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运动规律解析
动画运动规律教学总结

动画运动规律教学总结动画是一种通过连续播放静态图像来产生运动效果的艺术形式。
在动画中,物体的运动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动画的运动过程。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总结动画运动规律的教学要点。
一、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在动画中,物体的速度与位移有着密切的关系。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而位移是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距离。
根据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可以得出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的公式。
二、匀速运动在动画中,有一种称为匀速运动的运动形式。
匀速运动指的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保持恒定的速度进行运动。
在匀速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即位移与时间的乘积等于速度。
三、加速度与减速度除了匀速运动外,动画中还存在加速度和减速度的运动形式。
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而减速度则是速度的减少量。
加速度与减速度可以通过速度的变化率来计算,即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
四、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是一种重要的动画运动形式。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向下加速运动。
根据物体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可以得出自由落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的公式。
五、抛体运动抛体运动是指物体在斜向上抛或斜向下抛的过程中的运动形式。
在抛体运动中,物体的水平方向速度保持恒定,而垂直方向上的速度受到重力的影响。
根据抛体运动的规律,可以得出抛体的水平位移与时间成正比的公式,而垂直方向上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六、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一种物体绕着固定轨道进行的运动形式。
在圆周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与半径的乘积等于角速度。
同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半径的平方的乘积等于角加速度。
七、碰撞运动碰撞运动是指物体与另一个物体发生碰撞后的运动形式。
在碰撞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和方向会发生改变,而碰撞的强度和碰撞时间会影响物体的运动结果。
动画运动规律教学总结了动画中常见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
学习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创作动画,使动画更加真实、生动。
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读者能够对动画运动规律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动画运动规律运动力学原理

动画运动规律运动力学原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画运动规律和运动力学原理:
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在动画中,如果物体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将保持静止或原来的运动
状态不变。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在动画中,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力的作用,它将加速,并且加速度
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作用力的大小有关。
3.牛顿第三定律:对每一个作用力,必然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的反作用力。
在动画中,如果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给另一个物体,另一
个物体也会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给第一个物体。
4.力的合成:当多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求得
合力。
在动画中,如果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合力将决定物体的加速度
和运动轨迹。
5.力的分解:合力可以被分解成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分力。
在动画中,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一个斜向的力,该力可以被分解为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
两个力,这有助于模拟物体的复杂运动。
6.动量守恒: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动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在动画中,
如果没有外部力作用,动画物体的动量将保持不变。
7.动能守恒:在没有摩擦和其他能量损失的情况下,机械能在一个封
闭系统中保持不变。
在动画中,如果没有能量损失,物体的机械能将保持
不变。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动画运动规律和运动力学原理,在动画制作中,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模拟真实世界中物体的运动,使得动画更加逼真和吸引人。
动画运动规律知识点总结

一、动画运动概念动画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过程,包括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
在动画制作中,掌握动画运动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现物体的运动状态,使动画更加逼真生动。
二、动画运动的基本规律1.匀速运动匀速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相等的运动。
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发生变化,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v = Δs / Δt其中,v表示速度,Δs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间隔。
在动画中,可以通过匀速运动来表现物体直线运动的状态。
2.变速运动变速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不等的运动。
变速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会发生变化,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a = Δv / Δt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变化量,Δt表示时间间隔。
在动画中,可以通过变速运动来表现物体运动的加速和减速过程。
3.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沿着曲线路径运动的过程,曲线运动的轨迹可以用数学曲线来描述。
在动画中,可以通过曲线运动来表现物体的曲线移动轨迹,使动画更加生动有趣。
4.弹性碰撞弹性碰撞是指物体在碰撞时能够保存动能和动量的碰撞。
在动画中,可以通过弹性碰撞来表现物体碰撞后的反弹和运动状态,增加动画的真实感和趣味性。
5.摩擦力和空气阻力摩擦力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碍运动的力,空气阻力是指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受到的阻碍运动的力。
在动画制作中,可以通过摩擦力和空气阻力来表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外力影响,使动画更加真实和有趣。
1.速度和加速度的表现在动画制作中,通过调整物体的位置、时间间隔和速度大小,可以表现物体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状态。
可以通过逐帧动画的方式来展现物体的运动过程,使动画更加流畅和连贯。
2.曲线轨迹的表现在动画制作中,通过使用曲线路径和曲线运动的方式来表现物体的曲线移动轨迹,可以加强动画的生动感和真实感,使观众更加身临其境。
3.碰撞和弹性的表现在动画制作中,通过使用适当的动画效果和物体状态的切换等技术手段,可以表现物体在碰撞时的反弹和运动状态,增加动画的趣味性和视觉效果。
动画十大运动规律讲解

动画十大运动规律2008-10-02 23:31:54| 分类:动画进化| 标签:动作分解|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1、压缩与伸展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必然产生形体上的压缩和伸展。
动画中运用压扁和拉长的手法,夸大这种形体改变的程度,以加强动作上的张力和弹性,从而表达受力对象的质感、重量,以及角色情绪上的变化,例如:惊讶、喜悦、悲伤等。
“压缩与伸展”应注意的几点:1、压缩和伸长适合表现有弹性的物体不能使用过度,否则物体就会失去弹性,变得软弱无力。
2、在运用压缩和伸长时,虽然物体形状变了,但物体体积和运动方向不能变。
3、压缩与伸长运用到动画角色人物上,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趣味效果。
2、预期动作动作一般分为预期动作和主要动作。
预期动作是动作的准备阶段的动作,它能将主要动作变得更加有力。
在动画角色做出预备动作时,观众能够以此推测出其随后将要发生的的行为。
预备动作的规则是“欲左先右,欲前先后”3、夸张夸张是动画的特质,是动画表现的精髓,。
夸张不是无限制的夸张,要适度,要符合运动的基本规律。
美国DIC娱乐公司出品的动画片《Sabrina》猫咪全身根根如倒刺般的立起的皮毛,之字形的尾巴,拉长如一根直线般的身躯等等4、重点动作和连续动作动画的绘制,有其独特的步骤,重点动作(原画)和连续动作(中间画)需分别绘制。
首先把一个动作拆成几个重点动作,绘制成原画。
原画间需插入中断动作,即补齐连续重点动作的中间画连续动作,这个补齐中间画的工作叫中割5、跟随与重迭跟随和重迭是一种重要的动画表现技法,它使动画角色的各个动作彼此间产生影响,融混,重迭。
移动中的物体或各个部分不会一直同步移动,有些部分先行移动,有些部分随后跟进,并和先行移动的部分重迭的夸张表演。
跟随和重迭往往和压缩和伸展结合在一起运用,能够生动地表现动画角色的情趣和真实感。
6、慢进与慢出动作的平滑开始和结束是通过放慢开始和结束动作的速度,加快中间动作的速度来实现。
现实世界中的物体运动,多呈一个抛物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7、圆弧动作动画中物体的运动轨迹,往往表现为圆滑的曲线形式。
动画运动的十二法则

动画运动的十二法则动画运动的十二法则是指在制作动画时需要遵循的12个基本规律,它们是:1. 平滑运动(Squash and Stretch)平滑运动是指在动画中物体移动时会发生压缩或拉伸的现象,这可以使动画更加生动活泼。
2. 次数和定时(Timing and Spacing)次数和定时是指在动画中物体的运动次数和速度需要考虑,以达到动画效果的精确控制。
3. 接触和重量(Anticipation and Follow Through)接触和重量是指动画中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重量感,这可以使动画更加真实自然。
4. 重叠动作(Overlapping Action)重叠动作是指动画中物体不同部分的运动速度不同,这可以使动画更加真实有节奏。
5. 引导(Follow Through and Overlapping Action)引导是指动画中形体的反应和流动,这可以使动画更加自然和细腻。
6. 收缩(Slow In and Slow Out)收缩是指动画中物体的加速和减速过程,这可以使动画更加平稳自然。
7. 弹性(Arc)弹性是指动画中物体的弯曲和扭转,这可以使动画更加流畅和具有冲击力。
8. 层次(Exaggeration)层次是指在动画中夸张物体的形态和动作,这可以使动画更加有趣生动。
9. 画面平衡(Secondary Action)画面平衡是指在动画中添加辅助动作来丰富画面,这可以使画面更加平衡。
10. 反向动作(Appeal)反向动作是指在动画中强调物体的特点,这可以使动画更加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11. 符合语境(Staging)符合语境是指在动画中物体的形态和动作要符合剧情和场景,这可以使动画更加自然完整。
12. 色彩和光影(Color and Light)色彩和光影是指在动画中反映物体的颜色和光影效果,这可以使动画更加真实和具有立体感。
在制作动画时需要遵循以上十二法则,并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动画制作技能,创造更加生动、绚丽的动画作品。
动画10大运动规律

max2012魅力动画动画10大运动规律(扩展知识)1、压缩与伸展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必然产生形体上的压缩和伸展。
动画中运用压扁和拉长的手法,夸大这种形体改变的程度,以加强动作上的张力和弹性,从而表达受力对象的质感、重量,以及角色情绪上的变化,例如:惊讶、喜悦、悲伤等。
“压缩与伸展”应注意的几点:1、压缩和伸长适合表现有弹性的物体不能使用过度,否则物体就会失去弹性,变得软弱无力。
2、在运用压缩和伸长时,虽然物体形状变了,但物体体积和运动方向不能变。
3、压缩与伸长运用到动画角色人物上,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趣味效果。
2、预期动作动作一般分为预期动作和主要动作。
预期动作是动作的准备阶段的动作,它能将主要动作变得更加有力。
在动画角色做出预备动作时,观众能够以此推测出其随后将要发生的的行为。
预备动作的规则是“欲左先右,欲前先后”3、夸张夸张是动画的特质,是动画表现的精髓,。
夸张不是无限制的夸张,要适度,要符合运动的基本规律。
美国DIC娱乐公司出品的动画片《Sabrina》猫咪全身根根如倒刺般的立起的皮毛,之字形的尾巴,拉长如一根直线般的身躯等等4、重点动作和连续动作动画的绘制,有其独特的步骤,重点动作(原画)和连续动作(中间画)需分别绘制。
首先把一个动作拆成几个重点动作,绘制成原画。
原画间需插入中断动作,即补齐连续重点动作的中间画连续动作,这个补齐中间画的工作叫中割5、跟随与重迭跟随和重迭是一种重要的动画表现技法,它使动画角色的各个动作彼此间产生影响,融混,重迭。
移动中的物体或各个部分不会一直同步移动,有些部分先行移动,有些部分随后跟进,并和先行移动的部分重迭的夸张表演。
跟随和重迭往往和压缩和伸展结合在一起运用,能够生动地表现动画角色的情趣和真实感。
6、慢进与慢出动作的平滑开始和结束是通过放慢开始和结束动作的速度,加快中间动作的速度来实现。
现实世界中的物体运动,多呈一个抛物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7、圆弧动作动画中物体的运动轨迹,往往表现为圆滑的曲线形式。
动画十大运动规律

动画十大运动规律2008-10-02 23:31:54| 分类:动画进化| 标签:动作分解|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1、压缩与伸展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必然产生形体上的压缩和伸展。
动画中运用压扁和拉长的手法,夸大这种形体改变的程度,以加强动作上的力和弹性,从而表达受力对象的质感、重量,以及角绪上的变化,例如:惊讶、喜悦、悲伤等。
“压缩与伸展”应注意的几点:1、压缩和伸长适合表现有弹性的物体不能使用过度,否则物体就会失去弹性,变得软弱无力。
2、在运用压缩和伸长时,虽然物体形状变了,但物体体积和运动方向不能变。
3、压缩与伸长运用到动画角色人物上,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趣味效果。
2、预期动作动作一般分为预期动作和主要动作。
预期动作是动作的准备阶段的动作,它能将主要动作变得更加有力。
在动画角色做出预备动作时,观众能够以此推测出其随后将要发生的的行为。
预备动作的规则是“欲左先右,欲前先后”3、夸夸是动画的特质,是动画表现的精髓,。
夸不是无限制的夸,要适度,要符合运动的基本规律。
美国DIC娱乐公司出品的动画片《Sabrina》猫咪全身根根如倒刺般的立起的皮毛,之字形的尾巴,拉长如一根直线般的身躯等等4、重点动作和连续动作动画的绘制,有其独特的步骤,重点动作(原画)和连续动作(中间画)需分别绘制。
首先把一个动作拆成几个重点动作,绘制成原画。
原画间需插入中断动作,即补齐连续重点动作的中间画连续动作,这个补齐中间画的工作叫中割5、跟随与重迭跟随和重迭是一种重要的动画表现技法,它使动画角色的各个动作彼此间产生影响,融混,重迭。
移动中的物体或各个部分不会一直同步移动,有些部分先行移动,有些部分随后跟进,并和先行移动的部分重迭的夸表演。
跟随和重迭往往和压缩和伸展结合在一起运用,能够生动地表现动画角色的情趣和真实感。
6、慢进与慢出动作的平滑开始和结束是通过放慢开始和结束动作的速度,加快中间动作的速度来实现。
现实世界中的物体运动,多呈一个抛物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7、圆弧动作动画中物体的运动轨迹,往往表现为圆滑的曲线形式。
动画运动规律黄金12法则

动画运动规律黄金12法则
1.弹性原则:动画中的物体必须具有弹性,以便在运动和碰撞时产生逼真的效果。
2. 拉脱原则:动画中的物体在运动时必须拥有足够的惯性和自然的迟滞效果。
3. 加速度原则:动画中的物体在加速和减速时必须遵循自然物理规律,以便产生逼真的效果。
4. 重心原则:动画中的物体必须遵循重心的移动和变化来产生自然的运动效果。
5. 跳跃原则:动画中的跳跃必须遵循重力的作用和起跳时的弹性来产生真实的效果。
6. 摩擦力原则:动画中的物体在运动和碰撞时必须遵循摩擦力的作用和影响来产生逼真的效果。
7. 反向动作原则:动画中的物体在运动和变化方向时必须遵循自然的反向动作来产生更加真实的效果。
8. 延迟原则:动画中的物体在运动和变化方向时必须有一个适当的延迟效果,以便产生更加自然的效果。
9. 转向原则:动画中的物体在转向时必须遵循自然的转向效果来产生更加真实的效果。
10. 姿势原则:动画中的角色必须具有适当的姿势和动作,以便产生更加逼真的效果。
11. 细节原则:动画中的细节和微小变化必须被注意和处理,以
便产生更加真实的效果。
12. 情感原则:动画中的角色必须具有适当的情感和表情,以便传达更加精确和深刻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如:飞刀插入木板,刀的前端由于木板的阻力而 突然停止,后端由于惯性仍然继续向前运动,因此 造成挤压变形。由于刀是钢制的,变形极不明显, 但我们在表现这一动作时,也可以加以夸张。动物 在奔跑中突然停步,身体也会由于惯性向前倾斜, 有时要顺势翻一个筋斗,有时要滑行一小段距离, 才能完全停下来。
三、表现惯性变形时的要点
例如:汽车快速行驶时,突然刹车,由于轮胎与地 面的摩擦力,以及车身继续向前惯性运动而造成的 挤压力,会使轮胎变为椭圆形,变形比较明显;车 身由于惯性,虽然也略微向前倾斜,但变形并不明 显。为了造成急刹车的强烈效果,我们在设计动画 时,不仅要夸张表现轮胎变形的幅度,还要夸张表 现车身变形的幅度,并且要让汽车向前滑行一小段 距离,才完全停下来,恢复到正常状态。
图例解析
1、皮球会沿着一条清晰的路线轨迹运动。 2、皮球在落下时,速度是增加的。 3、当球落下和上升时,球是拉长的状态 4、当球在最高点的时候,运动变慢,球会恢复正
常形状。 5、当球被撞击时,它会反冲并且被压扁。
皮球受力后会发生形变,产生弹力,那么其它物 体受力后,是否也会发生形变,产生弹力呢?答案 是肯定的,物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任何物体在受 到任意小的力的作用时,都会发生形变,不发生形 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既然物理学已经证明任何物体都会发生形变, 那么在动画片中,对于形变不明显的物体,我们也 可以根据剧情或影片风格的需要,运用夸张变形的 手法,表现其弹性运动。
第二节 弹性变形
皮球受到地面的撞击,在弹跳过程中就会改变原有 的形态,产生压扁、拉长等变形状态,这就叫弹性 变形。
第三节 弹性变形中的细节完善
第一章 弹性运动 第二章 惯性运动 第三章 曲线运动
第一章 弹性运动
学习目标:学习弹跳运动的规律,并注意其中的弹 性变形在动画片中的夸张处理。
学习重点:弹性运动中,掌握不同材质的物体夸张 变形的形态及细节上的创新表现。
学习方法:在生活中体会弹性的存在方式,用不同 质量的物体实践弹性的变形程度。
1、掌握动作的速度与节奏 2、变形是一瞬间的,要迅速恢复常态 3、变形夸张的幅度要根据动画的风格和内容来定 4、用夸张的手法,取得更为强烈的动态效果
动的方式结合弹性运动规律进行相应的夸张变形, 使之运动生动、灵活、节奏感强。 ②要有立体的造型 ③要有夸张、拟人的运动风格。
第二章 惯性运动
学习目标:掌握惯性运动的规律
学习重点: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物体的惯性 运动。
学习方法:要经常注意观察、研究、分析惯性在物 体运动中的作用,掌握它的规律,作为我们设计动 作的依据。
动检
分镜头 脚本
原画
动画
线描
上色
剪辑
图:动画制作流程
动画运动规律,是研究时间、空间、张数、速度的 概念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处理好动画中动 作的节奏的规律。
在动画影片中有各种各样的角色,我们要让他们活 起来,首先要让他们动起来,说到动,就要动的合 理、自然、顺畅,动的符合规律。
第一部分 一般运动规律
其次,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看是否容易改变原 来的运动状态。
第二节 惯性变形
一、什么是惯性变形
动态变形是根据力学原理进行艺术夸张的一种手段。 动画中,把生活里的各种无力现象加以夸大和强调, 用形象化的手法将它展现在人们面前。惯性运动中, 根据力学惯性的原理,夸张形象动态的某些部分叫 做惯性变形。
第一节 惯性运动
一、什么是惯性
任何物体都具有一种企图保持它原来的静止状态或 者迅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二、什么是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如果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将保持静止 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 是通常所说的惯性定律。
三、惯性的表现 首先,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第一节 弹性运动
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它的形态或者体积会发生 改变。在物体发生变形时,会产生弹力;当变形消 失时,弹力也随之消失。我们把这种运动由物体受 外力而产生变形的运动称为弹性运动。
皮球落地时的弹跳动作
皮球为什么会从地面上弹起来
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它的体积和形态会发生改 变。
皮球落在地面上,由于自身的重力与地面的反作用 力,使皮球产生变形,产生弹力,皮球就从地面上 弹了起来,皮球运动到一定高度,由于地心引力, 落回地面,再次发生形变,又弹了起来。
二、惯性变形中的细节表现
采取夸张变形的手段,,充分发挥想象力,突出了 惯性运动的特征,强调出了动作的效果,令运动的 表现生动、灵活,体现了动画最根本的特性。
动画片在表现物体的惯性运动时,不能只是按
照肉眼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进行简单的模拟。应该 根据这些规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动画 片夸张变形的手法,取得更为强烈的效果。
动画运动规律
一、 一般运动规律 二、 人物常规运动规律 三、 动物常规运动规律 四、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动画运动规律? 我们要怎么样学好动画运动规律?
一、动画运动规律在制作流程中的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字 脚本
作用:完成动画中角色的动作表演,主要是表达前期设定中 导演已经设定好动作。
合成
动画 造型
第四节 弹性变形状态
变形是根据力学原理进行艺术夸张的一种手段。
由于质量和材质不同,物体与地面接触时的反应是 不同的。
如果想要让人产生弹性变形,就要对动作姿态进行 变形夸张,并掌握好动作的速度与节奏,这样会使 动作效果更加明显和强烈。
作业练习:
弹性动画练习 ①以简单的物体进行弹性运动,根据物体质量、运
当然,由于物体的质地不同,受到的作用力的 大小也不一样,所发生的形变大小也不一样,产生 的弹力大小也不一样。有的物体形变比较明显,产 生的弹力较大;有的物体形变不明显,产生的弹力 较小,不容易为肉眼所察觉。
皮球是用橡皮做的,质地较软,里面又充足了 气体,因此在受力后发生的形变明显,产生的弹力 大,所以弹得很高,并可以连续弹跳多次;如果是 实心的木棒,它受力后所发生的形变和产生的弹力 都很小;如果是铅球,它的形变和弹力就更小,几 乎难以感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