由贸易。

4、成效⑴促动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⑵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政治上:1922年苏联成立。

(1922-1991)最初加入4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

1、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新”在:允很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思考:苏联经济政策的调整给我们什么启示?经济政策的制定一定要从基本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持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二.斯大林时期的探索1.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⑴实施第一、二个五年计划⑵重点:实行重工业的建设,实行农业集体化建设政治上:1936年,通过新宪法★如何评价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巨大的优越性。

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上的积极作用。

★斯大林模式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2、背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3、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4、评价:(有何利与弊?)⑴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对苏联工业化和国防力量的增强发挥了重要作用⑵但这个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点及练习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点及练习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教学目标:1.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难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后,苏俄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要发展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基础知识: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1.实施的原因:1)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对俄国经济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情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为粉碎国内地主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发动的反苏维埃政权的战争而采取的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

1918年开始实施。

主要内容包括:实行战时总动员;实行粮食等农产品的征购制度;实行全部工商业的国有化,禁止私人贸易;实行义务劳动制和食堂免费就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苏维埃迅速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为赢得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但是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2.实施的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3.实施的时间:1921年4.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农业方面:推行粮食税,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工业方面: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流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

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

5.结果:1927年,国民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危机迅速消失,生产逐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九年级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人)

九年级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人)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背景
经济上: 新经济政策
列宁的 探索 对社会主 义道路的 探索 斯大林 的探索 政治上: 政治上: 经济上:
时间 内容 作用
新经济政策
①国内战争结束,进入和平时期; 背景:
②苏维埃政权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③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应和平时期, 不能继续实行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 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 次重大转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形成了 斯大林模式
启示: 社会主义的探索、建设不是一帆风顺,都是 在曲折中前进。
1、右边是苏俄(联)粮食产 量变化曲线图。l921~ 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 的主要原因是( )
点发展重工业。
国防力量大为增强。
“喀秋莎斯大林管风琴”-苏联BM-13型火箭炮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喀秋莎火箭炮在怒吼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农业集体化
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①目的: ②措施: 放弃新经济政策,强迫农民加入集 体农庄,打击富农。 ③完成: 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B
A.《土地法令》的颁布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2、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是在( ) A.十月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苏联成立后 D.两个五年计划后 3、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 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 影响是( )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 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宪法和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其作用,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探讨斯大林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向学生引入有关历史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能力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对比和分析,培养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科学观点和知识结构,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③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的了解,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部分中所学习的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导入新课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十月革命的意义是什么?然而,帝国主义国家却对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发动了武装干涉。

俄国的地主和资本家、沙皇将军建立了反革命军队,掀起了叛乱。

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苏俄又经历了什么困难时期?为了打击敌人,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党和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

在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以后,苏俄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又会是什么呢?回顾旧知三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一、新经济政策资料:战后的苏俄,城市经济萧条,落实课标工厂大批倒闭停产,农村土地荒芜。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列宁的《四月提纲》 列宁的《四月提纲》
内容: 内容:
•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社会主义革命 • 实行土地改革 • 退出战争 《四月提纲》是纲领 四月提纲》 文件,受到人民的拥护, 性文件,受到人民的拥护, 十月革命呼之欲出。 十月革命呼之欲出。
革命领袖列宁
二、十月革命的经过
沙皇尼古拉二世
二月革命后的政治形势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两个政权并存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合法的全国政权) 合法的全国政权)
二月革命后的政治形势
工兵代表苏维埃 两个政权并存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合法的全国政权) 合法的全国政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政策: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政策:
•继续战争 继续战争 •拒绝 小时工作制 拒绝8小时工作制 拒绝 •不实施土地改革 不实施土地改革 •屠杀和平示威者 屠杀和平示威者
简要回顾我国建国初期的历史事件
时间 1949.9 1949.10.1 1950.101950.101953.7 1950-1952年 1950-1952年 底 1953—— 1953 1957年 1957年 1954年 1954年 重大事件 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 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起临时 宪法的作用) 宪法的作用) 建立新中国(开国大典) 建立新中国(开国大典)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巩固新生政权)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巩固新生政权)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 土地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的起步)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的起步)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第一部宪法。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第一部宪法。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莫斯科地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享有地下艺术殿堂之美称。 原因有三:第一,它是世界上堪称最古老的地铁站,同时也是世界上效率最 高的地铁站;第二,它是世界上最深入地底的地铁站;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 要的原因,它保留了浓厚的斯大林时代色彩,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宏伟的地 铁站之一。
第二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新经济政策 2、苏联的成立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斯大林模式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农业集体化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农业集体化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 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 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 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 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 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背景:
国内战争结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教训
特点: 多种经济并存, 发展商品经济
影响: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苏联成立——1922年
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苏联成立——1922年






(1870——1924)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924年1月 列宁逝世
苏联进 入斯大林 时代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924年1月 列宁逝世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国内战争 物资缺乏




战胜敌人
主 经济发展受影响








政 国民经济 林
策 政
恢复发展



列宁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国内战争 物资缺乏




战胜敌人
主 经济发展受影响








政 国民经济 林 高度集中的
策 政
恢复发展

经济政治体制


列宁
斯大林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6.列宁在什么时间逝世,此后苏联的领导人是谁?这 时苏联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7.阅读教材第8页回答:苏联在什么时间完成第一、 二个五年计划?重点? 8.结合教材第8页蓝色部分及第9页“第聂伯河上的大 坝”回答: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9.结合教材第9页“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 庄庄园在田间用餐”回答:这是什么现象? 10.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11.结合教材第9页“邓小平论述”阅读“斯大林模式 的评价”。
检测反思
让我们巩固一下本课的学习吧!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1924年,列宁逝世,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在 国外的父亲写信告之此事,她在信封寄信人的地址栏 上应写的国名是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联 D.俄罗斯
2.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 A.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后 B.新经济政策实施后 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时 D.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备的初三下册历史第2课知识点总结:对社会主义
道路的探索
初中频道为您整理了必备的初三下册历史第2课知识点总结: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希望帮助您提供多想法。

和小编一起期待学期的学习吧,加油哦!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1) 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2)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