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计数器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00-99计数器单片机课程设计

00-99计数器单片机课程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题目00~99计数器的设计学生姓名小红1 课程设计的目的(1) 利用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中断设计秒表,从而实现秒、十分之一秒的计时。

(2) 综合运用所学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具备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能力。

(3)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加深对单片机掌握定时器、外部中断的设置和编程原理的全面认识复习和掌握,对单片机实际的应用作进一步的了解。

(4) 通过本次试验,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

认识单片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广泛性,实用性。

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对课程设计重要性的认识,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参加课程设计工作,按要求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

2 设计思路本实验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和计数的原理,通过采用仿真软件来模拟实现。

模拟利用AT89C2052单片机、LED数码管以及各种控制器件来控制表的计数以及计数的开启/暂停/继续与复位等。

利用单片机AT89S51单片机来制作一个手动计数器,在AT89S51单片机的P1.7管脚接一个轻触开关,作为手动计数的按钮,用单片机的P2.0-P2.7接一个共阴数码管,作为00-99计数的个位数显示,用单片机的P0.0-P0.7接一个共阴数码管,作为00-99计数的十位数显示。

3 设计过程3.1 方案论证3.1.1 用单片机技术来实现多功能定时计数器的控制多功能定时计数器控制系统的原理。

它主要由单片机、发光二极管、晶振和双位数码管等部分组成。

1、总体描述(1)单片机采用STC89C52型。

(2)数据显示电路:七段四位共阴极数码管,P1口控制八位段码,P3.4到P3.7控制四位码。

(3)数据输入电路:四个按键完成输入,一号键控制个位加1,可以实现从1加到9;二号键控制十位加一;三号键控制百位加一;四号键控制千位加一。

(4)功能指示电路:上电指示发光二极管,P26口控制蜂鸣器报警功能。

2、总体设计:设计总体框架图如图3-1所示:图3-1总体框架图3.1.2 最小控制系统的设计STC89C52单片机最小系统包括晶体振荡电路、复位开关和电源部分。

自动循环计数器(真正能实现自动)

自动循环计数器(真正能实现自动)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自动循环计数器学年: 2013~2014 学期: 1 专业:生物医学工程班级: 110314 姓名:赵亮学号: 20111398指导教李磊师:日期: 2014年 1月4日—2014年1月10日长春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与要求 (2)1.1 设计任务 (2)1.2设计要求 (3)第二章设计思想 (3)第三章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器件选择及介绍 (4)3.1 单次脉冲产生部分 (4)3.2 译码驱动、显示电路部分 (5)3.3 控制部分及循环加减计数部分 (7)第四章系统逻辑框图 (10)第五章电路总图及原理 (11)4.1、电路总图 (11)4.2、工作原理 (11)第六章硬件电路安装、调试测试结果,出现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 (12)第七章总结设计电路的特点和方案的优缺点 (12)第八章收获、体会 (13)附录A 原理总图 (14)附录B 元件清单 (14)设计题目:自动循环计数器第一章设计任务与要求1.1 设计任务1. 用集成计数器实行3~9自动循环计数。

2. 电路能实现3~9加法和3~9减法循环计数。

3. 输出用数码显示。

1.2设计要求1. 确定总体设计方案画出总方框图,划分各单元电路的功能,并进行单元电路的设计,画出逻辑图。

2. 选择元器件型号。

3. 画出总逻辑图和装配图,并在实验板上组装电路。

4. 进行电路调试,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5. 写出总结报告。

第二章设计思想根据题目要求,系统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基本思想如下:1、电源部分,由它向整个系统提供+5V电源。

2、单脉冲产生部分:功能是由它产生单个脉冲,为循环计数部分提供计数脉冲。

3、译码显示电路部分:计数器输出结果的数字显示。

4、加/减控制电路部分:实现加减循环计数功能由控制部分完成。

5、可逆计数器部分:完成3~9的可逆加减循环计数。

系统设计方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3~9加/减可逆自动循环计数器系统设计方框图第三章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器件选择及介绍3.1 单次脉冲产生部分3.1.1、方案论证产生单脉冲的方法有很多,如用集成555定时器、TTL集成单稳态触发器74LS121。

计数器课程设计

计数器课程设计

计数器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计数器的概念,掌握计数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计数器进行100以内的数的计数和基数认识。

3. 学生了解计数器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操作计数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计数器进行数的分解和组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热情。

2. 学生通过计数器的使用,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增强自信心。

3.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以计数器为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的概念。

学生特点: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喜欢动手操作和游戏。

教学要求: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

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计数器介绍- 认识计数器,了解其基本结构和功能。

- 学习计数器的使用方法,包括数的增加和减少。

2. 数的认识与计数- 运用计数器进行100以内的数的计数和基数认识。

- 学习数的分解和组合,巩固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3. 实践与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运用计数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计数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计数器介绍与基本操作- 引入计数器,让学生观察、了解计数器的基本结构。

- 讲解和演示计数器的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第二课时:数的认识与计数- 运用计数器进行数的计数,让学生直观感受数的增加和减少。

可预置计数器课程设计

可预置计数器课程设计

可预置计数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可预置计数器的概念,掌握其基本原理和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可预置计数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3. 学生能够运用可预置计数器进行简单的计数和预设功能的操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可预置计数器进行计数和预设。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计数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实践,探索可预置计数器的多种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可预置计数器的学习,培养对电子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对科技创新的热情。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信息技术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可预置计数器的使用,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对电子设备有一定的好奇心,喜欢探索新事物,但需引导他们注意操作安全。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掌握知识。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3.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主动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可预置计数器的概念与原理- 计数器的定义与功能- 可预置计数器的构成与工作原理2. 可预置计数器的应用- 计数器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案例- 计数器的预设功能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3. 可预置计数器的操作与使用- 计数器的操作界面认识- 计数器的预设与计数操作步骤- 计数器使用注意事项及安全操作规范4. 实践活动与案例分析- 小组合作进行可预置计数器实际操作- 分析实际案例,探讨计数器的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5. 创新思维与拓展- 鼓励学生思考计数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可能性- 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提出新型计数器的设想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介绍可预置计数器的概念、原理与应用案例第二课时:学习可预置计数器的操作与使用方法第三课时:实践活动与案例分析,小组合作操作计数器第四课时:创新思维与拓展,探讨计数器的未来发展教材关联:本教学内容与课本第三章“电子计数器”相关,涵盖课本第5至第8节的内容。

proteus设计计数器课程设计

proteus设计计数器课程设计

proteus设计计数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Proteus设计计数器,让学生掌握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掌握Proteus软件的基本操作;3.掌握计数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4.能够运用Proteus软件进行计数器的设计和仿真;5.能够分析并解决计数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6.能够独立完成计数器的设计和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Proteus软件的基本操作;3.计数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4.计数器设计的仿真和测试;5.计数器的制作和调试。

第1周: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第2周:Proteus软件的基本操作第3周:计数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1)第4周:计数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2)第5周:计数器设计的仿真和测试第6周:计数器的制作和调试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Proteus软件的基本操作;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计数器设计案例,引导学生掌握设计方法和步骤;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计数器的设计和制作,提高实践能力;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Proteus设计计数器教程》2.参考书:《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设计》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教程4.实验设备:计算机、Proteus软件、电路实验板、电子元器件等以上教学资源将贯穿整个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20%。

自动循环计数器

自动循环计数器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题二:自动循环计数器一、设计目的1、熟练掌握计数器的应用。

2、加深对加减循环计数和显示电路的理解。

二、设计任务1、用集成计数器实行3~9自动循环计数。

2、电路能实现3~9加法和3~9减法循环计数。

3、输出用数码显示。

三、设计思想1、译码驱动显示部分:计数输出结果送至译码输出显示部分。

2、控制部分:实现加或减循环计数功能由控制部分完成。

3、计数部分:完成BCD码3~9的可逆加或减循环计数。

系统方框图如下:四、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器件介绍:(一)译码驱动显示部分1、采用74LS48 TTL BCD—7 段译码器/内部上拉输出驱动。

由于74LS48输出时高电平有效,所以显示数码管援用LTS547R共阴极数码管。

2、元器件型号的选择及参数的计算:数码管LTS547R,译码/驱动器74LS48;限流电阻的计算,数码管压降一般为1.8~2.2,工作电流10~20mA,经试验,静态显示时10mA,亮度客观,所以限流电阻R1~R7=(5V-2V)/10mA=300Ω。

3、译码驱动、显示电路的设计DBCA为8421BCD码输入端,a—g为7段译码器输出端。

LT灯测试输入使能端。

(二)控制部分及循环加减计数部分1、采用74LS191 TTL 4为同步加/减计数器。

2、控制部分及循环加减计数部分的设计74LS191功能管脚如图所示3、主要逻辑功能(1)同步指数功能当LD’=0时,CP来时,并行输入数据d3~d0被置入。

(2)计数功能取CT’=0 LD’=1当U’/D=0时,对应CP脉冲上升沿,十六进制加法计数。

当U’/D=1时,对应CP脉冲上升沿,十六进制减法计数。

(3)保持功能当CT’=LD’=1时,计数器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

74LS138 TTL 三—8 线译码器状态图如下利用555定时器设计时钟脉冲如图五、总体电路设计图、工作原理及器件清单1、3~9可逆自动循环加或减计数器总体电路如图所示。

计数器课程设计

计数器课程设计

计数器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计数器的概念,掌握其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学生能运用计数器进行简单的计数和运算。

3. 学生了解计数器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计数器,进行基本的计数活动。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计数器辅助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索计数器原理的好奇心。

2.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学生了解计数器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学科的一节实践活动课,旨在通过操作计数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

学生特点:二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动手操作能力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提高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计数器的基本概念与组成- 认识计数器,了解其基本结构- 学习计数器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2. 计数器的工作原理与操作- 掌握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学会正确操作计数器进行计数和运算3. 计数器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运用计数器辅助解决加法、减法问题- 探索计数器在进位、退位操作中的应用4. 实践活动与拓展- 设计简单的计数器操作游戏,增强实践能力- 探讨计数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展学生视野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认识计数器,了解其基本结构及各部分名称和功能第二课时:学习计数器工作原理,掌握基本操作方法第三课时:运用计数器进行加法、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第四课时:实践活动与拓展,设计计数器操作游戏,探讨计数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教材章节:本教学内容依据教材中“计数器与简单的计数运算”章节进行组织,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eda的计数器课程设计

eda的计数器课程设计

eda的计数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EDA(电子设计自动化)的基本概念,掌握计数器的设计原理。

2. 学生能描述不同类型的计数器,并了解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设计简单的计数器电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EDA工具进行计数器电路的绘制、仿真和调试。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计数器电路的设计与验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子设计产生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计数器的设计原理和EDA工具的使用。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和EDA软件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究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计数器原理与分类- 计数器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 不同类型计数器(同步、异步、Johnson等)的工作原理及应用2. EDA工具使用- 介绍EDA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计数器电路的绘制、仿真与调试方法3. 计数器设计实践- 设计简单的同步计数器电路- 设计简单的异步计数器电路- 设计简单的Johnson计数器电路4. 小组讨论与总结- 分析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各小组展示设计成果,分享经验和心得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计数器原理与分类学习,了解EDA工具的基本操作第2周:设计简单的同步计数器电路,进行仿真与调试第3周:设计简单的异步计数器电路,进行仿真与调试第4周:设计简单的Johnson计数器电路,进行仿真与调试第5周:小组讨论与总结,展示设计成果教材章节与内容:第1章 计数器原理与分类第2章 EDA工具使用第3章 计数器设计实践第4章 小组讨论与总结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计数器原理、分类及EDA工具的使用方法,为学生奠定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学院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姓名:学号:指导老师:自动计数器课程设计摘要:自动计数器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它是根据不同的情况设定的,能够通过技术功能实现一些相应的程序,如通过自动计数器来实现自动打开和关闭各种电器设备的电源。

广泛用于路灯,广告灯,电饭煲等领域。

自动计数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大大地扩展了自动计数器的功能。

诸如自动定时报警器、按时自动打铃、时间程序自动控制、定时广播、自动启闭电路,定时开关烤箱、甚至各种定时电器的自动启用等,所有这些,都是以自动计数器为基础的。

由于它的功能强劲,用途广泛,方便利用,所以在这个电子科技发展的时代,它是一个很好的电子产品。

如在洗衣机的定时控制以及路灯等一些人们不能再现场控制的操控。

都可以利用自动计数器来完成这样的功用。

可见此系统所能带来的方便和经济效益是相当远大的。

因此,研究自动计数器及扩大其应用,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本次课设设计是检验理论学习水平、实践动手能力及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和自学能力的一个比较重要得实践课程。

通过这样的过程,使我们的论文及实践水平有一次较为全面的检查,同时也使我们硬件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对以后的学习有这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器设备;自动计数器;电源指导老师签名:1. 设计任务及方案1.1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自动计数器,NE555构成时钟信号发生器,CD4518为二,十进制加计数器,CD4543为译码驱动器,调节R17课调节555的震荡频率,C1为充放电电容,电容越大,充点时间越长,振荡频率越低。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自动计数器设计方法,以NE555构成计数脉冲信号发生器,CD4518为二/十进制加法计数器,CD4543为译码驱动器,与按键、数码管等较少的辅助硬件电路相结合,实现对LED数码管进行控制。

本系统具有体积小、硬件少、电路结构简单及容易操作等优点。

本计数器可将机械或人工计数方式变为电子计数,并且采用LED数码显示,简单直观,可适用于诸多行业,以满足现代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需求。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在现代化生产的许多场合都可以看到计数器的使用。

本计数器具有低廉的造价以及控制简单等特点。

通过对计数脉冲的转换可使本计数器应用更为广泛。

2.电路原理2.1 元器件的设计与参数本小组设计的电路原理图所涉及的元器件有:电压为+5V的直流稳压电源;最大电阻为100K的滑动变阻器R17一个;有极性电容C1一个;无极性电容C2和C3; 开关SW一个;电阻R1~~R16总共16个;芯片有:NE555,CD4518,CD4543;以及共阴极7段数码显示器两个。

各个元器件的设计的元器件的参数如下表 2.12.2各个元器件的电路原理2.2.1 NE555NE555引脚排列图及功能NE555内部电路方框图:内部含有两个电压比较器,一个分压器,一个RS触发器,一个放电晶体管和一个功率输出级。

(见下图一)图 1 NE555电路内部方框图图2 NE555电路引脚图由上图可知555定时器由3个阻值为5kΩ的电阻组成的分压器、两个电压比较器C1和C2、基本RS触发器、放电三极管TD和缓冲反相器G4组成。

虚线边沿标注的数字为管脚号。

其中,1脚为接地端;2脚为低电平触发端,由此输入低电平触发脉冲;6脚为高电平触发端,由此输入高电平触发脉冲;4脚为复位端,输入负脉冲(或使其电压低于0.7V)可使555定时器直接复位;5脚为电压控制端,在此端外加电压可以改变比较器的参考电压,不用时,经0.01uF的电容接地,以防止引入干扰;7脚为放电端,555定时器输出低电平时,放电晶体管TD导通,外接电容元件通过TD放电;3脚为输出端,输出高电压约低于电源电压1V—3V,输出电流可达200mA,因此可直接驱动继电器、发光二极管、指示灯等;8脚为电源端,可在5V—18V 范围内使用。

555定时器工作时过程分析如下:5脚经0.01uF电容接地,比较器C1和C2的比较电压为:UR1=2/3VCC、UR2=1/3VCC。

当VI1>2/3VCC,VI2>1/3VCC时,比较器C1输出低电平,比较器C2输出高电平,基本RS触发器置0,G3输出高电平,放电三极管TD导通,定时器输出低电平。

当VI1<2/3VCC,VI2>1/3VCC时,比较器C1输出高电平,比较器C2输出高电平,基本RS触发器保持原状态不变,555定时器输出状态保持不来。

当VI1>2/3VCC,VI2<1/3VCC时,比较器C1输出低电平,比较器C2输出低电平,基本RS触发器两端都被置1,G3输出低电平,放电三极管TD截止,定时器输出高电平。

当VI1<2/3VCC,VI2<1/3VCC时,比较器C1输出高电平,比较器C2输出低电平,基本RS触发器置1,G3输出低电平,放电三极管TD截止,定时器输出高电平。

2.2.2CD4518图2.3 CD4518 管脚图计数器,由两个相同的同步4级计数器组成。

CD4518引脚功能(管脚功能)如下:1CP、2CP:时钟输入端。

1CR、2CR:清除端。

1EN、2EN:计数允许控制端。

1Q0~1Q3:计数器输出端。

2Q0~2Q3:计数器输出端。

Vdd:正电源。

Vss:地CD4518是一个同步加计数器,在一个封装中含有两个可互换二/十进制计数器,其功能引脚分别为1~7和9~{15}.该CD4518计数器是单路系列脉冲输入(1脚或2脚;9脚或10脚),4路BCD码信号输出(3脚~6脚;{11}脚~{14}脚)。

CD4518控制功能:CD4518有两个时钟输入端CP和EN,若用时钟上升沿触发,信号由CP输入,此时EN端为高电平(1),若用时钟下降沿触发,信号由EN输入,此时CP端为低电平(0),同时复位端Cr也保持低电平(0),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时,电路才会处于计数状态.否则没办法工作。

将数片CD4518串行级联时,尽管每片CD4518属并行计数,但就整体而言已变成串行计数CD4518逻辑图CD4518时序图真值表功能:CL℃K ENABLE RESET ACTION上升沿 1 0 加计数0 下降沿0 加计数下降沿X 0 不变X 上升沿0 不变上升沿0 0 不变1 下降沿0 不变X X 1 Q0~Q4=0极限参数:DC Supply Voltage Range, (VDD) -0.5V to +20V (Voltage Referenced to VSS Terminals)Input Voltage Range, All Inputs输入电压-0.5V to VDD +0.5V 范围,所有投入DC Input Current, Any One Input直流输入±10mA电流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 工作温度范围-55℃ to +125℃Storage Temperature Range (TSTG)储存温度-65℃ to +150℃范围2.2.3CD4543图2.4 CD4543 管脚图其电路原理如下:CD4543是一个用于驱动共阴极 LED (数码管)显示器的 BCD 码—七段码译码器的特点:具有BCD转换、消隐和锁存控制、七段译码及驱动功能的CMOS电路能提供较大的拉电流。

可直接驱动LED显示其中a b c d 为 BCD 码输入,a为最低位。

LT为灯测试端,加高电平时,显示器正常显示,加低电平时,显示器一直显示数码“8”,各笔段都被点亮,以检查显示器是否有故障。

BI为消隐功能端,低电平时使所有笔段均消隐,正常显示时, B1端应加高电平。

另外 CD4543有拒绝伪码的特点,当输入数据越过十进制数9(1001)时,显示字形也自行消隐。

LE是锁存控制端,高电平时锁存,低电平时传输数据。

a~g是 7 段输出,可驱动共阴LED数码管。

另外,CD4543显示数“6”时,a段消隐;显示数“9”时,d段消隐,所以显示6、9这两个数时,字形不太美观,若要多位计数,只需将 8计数器级联,每级输出接一只 CD4543 和 LED 数码管即可。

所谓共阴 LED 数码管是指 7 段 LED 的阴极是连在一起的,在应用中应接地。

限流电阻要根据电源电压来选取,电源电压5V使用300Ω的限流电阻2.2.4LED数码管及引脚图资料7段LED数码管是利用7个LED(发光二极管)外加一个小数点的LED组合而成的显示设备,可以显示0~9等10个数字和小数点,使用非常广泛,它的外观如下:这类数码管可以分为共阳极与共阴极两种,共阳极就是把所有L ED的阳极连接到共同接点com,而每个LED的阴极分别为a、b、c、d、e、f、g及dp(小数点);共阴极则是把所有LED的阴极连接到共同接点com,而每个LED的阳极分别为a、b、c、d、e、f、g及dp(小数点),如下图所示。

图中的8个LED分别与上面那个图中的A~DP各段相对应,通过控制各个LED的亮灭来显示数字。

那么,实际的数码管的引脚是怎样排列的呢?对于单个数码管来说,从它的正面看进去,左下角那个脚为1脚,以逆时针方向依次为1~10脚,左上角那个脚便是10脚了,上面两个图中的数字分别与这10个管脚一一对应。

注意,3脚和8脚是连通的,这两个都是公共脚。

还有一种比较常用的是四位数码管,内部的四个数码管共用a~d p这8根数据线,为人们的使用提供了方便,因为里面有四个数码管,所以它有四个公共端,加上a~dp,共有12个引脚,下面便是一个共阴的四位数码管的内部结构图(共阳的与之相反)。

引脚排列依然是从左下角的那个脚(1脚)开始,以逆时针方向依次为1~12脚,下图中的数字与之一一对应。

《七段数码管引脚图》数码管使用条件:a、段及小数点上加限流电阻b、使用电压:段:根据发光颜色决定;小数点:根据发光颜色决定c、使用电流:静态:总电流 80mA(每段 10mA);动态:平均电流 4-5mA 峰值电流 100mA上面这个只是七段数码管引脚图,其中共阳极数码管引脚图和共阴极的是一样的,4位数码管引脚图请在本站搜索我也提供了数码管使用注意事项说明:(1)数码管表面不要用手触摸,不要用手去弄引角;(2)焊接温度:260度;焊接时间:5S(3)表面有保护膜的产品,可以在使用前撕下来。

数码管测试方法与数字显示译码表测试:同测试普通半导体二极管一样。

注意!万用表应放在R×10K档,因为R×1K档测不出数码管的正反向电阻值。

对于共阴极的数码管,红表笔接数码管的“-”,黑表笔分别接其他各脚。

测共阳极的数码管时,黑表笔接数码管的vDD,红表笔接其他各脚。

另一种测试法,用两节一号电池串联,对于共阴极的数码管,电池的负极接数码管的“-”,电池的正极分别接其他各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